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精选(九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第1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世博会;上海;公共信息系统设计

2005年l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表明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全面进入战略性推进阶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大团聚,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将拥有最为广泛的参与度,预计会有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有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巨量的参观者必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上海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提出挑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斯·本泽(Burgess)就注意到城市公共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他设想的城市结构是放射型的,以城市花园为中心,建筑物排列两旁,并设计了城市标识;现代主义之父——柯布西埃(Corbusier)在《明日的城市》一书中,设计了3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网状的道路交通系统,铁路、公路、停车场等聚集地下,城市环境极为相识和规律,客观上需要信息系统以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inLynch)也指出,城市人用道路、地缘、地域、细节、地界标识五方面来形成城市意象,强调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90代后,欧美和日本充分关注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并将它作为面向未来的重要设计领域。

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源于人的认知需要。在乡村,人认路的手段可能借助树、房子、景观来分辨方向,但是在城市,由于城市结构过分相似、加之语言障碍等因素,情况复杂了很多,于是人将参照物进行符号化设计,通过大众所共识的文字、图像呈现出来,起到信息传播作用。

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城市环境较为简单;工业革命之后,劳动人口大批向城市聚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急剧扩张,火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彻底改变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城市人出行、企事业办公、人与人间的交往、公共交通安全、各类公共环境都需要信息指示系统,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离不开完备的公共信息系统,缺乏公共信息系统的城市是不健全的,首先是功能的不完整,其次是城市形象的弱化。

建筑师伦佐·皮亚诺(PeterBuchanan)指出,城市设计本质上是关于场所的制造,场所不仅是一处明确的空间,还应包括使其成为场所的所有活动和事件。城市公共信息系统依附于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公共空间包括所有公众可以到达和使用的空间,公共空间和不同的社会活动结合产生不同的场所,即公共场所,不同场所的职能,性质对公共信息系统设计提出了不同要求。

因此,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UrbanPublicInfo—DesignSystem),即城市公共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场所进行的系统设计,是用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信息与载体构建一个人工环境,具有视觉识别、导向、指示和象征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满足城市人的出行与生活需要。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信息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着重关注各部分的联系,它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信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优势,将人的认知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拓展了城市公共环境与人的思维之间互动的新可能。

我们正处在一个通讯、多媒体、数字等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从信息设计的角度讲,城市公共信息系统可以看作是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完美结合展开的设计形式。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单一媒体的概念,它将文本、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体要素重新组合,采用互动的方法,利用现代科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增强人的信息抉择能力。按照信息传播功能和媒介的不同,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可以分为城市导向信息设计、商业图形信息设计、图表记录信息设计、网络交互信息设计、纸质传媒信息设计等。

城市导向信息设计(UrbanSignDesing)可以分为城市建筑导向设计、城市道路导向设计、城市公交车站导向设计、地铁导向设计、机场导向设计、城市公园、绿地导向设计、文化、公共服务机构导向设计等,基于可用和易懂的原则,在设计之前需了解Who—Where—when—hWy?其程序遵循发现问题、寻求方案、解决问题、项目评估、设计管理、实施方案、信息反馈、修正方案这一过程。

商业图形信息设计(BusinessGraphicDesign)包括行业图形信息、品牌图形信息、商标图形信息,这类图形信息比起城市导向信息,更能清晰表达行业属性,通过图形指明和表达诸如邮电、银行、保险、通讯、医院、航空、铁路、冶金、地质等不同行业,具有鲜明的表征,让人能一看便知其行业内容和性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品牌图形信息,这些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品牌,以其独特的造型、专用的色彩,显示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图表记录信息设计(GarphicRecordingDesign)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场所和文化场所、商业空间的流程图、楼层图、建筑的平面图、日历、表单等图表,出现的地点不限室内外,如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广场上就放着绘有博物馆建筑平面和陈列空间的立体造型标识,它与馆内的一系列标识相配合,为人馆参观者提供了方便。

网络交互信息设计(InterfaceDesing)囊括了各类公共服务网站、各类门户网站,各种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贮存、全球化、开放性、个性化、跨媒体性和廉价、快捷、互动等优势成为时代的宠儿,拥有无可比拟的发展前景,网络交互信息设计将空间或地理的概念变为虚拟,构成了新的网络环境,如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在网上提供了虚拟现实展览,游人点击鼠标就能领略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的风采,也为实地参观提供了先导。

