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养猪场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养猪场盈利模式

第1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元宵节后,各肉猪产区出栏量持续性上升,猪价急速下滑,正月初八至十五,一周内猪价下降超过每斤1元,3月后多数地区猪价回落到每斤7元以下,猪粮比跌至6∶1盈亏平衡线以下。生猪养殖告别盈利,进入亏损周期。

据新牧网,3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市场猪(以下皆指外三元品种)价每斤6.9~7.0元。广东的江门、化州、阳江一带猪价每斤6.7~6.9元,广东的四会、茂名猪价每斤6.5~6.6元。广东的清远、英德猪价每斤6.8~6.9元,广东的高明、增城猪价回落至每斤7.2~7.4元。

“如果3~4月发生疫情,猪价将会加速下跌,否则平稳下滑。”温氏集团经营部调研室副主任杨立平说。2月27日下午,农业部通报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东辉猪场发生生猪A型口蹄疫疫情,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虽然3月初广东各地猪价相比2月底每斤下降0.1~0.2元,但受采访养殖户皆认为该疫情对猪价无明显影响。

亏损期将长达6个月?

3月初,很多养殖户反映卖猪困难,高体重肥猪出栏压力更大。由于第一季度节日刺激较少,肉类终端消费也较为萧条,3月份生猪的交易价格仍维持在低位。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博罗县泰美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华荣认为,尽管3月底有清明节提振消费,但可能会出现节前抛售、屠宰场压价收储等复杂变化,因此整体来看,猪价上升拐点很难在6月份以前出现。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2月22日是生猪市场的转折点,全国平均猪价正式跌破每斤7元,重回6元时代。同时,猪粮比价跌至6.02∶1盈亏平衡线,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正式告别盈利、进入亏损周期,根据以往周期时间分布规律,一旦猪市进入周期性的亏损期,持续时间有可能达6个月以上。

因此,猪粮比跌破6∶1可能仅仅是亏损的开始。冯永辉分析,生猪市场最近两个周期性的亏损期即2006年2~8月、2010年2~7月,进入亏损的时间均在春节前后,进入得越早亏损得越多,亏损期结束得越彻底,否则生猪市场无法随后进入长达两年左右的盈利期。像2009年4~6月为期两个月的亏损,无法淘汰过剩的产能,从而导致2010年继续亏损。

2013全年生猪供过于求?

据了解,目前广州嘉禾市场生猪交易不旺,嘉禾肉联厂开工量较正常时减少三成;而且广东地区腊肉可以一直吃两个月,5月后肉联厂的屠宰量才可能逐渐恢复。杨立平也反映双汇、唐人神等大型屠宰企业自正月初八开工后很长时间,开工量只有正常的80%左右。

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高明分公司种猪场场长计刚健认为,2013年整体消费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消费群体个人收入比预期减少,会无形中减少肉类消费量,从而降低整体消费增长量。”

计刚健还介绍,其公司目前二元杂母猪(生产商品育肥猪)销售量在增加,说明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量会持续增加,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可能会增加。

不仅如此,2013年全年生猪存栏量将高于2012年。杨立平认为,2012年能繁母猪存栏总量环比2011年增长超过5%,受此影响,2013全年生猪出栏总量预计至少增加12%。

这时是否该补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猪市进入周期性的亏损期,持续时间有可能达到6个月以上,3月份猪市寒冬正式拉开序幕。但笔者咨询广东各地大型养殖企业、中小规模养殖场,多反映2013年猪场会跟往年一样继续扩栏。但由于春节后生猪压栏较多,近期补苗不旺,3月份,江门外三元猪苗(30斤规格)价格由2月份每头500元左右回落至每头450元左右。

“无论规模大小,猪场一旦有空栏就会补栏。”鹤山母猪养殖户李福初表示,按往年经验,春节后猪场空栏较多,3~4月是补栏高峰期。目前,养殖户生猪补苗多遵循“有栏就补”方案,3~4月补栏仔猪预计出栏将在8月份。不少养殖户认为,经过较长时间低迷行情后,届时猪价一般会相对平稳反弹,所以考虑逆市补栏。

第2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养猪业;价格走势;经济发展;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1-0016-04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先后出现全国范围的大幅异常波动,暴涨暴跌。这种价格的异常波动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也直接加重了百姓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先后上演“直上云霄”好戏,价格涨势凶猛,表现十分“威风凛凛”。部分网民纷纷调侃这些平常不起眼的小宗农产品,给它们冠上了极为“威风”又不失生动的名字:“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2011年“花你钱”又横空出世。2011年下半年,犹如出了一部将2010年农产品价格猛涨情节倒过来再上演一遍的故事片,多宗农产品价格出现逆转,打破成本线几度探底。山东生姜从9元/kg跌至0.8元/kg,内蒙古土豆滞销,海南、广西水果蔬菜销路不畅……农产品暴涨暴跌的怪圈依旧没有破除。

面对持续上扬的物价,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估计2012年农产品价格并不会失控。总体看,2012年猪价会比2011年平稳,仍将维持高位。呈季节性波动,两头略高,中间略低,养猪收益水平回归,符合正常年景走势。201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仍会保持在16元/kg左右波动,不会出现2010年上半年深度下跌局面,从各个层面分析,悲观预测2012年生猪价格会维持在14元/kg以上。

1 2011年生猪生产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1年,全国生猪生产及其产品市场价格总体较好,在价格的带动下生猪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并逐步恢复到2010年初水平,特别是春节过后一反往年节后价格渐次走低的规律,节前节后猪肉价格一路攀升,从2010年6月底开始生猪价格连续16个月呈增长走势,一举突破2008年2月的生猪及产品价格的历史最高纪录。但值得关注的是从2011年10月中旬开始生猪存栏及生猪价格出现波动,下降走势明显,特别是肥猪出栏价格急剧下降,引起养殖户普遍担忧。12月中旬随着冷空气过后,猪价又重拾涨势,开始逐日攀涨。

(1)生猪养殖积极性逐步恢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部分养猪户的补栏热情。根据“前期的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生猪供应”这一原理分析,从2010年2月份开始生猪存栏(包括能繁母猪)出现增长,许多养殖场(户)商品仔猪补栏积极性较高,大型养猪场扩大生产意愿强烈。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1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7 516万头,月环比增长0.8%,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3.65%;能繁母猪为4 880万头,月环比增长0.72%,同比增长1.1%。从生猪生产关键要素来看,全国能繁母猪仍保持较高水平,如不发生重大疫情,能保证后期生猪生产发展动能。

(2)价格高位回落。2011年1~11月全国肥猪出栏价格平均为16.59元/kg,同比上涨48.1%;其中11月份肥猪出栏价格平均为16.40元/kg,环比下降10.2%,连续2个月呈下降走势,但同比上涨19.2%;价格最高点出现在9月份,均价达到19.34元/kg,市场曾一度超过20元/kg,创历史新高。猪肉价格走势基本一致:2011年1~11月全国猪肉价格平均为24.84元/kg,同比上涨43.7%;其中11月份猪肉价格平均为27.26元/kg,环比下降3.7%,连续2个月下降,但同比上涨35.2%,肉价最高点也在9月份,均价达到28.79元/kg(图1)。

(3)保持良好盈利水平。2010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开始亏损,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保持上涨态势,生猪养殖盈利持续增加,至今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2010年自2月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后持续下降,其中4、5、6月份连续3个月低于5∶1。6月下旬后开始回升,7月回升至5.84∶1,8月重回盈亏平衡点后继续保持涨势,2011年3月底后猪粮比价一直保持在7∶1以上,8月猪粮比达到了8.48∶1,11月份虽然猪价下跌较多,让养猪户感到有些紧张,猪粮比价仍在7∶1以上。据养殖户反映,按11月份的价格水平,每头出栏肥猪仍可盈利300~500元,特别是8~9月份,每头肥猪盈利在800元以上。

2 2012年整体走势及生猪价格预测

在成本和供需的拉动之下,猪肉价格和出栏肥猪价格于2011年9月份创出历史新高后,在10、11月有所回落,但生猪养殖利润仍保持在300~500元/头,将极大提高广大饲养者的积极性。估计在目前母猪存栏量、农民养猪积极性以及新型养殖技术推广等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不发生大的疫情和自然灾害,2012年虽处于大周期的下滑通道,整体价格以平稳下降为主,但不会出现2010年上半年深度下跌局面,波动幅度将远小于2011年,猪价仍将维持高位。从各个层面分析,悲观预测2012年生猪价格会维持在14元/kg以上。

预计在2012年春节前后本轮猪价或再度达到小高点而后调整,拐点最早或将出现在2012年2月。2012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将得到改善,价格将是持续下跌走势,二季度可能是全年价格的谷底,上半年育肥猪价格仍会保持在16元/kg左右波动,7月底至8月初,市场可能走出底部并出现反弹,反弹的高点可能达到18元/kg,但高价格持续的时间会非常短暂;三季度末价格将再次小幅下行;四季度随着节日及消费旺季的来临,猪价或将再度出现反弹。主要依据是:

