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生活中的物理精选(九篇)

生活中的物理

第1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生活;魅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受教育方式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完善物理课堂。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把学习内容分为文科、理科。文科知识相对较感性,而理科知识较抽象、枯燥,这样就造成学生对理科学习未入门先皱眉的情形,特别是物理学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单调、难懂、乏味,对物理很难迅速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从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和规律分析发现:物理知识其实都是生活中的现象,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没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到,感到陌生,但经教师讲解后也能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感到茫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不能将生活现象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而学生很难体会到物理的魅力。

为了让物理学科深入学生人心,让学生体验到学物理的快乐,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如下措施。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物理学习不应该从生硬的物理原理入手,而应该从生活现象出发。物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中学物理,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包含丰富物理原理的物体。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单单从一个小小的厨房里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隐藏于平凡事物中的物理知识。例如:(1)给保温瓶里灌开水时,瓶里的水越多,声音的音调越高,是由于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多,瓶内空气柱的长度逐渐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这是声现象在生活中的魅力。(2)水壶的壶嘴比壶身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如果壶嘴低于壶身,那么在倒水时,水就会从壶身流出来。这是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魅力。(3)厨房里的菜刀是更典型的例子,菜刀的刀锋十分薄,是因为在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因此刀锋越薄,切菜就越轻松。这是固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魅力。(4)做饭时,如果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煮鸡蛋,是煮不熟的,必须用高压锅,因为高压锅的锅内气体压强较高,沸点就高,提高了煮食物时需要的温度,所以用高压锅煮食物快一些。这是气体压强和沸点的关系在生活中的魅力。(5)刀柄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增大了摩擦,这样在切菜时,就可以牢牢地抓住菜刀,不至于菜刀滑落使人受伤。这是摩擦力的知识在生活中的魅力。(6)排风扇为什么会把屋里的风排到外边呢?因为当风叶转动时,增大了空气的流速,空气的流速越大,排风扇周围的气压越小,屋里的气压大于外面的气压,烟气就被排到了屋外,这是气体的流速和气压的关系在生活中的魅力。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也数不清,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冰山一角,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物理知识,明白更多的物理原理,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以便于更好地把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难题,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实践中“做”物理,比用眼睛“看”物理更重要。所以,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我在教学中常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温度》时,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不能全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于是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1.首先为学生准备好冷、温、热三杯不同温度的水,学生将左右两手的手指同时伸进装有冷和热的水杯中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再将手指同时伸进中间的温水杯中,两手指的感觉分别是:原来放进冷水杯的手指觉得较热,原来放进热水杯的手指觉得较冷。这种对同一温度的物体产生不同感受说明了人的感觉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可靠的,还需要用温度计这种科学工具来进行测定。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到处都有,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排水法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王冠的体积,才鉴别出王冠的真假。学习了物理知识,并把物理知识充分的运用在生活中,才能感受到物理的美,感受到物理魅力所在。这样的物理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鲜活的生活出发,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结果发现学生不但学有所获,而且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体验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只要时时留意,处处思考,善于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和现象,从而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牛顿就是看到熟透的苹果落地,勤与思考,重在理解,养成了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物理的力学之父,做出伟大的成就。再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

1.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这个原理的是: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

2.应用物体具有惯性的原理是:停止划水,运动的船会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3.应用物体具有能量的是:小船儿推开波浪。

