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精选(九篇)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

第1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级医师;内外向性格类型;职业效能感

伴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初级医师面对的职业环境与工作压力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初级医师职业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对医院管理方帮助初级医师应对工作环境给其带来的各种压力,提高其职业归属感,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内外向性格类型理论在初级医师职业观念等问题的应用性,开拓新的方式、方法。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Betz和Taylor在职业决策研究背景下提出的。他们将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论与 Crites 的职业成熟度理论的思想有机结合,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定义[1]。这一概念被中国学者简称为职业效能感。目前国内研究者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择业效能感"同时使用。

瑞士的精神病学家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在他的《心理学解析》一批中,阐述了众所周知的"个性类型"理论。他提出了个人主观兴趣的主要指向以及个人能量的主要流向-指向内在的主观世界、心理体验,还是指向外在的客观环境、他人和群体规范。这两个方向决定了两种态度类型:即内向型和外向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工作四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完成量表,被试的总数为59名,删除1份不合格数据后,有效数据为58份,其中男生23人,女生35人,男:女比例为2:3。平均年龄(25.73±1.55)岁。

1.2 测量工具 ①MBTI- M版量表:采用蔡华俭等人的中文修订版。就效度资料看,研究表明,该量表的结构非常清晰,完全符合理论构想,具有非常理想的结构效度[2];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由 Bets和Tarfor编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中文修订版[3]。

1.3 程序 在施测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被试。共有59人参加测试。测试分两步进行。首先由主试说明指导语,向被试介绍测试目的,主要流程,然后对被试进行MBTI-M版量表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本实验中仅取用测试结果中对内外向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第二步,请被试填写职业效能感,根据第一步的分类结果,对第二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在对全部数据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数据1份,共获取有效数据58 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统计方法为t检验与相关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心理性格类型在初级医师中的分布 经过对MBTI量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种心理性格类型 在样本中的比例,结果为:外向型:44.8%(26人),内向型:55.2%(32人)

2.2初级医师心理性格类型与职业效能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根据MBTI的四个维度对被试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维度中的两类被试的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得分进行t检验。见表1。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外向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自我评价、信息收集、职业规划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职业效能感的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2.3初级医师心理性格类型与职业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进一步了解初级医师心理性格类型 分别与职业效能感、自我认知、信息收集、职业规划能力的关系,对心理性格各个类型分别与职业效能感,自我认知、信息收集、职业规划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外向内向性性格与职业效能感没有相关性的关系。

3 讨论

3.1心理性格类型 在初级医师中的分布 在调查中发现初级医师的心理性格类型分布比例,与刘术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4],这说明心理性格类型 在初级医师中的分布与在社会整体中的分布相一致。

3.2初级医师心理性格类型 与职业效能感的关系 在经过了数据分析之后,我们看出初级医师在内外向性格类型上,对于职业效能感存在着不同。从整体上看,外向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职业效能感上存在着差异(P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心理性格类型。在初级医师中的分布与在社会整体中的分布呈相似的比率;②初级医师具有不同的心理性格类型。不同心理性格类型 的初级医师在职业效能感、职业成熟度的表现不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相较于内向型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效能感。

参考文献:

[1]Schmitt-Rodermund,E.Siberirsen,R.K.Career maturity determinants:individual development,soci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time[J].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8,47(1):16-31.

[2]蔡华俭,朱臻雯,杨治良.心理类型量表MBTI的修订初步[J]. 应用心理学, 2001, 7(2):33-37.

第2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自我意识;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01―04

一、引言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活动机能,是一个多层次心理功能系统。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成社会化进程的基础。自我意识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能够帮助个体很好地解决社会适应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个人的自我意识水平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从而促进个体生存和发展。[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飞跃期大约在1~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第二飞跃期是初中阶段。[2]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说的“疾风怒涛时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所说的“边际人”、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都指的是初中阶段。[3]这个时期的少年是个矛盾体,一半幼稚一半成熟。

在20世纪初,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教育家杜威、心理学家桑代克等学者都在不同方面论述、研究了认知活动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问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自我意识过程,积极自我监控行为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在认知活动、学习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奥尔波特、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罗杰斯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自我发展理论[4],为自我意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我国,对于青少年“自我”的复杂性,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尝试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其中有致力于静态描述的,如,郑勇、黄希庭(1998)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5];也有侧重于动态发展的研究,如,杨心德(1985)《关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研究》[6]等。

