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轨道交通专业精选(九篇)

轨道交通专业

第1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42-01

1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兴专业,依托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学院的鼎力支持,目前专业正在稳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专业培养以服务地方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企业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的运行、调试、管理与维护;通信系统、机电控制设备的运用、检测与维护等关键岗位能力,同时具备运营管理、行车组织方面的知识技能,并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是推动专业建设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处于核心地位。现在国内多数院校都采用或借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目标来构建的一种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过程时需要准备知识的周期。

3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开发流程见图1。

经过对相关行业、企业、同类院校的深度访谈,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邀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实践专家,研讨在职业发展阶段经历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任务,进而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提取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实践专家研讨会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环节,为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前提,典型工作任务集合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

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转变为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综合考虑职业工作逻辑、实践专家职业成长历程,确定课程体系。图2为工学结合课程梯子开发依据。

新的课程体系必须通过专家的审核修改后定稿。定稿的课程体系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实际运行,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调整。

根据以上流程并结合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相应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训,相互之间的关系见图3。

4 应用前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2012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了25个获批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类项目,已公布的投资总金额超过8000亿元。我国政府此次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大手笔投资再次掀起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

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对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长春市是吉林省首个轨道交通启动的城市,长春市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专业,增加人才培养范围,提升人才培养素质。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定位,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和素质为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后能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调研 通信信号 专业

一、基本思路

开展调研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保质保量完成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根据专指委对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部署精神,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面向、知识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从而为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我们对东北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地铁运营公司进行了全方面深入的调研,最终回收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沈阳铁路局、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调研样本数据。

二、人才需求调研

(一)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至2050后,沈阳地铁线网将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组成 ,总长400公里。沈阳地铁计划由原来的5条增至11条,线网总长度由182.5公里增至400公里。

2012年11月份沈阳地铁9号线、10号线开工建设,2013年沈阳地铁4号线开工建设,至2018年沈阳将有三条新地铁线路建成运营。同时,哈尔滨市的地铁建设工作也在大力发展,明年将有一条线投入运营。东北地区的长春市、大连市均有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因此,未来5年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对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和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调研,我们掌握了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过去三年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共招聘了信号方向的从业人员280名,未来随着4,9,10号线的相继建设开通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将达到420名,对应届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达到是高职学历,对职业资格证书现无明确要求,但集团正在着手规划力求正规化、职业化。

而对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过去三年共招聘了信号方向的从业人员60名,未来随着长春市地铁的相继开通也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预计在40名左右,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学历同样要求达到高职水平,对于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以信号工为主。

(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信号检修员

岗位职责:经常性地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超过规定使用周期的设备进行更换,以保持线路信号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信号设备出现故障等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能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地排除信号故障,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负责的设备和系统:轨旁信号中的正线信号设备、车辆段里的信号设备、车载的信号设备、ATS系统等。

2.通信检修员

岗位职责: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业务,经常性地巡视管区通信设备电路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持线路通信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系统设备出现故障等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能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地排除通信故障,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负责的设备和系统:有线设备中的程控交换设备、控制信号设备和票务闸机传输系统;无线设备中的车站广播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

(四)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沈阳地铁是员工入职后需要考取电工证和安全生产证书;长春轻轨则无统一规范,但入职前个别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信号工证书;沈阳铁路局对应的是中级信号工证书,这是国铁内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薪资待遇有很大帮助。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特点,把高职高专院校和地铁运营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组织培训、认证考试等工作,从而规范行业内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进而使学生在上岗前就能够具有职业岗位上岗的认可和能力,实现社会的认可、实现对学生就业的帮助。

(五)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目前主要招聘渠道是校园招聘,另外还有少部分的社会招聘,比例能够达到9:1,这基本能够满足地铁运营公司的基本需求。在招聘的人才中高职高专学生占据了其中的90%,其余10%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说明本专业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完成能胜任公司岗位的用人标准,不仅是对学生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学校培养方式和方法的认可。各高职高专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技能是准确的、是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

参考文献:

[1]欧阳琳. 湖南省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现状研究[J].商业故事,2015,(35).