4.应用二力平衡原理的是: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

5.由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倒映的白塔。

6。应用热现象中蒸发知识的是:吹来的风使学生感到凉爽,原因是空气的流动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身体感到很凉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第2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仅仅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确保行车安全。(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窗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制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黏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坐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摊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它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第3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 物理学习 生活化教学 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并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价值观及探索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物理学习困难却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兴趣是打开困难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兴趣就有了解决困难、应对困难的动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物理学习困难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难懂。这其中有多种原因,缺乏物理学习兴趣是造成这种困难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一开始就对物理缺乏兴趣,或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一旦在学习中失去了兴趣,那么自然会使这一学科的学习更加困难。那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就成了物理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物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讲一些跟物理有关的小故事,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增加对物理的兴趣,感觉到物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这就能为物理的学习增添色彩,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在生活中寻找物理学习的乐趣,获得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将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物理问题与生活相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从而强化学生对物理意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比如,讲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放一首动听的歌曲,由于中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热衷,就容易集中注意力,再讲解: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如此美妙的歌声呢?利用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的途径是什么,是什么把声音传到了我们耳朵里。教师这时提出“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理解,而不会产生对新的物理概念的排斥与难理解的心理反映。又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段火车由远及近驶来的视频,让学生听:火车鸣笛由远及近驶来的过程中听到的音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到音调变高,然后提问:为什么鸣笛的音调会变高?从而提出多普勒效应。

(二)用生活经验辅助物理知识讲解

“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新课标对教育学生的最基本的目标。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一个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后,如果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对一个生活的谚语、成语或者生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学生就会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就会认识到学好物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能让我们对生活作出解释。比如,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包含了热学知识。 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因此,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人们自然会感觉到寒冷。雪是高空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后下降到地面的。下雪后,在阳光照射下,雪化成水,而融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进而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会有“雪后寒”的感觉。成语同样也蕴含物理知识,“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锅底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有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加热。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继续吸收热量,水就会马上停止沸腾。在日常生活中,“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盛水前,壶壁上吸附着一层空气,添水后这层空气就变成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因吸附力大于气泡受到的浮力,故水并不能使它们脱离壶壁。当水温升高时,气泡周围的水在气泡内蒸发,使气泡体积增大,当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时,变大的气泡受到的浮力超过了吸附力,它们就离开壶壁纷纷上升,同时在壶壁上仍遗留下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体积而上升。上升的气泡遇到周围的凉水,气泡里的水蒸气就要液化,使气泡迅速变小或破裂。由于无数气泡在壶底急剧膨胀,又在上升中迅速变小,壶里的水就处于激烈的振动状态,进而又引起空气的振动,形成了水声。由于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非常快,水的振动频率高,水声的音调也就高。后来,由于壶里各处的水温温差越来越小,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也越来越慢,进而引起的水声的音调就逐渐变低。沸腾时,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引起了水面大幅度的翻腾,由此而引起的空气振动频率远不如前者的高,水声的音调也就低了。这就是俗话常说的“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这些谚语、成语及生活现象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果单单用书本上的概念来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学生或许会觉得繁琐,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如果借助这些谚语成语中包含的自然现象,用现象中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物理概念相结合,就会加深并且有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物理学习兴趣的几点见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生活中寻找物理原型。物理即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找到所蕴藏的物理知识,这也是物理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也是在体会生活的过程,在体会生活的美好的同时也会联想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可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每每遇到一个现象,最先想到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同时,在讲解物理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所创设的物理情境,把知识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第4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现象 应用剖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课程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物理教学在做调整,将物理与生活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实际应用能力。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物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有效地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利用物理知识探索自然,结合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物理现象其中的奥秘。

2.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将学习内容和生活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知识经验得以丰富,使学生在不同领域汲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使其得到相互促进和交流。

3.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学习物理教学的意义,日常学习的理论知识只能应用到考试和练习中,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够解决。将所学知识内容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高中物理最主要的目的。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但学生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观察,认为这是正常的生活现象。没有合理运用生活资源解决物理现象和知识。只有促使学生积累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物理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问题。

二、对高中物理在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能够探索物理现象的因果因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内容的学习欲望,增加物理知识的储备量。解读生活现象,关注热点内容,如:为什么举重比赛中,身高较矮的选手有优势?应用问题作业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思维模式的灵活性,对产生现象愿意积极研究探索答案。

