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养猪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养猪培训总结

第1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化州市养猪协会大力推广科学养猪,积极协助畜牧主管部门,坚持做好养猪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经验交流等“五帮—维护—带动”的服务工作,带领广大会员科学养猪致富。据统计,全市有养猪专业户35000多户,2012年,全市出栏肉猪200多万头,占茂名市生猪出栏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市生猪年产值达3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化州市养猪协会先后被评为“化州市先进民间团体”、“化州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茂名市先进民间组织”、“茂名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民间组织”、“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

化州市养猪协会奋斗了12年,成绩令人瞩目:一是化州市生猪出栏量排名茂名市第一位;二是化州市被评为广东省生猪生产先进市;三是化州市养猪协会被评为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四是连续6年化州市被评为全国著名的生猪调出大县(市)。2012年,化州市生猪存栏量、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三项指标”均居全省“三个第一”。

为促进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化州市养猪协会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引进境外特优母猪。发展养猪业,良种是关键。以前,化州市农村多是养本地土猪,养猪业严重滞后。协会成立后,把引进和推广良种猪作为首要任务,先后派出畜牧兽医专家到美国和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市,选购长白、大白、杜洛克、斯格斯和皮特兰等世界特优母猪5万多头,进行自繁自育良种母猪。12年来,协会坚持抓好生猪品种改良工作,使全市养猪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从根本上改良了生猪品种结构,由瘦肉型猪代替了本土猪。目前,优质瘦肉型猪的饲养量占全市生猪总量的95%以上,全面打造了化州生猪优质品牌。

聘请资深专家讲课。协会为了帮助会员掌握科学养猪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坚持每年为会员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聘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家和教授讲课。据统计,协会共举办各类型的养猪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和研讨会160多场次,参加培训有2万多人次。历年来,化州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疫情,但协会及时向会员和养猪户传递信息,并请专家、教授具体指导防治工作,控制疫情蔓延,确保养猪业持续、稳步发展。

提供优质服务。12年来,该协会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进美国新一代特优原种猪,形成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正田牌”养猪行业的著名品牌。目前,化州市科学养猪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会员每年户均纯收入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

会员带头大办猪场。12年来,协会理事会的23名领导成员、7名常务理事、3名正副会长,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引进美国特优种猪,办好标准化示范猪场,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为化州市养猪业服务,促化州市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养猪热潮。协会审时度势,看好养猪业的广阔前景,坚持广泛发动农户,通过“一户带动几户,几户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片,一片带动全市”的办法,不仅带动在家种田的农民养猪,而且带动在外经商的老板、企业精英、建筑工头、退休干部、职工和农、林场的干部、工人以及退休教师等积极投身养猪。全市办起了“家庭猪场”7500多个。

第2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在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我县畜牧部门和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帮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在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农民自发地组织了养殖专业学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部分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它们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本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的格局,收到了降低成本,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成效。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乡镇建立三元商品代繁育场106个。县畜牧局大力实施生猪良种化补贴项目,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部分项目站人员参加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了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播。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是经过了县乡畜牧部门选拔、培训而成,是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是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市场行情由他们传递,在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它们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部分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成本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3、急功近利。在畜牧产业中,极少部分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波动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在众多的农民组织中,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1、良种供应不足。目前,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本地混杂品种。

2、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二是科学喂养程度低。据专家反映,如果严格标准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出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猪源的不足,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是农民人才产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年生猪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被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波动首先冲击的是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不足,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他们错误地传递消息,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他们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只对畜牧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场、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给予帮扶,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帮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的做法。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养殖效益。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参观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障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建议技术部门组织群众有计划的从外地正规厂家调运良种猪,但一定要搞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杜绝他们的单独“调种”,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坚定不移的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对“猪贩子”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持证上岗、执照营业、守法经营,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十)建立市场信息预警机制。各级可利用现有信息机构,充实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畜牧市场商品信息、价格变化、饲料发展、疫病动态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电子农务”,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各级政府、养殖户、加工企业等,帮助他们提高预防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畜牧业稳步发展。

第3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指导思想

以做大、做强生态养猪业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养猪场(小区)建设,实现养猪业朝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传统养殖改革,努力实现我区养猪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优良生猪品种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