尽管目前学者们在自我意识方面有不少研究,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自我意识发展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仍有争议,并且对“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活动”缺乏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差异比较。通过调查来了解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切实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等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为一线教师发现并矫正初中生学习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吉林省敦化市某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研究对象为年龄范围在12~16岁、没有躯体和精神疾病、智能发育正常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5份,收回率98.3%。剔除无效问卷1份,得到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155 人,占总人数的52.7%;女生 139人,占总人数的47.3%。七年级94人,占总人数的32%;八年级 99人,占总人数的33.6%;九年级 101人,占总人数的34.4%。

2.研究工具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和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这个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它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本量表包含80项是非选择题,适用于8~16岁儿童。量表题目答案都由“是”或“不是”两个选项组成,采取正性计分方法,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量表规定,在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46)和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8)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该量表在国外应用广泛。据心理测量年鉴第九版(MMY-9)统计1978~1986年收录的引用文献最多的50个测验中,该量表排在第33位。该量表于1990年被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引进,并对其进行标准化。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81,间隔3周为0.74;Cronhach的a系数为0.61(合群)~0.75(行为),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7]

3.施测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主试读完指导语之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在施测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安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答题,同学之间不许进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由主试统一回答。该问卷为不记名问卷,问卷收回后进行逐一筛选,剔除无效问卷。

把原始问卷的分数录入到SPSS17.0中,再计算各个维度的因子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主要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结果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

在考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的研究中,我们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平均分数为54.82,和国内其他学校的平均分相近。初中生自我意识整体上呈现正常状态。但在各个分量表中,自我意识与理论均值间存在差异。该量表每个维度的满分值不同,理论均值也不同。如表1所示,在躯体外貌与属性项目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M=7.33)低于理论均值7.8,即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外貌方面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对仪表有较多的关注。而在其他项目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平均分均高于理论均值,尤其在行为项目中,该学校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M=11.84)偏高于理论均值9.6,说明该校学生认为自己行为得当。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我们对各个分量表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778,p=0.828>0.05)。男生对自己的行为、合群的满意度(M行=11.67,M合=8.39)略低于女生(M行=12.03,M合=9.02)。而在焦虑这个维度上,女生得分(M=8.86)略低于男生(M=9.14)。这一结果表明男生更注重人际关系方面,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以及自己能否与他人融洽地交往是评定自己很重要的因素。男生的同伴关系决定着男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对于女生而言,焦虑得分较低表明女生更容易出现紧张、烦恼等情绪上的心理问题。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及各维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于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各年级存在差异(F=6.373,P=0.002

我们进一步对自我意识各因素分别进行多重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因素在八年级与九年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七年级和其他两个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七八=0.013

四、讨论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整体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整体上呈现正常状态。但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低于理论均值,其他维度分数均高于理论均值,尤其在行为这一维度中偏高。这与杨善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初中生自我意识是随年级的增高而有序地非匀速地发展的。[8]

由于初中生身处青春期,是人生的过渡阶段,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属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社会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究其本质是人逐渐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9]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将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指向自我的内心,更多地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独立意识逐步增强;自尊心不断提高;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封闭性与开放性。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特点分析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在性别整体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在行为和合群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更重视人际关系,女生比男生更合群一些。而女生在焦虑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情绪问题较多。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也符合心理学一般规律。

这一性别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男生和女生的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系。男生活泼好动,喜欢成群结队,因此更重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和集体中其他人相符合,更重视同伴关系,即用自己是否合群来评价自我。女生大多喜欢安静,对于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一些小变化,情感比较细腻、敏感,常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女生更注重学习,而男生更喜欢用朋友来评定自己的价值。 本研究与张亚男的研究一致,表明男女生性格差异是产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特点的主要方面。[10]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特点分析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八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九年级学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的关注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加关注形象的变化。随着升学临近,九年级学生学业负担与日俱增,学习竞争激烈及压力增大,这些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影响自我评价。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有较多的焦虑。从小学跨越到初中,接触到新的班集体,七年级学生更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焦虑较多。而在幸福与满足项目中,八年级学生平均分数最高。因此,应注意培养八年级这一特殊时期的自我意识,为更好地迎接中考做准备。作为教师与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与肯定,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逐步趋于客观、全面,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敦化市某中学的300名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本研究中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理论均值,即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外貌方面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对外貌有较多的关注。而在其他项目中,该学校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分数略高于理论均值。尤其是在行为项目中偏高,这表明,初中生对于行为问题较满意,认为自己行为得当。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项目中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女生。而女生在焦虑项目中自我意识分数略低于男生。