(1)养猪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支撑猪价处于较高水平。生猪猪价在14元/kg已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2011年12月15日玉米均价达到了2.3元/kg,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涨16.3%。与此同时,受全国用工荒影响,养殖业人工工资也不断上涨,再加上运输、保育等支出增加,造成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与2010年比较,劳动力工资、水电、运输和药品等费用均高出了20%~30%。此外,全国上下物价一片涨声,生猪价格在客观也有上涨的内在要求。饲料紧缺和人力成本上升,导致综合生产成本高企,这正成为生猪养殖面临的一块坚冰。目前在生猪生产方面,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两个突出问题是“无料养”和“无人养”。未来我国畜牧业的总体形势是产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尽管未来需求继续刚性增长,但生产受到诸多棘手因素的困扰。所谓“无料养”,即饲料资源特别是粮食安全将长期困扰包括生猪在内的畜牧业的发展。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5 400万t,玉米150万t,豆粕、鱼粉等主要蛋白饲料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70%;饲用玉米供应已从供求平衡转向供应偏紧,并在2010年开始表现为净进口。饲料粮问题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而“无人养”即农村劳动力短缺对畜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据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经常面临从事畜牧业还是外出打工的选择。而养猪必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且劳动强度很高,机器一般不能代替养猪业中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劳动力坚决选择进城,这导致散养户大量退出。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对养猪业将产生很大影响。“以前养猪是看是否有钱赚,即“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现在养猪则是看“和外出打工相比哪个更赚钱”。尽管每户养殖的生猪数量不多,但加总起来的数量相当大。

(2)生猪高价下养猪未出现“一哄而上”。生猪供需关系变化是影响市场生猪价格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7~9月份生猪价格连创新高,关键原因是生猪供应偏紧。一般而言,生猪存栏量较少,引发“价变”指生猪价格的超预期攀升,带来高额的利润,必然刺激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养猪的增多,同时规模养殖户补栏增加,经过一个饲养阶段,生猪出现“量变”指存栏、出栏量大幅增加。但从调查情况来看,从2010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回升以来,养殖户的数量并没明显增加,农户养殖更趋于理性,即使在前期高利润的刺激下,虽然有些新人加入养猪队伍,但并没出现“一哄而上”都去养猪的情况,养猪的积极性远没有2008年那么高。能繁母猪增长并不明显,但仍处在一个合理水平范围之内。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末我国能繁母猪为4 88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78%。

(3)规模养殖虽已占主导地位,控制市场价格能力还不是很强。规模化生猪生产是生猪养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规模化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散养这一传统养殖方式有群众基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与规模化养殖并存。多年来,针对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展规模化养殖。为了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各地纷纷建立规模化养猪场,积极扶持“公司+农户”的合作关系。目前,家庭散养逐渐减少,规模饲养已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例已达60%以上。为什么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后,“猪周期”的波动仍不见降低呢?根据有关国家经验,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份额的80%以上时,“猪周期”的波动幅度才会大大降低,因为只有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一并解决了,特别是转变传统的流通方式,“猪周期”的波动才可能平缓下来。

(4)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已显成效,物价总体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2011年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引发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仍未消除。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价格运行的环境将更趋复杂,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行压力仍然较大。

3 值得关注的问题

导致猪价高走的原因很多,而市场周期长,养殖中疫情困扰是生猪价格攀高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1)生猪疫病影响猪价。如果2012年春季疫情控制得不好,生猪价格仍有可能重新回到20元/kg。生猪价格的大幅涨跌在很多时候都与生猪疫情相关。生猪养殖最敏感最头痛的就是疫病,近年来生猪疫病的频繁发生也成为影响生猪供给的幕后杀手。疫病在2007年引发了养猪行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即散养户的快速退出,在2011年则引发了生产力的调整即供应量的下降。而在这两次调整之后,猪价分别突破其前期的历史高点。一次大的生猪疫病往往造成养殖户血本无归。目前规模养殖户防疫成本每头40~100元不等,而散养户则很少,有些疫病则是散养户防疫投入不足造成的。一般来说,疫情流行周期是2~3年,疫情发作时,政府和养殖户都加大防疫投入,疫情稳定或消失时,生猪存栏就会不断增长,生猪价格逐渐下跌,此阶段往往防疫投入减少,又造成生猪“死淘率”上升,市场短缺,猪价暴涨。可以说,生猪疫情周期是“猪周期”的主要原因。

(2)生猪价格涨跌的周期明显缩短。从近几年情况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的一个周期(36个月),生猪价格经历了谷底(2006年5月)顶峰(2008年春节期间)下滑(2009年4月);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为调整阶段(14个月),经历了谷底(2009年5月)恢复性上涨(2009年7~11月)调整(2010年春节期间)下滑(2010年4月)止跌回稳(2010年6月);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生猪价格走势来看,调整阶段仅为14个月,生猪生产周期中常见的谷底恢复性上涨顶峰下滑的特点在调整阶段不是非常明显。但2010年6月作为一个生猪价格底部区域却较为明显。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为恢复上涨―加速攀升阶段(12个月),经历了恢复性上涨(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加速攀升(2011年6月)过程。

(3)正确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不足,新闻媒体的作用还有待发挥。百姓对市场上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如何理性看待,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造成百姓恐慌,造成价格的不稳定。所以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在加大对与物价密切相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客观看待生猪及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的变化。强化监督新闻媒体客观报导价格变动情况,坚决查处不负责任、失真的新闻报导。

4 建立和完善生猪产销平稳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想

目前我国养猪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居民有消费猪肉的习惯,决定了其是一个不可消失的行业;同时,它不像其它产业一样说停产就停产,养猪是赔钱也得养下去;养猪业的分散性决定了不能形成垄断效应;养猪业的主体仍是农民,农民是弱势群体;因此,生猪养殖过程不能完全市场化。生猪养殖政策应从生产、市场两方面建立和完善产销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避免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

(1)构建稳定的持续的财政保障支持体系。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功能调节余缺,补贴和扶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明确各方投资主体对生猪养殖预期。①实行持续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在整个生猪生产链中能繁母猪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大对能繁母猪的财政补贴十分重要。从过去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只要国家实行了这一政策,养殖户就像吃了定心丸,就有养殖信心和积极性。保费的补贴标准也要提高,使赔付能力能达到3 500元左右,基本覆盖一头能繁母猪的价值。②扩大免费防疫的范围。目前国家只对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三种疾病免费防疫,免费防疫的面相对狭窄,需要进一步的扩大。③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定向扶持种猪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扶持能繁母猪保持一定的存栏规模,这样可以调控生猪生产平衡。④应将养殖户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纳入政策补贴范围。近些年,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各种补贴政策,对农民购买的家电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但对养殖户购置的固定资产,国家没有相关扶持政策。由于生猪养殖户购置的显微镜、恒温箱、消毒机等固定资产的成本不断增加,生产设备,饲料加工设备不断损耗,使养殖成本增加。国家财政可将支农惠农政策延伸到畜禽养殖,以减轻或分担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2)建立和完善稳定生猪生产和流通的长效机制,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①要测算确立科学的生猪生产盈亏预警点,要根据生猪生产和市场波动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国内外应对生猪波动的经验,对生猪波动实行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建立生猪生产预警机制,使国家启动生猪政策能有一个科学的依据。长期以来国家设定生猪盈亏点是猪粮比价6∶1,主要是指生猪出栏价与玉米批发价的比值。这一盈亏点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目前猪饲料一般由几种主要原料组成,从仔猪到成猪不同阶段需不同的配料比例,每一比例所需的玉米、麸皮、豆粕、预混料的数量不等,仅以玉米为参考不能真实反映情况。另外,经常上涨的人工成本以及仔猪的成本未能包含在内。②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的调节机制。国家生猪收储政策应借鉴粮改经验,建立类似粮食收储机制,实行生猪保护价。当猪价下跌至盈亏线以下,则采取保护价收购。当供应不足、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可以获得更大收益。当猪肉价格高于政府支持价时,养殖户不需要补贴,国家可将这笔钱拿来补贴城镇居民。③加快建立现代化肉类批发市场和购销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参与肉类营销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是“小而散”,生猪和猪肉的流通也是“小而散”。在生产问题引起重视、规模化养殖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流通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变。猪贩和农贸批发市场一直充当生产者、零售商与消费者对接的主要角色。现在这个角色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大生产与大市场,面对“猪周期”更是无能为力。国际经验表明,小流通只能带动小生产,大流通才能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则带动现代生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转入过剩经济状态之后,情况就变了,流通逐渐成为先导环节,流通带动生产,只要产品能够销售出去,生产不成问题。在解决“猪周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有全面和长远的考虑,统筹兼顾,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一以贯之地实施。不能等市场供求出了问题就关注,一旦市场平稳后就撒手不管。

(3)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实行透明市场化,化解价格“非理性”波动。生猪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是实现农户和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办法,能帮助养殖户、屠宰厂、加工企业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预期利润;更可以吸引更多各层次的投资者积极入市参与交易,活跃期货市场。从而为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甚至能为形成全球生猪定价中心提供推动力。同时,生猪期货的推出与粮食期货形成有效互补,形成涵盖主要农畜产品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期货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再者,生猪期货可以通过对交割品种的标准化规定,鼓励优良品种的推广,并藉此助推生猪产业的升级。此外,生猪期货的完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对于淘汰规模不经济的生猪养殖农户,调整大型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推进“公司+农户”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具有促进作用。期货市场可以确保价格透明,最终保护养殖者的利益,使养殖户“先卖后养”锁定收益,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渠道,避免“猪贱伤农”、“肉贵伤民”、“贵贱扰国”的猪周期出现。

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农户和养殖场根据期货价格信号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以减少经营的盲目性,提前锁定销售价格,稳定养殖收益。另一方面,加工商和贸易商通过期货交易,分批购进生猪,保障原料稳定供给,提前锁定采购成本,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收稿日期:2011-12-20

第3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生猪价格连续反弹后再现跌势

猪价在经历去年9月份的高峰后,一路下跌,至今年5月中旬,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一度跌破每公斤14元,相比去年超过每公斤20元的高点,下跌达三成。在连续下跌和震荡后,八九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反弹。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一度出现连续8周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达7.7%,让养猪户暂现“笑容”。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经济开发区西魏村是养猪专业村,全村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谈起近期生猪价格变化,一家公司负责人说:“前段时间,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苗头,使我们逐步走出了上半年的亏损行情,迎来微利。”但中秋、国庆“双节”过后,猪价再现跌势,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10月份第2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4.91元,比上周下降0.5%。