2、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养猪户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充实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3、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养猪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养猪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用上放心的生猪产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和谐统一。

4、以人为本原则。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要不断提升从事生猪养殖和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职工的技能和各项素质,以此推动和保证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发展目标

1、到2009年底,全区新增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0个,规模场总数达到163个,其中新建(改扩建)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6个,规模养殖比例达60%。

2、到2010年底,全区新增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0个,规模场总数达到193个,其中新建(改扩建)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

3、到2011年底,全区新增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33个,规模场总数达到226个,其中新建(改扩建)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个,基本淘汰散养,实现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工作重点和措施

坚持“讲究效益、发挥优势、适度规模、调改结合、点面并重”的原则,顺应消费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做好养猪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2、依法治牧,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在全系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依法治牧,严格管理,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1)生猪良繁体系:通过解决品种问题,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改良站点建设。二是加强改良技术队伍建设。三是加快种猪场建设,做好东方原种猪场品种的更新换代。四是大力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实用技术。

(2)疫病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疫工作责任、群防群控、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疫情报告、应急处置、防疫保障、兽医监管、安全监管十大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责任要求,突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动物防疫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3)饲料生产体系:认真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强化饲料行业管理,进一步提高饲料质量。

(4)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加大对养猪业的宣传工作力度,及时宣传养猪业发展的新动态及实用科学技术,激发农民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营造发展畜牧大产业的良好氛围。

(5)标准化体系。一是要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加大力度,符合条件的规模养猪场和养猪大户,都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

4、科技兴牧,全面实施科技增效计划

转变养猪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飞跃。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广和普及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养猪业科技含量。重点推广和普及高瘦肉率商品猪配套技术、适度规模饲养技术等实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对养猪业增长的贡献率。

5、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要依靠《动物防疫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净化养猪业生产环境,促进养猪业发展。一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二要加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三要探索服务于执法的最佳结合点,既要为民又要执法;四要不断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技术含量。

6、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素质

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要做到让养猪户爱养、会养、养得好。一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开展培训,要充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把培训班办到养猪场、小区,把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送到他们手上,让更多的老百姓能通过发展养猪业实现小康。二要树立和推广典型。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要全面总结、大造声势、及时推广,带领更多的农民通过发展养猪业增收致富。力争到2011年,使全区100%的从业者接受培训。

第4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一、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1、生猪饲养量稳步提升。2012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6693头,生猪饲养量为13.92万头,其中,存栏5.41万头,出栏8.51万头。预计全年,能繁母猪存栏8768头(后备母猪约1700头),同比增长了31%;生猪饲养量为14.66万头,其中,存栏5.60万头,出栏9.0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了3.4%和6.1%。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农民年增收371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70元。

2、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有38个,主要集中在横水、铅厂、过埠、长龙和关田五个大镇。养殖规模为:500-999头的猪场19个;1000-2999头的猪场13个;3000-4999头的猪场3个,5000-9999头的猪场3个。规模养殖量约占饲养总量的67%左右。散养户继续减少,有的行政村已没有散养户。

3、污染整治落实到位。我县有19家千头猪场,全部登记备案。从2011年到现在,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了三年的时间,这些猪场现已建好了相应规模和数量的沼气池、沉淀池等排污设施,能够达标排放。其他小型猪场,通过建设国债沼气池项目,大部分已建有相适应排污设施。目前,全县已有21家规模猪场办理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4、生猪疫病防控措施健全。县防重办继续实施了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生猪疫病强制免疫。全县“春、秋”两防共免疫生猪11.17万头,还结合每月补免周制度,确保生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我县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严格执行动物疫情零报告制度,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长负责汇总本月疫情信息,在次月3日前上报。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了疫情通报信息畅通。今年我县横水镇发生了一起输入型动物疫情,县防重办立即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果断处置,有效地防控了此次疫情。

