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卫校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卫校毕业总结

第1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桂西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59-03

我校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高度重视桂西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现状,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百色周边乡镇卫生院调研,通过调研情况看桂西地区基层卫生人才不足现状极为严重。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能力低的“三低”现象,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是以前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安置人员,无医学背景,这严重影响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功能,很多患者只好送往大医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很多患者选择“拖”而错过救治良机。本文对桂西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 桂西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现状

目前桂西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分布状况是城乡两极分化十分突出,一方面,地市级医疗卫机构集中了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才又十分短缺。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百色周边乡镇卫生院走访调研。所得数据显示乡镇卫生院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92%;大专学历的也只占24.58%;绝大多数是中专学历和无医学学历者,在所有调查卫生院中取得中级职称仅为14.2%。这些数据令人堪忧,因此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存在着巨大缺口。其次,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购置不到位,基础设施差,医院管理、运营制度不完善。最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者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狭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务人员由于业务受限,理论交流不足从而导致个人业务水平无法提高,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率也是非常低,在本文调研的基层医院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医院总职工数的30%左右,另外由于基层医疗队伍很多是大专和中专学历,受制于文化水平和工作环境,很多基层医生甚至连考助理执业医师都感到困难。很多医生都是处于无证行医的尴尬境地。

2 原因分析

我校是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汇处的唯一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担负着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和输送医学人才的任务,学校多年以来秉承“大医精诚”校训,把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至今学校已经为百色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三万多名医学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缺医少药的状况。但是由于基层基本医疗设备缺乏,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而且基层生活环境与城市差巨较大,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远远低于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因此很多医科院校毕业生不会选择到基层就业,极少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也是出于就业竞争压力,他们只是把在基层就业作为过渡期,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会辞职,另外,虽然政策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但还是不能彻底改善当前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问题。政府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资金大部分还是流向“三甲”大医院,造成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缺乏,连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设备都很难配备齐全。由于工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社会地位落差大等种种现实原因,很多医科院校毕业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对我校近3年临床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13%左右,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学生占67%左右,而在乡镇卫生院就业的学生仅占1.1%左右。可见到基层就业人数极少,但现实的情况是基层对卫生人才有极大的需求空间,一些基层卫生院连续几年到我校招聘毕业生,但往往都是应聘者寥寥,根本没能招聘到毕业生[1]。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很多在基层地区是医务骨干,工作非常优秀,但总觉得个人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于是有的想办法调动到上级医院,甚至有的自己开诊所。这样直接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长期上不去,也导致了群众不相信基层医院救治水平,但到大医院救治成本高,群众往往病情严重时候才住院治疗,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机。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政策导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387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18万人;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开展免费医学教育,通过政府投入,减少医学生教育成本,在学生入学前和地方卫生局签订服务协议,学生毕业后回到当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这是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对推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层次具有重大意义[2-3]。另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稳定还必须有相关后续政策法规完善,必须要在岗位编制、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社会保障给予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充分保障。2009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也给广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并按卫生部等六部委颁发的文件精神,于2010启动了定向免费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的试点工作,我校在2010年招收了第一批为基层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这批学生录取时已经和当地县卫生局签订协议,毕业后回到当地县的乡镇医院工作6年,他们在校就读的学费及住宿费均由财政拨付,每年按在校10个月计算,每月补助生活费250元,这样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投入,从填报志愿情况看,远远超过了政府预定的名额,可见这项政策还是切实可行的。

3.2 完善相关政策配套,让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针对当前医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政府要解决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和流失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与生活设施建设,完善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是建设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4]。比如对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编制问题、工资福利问题、职称评聘问题、个人学历及业务提高问题等相关政策要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充分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关于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相关政策基础上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2010年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关于我区“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发[2010]169号);2011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社厅等八部门颁发了《高校毕业生到广西农村基层支农、支教和扶贫工作管理办法》(桂人社发[2011]80号)。

在编制问题上,自治区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管理,规定在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预留10%左右的编制用于招聘符合岗位需求和招聘条件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此外,在县、市级医疗卫生单位选聘人才时,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医学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空出岗位,应优先用于聘用安排特岗全科医生;充分考虑基层是否“用得上”这一大学生普遍关注问题,近年各级政府加大对基层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仅2008~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47 523万元,新增业务用房432 004平方米,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床位数达到45 526张,比2008年增长33.87%,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自2009年年起,中央财政投入2.45亿为全区乡镇卫生院配备高频X线机、B超、呼吸机、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机、救护车等一批基本设备,提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急、危、重疾病的诊疗和救治水平。2011年广西卫生统计提要显示,我区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占全区各类医疗机构总人数的42.26%,门急诊人数占全区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的26.1%。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乡镇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将大有用武之地,能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改善基层卫生人员待遇,自治区财政对基层编制内的医务人员按每年每人6 000元进行基本工资补助,实行“托底不限高”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并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制度,据统计,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收入28 570.07元,比2009年增长19.7%,此外各级财政从2012年起将用4年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6 000套,逐步解决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住宿难问题。对到部级28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学生实行学费(按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 000元计算)代偿;对在基层服务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职称评聘实行政策倾斜,例如对服务基层大学生实行提前转正定职政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考试实行“双免”政策,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服务期满2年的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李康2012年5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学生的使命”形势报告会讲话)。

