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苏州园林论文精选(九篇)

苏州园林论文

第1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关键词:私家园林;拙政园;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园林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5005902

1 引言

苏州古典园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园林类型,它成熟于宋代,全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2 园林历史回顾

2.1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以山清水秀、园林遍布而闻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从古至今,它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文人辈出,文化璀璨[1]。苏州城水网密布,盛产太湖石,为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上记载的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辟疆园。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名园众多。明末清初,苏州已成为私家园林最繁盛的地区,园林分布于苏州城内外。进入21世纪,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共有十余处,其中包括经典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以及环秀山庄等,这些园林大多起源于明代,后屡经改建,保存至今。其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韵味[2]。

2.2 扬州古典园林

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临黄海,西靠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南北,从古至今都是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地带。虽位于长江以北,但它一直都属于江南地带[3]。

其园林风格是南北兼而有之的,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造园特色后又有了创新。因此可以称之为“北雄南秀”。 “北雄”的风格体现在园林构筑物的大尺度,以及丰富的色彩。这是由于原主人大多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出于对皇家园林的仰慕而进行了一点程度的模仿。而“南秀”的风格则为园林中诗情画意,烟雨楼台,山水朦胧的呈现,园林主人的附庸风雅,进而体现了园林的书卷气。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个园、何园等。

3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性分析

3.1 园林特色的差异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大部分是在园林主人渴望退隐,回归自然,修养身心的状态下所设计建造的。比如著名的拙政园、沧浪亭、退思园等。而扬州园林则是出于园林主人想要享受园林生活、凸显自己的财力和地位而建造的。苏州园林是文人园林的代表,而扬州园林则更多地体现了市民园林的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时间要比扬州园林稍早一些。苏州园林大都建于园林成熟前期,即宋代至清初。而扬州园林则兴盛于成熟后期,即清中期至清后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造园技艺的高峰,同时也暴露出了即将解体的封建末期园林的衰败痕迹。曾经隐于园、避世的思想越来越淡化,造园逐渐开始追求享乐。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色为雅致、朴素、清新、含蓄,追求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同时还具有含蓄与曲折的特点。通过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方法,体现园林独特的意境,使园林散发出浓厚而朴素的江南气息。

扬州园林的主要特色为贵气、明朗与华丽。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为扬州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造园主大多为富商,为了炫耀地位与财力,极度追求园林的奢华与享受,而这与苏州园林所体现的朴素、雅致、天然的风格大相径庭。

3.2 园林建筑的差异

苏州园林主要为庭院式的建筑特色,园林建筑布局十分严谨,尤其以多变建筑空间而享有盛名。留园多样的空间处理便是最为经典的例子。开―合―半闭合的空间不断变幻,虚实相间疏密有致[4]。

扬州的众多园林与住宅建筑则是由高墙围合而成,构成了扬州街道的主要特征。其中建筑体量往往偏大,盖过了整个园林环境,常常使空间显得局促。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个园。其主要原因是原主人大多为富商,园林内的大体量建筑符合其多功能使用的需要,例如进行社交、唱戏、品茗等娱乐活动。

3.3 园林分布的差异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在各自的分布上有着一定的差异。苏州园林常常分布于较为隐蔽的区域,藏于深巷或者是偏隅一方,与热闹的中心街巷往往距离较远。而扬州园林则恰恰相反,有着集中并且成群分布的特点。这与苏州园林以散落的方式坐落于不同的市肆郊野中有很大的差异。扬州园林集中分布于瘦西湖两侧,形成一带多园的布局模式。如九峰园、象东园、冶春园、王洗马园、卞园等都是沿河而建,构成了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

3.4 园林造园技艺的差异

3.4.1 扬州园林的旱园水作

旱园水作是北方园林的特点,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较低,水资源极其匮乏,所以私家园林多采用旱园的方式修建。挖一池然后搭配些草木山石,便称为旱园水作,扬州的何园便是如此。

表面上看它与中国 “无水不成园”的造园习俗相悖,实际上它体现了对水的珍视。旱园对水景的抽象做法,可以看作是对真实水景的模拟。这是扬州园林区别与苏州园林的创新方式。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艺中“意到笔不到”的造园手法的运用[5]。

3.4.2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铺地比较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铺地都做到了与建筑的相呼应的特点。虽然它们都采用了吉祥纹样图案,但是苏州园林的铺地纹样远比比扬州园林要多。苏州园林的铺地常常采用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并间隔小的花式样式做分割与补充点缀。苏州园林的铺地图案大部分是独立的纹样,不像扬州园林的铺地是随意无特定样式而铺的,丝毫不剩边角[3]。

3.4.3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漏窗比较

苏州漏窗的特点为:图案纹样较少,漏窗面积小,比较精致细致,以白色为主。扬州漏窗的特点为:图案简洁,以几何形为主,漏窗面积较大,手法较为工整,以黑灰色为主[3]。

3.4.4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花木比较

扬州园林的主要绿化树种为杨树和柳树。杨树枝干高大,是北方地区的常用树种,体现了北方的风情。柳树婀娜多姿,体现了江南的韵味。它们同时出现在扬州园林中,凸显了扬州园林北雄南秀的特色。

4 结语

作为江南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型,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体现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园技艺的高峰以及古典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多样性。深入探析二者的造园手法以及细节处理的不同,将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可以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6]。

参考文献:

[1]夏 敏.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差异[J].中华民居,2011(3).

