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数控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数控专业论文

第1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数控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认识到备好课的重要性。学生的基础差已经是一个现实,作为一名教师要切实注意多用时间备课。在进行课堂的设计的时候,要对板书进行周密的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数控理论的时候,要注意用比较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的真正内涵,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消化知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使用得体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中去学习知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所蕴含的理论内涵,对教材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教材的理论要经过周密的处理,注意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购买相应的参考教材,在参考教材中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例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好的教学方法等等,将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东西都融入到教案当中。教案的设计也要充分以教材作为出发点,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也要注意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比喻或者是具体的事例,做到纲举目张。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数控技术这门课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一获取知识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方式很多,如果我们仍然采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现代教学。旧式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教师在讲台上仔细讲解,学生在下面认真听,很容易产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相分离,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开发,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数控教学中引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高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1.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学习情趣出发,将课本上的相关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通过多媒体的而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多媒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避免过去那种只是教师在课堂上重复的枯燥的形式,注意将声音、图象和形状有机结合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比如,在讲解有关的刀库与换刀的形式这一节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实际操作中的刀库与换刀的标准动作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得学生更能够去感受到实际操作的情形。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平面知识很好的成为具有立体感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数控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不再那么枯燥,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知识的乐趣。

2.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

数控专业的课程的理论性很强,理解的难度有些大,尤其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来时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专业课基础知识后,表面上是理解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囫囵吞枣,没有太大的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教师要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数控专业的课的知识能化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样学生掌握起基础知识来将更容易。比如,我们可以将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与平常我们去就餐相联系。饭馆中的菜单就是数控机床的程序单,而数字命令信号就是我们要求服务员过来点菜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将理论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那对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记忆都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3.尤其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数控科学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高中等的职业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目标来抓,下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和职业方面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大量的时间都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面,而学生实际用于动手操作的时间却很短,强调理论培养而忽视实际的运用,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这种完全靠知识的讲授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办法使得学生的生产技能得到提高。因此,突出强调生产实践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采用创设项目的方式,在特定的实践背景下,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完成,注意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达到完美的结合。基本的操作方法是教师在整个的操作的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得到主观的能动性与学习的能力,较好掌握操作环节中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设计好整个项目,能够起到指引学生的作用。学生则要在整个过程中善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采取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教师在设计相关的课堂教学的项目时,要及时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实际的操作水平、在操作环节过程中的细节情况和完成后的所得等,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指出学生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将很好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在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方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加工的零部件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加工出来的零部件的现实意义不是很大。而采用现在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能够是一些合格的产品并能够在市场上加以出售时,这对学生端正学习数控知识的态度转变将有很大帮助。

第2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控应用技术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4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控应用技术方面,对于数a控方面的人才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且没有固定设置教学计划,只是根据师资情况设置课程,导致教学课程设置出现混乱。学校未开设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类别的课程,导致课程设置出现偏差。针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1 数控应用技术概述

数控应用技术(Numerical Control),可简称为数控,指使用数字的控制方法进行某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技术[1]。数控应用技术通常进行速度、角度、位置等机械量及相关机械能量的流向的开关量控制。数控应用技术产生需要数据载体及二进制形式的数据运算支持。

2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模式陈旧

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课程标准存在差距,如数控加工工艺和刀具等教学过于薄弱。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只是以讲授理论只是为主,难以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出现差距,在企业急需数控机床方面人才的时候,难以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维护以及编程的水平,其培训效果也较差。学生知识结构与课程不相符,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只注重数控机床的操作,却忽略数控加工工艺的刀具选择、路线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不重视数控机床维护、故障排除、手工编程等专业技术的能力训练。

2.2 课程设置师资欠缺

数控实训的设备条件较差,设备数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课程设置的质量。随着社会数控人才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学校开始创设规模不同的数控实训基地,并建立设备种类多、规模大的实训中心。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达到实训的效果,各学校选用实训硬件时,趋向于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主要以设备配备的进口数控系统加工为主。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而学校购置设备数量又有限,学生进行独立动手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实训效果不是很好,难以提高学生的数控实训技能水平。在数控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2]。学校只是一味的灌输课堂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应对实训,且学校培养的人才也难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3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1 更新课程设置模式

