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德育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德育学习材料

第1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新课改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数学要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堡垒作用,在提升数学实用性、提高学生数学人文涵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学技巧和数学运算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一、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并加大教材挖掘力度

高中数学教材不仅仅是一门习题和讲义,在习题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些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材料和延伸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仔细挖掘的力度,将数学教材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德育的综合性材料。

(一)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

在高中数学的教材中,碰到新公式的时候,往往在课本的下方或者课本最后都会链接上发现这套数学公式的数学家的故事和简单经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将数学家的故事连同相关公式一起讲解出来。当然,课本上的简介比较简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后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延伸工作。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事迹来激烈学生,鼓励他们不断摸索,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运用现实材料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数学中,材料题的运算比较多。这类题型往往只是运用材料的躯壳,实际上只运用材料中的数学内容。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往往也容易忽略材料。在新课改下,教师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现实材料。一些现实材料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也涵盖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教师应该通过材料来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发展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并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通过数学规律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高中数学的内容涵盖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内容。比如等差数列,通过寻找特殊规律来实现规律的一般化处理。因此高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数学规律来向学生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德育环境的创设、德育环节的搭配,来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一)创设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

数学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德育教育的课堂情境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开展数学教学前,可以通过与所讲的公式紧密结合的时事国情,特别是我国在科研创造、科技发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新成就,来提升自己对该公式的重视。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习小组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比如开设学习小组或者课堂讨论小组。在讲解到某个数学规律时,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小组,既能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互助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适时鼓励

课堂上,教师的适时鼓励和鼓舞,既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客观点评渗透德育教育。当然,这种适时鼓励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比如有学生总结出了很好的数学记忆方法,教师在鼓励的时候,可以将鼓励的内容从认真学习上升到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索的层面上。

三、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可行性。不是说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需要渗透德育教育,而是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适时适度开展德育教育。还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他们的角度出来,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否则不仅无法有效渗透,还容易引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抵触与反感。

第2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材料分析 思想品德

新一轮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笔者以前执教的思想政治课,更名为思想品德课,而且内容安排发生了变化,增加大量的材料分析,配有不少的彩色插图,这个变化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材料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便于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过去的思想政治教材,注重道理的传授,而忽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空洞说教,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通过安排材料分析题和彩色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彩色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思想品德课和学生的距离。材料分析题就是通过提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情景,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理解材料的意思,准确回答材料分析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出教材正文的原理和观点。因为思想品德教材所选用的材料分析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通过对材料分析题的研究,归纳出相应的原理和观点。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接受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而过去的思想政治教材理论性太强,脱离学生的实际,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之感。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摒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师生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而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就是通过提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思考、质疑和讨论,把探究知识和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参与、合作和引导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而激活了课堂,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3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1.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实施德育教育

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频率最高的材料。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目前的教材题材丰富,包括历史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名人传记、人际关系等,为老师提供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我们英语老师应该及时把握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英语知识为载体,及时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学生要在与他人模拟交际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英语。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组织交际的活动,使学生满怀兴趣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际,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材Unit5DangerandSafety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分组表演警示标志中的正确含义。更可以给出一些紧急情况的案例(如火灾、地震、流鼻血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如何处理并远离危险。这些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危险处理方法和安全意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学生被施以德育教育。

2在英语练习中实施德育教育

英语中有很多练习是暗含德育的,老师在评讲时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任务型阅读中,很多文章都含有德育主题。例如下面这篇阅读理解文章,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er.”时,可以提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在英语课堂外实施德育教育

第4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1)提高物理教师的自身素质,用爱和责任筑起师德的灵魂。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以严谨的作风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理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间在授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又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总结出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为什么他能在科学上做出卓越的贡献?用牛顿的话说,他是靠夜以继日的思考。牛顿读书和思考时非常专心,甚至到了非常入迷的地步。一次,他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准备吃鸡蛋的时候,发现锅里煮的竟是自己的怀表。牛顿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勤奋和信心。通过启迪,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对人类有所作为者,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要让学生相信勤奋和信心是一个永不枯竭、连续不断的驱动力。可见,教学中处处有德育因子,我们要努力挖掘,充分发挥,对学生全面实施德育。

(3)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要重点讲授的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第5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 德育 数学教学 数学课 小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一、问题的现状

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建设服务,德育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往各科教育中渗透。说起思想教育,广大教师认为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简洁的途径,我们会想起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那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事,而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难上加难,数学老师只管教好数学,能让学生数学考试有个好分数就行,因为较之于语文,数学课多是数字和符号,教学起来没什么感人的场景和情节,没什么思想教育内容。其实不然,数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脱离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将会大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内容其内蕴的思想教育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

二、德育教育,不拘一格寓教于“行”