[2]李建国.苏州和扬州园林造景风格研究[J].北京农业,2011(30).

[3]冯媛媛.扬州园林的“秀”与“雄”――兼与苏州园林的比较[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冯道刚.细微处见真性情――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差异性浅析[J].广东园林,2008.

[5]李金宇.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J].中国园林,2004(12).

[6]赵,过伟敏.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研究[J].现代园艺,2013.

[7]李黄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8]游晓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9]许 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山水城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0]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5):111~116.

[11]任朝旺.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12]杨 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文化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第2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造乾坤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选定在中国的“园林城市”――苏州召开。

人们惊讶,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变奏曲中,苏州没有走上“千城一面”的弯路,整座古城依然保存着“小桥流水,古典园林”的神韵,依然是中外旅游者超越心绪的乐土,深邃的艺术意境,蕴涵的文人乐土,理想的诗意栖地,构成独具魅力的“苏州印象”。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是:“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啄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之自然而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之际, 2007年12月,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开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苏州园林文化研究来说,这十年则是一段重要的时光,园林文化已成为当代一个热门话题。

五十多年前,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成为人民大众的财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尚在困难时期,苏州市政府仍然投资修复了几座最著名的园林,以后又相继修葺了二十余座园林。被冠以“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就是在五十年代修复的,它们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的最高水平;而在北方的颐和园、避暑山庄则是皇家园林的典范,国务院1961年首次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名园同列其中,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艺术体系,这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20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等一批古典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了园林文化的研究。

穿越时空 探究古典园林

从园林文化研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发展的脉络。中国园林的形成发展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但相对造园活动,有关园林文化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古人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明代的文徵明及其后代对园林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以至今天世界上形成了对文氏家族造园现象的研究学派;同时代的计成、文震亨对造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其著作直至今天依然是造园和园艺的权威;更不说那些堆叠假山的“山子匠”、培育花草的“花儿匠”和能自如地挥刀雕刻各种民俗图案的砖雕匠、木雕匠、花街匠。但严格地说,除了那些散见于文人笔记和小品文章的记载,真正冠以“园”名的著作学说,只能从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长物志》算起。但百年停滞,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留洋回国的学者如童、刘敦桢等人专题研究园林文化,这门学科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两位大师的专著《江南园林志》(童著)、《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成为园林学科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之后的短短几十年,园林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一批学者游学于东方园林中,多以苏州园林为范本,产生了诸如《清代园林图录》、《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说园》、《中国园林美学》、《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等多种园林著作,这些专著使园林文化堂堂正正登入了中国古代艺术殿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童、刘敦桢、陈植、汪菊渊、陈从周这批学贯中西的现代著名学者,为园林文化研究贡献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扎实的基础研究,今人不仅还在混沌中摸索,而且可能因古园的消亡而使研究成为“无本之木”。我至今还带着崇敬的心情苦读他们的著作,感叹今天园林文化研究的收获,是前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所创造的辉煌。

我们园林管理工作者对园林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几十年前的注视点,把古典园林作为一般的文物来保护、修复、管理,许多人对园林的认识还处于表面的理解上,多从美的角度,或从旅游的需要出发,仅是一个供人民群众休息的场所。特别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园林文化研究走出了学斋,为大众所青睐,他们纷纷为领略文化遗产而来,为吸取传统精神养分而至。管理者、研究者则把视线穿透进园林文化的内核中,不断发现、挖掘深层次的内涵。

特别近十年来,在进一步加强古典园林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了园林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工作,成绩十分显著,收获之丰厚,不一而足。举例而言,如:先后召开过十几次园林学术研讨会,园林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编辑出版了《苏州园林》杂志、《苏州日报?园林版》、《姑苏晚报?园林版》、《江南时报?园林版》、《中国厅堂?江南篇》、《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专著和大型画册,拍摄了大型电视艺术片《苏园六记》(苏州电视台),电视文化片《苏州古典园林》(中央电视台)等一批作品,有多部作品获得部级大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史料收集方面,通过广搜博览,先后收集到了元?倪云林《狮子林图》,明?沈周《东庄图册》, 文徵明《拙政园图册》、《金阊名园图》,文震孟书法,钱《求志园图》,清?上睿《绣谷送春图》,王学浩《寒碧庄十二峰图》,王《沧浪亭图》,柳遇《兰雪堂图》,清同治光绪年间江苏按察使书《沧浪亭记》拓片等,为此,《苏州园林》杂志系统地介绍了这批著名书画家及其园林作品;在园林陈设上亦下了工夫,如沧浪亭重现了林则徐留下的珍贵遗迹,拙政园的文徵明《三十一景图》,一直为海内外所称誉,特邀苏州著名篆刻家精心策划和刻制了这套名画,镶嵌在园内;此外,留园建立了苏州园林档案馆,石湖建成了范成大纪念馆,天平山建成了范仲淹纪念馆,亮点闪闪,尤以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建设为突出。园林博物馆通过挖掘古典园林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造园特色,向人们展示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有着浓郁苏州文化韵味的全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经过近3年的建设,于2007年12月4日对外开放。