[2]朱吾元,王雁梅.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药学服务能力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4,(15).

第3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BSC;城市轨道交通;教育质量评价;维度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68-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伴随了各类问题,这是由于产业规模的庞大化、产业结构转型及升级等造成的。其中首要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多层次、多因素且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1],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需将各项评价内容看成一个大系统,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要素的价值实现形式,采用教育质量的BSC(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能够将短期目标与持续增长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二、BSC方法用于教育质量评价的四个维度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是一种系统性绩效评价和管理工具,其核心思想为围绕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维度的指标,通过其相互使能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流程,更进一步,实现绩效的评价,帮助组织将战略实体化,最终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2,3]。

平衡计分卡是针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出的,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应在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特征,改进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由平衡计分卡理论,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质量评价划分为财务维度、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发展维度,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1.财务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财政收入主要为主管行政机构对该专业所拨的事业费及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因此,为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财务状况有效监管,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指标,使财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浪费。

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指标,需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特点。在支出方面,主管行政机构所拨的事业费实际上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稳定的、占比大的收入来源,在保证基本业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应优先将其结余款项用于教学硬件和软环境建设,此外,部分科研项目经费通常可以依据课题情况适当的用于教学硬件和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教学成本的控制及资源共享的手段控制支出,对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教学环境的投入进行评估,采用有效手段降低投入成本,并且开放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其利用率。在收入方面,从制度层面,鼓励教师及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创新课题,以高职层次的科研现状,可以争取横向工程类课题,增加科研经费收入。

2.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面对两部分目标客户,包括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包括家长、企业和社会大众等)。一方面,学生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培养的主体,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满意度从各方面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学生部分的衡量指标包括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就业率、就业后的收入水平等。另一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维度,家长衡量的指标为学生的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等;企业衡量的指标为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工作的适应性等,社会大众的指标主要为学校知名度及口碑。该部分的指标可以采用模糊理论进行定量评估。

3.内部流程维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内部流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使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体化,进而集中优势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制定扶持性政策,提高精品课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建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优势专业。二是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市场的调研,并与企业沟通常态化,进而以就业为目标,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维度的评价结果较高。与企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工作的适应性。三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目标设置以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

4.学习与发展维度。平衡计分卡评价法是以某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质量评价的潜在性因素,实现该组织战略目标的基本驱动力为强调学习与发展。为此,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领导层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引入ISO9001体系、进行定量化评估等手段,提高人员本身的自学能力,增强城轨交通专业的持续发展力和创新力。

学习和成长维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教研人员的能力,在该方面应把教研人员的学术专著及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参加过的培训等作为主要的能力评价指标。专业的领导领导层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计划安排、调度与沟通各类事务性业务。二是组织结构的建设方面。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作业指导文件或规范;建立较长时间内符合现状的考核方案、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专业工作的运行效率。三是架构开放式公共学习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共享各类网络教学科研资源,全面性、多元化培养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归属感。

三、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该思想应用在投入和产生两大因素中,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4][5]。

(一)投入方面的因素

1.教学主体。现代教育理论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调动受教育者的内在驱动能力,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细则,教学大纲让学生能够在仿真性环境下,自主探索教学目标任务,实验细则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学生在探索阶段完成后,通过实验细则的实施重构其知识体系。探索性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故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主体的投入,既包括教学主体,也包括学生主体。(1)教师主体。教师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专业领域课程项目的设计者。专业教师的数量、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该方面设计的评价指标如下:人员配置方面,包括副教授、教授占教师的比例、双聘人员占教师的比例等。业务能力方面,包括教学工作量、专项进修、顶岗实习等。科研方面,包括教改项目、工程项目、级别等。(2)学生主体。该投入体现在对学生管理进程的收入。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对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投入、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等。量化指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获奖、实习的数量、岗位及工作时间等进行评价。

