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

第1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血站;医源性感染;预防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on the Prevention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in Bblood Center

NAN Li-xia,YANG Lin,ZOU Hong-mei,XU Li,WANG Qing-shan,ZHANG Hong-tao

(Mianya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prevention blood station iatrogenic infection . Methods The blood stations implement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of quality. Observ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in a blood station staff iatrogenic infec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the occurring rate and Blood Institute sensing monitoring qualified rate were compared and a year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blood bank staff iatrogenic infection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6.25% vs 0.00%) and Blood Institute sense monitoring qualified rate higher than before (95.45% vs 98.82%) (P < 0.05).Conclusion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to prevent blood stations iatrogenic infection is effective.

Key words:PDCA cycle ;Blood station; Iatrogenic infection; Prevention

PDCA循环是一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路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PDCA通过设定计划项目(Plan)、组织实施(Do)、定期检查(Check)、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Action)4个阶段进行无限期循环,达到有效管理、促进目标完成、提升目标质量的目的[1]。PDCA循环质量管理实施在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管理预防中,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阶段,能较好地控制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2]。本文重点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血站是一家市级血站,承担着全市547.38万人口的临床用血任务。本站共有工作人员116例,其中男28例,女88例;文化程度:研究生2例,本科43例,大专49例,中专及职高18例,初中4例。2014年采血42209人次,合计16.35吨。

1.2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 本院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设定计划项目(Plan) 将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作为计划阶段控制目标。①将问题与缺陷纳入计划:分析本血站医源性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的措施。②将培训与教育纳入计划:组织血站工作人员参加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教育和培训,考核医源性感染预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格后方可上岗。③将制度与监测纳入计划:完善血站医源性感染规章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3]要求,按制度和流程要求规范血站工作人员的行为 。

1.2.2组织实施(Do) 重点监测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指标。①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加大对血液采集、血液检验、血液储存及报废血液处理等重点部门的监测力度。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测:重点监测采血时无菌操作情况、血液储存及运输设备消毒情况、采血环境、血液制备环境、血液 储存环境消毒情况等。评估各个环节医源性感染发生几率,做到早预防、早控制。③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血站采血人员、血站检验人员及报废血处理人员均是血站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统计既往高危人群医源性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登记和报告,掌握重点人群医源性感染动态变化,采取措施加以干预。

1.2.3定期检查(Check) 监测实施情况并进行信息反馈:①定期监测信息:定期对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进行检测,并根据全站综合性监测和重点科室监测结果,做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点评;②适时医源性感染监测信息,提示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防范对策;③定期通报检查结果:血站质量管理科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建立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将科室绩效考核和预防医源性感染挂钩,鼓励预防医源性感染措施的落实。

1.2.4处理发现的问题(Action) 此阶段突出质量持续改进。①分析问题与缺陷原因:血站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分析监测数据和检查结果,发现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②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对血站医源性感染存在的个性问题和潜在的高危因素,如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血制品污染等,制定预防控制和改进措施。③责任到人,追踪问效:制定血站医源性感染持续改进措施,并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追踪问效,保证整改方案、整改目标、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4]。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PDCA循环质量前后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比血站院感监测合格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情况 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后,采血前戴防护口罩等防护措施执行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2.2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效果 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明显低于实施前,血站院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3讨论

运用PDCA循环质量模式实施医源性感染监管工作,将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与医源性感染质量控制有机结合,重点监管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加强医源性感染计划过程管理,增强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并通过检查、督导、处理、改进等过程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5]。

血站医源性感染潜在风险较大,血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以采血、血液检验、血液储存、血液供应为主,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对工作人员及患者都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势在必行。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必须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更新观念,督查血站工作人员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血站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证预防医源性感染有章可循;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工作干预处理血站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资金投入,为血站各科室配备充足的防护设备和设施[6],并将PDCA循环质量落实到人,加强科内医源性感染的管理。

本研究中,实施PDCA循环质量后,血站医源性感染防护措施执行明显提高,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及血站医源性感染事件显著降低。由此可见,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了工作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控制和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相恒泉.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1:171-171,173.

[2]车莹,王卫.持续质量改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96-4298.

[3]张嘉洪,张文学,郭崇健,等.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606-3607.

[4]吕霞,王芳,梅静.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06):166-166,168.