纸质传媒信息设计(InformationGraphicDesing)包括各类报纸信息,各类期刊信息、杂志信息、甚至社区小报等印刷品,相对于网络交互信息,她具备信息编辑精心、外观清爽阅目、便于阅读、便于携带保存、兼有理性精神的特征。

美国建筑学家刘易斯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不仅是功能的组合,而且是欣赏的对象,一套系统、合理、科学的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既可以改变城市环境,又能增加城市文化的服务功能,使一个城市以友好热情、服务周到、组织合理、简单高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美国在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上世界领先,相关法制繁多而精细,其中残疾人保障(ADA)系统,美国联邦交通标志系统(ERGS)、国家公园标准(NPS)、纽约市捷运系统(RT)等相当完善,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也先后进行过系统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上海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她需要管理者、决策者的观念更新,需要规划师、设计师、环境专家、交通专家等的携手合作,更离不开大众的热情参与。

上海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应该具备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目的性与环境的适应性等特征。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无论游人在世博园区的哪个位置,百米之内都有指示牌,牌子上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标注、每块牌子都清晰标明游人当前的位置,参观者基本上不需要问路就能找到最佳路线。上海市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要求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内设计高度完善的公共信息系统,还要求对整个城市的进行系统的公共信息设计,包括老城区与新城,甚至包括周边乡镇。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很有特色,城市中东西走向的街道,均称某某大道,南北走向的街道均按阿拉伯数字排列称某某号街,并以中轴线为界,分东、西两大部分,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会发现在四个街角上都有路标,标明“大道”与“街”的名称,人无论处在什么角度,总能判断方向。在街名下面,还标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如“10”,这时表明你沿标牌所指方面走过去,所遇到的第一个门牌号码就是10号。这样的城市道路导向设计系统,简洁明了、方便公众。但是在上海,就是在最繁华的南京路及附近街区,由于路标、门牌的位置无规则、更有甚者存在缺设、毁损的现象,不少地方很难一次找到。

上海之所以没有提出进行整体的信息系统设计,并不是上海没有经济实力去做一大批漂亮的标识牌,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缺乏大众的心理认同、缺乏一个论证与完善的机制,也有城市基本构成还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道路与建筑的建设脱节、不少街区的改变过份频繁等客观因素。继续加强城市导向信息设计的建设。城市导向信息设计是城市公共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高度信息化的结果,贝克(FrankPick)1933年设计的伦敦地下铁道系统地图,奠定了当代交通图设计的基础,目前上海高速公路导向系统为主体的道路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城市公用设施规范正在形成,这些都与上海的高速发展配套,如:中国最大的地下空问综合开发工程——上海铁路南站正式投人运营后,一个总面积达69000平方米的超大型商圈将现身地下,其内部通道犹如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一不小心还真得被弄“晕”了,需要各个“关节”部位都有明确的指示标志。

公共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上海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方面。在美国波斯顿的地铁中,人们常常会在人口处、电梯得扶手及月台上见到一个戴礼服手套的铁手,该作品的作者余美茨(MagsHarris)表示,她发现交通接待处失物招领处以手套最多,手套也是大众熟悉的物品,设计有着极强的地铁文化特征。当然,在当今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某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与西方习惯不同,设计的国际化非常重要,上海是一个海派特色非常浓烈的城市,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信息系统要考虑到人的这种感彩,设计体现上海的特征,上海美术馆的信息系统非常经典,无论是以自由手绘图形为主的视觉识别系统,还是以石材、木材、锻铁等为组成的室内外环境标识系统,都非常切合这幢英式建筑原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信息系统设计营造了馆内一层书店、商店、咖啡屋等的艺术氛围,也为楼上设施先进的演讲厅、会议室、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及艺术家工作坊做了明确标识,整体上让人领略到美术馆的历史与优雅,感受到引人人胜的文化魅力。精简与修正不合理的信息系统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系统不是少了,而是过多了,大众在信息需求上,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例如上海市的出租车上安装上了巴掌大小的电视,这些小电视不断播放着节目,让人眼花缭乱,不同于家里的电视,这种节目是无法选择的,如果你不想看这些节目也得忍着。对于大众需要主动认知的信息,例如路牌,公交站指示牌,由于制作时间久远等原因,有很多需要重新设计才能避免信息误读,如:交通标识的阅读速度也许是每小时80—90公里,标识必需清晰,简洁、易读;公交站牌的文字设计用浅色的晚上不容易看清楚等。