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园林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个特别的门类,将其分解,并不能在该领域中独领;将其聚合,却嬗变成一个如诗画般美妙的境界。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除了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利用地形、改造环境的杰出造园艺术之外,其灵魂是在这些艺术手法中充分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园林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高度文明的标志。它的价值不仅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更在于园林文化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园林是一门环境艺术,人类的理想家园。作为人类的居住地的典范,它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取之不尽的宝库。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园林,去追寻理想的家园,园林文化正在更宽广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园林城市、园林小区、园林工厂、园林村落、甚或餐饮茶肆、家居庭院……立峰叠石,栽树引泉,巧夺天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正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位的一种文化时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关注、热爱园林的人群在不断扩大。这一切都显示着园林文化研究正凸现出当代价值。比如,居住的艺术化,家居陈设布置的美学观,城市景观与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现代旅游的审美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几乎都与园林文化有直接关系,可以概括地说,园林文化既是生活方式,又是精神载体,两者互相渗透,表现出社会文明的高低程度。因此,如何适应“人居、环境、理想”现代生活的需求,是园林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我时常想,虽然园林文化研究已有很多年,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和辛勤耕耘,他们巡游在园林文化的厚土上,从美学、文化气质、历史成因以及与旁系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来解释园林,探索规律,取得了多种学科方面的成果,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苏州古典园林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走进了新世纪。如何把园林文化的研究成果完美地嫁接于现实,为当代人对古代文化的追寻、解释、趋附的愿望,起到导向、注释作用,进而从更高的视角观照这一文化现象,读解、读通、读懂园林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融会贯通于今日生活,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情趣,显得格外有意义。

第3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摘 要:

苏州古城区现存的古典园林作为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如同文化标本一般,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和风格。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的居住街区空间构成入手,通过重新评价古典园林作为街区空间资源的价值定位,探索居民生活和园林文化相互融合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资源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其特征为:旅游者和居民的利益统一在街区生活环境改善之上;以古典园林为平台形成旅游者和居民间的交流;园林资源保护的旅游者和居民双方参与。

关键词:

苏州古城区; 古典园林; 社区旅游

1 引言

中国现存的古园林主要为明清时期所建,这些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规模较大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地区;另一类是官僚或者富商拥有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大多位于城市的居住街区,是附属于住宅的宅园;也有一部分是位于郊外,用作避暑等短期休养的别墅园。与位于城市街区受到用地限制的宅园不同,别墅园因为位于郊外,因而规模相对较大。私家园林中的别墅园集中于扬州郊外的瘦西湖一带,而宅园则主要集中在苏州古城区。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见证了明清时代造园家的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手法,代表了明清时期的园林文化和风格。作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独特风格的园林代表,苏州古典园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确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地位,在“冷冻”保存的原则下,成为独立于街区生活的“文化标本”。

苏州古城区的私家园林分布于城区多个传统居住街区内。这些传统居住街区继承了街道和水路纵横交错的传统空间结构,既是保存有较好历史风貌的历史空间,同时也是现代居民重要的生活空间。传统的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资源的城市旅游模式中,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园林风格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然而园林所在街区的居民对园林的利用则相对较少,一旦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园林也就成为了与街区居民生活相隔离的空间。这种模式缺乏对古城区街区居民生活的关注,这是一种物本主义的城市旅游模式。

传统的物本主义的旅游发展模式既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上面临困境(雍振华,2002),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将传统的旅游资源融合到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情景之中发展社区,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也开始涉足社区旅游的研究,如关于社区旅游发展理论的基础研究(魏敏,颜亚玉,2008),关于古村落社区旅游模式的实证性研究(余向洋,2006),从文化权理论的角度关于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研究(刘旺,王汝辉,2008)等。然而,如何针对历史文化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城市生活的特点构筑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尚缺少个案研究的积累。

本文从古城区的居住街区空间构成入手,探讨苏州古典园林在街区生活环境中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古典园林资源和市民生活相结合的旅游发展之路。通过对苏州古城区社区旅游模式的探讨,寻找解决历史城市在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途径。

2 古典园林在古城区居住街区的价值定位

2.1 古典园林在苏州古城区居住区中的空间构成上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数位于古城区的传统居住街区内。街区是指由城市的主干道或次主干道围合成的街坊群,苏州古城区有54个这样的街坊群。这些街区是构成古城区格局的基本单元,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处于这些街区中的苏州古典园林在街区空间结构上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苏州古典园林是街区内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城区的居住街区,历史上由于具有水路交通和生活供水功能,沿水路的部分往往成为街坊的外部空间,背离水路的部分则成为街区的内部空间。古典园林大多数为明清时期官僚或富商的私家园林,园主基本上用轿子作为交通工具,生活用水靠园内掘井取地下水,所以对河道的利用相对较少。为了确保较大规模的用地,园林大都建在背离河道的街坊内部空间里。现在苏州古城区,由于城市开发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街坊的内外关系发生了变化。私家园林的位置以及和街坊、街区空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由于沿水路的建筑被拆除或原有水路被填埋,原有的道路被拓宽成主干道或次主干道,一些街区因此被重新划分,部分私家园林也由于与被拓宽了的道路相临,其所在的位置成为了街区的外部空间,比如与街区主干道相临的拙政园等(见图1)。虽然如此,大部分私家园林仍然位于街坊或街区的内部空间,比如和街区内部街道相临的狮子林、和街坊内步行小巷相临的艺圃等(见图1)。