2.教学条件。教学条件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及良好成效。对该专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对教学硬件和教学软环境的投入。硬件方面的投入包括:规划各专业课程适用的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教学仪器、各类专业图书及教材、校外的实习基地等,对硬件方面的评价指标需从固定资产额度、使用效能、频率、数量、图书及教材的册数等方面开展。软环境的投入包括各种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产出方面的因素

1.人才培养:(1)从行业人员的供需平衡及学生规模角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人才培养产出因素的重要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设置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曲线、在校城轨交通专业学生数、毕业生数量及就业率等。(2)学生的职业水平。职业水平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另一重要指标。具体评价指标可以设置为:在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及获取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该企业就业的签约率及毕业生被动更替就业岗位的频率等。

2.教改产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程度是成线性关系的,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按照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条件、技术要求和岗位的任职要求推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具体评价指标设置为:教学改革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应用情况、教改课题组的教改成果及获奖情况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教学水平,实现该专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为。它涉及了不同维度的多种指标,属于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成功的实施基于BSC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战略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晓玲,封纪琴.基于BSC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职教论坛,2014,(6):10-12.

[2]陈家润.平衡积分卡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报,2006,20(4):59-62.

[3]郑丽.平衡积分卡在示范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3):171-172.

第4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73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15年底,国内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香港、深圳市、重庆市、天津市和大连市等20个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累计达到97条,运营里程3087公里,运营车站2023座,居世界第一位。“十三五”期间还要增加3000公里,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6000多公里,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目前,全国先后已批准多个城市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洛阳、南通、烟台、呼和浩特、唐山等城市也在积极准备,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迎来热潮。

铁路运输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然而,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城市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学习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看来,在课堂上要建立一个专业的英语是很有必要的。

2 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语言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工具,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言已经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维,一种知识基础。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掌握语言的方法,并用于观察和理解世界,而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方法和习惯换言之即用另一种语言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这不但会增加学生浸入在外语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让学生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文化成果,开发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专业英语是锻炼学生掌握阅读英语电子信息技术文献和书籍,拓展知识、扩大对外交流和能力的一种课程。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外语人才的要求,以指导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人员的培养目标,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走出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路。

3 传统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身是个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其专业英语要求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培养英语应用的综合能力,包括会听、会写、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处理信息。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相关英语材料,并能自如地进行书面的专业交流,以达到开阔思路、提高水平的目的。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与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模式相差不大,主要靠老师讲解单词和语法,学生翻译课文,分析文章的句子语法,这样的教学成果使很多学生语法清楚,但是在与人交流时错误百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哑巴英语”。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法很好的运用英语能力,读不懂英文资料,与国外人员无法交流,错失工作的晋升机会。

4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初探

针对上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教学进行改革,以改善现有的状况。

4.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国外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因此,专业英语教学与公共英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教师共同的专业课程的要求。首先,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英语,同时拥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所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库,与时俱进。现在,因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学刚起步,专业的课程老师本身就缺乏,对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来说难度更大,因此,应积极委派专业教师去参加培训学习,扩展知识,弥补欠缺,提高教学效果。

4.2 改革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转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逐词翻译,讲解语法,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现今90后学生的特点,采取师生互动模式,可以以演讲、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英语项目式教学初探

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习者已有的基础知识,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广泛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实际中感受知识、认识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4 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专业英语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方式,评价方式应在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考核可以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可以采取话题对话的形式,根据语言流利度、准确性及表演给出口语分。笔试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考试内容可以开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临阵磨枪、考前抱佛脚等弊端,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29 131.

[2]张玉芝.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216 217.

