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部门预算范文

部门预算精选(九篇)

部门预算

第1篇:部门预算范文

[关键词] 绩效预算;部门预算;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18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29- 02

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编制2000年预算起,我国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账。近些年,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我国开始了绩效评价和绩效预算的试点和探索。但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之间的关系,在预算改革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因此,理清两者的关系,对顺利推行绩效预算意义重大。

1概述

1.1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程

2000年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起始之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将以往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

之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入。2002年,正式按照新的方法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正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扩大管理范围;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进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试点。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金财工程”、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等改革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之中。

1.2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

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后不久,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随之展开,各级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从2003年起,财政部就开始制定部分行业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2005年,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选定了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4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2010年共批复确定115个中央部门的200个绩效评价项目,绝大多数中央一级部门已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探索主要表现在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代表的改革实践。

2部门预算与绩效预算之间的关系

2.1 部门预算是绩效预算的前提和基础,为绩效预算的开展提供平台

部门预算改革对绩效预算改革意义重大,如果没有10年来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绩效预算改革可能就无从谈起。部门预算改革为绩效预算改革建立了一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之上,绩效预算改革才可能顺利进行。

绩效预算需要比较部门的产出和预算资金投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这个前提就是部门的收入要有一本总账。这在过去传统预算中是无法实现的。传统预算编制将预算支出按行政经费、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类,分别由财政部的不同司局管理,对于一个部门来说,究竟已经安排了多少预算资金是搞不清的。而且在传统预算制度下,部门的大量预算外支出游离于预算监管之下,预算也无法搞清部门的实际资金拥有量。经过部门预算改革,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了预算的监管和控制中。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对预算部门的支出进行了分类,摸清了预算部门的各种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对预算部门的各种支出能够进行多维的定位。这些改革都为预算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大大方便了预算绩效评价的进行。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部门预算改革,绩效预算改革就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绩效预算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2 绩效预算是部门预算的深化和升华,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方向

部门预算虽然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和控制,但预算的编制和资金的分配仍缺乏明确的导向。由于缺乏目标的设定和产出的考核,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色彩。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同时也限制了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

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主要是强调对合规性的遵从,预算执行中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入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部门预算“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虑支出的实际结果责任,从而造成部门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

绩效预算改革的滞后必将制约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总体效能的发挥。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提升,乃至制度变革,绩效预算改革需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逐步引入绩效管理的要素,逐步将投入控制型的部门预算改造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部门预算长期改革的方向。

2.3 在部门预算基础上进行绩效预算改革

我国的部门预算已经推行了近10年,各级政府已基本熟悉部门预算的工作流程,可以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推行绩效预算的改革。实行绩效预算,首先必须明确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绩效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实行绩效预算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需要一并制订年度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制订应与部门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以部门的战略规划为依据,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保证预算年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应继续完善部门预算,严格按目标、功能、绩效要求来细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绩效预算改革可以先以项目支出绩效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到部门人员和公用经费。人员和公用经费在部门预算中按定额管理,通过对部门的绩效结果的考评,合理修订人员和公用经费定额,提高基本支出使用效益。根据考核结果做出奖惩与预算调整。根据绩效预算按效果拨款的原则,财政部门按照各机构的计划制订情况以及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调整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内外部评价结果对于绩效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目标完成不好的部门则予以公告削减直到取消这项预算。

部门预算改革在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部门预算改革绝对不能放松,需要在投入控制等方面继续完善。同时,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逐步将绩效管理的各要素引入部门预算中,向管理导向型预算转变。

3结语

尽管目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理念,但由于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相融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实践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基础条件、组织实施、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较少,特别是与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之处,亟需用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

