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外语写作论文精选(九篇)

外语写作论文

第1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伴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界越来越推崇在小学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其中,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是一个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任务。无论是现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使用,写作都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模块。这一重要性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纷纷重新建构自身对于写作教学的理解和理念,努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就是其中较为实用的一项。课外阅读的合理化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吸收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如此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语言领悟力,还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多种素材,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学与练相结合,便可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倡兴趣先行的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语言的运用练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专注和兴趣。在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阅读材料,这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写作系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和方向,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的感悟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的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视野增长的欲望,则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因而课外阅读方式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经验考量,又是对教师的一个模式重构。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课堂书本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活动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气氛,将学生领进语言活用的世界,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领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如此既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又积累素材。这一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利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如此模式的课外阅读教学,学生便可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有内涵的文章。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而是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知识素材体系。小学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告诉学生和教师,这一模块需要被着重对待,同时也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因此,针对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阅读教学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授才能亦步亦趋地实现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效果并不显著,也缺乏灵活性和灵动性。而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提倡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具体深化的教育。如上文所言,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建构一个属于学生的素材体系,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会唤起文字情感感悟机制,投入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其写作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自然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4.建构学生的写作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益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其都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尚处于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陌生而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学习模块,他们缺乏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材积累,在一开始的写作之中难免会不知所措。课外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平台,通过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补缺补漏,建立素材库,建构写作思路,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得写作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的写作情感和语言能力表达。

二、具体措施建议

1.制订系统的阅读计划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和具体的计划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又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合理利用,综合这二者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在具体的前期实施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具体量及学生日常的作业量,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难度控制在一个可观的范围内,减轻学生的压力。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计划,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后,还需要从内容上有所把控地加入课外阅读的任务,细加甄选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虽然相对而言课业并不繁重,但其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类别上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具体的材料甄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任务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其内容可涵盖历史、地理、科学、生活等不同门类,细化到年龄和接受度。这样既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写作练习与阅读相结合

既然是写作教学难免会有学与练相结合的环节,在进行课外阅读教育的同时就应该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将写作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做一些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者无意识地写一些阅读心得体会等,如此片段性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三、结语

课外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是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使这一学习任务成为学生终身的习惯,以阅读为乐趣,以写作为乐趣,不断发掘语言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完善写作学习系统,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 英语学术写作;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学术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41-04

0 引言

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中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普遍偏低,研究生投到国际会议或国际期刊的英语论文中有约85%以上由于英语写作问题被打回,要求改进英语写作水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效率。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文体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外有关学生学术写作能力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Hyland[1]研究了英国和中国香港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表达对命题限定和肯定时的用语,发现中国香港学生在用词和句法结构选择上更趋于单一化,对命题的限定和肯定程度把握不准。他[2]还研究了中国香港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中元话语的应用情况,发现元话语使用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适宜度上都有欠缺。Huang[3]调查了非英语为母语的博士研究生对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和在国际期刊上的看法,发现这些学生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在英语学术写作方面处于劣势,但他们又缺乏改变现状的动机,认为在科研中英语是占第二位的。在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方面他们对导师有依赖性。另外,他们对学术写作课的效果缺乏信心。

国内有关学生学术写作能力方面,马广惠、文秋芳[4]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结果显示,母语写作能力、英语知识和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产生系统的影响。徐有志等[5]对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黄建滨等[6]在对1999~2008 年国内出版的25 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材调查后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材对学术英语写作涉及甚少。韩金龙[7]提出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顾飞荣等[8]提出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合作完成任务法。张桂萍[9]把任务教学法应用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孙蓝等[10]提出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袁平华[11]提出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综上可见,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着学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和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本文以燕山大学非英语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其撰写的英语学术语篇为语料,探讨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改进和提高目前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学生。

1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重 要性

国外不少学者从写作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公民素质培养的角度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国外很多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而且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训练,学术论文写作还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准备。国外很多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也相当重视,不仅普遍开设学术写作课程,还设立写作中心和学术写作补习班。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学术写作能力培养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导致了我国的学生和学者在英语学术写作能力上普遍偏低,影响了他们与国际学术界的有效交流。

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是高校教育质量、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专业素养与英语写作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当今高校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国际化学术交流的迫切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学术写作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2011年教育部设立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外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中把“高校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列为专项研究课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教学的重视。

2 学术论文的特点和功能

学术论文是对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和报道的学术写作文体。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塔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12]根据卡尔布勒(Karl B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把文本分为三种类型:

1)信息型:注重纯粹的事实,提供信息、知识、观点等;语言具有逻辑性和指示性的特点;交流的焦点在于内容或话题。

2)表情型:作者使用具有美学特点的语言;原文作者或信息发送者的地位以及文本的形式是此类文本的关注重点。

3)感染型:此类文本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或信息接受者做出预期的反应;采用对话式语言;其焦点在于感染读者。

根据不同文本类型,莱斯也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见表1。

学术论文属于信息性文本,其关注的焦点是表达内容。所以,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应按照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用平铺直叙、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

Halliday[13]认为,任何一个语篇都同时实施着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概念功能指语篇通过及物性系统表达命题的功能;人际功能指语篇通过情态和语气系统建立说话者与听话者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使听话者或读者接受或认同作者表达的命题的功能,即建立说话者和听话者,或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篇通过主位/述位系统和衔接系统把命题内容和人际意义连接成一个衔接、连贯的语篇的功能。

所以,要把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看成是作者在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一种社会交际功能。要想写好学术论文,学生既要了解学术语篇的文本类型,又要了解这类文本的语言风格。学术论文中,既要实现语篇的概念功能,又要实现语篇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3 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燕山大学10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撰写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引言和结论,发现了如下问题。

1)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一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不清楚,语言表达不规范,语法错误多,长句多,时态混乱,中国式英语等。

