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互动教学模式精选(九篇)

互动教学模式

第1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为指导,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简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是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1.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3.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4.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一回答”过程。5.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由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

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个别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他们在学生面前放不下架子,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也不能配合教师积极互动。

2.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教师虽然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调控互动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把握好互动的时机,致使在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互动的地方却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互动;不能很好地提出互动话题,比如教师的互动问题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等。

3.课堂的教室布局局限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那种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的教室布局,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形式,它强调的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感觉有压力,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感,不能放松地进行互动。老师应该站在学生之间,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4.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且课堂互动的形式单调

排除老师互动点的设计不合理,互动时机的选择不适宜的原因之外,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亦有一个过程。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提倡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

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外语教学走过的漫长路程中,人们逐渐悟出了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与关系的真谛,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既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堂,也不是一方以强势压倒另一方,而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与相互构成统一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又给他们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我改正提供了机会。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各小组间交流。在活动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学生更喜欢的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2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网络互动教学不仅仅提供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专业辅导,还可以同时传递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对学生是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网络具有交互性,能尽量满足学生个体的要求。[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一些比较好的、适合于不同学生水平的专业内容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和熟练操作专业仪器的能力。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网络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专业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如下:(1)提出问题。教师利用网络广泛收集有关专业课的教学资料,精心设计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等,然后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对提出的专业问题进行界定,给出相关专业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即明确问题的概念框架中的各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根据网站给出的链接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专业信息,并思考教师提出的专业问题。通过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理论知识与社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在独立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4)开放协作。以小组活动为主,以共目标为导向,学习任务是为小组而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同伴互助或竞争,产生互动关系。可以利用QQ、飞信或Wiki系统进行在线讨论,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通过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实践

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实时的监管,以保证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的效果。[8,9]具体实践经验总结如下:1.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仍然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再系统教授教学内容,但是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知识的传授等教学环节都由教师导航控制,特别是专业仪器的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2.注意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负面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网络互动教学属于开放性的教学,能实现专业知识共享,为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方便,但是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与课程学习无关信息的传输和交流。比如,QQ或飞信聊天或娱乐,因此,教师在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中,要对起负面作用的活动严格控制,及时纠正,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3.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互补和调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虽然呈现很强的教学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特别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面对面直接接触交流。虽然在网络浏览和漫游功能下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专业案例,但它仍属于计算机虚拟技术范畴,因而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实训。因此,在开展专业课网络互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与调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结语

第3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一、《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内容概述

《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由喻小飞、马晓东、赵莉蓓主编,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该书中,作者将教学脉络分为上下两篇,总共十五章内容。上篇主要讲解美术教学的原则、任务和理念,并介绍中西方美术教学的教育史等内容。下篇则主要介绍美术作品欣赏的相关知识,在下篇中,作者从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几大美术门类出发,重点讲解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意义、性质、方法和过程。该教材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在完整的美术体系基础上总结便携的。该教材内容新颖,其中涉及到很多当代美术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学习脉络十分清晰,在介绍中外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时,将中国美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而将西方美术分为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19世纪到20世纪几个时期,这体现了美术与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美术的内涵和其推动美术学科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对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常年处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在应试教育占据主流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学也大多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不易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对美术领域人才的具体需求。美术教育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结合的一种特殊学科,现代美术教学强调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托的。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情感体验和知识,教师不仅要担负好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灵魂--作者的创作思想深入了解。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能够在学生学习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美术鉴赏和美术科目学习中将美术化为自身的素养。

更加具体的美术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意味着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无法完成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现用的大多数美术教材,都是以美术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编写的。这些教材偏重于帮助学生梳理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脉络,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这些教材虽然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要的,但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美术鉴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由喻小飞、马晓东、赵莉蓓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在开篇中就明确指出,要研究美术教学,首先要探讨美术教育中相关概念教学的目的。在这一宗旨下,该教材注重讨论了美术教学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美术教学论文钻屑、美术教学实践等问题,这些基础性问题不仅囊括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还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和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建立了联系。