公共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并为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健康课、体育课、艺术课、德育课及其他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并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和掌握专业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就业能力。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将专业理论作为导向,采用压缩、精简、综合等方法,压缩非重点的内容,精简重复的内容,并增加和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筛选综合综合能力中所需的知识点[3]。在数控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数控理论知识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专门化、科学化加基础平台的课程结构来进行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使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专周、机械制造基础、CAD、机械制图以及机零机原。专门化的方向平台,包含技能训练、钳工实训专周、公差配合、技术测量、车工工艺以及普车实训专周。数控设备维护与加工的路线包括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操作和编程,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操作和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软件、中级工考证的强化训练、数铣实训的专周以及数车实训的专周。

3.2 加大课程设置师资投入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专业考察和实践,以提高教师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水平,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了解并明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新知识,进而强化课程设置内容,动态掌握数控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要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授等定期到学校作报告,加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也可以聘请数控设备现场经验丰富且组织能力较强的技术骨干、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作为兼职的实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训要点,使教育紧跟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拓宽学生就业的范围。

学校应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的制造技术相结合,建设金工的实训基地,使数控机床自动化、现代化,提高学生的制造工艺、切削用量等的技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数控实训中心,以满足培训与课程设置的要求[4]。采用数控仿真的软件,并与数控机床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模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数控的生产技术,提高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就业范围逐步拓宽。学校根据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强化数控实践并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要求,培养数控能力强和素质高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夏宇阳.关于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09,4(S1):151-152.

[2]沈新艳.中职数控专业分层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9(6):136-137.

第3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数控技术专业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63-02

就当前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来看,依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专业的数控技术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教育改革体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控技术专业中来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数控技术人才。

1 现代学徒制的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它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专业的老师手把手地进行知识技能教授的一种形式,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现代学徒制的产生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以及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1]。

2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

2.1 提高认识

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知识,又可以在企业中实践,实现双向发展。然而就目前来说,许多学校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现代学徒制难以得到全面开展,使得学生难以学到真正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更好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技能,学校就必须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要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要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寻找专业的企业,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根本,传统的学徒制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中心,这与现代学徒制相违背,而要想更好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就必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市场调查,选择与专业相符的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有代表性的专业指导部门,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企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以及完成岗位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学校,更要有针对性进行专业教育,围绕实际来进行专业教学,如:数控加工、CAD制图、模型制作、三坐标测量等,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数控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可以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来指导学生学习,配合学校教师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从而更好培养人才[2]。

2.3 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

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各有特点,对于企业师傅而言,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强,能够更好指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专业的实践能力;而学校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学校教师理论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现代学徒之中,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数控技术能力和水平。让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具备一些企业实战的经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双向发展[3]。

2.4 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

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实际上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企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导学校教师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胜的法宝和保障,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可以在学校中选取那些能力突出的人才直接进入到企业,为企业所用。而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有助于现代学徒制的更好开展。一方面,学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向企业技术人才进行询问,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企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数控技术专业水平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助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和数控操作能力[4]。

3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效

3.1 缩短了企业与学生的磨合期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育人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通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快速接受企业文化,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让学生与企业之间实现零对接。

3.2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数控技术专业在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和专业能力,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数控技术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校企共同参与,通过企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加上学校教师理论知识的教育,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军.现代学徒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6-18.

[2] 杨永和,熊方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策略与实践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16):30-32.