2)学术写作不符合学术文体写作规范。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撰写的摘要和引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例如,学术论文摘要和引言中,存在内容不全,缺少必要的内容,甚至有的摘要和引言没有实质内容,都是空话。还有的摘要和引言之间内容简单重复。另外,口语表达严重,语言结构松散,缺乏学术语篇正式语体的严谨性、简洁性和科学性。

3)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从学生写的引言中发现,很少看见与读者沟通和互动的语言机制。这样,会很难跟读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会影响作者提出的命题内容被读者所接受。

4)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差。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信心不足,对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信心不足。有些学生是因为学校有要研究生发表SCI、EI检索的论文的要求才学习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他们学习主动性差。

5)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学生撰写的学术写作语篇被查出有抄袭现象。有的是少量抄袭,有的是大量抄袭甚至是全部抄袭。

4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的原因 分析

前期对我国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调查发现,影响其英文学术写作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术写作学习起步晚。据调查发现,我国学生中、小学阶段没有接受任何学术写作的教育,直到大学中后期才开始接触简单的学术写作,例如,写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结题报告,毕业前写毕业论文等。而且,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报告和论文都是用中文写的。而在澳大利亚,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比如,让小学生去市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参观,回来后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调查报告,让学生陈述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有哪些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和写作意识。笔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发现,中国的学生与欧美国家学生相比在学术写作方面相差很大。大部分中国学生都需要参加英文学术写作补习班,给中国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相反,来自欧美国家的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很强,经验丰富。因为他们很早就开始写学术语篇,已经掌握了学术写作的技巧。由于中国学生在学术写作方面起步晚,所以,更应该努力学习,尽快掌握英文学术写作技巧,提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差。与英语为母语者相比,中国学生在学术写作中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英语语言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要短得多,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语感差,英语基础也比较差。另外,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复习英语四、六级。而四、六级英语考试内容与英语学术写作联系不大,从而导致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很差。从学生撰写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语言表达很困难,经常出现语言表达不当和中国式英语。这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是绝对不被接受的。这也是很多学术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拒绝的原因之一。

3)对学术语篇的体裁特征和写作规范了解甚少。从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摘要、引言和结论中发现,学生对学术论文的体裁特征、学科领域文化、以及学科领域认可的学术写作规范一无所知。 这也是造成中国学生学术写作水平低,达不到国际标准的一个原因。

4)对自己的英文学术写作水平和参与国际交流的信心不足,对指导教师有依赖性。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缺乏信心,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把写英语学术论文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希望寄托在导师身上,希望导师带着发表国际论文。

5)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学术论文是以书面语形式的跨文化学术交流,是跨越汉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信息交流。既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又要考虑国际上本学科领域文化所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另外,还要考虑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而这些是中国学生了解甚少甚至是根本不了解的知识。

6)对抄袭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调查发现,抄袭分两种情况:(1)无意识抄袭;(2)有意识抄袭。第(1)种情况是由于学生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不了解什么是抄袭。第(2)种情况属于对学术抄袭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而且缺乏正确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不论哪一种,都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都将给自己和出版社招致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说明反抄袭教育做得不够。

5 对目前学术写作教学的一些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笔者对目前的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以往的单纯讲授学术写作技巧的做法,增加讲授内容,包括学术语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范,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和规约,跨文化交际和语用知识以及在学术语篇的写作中实现作者与读者人际互动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学术语篇的语体特征和学科领域的文化,了解在学术界这个群体中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习惯。另外,从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牢记英语学术语篇中的一些程式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本学科领域国际上认可的、接受的和习惯的语言表达形式。

另外,教学内容中除了知识性内容以外还应包括学术品德方面的内容,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讲解如何避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

2)教学计划方面。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更早地安排这门课程。从本科生开始开设英语学术写作课,由浅入深,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学习英语学术写作。因为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绝不是现学现用,也不是靠二十几学时的课程就能获得的。

3)教学形式方面。(1)采取小班上课。目前英语学术写作课主要采用上大课的授课形式,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贯彻落实。由于学生多,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变得很困难,教学效果无法保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改为小班上课。(2)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能,纯粹靠课堂讲授很难使学生掌握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技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大量的互动、交流,还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在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大量阅读、大量写作的过程中,掌握、习得和内化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要领,感悟和体会英语学术论文中得体、恰当、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所以,教学模式中应包含学中练,练中学,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升华、不断内化的环节和过程。为了方便学生获取大量的阅读资料,可充分利用网络学术论文资源,使学生直接接触本学科领域国际著名期刊最新发表的论文,了解当代学术界的语言风格和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写作规范。另外,结合合作教学、任务教学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论,针对目前大学生学术写作现状,探索并构建适合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关注、接触、认识、掌握、运用英语学术文体语言,并用其交流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

6 结束语

中国学生写英语学术论文面临两道难关:英语语言关和学术写作关。如何通过英语学术写作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术写作水平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重而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所提出的关于目前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改进建议是积极的,对目前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学者提出更多的好建议,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使其真正地成为培养国际学术交流型人才的课堂。

参考文献

[1]Hyland K.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163-167.

[2]Hyland K.Meta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2005:16-49.

[3]Huang Juchuan.Publishing and learning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English:Perspectives of NNES PhD students in science[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0,(9):33-44.

[4]马光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

[5]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转月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 47-51.

[6]黄建滨,于书林,徐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调查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31-34.

[7]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35-40.

[8]顾飞荣,施桂珍,高圣兵.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合作完成任务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8,(2): 41-43.

[9]张桂萍.“任务教学法”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与英语科技论文作者的学术交流培养博士生学术交流能力的个案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18-22.

[10]孙蓝,陈纪梁.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4):66-71.

[11]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1):59-64.