第4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自1980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造我国造园史上第一座整体庭院出口的“明轩”开始,25年来,苏州园林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受到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选定苏州――这座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召开,这里拥有9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说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或者说苏州是一座城市园林,都是恰如其分的。上溯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起,历史便有了苏州园林的记载。至16世纪――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近300处,直至今天,保存较好、能分别代表我国宋、元、明、清南方园林风格的著名园林尚有数十处,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就有十余处。因而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园林数量之多,苏州园林之精巧,苏州园林影响之深远在人类造园史上都是罕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精品 苏州园林的品牌之路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中如此高的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历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因而苏州园林的发展必须始终贯穿“精品”这个主题。

依法保护和依法管理精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苏州市政府依法保护管理,不断强化政府部门职责,逐步达到文物保护管理的一流水平。自1998年起,苏州市就逐步按照国际标准,将申报成功世界遗产作为促进园林永续保护、管理、利用的契机,用科学化、规范化方法来保护古典园林的整体完整性,体现原汁原味风韵的苏州古典园林。

一是制订地方法规。1997年4月颁布了《苏州市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园林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轨道。

二是以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力度。依法对古典园林的建筑、山池、古树名木等进行全面维修和养护;加强园林水质的综合治理;加强园林档案管理,搞好文物“四有”工作,逐步完善网络化管理系统;调整、充实匾额、楹联、家具、陈设品,使园林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同时依法加强园林外部环境的整治,在苏州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配合下,全面疏浚整治了古城区35公里的河道,拆除有碍古典园林景观的违章建筑,迁移各类杆线,整治和改造重点园林的四周街景和商业网点,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

同时,我们还筹建了目前全国唯一的园林专业档案档――苏州园林档案档。对各大名园进行了精确测绘,形成一整套文字、图纸、照片资料,将其输入电脑。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和形成了一整套对园林的保护维修的经验和制度,这些宝贵的“软件”使我们不管是盛大节庆,还是特大洪涝灾害或是遇到强台风、暴风雨袭击,都能确保园林的完好无损。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员和专家多次到苏州进行考察,对我们依法保护管理古典园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并给予“苏州园林的科学保护达到了国际标准”的高度评价。

着力打造“园林景区”精品。在园林静态保护的同时,我们倾力开发园林精品内容,充盈内涵,以动态形式达到“集聚效应”。如拙政园荷花展、杜鹃花节,恢复了碗莲这一荷花绝技,引起轰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恢复明清庙会,荟萃吴地民俗风情,根据中外游人的审美情趣,荟萃吴桥杂技、兰州太平鼓、中华龙舞等节目,细腻温婉与粗犷豪迈同在,演绎了“新版园林繁华图 ”。“虎丘山前盈绮罗,虎丘山下列笙歌”,再现了明清庙会和曲会盛况,为了打造“园林景区”精品,我们投资13亿打造“石湖景区”,还投资10亿元将虎丘景区扩大三倍,形成历史名胜、民俗风情、文化史诗、寻幽探古四大景区,将园林旅游提升到大发展、大跨越阶段,扩大世界级园林的保护范围,使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与古典园林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让古典园林沿袭的精品内核得以延伸。

从园林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角度考虑出发,着眼园林大景区的发展,目前已开发素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长的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石湖,扩大风景区精华区域,游览面积从目前的87公顷扩大到陆地221公顷,水域438公顷,面积增加7.6倍。上方山、石湖、滨湖三景区将联动开放,重现塔影、湖光、渔帆、画舫的石湖佳山水,成为环太湖最璀璨的明珠。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在“穿越历史,阅读苏州”的主题下,提升虎丘山风景区作为苏州的“城市客厅”的综合品位,投资12亿元,勾画“东方景深”宏伟蓝图,营造一个集历史虎丘、民俗虎丘、人文虎丘、生态虎丘为一体的当代姑苏第一景观,体验苏轼“到苏州不游虎丘,憾事也”的深远意蕴。还有拙政园再现了明代文征明《三十一景图》,沧浪亭重现了林则徐留下的珍贵遗迹等等。

向内深化管理的结果,使不少被忽视的园林文化内涵和个性重新显现,一些逐步灭迹的历史遗存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和丰富。