第2篇:部门预算范文

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支出的论证审核,避免执行追加。近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变动和调整大多数为项目支出,有些部门反映,根据工作需要编报的专项经费预算,年初不安排,在预算执行中通过追加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基层单位编报部门预算的积极性。市人大对部门预算调整也提出了意见,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条例,对预算变动进行规范,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各处在编制200*年分管部门预算时,对能够在年初安排的项目,尤其是属于每年都需安排的补充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一定要编入年初部门预算中,不得在执行中追加,支出安排不能留有硬缺口。各处要充分利用预算编制周期延长的有利条件,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规范性。今年市领导提出在今后部门预算项目编制方面要建立编制、审查相互制约的机制,因此,各处必须建立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审核资料,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考察论证,对项目的审核要考虑充分,经得起推敲,注重支出绩效的考评,维修项目必需提前经由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估,从而为预算编制、审查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对部门收入预算的监督审查。近年来,部门收入尤其是自有资金收入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相比变化很大,这既有经营、服务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年初预算安排没有很好地参照上年实际收入情况、预算编报过于保守、漏报收入等原因。从200*年报市人大审议的60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看,自有资金收入实际执行结果比年初预算增加1.8亿元,其中:社保处分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1.7亿元,教科文处分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843万元,行政政法处分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618万元,农业处分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174万元,经济建设处、企业处分管部门自有收入也与年初预算有所变化。对此,市人大已提出了疑义,要求我们在200*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各处在审查分管部门的200*年预算时,要重点审核单位组织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一定要参照上年实际收入情况并充分分析当年增减因素变化编报,不能报多少就是多少。另外,在预算内管理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等专项收入预算的编制时间要与部门预算时间同步进行,200*年部门预算编审中不能再出现专项收入预算编制确定晚,影响部门预算汇总时间问题。

三是推进200*年部门预算项目库建设。项目备选库建设已经提了几年了,但目前各处的项目库建设不平衡,除农业处等个别处已初步建立项目库外,大部分处仍未建立分管部门项目库,主要原因是对项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从规范项目支出管理,还是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来看,建设项目库的方向都不能改变,不能后退。各处要在现有条件下,根据上年部门预算项目安排情况,结合部门单位申报的200*年项目计划以及项目审核论证、排序情况,加强项目库建设。已经建立项目库的要进一步规范,尚未建立的要抓紧时间建立分管部门单位的项目库。要对项目库中的项目实施滚动管理,从中排序筛选出部分项目编入200*年部门预算,并将调整后的项目库内容于9月末前报预算处备案。

四是强化生产建设性资金编入部门预算的工作力度。目前,生产建设性资金除科技三项费外,其他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力度还不够大。有关处要尽快与省财政厅相关处室沟通,借鉴省今年的有关做法,加大对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协调力度。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调整、改革资金分配方式,根据各部门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前项目论证时间,并将细化后的生产建设性资金编入部门预算,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对尚未编入部门预算的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等资金要加大工作力度,纳入200*年部门预算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60%,并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我相信,省里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五是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多数部门的预算编制是围绕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进行的,但也有少部分单位工作缺乏计划性、随意变更已申报的预算项目及内容,预算编制的反复性过大,不仅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也使得我们重复论证审核项目,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报时间。各处要加强对分管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指导,保证200*年项目计划紧紧围绕本部门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来编制,项目上报后,不能随意变更。

二、关于严格200*年部门预算执行问题

第3篇:部门预算范文

一、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现行法律法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审查监督尚无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是要不要审查。虽然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可以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那么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的有关规定,可以延伸至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以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人代会前对市级预算初步审查时,一并审查了市政府5个试点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今年人代会前又审查了12个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草案,并将这些部门预算草案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二是审查哪些内容。人大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需要与可能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南京市人大的做法是,着重对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是否做到收支不挂钩;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农业、教育、科技等经费安排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部门安排的项目是否一致,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到位;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进行宙查。

