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部门预算论文全文(5篇)

部门预算论文

第1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流于形式,相关工作人员态度随意,进行部门预算编制或会计核算也多为应付上级要求和检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提高。此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预算编制、会计、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相关建议

(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方法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集中核算,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的要求加快修订《预算法》制定关于行政部门会计核算的政策规定或通知,并注意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结合新会计准则细化、统一、规范会计科目,将预算外资金、拨款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科目涵盖范围,尽量做到会计预算的全面性。明确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及其分设的三级明细科目范围,制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会计审核监督,规范财政专款专户管理,调整项目支出会计核算方法,统一划分口径,将基本建设收支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会计账统一核算,取消项目支出科目,以与会计核算中事业支出和经费支出划分口径相协调为基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构建预算体系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的科学预算机制。

(2)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会计信息的精确度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法上,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权责明晰,延长预算编制准备工作时间,尤其是预算编制、审批时间,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后期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测算矫正和反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力度,构建系统化的财务报表制度,一旦需要改动或者核实,及时进行调整,做好预算反馈工作,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信息共享。其次加强对长期资产的管理,根据部门资产机构状况,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和计划。调整会计制度,不再采用收付实现制,尽量科学运用权责发生制,逐步确定适用范围,调整会计核算程序,提高电算化的应用程度,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财务信息,及时修改和完善目前推行的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预算、核算法律法规。最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内部控制机制,预算会计信息需要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来保证信息质量,对部门内部资源进行严格的监管,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内部财务预算、会计核算等工作进行检查,辅以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心,编制协调会计核算信息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表,逐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度,进而提高预算会计的准确度。

(3)合理设置预算核算科目、调整项目核算科目

为了实现预算的精细化、全面化,应该熟悉了解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统一会计科目设置口径,增设二级、三级明细科目。根据《新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也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中,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消对行政或事业单位经费与基本建设支出的会计核算两套账的做法,加强资产管理,针对财政基建专款设置拨入基建款科目,并通过基本建设支出科目核算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基建支出,设置基建结余,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规范、调整会计科目。强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交流衔接,加强财务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公开化、全面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应该相应配套,并科学设置两者之间的协调分析表,定期进行反馈,以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理解,明确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归类范围,在具体的项目核算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要求进行合理归类整理。

(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素质

第2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为监督和规范政府对公共收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绩效审计的概念于1930年首次在美国出现,经过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才得以不断完善。政府引入绩效审计后,人们可以据此判定国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了解政府支出的收益性、效率性和合法性。我国学者最早开始绩效审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绩效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努力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绩效审计体系,促进绩效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高校专项资金含义、特点

高校专项资金主要是政府部门和高校下拨的指定用途的资金,该用途可能是课程建设、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针对课题研究,具体可以划分为部级课题、省级课题和校级课题资金。专项资金具有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时效性强等特点。为了最高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需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审计,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3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以A学院为例

3.1学院简介

A学院于2002年成立,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包括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20多个专业,是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自成立以来,不仅狠抓教学质量管理,同时积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2学院科研资金资助标准

按照《A学院教科研管理办法》(院行字〔2015〕134号)规定,学院按以下标准核定教科研项目经费总额度。①纵向项目经费资助。原则上,学院依据其立项文件要求按比例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单项课题资助经费超过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的项目,需院长办公会研究并由集团董事会审定后方可予以资助。②横向项目经费资助。原则上,学院不给予经费支持。③自筹经费纵向项目经费资助。其中,部级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学院资助金额30000元;省部级项目、省级人才支持计划确定的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学院资助金额10000元;学术团体项目,按照部级、省部级、院级,学院分别资助金额30000元、10000元、3000元;院级项目,学院资助金额3000元。

3.3经费的划拨

项目经费(扣除5%管理费)分批拨付使用。项目经费原则上分4次拨付:项目任务书生效拨付5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20%,若项目未通过中期检查则停止拨付剩余所有经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拨付20%,未通过结题验收不予拨付;项目成果申报结束后拨付剩余费用,如申报成果获奖拨付10%,如申报成果未获奖拨付5%。