第3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摘 要:“语块”概念由英语和英语教学引进,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强。本文举例探讨对外汉语教材语块意识的体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语块理论。

关键词 :语块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一、语块定义与分类

语块理论是由Nattinger和DeCarrico在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英语和英语教学提出的,最早由我国英语教学界从国外引进,继而扩展到汉语和汉语教学领域。关于“语块”的定义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目前多采用Wray的观点,Wray指出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序列,整体储存在记忆中,使用时整体提取,是一种预制的语言单位。

周健(20 07)把汉语语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词语组合搭配语块,如“尽了—最大的努力”“端正—态度”等;第二类是习用短语,包括习惯用语、熟语等,含固定形式和半固定形式,还可以包括常用的短句,如 “大错特错”“远亲不如近邻”“不管三七二十一”等等;第三类是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如复句的关联词“不但…… 而且……”“除非…… 否则……”“既……又……”等。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有话能写、写得地道是对外汉语写作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周健(2005)认为语块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有助于生成地道的表达,形成汉语语感;另一方面是有助于克服中介语及词汇搭配错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语用水平。由此可见,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利用价值,因此,可以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尝试采用此理论。本文主要举例探讨对外汉语写作教材对语块意识的体现,以及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汉语教师怎样有意识地采用语块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二、对外汉语写作教材语块意识的体现

教材是“三教”之一,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写作教材主要由范文和习作两大部分构成,相应地写作教学过程一般以讲解范文为主,加上适当练习,再由学生完成习作,教师讲评。因笔者对《发展汉语—高级写作》和《体验汉语写作教程》这两个系列的写作教材较为熟悉,故以这两本教材为例。《体验汉语写作教程》注重写作的过程性、合作性,突出词汇和语言形式。在词汇和语言形式部分,《体验汉语写作教程》已经体现了语块意识。《发展汉语—高级写作》还是包括范文、练习和习作三大块,在练习部分对语块也有所体现,范文中是否存在有价值的语块需要教学者去发掘。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中级2)第二课《朋友》的学习目标为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在写作准备部分教材列出与品质和特点相关的表达:漂亮、浪漫、诚实、勤劳、兴趣广泛、乐观、体贴、幽默、关心人、有责任心、温柔、善良、真诚、忠实。“兴趣广泛”“有责任心”“关心人”可以看作词语搭配组合语块,是较常使用的表达,学生可以直接习得整体意义,在介绍人时直接使用,并且“有责任心”可以扩展为“有耐心”“有好奇心”等。第六课《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列出词语:难受、埋怨、顾不上、来不及、梳洗、穿戴、处理、熬夜、开夜车、估计、胃、闹钟、便条,“顾不上、来不及”是固定形式,“开夜车”是习语,这些都在周健区分的三大类汉语语块之中。

除了词语搭配组合语块,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中级2)还编排了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在每一课中都列举了相关的关联词或常用句式。第三课《动物》中列举了条件复句关联词语“只有……才……”“只要……就……”“不管……都/总……”和“无论……都/也……”;第七课《各有利弊》学习用对比和比较的方式表达观点和看法,语言形式部分列出了表示比较的常用句型如“……和……没什么差别/没什么不同”“……不如……”“和/跟/与……比/比较/相比……”等等。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在练习部分对语块也有所体现,如《发展汉语—高级写作2》第13课《电影与影评》练习4要求学生改写和试写“先……,又……,最后……”“以……为……,反映了……”等,它们属于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是汉语语块的一类。第14课《艺术与歌曲》练习“从那以后”“除此之外”“例如”,属于习用短语语块。第18课《成功与失败》练习列出的是关联词语如“除非……否则……”“只有……才能……”等。《发展汉语》以范文为主,不像《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那样直接列出与话题相关的语块,在练习部分体现的是与篇章结构有关的语块。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已经把一些语块直接编排在教材之中,《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把关联词语和篇章连接成分也放在教材中,尽管目前写作教材并未直接提出语块概念,有些也未将语块提炼出来,但是作为汉语教学者应当注意到这一变化,可尝试将语块教学贯穿于写作教学之中。

三、语块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类似《体验汉语写作教程》的写作教材,教学者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列出的词汇和语块,并利用给定的词汇和语块进行段落写作练习,逐步完成篇章写作,特别是加强学生对语块的掌握,可提高学生作文表达的地道性;对于范文类写作教材,教学者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范文,发掘构句性强、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常用语块和与特定话题密切联系的语块,指导学生寻找和提取范文中的语块,整体学习、整体记忆和使用。

以教材《发展汉语—— 高级写作2 》中的《对一个“环保事件”的看法》一课为例,除了练习部分给出的“持……态度、更何况……,与其……不如……”,我们还可以从范文中提取出以下语块:引起-议论、一些人认为……,一些人则认为……,对……持肯定/否定的态度,首先……其次……,这是因为,既然……就……,至于……,不但……也……,实际上,我们看到,老话说。范文中既有词语组合搭配语块,也有习用短语语块,还有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语块,运用我们提取的这些语块,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模仿写作。

对于我们提取出的语块,学生习得之后,在以后其他内容、形式的写作中,都可以直接提取使用。语块“整存整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也可以使学生的习作结构完整,还能使语言表达地道得体。相比于叙述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某些语块的重复使用率更高,因此,在这类体裁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运用语块理论进行教学。

语块具有预制性、整体性,相对而言较为固定,关于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语块,有人可能提出这样的看法:这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写作都限于套路之中,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认为这有赖于教学者的引导,在完成基本写作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完善,逐步摆脱限制,既而围绕主题自由表达思想。

四、结语

语块作为汉语和汉语教学方面一个较新的概念,定义和分类目前还都没有统一的说法。但语块具有预制性、整体性和易提取性等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强,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学者可以有意识地教授语块,引导学生在范文中发现和提取语块,再指导学生运用语块完成写作。对外汉语写作教材也已经对语块意识有所体现,这些需要引起教学者的关注,并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时有意识地运用语块理论。

参考文献:

[1]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第4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对比修辞 大学生 英语写作

【Abstract】Writing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key skill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nage. As a brand-new field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contrastive rhetoric,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of ESL students. Contrastive rhetoric theory could help to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nd to evaluate the wri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differences.