三是审查程序如何进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也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应与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基本同步,略有提前。他们在审查中采取的程序是,参加政府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等情况;确定部分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的预算部门;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听取计划、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意见,听取预算部门的汇报,征询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听取人大各工作机构的意见;最后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四是审查意见怎么处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人大对本级预算予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大在审查本级预算时,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也将不断加大力度,但是不能批准。而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处理,是全部审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前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审查意见;人代会上在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汇报的预算审查报告中,反映出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明确要求政府应当按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批复部门预算;人代会后根据需要,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将具体审查意见送交政府,并督促财政部门根据人大审查的意见批复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总体上讲,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由于部门预算具有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特点,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深入知情。市人大财经委在做好日常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年中、年末两次听取预算部门执行情况的全面汇报,并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议,说明情况,解答问题,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解决问题。部门预算的实行还刚刚开始,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解决的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相结合,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决算审查和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查,并结合审计门对同级财政审计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在决算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政府处理解决。现已建议市审计部门对去年度的市教育部门决算和市财政安排的市政公用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市市容局罚没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目前尚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审查监督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和作出规定,以利于这项工作能够依法、规范、健康和有序地开展。

一是部门预算要不要人大批准。法律规定本级预算由本级部门预算组成,那么人大对本级预算的批准是否意味着也是对本级部门预算的批准,还是不能视同。

二是编制零基预算的要求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法律规定基数加增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项目如何论证确定,项目中允许财政资金占多大比例,谁来决定;预留机动资金比例多大为宜;公用经费等非工资性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对非建设性项目支出差异过大,容易产生乱收费等问题,如何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是部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调整或上级要求增加资金时,是否可以予以调整,程序如何进行,人大如何予以监督;对政府采购预算如何审查。

第4篇:部门预算范文

关键词:预算改革;财政;政府预算

1 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部分预算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认识不到位,认为操作起来太复杂,指标太多,比较麻烦;实行部门预算后,想要用钱不方便,不能打临时报告;也有些单位存在重支轻收现象,未能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认识。少数单位财务人员认为,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满足单位需求,现实财源财力不允许。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而在社会公众眼里,部门预算是国家机关内部分钱的事,和自己无关。没有真正认识到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1.2 部门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部门预算编制开展的时间晚、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必须以本部门的下年度的工作目标计划为基础,但由于部门预算一般是在每年的九月份左右进行,而且预算编制的时间短,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0多天,单位的财务人员无法预先掌握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对要预算多少经费才适合本部门单位的发展需要,心中没有底,在这种情况下编制出来的预算质量肯定不高。同时做预算细化方案时一些资金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有一些部门对预算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中的各项工作准备不充分,不能适应早编预算和细化项目预算的要求。

1.3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同步、不配套

作为财政支出领域的三项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是政府财政支出体系的核心制度,该体系中部门预算涉及编制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涉及执行问题,编制与执行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是互相依存、共同的,但三项改革不同步,不配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晚于部门预算改革,而起步较早的政府采购也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没有真正到位。

1.4 有待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有些经费指标预算安排方法至今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单平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此方法手段十分简单,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导致部门间苦乐不均的情况发生,合理性差。有些经费指标预算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如业务招待费预算编制标准偏低,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现实执行中没有一个单位不超标。目前,业务招待费普遍太低,预算金额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兼顾标准与实际,一些单位多采取在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甚至挤占专项资金,造成会计核算资料不实,给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5 目前缺乏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部门预算特别是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清轻重缓急,由于项目资金是财政无偿拨款的,只要有项目,即使浪费很大,仍然比没有项目要显得有政绩,所以部分单位都存在着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倾向,总要找各种理由、编出许多支出项目来获得更多的财政预算资金,结果造成财政支出仍然呈刚性增长,收支紧张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2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措施和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部门预算改革涉及到各部门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与财务管理权限的再分配,各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各部门是预算编制的主体,财政部门参与其中,双方肩负的责任是同样重大的。编制预算既要统筹顾及到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任务,又要通过准确合理的政府预算给予这些部门实现职能、完成任务的财力保障。要加大宣传与普及力度,使公众广泛地参与进来,从而改变公共预算缺乏效率而少有人关注的尴尬局面。部门预算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预算制度,改革关系全局,意义重大,领导支持与否、支持力度大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2.2 充分保证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从外国的经验来看,要把预算做到合理、科学、细化,一般来说要用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要使预算做到合理、科学、细化,必须有编制时间保证,因此应提前部署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使有足够的时间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深度和精度。财政预算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预算一年,一年预算”的传统做法,扭转“重决算,轻预算”的状况,把预算编制开始时间提前到上一年,使预算编制时间起码在9个月以上,保证有充足的编制时间,只有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扩大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才能实现细化预算,才能为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理财提供法律保障,真正达到部门预算改革的目标。