三、将高中物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物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有效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物理现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所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愿意研究、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将理论学习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让学生有效利用储备知识的资源,推论现象发展变化,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现象,对所出现的生活现象探索解决。密切物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在累积经验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生活和教学中初学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发生的现象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能力,做一个细心的人,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教师布置问题作业,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出现的奇闻奇事,提炼总结出好玩的物理现象,供大家课堂学习实验,验证现象。

2.有效的解释物理现象

教师在讲解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要将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物理现象提炼出的经验相结合。例如:高一课程中的“弹力”教学,学生没有理解形变的意思,教师可通过橡皮筋拉长让学生看到弹力现象,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能够从连接细管的液面变化间的感受“形变”作用。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理念的跟进,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物理理论学习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离不开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存在。因此,关注社会热点是很重要的。关注社会热点,能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教师可布置问题作业,例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是什么物理现象?为什么发射火箭要采用竖直发射的方式?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轨道是有什么样的变化?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教师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结合实验模式有效开展活动,通过一些高效方法,结合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物理现象的研究,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有效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理论的储备,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物理教学开展的实际意义,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华丽娟.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与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22):152-153.

第5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 生活 高效课堂 科学素养

一、引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确实,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一方面,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和希冀;另一方面,随着物理教学内容的加深和理论、公式定理的增加变难使得不少同学由开初的好奇、兴趣变得麻木、乏味。然而,当今的科技社会却无时不刻地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若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其今后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习即生活,生活即物理”的物理课堂

我们首先要明白,课本上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必须循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生活“纸上谈兵”。面对知识积累还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感性认识的培养,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直奔主题,应先用大量的相关生活现象作铺垫,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潜移默化地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例如,在教学热量这课时,我在上课开始向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这时食物为什么还会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对此,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叫他们先不忙看答案,先看书后再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公布参考答案: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这样,教师再讲“热传导”等内容时,学生就感觉物理不再复杂,反而感觉有趣,现实性强。

又如,在讲有关压强知识时,我们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在雷雨之前人们常会出现胸闷、头昏和情绪烦躁等症状?为什么在外部强大的大气压下我们抬起腿走路不觉得费力,而行走自如呢?在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有关压强的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这时,学生会感觉物理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并非抽象难懂。

再如,在讲到运动惯性这一节时,提问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跳远的运动员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而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则要短得多。如果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是否就跳不高呢?学生对此非常热烈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惯性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息息相连。

因此,教师要通过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不难,有趣!“生活中处处是物理”――简单,刺激!这就是“学习即生活,生活即物理”。

三、如何从“生活”到“物理”――化具体为抽象

生活,多姿多彩,但实在。每时每刻我们在生活,在接触物理,在运用物理规律,可惜我们很多人却不知。如何培养初中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物理规律,从客观的生活中感悟、领会甚至找到抽象的物理理论?这就是从“生活”到“物理”――化具体为抽象。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如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相类似地,导体中的电也是朝一定方向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流。再如,对抽象的“水压”“电压”等概念可这样类比说: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的,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四、如何从“物理”到“生活”――化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一门学科,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智慧的化身,抽象的集合,思维的纽带。如何让初中生喜欢,一听就懂,一看就明,那就是化归其原始的本性:生活。如学习完运动快慢后,可布置家庭作业,课后自己3~5人一小组,各组自制一辆“小赛车”并在第三天下午活动课时在学校进行公开比赛,对获胜者将分别授予“冠军、亚军、季军”等荣誉称号。比赛要求所有参赛“小赛车”分别按抽签顺序从同一斜面冲下并经过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事先已经用卷尺测量出来,当“小赛车”通过该段距离时用秒表记录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小赛车”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通过比较不同“小赛车”通过同一路段的不同速度大小,可知不同“小赛车”的运动快慢,从而评选出“小赛车”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等。

教师利用青少年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布置、组织了这场学生喜欢又联系生活实际的“小赛车比赛”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氛围中学好了物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社会竞争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一节高效的好课不在于获得学生多少的笑声、掌声,家长的喝彩声和领导的点赞,而在于课内外的沟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高效的物理课堂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巩固层面和粗浅的能力提升,要让学生从课内延伸探索到课外,从课外深挖事物的本质,返璞归真回归课本。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相联系,知识与能力共发展,问题与结论互相连,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利用“生活中的物理”构建的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恰能达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海荣.新课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3.