第4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施

数控车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并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之适应生产,使企业接受毕业生。 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形势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做了探讨,重点对我校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亦或有一两次改革,先实践后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

1.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实现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2.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中,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需要,将互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单项课程以课题的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即课前结合相关知识与企业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数控编程仿真、数车实操和相关数控工艺知识融为一体,采用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单一的灌输;项目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了教学场地设置的建设和机床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多,学校可以采用“仿真”加实际加工操作训练的方式进行数控实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数控编程的理论课在数控生产实习中进行,先针对课题进行工艺分析、讲解编程指令,再进行相关课题的模拟仿真,对仿真合格、工艺合理的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训练;考虑到具体情况,对一个班的学生可分层次教学,在仿真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实训阶段,这样既保证了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教学的可实施性又兼顾了教育的普遍性与个体的差异性。

一体化教学,最好将理论教室和操作训练的场地设置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习场所既可以讲授理论知识,又可以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从教学条件上为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满足教学要求。

2.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思路和步骤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模块内容制定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对数控车工专业分为以下四个课程模块。

2.2.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2.2.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

2.2.4.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3.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组织骨干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以项目驱动、典型案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用性较强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配套教材;建立具有数控车削加工特点的课程网站,能为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课外交流沟通提供网络平台。

配套数控车削加工仿真与编程软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及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为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保障。

4.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不难看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却又是必须的。从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师资总量偏紧且结构不理想,“双师型”教师培养时间长且比较困难,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总体上是高要求的。构建教学团队可以采用根据自身条件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要做到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增长。以真实零件加工的数控编程与实践操作,项目驱动教学,“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课程考核机制中,有利于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安全文明使用设备及维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生产和管理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转为“以行为为导向”。学生逐渐承担越来越多的对自己学习负责和自我管理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任务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转向如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一些辅的工作。

在今后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求适合国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68-02

中职学校是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机构,当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发生变动,学校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数控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现场教学必须要结合模拟实验操作才能呈现控制状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控科技的功能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数控技术,使之服务于车间加工生产。

一、数控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通过中职教育每年可培养出大批初中级专业人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岗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数控技术是中职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由于其特殊的专业特点所限,它也是实际教育比较难控制的学科之一。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

1.理论方面。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中职生学好数控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对数控专业理论掌握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误区,阻碍了其对数控理论的正确理解。如:数控系统选用了法那克、西门子两种系统,学生对两者的程序编写与识别掌握不足,反映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缺陷,容易误导学生理解数据专业知识。

2.实践方面。计算机数控技术是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因此,当学生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安排其参与实训操作,来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中职教师过度依赖于理论教学,完全按照书本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数控知识[1]。除此之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学校设备少的矛盾,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训教学。再加上学校实训基地课程安排不足,学生小组实训操作机会较少等,更限制了中职生数控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是中职学校教育方式创新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案,结合数控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模拟教学模式。新时期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提出科技改革的新思想,要求学校积极推广实用信息技术,创建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案。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技术是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助建设模拟教学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便捷教学。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控制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的技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推广使用,与其相配套的其他技术功能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操作者提供功能使用上的便捷。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数控模拟教学,不仅节约了中职学学校的教育投资,也能为教师提供多功能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了数控实训的虚拟化空间。

2.创新教学。模拟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表现,能够帮助教师对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进行模拟预演,根据模拟计划所得的结果来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改善数控教学的质量。如: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在操作之前要经过详细地设计,根据数控设备工作的要求设定各个功能模块,再录入对应的程序代码用以执行命令,最终才能确定被模拟对象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2]。经过这一模拟过程,学生对数控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不管是理论或实践学习水平都将得到很大提升,这有助于中职技能教学质量的升级进步,能为实际操作数控设备打好基础。

三、数控模拟实验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教育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面提升中职生专业技能水平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数控模拟试验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操作,将理论与实践学习充分融合起来。面对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应掌握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编制科学的模拟实验教学方案。

1.精心准备。为保证模拟教学法更加有效,学生应在上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预习、模拟资料分析和学习相关理论,使模拟教学法真正达到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或自编教材,并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使课堂内容多样化、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将电子绘图、模拟编程、虚拟加工、G代码转换、计算机数据接口与数控设备的连接等虚实知识结合、虚实设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先进知识学习中去。在模拟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模拟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课堂的始终的引导者,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精导妙引。

3.综合指导。科技教育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先进科技融入专业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学校大多因教育资金缺乏而无法满足数控设备的需求,因此所建成的数控实训基地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数控设备辅助课程教育[3]。如今,专业教学多应用多媒体、软件等先进设施,在实行模拟教学的时候,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在示范后分小组模拟操作。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综合指导,弥补硬件的不足,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谈中职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7):14-16.