3.3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层次

桂西地区区是广西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地方经济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业务水平低的情况。因此,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提升业务水平,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是现有卫生人才实现学历提升的有效途径[5]。为此,我校积极举办医学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这是解决桂西基层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学历层次低、提高医疗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在我校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80%以上是来自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多年来我校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解决了部分基层卫生单位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

3.4 开展结对共建,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广西省从2009年12月开始“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自治区政府精心组织69个区直单位分别与辖区内各村、社区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扎实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3年来,区委高度重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总体目标,牢牢把握“队伍为基石、发展为基础、民生为基本”的基本原则,聚合力、聚财力、聚智力,不断丰富和拓展结对共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欧阳坤松于2012年4月在全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通过结队共建,加强城市医疗卫生单位以结队共建为桥梁,积极与县乡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共建的对口支援工作,利用大医院资金、设备、技术优势,开展给基层送医、送药、送设备三下乡活动,与基层卫生单位缔结为技术共建合作单位,定期选派资深专家教授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教学、查房活动,免费接收各县乡医疗卫生骨干到市级大医院进修培训,免费面向基层举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村医)培训班,可有效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4 结语

桂西地区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有其民族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民族性,由于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滞后状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处于缺医少药状态。如何改变民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是事关人民大众卫生健康的头等大事,事关民族稳定、社会和谐大局。作为决策者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政策,真正解决基层就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个人发展、社会福利等问题,让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利用目前的“争先创优”活动,积极部署城乡医疗卫生单位“结队共建”可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我校作为地处桂西老的医科院校,学校要充分利用现行政策,调整办学层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培养一批能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刚,廖赞勇,陶肖云,等.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2,(2):92-93.

[2] 杜仕林,赖长宏.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制度建设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19(5):55-60.

[3]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Z].卫人发2011年15号文件.

[4] 罗萍.广西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与战略思考[J].学术论坛,2010, 33(11):175-178.

第2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本研究基于毕业实习载体,从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出发,总结和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三生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法,评价和毕业实习相适应的“三生教育”渗透运行机制,为促进现阶段我国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实习生医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公共卫生事业总体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养。

而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79年开始招收卫生学专业(1989年改为预防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1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校。该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和“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从云南的现状出发,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了1300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有95%来自本学科,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但目前,如何结合“三生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毕业实习是有效的载体,是高校“三生教育”较好的实践途径之一[3]。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只有让学生接触公共卫生问题,才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决定了预防医学教学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加学生到工厂和农村现场实地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赴云南省贫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社区健康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培养形式,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省情、国情,了解云南公共卫生现状,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了解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三生教育”渗透就是教师将对学生“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本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其内涵,促使专业学科同“三生教育”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优秀公共卫生医生。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实施“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就是该专业半年的毕业实习偏重于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能有效地将“三生教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医师。

3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对云南省公共卫生实际工作有深刻理解,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制定政策与计划,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公共卫生人才。在学生培养中注重一个精神、两种能力的培养,即团队精神(Teamworking);整体思维能力(Holisticthinking);公共卫生实践能力(Practice)。

3.1结合提高毕业实习带教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人生态度端正、社会责任感强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在毕业实习“三生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生命态度、生活追求、环保意识等对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从而以身正己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多年来,公共卫生学院教师注重师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每年毕业实习带领学生下乡,在艰苦条件下,顶烈日、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寨进行卫生宣传、现场调查咨询服务,他们“痛楚着艾滋病患者的痛楚,忧伤着乡村医生的忧伤,牵绊着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关注着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他们吃苦耐劳,关心大众疾苦的崇高品质,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在实践中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实践现场调查中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敬业精神培养、指导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向社会,活跃在我省疾病预防、科研战线上,为我省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2结合云南重大传染病防治,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云南经济社会服务,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公共卫生医师。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就积极投入了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2004年9月成立了“昆明医学院艾滋病社区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心”。多年来,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培训。

近年申请到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全球基金等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项目,每年毕业实习都带领学生到边境、农村现场参与艾滋病的调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为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艾滋病防制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艾滋病的预防控制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训了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队伍;为预防控制吸毒及艾滋病传播流行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卫生决策提供咨询。