3.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八年级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加速期。各个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分量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维度中。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九年级得分高于七年级。在焦虑这一维度中,九年级得分低于七年级。这说明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Lawrence A P,Oliver P J著.黄希庭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

[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黄志汉.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及教学促进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03).

[6]程乐华,曾细花.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0).

[7]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01).

[8]杨善堂,程功,符丕盛.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01).

第3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39―02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教育部指定的经管类相关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是是深入学习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中,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1地方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困境

1.1课程层次定位不清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学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在国外,本科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一般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大一学习初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到了大二、大三再学习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少数攻读研究生要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才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内,近年来随着经济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力度的加大,很多师资力量较强的985、211高校已经开始遵循国际惯例,给大一学生开设初级宏观,给高年级学生开设中级宏观,给研究生开设高级宏观,并且一般都采用引进版教材。但是,更大数量的地方普通高校受到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依然采用传统做法,本科阶段只开设一次宏观经济学课程,课程的层次基本上介于初级与中级之间,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处于这个难度的教材。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培养本科生的经济学直觉和提升科研兴趣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经济学方法论和解读经济现实的实践性课程,还是一门提升经济学认知能力和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做准备的先导课程。中级宏观经济学与初级宏观经济学相比较而言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体系论证的严密性和实证性,更注重宏观经济知识的适用性;与高级宏观经济学相比中级宏观经济学更具体,与现实经济连接的更紧密。但是,中级宏观的学习难度相比初级宏观来说可以说大大加大,这种难度不是像高级宏观一样来自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其实中级宏观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比初级宏观多多少(在国际主流中级宏观教材里即便是简单的微积分运用也是放在附录里的),而是来自于对问题分析的深度。所以为了有效地学习中级宏观,国外高校才为大一的学生先开设初级宏观。

现在吊诡的现象是,学生基础好、师资力量雄厚的985、211高校让学生先学初级宏观再学中级宏观,从低起点到高落点。而学生基础、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的地方高校却直接给学生开设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难度的宏观经济学,让学生起点很高、落点又不高。要知道,地方高校的经管专业招生虽然已经文理兼收,但依然以文科生为主,再加上他们的基础本来就比985、211高校的学生差,这就造成大量的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中级宏观中涉及的代数、图形分析叫苦不迭。最终的结果是,大量没有考研打算,学习意愿本来就不高的学生觉得宏观经济学太难,没学会什么东西,而极少数准备考研的学生又觉得的课程的知识不够考研的要求,可以说是两头不讨好。

1.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以来,宏观经济学一直是经济学中一块激动人心的领域,七十多年来在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两个主要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这些进展理所当然的体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可是大量地方高校依然采用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范式,其特征是整个理论体系与政策实践的核心表现为IS-LM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推导出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水平,并能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济意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已经发现这一模型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没有考虑经济变量的滞后效应,进行动态分析;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和预期的影响,不能体现宏观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将流量均衡和存量均衡混淆,具有逻辑上的不一致性等等。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传统IS-LM模型逐渐衰落,大多数宏观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不再使用IS-LM模型。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总供求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纵观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IS-LM模型在曼昆、萨缪尔森、哈伯德、帕金等名家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早已消失。在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像新古典宏观代表人物巴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里找不到IS-LM模型,威廉森的中级宏观里IS-LM模型也只在一章出现,即使新凯恩斯的代表人物曼昆的中级宏观教科书中IS-LM模型也只占很小篇幅。可见,尽管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糅合在一起的萨缪尔森式的新古典综合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居于支配地位,但IS-LM教学范式已经不再流行。

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比如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这些教材依然花了大量篇幅讲授IS-LM模型。虽然权威期刊上的理论研究与高级宏观课程教学都很少同IS-LM模型相关了,但是据笔者所了解,在地方高校中察觉到这种转变的教师还比较缺乏。许多教师仍然在用IS-LM图形来讨论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含义。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可能在于IS-LM模型的相对简洁性及教学惯性,也可能在于师资知识结构更新慢。