1、德育――在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在进行统计实例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实例的统计,我就曾经让学生通过网络和书报等收集一些有关白色环境污染变化的数据,然后在课堂上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或表把它描绘出来,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白色环境污染变化的一些看法和体验。由于这个题材是选自于同学们的身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德育――在于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了得到父母、老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世界观逐步形成,其学习的动机逐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再采取奖红花、奖五角星等办法就行不通了,那么怎样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可以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如:讲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讲人类的伟大发明,提高学习积极性;讲数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的应用,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都有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利用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疑问,激发其探索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对事业的热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以身作则是学生身边最近、最真、最好的榜样。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的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

3、德育――在于挖掘数学教材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在向学生介绍古代及现代的计数方法,及我国各建筑有关数字知识时,不但向他们传授知识,同时通过教学也可以让他们了解祖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号召他们向老一辈数学家学习,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再比如:教“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的教育;教材中的应用题更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这些数据材料随着知识的拓展和学生见识增多逐步充实,从校内到校外、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国际,教材都作了一定的反映。

当然,教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的数据不能及时反应到教材上。因此,教师要经常及时地搜集新的信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成习题介绍给学生,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4、德育――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

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还应注意,要将思想教育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牵强附会,要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的、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总之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我相信只要教师做到“渗透有心,渗透得法”,那一定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楼明霞,数学学科如何加强德育,教学月刊

[2]卢江著,课程教材改革之路,课程・教材・教法

第6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分析题;问题;解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7-01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思想品德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考试研究的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程考试中,材料分析题因其贴近生活、立意深刻、形式灵活而成为中考主观题的必考题型。然而,从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材料题来看,学生的分析说明题的得分率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未能掌握答题技巧。下面,就学生在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

一、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组成,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而非选择题中,材料分析题占了很大的比例。通过学生作业以及检测的认真调研,可以发现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时存在如下问题:

(1)忽略题目关键词。练习和测试中,学生总是对材料主题熟视无睹,不能准确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乱写一通。

(2)阅读材料一目十行,不能做到边读边做记号,经常文本不符,偏离主题。好多学生不能仔细分析阅读材料,心不在焉,不能在材料上标上有助于解题的记号,不能准确分析材料的中心内容,导致答案离题千里。

(3)对设问的把握不够,甚至曲解题意,使知识与题目材料联系不够。学生在解题时对材料给出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准确抓住答题角度,有的学生甚至忽视明显的角度词语提醒,自己胡乱组织答案,答非所问。在答案语言组织中也会发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运用也存在问题,不能与材料准确衔接。此外学生答题格式也存在很大问题,语言组织随心所欲,口语化较强,不能灵活运用书面语言,学科素养较差。

(4)思路狭窄,缺少广度和深度。认真分析学生的答案后不难发现,学生答题思路不够宽阔,不能发散思维,答案比较肤浅,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二、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对策

当前,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主流价值标准。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具有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和书本知识提炼的能力,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它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将书本理论和生活常识相融合。

(1)认真研读。阅读是做题的开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情况下材料分析题主要读设问和材料。第一,审读设问。首先要抓住设问的主体是谁,设问里有没有限定答题范围和要求。其次要找准答题的方向,思品题答题无非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同时要特别注意,设问要研读两遍,并且要做到边读边画,画出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制词。最后,带着设问要求去仔细研读材料内容。第二,浏览材料正文,结合设问重点读。思品材料分析题文字内容一般不多,层次较清晰,有明显的标点符号如分号,便于学生分层分析。阅读材料主要任务有三个,首先整体阅读与分层阅读相结合,整体阅读优先。其次分层阅读时,依照材料顺序,抓准关键性词语寻找有效信息。最后在读的过程中,对照设问要求,边读边画,在相关词句旁边写上相应的知识点,便于组织答案。

(2)查找知识点。在具体解题中,查找与研读是一致的,无须将二者分开。第一,当所给材料信息丰富,知识范围较大,甚至是跨年级跨单元时,要注意在解题时严格以材料为线索,将材料的有效信息一一回归教材,并结合大的知识框架来准确敲定所需知识点,正所谓大点略写。第二,当所给材料信息丰富,知识范围不大时,要以知识为线索去查找材料,并详细结合材料把所需知识点准确写出来,所谓小点详写。第三,当所给材料信息不丰富,只是用于创设情境时,要以知识体系为线索去精准查找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整合。

(3)组织答案。首先,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答案序号化,把肯定的得分点写在最前面。其次,注意材料与书本理论结合,不能只写材料或只答理论,导致不必要失分。再次,务必使用学科语言,不可用大白话,要将答案组织成完整的句子而不是短语或关键词。最后,注意分值,一般情况都是一点一分或两分,适当多答一、两点,要基本写满,不可空白。