3.3结合云南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科研促毕业实习,培养具备团队精神、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公共卫生医师。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从1984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就把毕业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毕业实习注重“三生教育”,将学生毕业实习与云南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结合,从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中组织小型课题,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近几年的课题内容涉及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电磁辐射的健康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分析、吸烟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调查、保健食品功能等领域,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工作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农村卫生问题。教师们带领学生赴云南省贫困农村、工厂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职业卫生服务,为民间组织、乡村医生、社区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得到了公共卫生现场工作的锻炼,开拓了眼界,扩展了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提供了工作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这样的实践,使学生领会在工作中如何运用科学指导管理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奉献精神。

3.4结合公共卫生实践活动遵循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注重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生物伦理学是以医患关系为重点,而公共卫生伦理学重点关注的是监测和增进人口健康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在公共卫生领域涉及传染病防治、对研究对象的保护、卫生保健资源的配置、免疫政策、儿童保健与保护、供水系统安全、食品和药物安全、公共场所禁烟、精神卫生等许多伦理问题。公共卫生领域的伦理实践原则之一是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能胜任其工作机构工作有效,并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因此,结合公共卫生实践活动遵循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注重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尤为重要。

第3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从分析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入手,阐明当前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结果中专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结论增强中专生就业竞争意识,做好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校园一社会协奏曲的主旋律。目前,中专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以致很多中专学校招生困难。那么学校应正确分析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卫校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卫生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 1从基础教育看一些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社会、学校、家庭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以分数排名次,教师以学生考分分优劣,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等级。教学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只学书本,不问社会。 

1.2从中专教育看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实验室的教学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1.3从医学类就业趋势看医学类专业初次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在90%以上,如基础医学、护理、检验、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而公卫医学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50%。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个别医院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 

1.4从医学教育结构看去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纲要规定医学教育今后的发展方针是: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本科一教育,面向农村发展医学高等专利一教育,使现有大量中专或中专以下卫生人员的县、乡卫生机构医学人才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一以上,逐步减少中等医学教育的规模,取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纲要颁布后,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严竣的考验。 

1.5从医学专业结构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医学教育中有些专业明显老化而失去生命力,已不适应医学了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导致就亚面很窄。同时,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这也是卫校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1. 6从学生的择业观看:当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统分统包”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自立择业”的就业制度转轨时,大中专毕业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困难的选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学生家长也为子女的就业而焦虑不安。仍然固守着“先国有,后集体,死活不去干个体”,“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招技术吃一生”等旧观念,更缺乏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于自主择业很多人不能适应。

2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各地中等卫校在实践中虽然普遍感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还不全面,开展就业指导的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把就业指导仅理解为单纯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想、就业观、创业意识教育,在如何开展就业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因此,要加强中等卫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 1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对这种变化,学校在职能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全面提高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既不能试图恢复历史上“国家包分配”的做法,也不能将学生向社会一推了之,而应该及早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2. 2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需要,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学生毕业时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以致在众多的职业面前眼花缭乱,左顾右盼,无所适从,见异思迁面临就业选择,怎样分析自己的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陡会生活,已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思虑的焦.氛。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指导和帮助。 

第4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①6月24日,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考试。

②6月25日,做好阅卷工作。

③6月28日,各学科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报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各科成绩报校长室,教师撰写学期工作小结。

注:期末考试期间,按平时作息时间,不得提前放学;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学生卫生打扫,整理好教室、办公室方可离校。

二、认真做好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填写工作:

①要求:字迹工整,填写齐全,内容简洁,评语(寄语)以鼓励为主,语言隽美无错别字,不允许学生代填,不打印剪贴,教师签名不得用拼音字母,不用姓代替全名。

②班主任6月29日下班前,将字迹工整、内容完备准确的学籍卡交到许红梅老师处。

③班主任6月29日中午1:30,将《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籍卡送报告厅,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联合审核。

三、组织安排好学生6月28日,6月30日到校工作:

1、6月28日上午到校(8:00-10:30):优秀学生评选(毕业班学生同样安排)

①评选优秀学生,名单中午下班前报德育处;

②大队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值日生;

③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

2、6月30日上午到校:校会,电视直播。(毕业班学生安排见“小升初工作”)

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

③10:00--10:30: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通知学生下学期报到时间;

④进行全校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作息时间:8:00--10:30;8:00--11:00(六年级30号),不得提前放学;学生在校期间,值日护导、卫生打扫等常规工作正常进行;行政加强对班级、专用室卫生、课间秩序的检查与管理。

四、做好各项学期总结、资料归档等工作:

1、各处室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6月29日交副校长室(周)。

2、各处室做好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3、编制本学期学校大事记。(校长办公室、人事档案室)

五、做好本学期各项管理考核工作:

1、校级高效课堂赛课评比:6月25日下午3:30,学科中心组组长及评委,地点:教务处。

2、校级优秀教师评选:6月28日下午3:00,行政及教师代表在行政楼四楼评选校级优秀教师。

3、6月28日下午1:30,在二楼多媒体室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进行学期五认真评比。