第6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学专业;现代控制理论;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系统控制的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领域之一[1]。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深刻、方法多样、内容丰富、充满美感,既提供了对线性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综合的完整理论,也蕴涵着很多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如线性非奇异变换方法、分离原理、对偶原理、反馈方法、增广向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简化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为系统控制理论的其它分支乃至其它学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这些方法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近十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不少从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措施[2-11]。

现代控制理论是计量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选修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除了培养学生从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之外,对于了解作为信息科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自动控制科学,特别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体系和结构,以及认知涉及的相关数学理论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去研究系统的各个方面,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概念抽象、公式多、习题多、计算繁杂。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数学公式的推导相对较为容易,但对公式意义和内涵的正确理解并非容易。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内容改革

1、重视课程体系架构的教学

在绪论课上,我们向学生讲解两方面内容:一是以“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为题介绍控制论的发展史、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现代控制理论产生的数学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等,向学生强调控制理论处在以自动化、计算机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控制理论的成果在美国Apollo登月计划实施中起过实质性的作用[12]。由此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现代控制理论是应分析与设计高质量和大型复杂控制系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近代应用数学为理论工具。二是向学生说明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现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在信息产业中,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之一[1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为从事信息技术方面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本质性概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抓住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在结构上使课程的体系清晰完整,防止定义和结论的堆砌,帮助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系统的知识结构。针对教材[14]的特点,在保证严谨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我们为学生补充拉普拉斯变换、能控子空间的概念及表示、能控性能观性的PBH判据、稳定性与特征值的关系等内容。在讲授定理、公式时,不刻意追求定理证明中数学上的严密性,重点强调其应用背景、应用条件的限制,要求学生从本质上进行理解,避免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

3、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

我们在教学中把当年中国控制会议、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美国控制会议等国内外一流会议的征稿范围和部分大会报告介绍给学生,并介绍一些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H∞控制和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等的基本思想。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体系和发展前沿,把握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研究,以及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良好基础。

4、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在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数学史,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的方法,积累数学文化。控制论科学的创立者之一维纳[15]是一位数学天才,在布朗运动理论和位势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他也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1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是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也致力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强化数学知识在控制论中的应用。数学作为系统控制科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内容涉及了数学的各个学科。如以W.M.旺纳姆代表的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以R.E.卡尔曼为代表的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以及以H.H.罗森布罗克基为代表的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中,涉及了频域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及变分理论等。矩阵分析和微分方程理论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介绍相应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例如,高等代数中的Cayley-Hamilton定理、极小多项式、矩阵Jordan分解等在控制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判断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系统的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中都有体现。讲解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学生思想文化进行熏陶,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改革

1、 注重仿真与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践性强,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必须进行仿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仿真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我们开设了8学时的上机实验(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内容包括:(1)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的相互转换、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分析;(2) 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的判定;(3) 基于极点配置的系统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系统设计;(4) 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系统设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辅助分析的能力,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交互式教学

在讲授完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方法和思路有了初步认识。对于某些不出现新概念和原理的章节,例如极点配置问题和状态观测器设计等,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讲授。事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6人,每个小组分配一节内容,进行预习,一般留一周的预习时间。讲授时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讲授,逐句解释所讲内容,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其他学生和老师可以提问。如果讲授有误,老师马上打断,让学生重新思考,或者予以纠正。我们通常向学生提问讲授中涉及到的概念和结论,借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一部分完成后进行总结。通过学生讲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查资料的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一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对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能够应对学生讲授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免纠缠细节,影响教学进度。在应用中还要注意精心选择让学生讲授的内容,不宜过多。

3、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一般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为学生未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课题分成一系列小问题,让学生参与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论证,能够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题目,让学生进行总结。题目可以是“控制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的控制理论模型”或“***控制器设计”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5人,让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研究报告。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想法。题目完成后学生把研究报告做成PPT,每个小组派代表为大家讲解,一起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克服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型学习,考核方式应该加大科研型学习的比重。我们采用的考核方式如下:(1)平时成绩30分,其中出勤情况10分、课堂表现10分、课后作业10分;(2)实验成绩20分;(3)科研型学习占50分,其中研究报告20分,讲解情况20分,创新性10分。

五、结论

本文针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目标。这些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但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仍需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主体专业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仍然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继续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从庆,丁勇.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75.