1.3本土化案例缺乏

宏观经济学是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应用于宏观经济实践的科学,自然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不能只讲授理论,必须辅之以案例才能使干巴巴的理论变得鲜活,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案例当然是学生身边的、本土发生的、来自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宏观经济实践的。可惜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能利用的这类案例资源少的可怜。引进版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倒是案例丰富,但这些案例几乎都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实践为背景而撰写的,不能贴近学生身处的经济环境,国内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现实经济问题明显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地方高校所广泛采用的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是什么情况呢?看了只能更让人失望,即便是部级规划教材都是只有干巴巴的理论,几乎没有案例,可以说是把国外教材案例删去后,再把人家的理论浓缩一下而成,甚至用的数据、图表都是国外教材上直接抄过来的。

之所以本土化案例如此缺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宏观经济研究过于落后,可用的宏观经济数据缺乏;另一方面跟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市场竞争不够激烈,编书的老师们急功近利不愿总结归纳本土案例有关。教材提供不了本土化的宏观经济案例,那就只能靠任课教师自己总结用于教学了。但地方高校师资水平本来就不如哪些出自名校的教材作者们,可想而知让他们自己建立本土化案例这个工作有多么不易。可喜的是,一些归国学者在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本土化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复旦袁志刚教授写的两本宏观经济学教材,北大苏剑教授编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甚至央行易纲副行长与北大张帆副教授也合著了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类教材在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率并不广。

2突破地方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困境的思路

地方高校面对上文所提三方面宏观经济学教学困境,笔者尝试给出突破困境的三点思路。

2.1课程层次定位于初级

考虑到地方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未来的就业去向,笔者认为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难度不应再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而是要定位于初级经济学的水平,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意愿,使他们学一门课不至于因为课程太难反而什么都没学到。同时,也要考虑到少数对宏观经济学感兴趣,自身基础好,有考研打算的学生,在高年级时为他们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的选修课,使他们有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平台。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学生,又兼顾到少数优秀学生,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层次定位不清带来的问题。

2.2引进宏观经济学教学新范式

宏观经济学新范式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淡化IS-LM模型,或者说减少IS-LM模型的篇幅,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长期经济增长、总供求模型的微观基础上。要做到这点根本上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摆脱陈旧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这对地方高校的师资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笔者提供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治标方法供参考,就是先采用拿来主义,使用引进版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该书使用大量篇幅关注长期宏观经济表现,最后几章才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短期经济波动,充分体现了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新范式。

2.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案例本土化

在大多数地方院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都是由若干教师同时承担的。由于地方高校教学一线教师基本不用坐班,所以同事们见面机会少,导致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各自为政,教师之间无法形成合力。前文说到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要主要依靠任课教师自己收集、归纳整理,这要耗费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课时多、科研压力大的地方高校教师来说能完成的案例量实在有限。如果能组建高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定期看展关于宏观经济学本土化案例建设的教研活动,就可以集中团队之力丰富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案例库,效果应该远胜于单打独斗。

第4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整合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图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图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图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 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2]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第5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1、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也称群体动力学,其创始人是K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行为的动力,就叫团体动力学。

2、集体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要重点的采用在集体中促进学生的成长的策略,加强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研究思路

参照申荷永教授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101―105页)一文中叙述的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我们选取广东实验中学2011级初一年级的12个班级为样本进行研究,设计了关于班级团体动力环境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在广东实验中学2011级初一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班级的团体动力环境数据,同时我们获取了该年级各班在问卷调查时的班级学习考试成绩动态变化数据和班级德育纪律量化评比数据,将此两项数据作为该班级学生集体成长的程度指标,将班级团体动力环境数据与班级集体成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数据获取