《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这本教材,直面当前美术教育重技巧、重理论而轻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加大了对学生情感与文化知识能力融合的训练,不仅有益于激发学生的美术科目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思维辨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的互动教学模式评析

编者在《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中专门强调,互动,即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和互相影响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进行针对式的优化教学。这样一来,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有效地融合。这种模式的教学核心在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成功实现这一核心要求,教师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4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

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

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

二、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

1.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第5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一个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教与学双方在其中进行平等、双向交流,达到不同观点碰触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产生教学共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可以创立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这种互动环境对于增强学生认知、推进学生社会型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用这一理念,从全局上把握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现有资源,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单向性方式,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互动教学方案十分必要。

二、传统教学模式及现有教学条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地接受教学知识,缺乏相关信息的交流。目前很多高等学校中的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这种“灌输式”的“理论说教”层面,“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基本未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单调乏味,脱离现实,仅把学生作为一个装知识的容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绑定在了讲台之上,成了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主体,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自我表现成为评价教学活动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不仅会影响教师教授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现有教学条件分析

现有教学条件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媒体手段及一些超媒体技术。

(1)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多媒体设备进入大学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过去以黑板为主的静态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等处理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形象地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条件的改变,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而且使得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容量增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存在,使得教师通过现代科技工具的应用,将教学知识和内容更加活泼、立体的展现出来,便于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的进行。

(2)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突破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教学活动不断延伸开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智能数字终端连接到教师所设置的网络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继续浏览所学课堂知识,同时能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师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动态交换。可以说,这种教学条件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同时,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

(3)模拟实验室。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更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表达、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实践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模拟解决各种问题。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模拟实验室借助相关的专业软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学生单纯通过教师讲授、看书效果要更好。

三、互动式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前面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并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本文可以设计一个有利于高等教育中教学活动开展的互动式教学方案。该方案设计要以课堂为中心,全面地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身边所有的资源,体现互动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互动教学准备阶段的设计

要开展互动式教学,必须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在每一学前开学前做好详细准备。

(1)了解现有的教学资源。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各种相关资源,包括教室、材料、各种设备、实验室等。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对授课教室大小以及设备安装情况、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及容纳量、学生网络应用情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检查其是否符合互动式教学开展的要求。虽然互动式教学会占有更多的教学资源,但只要我们丰富准备工作,一定会保证其顺利开展。

(2)合理安排教授主题和内容。为了充分组织好教学活动,确保其有秩序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做好细心准备,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课件和每一节课件的展示计划。教师在这一准备过程中,要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不断积累专业素材,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和参与讨论的机会。

(3)进行相关教学网络建设。为了保证能与学生实时交流,打破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地理限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并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前,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运行进行检测,对相关内容作出及时更新。

2.互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设计

(1)课堂教学实施设计。进入课堂教学,是教师首次接触和了解学生的开始。教师虽然提前对教授内容作了合理的规划,但为了能保证互动式教学顺利开展,需要先对学习者的性格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对相关教授内容作出调整,设计各种相关问题,问题的设置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其次,教师根据前面对学习者特点的分析,对其进行团队划分。为了保证团队合作和学习的开展,刺激学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需要设立相关的奖惩机制。并打破固有的团队合作模式,将团队成员随时做出调整,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最后,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总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打破固有套数,充分挖掘其发散性思维,让其多角度考虑问题。在所有问题回答结束后,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回答进行比较和总结,再由教师作最后总结。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理解,又能保证教学活动按秩序进行。

第6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一、新闻学课堂教学缺乏主体间的有效互动

当今高校新闻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实践观念没有确立,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主体性缺失。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会更倾向于用既有知识去认识世界,这令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和创新的意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严重压制学生的批判和反思意识。其次,教学与实践脱节。新闻工作者是公认的“杂家”,要一专多能。但当今学校预先制定好的课程让学生失去接触其他学科的机会。再次,课堂教学孤立化。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在讲台上讲授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师生之间缺乏相应的互动和交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往是由教师主导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被动、非自主的过程,整个交往互动被教师垄断;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交往方式也较为单一,多以教师和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交往为主。