[3]曲延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增刊)155-156.

[4]高立群,杨姝,韩杰等.关于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以《现代控制理论》课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 2006(11)78-79.

[5]张正强,王艳霞.“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31-32.

[6]薛文涛,吴晓蓓,朱志宇.面向行业特色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17-19.

[7]张宝琳,房庆祥,曹飞龙.数学专业“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12(下旬刊)31-32.

[8]王冬梅,刘帅师,黄艳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50-51.

[9]刘鑫屏,刘世全.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12)144.

[10]刘艳芹.数学专业《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60-261.

[11]肖小庆,周磊,张小美.基于素质教育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18-19.

[12]李训经,雍炯敏,周渊. 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徐宗本,张茁生.信息工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14]俞立.现代控制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5]Norbert Wiener著,郝季仁译.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钱学森,宋健.工程控制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第7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数控教学 知识与技能 自主性学习 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36-01

近些年来,我国数控技术发张迅速,数控人才需求急需。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上对于这种数控人才的需求,各类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数控课程。笔者作为一名数控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数控教学中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真正的数控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在探索的课题。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本文中,笔者就以“中职数控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下面就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希望能够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共同提高。

第一,中职数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对于自己的学生做到完全了解,因为这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使用相应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需要重点参考的因素并且也是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关键。由于中职学生们的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以及注意力也相对差,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及理解接受水平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才可以做到在数控教学中有关理论的讲解通俗易懂、通俗生动并以实用的例子来说明的教学效果。笔者的做法就是,注重数控入门课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对于学生选择学习数控专业课程的一种肯定,通过对学生介绍数控专业美好的就业前景来吸引学生专业学习注意力,并对于数控专业中会遇到的学习上的难题给予疏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完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所以,笔者建议在中职数控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采用和结合讲解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实践操作性等教学方法并灵活使用,从而达到最佳结合,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中职数控教学中,教师的培养重点应该是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师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对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今后发展所需的知识及技能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时保证其今后就业成功的基础和后盾。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而反过来,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是促进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推动力。具体来说,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例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相联系,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而努力。最后,让学生在实训中去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以实训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来使得这些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实用化。

第三,中职数控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只有两到三年,今后的时间还是更多地依赖于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的学习,即: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例如,在数控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中如果遇到困难时,中职学生们会立刻寻求教师的帮助或是以无所谓的态度轻易放弃,但是,他们并不是首先是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我们要多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方案并且坚持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每门课程当中,多采用预习、提问及回答、针对性讲解、重点回顾复习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的落实会使得学生会掌握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个人专业发展。

第8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 A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对制造业人才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

一、关于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制图、力学、机械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熟练运用和操作CAD/CAM软件进行一般机械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通过省计算机一级或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测试和AutoCAD操作四级考试,获得证书;具有熟练编制先进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等)加工程序及操作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的能力,并取得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证书或美国EDS公司UG认证证书,具有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第一线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能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能较为流畅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笔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数控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可用“山”字回转体模型来表示。底面代表基本素质平台,反映基本规格要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心的主峰代表专业核心能力的水平,是专业特色的标志;周围的群峰代表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们与主峰相互结合,形成综合能力。我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发展多种相关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以形成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从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型的人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初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接受教育,其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性知识较为全面,但是实际的动手操作技能非常欠缺,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无法满足相关企业的用人要求,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CAD/CAM应用等等,而教师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采用同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并且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影响到学生对于该专业知识的掌握,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低下。(3)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等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方式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习水平等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方式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科学评定,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学习和发展。