建立对世界遗产精良监测体系。就在第一个苏州世界遗产日到来之前,苏州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宣告成立。“标准化”管理,让历史园林在岁月流逝中保持了精确的记忆和丰富的个性。中心的核心部分,是我市园林部门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初步建立起的一个具有信息网络功能的“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动态信息和监测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参照世界遗产有关标准和我国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覆盖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各个方面,共分为两大部分、六个类别,从建筑、构筑物、陈设到植物、环境、控制地带,乃至于客流量、安全措施、规章制度、人员技术能力和文献资料等,都将一一清查、量化、跟踪监测。建立科学系统的保护管理体系,应对严谨的检测和突发事件。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全面展开对园林的整体测绘工作,大到一根梁柱,小到一格窗花,都要形成完整的图纸,拍摄全方位的影像资料和照片,配上详尽的文字,它们的细微维护和变更,也要留下全面的档案资料,存入电脑,以保证历史的记忆不留空白。将详实的文献和园林实物一起传递给后人,方算尽到了历史责任。该系统眼下已在拙政园、艺圃进行试运行。“油漆门窗该漆多深,梁柱何时需要整修,厅堂陈设如何布置等苏州园林的日常养护、管理,今后都不再是仅凭个人经验,而是通过统一的标准来控制。” 这一体系将帮助苏州园林长年保护不走样,达到国际化水平,不仅经得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年一度的监测,更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价。

软件、硬件全面精心打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8年,今年6月28日是苏州第一个“世界遗产纪念日”,苏州园林带来的影响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以来,我们投入了近千万元,在内环境上,对所有园林被破坏的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在外环境上,结合城市建设和园林博物馆的建设,对拙政园等园林的外环境进行了整治。开始实施列入苏州市今年重点项目的拙政园周边民居的搬迁,建立苏州市园林博物馆。控制入园人数,改善旅游环境,保护好遗产。从去年六月底开始确定遗产地合理的旅游人数,通过门票数量,价格调整,旅游预约,重大节日公布入园人次等方法控制旅游者数量和流向。

加强园林水环境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大环境的水质不尽人意,园林小环境的水也深受影响。我们与市科技局合作,先在拙政园、沧浪亭、艺圃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力争改变水质混浊,逐步达到清澈。我们引入科技防范,做好安全保护,既防偷盗,又防火灾。每个园林投入30万元,目前,已在3个园林建立科技防范体系。

我们还积极开展园林保护教育和园林历史文化的研究。从今年六月开始,对园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举办“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国家文物保护法及实施细则”、“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园林植物保护和养护”等八个主题的系列知识讲座。园林、风景区、城市绿化,内容丰富,范围广阔,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不同学科和专业,组织技术人员、机关干部、基层主任等人员参加学术研究,培养科学团队,人才梯队,真正做到后继有资料,后继有人才。通过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使苏州园林保护手段更科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创新苏州园林的动力之擎

不断拓展园林风景区的文化,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以特有的古典韵律,高雅的文化氛围或传统的民风民俗来吸引中外来宾,它打破了静态观赏为主的格局,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也给苏州旅游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吴愉兰薰”吴文化活动,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春节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沧浪亭兰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等;有时还举办一些与园林文化氛围相适应的小型专题展览,这些活动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

追求文化精品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面对新世纪游人的品位追求和审美情趣,我们探索曲艺文化和园林景区的结合,在网师园幽静的亭台厅堂里表演昆曲、评弹、地方戏剧等精彩节目片段,打造了新版园林夜景图,深受欧美客人的亲睐,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被人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推出“吴愉兰薰吴文化游”,在涵碧山房、曲溪楼、五峰仙馆等地表演琵琶、箜篌、笛、箫等乐器,营造妙曼的文化氛围,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称之为“园林文化享受”。

我们还结合节庆弘扬园林文化精品,将吴地文化通过直观形式展示,产生一种“动静结合”、“文化唱戏”的个性张扬,适时推出“怡园吴文化美食”、“耦园文化游”、“梅花展”、“艺术花会”、“蝴蝶标本展”、“琼花艺术节”,营造了文化园林的动态效果。为避免产生“千园一面”的印象,我们着重突出园林个性宣扬,追求“主题旅游”,在一个规模不大的鱼米之乡,集中了如此众多的中国园林精品,这不能不称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海内外游客钟情于中国历史,惊慕于苏州各领且鲜明个性的园林精品。

文化苏州园林的魅力之源

苏州,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城市,精致儒雅的园林是这个城市的象征。这些宅园,集建筑、雕刻、雕饰、琴棋书画、陈设布置等等文化艺术于一体,成为“综合艺术的博物馆”,不论在位的高官,还是隐退的名士,都可以在园林里找到自己理想的寄托。他们吟诗作画抒情写意,为园林留下了一批有特殊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被园主人刻成石碑装在墙壁上,称作书条石,成为园林里特有的文化景观。苏州园林集中地体现了吴地文化的精粹,奠定了在苏州大旅游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苏州旅游的经典品牌地位。

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城市山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苏州古典园林的“静谧”是古代雅士追求的空间效果,被人称之为可观赏的“艺术盆景”。正是有了苏州古典园林这一城市元素,苏州古城才显得更有魅力。那些散落在街巷深处的园林,有的还不是世界遗产,有的还有待进一步维修,如畅园、可园、半园……它们同样是苏州的瑰宝,我们必须善待它们,按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高水平的保护管理,保证它们的文化价值得以持久延续。