5、“瘦肉精”监管有力。我县今年采购了“瘦肉精”检测等试剂7.8万元,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种,主要用于监测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规模猪场。我局主要负责生猪饲养、收购和贩运环节监管,对县生猪定点屠宰场按日屠宰量的10%进行抽检,对规模猪场进行每季度的定期检测和每年两次的不定期检测。目前,我县还没有发现一起在生猪行业中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我县肉食品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1、全县生猪养殖整体水平有所欠缺。一是饲养技术不过硬,体现在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偏低,直接造成肉猪出栏率低;二是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由于自身防疫条件限制,加上疫病复杂多变,以及资金问题等原因,对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2、生猪发展产业链不健全。今年全县生猪养殖量为14.66万头,内销量约为3万头,其余的都要往外销。因品种、体型等方面不符合条件的原因,还剩下一部分生猪难以进入珠三角大市场。我县没有加工企业,而市内生猪产品加工企业太少,内销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5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为我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20xx年度我乡继续开展“一手抓科技,一手抓人才”工作,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现将我乡本年度人才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基地、完善设施。

一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乡政府集思广益,筹资16万元在乡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个村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书屋配备有书桌、椅子、书架, 电脑、电视机和dvd等硬件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制度、书屋借阅制度、科技培训制度、读书实践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让广大社员同志们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管理员履行职责。三是组建了一支11人的读书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从农民朋友口中知道他们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购买、收集相关书籍。目前人才超市和农村书屋共有藏书9000余册、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类农业科技书籍6000余册。

二、以科技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业。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设备。成功将“红涪”牌蔬菜申报为绿色食品,**蔬菜成为全区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扫清了障碍;积极发展、壮大**果蔬协会和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协会被评为20xx年度全国百强协会。二是绿色生猪产业。高金公司在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500亩,集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为一体的丹麦式生猪养殖示范场。20xx年1月至6月底,整个猪场已出栏育肥猪20xx0头,高金二期建设全面竣工,在这同时**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个优质猪场,共8栋,200余间圈舍;预计年出栏生猪上千头。高金三期工程“养殖能手培训综合苑”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乡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乡在现代农业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内已发动了丹育猪养殖户60户,存栏寄养丹育猪1000头。三是优质柑橘产业。按照 “四园”规划,引进**可士可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xx亩、年出苗200万株的全省最先进的优质柑橘种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场2600平方米、育苗场4万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钢架温室大棚20xx平方米);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nfc橙汁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亩。四是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长龙林业有限公司在东山村、西堰村投资5000万元租地1200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筹划林间养殖及旅游开发项目,茂盛的千亩红叶杨引来了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光临,目前市“摄影家协会”和“新闻摄影家协会”将**红叶杨基地作为**市首个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台,6名大学生村官开创了“思创苑”农家乐,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全乡初步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明相交汇的特色乡村旅游。

第6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一、全区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4号),我区自20**年以来,按照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和强化“三带一群”建设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区**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确定现有的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集约型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发展种猪场和生猪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生猪产业优势明显。**区被列为部级养猪县区之一。长期以来,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区传统的产业,生猪饲养量走在全市中上游。20**年,全区生猪产业遭受疫情影响,但全年生猪饲养量仍达到31.29万头,出栏18.37万头,猪肉总产1.8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生猪收入占农业内部收入的38%,20**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42万头,成为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生猪产业条件优越。我区具有发展生猪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大户,加之生猪业在我区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传统性;且生猪生产本身对资源条件适应强,受耕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制约性小,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平川、丘陵均可养殖。特别是20**年以来,我区按照“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实施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坚持“引导改造小农户,扶持发展重点户,规范提高专业户(场)”的原则,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从场区建设、供种、供料、防疫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生猪品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促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建立了铺镇新铺、宗营打钟寺、武乡宋沟3个二元母猪繁育示范村,全区生猪良种率达到95%,三元杂交猪覆盖率达到86%,生猪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全国生猪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增大,特别是**等公司鲜肉大量外销,对我区生猪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我区致力于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培育饲料加工、生猪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等专业养猪村,培育了**猪场等一批良种猪场,建成了17个肉食品集贸市场、1个专业化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营销加工企业、生猪营销大户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以饲料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体系和生猪疫病防治网络,把生产服务拓展到了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凸显生猪产业主导地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生猪健康养殖;改善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抵御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提升生猪养殖生态化水平。规划以铺镇、宗营镇、龙江镇、望江乡、徐坡乡、七里办事处、舒家营办事处等单位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动员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生猪养殖的有效模式,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养殖大户,以规模养殖场建设和“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规划一场(片),建成一场(片),投产一场(片),带动一片。到20**年,制订20项以上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建成大中型沼气池25口,利用“猪—沼—粮”生态循环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完成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种植业相匹配的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布局。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猪产业在全区农业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疫病防控、生猪产品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的发展原则,按照“万头起步,分散布点,规范管理,普及良种”和“规范老企业,扶持新企业,做强大企业,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养殖场,壮大养猪专业村,大力普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建立生猪产业集群。