【Key words】contrastive rhetoric;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对比修辞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新领域,主要通过对比母语与二语在修辞上存在的差异来探讨二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它使二语习得者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篇章模式、写作技巧和~语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它也为教师对二语习得者的习作进行评估提供了对比依据。大学英语教育强调听说读写综合发展,其中,写作是核心技能之一。现代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将对比修辞理论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够为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并从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评价写作。

一、对比修辞理论概述

对比修辞概念最早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于1966年提出,用于描述英语作为外语的作文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文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对比修辞可以定义为“对两种语言在语言的选择及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文化共性与差异的对比研究”。它通过对比分析,解释母语与二语在语言使用、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重视母语修辞方式对二语习得的干扰作用。这一理论对于二语学习,特别是二语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比修辞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

1.从全篇的布局结构来看。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英语为母语的人,其思维模式呈直线型。这种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论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段落的展开以演绎推理为主,各个句子都围绕并服务于段落的中心思想与中心思想形成有机的联系。而汉语的修辞模式呈螺旋型,其篇章结构往往是含蓄委婉的,文章并非开门见山,而是用大量的铺垫,迂回曲折地转入主题。在写作时,汉语母语者倾向于绕着主题讨论,从各种间接角度说明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在英语母语者看来,拐弯抹角甚至不明其意,缺乏英语本族语的味道。

现代大学生多写作议论文,其旨在使读者同意并支持文章所提出的论点、建议或政策,或劝说读者或改变主意、行为。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常有这样的问题:对于已给出的观点不置可否,模棱两可;或是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论述时却拐弯抹角,说服力大大减弱;还有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论据、细节来支撑文章的论点,甚至写着写着离题,导致整篇文章缺乏统一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还是跟英汉思维模式不同有关。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写作英语作文时,通常都会不自觉地借鉴汉语写作的思维与方法,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无法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2.从段落的衔接过渡来看。英汉语言差异对写作的影响还体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展上。从对比修辞的角度来说,英语的衔接是形合关系,而汉语是意合关系。前者在句子级别上是指句子成分由连接词连接在一起的句法关系,后者则是指句子成分通过并列、标点和语调在意义上连接而构成句子的句法关系。在超句子层次,形合关系是指句与句之间靠语篇连接词语来将句子连接成段落;而意合关系则靠语序和逻辑来维系句子间的联系。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段落连贯性差,衔接生硬,句子间仅有逗号连接,这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中有大量的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直接显现语句间结构的关系。比如,中文说:“太晚了,我不想去。”这两个分句不需要连接词。但同样这句话如果用英文讲,就不能只是说:“It’s late, I don’t want to go.”没有连接词,只用逗号来连接两个分句,而这往往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会犯的错误。

语篇连贯性差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缺少连接词和过渡性词语,导致文章充斥大量简单句,句式单一,让人感觉没有重点又很单调呆板。比如以下这段话:

Huang is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e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这些句子都没有语法错误,但不能算是好的作文,因为上下句没有自然的连接,句式也过于单一。如果用上一些连接词,且句式上稍作调整,会变得更加流畅。

Being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uang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because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在写作时学生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可能意识到需要用连接词,却不知道用什么连接词。原因是他们或理不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或积累太少,想不到用什么连接词合适。在写作时,会出现滥用并列连词“and”的情况。比如:“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and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这两个分句间存在的是转折关系:“虽然我在火车上一夜未眠,但我并不觉得累。”此时用并列连接词“and”来连接显然不合适,应当改为“Though 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3.从措辞和文风上看。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学生们常会出现以下这样的表达:“I very like…”, “There have…”, “good body”,等等。这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即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如上文,这样的错误表达是因为学生从中文的角度,认为“我非常喜欢”就是I “very” like;“那儿有……”就是There “have”;body有身体的意思,所以“好身体”就是good “body”。而正确的表达应当是:“I like…very much”, “There is/are…”,“good health”。

从对比修辞的角度来说,出现“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往往受到汉语的影响,从而生成汉语式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有一定的英语积累,但单词量有限,记单词又常常只停留在中文字面意思,不了解词性、涵义、前后搭配,也不了解英汉词汇使用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时不自觉将汉语的运用习惯直接搬到英语中。

另一种情况是用词太过繁琐华丽,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英语文章较为简洁明了,而中国学生在写英文作文时,喜欢使用大量的典故或比喻性语言,并会把一些汉语有的习语、套话直接译为英文放在文章里。这样的写作表面看来似乎词汇丰富,实而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英文读者感觉“嗦”甚至不知所云。比如以下的例子:

光阴似箭: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这个短语用上了比喻,看来似乎很生动,但从英语表达的角度来看,用“How times flies!”就足够了。简洁且达意。

当然,在英文的诗歌、散文中也有许多丰富的修辞表达,但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极少会写到诸如诗歌、散文之类的文体,而议论文中并不需要充斥太多的修辞,否则反而会让论述变得主观,起不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三、结语

对比修辞理论在很多方面能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启发和帮助,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英语语言,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我们应该把对比修辞的理论应用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知道,写作不仅是一件学习如何用英文来写的事情,更是一个了解英语读者对写作的文化期望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对于写作有不同的期望,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意识到英汉两语对于写作期望的差异。通过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克服倾向于使用母语文化中语篇模式和修辞风格的习惯,写出地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章。

参考文献:

[1]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1-20

[2]蔡慧萍,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1-24.

[3]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4]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2):43-47.

[5]李宁.对比修辞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双重性[J].校园英语,2015(5):26-27.