4、6月29日上午10:00,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地点:教务处。

5、各职能部门对自己分管工作进行学期考核,结果在6月29日下班前上报曹处汇总。

六、开好学期总结表彰会议:

1、时间:6月30日下午1:30--3:00,地点:报告厅,全体教职工参加。

2、主要内容:小结学期工作;表彰和颁奖;布置假期工作。

七、毕业班工作:

1、6月25日前,班主任填写好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及毕业证书;

2、6月30日上午学生第二次到校:校会,法制讲座,毕业典礼。

①8:30--9:00:全校学生法制教育,

②9:00--10:00:全校学生校会,小结学期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加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

③10:00--11:00:先报告厅集合,毕业典礼。后各班级班会,发放《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布置暑假作业,加强暑期安全教育。进行大扫除。

注:学生早操暂停;作息时间:8:00--11:00,不得提前放学。

八、其他有关工作:

1、6月29日,教师归还本学期借用的各种教学用书及电教资料(教学光盘、收音机、扩音器等)。纸质用书交图书室张秀兰老师处,电教资料交李和平老师处。

2、6月28日结合学生到校,各专用室打扫好卫生,并检查电教设备,保证电源的关闭,设备保存的完好。

3、6月29日,班主任上交各类材料:班队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手册、中队周记、班级五星争章和岗位育人等材料。

5、完成各种表彰证书的印制填写、奖品准备等工作。(德育处、总务处)

6、校产核对:假前核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师办公室、教室等校产,各处室负责人签字;对各处室、专用室、教室电教设备核对、检修。(总务处、电教室)

7、安排好暑假值班工作,假前值班表报教育局。(校长办公室)

九、放假与下学期报到时间:

结合上级通知,另行告知。

第5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毕业生;本科地方统招生;就业市场;对策

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共有应届毕业生21.08万人参加就业,为历年之最,初次就业率达88.42%,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在学科类就业率统计中,2006年文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悄然升至榜首,而医学类下滑至谷底,在所有学科中倒数第一。

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部队所属的重点医科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自2001年起,在高质量完成为军队培养医学人才任务的同时,陆续开始了地方本科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实验技术、护理等多个专业。2005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3%,综合就业率达到了100%。2006年初次就业率为86.6%,综合就业率为92.5%,而到了2007年一次性就业率仅为77.8%,综合就业率为88.2%,虽然和同地区地方医学院校就业率比较起来,仍处于相对前列,但同时也看到了就业率逐年下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象。为探究成因,了解当前人才市场状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笔者对参加我校2007年底举办的“就业双选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了解医药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现状,由我校教务处地方生办公室设计《医药卫生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经预试后修订,并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对象是我校邀请参加双选会包括本市在内的16个省市、自治区从事医疗服务并有代表性的110家省、市、地级单位(包括综合医院、民办医院、制药集团、卫牛机构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07年12月.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5份,经审核105份全为有效问卷。调查采取普查的方法,现场组织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回收。调查结果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本次调查虽然是在我校范围内进行,但单位覆盖广,内容涵盖全,因此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结果

2.1需求单位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的105家单位中,有54家属于事业单位,28家来自民营或私营企业,占总体比例的51.5%和26.8%,而政府所属性质的卫生机构仅为9.3%;所处地域则是以西南地区为主,占总体比例的81.4%,而东部地区仅为9.3%;分布的城市仍然是以省会城市以上为主,区县、城镇次之,分占总体比例的47.4%和36.1%,而乡镇农村缺乏;62.9%的单位目前处于成长期,发展相对成熟的单位仅占24.7%。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政府所属的大医院,大研究所等大机构,已经比较拥挤,而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则是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吸纳主体。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卫生资源,即使处于省会城市,仍处于相对稀缺状态,而且大多数处于发展初期,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2人才需求的情况

68%的单位对人才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有5%的单位趋向于减少,需要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和单位不断扩大规模有关。58.2%的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主,科研开发和市场营销人员次之。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选择则依次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护理、药学、医学检验、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实验技术、预防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心理学、中医学,其中前三项合计占总体比例的61.3%。具体如图1所示。

不难看出,临床医生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需求的绝对主体,类似医学影像学这样直观检查的辅诊专业已经在整个医疗卫生需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管47.4%的招聘单位对医学人才的学历要求仍是本科,但对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需求的比例达到了39.4%。在各单位招聘的条件中,除参考面试者的面试成绩、单位组织的考试成绩和在校成绩外,更看重面试者的素质,如:发展潜力、忠诚度、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教育背景、年龄、性别。具体如图2所示。