粮价下跌带来盈利希望

在生猪价格前期连续下跌及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养殖户在四五月份一度出现明显亏损,5月份猪粮比价甚至跌至5.5︰1的“黄色预警”。目前随着猪价的反弹及玉米价格的不断回落,养殖户盈利状况有所好转。据商务部数据,10月1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4.92元,玉米价格为每公斤2.48元,猪粮比价虽然比9月26日下跌0.17%,但仍达到6.02︰1,超过6︰1的盈亏平衡点。

据了解,尽管猪粮比价从今年4月份开始跌破盈亏线,但目前存栏母猪的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据农业部数据显示,6至8月的存栏母猪环比分别增长0.1%、-0.3%和0.4%,同比分别增长5.8%、4.1%和3.1%。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说,今年养猪并没有出现大的亏损,所以养殖户的资金链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此外,去年猪肉价格相对较高时部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今年开始陆续投产,所以母猪的存栏量反而有所上升。

“反周期”调控仍需加强

从目前的供需形势来看,明年猪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抑制“猪周期”不能放松,应从“反周期”的稳定供给上多下功夫。

山东泰安养猪大户仉元侯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亏了不少,因此期盼猪价尽快反弹。考虑到猪肉价格波动一般以2至3年为一个周期,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很可能会强势反弹。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春节前是需求旺季,猪肉价格会呈现整体上涨态势,但幅度不会太大,由于生猪及母猪存栏量不减反增,预计明年的行情仍不会太乐观。从种猪场反映今年种猪销售情况很好的情况来看,养殖户的积极性还是有的,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没有大的疫情,供需形式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所以明年的行情不是很乐观,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猪价难涨。

第4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养猪业;生产力;疫病;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S828;S815;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82-05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 to Achieve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

XU Di-pi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mbryo and Molecular Breeding,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on balanced development for pig industry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causes which mad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 pig were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high mortality in pig production and lagging related techniques etc. And it wa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useful management might involve making long-term planning of innovative and achieving objectives steadily, innovating control mechanism, optimizing farmer-benefited policy, innovating culture model to avoid the risk of pig raising; Studying and formula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g feeding and disease control to achieve maximum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thresholds to entry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Key words: pig industry; productivity; epidemics;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将养猪作为家庭副业,采取散养方式饲养。受惠于党和政府有关产业调整优惠政策以及市场对猪肉质量与数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养猪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中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最突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2009年,我国生猪存栏46 985万头,同比增长1.5%,出栏64 507万头,同比增长5.7%,猪肉产量4 889万 t,同比增长5.8%,占肉类总产量的64.0%,猪肉人均占有量达36.6 kg。在我国肉类消费种类中,猪肉消费量约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5%左右;毫无疑问,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肉食品。显然,养猪业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养猪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大起大落的隐患,潜在的盈亏不确定性风险一直困绕着生产者,这从2011年5月以来发生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扬就可窥一斑。猪肉价格牵动着千万人的神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猪肉的供求不平衡,如何走出猪肉涨跌怪圈,如何治理存在的顽症,探寻猪肉生产均衡发展长效战略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猪价涨跌怪圈探秘

1.1 猪价起伏不定

对于养猪的盈利与亏损的规律,有人将其总结为“赔一年、平一年、赚一年”,三年一个涨跌周期,这种状况在2006年之前就基本如此。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当时生猪出栏售价在低至5.6~6.6元/kg、高不过9.0~9.6元/kg左右徘徊;在价格提高的年份,养猪场的收益比较可观,刺激了养猪积极性猛增,猪场数量和猪的饲养规模也随之盲目急上,使次年及以后的价格节节下滑;不过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仍稍有盈余或收支持平,而那些经营不善的猪场则会出现亏损,甚至暂时“关门歇业”,造成猪的饲养量相应下降。但即便如此,也未严重影响养猪的积极性,猪的供应量及猪肉消费量仍会基本保持动态的平衡,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但在2006年以后,生猪出栏价轮回式涨跌周期明显缩短,尽管2007年和2011年发生的生猪出栏售价暴涨的确与猪源短缺有关,但猪源短缺是否与前期生猪出栏价低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呢?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07~2011年的生猪出栏价涨跌情况。从2007年4月开始,生猪出栏价比上年涨幅较大,至6月初,价格涨到12.4元/kg(2006年同期为6.6元/kg,同比增长87.9%);2008年生猪出栏年均价格为15.25元/kg;2009年回落至10.96元/kg左右;2010年微涨至11.69元/kg;而2011年5月至6月中旬,生猪出栏售价一路攀升,从15.40元/kg逐渐涨至17.20元/kg、18.40元/kg、19.25元/kg(5~6月平均价格为17.56元/kg),7月中旬后生猪出栏售价仍保持在19.60元/kg左右的高价。上述所列猪价数据显示,2007~2011年的5年间,生猪出栏价以2011年居高,2008年次之,2009年最低,即使最低的年份也比2006年及以前要高出许多。不过以上数据并不能表明猪源短缺是直接的原因,表面看似乎与价格随行就市有关,但从打破供求动态平衡的个中原因来看,可从以下分析找到答案。

1.2 猪价与饲养成本分析

此次生猪价格飙升表象与上一轮基本相似,对于其原因,有关人士及媒体认为,主要是上年饲料及人工成本剧增,导致生猪存栏锐减。听起来不无道理,在正常饲养情况下,饲料及人工开支确实是构成饲养成本的主要因素;但在非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因素可能只是影响饲养成本的次要因素,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将会理性地认同。我国经营与管理较好的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全群料肉比在3.4∶1左右(头均耗料为340 kg饲料/100 kg体重,达到100 kg体重日龄平均在175 d内)。若将2008~2010年、2011年5~6月、2011年7~8月的饲料玉米价格、生猪饲养成本即综合料价、出栏猪人工水电及兽药开支(155元/头)、市售毛重单价(前已列出的均价)折算成以饲料玉米为准成本的猪粮比价,其盈亏平衡大约为5.2∶1左右。照此来看,那些运行良好的养猪场应呈明显的盈利状况。在2008年至2011年8月,100 kg体重出栏生猪的头均净利润应分别为690、149、82、556、660元(表1)。从猪价与饲养成本的分析显示,2008年以来的饲料及人工成本的上升并未明显影响养猪的净利润,只要经营管理得当,就不会出现亏损,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1.3 生产力与养猪利润的关系

现代养猪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已投入的资本及设施,让生猪发挥最佳的产出性能,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1]。如何让母猪生得多,仔猪死得少、长得快、出栏多是每个养猪从业者应努力实现的目标。以下就此进行粗浅的模拟分析,尝试对其求证。

按经营管理和生产能力先进水平设定技术指标[1],以2010年饲养成本和市售价格作为评价盈亏的基础。设定母猪全年日均耗料为3 kg,年产仔2.2窝,窝均产活仔10头,初生仔头均成本215元[(母猪饲料费3 066元/年+母猪头均人工费1 440元/年+母猪头均兽药及水电费222元/年)÷22头];生猪在哺乳期、保育期、生长育肥期分别耗料0.5 kg/头、21 kg/头、240 kg/头,综合料价为2.74元/kg,人工、兽药及水电开支为155元/头。而出栏猪成本为1 087元/头,100 kg市售价为1 169元,按此计算,则繁殖性能及全程死亡率对能繁母猪头均贡献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当生猪全程死亡率分别在9.7%、18.8%、27.2%左右时,母猪的头均年利润分别为535.94元、-625.06元、-2 179.61元。上述简要分析表明,即使在养猪市场行情不好的2010年,只要保持能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生猪全程死亡率控制在9.7%左右(年提供出栏生猪19.87头),那么一个100头能繁母猪的养猪场就可产生5.36万元的利润,生猪全程死亡率若超过18.8%(年提供出栏生猪17.87头)、27.2%左右(年提供出栏生猪16.04头),就会出现约6.25万元、21.80万元的亏损或更多。当然,这只是一种模拟计算结果,在生产实际中生猪在保育期及生长育肥期的病死率变数较大,也是当前无功消耗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养猪者均感到难以预料。

综上所述,若是采用现代工厂化养猪设施、先进的饲养工艺流程和疫病防控技术,实现较高水平的产出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顺理成章。

2 影响我国养猪业均衡发展的综合原因

我国养猪业当前基本呈现出总体生产水平不高、饲养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和疫病防控状况不佳、生猪存栏保有量不稳、生猪市场价格涨跌幅度较大的格局,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和平衡发展。其原因综合如下。

2.1 散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型期间,管理及技术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我国养猪业已逐渐向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转变。据统计,我国50头以上规模化猪场已增长至62%,然而大多数经营者是由从事农业和其他行业转型而来,普遍存在猪场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操作技能不精细、技术措施不到位、猪场设施不能满足各类猪群的生长需要等问题,加上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管理质量和动物福利等环节,造成生猪生长迟缓、健康状况恶化频繁出现。这类猪场能繁母猪的年产胎次有的不足2窝,窝产活仔数只有8~9头或更少,料肉比超过4∶1以上,全程死亡率超过20%,因而猪场濒临破产。这种生产能力与能繁母猪年产胎次2.2~2.4窝、窝产活仔10头以上、料肉比3.2∶1以下、全程死亡率控制在5%~10%左右的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2.2 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防控技术跟不上疫情变化的需要