二、新闻学教学对象需要“被互动”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活动。教师是“传方”,学生是“受方”,双方是互动的,互为主客体的。研究教学活动就不能忽视对教学对象特征的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传播达到一定的效果。

作为“受方”的教学对象,第一,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维持着缺乏社会阅历的个人特质,导致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从而使新闻学的教育理念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很难得到完整的体现。第二,缺乏动手能力。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当今高校的新闻学科被公认为只需要课堂的理论教学即可,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和当前新闻学教育缺乏竞争力。第三,缺乏媒介素养。从小学到中学,大多数学生都是与教材和教师打交道,偶尔的媒体接触也大多是以娱乐节目为主,缺乏对大众媒体的整体认识和相关的媒介素养。

三、新闻学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相互影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而被提出。在教学中引入对话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在新闻学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要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根据这一特点,采取相关的策略践行互动教学理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性保证。

(一)引入对话机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只有教师向学生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没有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信息。互动教学要打破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争取学生的话语权,这就需要引入对话机制,让课堂教学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即使学生在表达意见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离题,教师也不必制止,只需给予适当的引导即可。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能够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实质上是一项认知和思维活动,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建构一个激发思维的平台,将问题隐匿在一定的情境中,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心理上就会产生认识冲突,通过自己的思辨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目标。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背景材料的直观性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仅仅停留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动静有效结合

互动教学的过程充满知识的交互、思想情感的共鸣,它强调教与学、启发与思考、讨论与总结要紧密有机地统一起来[1]。“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如果只动不静,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时间,完全流于形式,沦为空谈;如果只静不动,学习气氛就会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也将失去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动”的最终结果是“静”,在“静”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思考,最终使课堂教学达到动静的有效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四)营造和谐气氛

作为课堂教学双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和谐相处,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非外在的专制者[2]。课堂教学是有声的传播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尽量要简洁明快、富有幽默,让整个课堂教学宽松和谐。除此之外,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还要看学生是否对任课教师感兴趣。因为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能力、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修养、注

转贴于

重仪表仪态,对学生要表现出很大的耐心,体谅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整个教学就会充满人情味,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感召下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享受人文关怀。

四、当前新闻学互动教学存在的障碍

互动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给新闻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阻碍了新闻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应最大限度消除这些障碍的作用程度。

(一)传统师尊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下的今天,“师尊”观念在个别的教师中仍存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放不下架子,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权威,导致师生关系极为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管理的艺术,常常以批评替代教育,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自闭和逆反心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大班教学限制互动

2000年以后,高校扩招,在校人数剧增,班级人数较之以前也有大幅度增加,每个班容纳五六十人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公修课能容纳一二百人。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学生的自控能力有所降低,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另外,班级容纳的学生超过一定数量时,教师就无法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管控,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大班教学,学生水平各异,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时间一长,教师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学生也是如此,越是学习差越不愿意学习。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冷漠感和距离感势必要影响互动教学的展开和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意识薄弱

学生参与意识的薄弱主要是因为对教学认识的偏差。学生认为来校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在这种实用价值观主导下,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更不要说互动教学的开展。另外,一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一般个性强、性格敏感,经济状况的差异容易造成他们产生孤独感、自卑感,不愿意和其他学生过多交流。因此,要改变学生的主观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

(四)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当今,许多地方院校为解决文史哲专业就业难的问题,纷纷设立新闻院系转移就业危机,试图将其作为提高就业率的突破口。然而,新闻学科是应用学科,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学硬件设施要跟得上。许多刚刚开设新闻学科的地方院校,因急功近利设置新闻学科,教育资源有限,资金不能准时到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评估反馈机制不完善