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1、改革教学目标

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改革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高职学校办学的宗旨、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日后的发展需求进行设定。由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成为企业中的一线技术员工,因此,学生在高职学校的学习期间,需要全面的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操作,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针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相关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教师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有助于为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而教师单纯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长时间会产生厌烦感,进而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像,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应用,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进一步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课时结构,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针对于目前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有效的调整课时结构,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多少,将课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应该本着每学期的课时,三分之二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三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一部分的理论性知识之后,立刻进行实践,及时的帮助学生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逐渐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层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荣龙,李大胜,张辉,王继利,杨兆军,李国发,朱晓翠.浅谈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第9篇:数控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54-02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数控设备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对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数控维修专业人员应该如何培养,其培养方向又是如何呢?这是建设数控维修专业应考虑的问题。

数控机床维修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金属切削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数控车床生产大国。可长期以来,国产的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发展迅速、中档进展缓慢、高档数控机床依靠进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比进口机床差一倍之多。虽然进口机床的可靠性比国产数控机床高,但机床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困难,费用昂贵,真可谓“买得起,修不起”。国产数控机床的维修比进口机床容易,但机床售后维修服务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无法完成故障维修,不能体现国产数控机床的优势,从而使强项变成了弱项。

目前,各职业院校几乎都设有数控专业,而企业需要的是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目前,数控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普遍偏重于理论学习和数控机床操作,而对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几乎不涉及或是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对于数控设备只会操作,而对于数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知之甚少。这样就不能保证数控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最终导致了数控设备的开工率不足。从表1不难看出,影响数控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的主要因素是维修力量不足和维修费用过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维修技术人员。

数控维修人才概况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岗位上的人员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少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数控机床调试、维护与维修技能,对技术含量高的数控维修人员需求越来越多。

现在,一些单位对于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并无专业人员,即便有也主要来源于普通机床维修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主要了解普通机床的机械结构与电气,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数控设备仅凭这些知识就力不从心了;三是综合知识差,对于数控机床中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微机原理、接口及计算机弱电部分感到陌生,维修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显然是不行的。

从表2可知,当前数控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院校。企业对数控维修与维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面对数控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人员日渐短缺,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目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由于各学校的师资、实训设备等力量不足,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存在着严重的雷同现象。现在,各职业院校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不过有的偏重于电类知识的讲解,有的偏重于机械结构知识的讲解而已。然而,不管是偏重于哪一方面知识的讲解,对于高度机电一体的数控设备而言,都是不足的。开设数控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训资源不充足、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对数控维修专业建设的建议

数控维修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数控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能单独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一味强调实践学习。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大部分偏重于理论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相应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结合数控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强化课程和德育模块等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在顶岗实习阶段,可以将数控维修专业学生送至数控机床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和维修售后服务处,让学生在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维修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跟着维修人员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德育课程三个系统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题当中。

理论课程 依据通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并将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课程设定为专业主干课程。拟建设的主干课程如表3所示。

实训课程 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求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课、工艺课等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达到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由实训教室向车间延伸,使学生成为新型技能人才。实现实训教学与现实生产有机结合,更能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符合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同时完成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实训设备问题,为学校节约开支,同时也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资源。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而言更加实用,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

由于数控机床维修是一门综合学科,故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学校,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制约着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让教师进企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二是聘请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让他们走进课堂,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结语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为一体的数控设备,对于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应是单一的某一方向专业知识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数控维修专业的设置既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也不能过于偏重于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否则,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易钢.对国内外机床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金属加工,2011,(6).

[2]谷伟广.对我国国产化率概念界定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3]华玲芳.浅谈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09,(11).

[4]贾亚洲,杨兆军.数控机床可靠性国内外现状与技术发展策略[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4).

[5]戴怡.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本科专业的思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9).

[6]陆春月,王俊元.机械故障诊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04,(6).

[7]臧建军.数控维修工作中的“三到位”原则[J].机械工人,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