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数控机床论文全文(5篇)

数控机床论文

第1篇: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在教学上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学习地位,充分提供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雏形。这与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加强考核措施督促学生学习,如要求学生看书,在书上要有重点标记,要能分清各章节间的联系,每一章节里,甚至每一段里说明的是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参看其他资料,对下功夫读书的(如书上有因翻看变数多而发黑,且有较详细的标注的)同学在过程考核上多加分。对上课积极发言,实习时积极动手和动脑的同学多加分,对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有自己的观点、不照抄照搬的多加分。在讲课过程中。也要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指导学生书中有用的知识点是怎样和项目对接上的。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将项目与教材有效衔接。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会读书益处颇多,不但能形成理论知识体系,而且为能具有自我阅读资料的能力做了一定的铺垫。而这是提高维修技能的必要手段。学会读书的学生必然是愿意读书的学生,愿意读书的学生必然是能读懂书的学生,能读懂书必然要想办法教明白学生。这不仅是授课教师的水平问题,还与教师的责任心,课程设置的内容及前后课程的安排有关。

2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同样

对学生形成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在校生虽然形成的是初级技能,但是应该是学生一生中与其技能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他日后自学的基础,因此如何传授知识,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其技能相衔接至关重要。合理处理教材内容,讲清楚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技能,这也是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这种理论的来源一定是准确、可理解并能有一定的文本材料(如教材)以供查阅,这就要求在实训室上课时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讲清楚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书中做好标注,便于学生日后复习巩固,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很短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法很多,在本门课程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小范围对比与大范围对比两种方法。对比法能清晰地使学生对教材编排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数控机床的控制主要是针对主轴和进给轴,要从它们的驱动要求,驱动器的类别,驱动器的接线及参数设置、常规操作方面加以介绍。要从它们与数控装置的连接,包括控制指令信号的种类与性质、反馈原件与反馈信号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内容贯穿整个教材,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大范围对比讲授。教学中大量运用了循环渗透教学法,循环渗透教学法不是简单地重复,要有不同的去反复提醒学生,使学生对它们的异同有深入的认识。

(1)第一次课就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明确开环、半闭环、闭环的含义、组成形式和对数控机床控制作用的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确数控机床的分类和发展的方向。

(2)第四章介绍进给伺服时,对开环、半闭环、闭环三种控制形式进一步说明,对三个环是否采用检测元件、检测元件的安装位置要求,检测元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三种控制环应用场合、调试的难易程度、控制精度的对比做进一步讲解。可见前面的铺垫不但能完善教学过程,而且启下。同时对伺服驱动器的内部有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三个控制环路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自控原理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解,这样的适时比较,可使学生明确这两个三环的本质区别。使知识结构在递进和加强。

(3)第四章中步进驱动器与伺服驱动器之间对比,如接口数量,电源性质:包括电源的电压高低;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电源接入的数量,除强电电源外,是否需控制电源,是否有先上控制电的要求等;第五章中有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要求、主轴驱动系统的要求、主轴传动的要求。应明确三者之间的包容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侧重与联系。显然这里应用小范围对比讲授为好。这里不但要对比讲授,还要指导学生看书,以便学生理清头绪、读懂教材,学会看书。这也对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

3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

所学知识,为技能培养做好理论铺垫教材中内容与实际设备上有很多可以相联系的地方,举例如下。

(1)导线的颜色线缆的种类,中间继电器的结构与作用,断路器的型号选择。

(2)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结构与作用,变频器的恒压频比控制。

(3)步进驱动器细分后运行的噪声、平稳性。

(4)系统对部件的控制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如按下主轴正转按键,KA1得电,利用其常开点的闭合对变频器设置好的启停信号点位输入正的24V电压。而且通过输出继电器板的信号灯亮灭的指示、用万用表测量PLC输入输出点位等实际操作,可明确主轴启停控制过程、逻辑信号的传递过程及检测方法。