三、结束语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思想品德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强化要求,不放过每次材料分析题的解答锻炼,严格按照要求读题解题。要理清解题的基本思路,注重答题的基本步骤及答题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当的方法,在思考中完善自我、寻找规律,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严孙荣.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策略有效性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第7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均衡;品德;课堂;教学;知识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在2012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堂教学情况让学生获得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呢?《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在第七条意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认为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接受知识、探索知识和思维能力等相对均衡,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在具体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途径诱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通过因材施教与学相结合来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通过互动式教学来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通过创设情境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在第七条意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指出“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死板的说教式的知识灌输的过程,学生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那么只能是让学生昏昏欲睡,学生也就缺乏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并且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关键是要启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情感投入。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才能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通过适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我的做法是依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适当的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表演情景、竞争性情景和音乐情景等把学生引入情境,揭示主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它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如在学习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也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除了创设情景,我认为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引用名人名言、图片展示、实物演示、谈话激趣、榜样激励、现身说法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也可以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等等。这样让学生感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学习也就越来越有动力,也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发展。

二、通过因材施教与学相结合来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到九年级,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知识的难度加大,学生出现的成绩差距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出现厌倦和厌恶,部分学生缺乏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而部分学生则对思想品德课相对感兴趣,这并非只是教学本身的错误,更多的是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所造成。因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智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均衡教育不只是单纯的统一型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面对众多的受教育者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为智力水平不一、志向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成才的机会,缩小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掌握思想品德课知识的能力差距,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通过因材施教与学相结合,我的做法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教师在学之外,再对划分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个别辅导,布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帮助温习旧知识等。如布置作业时针对层次好的优等生可以布置灵活多样的拓展性作业,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和中等生就多布置以夯实基础为主的作业,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采取适当降低要求,多鼓励,少批评,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遇,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学生善于演讲,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展示,有的学生善于表演,教师就应该给他一个舞台,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教师就给他深邃的问题,让他思考,这样在课堂上他们能真正展现自己内在的潜力,赢得大家和老师的赞赏。这样通过因材施教,顾及各类学生的差异,让落伍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让尖子生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多数学生各展其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大致均衡,共同发展,集体提高,有效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均衡发展。

三、通过互动式教学来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

互动式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更能激发学生个人本身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解放,让学生可以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它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不仅使学生爱学而且会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多增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社会现象,充分地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要注重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交给学生探讨。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和认识问题等,或学生有的对理论本身怀疑,有的对现实有不同观点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辩论、讨论,使其在讨论、辩论中寻求到正确答案和结论。互动教学过程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讨论。师生间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风尚,教师要关爱学生,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避免出现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或不愿说等现象,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总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动脑、动口,想办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在自主和谐的氛围里接受教育,有效促进探索知识的均衡发展。

四、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

阅读感悟能力对九年级学生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增强想象力、思考力。到了九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但有些学生对识记知识还可以、但理解记忆、阅读感悟能力思维力还比较差,必须靠教师的培养训练帮助才能有所提高。我认为通过多训练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均衡发展的好方法。

第8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1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是适应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对思想品德教学加以重视。“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党中央对教育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而在当前,信息化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与现状,它能够完全满足这些新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是适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思想品德是一门较为尴尬的课程,一方面教师认为“备课难、教书难”,另一方面学生认为“不好学、学不好”。虽然近几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不断的做出调整与更新,以减少书面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增强课本的可读性,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变化节奏非常快,也非常复杂,教学材料难以完全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而信息化教育技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它可以无限地扩充与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师备课提供素材,还可以拓展学生视听,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适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

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双向发展的客观要求 信息化技术能力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能力,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途径去搜寻素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便能得到提升。另外,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还能够端正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正确认识,激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新性地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目标性原则 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方式都是如此。虽然说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非常丰富与新颖的特征,但是在将其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是要首先把握好教学目标,紧跟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教育思想与性质,统筹教学过程,规划好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来一步一步地达成教学目标。

适度性原则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途径,它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把握好适度性这一基本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来合理地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料,不要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将真正的教学重点、难点给忽视了。所以教师还应当结合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下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实效性原则 教师在通过信息化途径收集教学资料和素材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可以说是真伪混杂、良莠不齐,教师不能盲目地从中进行选择,而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信息收集,并通过科学地组建、编排这些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3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地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首先,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将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设计对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激发学生思维运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的理解教学重点,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学习态度。

学习材料 不论是学校自身的资源库还是互联网上的各种途径,都可以用作学习材料。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心理特征,来制作相关的思想品德学习课件,然后将其到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网路信息途径上,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下载,进行自主学习。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生活化 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尽可能地与学生现实生活靠近,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能力,而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则能够轻易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他们的视觉角度,来选择一些与他们现实非常靠近,而且又符合教学需要的素材内容,来将课堂教育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无限拉近,让他们感受到“思想品德”就在身边,通过学习与理解教学内容,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与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按照课堂教学所指导的那样去为人处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研讨、交流 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其他人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在通过网络进行研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扩展,而且扩展的内容与方向更加的宽广,不受限制,学生可以从一个问题引申到另一个问题,其探究竞争、探究能力也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总结与提高 在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完美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学会迁移思维,能够使他们将新的知识,创新性地用于解决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以达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促使其探索,最终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切实提高其素质能力。

总之,信息教育技术的到来,正契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笔者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第9篇:德育学习材料范文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二)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三)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四)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