由于密集饲养和防疫失控,给疫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近10年以来,猪的疫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旧病未除、新病接踵而来的新态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增无减。从2010年我国能繁母猪的饲养量0.47亿头左右、年末出栏生猪量6.67亿头就可测算出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能力只有14.2头左右,生猪全程死亡率可能超过20%之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猪场未健全包含标准化建设等内容的动物生物安全体系,造成多种病原乘虚而入,出现混合感染而加大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由于某些病原基因发生突变,对猪的易感性和毒力增强,引起疫病暴发和区域性流行。2006年以来发生的猪蓝耳病高致病性变异株感染,致使某些中小猪场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时至今日虽疫情和发病程度有所缓和,但防控并未取得重大突破。另外,近两年口蹄疫新的强毒株在不少猪场发生,造成仔猪发病和死亡率增加;2011年春季猪流行性腹泻对有些猪场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有的猪场饲料品质不良,配方不当,重金属过量或维生素缺乏,使猪的生长受阻和免疫力下降;有的猪场与饲料厂诚信缺失,在饲料中滥加抗生素、生长激素和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如“瘦肉精”)等,给猪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令消费者忧心忡忡、谈之色变。

2.3 服务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投入与产出差距大

我国的畜牧兽医制度及产业结构已日臻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畜牧兽医的基本建设和科研的资金投入也十分巨大,但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有些地方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力度不强,当地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我行我素,兽药及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精等。在强制免疫方面,国家每年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之多[2],但除猪瘟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外,猪蓝耳病和口蹄疫仍缺乏高效精制疫苗,而且地方保护主义、关系网已干扰了免费疫苗招标的公平与公正,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厂家标称的质量往往与实际产品有所出入,如在猪瘟脾淋活疫苗中掺和猪瘟细胞苗、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投标等等。笔者了解到,许多养猪者宁可舍弃免费疫苗,而花高价自购商品疫苗,因此免费疫苗的流向值得探究。在当前规模化养猪为主的转型期间,服务体系、服务方式、服务措施、服务能力与发展速度不合拍的现象值得重视。我国的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专业技术人员数以万计,但由于科研体制和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些科技人员对实用技术的研究缺乏热情,对养猪场在生产和疫病防控上的难点与技术需求不了解,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

2.4 未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扶持政策的执行需加强监管

我国对养猪业尚未建立准入制度,未设立入行门槛,进入或退出较随意,有关经营者的资质、注册资金,猪场规模和条件、人员的素质等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未建立健全饲养与疫病防控技术规范。一些非专业化的猪场或散户当经营不善和受到市场冲击时,就会很快撤出行业与市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猪业的稳定性。为促进养猪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支持配套措施,如湖北省已安排了2亿元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了200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小区)建设等。有人认为,这些调控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在猪价暴涨和猪源紧缺之时,在短期内提高了补栏的积极性,无疑会成为下一轮猪价涨跌的推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生猪供求失衡,猪价涨跌起伏,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将会长期存在,调控与永存恰恰相反,其目的是试图达到供求基本平衡;实现持续发展和均衡产出的目标,单靠政府或者是养猪业的单方面努力不可能实现,必须是全国的养猪界同仁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共同努力,自觉承担和完成所应履行的义务,总结失败教训,借助成功经验,抓住关键,才能实现目标。我们在进行有关调查时,有较多猪场反映,标准化猪场补贴和“以奖代补”只是向万头规模化猪场倾斜,少数猪场受益,到底该补谁,缺乏透明性,并且在申报和验收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受益猪场对社会的贡献不附带承诺,有的拿到补贴后并没有增加猪的饲养量;在母猪补贴和能繁母猪保险上,普遍存在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有的猪场反映没有拿到应补的数额。

3 我国在养猪业持续发展中应采取的创新策略

我国当前养猪业现状及影响养猪业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因已摆在面前,我们要如实和正确地看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由近及远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用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控,达到标本兼治,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3.1 制定具有创意的中长远规划,稳扎稳打实现规划目标

在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中,要力求避免盲目追求速度和为业绩而做业绩,要把充分发挥现有生产力及提升行业内在潜力放在首要位置。应在实事求是地分析生产效率不高、疫病防控滞后的原因后,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制定总体思路与具体发展计划和目标任务。在养猪业发展部署方面,不仅要掌握各省、市的发展差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国的发展与需求平衡,确定能繁母猪量、生猪的存栏和出栏量、饲料粮的种植与储备量,并分别计划养猪场、饲料厂、猪肉加工厂的适度规模以及配套建设内容;在提高生产能力方面,应着重考虑品种改良、杂交利用和特色品种对提高效益的拉动作用,把提高母猪繁殖率、仔猪育成率、生猪饲料转化率以及猪肉品质作为技术突破目标;在猪病防控方法,要将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和流行性腹泻等高危传染病的控制与扑灭列入规划内容,并分别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实现净化或根除的目标任务。

3.2 创新调控机制,优化惠民政策

政府在制定有关促进养猪业发展和保障猪肉价格稳定的调控与补贴政策时,要把重点放在抵御风险、平衡动态和惠及民生上来,奖励和补贴资金的发放既要重点倾斜、又要惠及全面,使投入的资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及2011年扶持政策的出台,均时值猪源短缺、猪价暴涨、养猪者赚得盆满钵满时,新政策对于猪场建设和增加补栏起到了较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抵抗以后再现的新一轮因饲养过剩、猪价低迷的作用并不显著,值得我们思考是否制定和出台更具连续性、全面的、促进发展与抑制低迷的长效政策与措施。鉴于标准化养猪和能繁母猪补贴对于当前仍占相当比例的散户和生猪养殖专业户不能受益的现实,是否采取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就给予奖励和补贴的方式,可能更具有实效性与公平性,这对于遏制投机行为将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对于占据饲料主要成本的玉米、豆粕等原料,可以制定相应的种植和储备风险基金,降低其价格的波动,对于饲料、食品加工企业和销售终端也应增加针对性的调控,以保持生猪和肉价的稳定。在平抑肉价、困难群体救助方面,部分省已施行的价格调节基金将会起到很好的应对作用,并将受到各方赞许。

3.3 创新养殖模式,规避养猪风险

规模化养殖能够有效地提高产能与产值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目前农业部仍将规模化养猪定位在年出栏生猪50头的水平;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不足总数的50%,这与现代养猪业的理念大相径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继续拉大,如美国5 000头母猪规模的猪场占50%,生猪出栏数占全美的2/3[3],由于母猪繁殖能力的提升和病死率的下降,大型企业的母猪饲养未增反减。我国规模化猪场大多采用一点三段式生产工艺,有待逐步改为较为先进的能够防止病原积累和传播的全进全出两点或三点式饲养工艺(简称SEW,即早期断奶、隔离饲养)[4]。我国的猪场大多为独立自主经营的封闭经营模式,经营者需承担所有事务和失败风险,难免过度依赖财政的扶持和市场的讨巧。因此政府应引导中小型猪场尝试联合兼并,引进投资股本来扩大养猪规模,增强专业化、规模化和抵抗风险的实力。要加强培植养猪和饲料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带动与稳定作用,不断扩大公司加农户式的经营模式,并创新合作与服务方式,如公司将猪场租赁或与加盟猪场签订5~10年的合约,提供猪源、饲料、运输和销售经营服务,派出畜牧兽医和经济管理专业人员驻场或按计划到猪场进行技术服务与财务监控,促使公司和养猪户双方都规避技术与市场的风险、达到共赢的目的,同时分担政府为猪价涨跌的担忧。

3.4 研究制定标准化养猪及猪病防控技术规范,实现产能与产值最大化

我国养猪业正处在加快规模化养殖的转型升级时期,需要应用现代先进养猪理念合理展开猪场建设,充分考虑和处理好资源与承载、养殖与环境、设施与健康、节能与减排等重大问题。反思片面追求规模忽视需求、追求效益牺牲环境、追求产出损害动物和人类健康等经验教训,要始终围绕健康养殖和生物安全进行规范化生产。然而,我国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套技术规范,因此,急需畜牧兽医科研与教学单位与养猪、饲料和兽药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开展新的饲料来源与绿色日粮配方的开发、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规模化生产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环境控制与净化技术、高效优质疫苗生产与精制等的研究,建立符合国情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饲养标准、环境控制标准、诊断技术标准、疫病净化技术标准、产品卫生标准、生物安全评价标准等配套技术系列标准。加强县级畜牧兽医站设置与装备水平,提高就地服务能力,扶持畜牧兽医技术专业服务公司的建立,鼓励从业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在基层技术培训、现场实时跟踪服务、远程视频服务中发挥作用,加快新技术普及的进程,全面推进养猪专业化、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产能产值最大化的有序发展。

3.5 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监管力度

为提高我国养猪生产经营水平和改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状况,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生产,规避大起大落的风险,政府必须下定决心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养猪经营者自觉提升专业技术素质,在一定计划时间内逐步推行较严格的诸如审批、资质、规模、注册资金等准入门槛,对于涉及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一类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强制门槛和监控措施,杜绝饲料中有害化学制剂的使用,限制抗生素的添加,强化生物安全及产品质量溯源监管制度,尽快采用有机矿物质(全谱氨基酸螯合物)取代无机盐(高铁、锌、铜等)作为饲料添加剂,避免有害重金属(铅、砷、汞、镉、氟)对水源及面源的污染[5]。严格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生产管理,开展兽药经营企业GSP论证,在政府采购疫苗和标准化养猪等补贴审批和验收中要引入竞争及监管机制,要公布审评和验收人员、竞争厂(场)家的背景资料和产品质量监测报告,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监督和问责制度,对受益厂(场)家规定必须的社会贡献承诺并严格监督执行。

3.6 健全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资源短缺,难以查找确切的有关养猪生产、疫情分布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情报,生产经营者需要了解的技术更难获得。建议每个省(市、自治区)由官方建立一个一站式的畜牧与兽医服务网站,按畜禽饲养种类分别构建包括技术资料数据库、专家数据库、饲料价格数据库、存量与出栏数据库、产品价格数据库以及养殖生产信息、疫情动态与分布、市场趋势与分析等栏目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主要产销区建立信息监测点和特派员制度,保证信息的正确有序传递,杜绝八卦和恶意炒作,聘请畜牧兽医专家与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或视频实时答疑解惑,指导一线养猪从业者及时获得最新的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从而促进养猪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DAVID H. 养猪生产与健康管理[M]. 刘敬顺,译.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 林远康. 50亿财政资金打水漂[J]. 农村宝典,2011,111(7):8.