第2篇: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立柱式电火花机床依靠工作台的移动来实现X/Y轴的运动,因而这两条轴的精度与工件的重量密切相关,其动态精度和刚性都会受之影响。同时,X/Y轴的行程因工作台需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移动而受到限制,如果要设计加工稍大一点的工件,则机床的底座和立柱会更显大型化,相对于机床尺寸来说,可加工区域明显偏小,而刚性也会随着立柱横梁悬伸加长而变差。此结构不宜设计、安装可升降式工作液槽,工作液容易随着工作台的不断平动而溅出。以上两种国内常见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由于机械结构本身内在的问题,导致在实际的使用中直接影响到零件或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机床结构正确选型和优化设计,特别是针对这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来寻求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2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选型及优化设计方案

2.1结构选型基本思路

通过对国内常用的两种电火花成型机床机构内在问题点的比较及分析研究,从中得到结论:虽然通过改良部分零件的设计和采用性能更加好的功能部件如导轨和丝杆等,可以改善国内两种常见结构机床的刚性和精度,但要避免因结构本身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对机床的结构进行合理选型和优化设计,力求结构简洁、性能可靠,以达到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在性能、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于滑枕式结构,龙门式结构因为工作头工的位置自动升降,省去冲放时间。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龙门式结构除了能够避免滑枕式结构和立柱式结构的内在结构问题,而且本身很多优点也正好能够满足高精密电火花成型机床的各种要求,因此龙门式结构是设计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首选机械结构。

2.2方案

G450C龙门式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机床是巨轮股份专门为中小型高精密零件和工模具市场开发的新机型,该机型针对常见龙门式结构电火花成型机床制造成本高,操作不太方便,占地面积大,只适合大、中型电火花成型机床等问题点,从结构适用及加工工艺性好的设计原则方面考虑对龙门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与常见的龙门式电火花机床一样,结构优化后的G450C机床主体机械结构仍然由床身、龙门架、滑枕、主轴箱和工作液槽组成,整体结构没改变,只是将一些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优化后的龙门式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跟原来的机械结构存在如下不同点。传统的龙门式机床采用动龙门结构,因为需要有足够大的“门”结构空间悬挂滑枕和主轴头,因此只适合大中型电火花成型机床设计使用。为了兼容床身和工作液槽,通常床身是由钢板焊接而成。为保证主轴头的悬伸刚性,滑枕和主轴箱在满足刚性和使用尺寸的情况下,采用了紧凑的设计原则。而优化后的龙门结构则是针对G450C机床适用零件的特点,对机械部分的几大部件进行改进和优化。主要体现在:龙门架采用三角横梁设计,既能保持龙门结构的特点,又加强了龙门架的刚性(对比门式龙门架);床身为了配合龙门架悬挂在龙门架上,受力情况不会随主轴头的位置而变化,长期精度可以保持稳定,主轴头可以到达工作台面任意一个角落,且受力情况都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工作头悬伸短且固定不变,刚性好,受外力影响较小,平行度误差也最小化;该结构的床身、工作液和龙门架可以实现整体温度控制,从而实现机床的高精度和热稳定性。相对于立柱式结构,龙门式结构(动龙门式)因机床工作台固定不动,各条轴的运动与工件的重量和工作液无关,其动态精度和刚性不会受之影响。此结构便于设计、安装可升降式工作液槽,油槽可装满工作液时移动,随放电成型 的三角横梁设计,将原来长方体的结构改进优化成L型箱体结构,使得三角龙门架可以在L型箱体上部实现前后运动;为了确保X/Y轴的行程和刚性,滑枕和主轴箱由原来的紧凑设计改成仿生箱体设计。相对于传统的龙门式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优化后的G450C机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整机结构沿用经仿生优化设计的龙门式结构,结构紧凑且行程大,刚性大且可保持长期高精度,静态和动态性能俱佳;

(2)采用高性能铸铁结构,确保机床的机械稳定性和精度,不受工件重量或工作液重量的影响;

(3)机床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提供了机床占地面积和加工面积的最佳比例,工作台采用3方向的全开放式设计,高度根据东方人的身高特点而设计;

(4)ATC采用独创的内藏式和悬挂导轨伸缩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电极容量大且不干涉主轴的移动,没有运动死角;