第7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动 探索 实践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本文力求结合英语教学实例,从理性层面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只有教师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进行。

教师的教学如何服务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大功能,即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作用,一是“导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例如,在上高二英语第二册(下)Unit 17 Disabilities这一单元时,我做了如下设计:我先播放了一幅一个盲人小女孩满脸微笑赏花的图片,然后问道:What is she doing?How does she enjoy the beautiful flowers?What is your feeling when you see the screen?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们对本课要谈论的内容充满了好奇。紧接着我又问:What do you like best in the evening of Spring Festival?几乎全班大声回答:“千手观音。”于是我连续播放了几幅“千手观音”的图片,这些富有震撼力的图片已把学生的积极性全部调动了起来。二是“导学”,有了前面的“导读”做铺垫,学生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并理解“Disabled? Not me!”

发挥教师的调控功能主要包括组织调控、时空调控、情感调控等。“互动式”教学是比较开放的,但不是“放羊式”的,如果任学生自由的话,课堂教学会处于散乱状态,从而破坏教学的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有序运作。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控制要有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给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并合理地安排与调控。教师情感的感染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善于应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理智感。

二、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效果。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等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

学习目的性明确,方能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从学科目标看,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是单纯地应付升学考试,英语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开拓视野,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尤其要告戒学生:学好英语,对于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将会终身受益无穷。

第二,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善于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学会与他人交流,互问互议,各抒己见。

第三,提高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

从实质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自己获得信息的能力、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教材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才能进一步去探求新问题。

第8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与特征

在高中的教学中,本来就充满着重重的困难。而众多学科中,数学又是一门强调逻辑性且十分抽象的学科。所以,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沉闷压抑,将会严重的制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会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应该采取师生互动式的新式教学模式,以便实现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所谓互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进而教授知识、技能,是学生达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方法和顺序。通常先提出所要教授主题,然后就这一主题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接着师生进行具体的思考与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由教师渐渐的引导学生想正确答案的方向靠拢,最后进行总结,以归纳性的语言对整体的互动过程做出相关的评价。

这样的方法具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具备的优势。明确的主题,清晰的调理都使得这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成果的提高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并且,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难以去除的缺点,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要点,对于重点的讲解也仅仅只是依靠着以往的经验。但是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难点和重点的位置自然也会产生偏差。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为每一个学生解答疑难。但是,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就会大不一样。这种教学方式不再只是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打破了原本的固定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的传递。完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双方向互动。是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真正有效的进行了全面的教学。

二、互动式教学的不足

虽然互动式教学的具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目前来看它还是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由于是围绕教学的主题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所以相对于教学的组织具有很大的难。对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并且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可控性,相关问题涉及的方面和程度也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所以对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由于探讨过程或长或短,所以经常会影响了原本计划的教学进度。

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那么必须要具有充分的时间作为基础。而如今的高校的教育却都是需要固定的时间内来完成的,以便于有时间进行复习。这样,在时间上就出现了对互动教学的不利因素。

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 由于教学环境的固定传统,学生发言必须要通过举手来完成。这也就在根本上限制了参与讨论的人数。那些外向的积极发言的始终不断的发言,而相对内向而不愿举手的同学也就根本无法参与其中,这样也还是无法发挥互动式教学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同时,如果整个学期都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对于学生的理论方面的学习自然也就会相对的减弱。有可能会导致在学生考试中的成绩有所下降。毕竟,对于教师业绩的评判主要一方面还是根据学生成绩来定的。

综上所述,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互动式教学,那么教师必首先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合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师生的互动式教学。如若不然,互动式教学仅仅只是一个空外框而已。

所以这也就要求想要实现互动式教学的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相对平等的关系,要让学生们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见解,敢于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否则,即使学生们产生了不同意见,却也不敢想教师表明。教师要表现的和蔼可亲,要时刻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需要时打断教师授课也是可以的。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的实现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模式,将是十分具有效果的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得法,将会使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对于今后教学模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湛敢. 关于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02)