[2]周涛.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中学物理,2012.

[3]唐壮志.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物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3,(07).

第6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 物理知识 生活生产 应用

物理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些物理知识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积累出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丰富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更有现实意义。下面我就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与生活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力的应用随处可见,如农村盖房砌墙壁时,测试墙壁是否垂直,经常要用到重锤线;做踢毽子活动用的毽子时,往往栓几枚铜钱之类的金属器件,是为了加快毽子下落的速度,控制下落的方向;农村盖房子前,夯实地基需要重力。如果没有重力,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喝水时,水倒不进嘴里;飞起的垃圾不能回落到地面,将永远飘浮在空气中;树叶和果实也不会落到地上,而是像失重一样飘在空中。教学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实例进行讨论,再举出类似的实例,体验重力的应用。

摩擦力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皮带运输机运输传送物品利用的是物品和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摩擦力既有有利于我们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如人步行靠的是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光滑的表面上行走是非常困难的,如在泥泞的路上行走容易摔跤,就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力太小的原因;汽车在雪地上行进时容易打滑,也是因为雪地光滑,摩擦力小的缘故;轮胎表面和鞋底常常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是为了增加接触地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摩擦力而顺利地通行;机械零件运转都要加一定的油是为了降低组件间的摩擦,有利于机器良好地工作;生产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对不利于我们的摩擦力,应尽量想方设法减少。

杠杆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等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到的剪刀、钳子、筷子、镊子等也是杠杆原理的简单利用。在利用这些工具工作时,结合杠杆的工作原理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实现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目标。

压强的应用极其广泛。如履带式拖拉机靠着它宽宽的履带,可以很容易地在松软的田地里耕作;滑雪板做的又宽又长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等。抽水灌溉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涵洞和虹吸现象是利用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原理应用,等等。

二、热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大量的热学物理知识。如我们的一日三餐,美味佳肴,饭菜的加热与烹饪都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冬季取暖更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家家户户用的太阳能和热水袋也包含着许多热学知识和原理;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水箱严禁缺水;家用电器的外壳都有散热孔等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冬季温室大棚要用草甸子进行保暖;冬季许多花草都要移入室内或避风向阳的地方养殖;有的还要给小树穿上“棉衣”系上草绳或绑上稻草,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暖水瓶的保温技术原理,暖水袋的使用,土暖气的热传导,保温桶的使用等都是常见的热学原理的应用。随着人们热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最近盖房子都要对房体和房子的房顶用泡沫板材进行保温处理,大大增强了隔热和保暖的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经常见到的,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学生随时都能体验到的。

三、光、声现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光与人类息息相关。白天需要阳光,夜晚需要灯光。电影电视、照相录像都是光学原理;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内含着光学原理;红蓝白等各种颜色的光谱不同形成了雨后彩虹;海上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独特的海市蜃楼奇观;日月食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自然现象;另外,根据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不同要求,可选择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车辆根据不同需求也设计了远光灯、近光灯、示宽灯、雾灯、报警灯等各种灯光,并根据光学原理对各种灯光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作了相关规定。手电筒聚光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灯泡发出的光照在反光环上,并反射至前方,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通过调节入射角大小来完成聚光。

四、电学知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7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元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有针对性地合理引入生活化元素,为顺利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化元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在提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构建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实验课堂,为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1]。