第3篇: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一)培训内容脱离中职教学,实效性差

在培训过程中,一些培训单位缺少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不了解中职教师在培训上的关切,培训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单向的知识传授较多,动手实践较少;校内教授授课较多,校外行业能手指导较少。院校合作较多,企业参与较少,参观游览较多,实际操作较少。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多是处于一种兼职状态,缺少对受训学员学习需求的深入了解,依托本单位的师资,减少企业实践的做法方便了培训单位工作上的安排,减少了工作上的麻烦,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但教师们最为迫切需要的岗位能力却提升甚少。

(二)评价体系不够严谨,评价不够严格

一是对受训个体的评价不严格。在对受训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包括:出勤率、教案、论文、企业实践报告、实训作品(实训汇报)等基本内容。但在实际考核中,在一些培训班,出勤很少不会影响到培训最终的考核,一般的出勤考核由班级同学自主负责,即使有同学逃课,也会有人代签,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严重时上课的人数不足半数。二是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不够严谨。对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或网上反馈等形式,让受训者就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后勤服务等方面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面对这种测评,大多数培训学员出于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或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填写测评时往往加入主观内容。缺乏专业评估机构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评价。

二、对我国中职学校师资培训的思考

(一)降低培训的宽度,加大培训的深度

在一些师资培训中,课程种类很多,但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深入,基本上每一个课程都似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以文秘专业教师部级培训为例: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政策及教育形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发与建设、论文写作方法、课题研究、微课程开发与制作、教师礼仪、秘书学、行政法、群体事件应对、公共关系、教师口语、档案管理、公共行政基础等近20门课程。由于课程较多,有的课程只有一两个学时,一些原本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最后变成了单纯讲授的课堂,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培训中根据受训中职教师的实际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能力,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操训练

在一线教学的中职教师,甚至是一些从教时间几十年的教师,大多数是在进行没有实际一线操作经验的纸上谈兵式教学。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有的教师教数控机床维修,但从来没有过修理机床的经验。从事文秘教学的教师,却从来没有起草收发过文件。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由“学科体系”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转化,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要弥补差距需要依靠职业培训来完成,但目前的职业培训除了“量”上有所增加外,在“质”上还有待提高。职教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一样,最重要的能力要通过直接经验获得,必须改革以往单纯靠课堂授课、听讲座的培训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师资人才。

(三)培训机构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一些培训机构本身拥有一定的实训条件,如一些部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现有的一些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可以为一些实训课提供条件,但是这些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师资培训的需要。如一些工科类师资培训过程中需要教师学习高级数控机床的操作,这些机床动辄几千万,师资培训基地不可能为培训而专门配置。另外培训基地有时也无法同时提供大量的工位来供受训者进行实训。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才能使教师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四)加强师资培训的推荐和选拔监管,严格筛选受训人员

现在的师资培训在推荐和选拔阶段缺少监管与问责,部分学校在推荐环节一推了之,少数教育部门在培训人员选拔环节不闻不问一送了之,这就造成了基层职业学校在师资培训人员推荐过程中的随意性。导致闲人培训,忙人工作。这样的机制必然导致培训效果的大打折扣。要杜绝这种现象就要从源头抓起,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和推荐标准,真正让需要培训的教师,符合标准的教师接受培训,让国家的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采用主题模块的方式设计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

第4篇: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内容,惟恐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存在,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因此,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探讨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以教学大纲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参考,教学内容要合理调整,高职教材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1.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满足实用、够用的尺度,以应知应会专业操作为标准,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培养动手能力和技能教育。

2.丰富实训实习内容将技术应用型的合格人才输送给一线的生产岗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对于操作技能、工艺知识几近空白的刚入校高职学生,通过对实训、实习内容的丰富,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得到锻炼,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得到补充,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自行深入生产实践的良好习惯得到加强。