[2]郑春晓.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01)

[3]周文辉.走进中学数学建模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互动;原则;构建

1.前言

课堂教育构建模式,从狭义上说,即教学组成因素和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教学步骤与环节。从广义的角度说,即学生、教科书、老师三个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在传书授教的过程中,相互组织、联合起来的关系。所以,互动式教学的这种模式就是要将学与教形成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以老师在教书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为主导,所以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互动”,其他一切的附从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2.可操作性的原则

2.1主体性的原则

首先要以学生主体作为基础,再建立起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鉴于学生为方法的主体,本着尊重学生的主置,尽可能挖掘并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主体思想这个方面。所以,主体性原则就变成了此模式的先决基础原则。我们对此原则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加深印象:(1)要信任学生本身的能力。如果老师不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会导致保姆效应,事事都不放心,总想着代替他去做,这样不但阻碍了学生自己的主置,还间接破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必须尽快地摈弃这种陈旧的观念与思想,放弃独断专制的作风。(2)要及时认真地掌握学生主体的体现方式。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主体形式是变化多样的,尤其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训练、探索、接受、创新能力的体现。不同的人物与条件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方法也各有不同。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再为学生筑建可以发散思维的广阔学习空间。

2.2活动性的原则

在前文提到的活动便是主体性生成的源泉与机制,所以互动式教学的最根本原则便是活动性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将这一原则完全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能被最大限度地激活,使主体处于一个主动积极的状态。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多使用肢体语言,动口、动手、动脑、动耳等行为方式,以实际行动给学生看,让学生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下,自主地跟着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整体的设计与控制。要时刻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与层次,使活动尽量序列化、系统化,使学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动起来。除了师生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促使他们之间有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样可以相互促进发展并且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对未来社会也大有益处。要想发挥指挥者、帮助者的作用,就要懂得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去自发式学习,使“被嵌式”教育改为“积极主动式内化”教育。

3.互动式教学模式策略

3.1热身激趣

R. Gardner 和 W. Lambert 通过第二语言习得发现研究指出:往往那些非常成功的人都是拥有极大学习动力并且极具天赋的人。对学习的人而言(特别是年龄偏低的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与欲望。所以,根据这个发现,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创新意识的作用。我们要用“爱”来教育,用“学生的兴趣”来筑建教育方式,通过“玩耍”的形式来组织活动。让师生可以得到充分的互动。互动时的热身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通过Free Talk 或与新课内容有关的English Songs,Chants 等方式来激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产生兴趣之后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做到复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可以使新旧知识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承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使他们马上融入新课堂的知识中来,进一步起到推动的作用。

3.2情景呈现

Presentation是英语课堂上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老师指引学生感知语言魅力,学习语言的重要时刻。它是作为整体输入输出的重要载体,通过情景中大量的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可以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语言只有通过在情境中的体会理解和运用才可以牢固地掌握,也只有在情境之中,才可以非常全面地了解语言的含义与作用。想实现互动也只有在情境中才可以得以实现,所以情景变成了英语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卡片、课件等多种丰富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还有对新生事物的渴求来设计和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通过情景让学生发现课本上的单词、句子等,然后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方式,即通过实际生活来获得知识。情景呈现的基础,是老师无论在教任何发音的时候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学生听得清晰,教师引导得明确,学生理解得全面清楚;教师示范得规范,学生拼写得准确。这是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言知识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一定要用最清晰、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要让学生明白其最具体的意义并且学着说出来。如果学生发音不正确,就要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它是最基础的输入过程,保证它的清晰和准确性是相当重要的。最主要的教授方式:根据情景教学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要让语言学习起来具有生命力而不单纯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有在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中,学生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它使用的场合、时间等。活动大多为师生之间的活动,所以学生暂时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的。

4.结论

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是教学革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力。怎样来开启英语教学模式的更新变革,来适应英语教学变革发展的需求,通过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借鉴案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