苏州古典园林和谐、清新、舒适、诗意,堪称“人居环境经典”,不仅封建时代就被帝王采撷到皇家宫苑之中,甚至在现代社会仍然受到了全人类的瞩目。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家园,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和向往。1980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园林“品牌”效应凸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先后在全球十几个国家设计建造苏州园林并获得多项荣誉。如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

外化苏州园林的发展之路

“生态也是生产力”,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说的话让人受到鼓舞,如今的苏州古典园林已外化成为城市的个性和品牌。当年,李光耀考察过国内若干城市,途经苏州来看古典园林,结果,中新合作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一座日后对苏州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的新城,就在以精巧著称的网师园内谈判而成。多年以来,古典园林成为苏州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张王牌,每年,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的专家学者便达几十批,中外游客达2000多万。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使得游客逐年增长,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海内外人士进一步认识苏州,了解苏州。

去年9月,《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苏州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建成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其中,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破墙透绿”走园林大市的最大观念创新。“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450公顷,2003年达到500公顷,先后建成桐泾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3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5%,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特别是“百园工程”的启动,在增添盈盈绿意的同时,让更多的小游园介入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正是将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艺术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园融为了一体,它们个个体现的是传统苏州园林“古、秀、精、雅”的特点,从道前街、临顿路到环古城风貌保护带,走在路上,时常会有移步换景式的意外和惊喜,即使是在绿化平铺敞阔的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区,一样多的是苏州人传统造园艺术的点睛。

第5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关键词: 《苏州园林》 说明文 说明方法 顺序 语言特点

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教授知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传授知识,阐明事理为主。它不同于其他文体: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在于传授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属于事理说明文,文章从多角度阐明花儿这样“红”的原因;《苏州园林》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通过介绍表现苏州园林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角度,眼前展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近年来徐州市及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看,首先徐州市每年都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说明文的题型,从分值上看有加大的趋势。其他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很少没有考察说明文这种文体的。针对不同的文体,当然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说明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要掌握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苏州园林》,谈谈如何开展说明文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表现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其实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搞清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在遇到说明文这种文体时就会知道从何处着手,在中考阅读中不会无从下手。

一、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采取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和作诠释等。在《苏州园林》中为了介绍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列举了假山池沼的配合,“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绝不雷同”。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作比较的运用及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作比较比比皆是。如在文章第一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各地的园林作比较,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概括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又如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因为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的是自然之趣;分类别及其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个讲究,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文章以下几段就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说明的。分类别就是让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要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组织文章内容的。这种时间顺序一般是为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观察的内容及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的内容而写的;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等进行说明。这种空间的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包括建筑物方面的比较多;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安排的。逻辑顺序细化为由总到分、(例如《苏州园林》就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开展的)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部(例如《苏州园林》,作者首先从苏州园林的整体着眼,介绍了它的地位和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从大的方面介绍,再到花墙和廊子,细化到苏州园林的门窗及图案设计,这种结构是作者有心安排的)。逻辑顺序包括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近几年徐州中考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例如201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2013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此类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运用逻辑顺序。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两个角度谈,一是它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说明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求准确严密,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其中绝大部分语言运用准确、科学、严密,说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基本上对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对称,也有少部分不讲究对称,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用了“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一些小品文,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其实为了改变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的特点,让说明文阅读起来兴趣盎然,作者往往在语言上用心表达,尽量让语言生动一些。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其引用《汉乐府 江南》中的诗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说明文的文艺性。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教给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渔,一方面学会阅读说明文,知道有关的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结合中考的考点、热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中考说明文的考点。

参考文献:

第6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第7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关键词:苏州园林;围合空间;天人合一;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50-2

苏州园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设计融入了士大夫中庸的处世态度和寄情山水的情怀。围合空间中建筑、山水、植物的配置体现了“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小见大、曲径通幽,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围合空间的“精而合宜”的空间美。

一、“天人合一”的围合空间思想

苏州园林围合空间设计反映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1]此为天人合一。从自然界角度看,“天人合一”就建造方面概括起来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状态。古人在建设自己的宅院上以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尽可能少的去破坏自然为原则,取山水自然之美来美化自己的居所。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提到:“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2]“基势”是在园林地势等自然条件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和造园。可见,苏州园林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势而建的。苏州园林体现中庸思想的设计有园林的入口设计,门的尺度窄小,与园林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略去奢华装饰。此外,苏州园林中留园的围墙设计以素雅的粉墙黛瓦围合空间,以低调的态势呈现出来。

二、“师法自然”的围合空间理念

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看,园林的设计是从自然中提取元素,使自然趋于完美,师法自然是园林遵循的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造园者师法自然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崇尚的自然,既蕴含着老庄“道法自然”的命题,又寓意着儒家“自然比德”观的思想。[3]园中用自然界山水的形象比喻人的德行。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贯穿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之中,造园看似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从园林空间布局方面看,其整体布局突出自然曲线,回避中轴对称布局。从园林植物配置方面,讲究自然美,乔木灌木花草姿态遒劲,线条柔和,与建筑、山水融为一体,整体形态如自然山林中的大小、疏密、色彩。如假山讲究透漏皱瘦,体现山石受时间考验和自然力侵蚀的结果,让人触景生情,产生对宇宙、自然、人生的联想。