1、团体动力环境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根据申荷永教授的文章中的团体内聚力、团体压力与团体标准、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领导与团体性能、团体的结构性五方面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表述,我们的关于班级管理的团体动力环境的调查问卷设计了以下十个问题:1、你所在班级的团队凝聚力如何?2、你家里的家庭氛围和谐团结吗?3、你的老师特别是你的班主任老师了解你吗?4、你在学校承担和参与的的工作和活动锻炼了你的能力吗?5、你所在的班级有明确具体的班级发展目标吗?6、你对自己的初一的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吗?7、你所在的班级的各项班级规章制度是完善清晰的吗?8、你所在的班级的班级管理是奖罚分明的?9、你信任你所在班级的班级干部吗?10、你们班里同学之间会互帮互助和信任和谐吗?对于答题选项,每题设置了A肯定回答、B较肯定回答和C否定回答三个选项。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的第一天的自习课上,我们组织初一年级12个班级的6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651份,且全部有效,我们进行计算机统计后得到统计数据(选A的比率)。

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班别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率

A 85% 78% 49% 62% 87% 74% 76% 86% 73% 85%

B 38% 64% 17% 51% 56% 77% 57% 70% 35% 37%

C 69% 63% 14% 45% 69% 65% 65% 76% 39% 58%

D 29% 64% 12% 38% 28% 66% 23% 43% 30% 25%

E 45% 65% 15% 57% 70% 63% 44% 80% 50% 59%

F 35% 61% 27% 56% 51% 56% 33% 69% 45% 60%

G 40% 65% 22% 56% 50% 70% 55% 77% 40% 37%

H 85% 77% 38% 68% 89% 60% 53% 89% 75% 85%

I 56% 76% 17% 59% 59% 74% 26% 78% 55% 62%

J 36% 65% 23% 56% 47% 65% 33% 74% 54% 44%

K 41% 64% 10% 49% 53% 65% 59% 74% 48% 53%

L 88% 82% 56% 66% 93% 79% 74% 89% 75% 88%

2、班级学生集体成长体现与数据获取

在现阶段的初中学校管理体系下,结合广东实验中学的管理实际,能体现班级学生集体成长程度的评价指标是这个班级的学习考试成绩动态变化数据和德育纪律量化评比数据。

其中班级的学习考试成绩动态变化数据选用的是班级平均分的学习进步比(进步比=班级本次标准化考试平均分/班级上次标准化考试平均分*100%)这一数据指标。

初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我们在开学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标准化的摸底考试,,该学期的期中考试也是按照标准化考试标准来组织的,所有学生均参加了考试,经过统计,我们得到了12个班级的班级平均分的学习进步比数据:

班别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学习进步比=摸底考平均分/期中考平均分*100% 0.99 0.94 0.96 0.97 0.95 0.93 0.96 1.00 0.96 0.96 0.94 1.01

初一年级的德育纪律量化评比项目包括卫生、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班风、出勤、仪表五个方面的综合评定得分,经过一定的权重计算得来,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形成了班级德育纪律量化评比的分数,每月统计,反映这个班级一个月内各方面的班级集体表现,是一个科学化的指标。我们把初一年级该学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月份的德育纪律量化评比的得分相加,得到该班期中考试前这两个月的班级德育的集体表现评分数据,情况如下:

班别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德育评分 202.2 192.7 192.9 186.6 195.4 190.9 191.7 199.1 188.3 186.2 194.1 199.0

三、数据分析

我们将问卷调查得到的班级团体动力环境统计数据分别与班级的学习考试成绩动态变化数据和德育纪律量化评比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题号 内 容 与学习进步比的相关系数 与德育评分的相关系数

1 你所在班级的团队凝聚力如何? 0.84 0.80

2 你家里的家庭氛围和谐团结吗? 0.85 0.62

3 你的老师特别是你的班主任老师了解你吗? 0.77 0.71

4 你在学校承担和参与的的工作和活动锻炼了你的能力吗? 0.53 0.62

5 你所在的班级有明确具体的班级发展目标吗? 0.71 0.89

6 你对自己的初一的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吗? 0.34 0.21

7 你所在的班级的各项班级规章制度是完善清晰的吗? 0.47 0.83

8 你所在的班级的班级管理是奖罚分明的? 0.48 0.72

9 你信任你所在班级的班级干部吗? 0.77 0.71

10 你们班里同学之间会互帮互助和信任和谐吗? 0.67 0.80

四、结论与讨论

4.1 在班级团体动力环境与班级学习进步比的相关关系上,班级的团队凝聚力程度和家庭的氛围的和谐程度等两项与班级学习的进步程度有极强的相关关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班级干部得到学生信任程度、班级集体发展目标的明确程度、班级同学之间的和谐程度等四项与班级学习的进步程度有强的相关关系。