2.3 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完善编制政策和资料数据库

进一步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搞好政府采购改革。明确项目支出的政府采购范围和资金规模。强调部门预算的完整性,一个部门一个预算。同时大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加强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在预算编制中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预算改革服务。要严格遵循《预算法》等政策法规。财政相关部门应把各部门各方面与预算安排相关的政策规定整编收集入政策库,清理过时和不适合的政策规定;并要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政策库维护更新的连续性,对行业及部门出台的支出政策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要进行甄别,合理化、政策性的支出应给予安排,要防止留下硬性支出缺口,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

2.4 实行零基预算,确定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

编制部门预算,重在预算运行机制的创新,要不断完善零基预算等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标准,使预算更加符合部门实际需要。对人员经费,按机构合理的人员编制及工资标准逐人核定;对公用经费,按部门分类归档,以合理的开支定额编制预算,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一律按人均多少分配;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或政策规定比较粗略的公用支出、少数人员支出,进行分类分档,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

2.5 完善绩效控制机制

在已经建立部门预算监督机制的环境下,将具体的管理责任与权力下放到部门层次,并赋予支出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在部门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自主权。部门必须对预算绩效负责,经年度审计,对达不到指标要求而又没有客观理由的部门实施整改,或罢官免职,或削减下年经费,对绩效良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对下年度的专项资金优先考虑。在绩效控制模式下,较低层的支出管理者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使用运行成本的自由,强调对产出、成本进行计量和绩效审计、评价,提高支出机构的公共服务效率。

2.6 硬化预算约束。加大部门预算监督力度

第5篇:部门预算范文

关键词:部门预算;定员定额;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部门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防震减灾事业高效有序发展,确保防震减灾各项重点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是地震局部门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愿景目标。预算管理反映部门履行职能职责的能力和效能。在财政部指导下、在中国地震局党组领导下,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逐渐加强,合理配置现有部门资源,并以负责任的态度展示给社会,要求新的预算管理方式与之相应。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科目明细化、预算执行合理化、预算透明制度化、预算考评规范化是中国地震局适应新形势的预算管理新措施。

一、中国地震局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一)依法依规依需,保障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建立健全制度

规章制度为基础。2009年,制定了《中国地震局预算管理办法》;2012年,制定了《中国地震局预算执行管理细则》。对预算管理从编制原则、编制方法,编制流程、编制时间、责任分工、项目库管理、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考评等各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使预算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完善定额管理体系

继续推进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试点,完善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优化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保障结构,进一步提高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的科学性。2011年底,中国地震局成立了“十二五”国家防震减灾预算定额体系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定额体系建设。2012年,开展预算定额体系顶层设计并构建定额体系框架方案,选取部分领域和地区进行深入调研。

3.加强预算编制培训

稳步推进预算宣传培训。每年定期举行培训班对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相关知识的培训。到部分单位与基层工作人员座谈,讲解预算形势和经费合理支出方式,了解他们对预算管理和执行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落实到预算管理工作中。

(二)合法合理合情,引导预算执行理念深入人心

1.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2.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明确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负总责;各司室负责人对本领域内的项目预算执行负责。

3.开展预算执行计划管理制度。每年1月份要求各单位开展预算执行细化分解工作,逐项落实责任人、执行进度、奖惩措施。

4.实行预算执行通告和约谈制度。发展与财务司对经费支出实行定期通告制度,根据预算支出进度每月通报一次,对位于后十名的部门,对预算责任主体负责人进行谈话。对影响全局经费支出进度的部门,给予系统通报批评。

5.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实行预算执行进度与当年预算追加及第二年预算增量相关联的奖惩措施。对年度预算编制、经费支出控制较好,预算执行率高的单位,在安排本单位下年度预算时,视情况优先安排其申请的项目,并在基本支出增量安排时予以倾斜;对个别预算执行差的单位,除要求提高项目执行率外,视情况核减此类项目的预算安排。