68%的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都没有任何地域上的限制。另外,招聘单位参加人才招聘活动的时间虽然通常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但大半数还是在每年的12月进行。由此可见,每年的年底是毕业生们求职的最佳时机,也是学校促进学生就业,围绕就业工作开展活动的黄金季节,抓住这个机会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招聘人才的待遇情况

60.8%的单位招聘人员是人编正式人员,而作为非编聘用人员使用的只占37.6%。各单位对本科毕业生月工资待遇大多定在2,000元以内,如图3所示。

这种工资水平是依据岗位和业绩来发放的,95.9%单位认为已经属于各自行业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位置。除基本工资外还采用奖金、各种补贴、分红、保险以及带薪年假的形式发放额外薪酬。在住房问题上,大多数单位采用单位分房、集资建房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形式,但是仍然有19.7%的单位不提供任何帮助。在发展的空间上,97%的单位都有进一步培训的制度,甚至于负担全部的培养费用,并且比较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与重用。

2.4对本校既往本科毕业生使用情况

这次双选会上,89.7%的单位都曾聘用过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达到了80%以上。他们普遍认为军队医学院校培养的学员组织观念强,服从意识好,使用起来放心。另外严格的军校作息和一日生活管理制度,让他们在成长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好,在高难度和强度的工作面前有较坚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

3建议对策

近年来,我校建设逐渐发展壮大导致了对专业人才队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种需求又因编制体制调整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只有靠从地方接收各级各类医疗、科技工作人员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提供就业方面,就有着强大的“内部消化”能力,所以就业问题也一直未凸显出来,但是随着全国医科高校整体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本科教育的大众化,用人单位聘用高学历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本科毕业生就业一次性签约率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预防和尽早解决这一供求失衡结构性的矛盾,唯有从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个方面围绕就业问题做好具体工作,才能保证三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3.1瞄准市场,深化教学改革,狠抓专业素质培养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医疗和医技人员仍然是需求的主体,聘用单位侧重的是个人发展潜力、忠诚度和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必须紧抓基础素质教育,深化临床教学改革,采取延长临床工作实践时间,加强对临床技能的考核,适当调整各专业学生的招收数量等方式,实现前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与后期“重需求、个性化”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教育部在2004年4月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发展要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因此,狠抓本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就成为普通高校的主要改革目标。在本科教学中,我校一直以来都按照“最后一年实习、分科轮转”的固定模式进行,在每个病区实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周,带教教师对实习生放手机会减少,甚至学生和带教教师未能熟悉,就可能轮到其他科室,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学生就业和考研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临床实习存在着走马观花的现象。

这种课程设置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如果能把临床见习阶段各专业集中授课与临床实习的小班授课相融合,在教学安排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将实习时间适当缩减,实习的最后阶段由学员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自主选修特定学科和专业,这样既达到了学员从事新工作前岗前培训的目的,又强化了学员为工作而自觉学习的危机意识。

第6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一、考聘职位、名额及资格条件

(见附表)

二、报考对象及基本条件

(一)报考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报考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

2、身体健康、仪表端庄,具有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年龄30周岁以下(病理专业可放宽到35周岁及以下)(截止到**年12月31日)。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受党纪政纪处分在处分期内或受过刑事处罚的,正在接受组织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人员。

4、其它要求:①具备本公告“一”项中所列的学历、专业等条件;②报考人员按照本公告的职位及要求报名,每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职位。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一)报名时间:

1、**市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计划生育指导站报名时间:**年7月16日至7月18日下午6时止。

2、**市乡镇(街道)卫生院(站)、**市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名时间:**年8月6日至8月8日下午6时止。

(二)报名地点:**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市红星三路人事局办公楼)

联系电话:482****

(三)报名手续:1)交近期同底免冠1寸照片4张(照片背面写清本人姓名,黑白彩色不限)。2)**年应届毕业生须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出具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自荐材料;其他报考者须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和人事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已就业人员须持单位证明)。

(四)开考条件:报考人数与考聘计划人数的比例不得低于3:1(个别紧缺职位和专业可放宽到2:1),若达不到上述比例将相应减少直至取消考聘计划人数。

(五)资格审查及领取准考证时间:报考者须如实填写《**市**年公开考聘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审查表》,由市人事局汇同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报考者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市人事局有权取消报考者的考试资格,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1、报考**市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计划生育指导站资格审查合格者于**年7月24日至7月25日下午6时止到**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领取准考证。

2、报考**市乡镇(街道)卫生院(站)、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格审查合格者于**年8月14日至8月15日下午6时止到**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领取准考证。

四、考试

考试方式: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一)笔试(总分100分)

笔试范围: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

1、笔试时间:

(1)报考**市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计划生育指导站笔试时间:**年8月4日上午9:00—11:00

(2)报考**市乡镇(街道)卫生院(站)、**市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笔试时间:**年8月22日上午9:00—11:00