第2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定义及要素

所谓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它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2、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消失了,而代之以新的方式,给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有:

(1)控制范围扩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

(2)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记账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3)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带动控制活动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当前电算化环境下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将是一种趋势。但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的重要性下降

电算化后,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方式是口令授权,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口令对于稍懂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财务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则所有的财务秘密均可见。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4、网络环境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被访问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

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象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

内部稽核难度加大。若要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克服下列几项问题: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竞争能力;稽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会计师必须培训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定能胜任此项工作;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5、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

1、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来实现的。规程应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注意事项,维护的时间和方面,维护的程序等内容。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盘点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进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此外,凭证格式标准化控制、凭证顺序号控制、凭证审核控制、重复输入控制、对应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审计线索控制,修改痕迹控制、数据备份控制等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四、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变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无前例的飞跃。但在这个飞跃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等,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

2、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让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3、审计技术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上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贮的电磁化,如果没有全部打印输出纸质的账表文件,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所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审查。即使系统的全部账表都要硬拷贝,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例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查账务文件,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可以对众多的会计事项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员对缺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变化率和进行各种分析比较等等。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

4、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3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践方式

一、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采用传统手工和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工作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1.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交易授权自动化作业。在企业管理中,交易授权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中重大交易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中,交易授权都是通过人为操作完成的。而网络环境下,将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将原有的手工操作内容内化于计算机软件中,利用对软件和数据的设定和使用权限来完成交易授权活动的自动完成,不允许任何外力进行介入。相关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权限和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计算机系统根据指令自动执行。2.将监控与操作分离,实现系统内部有效牵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需要过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计算机统一自动执行。传统的企业信息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利用多人重复劳动来实现的,缺乏一定的时效性。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分设操作和监控两个部分来实现。计算机自动对每笔业务进行实时备份,会计人员将操作和结果进行同时记录,监控部门可以进行实时审查,实现不同岗位的有效牵制。3.可以实现在线测试,及时修补软件漏洞。计算机软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错误,危害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传统的电算化工作中,用户和软件厂商不能进行及时交流,也不能达到及时纠错的效果。而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软件漏洞并进行实时修补,不能使错误不断积累,防止出现无法弥补的损害。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各要素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风险。1.网络技术使得内部控制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使得原有臃肿的、复杂的组织管理结构变得更加通畅,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有利于各个领导者和执行者互相信息传递和沟通。同时,企业组织的改变也会引起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分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职责,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2.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开放化,导致系统面临更多控制端口,增加了系统内部控制的难度。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风险,内部数据高度集中,存储的数据容易被修改,不容易被修复甚至丢失。同时,计算机程序本身存在着漏洞风险。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都集中于计算机程序中,一旦计算机程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的系统出现差错。另外,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数据面临更多的用户或者群体,其中的会计信息容易遭受黑客或者漏洞的侵袭,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3.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控制手段有所增加,控制对象也由原来对人的控制转变成对人和机器的控制。其中,也增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犯罪的可能性。如相关数据容易被未经授权的人员入侵,篡改数据或者泄露商业机密等,加大了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难度。

二、改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组织结构,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基于网络环境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对企业自身的会计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来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的具体要求。企业可以经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进行明细化。如会计核算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管理组;也可以将其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部门、记账部门、电算维护部门、审查部门等。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经济组织结构,并进行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另外,管理部门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负责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和再利用,并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核,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自身会计信息系统队伍建设,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这些人才可以利用市场中最为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进行管理,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预防风险和组织简化的能力。同时,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配续、审核和考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意识,企业管理者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向,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使员工能够真切的意识到自身工作责任,提高风险意识,防止出现违法乱纪,舞弊行为的出现。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定期岗位轮换,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因授权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风险。