6.加强预算执行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准确地上报用款计划。须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要求在预算“一下”时提前做好政府采购的准备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三)事前事中事后,规范预算检查环节效能提高

1.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部门自身特点,从2010年起,中国地震局积极稳妥地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 2012年4月,将《中国地震局2012年公开预算书》在门户网站,以诚恳谦恭的态度、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2012年部门预算,获得普遍好评。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理念。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和效果,强调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责任,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近几年来,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参加财政部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再评价试点工作,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试点的范围,并鼓励二级预算单位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和整体绩效评价。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下,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3. 建立单位财务稽察制度。自2008年开始,中国地震局开展财务稽察工作。通过稽察,查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推进预算、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资金安全和规范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不断的探索与改进,逐步实现“责任有主体、预算有依据、执行有控制、调整有程序、评价有标准、考核有激励”的科学预算管理模式,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真正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地震局预算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编制最重要的特征是综合预算编制。按照规定,部门所有收支及以前年度的各项结余资金都应在预算编制中全面体现,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严禁部分收支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财政监督。但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仍有少数单位收入预算编制不实,没有将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房屋租赁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其他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造成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完整。

部门预算改革实施以来,中国地震局系统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纳入了定员定额范围。基本支出完全按照定员定额标准编制。但是由于定额标准与当地政策之间存在一定量的经费缺口,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由于基层预算单位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项目实施手续不太完备等原因,导致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后,当年无法实施,造成项目资金的结转,从而影响预算执行。

政府采购预算是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实施采购活动的计划。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要单独填报政府采购预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没有同步编制,即使同步编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二是公用基本支出采购预算很难细化到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内容;三是各单位只对财政资金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其他资金未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中“真实性”问题。因财政部门在安排人员和公用经费时执行不同的定额标准,有部分机关事业人员的经费未能足额保证,造成预算的硬性缺口,预算执行困难。

预算执行中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刚性不足。有些项目在预算执行中发生变化,未按规定及时办理预算调整、变更手续,经费使用单位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直接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部门预算执行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年初制订的采购预算执行,导致实际采购中,因政府采购预算额度限制,影响预算执行。

(三)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审计通常为事后监督,通常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进行监督考核,下达审计结论,通报违规情况,单位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根据预算管理不断发展的要求,今后审计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对部分项目进行重点全程跟踪,实行事前、事中监督,加大查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变惩处为预警,更好地提升预算监督效果。

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中国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

中国地震局党组对于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在每年年初中国地震局局长会议上提出年度预算管理工作和预算执行要求和目标。要求年度预算申报方案必须通过党组会或局务会审议后,方可上报财政部。

(二)主管部门各负其责

1.建立比较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实行定员定额标准管理是预算编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部门预算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在公开、公平、科学、动态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定员范围、定额标准管理制度、定额标准测算方法及各二级单位的基础数据管理等管理体系。

2.推进预算执行考核,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考核制度,并使之常态化。目前,中国地震局建立了预算执行三级预警制度、倒排序通报及特派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二级预算单位扎实推进

1.加大预算宣传,强化预算意识。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对单位领导的宣传,加大重视力度,在年度工作中着力体现。

2.规范预算程序,提高预算质量。一是收入预算要全面准确。应将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结余资金等;二是编报预算时,对下一年度的各项工作要有预见性,前瞻性,早准备,早计划,早安排。同时准确把握单位部门的工作重点,让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沟通,保重点、保必须、保发展。三要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预算收入中只要是采购符合政府采购目录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都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3.加强项目库管理,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各单位根据工作重点,确定项目库排序,并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定期申报项目。指定部门进行项目库管理,定期对项目库进行补充、调整和清理。

4.科学管理项目预算,严把预算审核关。按照预算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防震减灾业务特点,把项目预算和预算执行计划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负责人。预算申报方案须经单位领导集中审议通过,上报中国地震局。

5.健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月、季、年分析制度,形成有效督促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和科学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强化预算刚性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国地震局预算工作致力于以“构建事业、和谐资源、规划未来、引领发展”为管理使命;致力于把“设计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实施规范化、预算透明化和管理开放化”的现代管理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政策执行为先导,以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资源配置为纽带,以规制建设为途径,前瞻未来,锐意改革,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3)[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刘春平.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3).