4.2 在班级团体动力环境与班级德育表现评分的相关关系上,班级的团队凝聚力程度、班级集体发展目标的明确程度、班级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班级同学之间的和谐程度等四项与班级德育表现有极强的相关关系,除了以上几项和学生个人目标的明确程度外,其他几项均与班级德育表现有强的相关关系。

4.3 整体上看,班级团体动力环境与学习表现和德育表现均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与德育表现的相关程度更高,特别是班级的团队内聚力程度与班级的学习进步程度和德育表现都有极强的相关关系。

4.4 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与学习表现的相关程度高于与德育表现的相关程度。而班级制度的完善性和奖罚分明与德育表现的相关程度高于与学习表现的相关程度。

第6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级中学 阳光体育运动 现状

1选题依据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青少年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活力四射,才是我们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更与青少年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他们背后亿万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密切相关。

但从近些年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青少年体质整体现状堪忧。从1979年至今,国内已经进行了6次全国范围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这几次调查详实地记载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类约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体质健康调查,从整体上反映出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发展趋势。通过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能够反映青少年学生形态发育和营养水平的一些监测指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对于能够代表人体机能和体能水平的监测指标,比如握力、肺活量、耐力等,相反地呈逐年持续下降的趋势。有相关学者把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三个字。硬,是指的关节僵硬;软,是指肌肉松软;笨,是指因长期活动量少而造成的身体动作不协调,不灵活。当然出现这个结果,其中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成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能够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又能够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修养提高、智力发育完备和审美素养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并为青少年一生的生活幸福和努力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现状

在中国期刊网中对中文期刊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查询。结果发现由于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及学校体育问题不断加以重视和关注,以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些有力措施可是实施的影响,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与阳光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论文和专稿等已达数百篇之多。

3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初级中学的教育目标及培养模式有其独特特点,国家一直致力于初中教育的投入和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初级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做一研究。而“阳光体育运动”从提出到实施至今,大量的研究者们在仅仅5年时间就发表了与阳光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论文和专稿数百篇,其中关于中等学校的论文都主要集中于普通中学,对于初级中学研究却很少。

本论文就中原地区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郑州市的初级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根据郑州市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为郑州市初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同类城市或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4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出现的问题

4.1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的缺乏

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仍显不足,教师的素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都难以满足正常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而部分学校的经费紧缺也成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

4.2时间保障不足,没有形成社会合力

郑州市各初中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上主要集中于体育课教学时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对于学生的双休日以及寒暑假时间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利用,所以导致总体时间不充裕。同时由于社会对阳光体育的认识程度不高,阳光体育运动仅仅局限于校园内。

4.3转变陈旧观念,提高整体认识

学校应该及时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开展阳光体育的必要性,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视作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点,同时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不仅要做到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还应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使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逐渐体会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真正目的是为学生自身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郑州市各中学目前都已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并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大多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但开展的具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5.1.1各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尚不完备,宣传工作仍有待加强,体育氛围也不够浓厚。

5.1.2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具体目标未能达到标准,仅有66.8%的学生中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只有61.4%的学生至少掌握了两项日常体育锻炼技能。

3.1.3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不存在被其他课程挤占的情况,但教学内容中的运动项目比较传统,缺乏新颖项目,同时对体育的理论教学重视程度偏低;课外体育活动中主要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全校性体育竞赛等形式进行开展,而学生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并不普及;各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都能够做到定期进行。

5.2建议

5.2.1各学校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整体认识,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参加体育锻炼。

第7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2.苏区精神索玲

3.浅谈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谢玲

4.高中课改后关注民族地区的学生罗建华

5.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蒋永玉

6.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刘庆莲

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德育渗透谢萍

8.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高建文

9.读经典学做人郑连发

10.论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形成刘承,罗路珍

11.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路世兰

12.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潘爱梅

1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中华少年(教学版) 冯永

14.如何指导学生从电视上学语文王建

15.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掘学生的潜能陈贤进

16.语感阅读法与阅读及写作能力发展研究武继国

17.高中化学新课程视野下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张力

18.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化"手段张玉彬

19.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陈燕

20.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邓芳英

2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陈丽先

22.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任香玲

23.浅谈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枝彬

24.论中学语文教研组文化及其建设策略黄婧

25.面向新课程的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杨倩

26.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策略唐贵琼

27.试论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赵林和

28.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改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赵国琴