2、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3、笔试成绩公布

(1)报考**市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计划生育指导站的考生成绩,于**年8月6日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张榜公布,也可登录**人才网查阅。

(2)报考**市乡镇(街道)卫生院(站)、**市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生成绩,于**年8月26日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张榜公布,也可登录**人才网查阅。

(二)面试(总分100分)

按照报考人数与考聘人数3:1的比例(个别紧缺职位和专业可放宽至2:1),根据各职位考生的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若笔试成绩相同,则按比例一并进入面试)。

面试人员、时间、地点笔试后将在**人才网上公告。

(三)总成绩构成

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两项构成,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五、考聘经费

按照川价费[2003]237号文件规定收取笔试费50元/人、面试费80元/人。

六、体检及考核

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确定体检、考核人员(若总成绩相同,则以笔试成绩排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体检、考核,因体检、考核不合格出现的缺额,依次递补。(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七、聘用

根据《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经考试、体检、考核合格者,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实行聘用制管理,由市人事局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先签订就业协议,待毕业后审查其人事档案,符合本公告相关条件后方可予以聘用)。

八、纪律与监督

凡弄虚作假的参考人员,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第7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生;研究生;就业;考研

旅游烹饪学院是扬州大学的特色学院,是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届的黄埔军校。学院在开办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后,结合烹饪专业,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营养知识又熟练掌握烹饪技术的高级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2014年10月14日,教育部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显示,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而相比较而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对应的研究生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却有很大改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对比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三届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研究生就业情况,探讨该专业学生考研升学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4~2016届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毕业生共计111人,有效样本111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毕业生65人,有效样本65人。

(二)研究方法

spss19.0軟件进行检验、分析。

二、结果

(一)就业率

2014、2015年,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及其对应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2016年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达10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96%。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中,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二)就业的单位类型与对口率

如表1所示,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类,食品生物类,健康医学类以及其他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其他类公司企业。从表2可看出,2014年到2016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就业对口率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三年中研究生的就业对口率保持在72.6%左右,而本科毕业生则只有8.4%左右(综合考虑考研升学,其比例也只有27.9%左右)。

(三)薪资待遇

根据笔者对三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生第一年入职的薪资平均在3000元,而研究生第一年的薪资平均则可以达到5800元。

三、讨论与分析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大力培养特色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特异化、个性化,使该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就业质量相比较对应的研究生而言却有很大的区别,其中专业对口率低、薪资低是突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在制造业,娱乐业,金融业从事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就业很难对口率。这些岗位相比于食品行业技术型岗位,就业“门槛”较低。这些工作虽然好找,但缺少应用专业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生满意度低。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研究生多在食品生物、健康医学、教育类行业从事技术、教学工作,专业对口率很高。在这些岗位,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得到锻炼,发挥自身专业知识。

四、结论

第8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医学文秘 专业现状 专业发展 调研

医学文秘专业主要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于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为了使医学文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一致,同时为医学文秘专业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相关医学类教指委的工作部署和卫生管理类分委会工作计划,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们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全国开设医学文秘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对医疗机构领导、医院内设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重大医药课题的主持人、招聘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等问卷调查,进行工作岗位的调研。对用人需求、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旨在为医学文秘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医药卫生行政职能部门:

包括各区卫生局业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各区防疫站站长;各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2.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

包括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秘书;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人员;医学相关企业主管、管理人员。

3.毕业生:

调查对象为2007届至2010届医学文秘毕业生。

4.同类院校:

目前国内已经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4所学校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江苏健康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但是,在调研中同类院校问卷资料收集困难,因此实际参与此次全程调研的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共计两所学校。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

1.文献研究以“医学文秘”为关键词,对1979-2011年图书期刊数据库文献(CNKI:维普等)、网络文献(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院校网站,百度等)进行检索,收集医学文秘相关资料,以便了解医学文秘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搜集开办医学文秘专业院校的资料介绍,掌握医学文秘发展现状。

2.现况调查以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形式。访谈主要包括电话问询及一对一交流沟通。

(三)调查内容

1.校际间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学文秘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师资队伍、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2.行业、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岗位群、从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要求、资格证书要求、未来几年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未来该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等24个方面;

3.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形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要强化的技能训练和课程等内容;

4.对实习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性质、招聘渠道、就业岗位、所需员工素质、胜任岗位工作需具备能力、支持岗位能力的课程、改善知识结构的建议、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实习生工作表现总体评价等内容。