3.赵苏敏.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工作[J]. 现代商业,2011(18).

第6篇:部门预算范文

现行预算法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它无法反映部门预算的改革。1999年,我国开始着手预算编制改革,试编部门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正在大力推广部门预算,但是现行预算法却无法反映这一改革。

例如,预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该规定较模糊,可操作性较低。预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是应该体现在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还是以一定的弹性增长,预算法中没有明确,在预算的实际运行中也没有规律性。如1994年后,我国税收收入连年呈现出超常增长态势,这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年的税收收入超常增长违背了预算法;假定预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某一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的增长率以及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都不同,则编制地方预算时,难以确定应该以本地区的增长率为标准还是以全国平均的增长率为标准。可以考虑将该条调整为各级预算收入应保持与本地区当年GDP 的增长率(预测数)相同的增长率,以便实际操作。预算法对政府预算收入机制应做出规范性规定。明确规定税收收入是预算收入的主要形式,彻底取消预算外、制度外收入范畴,并且规范税制,健全完善税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机制,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依法治税、税收法定”,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直接受税法影响,预算收入的增减变化直接受税法修改、调整的影响,不受预算支出需求、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宏观调控目标及民主决策等因素影响。

从编制时间来看,合理的预算编制时间是保证预算草案科学、全面、合理、有效的重要条件。预算编制需要收集各种数据,特别是在目前进行的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的改革和一些预算单位试编零基预算的情况下,需要对大量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就更要有时间的保证。而现行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务院于每年 11月10日前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的指示,中央各部门在每年的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下一年1月10日前报财政部。这样各基层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仅一、两个月。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预算周期要求,从预算编制开始到决算完成,大约需要30个月,其中,预算编制阶段期限约为12 个月,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时间太短,导致预算草案仓促出台,预算支出项目的选定随心所欲,预算草案的质量明显得不到保证。所以,应提前和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保证预算正式编制前的准备时间。目前,财政部已经适应改革的需要,将预算编制的时间提前,即国务院下达编制预算的指示提前到9月初,大约提前2个月,建议再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至半年到一年左右,以保证预算本身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其可行性,减少在预算执行中的频繁调整。再次,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在预算编制时间得以延长的前提下,应当进一步明确各级预算的编制程序,在编制时间、编制主体、内容要求、审查环节、法律责任等方面有严格的制度要求,以保证预算编制高效、合法、有序地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制多年滚动预算、财政中长期计划应该成为法定要求,这是编制年度预算的依据和基础。同时还应明确规定其必须与年度预算同时报送政府行政审核及立法机构审批,这有利于年度预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相适应,克服年度预算的“近视眼”局限,健全财政职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适当稳定性,更好地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同时也有利于立法机构从长远的角度对预算进行审查,相对地延长预算的审议时间,提高预算审批的质量和效果。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部门都有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职能,这既不利于科学地编制预算,也不利于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故而,应改革现行集预算编制与执行于一体的预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取消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能,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机构分设,明确规定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以及规定预算编制部门的权利等。预算编制机构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预算的执行部门负责预算计划的具体执行,各司其责,相互分离,以保证财政预算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公开性。

第7篇:部门预算范文

学校要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准来进行拨款,但在整个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中的比例呈下降态势。科研经费收入、校办实业收入、对外服务收入以及参股控股等对外合作、捐赠等的收入未来应有极大的增长,是高校收入的战略增长点。编制预算时,除满足一般支出需要外,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重点专业和学科可以投入较多的资金,新的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专家的反复研究和论证,谨慎地投入资金。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据其发展目标和计划,除了应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外,还应编制中长期预算,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学校的支出是否合规、合理,主要取决于预算的编制这个大框架,一旦预算编制有问题,在预算执行中才发现,就很被动,所以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的顶层设计,它虽然来源于财务活动的实践,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财务管理活动。