[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马广惠.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3 (3):3-6.

[8]彭珊珊.对比修辞理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07-110.

[9]彭云辉.以对比修辞为基础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金田(励志),2012(10):194.

[10]吴迪.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1 (19):105,118.

[11]熊一婷.浅析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9(6):52-54.

[12]杨玲.对比修辞研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5):139-142.

[13]杨艳兰.对比修辞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6):196-197.

[14]虞秋玲.英语对比修辞研究与英语作文教学[J].福建外语, 2001(2):33-37.

[15]张延君.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3(4): 32-35.

[17]张玉香.谈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校园英语,2014 (29):26-27.

【课题项目】201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创新研究课题”中的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评价模式探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课题编号:GZGZ5414-05);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校级课题“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写作评价模式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课题编号:SZ201407B);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自贸区需求的福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JAS141116)。

作者简介:

第5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动态顺应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社会文化语境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大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并对每一层次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分层教学实际上增加了写作教学的难度。长期以来,虽然广大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但写作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停滞不前,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

二、动态顺应

杰夫·维苏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深入探讨了人类使用语言的心理机制、动机和社会文化的作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宏观上,它对语言使用现象从认知、社会、文化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微观上,它包括在语言结构所有层次上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作全面、细致的考察。

动态顺应是顺应理论的核心。维苏尔伦指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是动态顺应。动态顺应包含以下三部分: (1)时间顺应。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作出调整和顺应,而调整和顺应的结果又加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2)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语境是动态的,根据语境来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动态性,与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有关。另外,交际者的认知状态、信念、对所谈论的话题是否感兴趣等也都影响着语言选择过程所作的动态顺应。(3)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动态顺应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线性结构的变化上。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话的信息结构进行灵活的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

三、顺应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虽然有学者提出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写作反映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认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写作教学游离于教学的边缘状态。在非英语专业所用英语教材中一般不会单列写作,学生的写作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大班教学人数多,课时少,仅有的时间被阅读等课程挤占,教师无法顾及费时低效的写作课。写作的教学方法也以传统的结果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被动写作,容易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总之,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

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兴起,都对外语教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说,是对外语教学进行隐形或显性的纵横指导。动态顺应理论不一定能被用来解决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但它可以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一些启示,指导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改变写作教学的胶着状态。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做到对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动态顺应。教师应关注各种流行的外语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求新求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关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写作中的认知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写作的体裁和题材,提高写作的实用性。

(一)写作教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动态顺应

维苏尔伦认为“顺应不断创造新的可能”。外语教学就是在对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尝试和整合中发展的,创新和求变是外语教学的趋势。针对传统成品教学法的费时低效,教师们纷纷从各种教学理论出发,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各种教学法应运而生,出现如“过程法”“环境法”“范文法”“体裁法”“社会—文化法”“认知法”“功能法”和“评论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因此又出现各种综合教学法。

这些综合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一些启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即使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也有重视篇章语法和语言训练的长处;走多元化之路是趋势,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融会贯通,采百家之长;任何优秀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因人(学生)而异,因事(题材和体裁)而异,因时(学生写作的不同阶段)而异,因地(课堂和网络)而异来设计课程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各种英语教学理论的实践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它使英语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尤其可以解决班级人数多、课时少的困难。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网络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写作的焦虑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起点,积累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技巧;网络提供庞大的素材库,有丰富的视频材料、网络书籍、电子杂志等多渠道资源,提供广泛的写作题材,有利于写作视野的拓宽;修改文章也变得非常容易,学生更乐于并有信心在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做思维和语言上的冒险;网络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多种便利的渠道,比如电子邮件、讨论版、博客等。网络写作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革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的教学工具本身并不能引起教学上的变革。真正的变革力量不在于工具,而是来自于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当然是主体,教师由授业解惑的传统形象变成便利提供者、兴趣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训练者、诊断者、监控者、评估者、合作者和顾问,教师从单一到多重身份的演化是写作教学在动态顺应中的巨大变革。

(二)写作教学对社会文化的动态顺应

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是语言错误,还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顺应。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读起来像从汉语翻译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法不同。很多学者指出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很多是母语文化干扰的结果。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用“应该”“必须”等情态动词来表示说服或建议不是损害听话人面子的行为,相反对听话人有益。笔者发现,“must”“should”这样的高肯定程度情态动词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经常被过度使用,常常使文章有命令、说教、口号式的语气,影响文章的说理效果,读起来会使目的语读者反感。学生英语写作中诸如此类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交际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所储备、积累的语言知识太少,在运用语言时缺乏语感,只好用母语来补缺。

我们观察到,目前听说读写教学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种种原因大大高于其他技能。如果我们把写作纳入外语教学的整体之中,形成听说读写的横向融合,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就可以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典型的阅读材料作为学生顺应的目的语对象,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陈立平认为,既然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写作教学就不应忽视或排斥以范文为中心、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更何况范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它是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最好途径,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注重从宏观上的语篇结构到微观上的积极词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道的外语书面语特点,然后通过续写、缩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习,变单纯的输入为主动输出。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入从阅读材料得来的比较多,不太注重听说材料的文化输入。笔者认为,利用听说教材进行知识积累和语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听说材料有视频影像的外在包装,比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听说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材料多取自原版,更具时尚性和文化敏感性。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完一个单元,增加学生对主题的知识储备(有些主题和表达方式是精读课本无法提供的),再对与材料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使用材料中的一些地道表达方式,然后就该主题自选角度写随笔、总结等。听说读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程度,刺激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愿望,缩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距离。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固然是写作中的巨大障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无法离开母语文化。王立非、孙晓坤指出,汉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写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汉语写作水平有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Byram指出:“虽然外语教师不愿过于强调学生自身的文化,本族文化仍不应该就此轻而易举地被抛弃,因为相互排斥肯定不能取得文化的能力和对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 。