(二)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临更多的风险,风险控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有效保证。所以,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制度,对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同时,建立新型的风险控制体系,制定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控制程序,利用计算机的多模型模拟进行敏感度的分析,及时调整企业经营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防止外部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加强企业员工内部风险控制。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对员工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功必赏、有错必纠,防止违规行为和现象的发生。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解决产生的风险而不能达到企业经营目标采取的相应措施,如各种职能部门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合营业绩效等。在企业实施控制活动时,必须将企业各个阶层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起到预防,检查和纠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时,可以充分考虑到技术能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内部控制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控制点,使用科学的控制手段,对业务操作和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及时纠正错误,防止行为发生。同时,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利用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如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等。防火墙技术是在内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建立的一组组件,将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相互结合起来,使用一台或者多台设备进行任务的执行,将内网和外网自动分开,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入侵。它使用身份识别系统进行技术防护,将非法用户排出在网络之外。而防病毒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外来病毒的植入和侵害。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用户需要使用正版软件,并通过防病毒技术对已有病毒进行检测,并及时杀死,将病毒控制在电脑系统之外,从而达到数据保护的功能。

三、结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企业会计信息内部控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领导者必须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认识,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企业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进行实时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风险意识,及时发现计算机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李红梅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许商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信息共享化。由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强大后盾是发达的网络系统,其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处理会计事项,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了网络分布式并发处理,因此由具形成的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可以共享。

2、信息及时化。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财会人员可在一个开放的财务网络上处理各项财务事项,而几乎所有的财务处理工作的方式与手段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如将改变过去财务人员独立和封闭的工作方式,可进行网上财务审批、在线审计、在线会计教育、在线资金调度、在线系统维护、在线咨询、在线版本升级等。

3、信息集成化。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实现网络管理以及财务功能的同时,集成了许多相关功能,如:网上结算,网上催帐、网上支付、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报送、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报税缴税、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网上外汇买卖、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

4、信息多样化。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采用在线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同时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科学预测,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提高投资回报率,保障企业在有序的智能化状态下高速发展。

二、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网络经济的崛起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是实现的基础

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展现其不同凡响的前景和幢憬度。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7~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3、质量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软件及软件商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下可靠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考虑到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和可靠性的问题,软件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对软件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加入了WTO,这对国内众多的财务软件和软件商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提高软件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是软件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因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比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泄露,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超级秘书网

(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

第5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教;信息;管理

1 引言

医院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但是作为医生实践作为便利的场所,医院也具备教学和科研的作用,医院都有专门的科教部门,主要负责医院承担的教学实践任务,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术论文的统计等多重任务和工作,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政策较多,工作内容较繁杂,工作的广度比较宽泛。由于网络化、信息技术不断融入现代办公领域,使得实现更多快捷、方便、高效的科教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教学任务的统筹更加科学、对于科研相关的管理更加合理,对于学术论文的统计更加详细。

2 信息化系统的优势

2.1这一系统的建立提高的科教管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医院科教管理工作在教学统筹、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统计等方面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医院引进使用这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科教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例如,对于论文统计来说,原来需要业务科室将自己部门本年度发表的论文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上报科教管理部门,科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再进行统计各个科室的情况,一般需要1~2d的时间,才能完成本院所有科室的论文统计工作,但是有了这个系统之后,论文统计实现了网络化完成,很多的论文统计信息各个科室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进去,系统将完成整个医院情况的统计,大大提高了论文统计的工作效率。

2.2这一系统提高了科研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多元化 这种基于软件系统的统计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数据输入,例如想要知道近年来的数量、核心期刊收录情况等系统可以直接给出相应的结果,想要了解某一个医生近年来情况,通过筛选功能,就可以轻松实现某一个人的论文情况统计,这是以前人工统计不可能实现的,需要二次统计。这一系统实现多元化的统计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多元化。

2.3这一系统对数据保存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电子化处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很多数据输入电脑之后,可以实现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永久保存。相比以前纸质的数据统计表来说,保存质量大大提高。另外,一些科研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这是以前人工统计很难做到的,一般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实现数据的更新,这样就造成了相关数据统计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更新,然而这一系统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永久保存和随时更新。

3 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由于现在医院的科教管理工作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统计,对于科研、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因此,科教工作的基础就是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有了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措施才有根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相关科研、教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个系统在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终端,各个科室的科研成果申报、信息反馈都有专人进行负责,将自己科室中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传给相关的科研管理处室。而且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主要由几个细化的模块组成,下面就从这几个模块的管理进一步探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过程。