(三)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积极解决生猪养殖用地问题,加快土地向养殖大户流转,整村推进,重点突破,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养殖场(户)最直接、最关心和发展生猪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强设施配套和科技服务。

4.典型推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有生产经验、掌握技术能力强的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骨干养殖大户,带动普通养殖户的发展,整体推进全区生猪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5.养殖场(户)投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养殖场(户)自愿的前提下,以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加快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的发展,积极引进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养殖场(户)效益。

三、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

20**年,我区生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到5亿元;基础母猪存栏2.4万头,建成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万户、养殖专业村26个;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一是强化生猪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农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坚持依靠科技,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猪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业;五是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二)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25口、标准化猪舍**0栋,改造圈舍50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1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三)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0头,纯种母猪**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年度实施计划

(一)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2.92万头,出栏18.37万头,饲养量31.92万头,生猪产值1.65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0头,母猪专业村1个,扩繁场1个,商品代场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218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6848户,养殖专业村5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1万头,饲养量36万头,生猪产值2.94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500头,母猪专业村2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7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4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800户,养殖专业村1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三)2009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27万头,饲养量48万头,生猪产值3.9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8200头,母猪专业村3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5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9500户、养殖专业村1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四)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3.5万头,出栏30.5万头,饲养量54万头,生猪产值4.48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18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6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00户、养殖专业村2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34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区上成立由副区担任组长,农业、畜牧、计划、财政、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农发办、电力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应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奖惩措施,并把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各项目实施部门要密切配合,锁定任务,统一目标,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整品质结构,加快生猪良种工程建设。以龙兴、赛优、金园、顺合等大型养殖场为依托,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为骨干品种,淘汰低中档次品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品种,扩大繁育群,力争每个镇(乡)建成1个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群规模扩张。到20**年,基础母猪扩增到2.4万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仔猪4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品种优良化,并严格种猪管理,规范种猪生产经营秩序。

(三)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全面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建设质量和标准,本着效益第一、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群众自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形成订单养殖、集中出栏、批量销售的养殖格局,基本消除千家万户零星散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养殖规模的突破性扩张。

(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猪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要率先实施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加快实现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鼓励各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生猪产业开发;允许开展技术承包,或与养殖大户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和组织,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依法制定动物防疫计划、措施,完善快速反应应急预案,备足应对突发疫情的物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和防疫监督检疫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和防疫监督工作,完善制度和标准,落实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和堵截等疫病控制措施,以控制、消灭规定动物疫病为目标,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

(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内外市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地客商投资开发生猪产业,尽快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扶优扶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销售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兴、赛优等规模养殖场和皇冠、汉森等定点屠宰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国际化的生猪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七)完善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增加资金投入,把生猪产业发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生猪生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监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农业、畜牧、交通、水利、环保、电力、农发办等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每年安排1—2个项目,用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沼气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八)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产业的贷款,各类金融机构要用好财政贴息、扶贫贴息等政策,支持生猪规模养殖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提供生猪生产和加工企业以及农民兴办规模养殖场所需流动资金信贷支持。同时,区上将成立生猪产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养殖场(户)扩大生产提供贷款担保,缩短贷款办理时限,简化审批手续。