二、专业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的职业化是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必然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呈现出职业化特征。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在集团内部处于协调、辅助地位的秘书的作用得以强化,而经济发达社会各个行业对秘书的大量需求,又使秘书工作出现很多分支,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学文秘发展道路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早在1948年国外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医疗秘书的手册。医疗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处理各种繁琐的文书。医疗秘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她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科主任通常有3―4名医疗秘书,教授有2名秘书,主治医师每2人有1名秘书,住院医师每3―4人有1名秘书。这些医疗秘书通常担负着咨询、预约、收发邮件、接待、打字和管理病历等任务,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法国的医生不像国内的医生那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写病历、病程志、术前讨论和手术记录上。他们每人都有一部小型录音机,医生将患者的病史、查体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口述录音后将微型磁带交给医疗秘书,由秘书戴耳机接听打出,医生检查无误签名后放入患者的档案袋。由于医疗秘书的存在,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除出门诊、急诊和参加手术外,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工作。”①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的一个分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医学文秘人员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对医学文秘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日益迫切。

(二)国内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系统行政秘书岗位。专科层次医学文秘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秘书学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擅长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外语水平较高,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等,经过实训实习锻炼养成良好的公关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从事办公室等部门的管理,以及病房、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生、护士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转行担任,极少数是文秘专业人员。他们中许多人虽懂医学,却不懂管理,或虽懂管理却不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或虽懂文秘却不懂医学和管理。现有复合型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缺乏,导致这些单位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对外交流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意见,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卫生部门或卫生机构的领导,要实施有效的、富有前瞻性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就必须有能够辅助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综合服务的医学文秘人才。所以培养一批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需要,既懂医学、又熟悉办公管理,同时掌握文秘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文秘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院校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培养医学文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虽然设有文秘专业,但都只具有文科行业背景,缺少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200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开始招收医学文秘专业学生45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于2007年设立此专业,招收30人,目前已开办此专业的4所院校中,办学5―10年的有3所,办学5年以内的有1所。可见,医学文秘专业已经开始起步。

三、专业建设现状

(一)国外专业办学情况

医学文秘的岗位需求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目前在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各国存在着差异。

在欧美国家,秘书是一个素质要求很严格的职业。“美国的秘书教育分为高等院校秘书教育、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学校秘书培训教育三种类型。另外,美国还有三个全国性的秘书协会,即法律秘书协会、医药秘书协会和全国职业秘书协会。在美国,医学秘书被称医药秘书,在医疗系统中作为医生助手。一名合格的医学秘书,要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美国的医务助理协会通过考试发给合格人员证书。医药秘书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法、医学专门术语、医学秘书的听写与录音等。此外,美国的秘书通常以复合式教育培养而成,医药秘书常由医学院毕业生经过秘书专业学习后担任。”②“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他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英国的秘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秘书人才。英国医院的秘书必须受过专门的培训。新加坡要求辅助医学的人员必须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且具有至少三年的毕业后相关工作经验。”③

“西方各国医学秘书教育考核内容的职业化特点较强,比较偏重于教学计划中的职业技能课,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职业技能,而且每项技能都有明确具体的量化测评指标。另外,考试中偏重于医学和信函写作等秘书职业知识能力,职业特征突出,量化标准具体明确。”④

(二)国内专业办学情况

参与全程调查的同类院校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故国内专业办学情况以上述两所学校提供的信息为据。

1.培养目标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医学文秘专业是培养具备医学和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

就业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3.国内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

1)院校分布目前国内已经开办的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分布在4个省,分别是江苏、安徽、黑龙江、云南。从以上情况来看,开设医学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较少。

2)隶属系部目前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此专业的专业名称均为“医学文秘专业”,参与问卷调研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将此专业归于人文社科系,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此专业归于公共卫生系。

3)招生规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人数平均为80人/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招生人数平均为50人/年。

4)岗位证书分析:鉴于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因此本调查对学生毕业后岗位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目前国家仅有针对文秘专业的“秘书资格考试(四级)”,尚无针对医学文秘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因此,我们仅对毕业生“秘书资格考试(四级)”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一次通过率为92.3%。

(2)课程安排

1)教学组织体系两所院校都设置了医学文秘教研室。医学文秘教研室主任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且都是医学文秘专业带头人;其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带头人为省级。

2)课程设置

分为公共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文秘相关课程、医学文秘交叉课程及选修课五个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A.公共课:总学时安排分别为526学时和564学时,包括英语、思想政治课、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

B.医学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256学时和380学时。两所院校课程种类基本相同,都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C.文秘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707学时和908学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书法、普通话、管理实务、新闻写作、秘书礼仪、秘书原理与实务、秘书心理实务、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实务等。有的还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等课程。

D.医学文秘交叉课程:总学时安排基本为270学时左右。开设课程主要有: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医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E.选修课:两校都设了选修课,分别为108和144学时,课程包括: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美学、公务员考试与秘书资格证书考试指导、写作欣赏、逻辑学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两校有所不同。

总体上,除选修课外,两校其他各类课程的开设较为统一,能够涵盖医学和文秘专业的教学要求。

3)教材使用

因该专业属新兴、跨行业的综合专业,故目前在用教材多为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本科系列教材,部分学科的实训指导采用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