三、“以小见大”的围合空间表达

苏州园林在园林布局中以小见大,疏密有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层次丰富多变的空间。在这“壶中天地”中追求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当园子被分割成多个主题景致时,游人循序而去,感到空间时放时收,有曲有直,不知其尽端之所在而倍觉其大,于是园子越割越大,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4]苏州园林设计山水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山”不在高,却以小见大,叠石成峻秀峰峦,土堆成山,表现林木郁葱,登山路则曲折多变。一勺之水,很小的水池形成湖泊的样子。从苏州园林的整体围合空间看,网师园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其中小院回廊,迂徐曲折,咫尺山林尽显园中。

四、“返璞归真”的围合空间审美境界

苏州园林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艺术审美境界,这种境界的表达归根是对自然界的模拟,自然界的真美在曲,在宛自天开。苏州园林贵在其“曲径通幽”,每走一步都会蕴含着对下一处景致的无限期待。陈从周曾把中国园林的审美观总结为“静观”、“动观”两种方式:“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5]苏州园林中“曲”的体现在园中各个角落,在这封闭的围合空间有了“曲径”,使园中景色含蓄蕴藉,这壶中天地也因“曲径”变宽阔,一勺之水有深处,令人感觉园林空间很大,而实际面积不大。简单的“直径”使空间变化小,而“曲径”则带来空间的变化,使空间形成对比,显出抑扬顿挫的韵律感。也只有在较小的空间范围才能突出“曲径”的作用,人在园中游走,柳暗花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豁然开朗,曲线的优美和流动美就在园中曲径体现,在曲径中实现步移景异。此外,园林围合空间追求的返璞归真的境界还表现在反对雕琢的痕迹,主张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

五、结语

苏州园林是旧时士人的隐居居所,是古代画家、文人和匠师的杰作。园林在朴素的空间内囊括雅致的锦绣山河。园林围合空间中深厚的文化积淀能陶冶人的性情,升华人格情操,鉴赏者需细心品味空间中体现的思想文化内涵,才能领会设计的精妙。

参考文献:

[1]尹振海,王荣民.庄子:超脱人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46.

[2]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6.

[3]项锡黔.师法自然 化境为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精神[J].艺术设计史论,2006,(06):42-43.

[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497.

[5] 陈从周.说园・园韵[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18.

第8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诞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园林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繁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景色优美,从而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纷纷留下墨宝。如唐朝的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文徵明提拙政园若墅堂的“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等等。为苏州园林增加了文化性和艺术性。

园林名录

苏州主要园林有:

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2]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着力讲究不对称美。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名称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留园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着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发展历史

关于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诸侯都喜欢修建,互相比美。当时吴国到阖闾时期已经很强大了,在园林建造上也不甘落后,阖闾及其子夫差利用苏州郊区的自然山水建造了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的姑苏台,馆娃宫,可以说是苏州最早的皇家园林。到汉代,吴王刘濞在苏州建造了着名的“长洲茂苑”。三国时东吴建造了芳树苑、洛星苑、和桂林苑等着名园林,他还建塔营寺,并附设寺观园林。

晋朝时开始出现官绅的私家花园,最着名的是东晋顾辟疆营造的”辟疆园“,其池馆林泉之胜,当时号称吴中第一。这一名园一直到唐代都还存在,唐代大诗人李白还有“竹暗辟疆园”的诗句描述此园。六朝以后,豪族南侵,苏州私家园林渐趋兴盛,造园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寺庙建筑也大量出现,仅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五年,苏州兴建的寺庙就有32处之多,寒山寺、灵岩寺、光福寺等都是在此时建造。

隋唐时期,苏州经济发展很快,园林建设也新旺一时。五代时苏州已经是全国最富庶地区之一,造园活动十分兴盛,吴王钱镠之子最喜园林,所以南园规模宏大,是当时最大的园林。据说宋代诗人王禹偁来苏州,见到这座园林称赞不已,写下了“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做醉乡。”的诗句。统治者不仅广造园林,还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虎丘的云岩寺、北寺、开元寺等着名寺庙。

宋代时苏州经济更为繁荣,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称谓,造园活动更是盛极一时。当时苏舜钦的沧浪亭、史政志的万卷堂(网师园的前身)、蒋希鲁的隐园、以及姚淳建造的园林,都是非常出色的。元末在苏州称王的张士诚造有锦春园,里面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式式具备有别出心裁把锦帆泾浚成御花苑河,和妃子们在此扬帆荡舟。元代至正二年(1432年),天如禅师邀请着名画家共同设计建造狮林禅寺(即“狮子林”),以假山着称,院内石峰林立,玲珑俊秀,山峦起伏,气势磅礴,有“假山王国”之称。乾隆皇帝对此十分着迷,并在北京圆明园畅春园以及热河避暑山庄仿造狮子林,重现十六景。