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历年四六级考试作文命题,就会发现一些命题,无论是有关校园还是社会,都或多或少与中国社会文化现象有联系,很多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鲜明的时代顺应性。董耐婷对2004年6月份的CET-4作文(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Tourist Attraction)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所涉及的中国的旅游景点和传统食品的英译错误连篇。现行的高校英语教材选取的都是原版材料,以传播英语文化为导向,缺乏与中国社会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表述中出现明显的词汇贫乏,显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影响学生今后英语的实际应用。

写作的目的是传递思想和文化,学生的写作对象在今后真实语境的交际中可能是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也很可能是目的语读者,不可能不涉及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传递,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恐怕会影响交际效果。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记住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而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材之外适当补充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述有关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目的语国家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建议学生经常接触中国的对外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中央九套等。充分运用网络的时尚性、便捷性和信息性,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在口语和作文的命题中突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顺应性,介入一些有争议的热门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社会文化语境的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写作的社会效应。

第6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协同;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24

1“协同”的定义

Pickering和Garrod认为在对话过程中,说话的一方对另外一方所处的情境,包括时空、说话意图、上下文、前因后果、对方何许人也等,会形成一个动态的概念或情境模式(Zwan和Radvansky,1998)。对话双方相互协调,交互启发,默契配合,自动对焦,无意识地不断构建相互趋同的情境模式,在心理上达成“共识”(Common Ground),使输入与产出匹配,产出与理解一致,先前说过的话制约后续的话;一方的情境表征被激活后,反过来激活另一方的对应表征,从而使说话者相互理解话语意思,顺利进行交流。“这种说话者因互动而产生的大脑认知状态的契合就是协同。”(王初明,2010:297)互动协同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对话者在对话过程中协同彼此的语言表征,协同是顺利交流的基础,顺利的交流与谈话者之间的相似表征发展相伴随行。协同理论认为,协同的过程主要是自动的,对与自己对话者的显性模仿是次要的,协同得越好,交流就越成功(Pickering和Garrod,2006)。

2关于f同理论的研究分类

21英语写作教学

王敏和王初明(2012)最先开始了对协同在二语写作领域的研究。他们根据互动协同模型,通过续写任务的两个实验证实了协同效应适用于二语写作,对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袁丹纯(2013)对读后续写进行了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二语写作中协同效应的潜在因素;肖婷(2013)采用读后续写的研究手段来观察受试的写作表现,研究表明,协同能促进二语写作的准确性。杨媚(2015)通过借鉴王敏和王初明的研究方法,扩大了研究范围,印证了协同效应在二语写作产出中的存在。

22英语口语教学

王初明(2013)认为口语课堂适合研究互动协同,因为它充满对话、交互频繁,是观察研究互动协同最合适的场所;周丹丹和黄丹凤(2013)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表达异议的方式以及英语水平对其的影响,考察对话中协同原则的使用。结果发现,口语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对异议表达方式的选择表现出不同趋势。高水平者的表达方式更具多样性,也更能注意避免冲突发生;杨少娟(2015)基于英语专业口语课堂师生会话语料以及课后对师生进行的访谈结果,运用互动协同理论模式,揭示在外语学习语境中互动协同的特点和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23其他英语教学分类

除英语写作、口语教学外,协同在英语教学中还涉及英语听力、语音、阅读等,但研究甚少。罗娟(2014)发现通过基于协同理论的听力策略教学对学生的听力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吴蝶(2014)在互动协同的视角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了课堂对话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发现对话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孙琰和王黎英(2012)以互动协同理论为依据,通过实证性研究,探索语音基础对学习者高职阶段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语音在专业词汇识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4非实证研究

关于协同理论的非实证研究几乎都是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王初明(2010)探讨了互动协同研究在认识外语学习、改进外语教学中的新视角;张杰和张亚红(2012)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互动协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强调要重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关系。许艾明(2014)结合综合英语课型的特点,提出协同互动的教学模式,为提高综合英语学习效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赵保成(2015)在互动协同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一种英语口语自主性练习模式;李清华和宾科(2016)提出了“互动协同的读写教学模式”,把“综合英语”“泛读”“基础英语写作”和“语法”四门课整合为“基础英语读写”课,突出读写结合,加强读写互动协同,全面提高读写课的效率。近年来关于协同在英语教学中的非实证研究呈递减趋势,而目前的热门研究方法为实证研究,这也许是非实证研究越来越少的因素之一。另外,非实证研究也需要实证数据的支持。因此,有些学者如王初明等的文章探讨了协同在外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结论

目前,有关协同理论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基于实证的居多,且研究内容也由最初的写作发展到听力、阅读和口语等,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实证研究依然是协同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而且对于研究生来说,也较容易操作。但目前的研究范围还是有些狭隘,发展不平衡,除了英语写作与口语教学外,其他研究方向极少。因此,今后的研究还可以尝试研究协同理论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的应用,如口译、演讲、辩论等,积极开展更全面、细化、多样的协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Pickering M J,S Garrod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2):169-226

[2]Savage C,E Lieven,A Theakston,M TomaselloStructural Priming as Implicit Learning in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Persistence of Lexical and Structural Priming in Four-year-old[J].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06,2(1):27-49

[3]Zwan R A,G A RadvanskySituation Model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23(2):162-185

[4]蠲牟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产出中的协同效应[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5]袁丹纯从协同角度探讨写作指令对二语写作的影响[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6]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

[7]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

[8]杨少娟高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互动与协同研究[J].高教探索,2016(7)

[9]李清华,宾科互动协同的读写教学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6(4)

[10]赵保成互动协同理论观照下的英语口语自主练习[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2)

[11]吴蝶互动协同视角下课堂对话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2]孙琰,王黎英互动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语音教学探微[J].海外英语,2012(10)