3.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应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侧重面是不同的。比如各种机床切削加工方法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而各种机床结构原理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是主线。现有的教材必须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从形式上简单组合课程内容是不可取的,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的应包括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应用和科学的最新成果,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和动态。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目前,国内教育专家提出并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被有效培养、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被正确引导是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职业素质在现代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灌输式教学方法日见颓势,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法原理,同时参考高职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科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车床传动系统分析教学为例,若采用现场观察车床方法,将主轴箱盖打开,学生仍然认识不清车床的内部结构。采用三维软件制作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型,教师通过操作进行讲解,学生对车床主轴箱内部的结构、进给箱的传动系统、如何操作滑移齿轮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了解清楚且在真实条件下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内容也得到有效拓展。2.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合理利用实验设计、现场教学等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工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3.利用网络优势,形成网络教学新体系覆盖面宽、实践性强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征,随着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技术,知识范围继续扩展,课程内容增加且变化,进行网络教学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好模式。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还可以实时进行网上讨论,在网络上进行各种资源的查找,资源实现共享。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体现三个原则: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个性和潜能要得到体现,就是应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得到培养,就是将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一方面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要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得到锻炼,就是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通过有效改革、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特点,对教学时间、教学难度、教学密度和教学速度应进行合理的灵活调控。合理制定、科学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理论学时要进行适当的科学压缩,增加一定的习题课、必要的讨论课、相应的实验课学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压缩课时,有些教师会认为课程内容会讲不完,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采用优良的教学模式将极大提高部分教学内容传授效率。例如,讲解砂型铸造这一节内容时,至少要用2个学时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抽象的知识使学生似懂非懂。不过,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实际操作进行现场讲解,四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地科学压缩课时,一方面可以将陈旧过时、与实际应用无关的内容进行科学地删减,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评价观,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来判断“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制定出能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1.建立严谨、完整的试题库,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完成试题库建设,设计全面、合理题型是题库建设的第一要素,知识点覆盖完整是题库建设的第二要素。不同专业老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大纲要求,自动选题组卷。随机、自动的命题过程,能够使考试更加规范、科学,同时为教、考分离创造有利条件。

2.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真实、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往往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所计算的平时成绩往往是粗放的、不科学的,不能够真实地、完全地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采取期末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学期成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考什么”要解决“,如何考”也要解决。“考什么”即是如何选择考核内容,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要求目标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技术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体现出来,达到能力、知识、素质完美结合。“如何考”即是如何选择考核方式方法,结合考核科目的自身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考核方法,如口试、开卷、论文、报告、闭卷、操作、笔试、课堂评价、实操与答辩等。

三、结语

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高职教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认清社会在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如何满足社会要求。使教学质量不仅通过教改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是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有力保证。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东和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机械制造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1.应用创新型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践

1.1全面综合训练项目安排

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实践内容:工艺分析、基准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阶段划分、工序顺序安排、机床及工艺装备选用、切削用量和工时计算、编制工艺文件等基础上,增加了工件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检测工艺设计等新的内容,以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全流程的知识,使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1.2依托于项目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材篇幅和学时的限制,讲授的内容多而广,但涉及具体工程问题内容又显得不够。针对这种问题,在课程开始第1周,就把实践的项目任务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为完成本实践环节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带有明确的任务和目的,在训练项目的指导下有目的性地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同时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时间,可以对自己设计的加工工艺进行上机加工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本实践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一般需要用3—4周的教学时间来完成。目前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仍沿用了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2周的教学习惯,时间短、任务重,因而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完成实践。学生平时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本实践环节结合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堂教学,在课程开始就布置下实践任务,将实践中原需要集中的环节分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完成,而在集中的时间段内更多地用在工艺文件的编制和规范上,从而形成一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集中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

1.4融合三维技术的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在工程中,三维软件如UG、SOLIDWORK、SOLIDEDGE、PRE等,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各个领域,但在传统的工艺与夹具设计实践环节,却缺失相关内容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当前流行的三维软件如NX的WAVE模块来辅助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其流程如图所示,为基于NX-WAVE建立的机床拨叉体快速工艺编制模板。

1.5融合三维技术的夹具设计

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在本综合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应用三维软件如NX的WAVE设计技术完成夹具从总体方案到具体的零部件设计,同时所有工程图纸全部由三维实体模型导出。在夹具设计中,除传统的夹紧力计算外,还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如NX的CAE模块完成夹具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等,借助分析结果完成对夹具结构设计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熟悉主流的CAD/CAE功能模块的应用,具备应用CAD/CAE软件完成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1.6将数控加工工艺的训练融合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训练中