3.1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设计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例如项目的立项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开题报告、课题可行性论证会、科研成果取得的时间等情况进行分别记录,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数据,例如某一时间段发表了多篇论文,论文的质量等进行相关统计,在课题结束之后,需要对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统计等,另外还有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等等信息都是这个系统模块需要记录的主要信息[1~3]。

3.2论文模块 信息系统中的论文模块将医院医生、护士、学员等发表的论文进行相应统计,数量和质量充分体现出一个医院的科研实力,对相关的论文信息进行统计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等。论文统计的需要涉及到论文名、作者、第一作者、登载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等。上述也说明了这个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管理的时候,将每一个科室都设置相关的管理入口,业务科室可以指派专人对自己科室的情况进行统计。

3.3学术研讨模块 学术研讨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相关科室人员外出参加学术研讨的时间、地点、会议种类(国内、国际)等等信息需要在这一模块中进行输入,一些重点医院具有自己组织相关学术研讨的机会和能力,这一系统也可以对举办相关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登记。

3.4教学管理模块 教学任务还是一个医院的主要职责之一,医院有大量的实习医生,对于他们的管理主要还是以学分取得为主要依据,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块的实现,这一模块对于实习生实习情况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管理的学分多少,学分多的实习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对其评价就可以是优秀,反之亦然。这种规范化的、透明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降低的空间,反映实习生的真实情况。

4 结语

医院在进行日常的接诊工作之外,还兼有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职责。一个医院教学、科研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统计梳理,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冒海春,陈建荣,等.建设数字化急诊中心提升灾害医疗救援能力[A]//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2014,09:153-154.

第6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65-02

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如何解决本课程存在的重理论轻技能、重某一特定软件技能轻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一直困忧着高校任课教师。CDIO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意思,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作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教育大纲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本文基于CDIO这一教育理念,探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财会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存在名称不统一、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问题。在课程名称上有的称《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会计信息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级中级与高级层次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内容欠规范。比如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教材,规定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五大内容,技能方面使用用友T3教学软件,包括账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工资功能模块和固定资产功能模块的基本操作。广东省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培训教材,围绕“会计电算化”的体系结构,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控制和审计技术,包括: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基本核算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理与预算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与核算系统;会计信息的综合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级会计电算化中侧重理论,基本没有涉及电算化技能。又如会计信息系统,以出版版次较多的吴扬俊、沈文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例,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加6个附录。上篇(1~7章)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论、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其他核算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ERP沙盘模拟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下篇(8~11章)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介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U8软件、金蝶软件集团有限公司KIS软件,重点介绍其中的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该书虽然理论技能均有涉猎,但存在电算与手工的脱节且不同软件使用各自的会计数据不便于信息比对。薛祖云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账务处理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存货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职工薪酬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决策报告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化审计。较多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训练。饶艳超主编,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信息系统计划、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和审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应用等。王振武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阐述了信息、网络、ERP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讲述了业务流程、交易循环及其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过程与技术;讲授了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还介绍了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模型构建原理。现有的诸多教材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理论忽视技能、重视某一特定软件技能忽视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解决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考虑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两门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基础》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层面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在内容分配上,《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应以代表会计软件较高水平、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大的专业软件为例,如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软件、用友U860软件四个教学案例,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教学内容上,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使用不同的会计软件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使学生既可明了计算机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相互验证会计数据录入、处理及输出的正确性。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为了使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CDIO大纲设定的预定目标。教学中,我们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多项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不同系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学生做作业就像玩游戏,无论是一个同学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完成技能训练。在考核上,会计信息系统宜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力求准确界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经过如上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级与高级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内容整合,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把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在比较中加以固化。比如证账表处理中,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等;手工环境下,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表格公式设置正确,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就显得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1]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第7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漏系统中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设施。这些资源经常放在一处或几处,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软件和数据文件的内容可能丢失或毁损,消耗性材料和数据资源可能未经批准而被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护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审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对于不足之处应提出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运行环境中,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或规定的运行次数下,程序和所有数据元素运行不同测试用例的无差错概率。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在给定的控制条件下,硬件系统执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它取决于系统绝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确保数据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统的可靠性还体现在它的容错能力上。对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评价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扰而正常工作。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对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 

 