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提高预算管理机构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以包含预算、会计、收费职能于一体的财务处机构设置形式。有学者提出把以上三个并列设置为预算处、会计处和资金处的中层管理部门。我们认为这样设置可以提高预算的重要性,但由于预算与会计等部门联系密切,这样划分会削弱它们之间的联系,造成沟通上的困难。据了解,伯克利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由学校全体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全校人员经费预算的政策制定,委员会成员由主管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副校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院系教授组成。委员会的设置保证了在制定预算时既能反映行政权力的要求,也能反映学校力量的声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也可以设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成员包括各行政部门和院系负责人、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及学校产业部门负责人组成,作为学校预算管理的高层机构。强化预算编制的力量,在财务处设立预算科,由财务处的一名副处级人员分管,预算科由两名负责预算的具体编制工作。学校各行政部门和院系等应由专门的人与预算科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作为预算科编制预算的具体信息来源。由此该人员对本部门的收支必须了如指掌。这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基层层次。

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预算部门人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及时了解国家和上级预算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透彻理解政策的内涵;预算部门人员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经常学习新的预算理论,用于指导预算管理的实践;预算部门人员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经常到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包括各职能部门运行、资金的使用、未来职能部门的变化发展等,科研项目的性质及进展。在编制预算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上年度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把基数法、零基预算和流动预算等编制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没有绝对的优缺点,对项目变动不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基数法这种简单高效的方法;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起点,来分析判断并编制预算,虽然工作量大,但对情况变动较大的项目非常有效,可以减少原来不合理的支出,充分考虑新增预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预算部门人员还要了解学校近期工作目标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使预算的编制能满足高校中长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负责预算的领导有着战略眼光。

四是完善预算管理的职能。

第8篇:部门预算范文

[关键词]部门预算 绩效审计 改进措施

部门预算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每年在财政年度计划执行终了后,审计部门都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立法机关进行审核。近几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因而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绩效审计已日益成为政府财政资金审计的重点。

绩效审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审计日益成为现代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在发达国家,通常占审计工作比重的三分之一。2002年,深圳审计机关率先开始了政府绩效审计,不仅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而且调查资金运用的节约、效率和效果,评价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我国财政绩效审计的开端。

1. 绩效审计的定义及基础:

1.1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在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行为。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一般根据效率、效益、效能、环境和成本,采取纵向和横向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比较分析,并作出审计判断。

1.2目前,我国财政绩效审计模式实行“单一审计模式”,它是在财政审计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新型政府审计模式,它是对财政经济活动有效性的审计,包括对财政经济资源配置的经济性,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和财政资金投资的效益性最终评价。因此,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在以下几方面基础上:

⑴ 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

要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必须完善对“一把手”的制约制度,绝不允许“一把手”直接主管财务收支、分配业务,从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财务活动合规性、合法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⑵ 财政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

财政绩效审计,作为对财政、税务及其相关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活动有效性评价,必须依据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⑶ 财政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

财政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将直接影响其合理性、有效性。

2. 部门预算中的绩效审计:

2.1 部门预算编制的绩效审计:

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最能体现财政活动绩效的是预算编制在程序上是否符合要求,它反映了预算编制的效率性,预算编制在结果上是否科学、可行。在这个意义上要求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①细化到项目;②支出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市财政规定的开支标准;③项目支出要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并制定滚动计划;④预算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2.2 财政资金收入的绩效审计:

财政资金收入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财政预算收入的执行过程。它强调对财政预算收入的执行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定额地完成各项财政资金的征收、入库、解缴任务,实质上这是一种“业绩”审计。

2.3 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

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费用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经济节约性和项目运行的效益性进行的审计。在党政机关,主要强调的是日常工作效率、各项工作计划目标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在事业单位,除了强调日常工作效率提高外,还注重各项事业开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既要注重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同时也要注重投资项目运行的效率性、效益性。