(九)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大中型养殖场适当补助,同时建立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其补贴和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对生猪营销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给予适当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十)落实用地用材用电的支持政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陕政办发(20**)5号)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文件精神执行。农业、财政、土地、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都要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积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土地部门要简化生猪用地审批程序,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年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兴建养猪示范场及扩大圈舍用地视同农业用地办理审批手续;临时性养殖场,按临时用地审批,只收取审批工本费,不养猪时恢复原貌;允许农户有偿向生猪生产及加工企业和养猪专业大户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参股经营;凡在农户院内搭建圈舍,或房前屋后搭建圈舍与邻居无矛盾而不占耕地的,可由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查、镇土地规划部门审批搭建圈舍,报国土资源**分局备案,农户不再养殖必须拆除。养猪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所需土地,可在离农户较远的空闲地、废弃地、河滩地或搞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中建大型养猪场,优本人申请,村镇审查,报国土资源**分局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镇政府与农业局可参与对圈舍的规划、设计,使其设计合理、排污方便、保护环境。林业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对发展生猪修建圈舍、养猪场所需木材,按自用材优先审批。水利部门要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帮助解决好人猪饮水问题。生猪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用电统一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各部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生猪产业大发展。

(十一)加强生猪信息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生猪产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搞好对生猪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其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健康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抓好区、镇(乡)、村三级产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遍及全区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十二)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各有关单位要下功夫争跑规划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行项目捆绑,切实抓好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规划项目如期完成。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协助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进行生猪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鼓励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生猪,不断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化发展水平。

第7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一、加强领导、建立基地、完善设施。

一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乡政府集思广益,筹资16万元在乡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个村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书屋配备有书桌、椅子、书架,电脑、电视机和DVD等硬件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制度、书屋借阅制度、科技培训制度、读书实践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让广大社员同志们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管理员履行职责。三是组建了一支11人的读书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从农民朋友口中知道他们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购买、收集相关书籍。目前人才超市和农村书屋共有藏书9000余册、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类农业科技书籍6000余册。

二、以科技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业。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设备。成功将“红涪”牌蔬菜申报为绿色食品,蔬菜成为全区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扫清了障碍;积极发展、壮大果蔬协会和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协会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百强协会。二是绿色生猪产业。高金公司在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500亩,集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为一体的丹麦式生猪养殖示范场。年1月至6月底,整个猪场已出栏育肥猪20000头,高金二期建设全面竣工,在这同时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个优质猪场,共8栋,200余间圈舍;预计年出栏生猪上千头。高金三期工程“养殖能手培训综合苑”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乡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乡在现代农业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内已发动了丹育猪养殖户60户,存栏寄养丹育猪1000头。三是优质柑橘产业。按照“四园”规划,引进可士可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00亩、年出苗200万株的全省最先进的优质柑橘种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场2600平方米、育苗场4万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钢架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NFC橙汁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亩。四是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长龙林业有限公司在村、西堰村投资5000万元租地1200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筹划林间养殖及旅游开发项目,茂盛的千亩红叶杨引来了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光临,目前市“摄影家协会”和“新闻摄影家协会”将红叶杨基地作为市首个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台,6名大学生村官开创了“思创苑”农家乐,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全乡初步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明相交汇的特色乡村旅游。

第8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1-6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畜牧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生猪存栏75.12万头,全县出栏生猪56.14万头,完成县计划的51.04%,完成市计划的51.98%。全县出栏山羊22.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家禽出栏874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兔出栏28.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0.7%;肉类总产量达60075吨,完成计划的52.6%。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

1-6月科技助农增收已帮扶养殖户312户,人均增收102元。完成任务的89.14%。

(三)省市单项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四海公司5万头商品猪场建设项目1-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450万元,完成67%;完成青苗补偿,排水沟修建完成,场地平整70%。

二、工作情况

(一)优化生猪产业结构

我们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为机,紧紧抓住目前生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机遇,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一是建立以**、*等乡镇的“*-约克祖代种猪场-PIC商品猪场”为核心的三级繁育体系,以推广DLY等多元杂交猪为突破口,走业主开发、发展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的路子,实行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示范。二是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模式,发展规模生产基地。规划将白鹿、*、虎头、*、*、**、先市、二里、九支、五通、密溪等12个乡镇作为生猪产业带,其中*、先市、二里、九支、五通为优质仔猪产业带。对产业带内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标准化水平,大桥行添绿色养猪场成为了我县第一个电脑监控的较现代化的养猪场。同时还加大新建标准规模养猪场的力度,今年新建年出栏4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个。三是推进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以大桥镇集约化示范小区为代表的27个乡镇的生猪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