3.4经费的支出范围

教科研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资料费、数据或样本采集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调研费、专家咨询费、成果资助费、成果鉴定费、管理费等。

3.5学院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

3.5.1审计目标。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包括,就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揭示教科研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财政专项设置的科学性,促进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3.5.2审计内容。以A学院2014-2018年部级、省级、校级的教科研课题专项资金为例,审计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申报情况。审计内容主要是看课题申报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是否满足科学发展的要求等。②资金落实情况。主要审计课题是否有专项资金作保障以及是否落实与之对应的配套资金。③项目完成进度。主要审查课题项目的进展情况,检查项目是否按照任务计划书实施,是否完成计划确定的工作量。④实际支出情况。主要审查资金的使用是否与课题密切相关,有无超范围支出、超预算支出,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等。⑤项目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审计过程中主要检查项目进展和完成后取得的成果,绩效审计主要评价课题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及对单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3.5.3审计评价分析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特设立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的来源一部分为国家、省级政府专项拨款,一部分为学校的专项资助。科研资金的受理申请、评审组织、验收和管理工作统一由校教务处负责。(1)申请注意事项。教科研资金的申请对象是学院全职教师。并且申请者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课题申请人学风严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②课题申报的研究内容应是本人长期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应尽量与申请者的教学研究方向一致。(2)课题实施、管理和验收标准。①项目申请人对于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应及时填写科研任务书,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工作,不得无故中止或变更。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必须说明理由,并提交书面报告交由教务处审核批准。②课题项目一般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周期为1~2年。③课题结题验收标准为:普通课题负责人要在省级以上期刊至少发表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论文,该论文应是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重点课题则应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字数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时应注明为课题研究成果。

3.6学院课题完成质量分析

衡量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要考量独立学院的学术成果除了要考察结题论文的数量,还要关注论文的期刊级别。知网手动检索A学院结题论文,大部分论文刊登于省级普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两类,期刊级别差别不大,因此主要考量结题论文的数量。人工查找学院教务处关于课题申报和最终结题的课题数据,具体情况见下图。根据图1可知,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教师申请课题数量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2个增长到2018年的12个,但是结题的课题数量较少,从图2、图3可以看出,2017、2018两年中课题结题数量基本是1~2个,最终结题率也只有20%左右。数据表明,A学院课题结题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课题申报者年轻教师居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申请课题立项,也有很多是第一次着手撰写核心论文,教师科研能力较差。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多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对相关科研学术方面的辅导较少。学院管理部门重视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但对如何使用科研资金以及对专项资金的过程管理还有所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课题的绩效考核没有落实到位。学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流于形式,一些考核方法和违约措施并没有有效执行。教师对自己申请的课题不够重视,学院对于没有完成课题的教师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戒措施。事实上,A学院课题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并不是特例,我国大多数高校资金绩效管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效评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需要构建科研绩效的评价模型,但是独立学院明显缺乏科研资金的绩效审计体系,有待改进。

4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发现的问题

4.1专项资金存在突击花钱的问题,资金使用大多“前紧后松”

我国财政部要求高校根据上年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来核定下年的预算控制资金。但由于财政预算审批流程较长,有的项目甚至实施后资金才能到位,导致专项经费使用计划性不强,出现资金沉淀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资金使用“前紧后松”。另外,高校往往盲目购买物资设备,由此对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使用效率普遍低下。

4.2项目内容和项目资金预算随意调整

专项资金体现在“专”字上就是要专款专用,但是大部分项目负责人在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对预算方案的编制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编制粗略,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往往通过改变项目内容、调整预算金额等方法来保证实际支出与预算相符。项目申报要达成的效果与最终成果出现背离。

5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应对措施

5.1注重过程管理,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审计机制及问责机制

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审计效果。审计工作应该尽量突出重点,重点审查并关注那些重大的专项资金项目,全面掌握项目各阶段建设情况,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会出现突击花钱、违规列支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各单位应建立问责机制,发现违规问题时要严肃处理。

5.2加强绩效审计,实现审计“转型”