第2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参照省卫生厅二甲医院院感工作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1、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2、每日查阅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二、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1、控制感染率:强调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各科室院感质控人员的基础培训。

2、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等五项监测,其余科室不定期检查自测情况。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3、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4、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及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六、完善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1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院内感染工作计划。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多部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管理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3开展医院致病菌和耐药率监测,定期向各临床科室反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对于骨科大手术的管理,采取院感科专职人员监督手术过程各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促进改正。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四开展目标性监测:

1。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2。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五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并落实到位。结合本院职业暴露的性质特点,制订具体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第3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4. 魏世刚,汪亚丽,张姚.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72-474.

第4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室;感染隐患;防范措施

医院计划生育室是重要的手术科室之一,肩负着各种类型的大小妇产科手术。医院计划生育室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感染隐患,以及手术风险极高,工作任务艰巨等特点[1]。而且,手术之后非常容易出现呕吐、晕厥、出血等继发性感染情况[2]。故此,针对医院计划生育室需提高防范措施,以及降低感染隐患,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次研究为探讨医院计划生育室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本院计划生育室进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200例,并按照盲选方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女,100例;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5.45±2.50)岁;手术类型:15例清宫术,65例人工流产术,5例诊断性刮宫,15例药物流产术;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女,100例;年龄:21-36岁,中位年龄(25.65±2.63)岁;手术类型:15例清宫术,65例人工流产术,6例诊断性刮宫,14例药物流产术;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均积极配合。研究组施行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具体为:结合本院计划生育室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相关条例,并执行到位,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3]。护理人员基础知识需扎实巩固,同时,鼓励并督促护理人员对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加强认知,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人员的排班班次,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出现情况[4]。给予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手术室相关护理技能,以及定期对护理人员考核及护理工作的优化,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几率,护理质量得以提升[5]。

1.3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收集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收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数据整理并作分析,采用χ2校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00%(76/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护理差错,3例护理纠纷,4例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护理差错,9例护理纠纷,12例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计划生育室[6]需要接诊各种类型的大小妇产科手术。同时,医院计划生育室存在有各种感染隐患多,以及手术风险极高,工作任务艰巨等特点。故此,医院计划生育室需要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隐患[7]。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认知,提高了整体的护理质量,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另外,研究组的护理纠纷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得以缓解,护理差错的出现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情况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综上所述,医院计划生育室应用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有效防范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切口感染等隐患[8],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慧玲 刘宝丰 单位:江西赣州章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江西于都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

参考文献

[1]王珍华,王亚霞.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180

[2]沈映红,项轶燕.计划生育手术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3):427-428.

[3]徐艳敏,王丽娜,李术平.医院计划生育室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04):64-65.

[4]王静.浅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47-248.

[5]李玉兰,鄢定玉.基层医院计划生育手术室医院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2012(05):447-448.

[6]李清,彭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护理方法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75-1877.

第5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院感专职人员;感染;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30-01

NICU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而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加上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增加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科加强新生儿室监管,用专职人员做院感监控工作,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素质要求

1.1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2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具有广泛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还应在儿科及公共卫生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2感染专职人员在NICU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2.1制定科室感染培训计划及各项管理制度:在医院院感办指导下,根据科室各层次人员知识水平不同,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方法如:科室的医、护、技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及轮转人员发放培训教材,通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科室从事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制定出《新生儿监护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隔离新生儿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配奶间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区出入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2.2制定监测计划并承担着科室的各项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做空气,物表,手及如病人使用具有感染危险的器械或操作做目标性监测。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每月进行消毒工作的工作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及时采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3.1规范手卫生 加强基础护理,重视新生儿科手卫生,规定医务人员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感染病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为了加强洗手的管理,我科配备了自动感应的流动水洗手池,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每天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等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新生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3.3加强卫生员的管理 组织保洁人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4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健全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对科室好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一次性物品用后及时毁行。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1]。

5讨论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精密仪器的不断涌现使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临床治疗带来了棘手问题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又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效.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多起新生儿感染暴发流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由科室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感染专职人员全天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和监督我科加强新生儿室院感监管. 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所以专职人员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年的394/10万下降到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