现有的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做工艺设计时基本上做的都是传统的机加工艺,学生很少主动采用数控机床来完成零件加工。在机械制造综合实践中,在选题时,我们就有意识地选有一道或几道工序需要借助数控加工来完成的典型工件,要求在安排工艺流程时必须至少有一道工序是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完成的,鼓励学生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完成工件加工。同时提供一个典型的数控加工工序卡模板供学生参考。针对数控加工工序,可直接调用WAVE工序模型完成CAM模拟加工及生成数控程序代码,之后可进入学校开放的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实际加工及检验。

1.7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的分阶段考核评定

本综合实践考核打破传统的仅提供纸质文档的考核模式,采用在集中阶段提交纸质物化成果和学期末通过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分阶段组合考核模式。纸质物化成果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各按照50%计入总评成绩。

2.结语

第5篇: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话设计;抗干扰技术;分析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尤其智能手机的应用,其用户不断增加,用电设备密度不断增加,在空间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电子设备之间可能造成干扰,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必须提高电子设备之间的抗干扰性能,因此我们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的方式进行提高抗干扰性能,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抗干扰能力,符合现在数字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1硬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1.1安全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把机壳接入大地,让电量转移到大地,减少电荷积累情况,减少因为静电等原因造成人与机械设备等受到安全影响。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绝缘层可能出现破损等现象,就可能造成机壳带带电,这时候的电量是足够大的,不能及时转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利用安全接地技术可以把多余电荷转移出去,还能及时切断电源等,对其安全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1.2避雷击接地技术

用电设备基本都需要采用避雷击效果,一般通常采用避雷针,当出现雷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荷的转移,下雨天气打雷时候,出现雷击的情况是产生电荷的,一旦遇到用电设备等,瞬间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荷,对周围人和物产生损害现象,必须采用技术及时转移电荷,减少对人的伤害,对用电设备也起到保护作用。

1.3屏蔽接地技术

屏蔽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对用电设备的保护作用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是设计人员经常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屏蔽技术需要和接地技术配合使用,其屏蔽效果才能够提升。像是静电屏蔽技术。若是在带正电导体周围围上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则于屏蔽体的内侧所获取的负电荷将会等同于带电导体,同时外侧所存在的正电荷也和带电导体等量,这就造成外侧区域仍旧存在电场。若是对金属屏蔽体进行接地处理,那么外侧的正电荷可能会流入大地之中,则可以消除外侧区域的电场,也就是金属屏蔽之中将会对正电导体的电场进行屏蔽处理。屏蔽接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上起到革新作用,在应用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现实应用价值。

2软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2.1数字滤波技术

数字滤波技术是一种仿真技术,基于硬件设备的仿真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依赖硬件技术,只是通过模拟技术进行设置,实现数字滤波。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先借助于硬件技术进行干扰技术的应用,减少干扰性能,在具体通过软件进行有效的滤波,起到真正的数字滤波技术,减少抗干扰能力。数字滤波技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数字滤波技术的处理方式,起到真正数字滤波作用,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步骤。

2.2软件“看门狗”的使用

软件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死循环等现象,在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考虑这方面问题,采用“看门狗”技术,防治程序死循环现象发生。硬件看门狗就是一个定时器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合理的根据监控情况进行有效处理,起到看门狗的效果。

3实例论述

3.1通过硬软件技术促使计算机系统脱离死态

为了使干扰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一个硬件计时器,

3.2程序“跑飞”阶段进行数据保存的硬软件办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在被强电磁干扰或影响之后,计算机系统之中正在正常运行的程序或许会被打乱,进而在内存中出现转移情况,同时这种转移是不能被控制的,也就是发生“跑飞”情况。该问题的出现或许会造成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被破坏、冲掉。通过硬软件结合措施、方法的运用,能够在出现断电事故或者是发生强干扰情况之后,使各重要参数得到保护,从而使系统的连续运转或者是再恢复获得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海权,田露,宋立业.传统光电编码器防震动抗干扰电路的优化[J].电气技术,2015(12).

[2]杨昆.综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

[3]李娜.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优化设计解析[J].通讯世界,2016(15).

[4]王剑锋.DCS控制系统抗干扰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

[5]姚年春,徐涛.电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

[6]熊轶娜,吴跃明,陈洁.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08).

[7]陈友明,黄运生.DSP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