第3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战略;全面预算

合理配置资源是实现高职院各项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办学资金的有效筹集、分配和使用对高职院健康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预算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先分析了高职院全面预算管理及战略管理的含义,高职院战略导向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提出高职院应先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出高职院预算目标,实现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了保证学校战略的贯彻落实,应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始终坚持以高职院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并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各个预算部门的目标系统的协调统一起来。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指主体为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将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利用预算进行合理的规划、预计、测算和描述,并以预算为标准,对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控制、调整、核算、分析、考评等一整套管理活动的总称。其本质上是以预算为标准、以企业战略规划为依据,以量化的、综合的、涵盖经营全过程的全面预算为基础,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机制性、系统性、权威性、整合性等特征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1)分解、细化目标单位的各项经营目标,并据此制定出预算目标;(2)依据“自上到下、自下到上、上下结合”的程序编制预算草案;(3)按规定的程序对全面预算进行审查、批准,并在经营活动中全面执行预算;(4)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5)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与调整;(6)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报告,与预算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评。高职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像企业发行债券,也不能像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因此,高职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对高职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这样既能够落实高职院的战略目标,又能够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做到统筹考虑,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促进学校通过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是指在认真研究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内部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为实现长期的全局目标而确立的指导自身活动的总谋略和总方针。战略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循环过程,是一个单位在宏观层面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提高战略的效力目标。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远景目标、市场定位、创造价值的方式、关键性资源的扩充途径和具体计划五个部分。

三、高职院战略导向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将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战略为预算的制定、执行指明了方向,预算为战略的实现明确了具体的措施,以预算为支撑的高职院战略是可操作的、有实质内容的战略,以战略为指导的高职院预算是有着具体目标的预算。

(一)全面预算管理应以战略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要与组织战略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预算方案要蕴涵着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及指导思想,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战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内外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是对预算控制重点的描述,是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一旦战略中明确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其经营与控制的重点也应发生变化,预算管理必须适应、体现这种变化。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战略具有反馈与调整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战略的具体化管理,是沟通组织战略与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没有全面预算的高职院战略如同空中楼阁,不利于学校竞争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战略一般具有长期性和抽象性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长、短期预算的相互衔接,组成战略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实现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活动联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与战略管理结合,在对前期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组织的有关战略,全面预算管理要能通过预算管理改进组织、协调资源的能力,促进组织战略的更新、提高战略的适应性。

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学院实现战略目标

(一)构建基于战略导向的高职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能更有效地保证预算机制的良性运作。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时应注意预算管理委员会应隶属学院的直接领导,以确保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权威性。学校领导要对预算管理负责,既要各司其职也要各司其责,只有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和发挥功能。

(二)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与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丰富、体系严密,既要重视投资预算、现金流量与财务状况的预算全过程,也要坚持利润最大化、重视学校的现金与财务状况,因为资金的支付与安全、资金的来源与筹集等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预算管理方法上,要加强预算的前沿管理和预算过程控制,改相互脱节的预算方式为适时动态结算,做好预算后评价。

(三)构建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时注重绩效动因指标管理

在构建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时应注重绩效动因指标管理持续改进业绩。全面预算体系应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应包含绩效动因指标、核心结果指标,体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在关注短期利益的同时重视长期发展。学校硬件软件、招生等方面的投资与管理对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而这些因素则更多地体现在预算绩效动因指标上。预算管理目标只是学校战略目标的阶段表现,但也是高职院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控制工具,实施过程中应体现持续不断改进业绩的原则。在学校持续改进业绩的过程中学校要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员工持续有效改进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郭杨.基于战略导向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05).

[2]徐琨.关于完善我国高校预算考核评价的对策[J].企业导报,2009(05).

[3]刘启胜,王晶晶.全面预算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9(04).

[4]林叶.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土论文,2009.