[3] 李 丹. 美国,分点饲养合同养猪的国度[J]. 农村宝典,2011,112(8):76-78.

第5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生猪养殖是应城市的主导畜牧产业之一。近几年,应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生猪的饲养量逐年增加,养猪的科技水平逐年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2012年6月,应城市被农业部列入生猪调出大县之一。生猪生产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饲料经营、食品加工、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粮食的就地转化,活跃了农村经济。但是,自2012年1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了持续性下滑,到2012年6月底,猪价跌至低谷,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影响了生猪生产。为了摸清当前生猪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养殖效益的影响,根据湖北省、孝感市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于2012年7月14~16日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三合、杨河等5个养猪大镇的39个养猪户(场)开展了生猪生产方式与养殖效益对比分析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次调查共选择了39个养猪户(场),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下3户,年出栏50~499头13户,年出栏500~999头7户,年出栏1 000~4 999头9户,年出栏5 000~9 999头1户,年出栏10 000头以上6户。2012年39个养殖户(场)共存栏生猪79 335头,2012年计划出栏生猪124 608头。

2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1 生猪养殖规模、生产方式的概况

据统计,2012年6月,应城市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2 442个,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11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20个、万头以上的养猪场8个,生猪规模养殖总量达到了年出栏32.9万头,规模养殖比率达到了72.5%。

在生猪规模养殖方面,近年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具体表现在:0~50头的散养户呈现快速减少趋势,50~4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高增长率、高淘汰率的现象,500~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1 000~4 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稳步增长势头,5 000~9 999头的规模养殖户相对较少,10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在生猪生产方式方面,近几年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政策等,以及加大了自繁自养模式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和促进下,应城市生猪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自繁自养观念大有提高。据调查,应城市现有能繁母猪养殖户(场)1 542个,存栏能繁母猪3.68万头,全市仔猪供应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

(2)生猪良种化水平逐步提高。土杂猪料肉比高、瘦肉率低、售价低的劣势,让广大养殖户逐步认识到饲养良种猪的优越性,加上近年来实施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使得应城市土杂猪逐步淘汰。以长大、大长二元母猪为主导品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3.49万头,占全市能繁母猪总存栏量的95%,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出栏率达到了85%以上。

(3)以合作社为主的种猪集中饲养、仔猪统一供应的模式逐步形成。2011年应城市巡检三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田店镇姜店村率先建成一个高标准的2万头仔猪生产基地,改变了过去合作社社员既养种猪又养商品猪的小而全的养殖模式,基地集中饲养母猪,统一向社员供应良种仔猪,减少了社员饲养种猪成本高、技术落后、工作量大的难题。

(4)猪舍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几年的生猪“150”、“550”等标准化模式的推广应用,养殖户越来越感受到标准化猪舍带来的劳动强度降低,生猪生长速度快、疫病发生少等优越性,而且还能享受市政府奖励政策,农户越来越注重猪舍的建设标准,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建设模式。

2.2 不同生产规模下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

此次调查中,对6种养殖规模的39家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表1),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

(1)散养户虽然仔猪购进成本较高,但由于没有考虑人工成本,加之其饲料部分来源于自家剩菜剩饭,同时水电、防疫、治污等成本相对较低,以及猪的出售体重大,出栏可达到115kg以上,因此,这部分养殖户目前略有盈利。

(2)50~499头的小规模养殖户,由于多采用购买仔猪为主、自繁自养为辅的生产方式,仔猪成本依旧较高。同时,在饲料方面,多以直接购进全价饲料为主,饲料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这部分规模养殖户目前多处于亏损最严重的群体,平均每头猪亏损近180元。

(3)500~999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采用自繁自养为主、少量购进仔猪的生产方式,仔猪平均生产成本略高等原因,目前处于小幅亏损状态,平均每头猪亏损近50元。

(4)1 000头以上的中大型规模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其管理水平随之提高,同时因饲料原料购进量大而价格略低等原因,这部分中大型规模养殖场仍有微利,平均每头猪盈利为35~60元。

2.3 对生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波动规律的探讨

(1)周期性波动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出现了6次大起大落,有专家称生猪和猪肉价格大约以3年为一个周期上下剧烈震荡,被称为“过山车”式价格波动。上一轮生猪价格骤降出现在2006年底,2007年上半年开始触底反弹,2008年达到极值,被业界成为“金猪年”。根据生猪养殖规律,生产快速增长,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市场价格将会进入回落期,寻找新的平衡点。2009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回归理性,缓中有降,7月份到年底一直徘徊在盈亏平衡点附近,2012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出现持续低迷。

(2)生产供大于求。受连续两年高价位强劲拉动和各项扶持政策影响,生猪养殖积极性高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生猪行业,全市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生猪存栏基数大,存在一定的“刚性出栏”,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猪价下跌时,养殖户无法立即停止生猪生产,且不少养殖户在猪价开始下跌时存在“惜售”心里,导致市场持续饱和,价格不断下滑。

转贴于

(3)屠宰加工能力不足。应城市目前没有大型生猪加工企业,只有12处生猪屠宰厂(点),年屠宰量不足6万头。据统计,应城市每年需消费生猪10万头,雨润、金锣、双汇等外地品牌企业在应城市年销售量达4万多头,占应城市销售市场40%以上,但这些企业销售的都是自己养殖或收购的生猪。应城市生猪屠宰加工能力与养殖规模严重不配套,自身加工消化能力较弱,大批生猪需外销,市场一旦出现低迷,很容易受到冲击。

尽管当前生猪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但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好转、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和市场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生猪产业后势仍呈向好态势。

3 生猪生产方式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养殖技术水平不高,自繁自养模式推广难。近几年,应城市虽然大力推广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但是由于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在饲养能繁母猪方面的技术水平跟不上,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低、饲养成本高,同时饲养能繁母猪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因此,部分养殖场为图一时方便,未实施自繁自养。

(2)养猪成本日益加大,小规模养殖户发展难。近年来,应城市小规模养殖户一度发展迅猛,尤其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一些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回乡创办养猪场。但由于近几年物价、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猪舍建设及养殖成本逐年增高,比如2009年,建设1栋“150”模式的猪舍成本仅为9.5万元左右,现在的建设成本却高达15万元左右,涨幅达58%。2009年出栏一头猪成本约为1 150元,而现在的成本却高达1 400元,涨幅达18%。中小型规模养殖户由于融资难,多处于维持现状的状态。

4 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要坚定发展养猪业信心。当前,加强信息引导,对养殖场(户)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稳定养殖户信心十分重要。建议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产销动态,加强生产形势分析预测,特别要加强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监测和信息引导,防止发生大量非正常淘汰母猪现象。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生猪生产行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稳定养殖户信心。目前饲料原料及仔猪价格均处于高价位,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要积极引导养殖户抢抓成本上行空间有限的时机,合理调整生产结构,适当补栏仔猪,不盲目扩大生产,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2)要切实保护好生猪生产能力。当前最重要的是妥善做好能繁母猪保护工作,不能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出售、宰杀或粗放饲养管理能繁母猪。应城市现存栏能繁母猪3.68万头,存栏基数偏高,要抓住生猪价格低迷时机,引导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及时补充优良后备母猪,优化猪群结构,稳定生产能力。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小户连片型、小区联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等养殖模式,着力优化规模养殖结构,提高中大型规模养殖场比例。

(3)要着力强化生猪疫病防控。生猪疫病问题仍是影响养殖户信心的重要因素。当前已进入高温季节,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引发各种动物疫病,加之生猪价格不好,部分养殖户防疫意识淡化,很容易导致疫病发生。建议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大疫病防控力度,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突出抓好集中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要组织镇、村动物防疫员指导养殖场(户)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尽快处置,确保生产安全。要进一步强化检疫工作,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生猪运输检查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生猪及产品上市。要认真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抓好实战演练,确保突发疫情及时处置。

第6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生猪价格

一、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

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县生猪存栏64.68万头,同比增长10.85%,其中:能繁母猪11.29万头,同比增长26.57%;牛存栏11.53万头,同比增长5.68%;羊存栏20.44万只,同比增长6.57%。出栏肉猪49.15万头,同比增长9.8%;育成优质仔猪66万头,同比增长21.28%;外销仔猪36万头,同比增长15.24%;出栏肉牛16734头,同比增长27.27%;出栏肉羊57562只,同比增长22.01%;出栏家禽58.62万只,同比增长11.32%。1-3月,全县肉类总产量53063吨,禽蛋产量72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1%和30.92%,其中:猪肉产量48816吨,同比增长8.74%;牛肉产量2497吨,同比增长26.17%;羊肉产量921吨,同比增长4.42%;禽肉产量929吨,同比增长11.39%。完成牧业产值(现价)49708万元,同比增10.48%,其中:猪的饲养产值41774万元,同比增长9.79%,占牧业产值的84.04%。

二、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已于3月4日全面启动。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项目已落实草原禁牧承包面积3.0456万亩、承包户5户,草畜平衡承包面积1.45万亩,承包牧户4户,落实牧草种植良种补贴0.268万亩,承包牧户2户,完成落实农田种草养畜户152户,计划开展农田种草100亩。三是在中安镇大厦格和墨红清水溪流水启动新建2个万头猪场。四是计划新建千头养殖户10户,现已落实1户。五是计划新建养殖示范村(小区)30个,现已落实9个正组织实施建设中。六是新增生态养殖户2户,现已落实3户。七是春防工作全面开展,4月初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八是全县11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全面启动。九是对全县大、中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定点屠宰场开展“瘦肉精”等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三、猪肉和玉米价格同比上涨,牛、羊价格持平