第5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人才培养 四层次模式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日益复杂的轨道交通路网结构使系统的运行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轨道交通调度员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主要取决于能否把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工作中,但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系统的体系构建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内容上较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对相应的工作素质和能力重视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必要。

1.现行人才培养模式

轨道交通调度人员的培养单位主要由院校承担,另外,部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拥有独立的培训中心,对于刚毕业的院校毕业生,首先安排理论学习和模拟训练,然后分批分组到各运行岗位进行跟班实习,最终确定见习人员所分配的部门,这种人员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是成熟周期比较长,由于院校学习课时的限制,在培训过程中的部分非专业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培养对象自己摸索,关于轨道交通调度相关的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掌握有所欠缺。

2.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应用由威斯康星大学L.Kirkatrick教授提出的四层次评估模式,重构轨道交通调度人员院校培养模式。通过完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反应层次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反应层次课程体系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就交通运输专业讲,它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主要包括:(1)车辆硬件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课程;(2)车辆软件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软件等课程;(3)系统运行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等课程;(4)管理科学类: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等课程。此外,由于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类由人参与的混杂系统,因此在已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将《工业心理学》等课程加入其中。

2.2学习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在调度控制技术能力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培养对象对还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常见车地通信设备的操作、为维护人员和突发状况提供及时的警告服务及特情处置能力等。已有实验内容的设置更强调的是常见调度方法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而对线路上异常状况的处置等实验内容涉及较少,可以考虑将某些特情的处理内容加入其中。此外,为了更好地增强实验效果,还可以聘请一线运营单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1-3]。

2.3行为层次交际课程体系构建

基本认知能力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对调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做出的反应速度和灵活应变能力等,可将以上非技术能力进一步细分为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协调技能等。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或很强的认知能力,但在某些项目中存在一些不足,如空间感知能力和心算能力较弱等。此外,部分学生在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可考虑增设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素质。

2.4绩效层次综合评价方案构建

当前考核过程立足于教师个人分析,缺乏从系统小组的角度进行评估。针对院校人员培养过程,绩效层次的评价结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衡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了解人员培养效果。在具体指标内容的设计方面,不仅要充分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养成进行评价,通过进一步改进已有评价模式,将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方式过渡到针对系统小组的评价方式,从内外两方面充分获取综合评价效果[4,5]。

3.试验性新方案

在学生接受系统实验的训练之前,首先对其进行行为层次和危机意识方面的培训。其次,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开展中适时融入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这样既可以做到学习内容的多面性,又可以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性。再次,可考虑加入角色扮演环节,加大特殊情况下调度人员技能掌握的力度,使其在遇到突发问题和险情时做到思路清楚和措施得当。最后,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实行分级编组训练。在考核评价中,从个人和系统小组两方面对培养结果进行全面评价,避免评价的单一化和主观性。

针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基于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通过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和步骤,从高校行业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四层次模式提出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和一套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与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艳军,杨泽青,周围,等.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3):20-22.

[2]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9-153.

[3]曾玲晖,张,卢应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9-23.

第6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研究我国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高职学校为主导的、符合合作企业利益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利于在实现“双轨制”育人的同时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 :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双轨制;双元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48-03

作者简介:赵永君(1968—),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职业学院副教授,电气工程系电气化铁道技术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567)

轨道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是“双轨”,轨道交通类专业发展也要“两条腿”走路。探索实施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双轨制”即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路子,是突破当前轨道交通类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笔者拟对德国“双元制”的内涵与本质重新审视,并结合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研究探索中国高职教育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实施“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将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与大家分享。

“双元制”与中国职业教育

“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词已耳熟能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人迅速掀起了德国职业教育学习热潮,或走出去,或请进来,对德国职业教育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当成灵丹妙药。于是有了德国式的教育改革,德国式的教学模式。然而,几年尝试下来,却没有看到德国式的教育结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学生是企业的人,企业的参与度高,以企业培训为主(60%~70%时间在企业,30%~40%时间在学校),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不可否认,“双元制”在德国是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其教育理念、办学形式、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上是领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双元制”职教模式不是万能钥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我们要学习,要选择性地学习,不是拿来主义,不是生搬硬套;我们要学习,要研究性地学习,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主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德国教育部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近40年)才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本国国情基础上的。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就业压力、升学机会、毕业生的社会地位等与德国差别很大。