[13]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14]周丹丹,黄丹凤基于协同原则的异议表达方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

[15]杨少娟口语教学会话中的互动协同研究[J].外国语文,2015(3)

[16]肖婷协同对提高二语写作准确性的影响[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17]许艾明协同互动在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第7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12-02

一、内蒙古地区英语专业蒙生现状

内蒙古地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日益重视,要求更多的蒙古族学生接受系统的英语学习,尤其重视使用蒙语授课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大多数使用蒙语授课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未学过英语。因此,汉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日常会话都困难。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他们接受完全陌生的第三语言——英语的专业学习,是存在很大困难的。英语专业蒙生的教材全部是用汉语或英语编写的,而且初级阶段的辅助语言也是以汉语居多。可见,学生采用不太熟悉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几乎是完全陌生的第三语言英语,毫无疑问增加了他们学习外语的难度。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改进蒙生英语写作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图式的概念

1781年,康德提出图式(schema)概念,并在自己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后天形成的,是动作的结构或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术语,是一种先验的认知结构。”

英国心理学家F. C. Bartlett最早应用了图式的概念并指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也就是说图式是由过去经验组成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Rmuelhart和Minsky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现代图式理论。Rumelhart称:“图式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二)图式分类

认知心理学家把图式分为两大类: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生活经验,而形式图式是指表现方式。形式图式是关于篇章结构的知识也可以说是语篇知识。

(三)国内外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的研究

1970年开始,图式理论更多地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并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Carrell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图式理论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发现有着相同的文章结构和文化信息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Grabe&Kaplan和Cook在研究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时,分别从教师的角色和语篇分析程度上研究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学者专家将图式理论广泛应用到英语听力和阅读教学中。从1980年开始,专家学者们研究图式理论并应用在写作教学中,例如,李明远(1998)运用认知论的图式理论对图式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写作能力的对策。刘明东、蒋学军(2002)在研究中提出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写作图式,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写作图式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质量和效率。李海涛、存红彬、王菊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图式,来研究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上研究,给本文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英语专业蒙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态度

英语专业蒙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平时也没有英语写作的习惯。而且,学生认为英语写作是在英语学习中比其他三个学习技巧(听力、口语、阅读)较难,并且,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考试时有好成绩。

(二)学生在写作整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写作前,大多数学生的准备不充分,不知道以恰当的方法搜集原材料,因此学生没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学生在写作前根本不会列提纲,打草稿,不知道正确的写作顺序。在写作时,学生由于词汇的贫乏经常无法清楚准确地表达思想,其中语法是大问题。此外,学生对英语写作体裁不熟悉。由此可见,学生在写作时缺少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内容、形式图式。

(三)学生在使用写作教学方法时存在的问题

学生知道阅读对于英语写作帮助非常大,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创建适当的图式或激活原有的图式,以便提高写作。很多学生从来不跟同学讨论或交换自己的作文,由此得知,很多学生没有分组讨论的习惯,而分组讨论是激活图式的非常好的方法。可见,很多学生不会运用好的方法去激活图式、创建图式和巩固图式。

四、建议和对策

(一)在写作教学中进行语音、内容、形式图式的专项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运用了图式理论导向的写作教学模式,将语音、内容、形式图式的专项训练合理安排在写作教学中。在教授过程中,笔者运用很多的课堂活动,分组讨论,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教师指导等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和创建他们未曾有过的图式,并激发他们原有的图式。运用语言图式解决词汇、语法、蒙式英语和汉式英语等问题;用形式图式来解决蒙生在写作中的谋篇布局问题;用内容图式来构建学习者的相关图式和文化背景知识。

(二)用蒙语进行英语教学

蒙语和英语都属于粘着性语言,有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可以在蒙生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蒙英对比法。其次,在英语专业蒙生的写作教学中,应适当地使用蒙语授课,尤其对初学者从英蒙差异的角度进行写作教学,效果更佳。这样,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写作知识,提高他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完善写作图式,也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语言输入材料

在英语专业蒙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了解蒙生特殊的英语学习背景。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蒙生的情况,灵活选择语言输入写作教材、写作题目,还有与写作题目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选择恰当的写作主题和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四)教师应不断地丰富英语知识图式

图式理论指导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写作知识图式,还要有其他英语知识图式。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完善图式。

(五)在写作教学中结合听、说、读、写

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而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技能和输入技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孤立它们。因此教师应结合英语教学的各部分,有效提高蒙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图式理论将写作知识变成具体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应用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词句优先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自己激活、创建和巩固图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New York:Freeman,1985.

[2]Bartlett 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3]Brown, G.& G.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李明远.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69-70.

第8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着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着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第9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假设;教学法;写作教学;思维差异;大学英语;英语作文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08-01

1.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输入(input),交际(interaction),和输出(output)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中起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其核心是:学习者接受的语言必须是:1)可理解性的输入;2)输入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输入的可理解性是通过1)简化(simplification);2)上下文(context)或超语言(extralingual)线索达到的。以Long为代表的交际理论同样认为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语言习得,但他强调可理解性是在意义磋商过程中通过交际改变(interactional modification)达到的。换言之,Long的理论核心是:交际性输入比非交际性输入起更大的作用。输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Krashen(1989)认为输出只表明语言习得已经发生,它并不能促进语言习得。例如,说是习得的结果,而不是习得的原因。输出的作用也许只是给学习者本身提供一种输入,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输出以多种形式促进第二语言习得。其作用之一就是加强流利(fluency)的程度,熟能生巧即解释了这一作用。Ellis(1988)承认练习的确能促进流利的程度,但流利与准确是语言输出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输出不一定能提高准确的程度。关于输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似乎与流利有更密切的关系。

2.笔者曾从课堂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教、学员的行为方式着手,探讨了传统写作教学理论――结果教学法的优势与弱点