第7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制定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计划。我院根据社区医院感染发展的需要,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 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同时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实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出需要加以控制的要素,建立工作流程并有效运行,为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社区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由主管院长负总责,医院感染管理科、社区部及各相关社区站站长等具体负责实施,每年召开院感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布置院感工作计划、实施步骤等重大问题。 各社区站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社区站的站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 消毒隔离等工作,以加强院感的管理。

建立社区感染规章制度,合理布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社区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针对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院制定社区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社区医院感染的预防、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抗生素的使用指导、考核标准、常用的消毒隔离方法等。建章建制为我院社区院感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将社区站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 区域之间标志清楚,切断医院感染发生的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社区的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管理。

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是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素,我院在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医护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任务相适应 。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参加院感培训,普及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促使社区医务人员加强院感控制的责任心,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 自觉主动地做好社区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觉采取控制行为以减少医源性传播。

加强教育强调质量的自觉参与。组织医院感染管理讲课,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管理关键流程、医院感染的分类、发生医院感染及发现传染病的报告流程、检查标准, 消毒隔离知识 、各项院感法规 、传染病防护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感染的各项无菌操作、职业防护、医疗垃圾的管理、暴露于艾滋病的防护等。从而使医护人员具备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缺陷和自觉纠正医院感染管理缺陷的能力,自觉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对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的业务指导,包括: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使每一位医护人员做到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方法。

做好职业防护的指导: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的清洗和消毒指征、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及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既控制了院感的发生,也做好了职业防护。指导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结合继续教育,定期对医、护、技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理论考试,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水平。

做好消毒隔离及工作院感监测

消毒隔离是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我院社区站治疗室、输液室、换药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并每日监测有效浓度,发现异常及时更换。并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测,包括:消毒液浓度检测、工作人员手的消毒、无菌物品等各个方面,控制和消除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发现问题及时 改进,做到预防为主。

开展前瞻性研究

重点放在发生特殊感染的病人和高危人群、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人、手术后、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老龄等,做好他们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对前来就诊的患者,逐个做好登记,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做好防护工作,并采样送检,以便及早发现社区传染病患者,使其得到早期的治疗,有力控制社区感染的流行。

规范操作

在工作中按照医疗:护理操作的工作流程,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管理发生。

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

采取请专家、主任讲课等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认识和自觉性。

加强手卫生工作

今年,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进行指导,使医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切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实施医疗废物全程管理

根据《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施行对医疗废物的全程管理。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发生泄漏的应急预案等。医疗垃圾做到了专人回收,医疗废弃物在站内放置不超过48小时。使用锐器盒放置针头,有效地预防了锐器伤 。回收时,做到登记齐全,社区站与回收人双签字,有效防止了医疗废弃物的外泄露。

第8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2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3-0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都会构成极大危害,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活动中,也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抓好此项工作,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 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为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即医院、职能科室和科室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为主任,成员由感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二级管理系感染管理控制科,由两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落实,对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三级管理系指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科室主任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各级网络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无缝衔接,共同抓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年初要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

2.1 师资培训。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以师资的形式,派出去参加高层次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进行培训,增长管理人员的见识,让他们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新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学习回来后再对医院各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整体管理水平。

2.2 全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采取自学、医院组织培训、科室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院讲课,让医务人员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自我遵守意识。另外要重点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做好培训,让他们在没有上岗就深深打上医院感染控制的烙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等。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执行者医院也应依据这些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要召开例会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召开,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科室人员的绩效或奖金挂钩。感染管理科每月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每周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季度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评分、反馈给分管业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使医院感染工作能达到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4 抓好核心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4.1 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儿科、产科、内镜室、口腔科等存在感染因素多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管理。对手术室重点监督医务人员的洗手规范化、室内消毒、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对供应室重点监督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保存等;内镜室重点监测对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存等。做到抓重点,控环节,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儿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属于易感人群,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对新入院的儿童和入院时间长病情得到控制要痊愈的儿童分开病房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3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建立档案,采取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和相关信息,对有问题的用品严禁使用。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

4.4 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的有关规定,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制度。投入资金建立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县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在城建和环保部门的参与下共建一所医疗废物处理场,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并由专人负责本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减少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9篇: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漏报率; 前瞻性监测; 控制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s by strengthen the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on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

HUANG Chuancheng,LI Jianmei,LI Cuiping,et al.