因此,借鉴“双元制”应在思想层面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把握“双元制”在德国成功的客观条件和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创新精神、社会参与理念引进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发挥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优势,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冷静思考、潜心研究,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做的。

研究与实践“双轨制”的意义

轨道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铁路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对轨道交通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设置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上百家,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但是,专业底蕴、培养能力良莠不齐。

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的培养质量提高并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并没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两条腿”走路。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是“学校人”,不是“企业人”。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起主导作用,学校虽然在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但社会、企业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并不高,是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错吗?作为用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错,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企业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具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学生是“企业人”,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学生的身份问题。

研究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宗旨,是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高职院校为主导的、学生为“学校人”的、符合合作企业利益的校企合作形式。本着“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的原则,学校与轨道交通类企业应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校企机制共建、人才共育、共同研发、校企文化对接、实训基地共建、工学结合交替、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双轨制”教育,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实施途径

“双轨制”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的制定,要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特点和运营模式,结合学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实施途径。

建立校企共育人才运行机制 学校要组织建立轨道交通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专业需求,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积极寻求合适的合作途径与方法,逐渐丰富合作内容。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纽带,积极寻求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探索建立“互动共建、双向参与”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 要与合作企业共建兼职教师企业库,在校企深度合作层面上解决兼职教师的聘任问题,保证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实现校企专兼职教师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

校企合作开展产品研发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学校应积极探寻双方利益的契合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产品,进一步增强合作的原动力。学校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技术创新发明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可选派优秀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活动,与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学、研”无缝结合。

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应与铁路局、地铁公司、机车车辆厂等轨道交通类企业采用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采用学校提供场地和主要设备,企业捐助部分设备和软件的方式建设校内技能实训中心,校企共同设计开发教学与培训功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全面对接。以轨道交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按照优势互补、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进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合作领域。要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方法,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教材建设、职工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一个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要与合作企业建设“厂中校”,企业主要提供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和兼职教师,学校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专任教师,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

开展学生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双轨制”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学生也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可节省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的短期用工困难也可得到缓解,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企业互惠互利。在实习期间,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要结合轨道交通类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运营管理模式,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研究,在校企共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专项研究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方案。

实施“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是最接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种育人模式,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的高级阶段。“订单”培养模式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是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各尽所能,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学校应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习标准,形成符合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到企业工作,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做到无缝衔接。

实施“2+1”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是另一种形式的“订单”培养模式。合作企业提前一年到学校“预订”毕业生,被“预订”的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就业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这些学生可提前一年完成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对于“2+1”培养模式,学校与合作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训练的知识一致性、连续性,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目前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若干思考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教育模式与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特征、运营模式密不可分。因此,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教育模式中,学校必须发挥“双轨”中的“主导轨”地位,在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出击,寻求与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站在“企业人”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让合作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学校职业教育形成互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空间;创新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在实现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轨制”育人的同时,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涛,焦学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2]温盛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中国城市经济,2010(8).

[3]尹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1(9).

[4]张燕.简析“双重自由观”对“双元制”法制化运作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5]张燕.现代化视野中德国“双元制”的改革与发展[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

第7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对相关轨道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按照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至2013年,建成1、2、3、6号线共197公里的运营网络,日运量达150万人次,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架,完成“畅通重庆”建设任务。至2020年,建成“六线一环”364公里轨道线网和60个重要换乘枢纽,日运量达600万人次,成为主城区客运交通骨干。2020年后,建成“九线一环”513公里线路和270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日运量达800万人次,成为都市区客运交通骨干。对相关中职学校而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企业用工的需求,因此,现有的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 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信号专业教学已远不能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开设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中职学校都是从各铁路局剥离出来的,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实训设备的建设都是按各铁路局的要求来进行的。而这些中职学校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也沿袭铁路信号专业的固有模式,虽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和铁路信号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的地方,但毕竟不能等同。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大量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设备,其中涉及现代通信、数字处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同时包括大量的新型信号设备。