1-3月,全县活肉猪平均价格为13.7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40.86%,猪粮比价达6.21∶1,同比上涨了31.29%,高于于6∶1临界值,养猪进入赢利区域;仔猪价格15.8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67.23%。去骨牛肉价格45元/公斤,带骨羊肉价格达3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每吨玉米价格为2210元,同比增长10.17%;每吨浓缩料销售价为6000元同比增长9.09%;从猪粮比价上分析,如果把5.5∶1(国家标准是6∶1)的猪粮比价作为富源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当前每出栏1头100公斤的肥猪赢利156元。

四、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

从第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生猪和仔猪价格同比、环比都持续上涨,养殖户全面赢利。这次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作用。此轮周期自2006年6月(猪粮比为4.37∶1)从低谷起动,同年10月开始进入盈利期,最高峰在2008年4月份出现,猪粮比高达9.64∶1,之后进入周期性下降轨道,2009年5月步入产业低迷亏损期,6月到达同年最低谷,猪粮比为5.65∶1,后受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影响,生猪价格趋稳回升,12月猪粮比最高达6.47∶1。由于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上半年进行了储备肉收储,生猪生产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压缩,产能整体仍处于供大与求状态,因而从2010年2月上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入本轮周期“W”型底的第2次探底,6月触底,猪粮比为4.61∶1。之后开始快速回升,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本轮周期(2006-2010年)和1995-1999年周期走势如同一辙,都经过了2次探底。这次价格上涨,可以说是这一轮周期内的规律性上涨。二是饲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目前猪肉价格仍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内,生猪生产也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是生猪市场周期性变化的正常表现。预计今后两年在国家大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同时国家对生猪行业的调控手段将更趋完善,生猪价格将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猪粮比6∶1)附近小幅震荡,生产将呈稳步发展的态势,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转贴于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富源县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无专业化的生猪营销组织。二是畜牧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畜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引发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会使消费者对畜产品消费陷入安全恐慌中,对生猪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四是富源县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设备不完善。

六、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扩大生猪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生猪生产效益。一是要在稳定发展我县能繁母猪存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现代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生产力。二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继续提升规模养殖的比重,实行标准化饲养。三是全面实行公猪定向化、母猪规范化、商品仔猪规格化、育肥猪生产标准化生产模式。

第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和病死牲畜的无害化处理。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猪肉上市,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责任制,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第7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第31届世界旅游展览会公布了世界旅游业2010年度报告和全球趋势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拉动整个世界旅游业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增长迅速,今年1至9月中国游客出境游同比增长了21%,这对疲软的世界旅游市场复苏无疑是个巨大的推动力。

据悉,由财政部牵头制定的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细则已经完成初稿,现正处于向各部委征求意见阶段,免税政策有望在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将对海南的零售、航空、物流、酒店、餐饮等各个行业都将形成极大利好。就免税市场而言,目前仅中国国旅旗下的中免公司在海南具有牌照经营权,该政策将给中免带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客流增量。此外,目前,国际旅游区的规划框架已经确定,按照上海方面的规划,上海国际旅游区包括三甲港海滨旅游度假区和临港滨海旅游度假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以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为核心,大力培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产业等集聚平台,并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团式联动发展,打造能级高、辐射强的国际化旅游度假区。

东吴证券分析师薛辉蓉等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在未来经济转型中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效率,推动我国旅游业实现新的发展。

地产行业:销售率回升 成交量环比上涨 申银万国

上周,京沪深三地新增供给小于成交量,销售楼盘存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北京新增供给为8.6万平方米,成交量为36万平方米,上海新增供给为34万平方米,成交量为41万平方米,深圳新增供给为0.63万平方米,成交量为5.9万平方米。

上周,由于新推盘量增加,导致新盘去化速度波动明显。北京近三个月内的新盘去化速度由10%上涨至15%,上海近两个月内楼盘去化速度由上周的11%上升为12%。南京销售情况开始回落,新盘去化速度由上周12%下降至8%。此外,住宅土地市场相对10月同期量价持平。11月,9大城市累计成交土地面积为502.3万平方米,土地成交金额为169.4亿元,分别占10月份60.86%和52.05%,为今年3月高峰的26.88%和31.69%。年初至今,九大城市累计成交土地面积为13820万平方米,土地金额为4213亿元,分别占到2009年的84.59%和92.42%,成交楼面价格3951元,较去年上升4.1%,平均溢价率较去年有所回落,达到了38.98%。

申银万国分析师殷姿认为,目前政策负面和基本面下滑都在不断兑现之中,虽然未来存在紧缩的可能,但目前来看,半年加息两次基本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明年交易量大幅低于预期的概率不大。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银行行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整体影响不大 平安证券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将达到17.5%。

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对于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1、截止到2010年中期,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在超过3%,仍然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2、银行对于生息资产的配置顺序是“贷款一同业一债券”,所以准备金的增加挤占的主要将是债券的投资规模,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不大。预计此次上调对于银行盈利的影响为中性。目前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分别为1.62%和0.72%,而截至到11月9日的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10%。近50个基点的利差将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由于量较小,对于利润的总体影响不大。

平安证券分析师窦泽云认为,在整个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时,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将会显现,维持行业“推荐”投资评级。

桂林旅游:整合景区资源分享区域成长 广发证券

2001年以来公司不断整合景区资源,旅游产品逐渐由单个景区转变为旅游线路,形成由三条主体旅游线路构成的桂林新画中游。而三条旅游线路联系在一起,则形成旅游面。这不仅使得公司产品一体化优势突出,同时,更有利于分享桂林旅游圈的成长。

截止10月底,公司两江四湖项目接待人数为49万人,同比下降5.77%,但10月则同比增长19%。预计2010、2011年该项目将分别接待57.5和66.05万人,同时分别实现净利润104.08和575.42万元。截止10月底,漓江大瀑布酒店平均房价同比下降1.79%,但客房出租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此,实现营业收入9500万元,同比增长11.09%。同时考虑到,募集资金对公司债务的偿付,预计2010、2011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927.28和2581.6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91.85%和178.41%。

广发证券分析师周户预计2010、2011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65和1.01亿元,每股收益0.18和0.28元。资源整合效应逐渐显现。同时考虑到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产品一体化优势突出,分享区域市场成长能力优异以及11年有可能出台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细化政策,给予“买入”评级。

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可期 期待技术突破 中航证券

公司目前具有醋酐产能7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15万吨/年,草酸产能10万吨/年。未来乙二醇产业将是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而现有的与煤化工不相关的产业将逐步从公司剥离出去。我国MEG产能达到249.70万吨/年,但由于我国聚酯产能庞大,我国MEG绝大部分仍来自于进口,近几年国内MEG进口依存度一直在70%以上,且呈逐年上涨的态势。较高的产品缺口为国内的乙二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通辽金煤的煤制乙二醇装置已经打通全部工艺流程,但在草酸酯加氢制备乙二醇这一工艺流程中催化剂的效率不能完全发挥,导致装置的开工率较低,公司正在全力攻克这个问题,预计明年1月份能够解决,此问题解决后,公司未来的发展将一片光明。

中航证券分析师卢全治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1、0.40、1.45元,市盈率分别为1517.1、46.8、12.8倍,鉴于公司技术瓶颈突破后,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故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其“买入”投资评级。

二重重装:非公开发行股份 完善治理结构 招商证券

公司日前公布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7亿元。控股股东中国二重拟认购10~25亿元,其中债转股金额为9.95亿元。

公司本次增发有利于完治理结构,改善股票二级市场流动性。目前二重重装的总股本为16.9亿股,大股东持股比较61.28%,此次增发

后中国二重的持股比例在51%左右,即保证控股又可以改善二级市场流动性。另外,大股东参加增发,彰显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除了部分债转权以外,大股东还计划以现金出资参加增发,出资额预计在10亿元左右。此外,公司手持订单约150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目前公司清洁能源发电设备订单占手持订单44%左右,冶金设备占28%,压力容器占10%,锻压和其他设备占18%左右。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荣等预计公司201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8、0.23、0.29元,市盈率分别为85.7、66.4、51.9倍:维持其“中性-A”投资评级。

置信电气:产品性能稳定 竞争优势明显 广发证券

自收购日港置信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及其核心部件非晶铁芯的生产和销售。作为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非晶变压器生产企业,自1998年以来公司一直是市场的创造和开拓者。

目前公司产品在非晶变压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仍然维持在80%左右的高位,行业龙头地位依然稳固。此外,在技术工艺层面上,由于公司在12年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艺成熟,其产品性能稳定,并且克服了非晶产品噪声高的缺陷,将噪声水平降至45dB以下,符合国家一类标准,拓展了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应用领域。在生产成本方面,由于公司的规模效益,其毛利率始终保持在33%~40%的高水平,与同类公司相比优势明显。此外,公司已经建立起以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山西、河南为核心的营销网络,成为打破配电设备市场地域分割的先行者。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小东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3、0.65、0.83元,市盈率分别为35.8、29.3、22.8倍,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雏鹰农牧:募资扩大养殖 盈利增长可期 中投证券

公司确定未来五年养猪规模从现在48万头增长到360万头,年增长50%,与公司合作养殖农户数年增40%。利用成熟、高效和可复制的雏鹰模式未来能实现以上目标。

以现有资源和发展模式,公司管理层意识到未来几年能达到盈利年均35%的增长,但管理层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投入到挑战性的猪种培育、有机猪养殖以及下游屠宰业延伸的工作上。本次股东大会已通过多募集资金投入建设吉林洮南基地原料收集和风干、200万头屠宰业务。公司将选择优良猪种实现今后有机猪的养殖,目标是有机猪数量比例达到总量的20%。此外,国内生猪价格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公司不仅受益于产能扩张,而且还受益于猪价上升。预测公司2010~2012年盈利为1.21、1.69和2.68亿元,相当于每股盈利0.90、1.27和2.01元。远高于同行的综合毛利率(22.9%)以及毛利率更高的种猪和仔猪占比72%,反映公司在规模养殖、成本控制和管理高效方面卓有成果。公司生猪养殖场位于郑州新郑,有交通和接近玉米带产区的自然便利。