29.合作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沈卫才

30.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马凌莲

31.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亢新春

32.高中数学教师备课探究吕存于

33.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刘艳芳

34.浅谈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董立人

35.语文教学中的亮点——课本剧吕二怀

36.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刘晓琼

37.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步骤李玉

38.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技巧吴娟

39.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初探崔臣涛

40.如何让历史教学语言更出彩何学权

41.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利用张显友

42.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微卢炎芳

43.中华少年(教学版)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刘敏

44.优化科学作业设计,实现学习减负增效张中伟

45.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李田

46.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莫美娟

47.浅谈农村初中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莫志权

48.高中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探究潘俞淼

49.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邓佩

50.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张艳

51.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严海英

52.用爱激励学生进步郑丽霞

5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先青平

54.新课标下有效历史教学的培养刘爱平

55.诉说,我的爱李冰

56.心理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金荣辉

57.爱与鼓励同在·师旅处处春光——记家长会二三事高雪花

58.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潘友慧

59.谈谈在班级管理中怎样渗透人权教育卞玉红,谭为发,BianYuhong,TanWeifa

60.如何加强班风建设柯桂芬,金明军,金明学

61.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曾亮

62.浅谈农电工培训花少兵

63.小学生习作状态趋向分析与出路审视王芳

64.浅谈萨克斯演奏中决定音色的两大因素——呼吸方式(气息)与口型唐媛媛

65.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李海江

66.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体会冒立鹏

67.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杨亚琴

68.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之我见卞黎辉hHTTp://

6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张双印

70.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伟芳

71.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语感的构建姚军莉

72.浅谈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朱石巧

73.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艾热提·喀司木

74.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水平郜艳萍

75.精心设计合理施教——谈六年级英语毕业复习高素娟

76.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梁君美

77.谈谈英语学困生多记单词的方法廖作娟

78.浅谈写作教学中华少年(教学版) 韩新萍

7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金理笑

80.顺口溜——政治课识记的好方法卢金娥

81.新课程下教案备写之我见李汉荣

82.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李志英

83.浅谈初中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力李苹

84.浅议山区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祁国萍

85.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刘媚

86.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李小媚

87.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李玉松

88.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袁素萍

89.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朱联辉

90.浅议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陈德香

91.略谈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七个环节罗夕

92.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王小琴

9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吴永红

94.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探究王金文

95.浅议中学英语情感教学与实施策略吴惠琼

96.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叶一蕾

97.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蒋述苹

98.初中政治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王林英

99.例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周丽娟

100.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简约策略卞玉红

101.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明高

102.学生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潘卫华

103.让创新的火花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龚婷莹

10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徐进娟

105.政治课堂怎样与学生更亲近宣泽云

106.倾力打造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雷清泉

107.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李旭

108.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郭秀芳

109.创设课堂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谈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木盈婷

11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微卢坤

111.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快乐氛围的创设王学江,史纪超

112.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王树坤

113.评析课堂感悟精神——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曾平凤

114.浅谈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吴荣海

11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严海芹

116.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孙林娜

117.中华少年(教学版)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马秋成

118.让数学教学回归本位——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的思考张飞

119.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龙辉

120.化学用语中引入"微子*","溶子"概念的教学建议贺希格图

第8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摘 要 学校的体育教育在我国是特别重要的,而田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占着特别重的位置。通过田径教学,我们可以学习到田径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了解许多关于田径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而且我们还可以学习到田径的专业技能,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卢氏县是部级贫困县,主要为农村人口,初级中学主要都分布在农村,因此,卢氏县农村初级中学的田径教育现在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卢氏县 农村初级中学 田径教学 教学现状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大了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学校体育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1]。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乡教育问题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体育田径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师资力量不充足,所以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田径教育。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卢氏县各个乡镇来随机抽取农村初级中学5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查阅搜集了有关于田径教学方面的有关资料,还阅读了相关的许多书本,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访谈法

为了能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到卢氏县的教学情况,笔者访问了卢氏县农村初级中学的有代表性的老师以及学生还有相关领导,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

通过参考其他相关的问卷,并请我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学生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中学生来进行调查,最终得到了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4.数理统计法