2.中职学校原有的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已严重滞后

中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目的,也就是说,为相应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能够维护好信号设备、处理好设备故障、保障好信号设备正常运用,进而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高技能人才。就中职学校而言,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能力,达到相应企业的用工要求尤为重要。由于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仍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中职教育所培养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招生持续升温,许多家长及学生对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有良好的就业期望,但就学生本身而言,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就给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师资来源于各铁路局,加上信号专业本身专业性较强,造成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师资较薄弱,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快速发展的步伐。另外,中职学校有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所选用的教材不合理,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由于中职学校资金有限,用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实习的经费不足,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未能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学生信号专业基础理论、安全规章及标准作业程序的培训

由于信号专业本身的专业性较强,要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信号专业基础理论、安全规章及标准作业程序的强化培训。对此可以借鉴铁路信号专业的相应基础知识、安全规章及作业程序。由于信号设备维护质量的好坏及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效率,有时甚至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铁路信号系统经过了几十年的运用,实践证明,它的理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业程序都是完全可靠的。事实上,轨道交通信号的基础理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方面沿袭了铁路信号专业的相关要求。

2.大胆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坚持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

鉴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快速发展,如果仍照搬铁路信号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定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同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听取他们对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课程设置的种类及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职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这些学生平时可能还比较关注相应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对也比较关心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说,动机和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能较好地解决需求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义重大。

3.教材的合理选用

信号专业毕竟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教材的选用也十分重要。现阶段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材基本和国内的大专院校一致,由于中职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较差,学习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完全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把握信号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较为前沿的知识,比如,现代通信?数字处理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总之,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

4.坚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大多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完成该项目的整个活动过程,以便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而言,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信号设备的使用及维护、设备故障的处理等应贯穿于整个信号专业的学习过程,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

5.改革现有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

鉴于中职生的特点,对于现有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应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进行,要尽量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应采用分阶段、分比重的方式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可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加大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分数等。总之,在做到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的同时,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专业教师的培训,大力提升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教学的师资力量

由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信号专业的师资都较薄弱,急需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教师本身的需要,更是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学生的需要。培训的方式要灵活,既不能因为培训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不能因此放弃专业培训。比如,对于刚进校的或年轻专业教师可采取外出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于担任专业课较多的教师可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相应的培训。

7.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随着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日新月异。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要紧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步伐,开展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这是由中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中职学校的资金和场地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全满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发展所需的实训设备,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促使我们和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紧密联系。比如,可以和企业建立共有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实训基地,学校也可以承担一定量的员工培训或提供培训场地等。另外,开展校企合作后,学校可以较快地掌握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用工意向等方面的信息,这对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三 结论

现有的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要想培养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发展的合格的技能人才,信号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校企合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只有认清自身能力,弄清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丕涛、袁志新.职业中专学校教改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

[2]焦桐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5)

第8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成长规律;工学结合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建设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为了适应“十二五”规划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新开设专业,借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学院的大力支持,目前专业正在初步建设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立足长春,面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辐射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运行、调试、管理与维护;轨道供电设备的检修;机电控制设备的运用、检测与维护等关键岗位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急需设计和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除此之外,德国的BAG(Berufleche Arbeitsaufgabern)法也比较实用。BAG法也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对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现在国内各大院校大多采用或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为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实际,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2)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3)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4)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5)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1)专业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等采用调研,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调研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观企业或相关院校等。

(2)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请与培养目标相符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反映职业能力成长的发展阶段以及每阶段从事过的代表性的、对职业能力成长发挥关键作用的任务实例,提炼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即在实际工作任务的集合中找出典型工作任务集合。

(3)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工学结合教学环节设计等,构建能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规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小组共同研讨来完成。