(二)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到目前为止,年出栏300-499头规模的8个项目已全部进入改扩建阶段,其中先滩中梗养猪场、*养猪场、大桥西部养猪场、虎头养猪场、甘雨漏水丫粮站养猪场5个猪场已按进度完成了55%,甘雨莲花岛养猪场、甘雨油榨养猪场、车辋街道酒厂养猪场3个养猪场已完成了50%。年出栏1000-1999头养殖小区和年出栏2000-2999头养殖场分别按计划进行建设。

(三)狠抓规模场建设管理

根据猪场的建设要求合理规划猪场,督促、指导猪场的圈舍、沼气池、绿化等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引种、选育等工作。目前大桥镇、*镇、五通镇四个3000头规模猪场均在建设中,已完成任务的55%。*县四海公司5万头商品猪场建设已结束土地协调、青苗赔偿等前期工作,施工队已进场进行施工建设,土地平整近70%,完成排水沟的修建。

(四)大力发展优质种猪

一是认真落实引种审批制度,确保种猪质量。二是积极向广大农户宣传饲养优质母猪,坚持自繁自养。同时积极宣传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今年已通过从县外引进以及本地选留的方式,全县已新增母猪3720头。

(五)积极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大户

结合*农户的养殖习惯及广大养殖户的经济实力,积极致力于适度规模养殖大户的培育工作,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帮助协调解决临时用地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已提交申请建场用地的农户有近50户,部分已完成建设。目前,全县存栏能繁母猪2.35万头,可年产仔猪50万头,其中20头以上的44户。已建成管理较规范的养殖场20个,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8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5个。生猪产业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千家万户的散养型逐步向大户、业主的规模型发展。

(六)加大科技助农增收力度

认真贯彻川委办发电号[*]10号和市县有关科技助农文件精神,围绕全县年度畜牧经济发展目标,结合部门实际,认真组织畜牧科技减灾工作,开展多形式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到目前共培训农户3080户,帮扶养殖户302户,辐射带动农户940户,印发技术资料8.5万份,建典型示范户6户。

(七)认真开展畜禽污染源普查

元月份起实施了污染源普查宣传、培训工作,3月14日起正式进入入户调查阶段,入户调查工作于4月30日圆满结束。5月1日进入数据录入阶段,6月2日全面完成数据录入、复录、比对、导出等工作并及时将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按要求上报市畜牧局。全县共普查了生猪养殖场7个,蛋鸡养殖场2个,肉鸡养殖场2个,生猪养殖专业户230个,奶牛养殖专业户1个,蛋鸡养殖专业户1个,肉鸡养殖专业户8个,共251个普查对象。

(八)狠抓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县、乡(镇)村层层将生猪疫病防控纳入目标考核;二是落实防疫部门连锁责任制,狠抓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生猪疫病防控。3-4月集中两个月时间狠抓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免疫注射工作。全县春防工作已于5月份全面结束,据统计,今年春防全县共免疫注射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37.4万头,牛口蹄疫0.7万头,羊口蹄疫5.3万只;禽流感免疫鸡180万羽、鸭163万羽、鹅8万羽。经抽查,全县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畜禽圈舍消毒面达100%,牲畜免疫耳标佩带率100%;三是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检疫监督检查。全县动物检疫工作进展顺利,生猪产地检疫率达98%以上,动物、动物产品的市场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100%,产地检疫出病猪8头,病(死)家禽6只,屠宰检疫出病猪38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五是加强兽药饲料在生产、使用、销售环节的监管,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销售违禁药品等不法行为,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保护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三、存在问题

1、生猪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形势。近年来,生猪疫病呈高发态势,常见病种类增多,且疫病变异快,防控难度加大。另外,防疫物资和设施比较匮乏,疫病防控基础脆弱,防疫队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2、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造成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

3、由于我县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分散。饲养方式多为传统饲养,大多数养殖农户文化素质偏低,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还很不够,健康养殖方式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4、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造成养殖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5、养殖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养殖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将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突出抓好生猪出栏,扩大生猪总量,做实做强百万生猪规模产业;加大力度发展能繁母猪,加强优质品种引进,加速品种改良,力争实现仔猪供给本地化;加快先进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发展程度,提高生猪标准化水平;强势抓好招商引资,促进生猪产业示范带建设,着力抓好新型养殖合作模式。