Sihui City Guangdong Provinle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526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uly reflect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reduce the rate of under repor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Retrospective surveillance was taken the place of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on hospital infection from 2006 to 2008.Monitoring plan was developed,targets and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surveillance wa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plan.Feedback and summary of surveillance were monthly and quarterly given.Results Under report rate of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ctiveness and enthusiasm were greatly improved.Rate of under report were decreased to 2.0%in 2008 from 14.4%in 2003.Conclusion It is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on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and hence to reduce under report rates of 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outbreak and epidemic of hospital infection,timely reflect the tru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Under report rate; Retrospective surveillance; Control

本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之久,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各项要求,至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于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方法,2006年以前主要还是以回顾性监测为主,即定期到病案室查阅上架病历,然后将漏报病例再向临床科反馈,这样的监测效果达不到及时控制的目的,临床医师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不积极、不主动,常常使某些月份漏报率超标,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实际情况,与有关资料报导的一致[1],使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效率不高,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的阻滞,为改变此局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改变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前瞻性的全面综合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笔者收集2003年至2005年全院各科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核实每年的漏报率,得出2003、2004、2005年的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14.4%、12.3%、12.2%。以作为开展前瞻性监测前的对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以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并加强医师对《诊断标准》的培训,每科一份,定时考核。

1.2.2 争取领导的支持 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领导的重视最为关键[2]。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其实是一种主动性的目标性监测,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项,必须要亲临各临床科室,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调查、干预。为监测顺利开展,领导的支持事关重要,笔者主动向领导阐明此种监测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获得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临床科医师的积极配合,使前瞻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开展得到顺利进行。

1.2.3 选择监测的适宜时段 选择合适的监测时段是提高监测效率的关键,根据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运行规律,一般的治疗、护理、诊疗操作,一般放在上午开完医嘱后,大约在9时至10时30分左右,因为此时段医师较集中,发现漏报或填表不正确时,能及时找到医师,给予纠正。

1.2.4 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笔者按计划到各临床科查阅住院患者一览表,对住院4 d以上、手术、病重、糖尿病、肿瘤、新生儿、老年患者、ICU患者先进行病历调查,查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种类、体温表、细菌培养结果、病情记录等。再到床边调查患者的症状、体征,各种管道使用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情况。

1.2.5 追踪细菌室的标本培养结果 笔者加强与检验科细菌室人员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他们积极配合监测工作,为能在细菌室的标本培养报告上,可初步诊断是否属医院感染,与细菌室人员研究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结果,便于向各临床科追踪、核实再确诊是否属医院感染,从而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寻找感染原因,切断传播途经。

2 结果

2.1 前瞻性监测前后的漏报率 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期间的漏报率与前3年的漏报率比较,见表1。

2.2 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积极性提高 各科医师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前,对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不主动、怕麻烦,因为医院感染登记表的填报内容较多,花费时间,无经济刺激,即使填写也不按表的内容全部填写,通过专职人员在各临床科的频繁穿梭,加强监督,以及每季医院感染质控考评中对漏报医师的点评,逐渐形成了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氛围,使专职人员随时能掌握全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为感染控制工作捕捉到了重点。

2.3 认识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重要性 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其实是严抓医疗质量的过程,医院感染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早治愈,防止暴发。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作了保证。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对及时发现院感病例的影响 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关键;能否在临床一线发现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是控制耐药菌暴发和流行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否主动在现场发现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应用等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环节,所以应采用前瞻性的病例调查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水平[3]。前瞻性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就是要提高专职人员的主动性和预知性。不怕辛苦,深入病区,充分发挥他们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去发现问题,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单纯在病案室回顾性查阅上架病历,然后再向临床科医师反馈,补填医院感染报告卡,这样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

3.2 《诊断标准》的培训是前瞻性监测的基础 通过对医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反复培训,能使他们熟练掌握之,加上专职人员经常的在病房穿梭,使监测工作得到持续进行,从而激发医师的上报热情,也是对医院感染报告工作的提醒。

3.3 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值得推行 从表1可以看出,三年的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期间,漏报率明显低于前三年。漏报率明显降低了,其实就显示出了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专职人员每2 d到细菌室查阅细菌培养登记本,可全面掌握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对预防医院感染暴发起到直接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任南,徐秀华,吴安华.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