(二)有助于巩固学生物理知识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有助于初中生巩固物理知识,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例如,在“相互作用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小组拔河比赛活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当一方穿上滑冰鞋进行比赛时,为什么会输掉比赛,还可以鼓励学生穿上滑冰鞋亲身体验[2]。在引入这一生活化元素的背景下,学生会对摩擦力等物理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对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一。通常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从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角度出发,才能够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浮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鸡蛋作为实验对象引入课堂,将鸡蛋放入一杯水中,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是否会沉到水底。然而,在另一杯水中,鸡蛋却处于悬浮状态[3]。这一现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此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食盐和鸡蛋等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并思考物体浮沉等知识。在这一生活化实验中,学生可以对“浮力”相关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知识讲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并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保障。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引入生活化元素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为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热学》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验,对比热水壶的壶底,观察铝壶底同普通壶底的区别,思考同心圆在铝壶底中的作用等。在知识探索以及资料搜索中,学生会意识到,这样的壶底设计对于提高吸热效率、扩大受热面积等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8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完善生活化情境非常的重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整个教学充满乐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的局限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紧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产生阻碍的作用。导致学生在生活中也不能留心各类物理现象,在学习中不能构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二、将富有生活化的故事融入到教学中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其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探索的精神,学生一般都很喜欢聆听故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伴随着故事的展开,为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故事中蕴含着物理原理,然后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液体沸腾这一内容中,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分析,可以了解液体要沸腾必须达到沸点,但是在对这一方面的概念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普遍不能对吸热的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话题引入。在故事中,奶奶让贪玩的孙子在家烧水,孙子将厨房里的两口锅的水都装满,然后想要烧开其中一个锅里的水,但是直到奶奶回家,锅里的水也没有烧开。老师通过讲述这个生活化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带动,大家在讨论水为什么不开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原理讲述给学生,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大锅里的水不能达到沸点,然后将温度传递到另一个锅里,所以,一个锅的水烧不干,但是另一个锅里的水也不会沸腾,因为锅里的水达不到沸点。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要想使水沸腾,就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液体沸腾要达到两个条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自主的思考,强化对理论的认识。

三、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各类物理现象非常常见,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方式,讲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班级内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例如,人们在游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压力,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学生例举出这些例子后,老师要及时的对这些例子进行理论分析,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和学生在讨论这一现象中,老师要解释原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目标深化。

四、将生活化的实验作为引导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全班同学伸出双手,然后在空气中来回的摆动,然后让学生伸出双手在桌面上摆动,问学生两次动作的不同。学生普遍会感觉到第一次摆动比较顺利,而第二次摆动则比较吃力。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摩擦力。通过生活化的实验的方式,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道具,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非常重要,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融入到生活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教学的内容,在课后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声音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发生器,让学生感受发声的条件等。在学习密度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各类材料的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密度。在这种物理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中更可以获得满足感,在课堂上会更加的专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完善自身,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学科,其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

六、结语

在初中的各类学科中,物理是一门重点学科,这门学科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融入生活情境。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掌握,使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中获得趣味,使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这门学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龙长发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

第9篇:生活中的物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渗透;科学思维;科学意识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将物理知识渗透到现代生产生活中去,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兴趣,活跃气氛。现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简单概括如下:

热学知识的应用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取暖,可以运动也可以喝热水,涉及到做功热转递的知识.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早春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而白天放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锅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原来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光现象的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轿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据我了解,很多同学对以下关于车的问题很感兴趣: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光的同时也能吸收一部分光,那么从车内透射出来的光就比较弱了,没有足够的光,外面的人看不清车里的人了。

三   电学知识的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生活中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而家庭电路中电压是220伏,远远高于安全电压,因此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但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同时我们也要节约安全地用电。

四  力学知识的应用

? ?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因此老师在讲重力时,如果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摩擦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力,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轮胎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自行车捏紧刹车是靠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檫。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力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总之,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得相当紧密,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勤思考,多观察,善于创新,从物理走向生活,你就会发现:物理就是身边一门有趣的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1.物理课本八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