(一)扎实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大科学养殖方法的宣传和推广,更新陈旧的养殖观念,改变传统的分散、粗放养殖方式,鼓励、提倡生猪的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广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提高我县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健全良繁体系,加大良种种场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完善充实设施、设备,发挥人工授精站的繁殖快速、质好、成本低的积极作用,加快良种的繁殖和推广。积极引进优质良种,扩大优质良种的比例。

(二)继续抓好规模发展。一是突出抓好以二里、*为中心的“佛—九线”优质仔猪产业带发展,力争五年内实现仔猪供给本地化;切实抓好“大桥—白鹿”的商品猪产业带建设,使产业区域内生猪出栏率占总任务的40%以上。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重点扶持规模生猪养殖场发展。同时,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搞好规模养殖场水、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以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户培训,探索对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服务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生猪养殖和管理能手。

(三)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积极推进健康养殖方式,加快建立畜产品源体系建设,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加大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推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第9篇:养猪培训总结范文

“千干万民手拉手,落实文件促增收”活动

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搞好“三农”服务,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关于开展“千干万民手拉手,落实文件促增收”活动的通知》(X党办发〔2005〕X号)精神,我局于2005年X月X日组建驻村帮乡工作队,抽派主要领导担任工作队队长,抽派素质好,有吃苦耐劳精神,善于开拓创新,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身体健康、能办实事的干部进驻我局挂帮乡——XX乡XX村,认真落实“八条措施”,实现“八项目标”。

一、广泛开展宣传

工作队的同志利用科技培训时间、开会时间、田间地头广泛向群众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党的农业发展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对各种政策的知晓率,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二、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

工作队通过深入群众生活,了解到当地群众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饲养方式落后,且在上一年发展养殖生产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根据这一现状,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该村的科学养殖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工作队积极向本单位为该村争取了XXXX元培训经费,分别于“五一”黄金周期间和11月份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两期,培训乡行政领导、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及群众XXX人次,发放培训资料XXXX多份。在培训的方式上,改变以往不切合实际、照抄照搬的死板方法,在培训内容上具有针对性,让群众听得进,易于汲收知识。主要从减少引进猪应缴反应实用方法、外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培育、商品猪饲养管理,猪常见病的防治、饲料的选择、调制及加工、优质牧草栽培等方面开展培训。通过培训,群众的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群众评价这样的培训班效果好,今后应多办。

三、协助群众抓好生产、搞好养殖规划、寻找致富门路

工作队深入农户,调查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帮助群众搞好春耕、秋种、烤烟、畜牧生产。同时根据该村实际,积极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特别是了解到该村群众对池塘、稻田养鱼有较高的积极性后,帮助他们认真搞好养鱼规划,并及时向局领导汇报,为当地群众争取了XXX元的养鱼经费,无偿向群众提供XXX多尾鱼苗,将鱼苗分送到各户,实地向群众开展养鱼技术培训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其他群众发展畜牧业。该村已高标准建成外二元母猪基地XX个,全年引进外二元母猪X头。

四、协助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

按照要求,工作队每季度对该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及上报县“人领办”。该村计划生育情况:全村总人口XXXX人,总户数XXX户,今年共出生XX人,作手术XX例,计生率达XX%,二孩率达XX%,计外多孩率XX%。总之,该村计划生育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全面启动。

五、协助抓好帮建“示范村”、“四在农家”活动创建工作

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与乡村两级班子座谈,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县XX局2005年挂帮示范村帮建实施方案》、《县XX局2005年“XXXX”活动创建方案》,积极为该村“XXXX”点争取了2吨水泥,扶持群众修建水泥路面硬化连户路,同时,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修路。将单位党员捐款XXXXX元,分别送到贫困群众、贫困党员、计生户、贫困儿童手中,解决他们在生活、生产上的燃眉之急,送去了党的温暖。为纪念党的生日,在建党85周年之际,工作队与该村党员、群众座谈、畅谈我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我县经济发展现状及该村党建工作现状,搭建城乡支部手拉手桥梁,帮助该村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六、做到“工作”与“先教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工作队的党员同志下乡走到哪儿,就把学习资料带到哪儿,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在因下乡不能参加局党支部集中学习的情况下,其他同志对他进行补课,学完了规定的必学和自选篇目,认真记好了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