第4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结果;财经管理;重要性

1引言

财经管理在企业的效益评估和项目计划制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如果想继续发展自身,使之立足于时展的潮流中,必须要对企业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加强企业财经管理的力度,从日常方面开展财经管理,当遇到了财经管理相关的问题时,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问题进行解决,增加企业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企业长时间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企业对财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的预算制度不健全,预算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对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企业财经管理重要性分析

2.1有助于企业监督职能的发挥

在企业管理中,要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收支情况,监督资金的流向,必须要依靠财经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对企业的开销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可以避免不必要支出,统筹规划全局,赢得基础效益,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用低成本赢得高利益。利用好财经管理工作,也可以规避一定的企业风险,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财经管理与审计管理不仅可以管理企业的财政资金,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财务管理与审计相互合作,一起发挥各自的职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效率,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2.2有助于企业评价职能的发挥

要提高财经管理的水平,最重要的是规范企业财经管理制度,在内部对财经管理进行规范,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财经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地进行资金预算,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获得更高的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开展审计工作,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企业评价,提高企业财经管理的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开展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企业本身各个部门的职能,利用财经管理的办法对企业的发展资料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评,同时还要证明材料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企业的财经管理水平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

2.3有助于企业审计职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管理和审核的职能,经过开展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状况,对企业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促进企业对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清楚认识,制定发展方案,对企业现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企业现状进行大数据审计计算,同时也为上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参考。合理有效地开展企业财经管理状况,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企业的资源优化,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人员岗位、资金成本等方面进行调配,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3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的预算制度不系统,使得预算职能不能落实到位

现如今,企业在预算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于有些企业来说,预算部门并不完善,对于预算部门的管理也十分的松散,预算部门并没有发挥出自己本身的职能效果。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在财经管理方面必须要重视预算的管理。首先,成立相关的预算部门是一个企业必须要做的,此外,必须要在事前进行预算。对于预算部门来说,预算的事前调查必须全面,对方案进行全方面的预算评估,同时注重预算的质量,在工程进行中也要遵守预算中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在工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资金投入,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在企业中,忽视预算的弊端十分明显,形式上设立预算部门或是根本不设立预算部门都是一些企业常有的事,这样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和财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优势,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的资源调配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导致企业的收益降低。

3.2企业的工程建设问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的发展中,也很容易出现发展问题。负债发展是其中最常见的发展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对自身进行发展,很容易在上一个工程建设没有收尾的时候就进行下一阶段的工程建设,导致工程建设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需要大量外借资金,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问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会被资金问题影响,对使用者和建设者造成一系列的不必要影响,严重的情况还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整个资金群的正常运行,导致企业经济的严重亏损和社会经济的严重损失。在施工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施工方并未严格按照合同中的项目进行施工,资金、设备和人员的问题也会经常出现,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4基于审计结果,优化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4.1建立健全的财经管理预算机制

要提高企业的财经管理水平,首先要改变对于财经管理的态度,重视财经管理的发展,将预算部门作为企业中的核心管理部门,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对预算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工作的正确和有效进行,同时还要以国外优秀企业的预算部门管理制度为参考,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预算部门的监督体系,确保预算工作的准确有效进行。另外,对于审计部门的人员来说,必须要时刻跟随潮流,所以作为预算部门的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对世界的发展趋势有清楚认识,可以良好地完成预算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4.2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

企业的工程项目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提高管理人员的自我认识水平,对企业的财经状况进行清楚的认识,对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身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结合企业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对于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工程建设,参与其中的政府应该按照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帮助企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进行全面的认识,在整理项目资料时还要考虑到企业不同的资金筹集水平,对企业自身的还债能力进行评价,考虑企业的资金问题,改变企业落后的经营理念,避免企业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导致整个社会的损失,尽可能地保证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时进行。

4.3加强公费管理,进一步提高风险监督水平

对于企业的资金应该详细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发票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对每一笔的支出都要有迹可循,确认费用报销的真实性。在检查和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公费支出出现了不合理的异常情况,需要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一旦发现谎报公费的情况属实,就要对相关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规范员工的报销制度,也给其他人起到警示的作用,确保费用合理有效地使用。结合实际情况与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地对策略进行调整,保证监督和管理效果,增强员工的素质水平,将企业中财经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保证社会行业的稳定运行。

5结语

论文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下手,通过提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管理者对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政策,保证企业合理稳定地运行。同时还对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的财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后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论文还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完善企业中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部门职能的发挥,减少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势,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参考,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转变对财经管理工作的态度,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山英.基于审计结果谈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239.

【2】范逸尘,曹睿宁.企业财经管理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市场,2017(16):207-208+214.

【3】郭增尚.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9(33):156-157.