中投证券分析师王义国预计,公司2010~2012年的市盈率将分别为69.25、49.34、31.16倍,给予“推荐”评级。

三聚环保:专注能源领域 竞争优势明显 日信证券

公司为基础能源工业的产品清洁化、产品质量提升及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提品、技术和服务,主要从事脱硫净化剂、脱硫催化剂、其他净化剂(脱氯剂、脱砷剂等)、特种催化材料及催化剂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第8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于海涛表示,日前对中粮屯和进行了调研,主要考察番茄酱业务及糖类业务。07糖类业务基本和预期情况相符,维持了原先判断,07、08、09产销量预期分别为35万吨、50万吨、60万吨。而销价方面由于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了5000万的套期保值,因此未来1到2年糖价波动对公司总体销售价格影响不大,我们预计每吨在3800元至4000元之间。

番茄酱业务由于内蒙产区受灾,内蒙产区产量折标准吨07年仅4万吨,致使07年公司产销量仅为30万吨,要低于我们原先的预期2万吨。同时07年全年吨收购平均价格为300元,比我们原先290元高出10元。在出口价格方面,由于番茄酱国际价格上涨,致使公司出口价格在年末翘尾,预计全年出口平均价格可达到610美元/吨,比我们预期每吨高出20美元。

对于08年番茄酱出口价格,我们高度乐观,目前36/38番茄酱天津口岸价格已经接近900美元/吨,而且趋势仍然上涨,考虑到目前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仍有加大距离,以及公司合同价格要比市场价格稍低等因素,我们上调公司08、09年36/38番茄酱平均出口价格到800美元/吨和920美元/吨,这将使公司08、09年收益水平大大高于我们原来预期。

公司番茄酱业务目前主要战略是持续产能扩张,目前公司新上7条生产线,日加工量已达到五万二千吨,我们预期08、09年产销量保守估计有望达到40万和50万吨。

由于糖类资产的诸入以及番茄酱出口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我们预计公司08、09收入增长率将达到50%及24%。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30%及27%。

于海涛调整公司07、08、09年每股收益为0.24、0.55及0.69元。则08年市盈率为35倍,并给与公司08年40倍市盈率则目标价位上调至22元,维持谨慎买入评级。

北大荒:长期看好粮价的战略性品种

08年整体承包费水平最终确定需待年4-5月,预计2007年承包费上涨约1.2%左右,08年预计稳中有升。北大荒未来的成长性唯有依赖米业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包括精制米产品的发展,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国泰君安分析师秦军对此谨慎乐观。

集团目前的资产规模较大,但盈利能力不见得好于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仍属变数,无法纳入基本面分析框架。粮食价格长期上涨预期明确,北大荒具备了相对清晰的长期增长背景,可作为长期看好粮价的战略性配置品种。目前的股价中不仅包含了对粮价上涨的预期,亦包含对整体上市的预期,仍然长期看好北大荒,维持业绩预测与“增持”评级不变,但建议投资者短期内保持谨慎。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包括土地、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面临系统性的重估,生物能源更是对粮食消费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粮食价格长期上涨预期明确,这使得北大荒具备了相对清晰的长期增长背景。我们认为可以将北大荒作为长期看好粮价的战略性配置品种,值得长期关注。

从收入规模上看,只有米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才能解决北大荒成长速度欠缺的问题。前期发行的转债中有一半的项目投向米业公司,我们对结果谨慎乐观。作为典型的“大集团、小上市公司”格局,北大荒集团的整体上市令二级市场充满想象,我们相信目前的股价中也包含了对此事件的预期。

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场内外市场的巨大价差使得大股东很自然具备了对整体上市的渴望。不过,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大股东的资产质量不见得好于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仍属变数,无法纳入我们的基本面分析框架。

北大荒目前09年动态PE超过40倍,对于这样一个成长性稍显不足的公司而言,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的上端。基于北大荒独特的盈利模式与较小业绩波动,国泰君安分析师秦军维持07-09年EPS预测0.37、0.43、0.48元,维持“增持”评级,但建议投资者短期内保持谨慎。

顺鑫农业:白酒和肉类业务成为公司核心产业

白酒业务:牛栏山二锅头有望超越红星成为二锅头第一品牌。目前公司完成了牛栏山作为二锅头原产地的认证,有利于公司品牌的宣传,并且在2007年白酒销售收入首次超越红星,未来将继续扩大优势。

目前公司10%的中高端白酒销量占到白酒收入的50%,08年公司将相对于07年增加一倍,即5000万的广告投入,进一步拉动公司中高端白酒的销量,优化产品结构。宁城老窖目前产能4万吨,07年实现盈亏平衡,在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后有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

肉类业务:年生猪屠宰能力为450万头,其中在北京市场拥有年屠宰生猪300万头、市场份额45%的强势地位。猪价变化对公司头猪的屠宰净利润影响不大,基本稳定在10元/头的水平,预计到2010年公司将扩大在北京市场的屠宰规模到600万头/年。此外,公司熟肉销量8000多吨,将以精细加工和调理肉为突破方向,进一步提升熟肉的销量至设计产能3万吨。

其他业务:牵手果汁08年力求盈亏平衡,地产业务增长平缓。石门农批市场毛利率70%,未来向“竞租”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租金毛利率。08年曲阜文化进出口基地将结算9万平米,结算价预计在2200元/平米左右,毛利率30%。此外,未来2000亩林地产权的成功转换将增加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土地储备。

中投证券黄巍表示白酒业务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维持“推荐”评级。上调公司07年~09年的EPS为0.35元、0.56元和0.74元。按照公司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1%,取PEG=1,以2008年41倍市盈率估值,公司合理价格为22.96元。

风险提示:果蔬汁、白酒、肉制品品牌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好当家:海参价格坚挺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不可复制的大规模海域资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海参养殖企业,拥有3万亩海域资源,在国内名列前茅。据我们了解,好当家共拥有4个海参养殖场(部分为参蜇混养),其中从事围堰养殖的海域共有2万亩,虾池养殖约1万亩。此外,还有7.6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车间可供牙鲆鱼养殖或海参苗繁育。在自然海区,海参多生活于水深为3-15m的浅海中,在辽宁及庙岛列岛栖息海域可深达35m。生活环境要求波流平稳、无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质,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泥沙底、泥底,海水PH值为7.8-8.4,水温不高于28℃,冬季不结冰。

海参价格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关键因素。受益于消费增长。海参销量逐年攀升,未来5年有望保持20%-30%的增长。07年在海哲以及其他海产品销量和价格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海参产品继续保持20%的销量增长,价格同比上涨35%,加上其他海产品的产能基本上很难再大幅度扩张,而海参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可以预计的3年内海参依旧是决定公司业绩的关键因素。海参价格最近两年表现抢眼。

海通证券分析师丁频预计公司2007-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1、0.41和0.56元。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而直接受益的公司之一。我们依然看好海参价格,给子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新农开发(600359):公司作为新疆兵团的棉花经营龙头企业,成功实施了产业链向下游的延伸,2007年中期启动与山东海龙的合资经营2×5万吨棉浆粕项目,10月即获投产见效,日后还将有多期项目投产见效,公司一向低迷的业绩将成历史。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首家棉花概念的上市公司。由于棉浆粕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中间体,是粘胶纤维产品的理想原料,其主要原料为棉短绒,阿克苏地区有丰富的棉短绒资源,目前国内对棉浆粕需求为50万吨,而国内产量仅30万吨,因此行业发展良机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投资亮点:

(1)行业前景:棉浆粕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中间体,是粘胶纤维产品的理想原料,其主要原料为棉短绒,阿克苏地区种植棉花237万亩,有丰富的棉短绒资源,目前国内对棉浆粕需求为50万吨,而国内产量仅30万吨。公司是首家棉花种植业上市公司,目前棉花种植面积约25万亩,年产皮棉约3.5万吨。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相关政策扶持和优惠。

(2)延伸产业链:07年7月公司与山东海龙分别组建新农棉浆(公司占55%)投资1亿元于棉浆粕项目(年产规模10万吨,一期5万吨于07年9月试生产,二期5万吨于08年投产)、海龙化纤(公司占45%)投资3亿元于粘胶短纤维项目(年产规模8万吨,一期4万吨粘于07年9月动工,争取08年投产,二期4万吨于09年底前投产)。上述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利税3亿元。

上海证券的郭昌盛预计,2007~2009年料依次实现每股收益0.13元、0.46元和0.78元,估值空间就此打开。当前股价距其未来一年内的合理位应有40%以上的收益率。

冠农股份(600251):公司早期参股介入了国投罗钾公司,后者实施中的120万吨钾肥项目建设近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2008年中期起即可令冠农的业绩持续爆发式增长。

公司受益于钾肥价格上涨。2008年2月,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上调硫酸钾出厂价格,目前已经达到51%粉状硫酸钾3,800元/吨,51%粒状硫酸钾4,000元/吨。罗钾公司随着市场供需,特别是国际市场氯化钾、硫酸钾价格上涨上调硫酸钾价格,将使公司盈利大幅增长;目前国内主要硫酸钾厂商均停止供货,硫酸钾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罗钾公司的产品事实上也主要供应老客户,硫酸钾还将维持目前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罗钾公司持续提价显示了其定价和议价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未来硫酸钾价格持续上扬的势头;罗钾公司投资收益将成为未来冠农股份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硫酸钾提价将使罗钾公司的投资价值加速显现,我们继续看好;