3. 目前部门预算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在近年来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结论中,可以看出各单位的部门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3.1 单位人员经费不能有效控制。

⑴ 财政按编制内实有人数进行拨款,对于确实需要增加的专业和临时人员只能在项目经费中支出。

⑵公务人员支出标准已经统一,但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标准尚未统一,在实际执行中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的部分津贴只能在项目经费中支出。

3.2 公用经费的预算数与实际开支数有差距。

现行的公用经费标准如会议费、招待费、交通费等标准不完全切合实际,也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一些单位就在项目经费中开支,或以项目经费结余弥补公用经费。

3.3预算中项目经费的申报和审批不规范。

目前,还缺少对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详细规定,一些单位将调研费、差旅费、统计费等不同名目的费用都列入项目经费,使财政部门推行的“零基预算”失去控制作用。

3.4 预算中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单位申报的项目经费,由于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有效使用,因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绩效审计下部门预算的改进措施:

4.1 规范聘用人员手续,明确经费来源渠道。

根据单位管理职能和业务量的变化,各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增加或减少聘用和临时人员的申请,经核准后纳入财政部门人员经费的拨款范围。

4.2 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标准。

建议财政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标准。

4.3 将部门预算审查权下放主管部门。

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重点放在程序审查和总量平衡上,由主管部门对各下属单位部门预算的编报和执行负责。

4.4规范统一人员经费标准。

对于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和制约。

4.5 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各单位对项目开发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制定滚动计划,严格执行预算,进行明细核算,保证项目经费的节约有效使用。

第9篇:部门预算范文

(一)所属单位

省交通厅下设行政单位3个、参公事业单位1个,事业单位10个(其中:全额补助事业单位7个,差额补助事业单位2个,定额补助事业单位1个。

(二)人员构成

行政编制87个,参公事业编制407个,事业编制7186个,实有职工人数5801,离休人数89人,退休人数3705人,退职(役)人数32人,遗属人数1359人。

二、收支预算总表说明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此表中支出情况分别按项目类别、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反映。其中:在支出项目类别分类中,基本支出是指省交通厅各单位为保障其部门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基本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专项支出是指省交通厅各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如:交通战备工作经费、水上安全检查业务经费、路政执法稽查专项业务经费、公路建设质量检测专项业务费、公路工程定额测定费等项目支出。

(一)收入情况

省交通厅本年度预算总收入为61317.53万元,比上年年初下达部门预算增加14621.8万元,增长23.8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增人员追加经费、政策性调整工资和非税收入、教育收费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支出导致增加。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入56027.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48万元,事业收入5230.94万元(其中教育收费1550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5.94万元,其他收入45万元。

(二)支出情况

本年度支出预算61317.53万元,比上年增加14621.8万元,增长23.8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由于新增人员和政策性调整工资人员经费支出增加9544.05万元;2、由于将各单位非税收入和交通学院教育收费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支出导致公用经费支出增加4848.92万元。

其中按支出项目类别:1、基本支出59640.73万元,包括:人员经费支出53859.5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5781.15万元;2、项目支出1646.8万元,包括:商品服务支出174.8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412万元,其他支出60万元;3、其他支出30万元。

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教育3221.4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6359.01万元、医疗卫生6749.82万元、交通运输31637.2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350.01万元。

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工资福利支出34063.0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985.9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796.57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412万元,其他支出60万元。

三、支出预算表说明

本表按资金来源、功能分类科目编制,反映省交通厅年度部门预算中所有支出的总体情况。

(一)资金来源

一般预算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是指财政经费拨款、行政事业收费收入(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公路及附属设置损坏赔补偿占用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房屋出租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是指省交通厅给省交通厅后勤服务中心经费补助),事业收入(是指省交通医院医疗收入和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是指省交通医院出租收入),其他收入(是指省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电话费收入和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租赁收入)。

(二)支出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交通运输,指反映省交通厅开展业务工作的支出,包括省交通厅在职人员工资、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和开展专项业务等方面的项目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