【4】郭增尚.基于审计结果的企业财经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9(33):156-157.

第5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高校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内外部环境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

2018年7月1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通知要求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同时强调了对科研绩效的评价。2016年10月27日,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科研资金使用的6个“不得”,提升中央高校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2016年6月3日,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意见》(审政研发〔2016〕61号),表明审计在科学研究中是着力推动科技经费加大投入和有效使用的。国家政府出台各项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效率进行审计监督及评价,这些都为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审计的内部基础

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研效益性、效率性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思路,也逐渐成为高校治理层关注关心的事项。进行研究经费资金使用效率审计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内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易于得到学校管理团队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普遍从纪监审部门把审计部门独立出来,提供独立的经费保障内部审计机构运行,同时补充和引入专职专业的人员。近年来,高校审计部门普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真实性、有效性的审计项目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对科研经费的效益性做出客观审计评价、提出公正的审计意见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现实需要

通过学校内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独立客观地去审查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和效益情况,对其经济性、真实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对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实现有效的监督,对健全完善制度、纠正不良行为、减少经费损失提供有效的建议,促进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工作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高校整体健康高效发展。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内控制制度不严谨的情况,能为学校管理层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及体系提供重要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给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损失。

(二)确保科研项目各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

高校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和管理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后导致经费支出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但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更有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影响。内部审计在提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上有一定的作用:明确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对于不属于科研项目范围内的支出,即使金额不大如办公费、差旅费等,也可能造成财务核算不真实,导致科研经费最终支出信息不准确;劳务费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占一定比例,部分项目人员通过虚构劳务人员数量巧立名目虚发劳务费,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认真审查项目组人员构成,按是否有工资性收入等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对劳务费支出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确保科研经费用到实处且合法合规;设备采购中容易出现固定资产不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项目人员占为己有的现象,通过内部审计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对科研经费支出及使用合法性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存在使用效率、实际效益较低的问题,通过实施内部审计,能引起科技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实际效益的重视,对不能带来预期效益或本身存在不足的科研项目不申报、少申报,对长期未完成的效益低的课题项目,加强项目结题管理。

三、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的思路探索

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等为基础,取得有关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财务数据、文件资料,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课题成果的产出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的过程。因此,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特点,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基础。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个整体机制,课题的管理涉及学校内部多个科研及行政部门,如项目负责人所在科研机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还可能涉及学校外的政府部门。各级各类的课题对应各种各样的管理要求,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大多散见于各部门相关文件的表述中,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之间权力交叉、责任模糊,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整改无法落实的情况。因此,应明确各部门职责,梳理细化各部门权力,形成学校内部监督、治理和评价体系,防止部门间扯皮推诿,完善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长效机制。

(二)审计前移,完善预算

将科研预算管理变为成果导向,能使内审部门提高审计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对于预算内容的合规性的审计,要求内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关口前移,变结题审计监督为立项管理监督。例如论证科研项目预算中购置高端仪器设备的合理性,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对购置的仪器设备是否真正能为课题研究服务、学校同类仪器设备能否共用共享的情况进行评估,对设备采购进行合理性论证,避免了因盲目购买导致固定资产闲置进而造成科研经费浪费的情况,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确定内容,科学审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确定审计内容,通过经费支出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来审查课题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效益性。1.科研课题预算中的经费支出是根据科研活动需要所列,但在具体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能否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控制使用科研经费、能否对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能否严格遵守经费开支标准,是否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否用于发放预算范围以外的、法规制度不允许的人员支出等,这些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降低、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内审人员关注。例如,通过审查项目组人员人数,审查人均人员经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是否按制度执行,是否按合同约定执行,避免导致效益偏低的情况出现。2.对按时结题的课题,分析其财务数据、计算其经济指标,审查其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率性,存在结余资金的,对结余资金的性质及用途做出评价;对未按项目书约定时间结题的科研项目,分析资金余额和项目资金余额使用情况,同时,对此类科研项目要关注是否存在不及时结题的情况,避免出现科研经费闲置沉淀,造成科研经费效益不经济的情况;对长期挂账不报销费用的课题进行梳理,解决科研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四)客观评价,指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