明清两代苏州的造园活动出现新的高峰。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园林在明代有271处,着有留园、拙政园。五峰园、艺圃等,尤以拙政园和留园极富盛名。清代苏州园林有131处,环秀山庄的假山别具一格,在古典园林中也并不多见。明清时期,私家花园更是蔚然成风。影响所及,一般城市宅地,乡村民居,也往往在门前开辟小型庭院,凿石叠山,培花植树。

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所获荣誉

世遗殊荣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名家点评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第9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

艺圃地处苏州老城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始建于明末,原为,明文震孟的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面积约5亩,现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旧貌。艺圃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艺圃在老城区的文衙巷,在片已显简陋的市井街巷深处,竟然藏着个“世界遗产”,似乎有些突兀。

这座建于明代的园林曾几度易主。其中两个主人比较出名。一位是大画家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是位明朝的状元,官做到相当于副宰相的地位。还有一位清朝的进士姜蜾。他们是封建时代走入仕途的高品级文人。足够高的品位,足够厚的财力,才构建了营造世界级园林的前提。

艺圃是“大隐隐于市”。 正门灰白隐隐的高墙,隔出了与市井生活完全不同的“城市山林”。悉数精华汇聚在高墙之后。最初迎面而来大片轩敞的水面,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这应是园中的主景,假山、楼台、庭院铺陈四周。布局和苏州的另一个“以水为主” 的著名园林――网师园有些相似。但要小很多。

北面的延光阁,像浮在水面上的船,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西面长廊,名日响月廊。廊名“响月”,古语中“响”通“享”,“响月”即“享月”――享受温柔纯洁的月光。徜徉响月廊,能很好地体味艺圃的妙处。看南岸,湖石假山峰峦迭起,尽显造园家将池水、绝壁与石径相融合的鬼斧神工。南岸湖石,与北面延光阁相看俨然。一边繁复,一边简约;一边曲线,一边直线;一边石材,一边木质;一边观山、一边看水。再配以池水中一大片田田荷花、荷叶舞姿翩跹,蓝天云影随风浮动,像是演奏到高潮的“城市山林”交响乐。观赏景致如此,简直能把好心情抒发得尽兴而忘我。

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仿佛园林的主人。这座园林过往的那些主人倒像是游客了,历史的游客。太美好的东西都没有主人――这话不知道是否可信?“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也”。TIPS游园指南

交通:从北京方向前往苏州可选择飞机或是从北京西站坐直达的火车,前一天晚上出发次日下午到。从上海方向去苏州可坐T716次、T715次,车程约四十分钟。从杭州方向自驾车前往,可先上沪杭高速,到了嘉兴服务站附近找乍嘉苏高速,往苏州方向即到,车程约为2小时左右。

美食:苏州的经典名菜有松鼠桂鱼、碧螺虾仁、莼菜氽塘片。另外还有几样东西必须去品尝一下:朱鸿兴面馆、黄天源糕团大王、义昌福包子、八宝粥店、绿杨馄饨。

住宿:高档的酒店有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新苏国际大酒店、宝岛花园酒店、东山宾馆等。此外,位于老城区内的一些经济型的酒店和青年旅馆也非常不错。推荐几家青年旅舍,大部分由老园子改建而成,极具特色。

A苏州(青年之家)国际青年旅馆

地址:江苏一苏州市一苏州市相王路178号

电话:0512-65109418

B苏州浮生四季青年旅舍

地址:苏州人民路大石头巷27号(苏州市公安局边巷子里150米)

电话:0512-65218885 0512-65226863

C苏州明堂青年旅舍

地址:苏州市平江路28号

电话:0512-65816869

D苏州明涵堂国际青年旅舍

地址:苏州市广济路下塘61号(山塘街街口)

电话:0512-65833331 0512―65833385

真实的想象空间――《世界遗产在中国・苏州古典园林》导演 宗平

踏上苏州这片土地的时候,我被各种私家园林所感动。不是因为高大,不是因为精致,而是有一种情怀开始苏醒:我可以触摸过去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不是官方文本中的,而是几百年来曾经生活在这一片片园林中的人们。叶放,苏州的一位国画家。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曾在祖辈们所建造的园林中嬉戏、玩耍。在他的讲述中,丰富的想象多于真实的记忆。然而,苏州园林中的确发生了许多故事。开始轰轰烈烈,逐渐气若游丝,后来就无声无息了。因为有记忆的存在,这故事没法中断。透过许多清晨的雾气,延续的脉络若隐若现。过去的园林以及园林生活,现在的都市以及现代生活,一定有很多情节相连。一个孩子的目光和他成熟以后的想象与推理,构成段古典浪漫到现代真实的故事。苏州园林和叶放给了我一个真实的想象空间。由此,我开始拍摄。

天造万物人造园――《世界遗产在中国・苏州古典园林》摄像张世君

那是在2D05年4月上旬,有一天忽然接到好友来电,说是介绍我去拍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风光片,并且建议我从速与该片导演宗平接洽,一阵寒暄挂了电话后,我马上和宗导取得联系,并在相关议题求得共识后,于次日启程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带着兴奋、自信和万缕思绪直奔外景地――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