 3.会训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是指该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系统的各项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一般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通过事后审计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审计的结果,管理者可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审计在每一领域都还做得不够,如:尚未构筑起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多维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将使对审计环境、目标、本质、假设、概念、标准、技术、方法、过程等的论述更新颖、更丰富、更具逻辑性和环境适应力;急需加速我国的审计工作从落后的“绕过计算机审计”向先进的“通过计算机审计”和 “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责任与风险巨大的审计 (尤其是独立审计)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时期,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而这是审计(后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2.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多元、实时、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也具有多元、实时、开放性特征,实时审计、会计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 

 

 3.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对传统审计进行重整 

 尽管“两权分离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主体的种类和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历史变迁”,但如果所有的计算机只囿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单一、过时、封闭,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 (其必须依赖于多元、实时、开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达到其总收入的70%(我国仅30%左右)?事实上,正是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全新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及其或集权或分权的 管理模式,支持了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矛盾的最有效的解决,从而支持了现在和将有的多种繁杂的具体业务。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将会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为适应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组织、协调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规划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策略和职业培训计划,研究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方法、技术和规范,指导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加强领导力度,从宏观上搞好规划安排,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规划、部署和指导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3.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审计同传统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 

 

4.强化企业领导加强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企业领导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业领导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意义,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从内部讲,一是强化培训。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二是重点选拔。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三是完善机制。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发各类人才智力潜能的运行机制,使知识最终能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求参与分配。 

 

6.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诗芬.高级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5-52. 

[2]胡仁显.自助式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78-82. 

第8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七十年代起,西方会计界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总是将目标放在第一位,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树立了第一个成功的范例。会计目标的确定对于顺利构建财务会计概念理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以及指导会计实务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也不断地涌现出一些新兴的经济业务,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有些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因此会计目标的确定成为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和会计准则体系的首要任务。然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我国理论界仍然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尚未取得普遍认可的结论。目前存在的主流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为主兼顾决策有用观以及费用观等。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我国国情,我国企业会计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定位,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制约会计目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才能恰当地定位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下面从会计本质和会计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一、会计本质决定会计目标的内涵

会计本质是指会计本身所固有、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是会计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它是研究所有会计理论问题的出发点,相对于环境的易变性而言,会计本质具有客观稳定的特征。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是形成不同会计目标观点的因素之一。会计界普遍认为会计是一个系统,而系统都是有目标的,没有目标就失去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会计目标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但是,会计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系统,却有不同的认识:第一类是“会计信息系统论”,包括会计是信息系统、会计是财务成本信息系统、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是经济信息系统等,其特点是说明会计是提供信息的,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信息;第二类是“会计管理系统论”,包括会计是管理系统、会计是控制系统等,其特点是说明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认为会计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第三类是“会计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其特点说明会计既提供会计信息,又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认为会计目标不只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而有更多的其他工作要做,是为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做好会计工作。由以上三种认识可以看出,其争论的关键实际上在于对会计工作范围的争论,由此而导致对会计本质乃至对会计目标的争论。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会计信息系统论”所指的“会计”仅为“财务会计”,“会计管理系统论”所指的“会计”更侧重于“管理会计”,而“会计系统论”将前两者纳为其子系统,更加全面地涵盖了会计工作的范围。由此可见,为了给会计准则制定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会计理论研究中必须首先明确会计本质和会计目标等基本概念。笔者认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会计准则就是指财务会计准则,与此有关的会计概念都是针对财务会计而言,并不包括管理会计。我国目前制定的会计目标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论”这一观点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国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而并非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本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会计目标则是人们在会计本质范畴内的主观愿望,其性质和内容都受限于会计本质。所以,会计的本质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内涵,会计目标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如果采用西方理论界普遍的观点把会计定义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则提供经济信息是会计目标的内涵。

二、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

会计信息系统,除了在运行方面具有目标性的特征之外,在其结构方面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一特征直接影响到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处于各种环境之中,同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等交换,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有序的结构。但它是动态性的,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而呈现出必要的变革。

会计信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能做到的。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下,积极、主动的运行过程,一般采用遵从、协调和趋同的形式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计本质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内涵。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就是提供经济信息。但是为谁提供怎样的信息,就受制于一定的会计环境。所谓会计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会计系统外部的,决定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影响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实务的客观条件。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会计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外部环境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按照其要求生产提供信息。其适应外部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满足外界的信息需求,实践中就是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就成了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为其提供有用的信息,就成为会计的根本目标。