从现实理论出发,对获得的有关数据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统计处理,并根据得出的数据来制作表格。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卢氏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1.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抽查了卢氏县农村各个中学的老师,在20-29岁年龄范围内的人数有28个,占总人数的56%,在30-39岁年龄范围内的老师有15个,占老师总人数的30%,而在40-49岁年龄范围内的人数5个,占老师总人数的10%,最后50岁以上的老师人数最少,只有2个,占总人数的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卢氏县的体育老师都比较年轻化,20-29岁的年龄段老师人数最多,占得比例最大,而40-49岁和50岁以上的老师则比较少。

2.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

本次调查抽查了卢氏县农村各个中学的50个老师,在卢氏县农村任教的老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根本就没有,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0个,占总人数的20%,而具有大专学历的老师有30个,占老师总人数的60%,而还有10个人没有大专的学历,只拥有中专学历。

(二)提高卢氏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田径的教学水平的对策与研究

1.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与器材设施条件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对农村初中加大经费的投入,修建一块像样的场地,购买新的器械,来保证学生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满足田径教学需求,促进田径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的质量水平

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就需要老师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吸取经验与不足,上课前多研究教材,认真准备教案,学校也要不断的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老师间也要不断的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慢慢地来提高老师的田径教学的质量水平。

3.提升老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练,在参与的过程中融入传授、组织以及调控,要让老师融入到学生们当中去,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享受运动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乐趣,享受分享合作的乐趣。

四、总结

卢氏县农村初中应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改变教学内容的竞技性,应该多开展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可以开展拓展运动等等,这些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W会分享,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摒弃那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卢氏县农村初中必须要不断改革田径课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要摒弃原来的评价方式与标准,从评价的目的出发,使学生去了解新的课程,学习新的课程,不要一味以成绩论英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味的苦练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要从多方面来对学生们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田径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慕.山东省高级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22-23.

[2] 卢燕.对我国部分中学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的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3):79-80.

第9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摘 要】在新型农村背景下,各地区的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质量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些问题使得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本文首先指出初级中学实施分层导学的目的和意义。接着,指出当前新型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数学的现状。然后,指出新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模式。最后,提出要使分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

关键词 新型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分层导学;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的开展,对提高新型农村的初级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新型农村背景下,各地区的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而且,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得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数学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使得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对新型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数学分层导学现状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初级中学实施分层导学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初级中学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而小学生升入初中是免试的。这样就导致了进入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能力方面、素质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会给授课的教师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而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普及教育,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也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大的进步。这就意味着初中数学课程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并且要适应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分层导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帮助学困生进步,提升成绩好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受益,每一位学生都进步。使分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

二、新型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数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的今天,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教育要更加能够体现出教学生必需的数学,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精英教育,反而更多的是一种人人教育,一种普及教育,一种人本教育。然而,农村初级中学的一个班级中,虽然有几十位学生,但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出现层次不齐的现象,再加上许多农村的家长不太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使得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少,而学困生却偏多。

另外,仍然存在一些初中,以升学率来衡量中学的优劣。这就使得不少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搞精英教育,严重地挫伤了学习基础本就不太好的学生的积极性,这明显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背道而驰。

鉴于以上的现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使这些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因此,实施分层导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三、新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模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达成教学任务的,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它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及时的反馈教学的信息。具体的做法为:

1. 先要创造较好的教学氛围,在一个浓厚的教学氛围里,分层教学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同时,需要注重的是,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内,这样,方能实施分层教学。

2.教师先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或者是创设情景,或者是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引入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班上可以开展分层讨论,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自己探寻答案。之后,教师要精心布置习题,好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练习题的难度一定要注意做分层设计。最后,学生谈谈对本次学习的体会与收获,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强调与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四、使分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得到数学。但是,在学生中有不少人认不清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为数学在生活中用到的不多,只要会了加减乘除,在生活中便够用了。若是这样,学生会对数学逐渐的感到鼓噪、乏味。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是把教数学当成一个任务,要多注重把生活气息融入数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更多用处。如此,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

那么,又如何使生活气息更好的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分层次化与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分层教学是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教学时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生活化教学则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尽可能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情景展示出来,让学生更易接受吸收,让学生更多地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数学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作荣.对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2]杜明科.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