(4)梳理工作过程知识,编制课程标准。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梳理工作过程知识,明确学习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载体,进行课程设计,编制课程标准。

(5)保障要求。①教学团队。要实现做中学,要求具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聘用的兼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环节;②教学条件。教学场所在原有基础上要发生一定变化,应具备工学结合特色;③机制与制度。

(6)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师资配备等内容。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经过专家的审阅、论证并经过若干次修改后再定稿。定稿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运行,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优化。

4、应用前景

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专业的建设人才1300人。参照香港地铁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是60人的预测(开通后,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每公里需配置16名职工),2015年全国地铁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根据相关调查,到2015年之前仅北京市的地铁就要新增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考虑到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将十分巨大。

当前,长春地铁已经开工建设。按照长春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城市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战略,提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先导区之一的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发展,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吉林省及周边省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学生工作后的职业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后对于同类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或其他专业在思维理念、设计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皓宇,刘玉文,李庆生,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研究 2003.5[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2-183

[2]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194

[3]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44-45

第9篇: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29-02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立之初,由于实训设备所限,多开设如管理技能实训、客运市场营销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建成,实训课程应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设备利用率,迎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企业对接岗位需求,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可充分利用的实训室有: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

本文将在充分梳理各实训室设备组成及实现功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合理衔接理论课程与实训室功能、企业岗位技能与实训室功能,从而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合理、符合企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据中国轨道交通网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国内共有39座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已有22座城市的104条线路开通运营,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其中上海和北京的运营线路里程都超过了500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更有超过百条线路正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1]。因此,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所缺少且急需的。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构建

根据对接岗位、岗位技能、实训模块的划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对接岗位分析

1.对接岗位。根据企业需求和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沈阳地铁岗位群为例,本专业行车相关(电客车司机除外)就业岗位主要包括车站的行车值班员、车辆段的信号楼值班员及车场调度员、运营控制中心(OCC)的行车调度员[2]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了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

2.岗位技能。(1)行车值班员。①主管车站行车组织工作;②负责监控和操作车站ATS工作站、LCP盘、IBP盘、计轴复位盘、BAS、FAS等设备,通过CCTV监视各区域情况;③负责车站应急信息处理及对乘客的应急广播。(2)信号楼值班员/车场调度员。①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的行车组织和指挥工作;②对车辆段微机联锁等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对列车和车辆的出入车场进路、调车进路进行排列;③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3)行车调度员。①负责所辖线路运营的日常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工作;②负责组织、处理在所辖线路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突发事件、事故,协助现场指挥做好应急处理工作;③负责监控所辖线路行车设备的运行,操作OCC的调度相关设备,并做好故障记录。

五、“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分析

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动手能力,缩短其进入企业后上岗工作的培训时间,设计了以“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为主线的“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设为集中实训,共5周,以每日8学时计算,一共200学时。

1.基础实训。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企业的行车相关各岗位职责及技能进行了详细解析,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对学生培养的第一阶段设计了以运用运营综合仿真实训室为主体的基础实训模块。基础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2.专项实训。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性质和面向岗位的能力要求,力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训练场所,实现“实训基地”紧贴“现场实际”的目的,实训场室与工作真实场景一致,构建了由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组成的行车组织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室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岗位技能,分别设置了基于现场的专项实训,具体的实训内容、设备及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3.综合实训。在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各岗位能力需要和真实工作环境分析,在全仿真的实训室中,以案例讨论、分组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为基础,在不同的项目任务驱动下,除行车相关岗位外,再加入站务、票务、司机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线岗位,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所有实训设备全覆盖式实训环境,实现各岗位联控轮岗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3所示:

六、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建设的研究,就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三段式”实训体系的开发,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的限制,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实训平台上,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作,有较强的处理工作任务和团队协作能力,能提前融入工作环境,缩短进入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时间,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厚积薄发,从而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谦.基于工作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G].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12: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