上海证券的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郭昌盛认为,该子公司拥有的罗布泊钾盐资源之丰富无与伦比,且成本极其低廉,可极大地填补国内钾肥的供给缺口。该项长期股权回报的空间巨大。此外,公司在水电、甜菜糖厂、果蔬浆上的投资,也开始陆续大规模贡献业绩,并就此步入长期高成长的快车道。其未来一年的合理位应在120元以上。

高金食品(002143):公司依托我国最大的生猪基地及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猪肉市场,以规模化、规范化经营,联接养殖业户与终端消费者,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也成功扮演了产业整合者的角色,是业内屈指可数的几个“中国名牌”之一。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贸型猪肉食品综合加工企业,目前高金食品的主营业务有三部分:生猪屠宰加工、猪肉销售及出口、肉制品深加工。近年来,公司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生猪屠宰量、产品销售量、冻猪肉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西部第一。

投资亮点:

(1)高金食品以生猪屠宰加工、猪肉销售及出口、肉制品深加工为主业,公司顺应国家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以提供安全、健康的肉食品为目标,借助政策、地域、管理优势,大规模开展生猪屠宰加工,并将猪肉产品面向全国销售,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2)主营业务发展迅速,在推进、加速四川乃至全国生猪及肉食品产业的整合方面,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优质生猪繁育、养殖示范、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鲜销连锁、罐头食品生产、猪肉制品精深加工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外贸型猪肉食品综合加工企业,公司生猪屠宰量、产品销售量、冻猪肉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西部第一。

第9篇:养猪场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猪肉价格蛛网模型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猪肉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扬趋势。今年5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集市猪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0.37元每斤。2010年10月,该数据就上涨为12.38,涨幅近20%。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8月2日,沈阳市精瘦肉零售价格为22.2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32.13%。与高企的CPI数据一样,猪肉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蛛网模型与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1.蛛网模型的基本理论

蛛网模型是经济学家Kaldor在研究商品市场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时涨时跌、时增时减交替变化规律时提出的,它是考察市场均衡恢复与稳定条件的理论。它用供求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因而调节其供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商品其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是就会发生不同波动情况的理论。

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的本期产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即供给函数为,表示一个时期的供给量是前一期价格的函数;商品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即需求函数为,表示一个时期的需求量是本期价格的函数。根据以上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联立方程式来表示:

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类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这也可以看作是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函数关系假定下,根据商品供给、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和产量的周期波动有三种情况: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

2.蛛网效应对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

我国猪肉市场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因此,猪肉市场呈现发散性蛛网的态势,经常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我国的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猪肉占肉类比重的65%。所以,猪肉基本可以认定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上有着相对的刚性,价格几乎无法抑制需求。而我国养猪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所占的比例不到20%,仍以广大农民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市场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盲目性大,由于其进入与退出市场的成本低、速度快(一般仅为一个生产周期),养殖户面对市场波动往往齐上齐下,造成猪肉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近20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1)1991年至1993年期间, 养猪业亏损。1991年至1993年期间我国经济不景气, 人民收入不高,消费逐步下降,当时我国生猪的品种质量差,主要是脂肪型和兼用型。内销有限,出口量受到限制,生猪上市量远远大于需求量,此期猪粮价比例为4.726∶

1 。

(2)1993年10月至1994年7月期间,养猪业盈利。此阶段经济保持良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生猪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国民消费提高加之受到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影响,生猪存栏不足,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升。盈利时间持续9个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此期猪粮比例为6.213∶1。

(3)1994年7月至1996年1月是市场波谷,波谷持续了18个月,此期猪粮比例为4.682∶1。

(4)1996年1月至1997年7月, 又是一个波峰,这次养猪盈利空间是相当的大,波峰持续了19个月,猪粮比例为6.927∶1。

(5)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是市场波谷,波谷持续了17个月。这一周期相对平稳, 没有太大的浮动。此期猪粮比例为4.954∶1。

(6)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为市场波峰,持续19个月,猪粮比例为6.248∶1,波谷从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波谷持续18个月,猪粮比例为5.417∶1。

(7)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为市场波峰,波峰持续23个月,这是有记录以来波峰持续时间最长的1次。

(8)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又为市场波谷期,其中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底为谷底期。由于上次市场波峰持续时间近2年,激发了养殖场( 户) 的养猪热情,市场供给大幅上升。在此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基地之一――四川省发现了生猪感染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的猪肉积压。价格战爆发,生猪、猪肉价格一降再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

(9)2006年11月份至2007年8月为市场波峰。由于受2006年上半年养猪效益比较低的影响,加上粮食价格的攀升,运输费用上涨,猪肉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猪肉价格因此节节攀升。

(10)2010年6月至今猪肉价格又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受09年末的暴雪暴雨天气影响,生猪养殖成本上升,而同期需求量确不断攀升,导致价格开始上涨。

3.蛛网模型的修正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根据该模型,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样,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而事实上,在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的不吻合,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但是,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因为生产者从自己的经验中,会逐步修正自己的预期价格,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

我国猪肉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城镇居民,而生猪的主要供给者是分散的农户。由于空间距离较远、文化程度较低、人数比较分散、信息渠道缺乏等原因,导致搜寻信息的成本太高,农户对市场价格的预测能力很低,他们对生猪的养殖完全依据上一期的价格,是一种盲目的从众行为。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就会蜂拥而上;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农户又会一哄而散,造成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在来来回回的市场波动中农户承受损失,消费市场的稳定大受影响。只有那些具有多年生猪养殖经验的人,才能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根据预测到的猪肉价格走势指导其养殖行为。要想降低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必须建设多渠道的信息供给机制,降低信息的搜寻成本,增强生猪的养殖者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二、猪肉价格波动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猪肉产业延续着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传统,产业链包括 “饲料供应―良种供应―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猪肉分销―猪肉深加工”环节。因此,猪肉价格波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消费者、饲料供应商、生猪养殖者、屠宰商、分销商和猪肉深加工企业。其中,最直接的相关者应为消费者和生猪养殖者。为了简便起见,本论文主要以近期的猪肉价格上涨为例,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和生猪养殖者的影响。猪肉价格下降对消费者和生猪养殖者的影响可以参照猪肉价格上涨的分析。

1.猪肉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我国肉类的消费结构中,猪肉占的比例很大,为65%。因此,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猪肉的可替代性很小,不存在完全替代品。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福利水平下降。我们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效用的变化来表示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变化。

(1)消费者剩余分析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

由于国家冻肉收储规模扩大,加上养殖成本的上升和口蹄疫、猪蓝耳病疫情造成的防病成本上升,猪肉价格因此节节攀升。如图1所示,随着供给曲线不断的向左移动,猪肉的供给量由Q2减少到Q1,价格由P1上升到P2,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面积为P1P2E1E2。

(2)消费者效用分析

若假设猪肉价格上升的时候其他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则预算线AB将以A点为轴心向里转动,对应的消费者均衡点由E3点移动到E2点和E1点。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在不断的减少,由U3减少到U2和U1。

2.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者的影响

在生猪销售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同时上涨的情况下,涨价前后农户生猪养殖的收益变化主要取决于生猪销售收入增加额与生猪养殖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加额之间的比较关系。当生猪销售收入增加额大于生猪养殖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加额时,生猪养殖户在此次生猪、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受益;当生猪销售收入增加额等于生猪养殖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加额时,生猪养殖户在此次生猪、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没有受益,也没有受损;当生猪销售收入增加额小于生猪养殖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加额时,生猪养殖户在此次生猪、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受损。

三、猪肉价格波动的对策分析

1. 努力转变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养猪业还没有摆脱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生猪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高层次体系,即规模养猪场(户)―龙头加工企业―专营连锁店和超市专柜;另一个是低层次体系,即小规模养猪场(户)―定点屠宰―农贸市场。高层次体系代表了现代养猪业的生产方式,具有高度的组织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是原料价格要比散养使用的原料价格低,其次是生猪大量的出栏要比散养卖的价格高。再次,管理比较科学,免疫制度严格,猪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疾病,饲料报酬高。而低层次体系代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低层次体系中,由于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生产批量少、质量无保障,标准不一,信息不畅,供货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基本上处于待客上门收购、依靠商贩运销的状态,不仅产品不能顺利进入市场,而且在价格上往往受商贩的左右。在以上两个层次生产体系中,低层次体系还占主导。因此,要保持养猪生产持续发展、猪肉价格相对稳定,必须努力转变生产方式,积极促进养猪业从低层次体系向高层次体系转变。

2.建立肉类风险基金

目前,我国对生猪产业投入相对较少,处于生产自我发展,风险自我承担的自流发展状态。养猪业由于受自然灾害和畜禽疫病的影响,风险较大,政府应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拿出资金,建立肉类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完善肉类储备制度,支持和促进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质量认证和肉类出口企业的发展。通过扶持建立一批标准化的生猪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类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增强我国肉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大力发展生猪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是进行标准化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买卖的期货合约是未来交易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通过众多供需者的价格竞争发现未来的价格。用这种价格来指导农业生产,可避免价格引起的产量波动,并由此减缓或消除农产品市场上的蛛网波动。

4.完善猪肉储备制度

猪肉储备,既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养猪基地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国家肉类储备办法,应对突发事件和扶持生产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尚缺乏调控肉类市场的能力。应探讨建立活体储备与肉类储备相结合,活体常年储备与临时储备相结合的机制。国家应在肉类活体储备的基础上,设立临时肉类储备金,在肉类产大于销时,储备部分分割肉,减少市场压力,缓解产销矛盾。同时,省级肉类储备,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尽快实施地方肉类储备,为调节肉类市场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斯琴 申倩:我国猪肉价格阶段性变化的“蛛网”理论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曙光 乔光华: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