会计环境具体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制约作用尤为重要。不同历史时期,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巨大差异。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目标进步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受托责任观”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其之所以得到承认,源于当时的经济环境: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资源的两权分离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因而使得受托责任无处不在,而两权分离必然伴随着报告受托责任的客观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制及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得企业外部的委托人变得模糊,委托关系也变得不清晰了。另外,当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市场中各种投资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以报告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为目标的会计信息,而是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对其经济决策的帮助作用。这样“决策有用观”开始出现,并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而为人们接受。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之上的,但二者又存在一些主要分歧。首先,二者适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委托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与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保值增值的情况,资本市场信息变化对双方影响较小或根本不涉及资本市场;而决策有用观则适用于委托受托关系通过资本市场来建立,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不直接接触,双方更关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水平的情况。其次,从提供信息的导向上看,受托责任观注重信息的可靠性及经营净收益的准确计量,强调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如实报告,属经营者导向;而决策有用观则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从使用者的立场出发来提供信息。从提供信息的数量和内容上看,受托责任观对信息有所取舍,且较多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决策有用观则提供大量信息,且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计量属性。但在提供信息的具体内容上,二者又有相通之处,在决策有用观下,提供可用来评价管理人员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经营业绩的信息仍是其重点。从这一意义上说,决策有用观可以兼顾到受托责任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等观点并非相互排斥,只是不同经济环境的产物而已。此外,在不同国家,会计环境千差万别,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使会计目标在各国的定位出现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本质和会计环境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两大主要因素。会计的本质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内涵,而会计环境则影响到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会计本质对会计目标的决定是内在的、稳定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决定是外在的、复杂的。因此,在对会计本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对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进行分析,才能发现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什么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是否应当兼顾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问题,从而恰当定位我国的企业会计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水澎,陈汉文,谢德仁.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张亚宁.论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M].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4.

第9篇:会计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网络;问题;对策

一、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运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也遇到了很多与传统环境不一样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所有的交易数据都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上传到网络中,原来的核算、审核工作也基本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企业也将利用信息系统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信息系统的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使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快捷方便同时也将企业的信息系统置于一个开放复杂的环境中,其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数据存在易失性和安全性差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扩大,数据介质发生变化,各种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介质上,如果发生火灾、被盗、感染病毒等,数据就丢失了,另外计算机网络上硬件的老化及自然损坏也是数据容易丢失的原因。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程序本身的漏洞较普通单机版更多,系统的安全性更差,而且会计信息系统下的权限分工主要依靠口令授权,每个相关人员都有与自己权限相对应的口令,操作口令管理不严,容易在网络上泄密或被人窃取,修改、擦除和拷贝均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由此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网上银行的开通,电子商务的普及,通过网上划、转资金,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上结算等电子化的出现,都需要采取新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避免数据安全问题。

(二)数据的集成化和程序化加大了控制风险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日趋集成化和程序化,数据的访问和交换均通过数据服务器进行,传统的人工输入数据环节功能弱化,而网络高速公路使数据处理迅速,并且联网四通八达,某个环节发生的错误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瘫痪。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的质量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价值,如果这些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将会加大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三)对系统使用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

网络信息时代带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知识,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责任等问题,对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要求更高,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

(四)网络犯罪的隐蔽性使得控制难度加大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容易被篡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系统数据高度集中,网络黑客或部分人员可以通过一些黑客软件浏览部分乃至全部数据文件,甚至能做到不留痕迹地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而且网络环境下这种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威胁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病毒制造者的技术日益高超,破坏力越来越大。另外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自身的BUG 和后门等因素也为系统的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三、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要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针对上面分析的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保密

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如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硬件的防火、防水、防磁、防尘等安全;建立数据的备份制度,防止信息数据丢失;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止病毒对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禁止非操作和维护人员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联网计算机,或者通过网络随意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要时刻防范网络黑客和病毒的攻击、窃取、破坏,需要采用操作授权、口令控制、数据加密、职能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新的控制方法,这一切必须严格通过口令的控制来实现,另外还要安装防火墙,禁止安装网络下载程序,严格执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软硬控制,规范操作流程