张英,等,1999)。结果表明,尽管结果教学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它并没有丧失生命力,仍然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研究信息传递方式和主体行为方式,对把握教学方法和课堂操作而言是必要的。但这种把握只是宏观性的,因为信息传递方式和行为方式毕竟只是教学过程的表象,它既是主体认知过程的外在体现,又是影响主体认知过程的外部因素。而语言学习是高度主体化的思维运动过程,它既有精细的微观认知结构,又有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要深刻理解它,仅仅研究信息传递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不够的,只有深入到它的内部,才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进而有效地实现对教学法的继承、扬弃和创新。

基于上述考虑,拟借助认知心理学和认知学习理论,分析结果写作教学法下学员的认知特征,从微观上把握学员认知过程的演化规律,从而使我们在应用该教学法时,能精确地通晓其利害,吸取其精华,高扬其长处,避免其短缺。

3.提高写作能力是中国学生学英语的一大难点,也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但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提高作为重要交际手段之一的书面表达能力。

大学英语写作实际上是指围绕着某种目的所进行的遣词造句及组句成篇的言语活动。在这里,除了要求学生对一些写作技巧及谋篇方法的掌握外,最能影响交际效果的还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如若对所用词汇和常用词汇缺乏全面的了解,方法、技巧再好、再巧妙也是无用的。所谓对词汇的全面的了解,它既包括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指拼写,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则指意义,要复杂的多,因为它远不仅指许多人想当然的字典上对词汇所下的定义,还包括对准确表达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语法意义、所指意义、文化涵义、文体意义、评价意义和搭配意义。如果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能抓住这一重点,注意培养学生词汇意义的意识,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会上一个台阶。我们试从语义学、语体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别对词汇的上述六种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使同仁充分认识词汇意义教学在写作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4.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和修辞具有重要的影响

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语言是人们交际的思想载体。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受到思维的支配,如果没有思维,语言就不会具备多功能性和丰富性。英语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影响着修辞方法、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失误主要是由于汉语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因此,写好英语文章,一方面应了解英美文化,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熟知英语写作规律,学会运用英语思维组织材料,展开论述或描写。东西方民族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和修辞模式,英语和汉语在组词、造句、篇章结构诸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形式各具特点,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民族特有的思维框架和方式,需要思维方式的灵活转换。

我们应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观察不同民族思维形态在语言上的表现,通过对英汉词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有效对比,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揭示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带来的影响,探讨掌握英文写作特点、准确熟练运用英语的途径,力求排除母语干扰、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避免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5.大学生要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成绩,除树立辩证唯物论的人生观、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知多识面广外,功在平时刻苦的英语学习与写作操练

没有这个功夫,希望在半小时的作文考试中一举出奇制胜,获得优异成绩,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不能单靠找窍门、走捷径,而要辛勤耕耘、多读多写,一旦技艺成熟、胸有成竹,自然"下笔如有神"。

现在,我想就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考试及写作教学的问题,并做一初步探讨。

5.1 大纲目标与考评要求。大学生必须了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英语写作的规定。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据此,英语四级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为: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无重大语言错误。六级写作能力的较高要求为:能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80词的短文,能写日常应用文(如信函、简历等)。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2 教学现状与考试实情。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向是整个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师生双方主观上都认识差,重视不够,下力太少。过去的英语教学,大都偏重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阅读技能,缺乏指导和练习更高层次的口、笔头表达能力。英语写作教学是一门英语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课程,费时费力,但成效缓慢。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开始普遍关注和重视此问题,正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研究加强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前景应当看好。

5.3 改进教学与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大学英语教学,既须加强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语篇能力和阅读听说能力教学,同时又须重视并加强英语写作教学。精读课文是学习写作的典范,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时,要有计划地适当增加英语写作知识和英美等国文化知识,与学生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从第一学期开始,及早开始写作实践,练习各种体裁150词左右的短文写作。

5.4 沉着应考与发挥潜能。学生英语四、六级写作考试是大学阶段的重要英语考试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测试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英语写作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和写作操练的功底,而且还与学生现场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按照写作的步骤、主题句的选择、修辞手段的运用、副词连接词的使用、字数的控制、书写的规范以及文章开头、正文、结尾的处理等有直接关系。如此,学生就能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充分发挥出自己平时经过训练所培养的英语写作能力。

6.近年来,北美发展起来的英语(二语/外语)写作教学法已逐渐在许多国家的相关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慢慢进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但是,目前国内已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论文大都集中在集体写作、分组写作、作文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以及大学英语写作策略等研究课题上。很少见到有关教师对学生英语作文反馈的必要性、反馈形式及功效的讨论的论文。事实上,此类课题的研究十年前就在西方院校展开了讨论和论证。现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美籍副教授John Tr-uscott(1996)在Language Learning上发表的The ease.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一文,就在众多从事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中引发了长久不衰的讨论,乃至论战。

参考文献

[1] 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J]. IRAL, 5:161-170

[2] Richards, Jack C. 1990.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Bartsch, R.Dynamic Conceptual Semantics:A Logic-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into Concept Formation and Understanding [M],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1998.

[4] Abbott, G. and Wingard, P.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InternationalLanguage[M]. Glasgowand London: Biddles Ltd, 1981.

[5] Ashwell,Tim.Patterns of teacher response to student writing in a multiple-draft composition class-room:Is content feedback followed by form feedback the best method?[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0,9(3):227-257.

[6] Ellis, R. 1988. The role of practice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J]. AILA. Review. 5: 20-39

[7] Brown, 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J: Prentice Hall, 1980.

[8] Chandler,J.The efficacy of various kinds of error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0f L2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267-299.

[9] [1]丁往道,吴冰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10] 张英、李瑞芳、程慕胜,1999,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教学法[J],《江苏外语教学》,第2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