数据的集成化和程序化更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硬件和软件的控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冗余校验、重复处理校验、回声校验、设备校验和有效性校验等来保证硬件系统正确可靠的控制,可以通过设计的软件内部中的各种处理故障、纠正错误、保证系统安全的控制软件来保证软件系统正常运行。操作上要保证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要保证可靠性,操作上的一些具体的措施有: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凭证审核、手续控制、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设计科目代码自动校验功能、试算平衡校验等。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加大对现有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确保系统内每一个人员都能知道其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注重培养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能适应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赖以生存的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管理,需要制定操作管理制度、网络软硬件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树立每一个人员都应对系统的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观念。同时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熟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参与分析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了解与业务过程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使会计核算工作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下进行。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财政部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但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多,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防止会计信息系统犯罪的法制化进程,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在网络环境下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法规,要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中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对未经许可接触会计信息系统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要有明文确定属于犯罪行为,并且明确惩处方法,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实际应用——企业ERP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性分析

企业的ERP系统几乎覆盖了企业运作的所有部分,包括生产、营销、管理、客服、售后服务等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ERP系统作为企业中枢系统,统领一切其他子系统,子系统在总系统的分配调度下协调工作,共同为企业整体的运转提供保证。如果中枢系统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企业运转出现问题,甚至导致整个企业的瘫痪,可以说,REP系统的安全稳定对于企业整体的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一)网络组建模式

目前来看,我国使用REP系统的企业大多为计算机方面的企业,多数采用的都是构建主干网后通过主干网将各个子系统互相联系,子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整个完善系统的网络。这类系统的网络中心一般都在企业总部,以总部为出发点,将分支与子企业相联系,实现网络的互联。作为整体网络重要的环节,总部不仅仅是作为网络的中心,还是整体系统的管理枢纽。尽管不同行业的网络系统在结构功能上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基本结构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商务部、信息部和办公部三部分,这些部分在不同企业会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二)安全需要

企业ERP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整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行,是企业需要特别注重的方面。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不仅仅要保证主系统不受外部干扰,还应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得到安全保证,做到不越权进行彼此互访,防止内部安全系统出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内部沟通时都会采用电子邮件或者网络系统等方式,这就给一些外来人员提供了一些可乘之机,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沟通时,企业应该注意保证内部的安全可靠,必要时可以对所交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内部资料不被外泄。

(三)系统的安全目标

(1)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在传递获取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严格控制内部人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使用,防止信息外泄。(2)信息在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对于一些重要文件内容的处理应该在得到相关部门允许后才开始分享。保证企业重要信息安全性。(3)控制外来人士对于企业网络的使用和访问,可以通过监察访问人士IP地址的方法对来访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可疑人士,马上报告相关部门,针对来访人员特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信息安全目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资本,拥有最新消息,最广泛信息来源的企业往往能未雨绸缪,及时规避一些即将到来的风险,最大限度保全企业。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谁掌握了最新最可靠的信息,谁就拥有了在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一般来说,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公共级信息、内部级信息、机密级信息和限制级信息共四类。

(1)公共信息指那些对于企业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透露给观众,由于它本身不具有太大价值,它的泄漏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2)内部信息比公共信息机密性要高一些,有一些信息对于企业有着一定的利用价值,不是以直接公布给公众。但有些信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递给取到信息获取资格的公众人士。(3)机密信息一般指对于企业有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严格保密,一旦泄露很可能对合作的客户服务商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内部需要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外来人士对机密信息随意利用。(4)限制级信息的安全等级最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这部分信息在企业内部也应该做周密的保密处理,只能对企业内部特殊人员开放。信息一旦泄露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在使用和处理限制级信息的时候,一定做到多重保密手段综合使用,最大化的保证信息的安全稳定。

(五)企业ERP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首先需要满足安全策略,构建一套整体安全稳定的系统,并进行身份识别设置,对于外来人员的访问资格进行限制,这是目前最流行的保护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其次应该对系统进行授权管理和对访问进行控制。一方面控制物理方面的访问,如采用警报器、安全钥匙等。另一方面保证逻辑访问控制,包括防火墙系统和交换机系统等。最后应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信息进行分级设置,保证不同保密等级的信息得到相应保护。参考文献:

[1] 张铁峰,贾丽娜.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

[2]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课题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

[3] 陈莹,刘新侠,方鸿.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在健全内部控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

[4] 宋伟,曲首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