A.学科背景,目前,两校医学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学科知识结构比例情况基本相同。

表1 两校师资队伍学科背景比较

B.师生比两院校的师生比分别为1:4.6和1:3.3。

C.年龄30岁以下者占38%,31―40岁者占38%,41―50岁者占12%,51岁及以上者占12%,从年龄分布上看,医学文秘专业教师多为中青年,精力充沛,有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D.专业教育时间工作3年以下者占37%,3―5年者占6%,5年以上者占57%,一半以上教师从事医学文秘专业教学满5年,表明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中青年专职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E.职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占26%,助教占37%。

F.进修学习两所学校都选派专业教师在省内或省外相关机构进修学习,时间多为半年以内。由于是新兴专业,故培训的专业对口性及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G.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值为:0.9:1,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85%,调查表明兼职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基本能适应教学需求。

5)教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工学结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学改革方向,两所院校均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占77%,卫生事业单位占1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占1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外实训基地全部为医疗机构。其中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人员既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又是实训中的带教教师,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条件建设

1)经费投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资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均投入1万元/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0.6万元/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师资建设”投入投入0.5万元/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万元/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4万元/年。

2)校内实训室

主要为综合实训室,面积为70余平方米,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配套桌椅等设备,可承担医学文秘专业的多种实训项目任务。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和学校均有指导教师。已经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多数为医疗机构,能基本满足目前的需要。

(4)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单位类型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医药类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为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2007年始招生院校,2010年为首届学生毕业,就业率100%,对口率100%;哈尔滨医科大学09年没有毕业生,08年和1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对口率分别是94%和85%。参与调查的两所院校总体就业率、对口率均很高。

3)就业市场情况

调查表明,各相关单位均表示出较强的用人意向,南方省份好于北方省份。学生就业单位情况:医疗机构53.8%,医药公司30.8%,卫生事业单位7.7%,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7.7%;就业岗位依次为:办公室办事员、管理、档案、接待、文书、秘书、礼仪;调查单位今后几年大致能接受本专业毕业生的情况:10人左右30.8%,3到5人38.5%,1人左右30.8%;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岗位主要是办公室办事员,专业对口率高。参与调查的单位,今后几年对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学生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但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然而,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调研结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改进,具体如下。

(一)社会对医学文秘专业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医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医学文秘专业虽有较大需求,但对该专业的认识基本尚停留在文秘加医学的罗列式人才模式中,且偏重于文秘;而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医药卫生类单位的发展发育完善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医学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有的地区的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专业人员兼任单位秘书的观念中。

(二)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

医学文秘由于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社会上还没有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因此缺乏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这与医学文秘专业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态势很不适应。

(三)医学文秘学历证书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考核不能完全匹配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大类的一个分支,在目前国家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试及执业资格准入前,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就成为了该专业人员唯一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医学文秘专业特有的医学类特质使得课程设置不可能与文秘专业类似,这就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必然与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会造成毕业生“双证”持有率低。

(四)医学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晰

受制于国家目前缺乏对医学文秘专业工种的认定及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导致该类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员在聘用上持审慎态度。

(五)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有待完善

因为医学文秘专业是一门新兴年轻专业,且国家尚未有相关专业认定及职业标准,因此该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相对统一的标准,课程体系的主干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与该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也应在摸索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及岗位实际需要。

(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虽然专兼职配比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但缺乏交叉专业教师,且由于该专业起步晚,相关培训不够完善,且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相关专业交叉培训工作还有待提高。且个别年轻教师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足。

(七)实训条件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校内实训多以综合性为主,尚未创建针对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专门的实训室,实训项目及实训条件在针对性及职场性的设计上还有不足,距离开放实训室,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多学多练,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主要用于见习、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

五、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高职高专各专业,尤其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就业时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竞争,由于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非专业人员的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对专业人员的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专业发展,更不利于行业进步。

建议成立由卫生部、教育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的工作小组,就医学文秘专业等相关医学类专业进行详尽调研,首先承认医学文秘工种,并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认证、准入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样既可促进引导该职业的有序发展,更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通过执业资格认证提升社会认可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国家对该职业的认可,必然会提升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继而提高用人需求。

(三)制订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对医学文秘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组织调研,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组织、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要求、毕业实习等主要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界定医学文秘从业者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依据。

(四)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建立医学文秘相关课程标准,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将医学课程与文秘课程进行融合,在强化医学基础知识、融入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职业需求。

总结成熟的办学经验,摸索、编写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符合医学文秘职业能力需求、与课程配套的专业规范教材。

(五)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1、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院校举办医学文秘师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医学文秘专业提供专业性的师资培训;

2、给予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

(六)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主要建立融针对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相关专业理论讲授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多岗轮转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虽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以上调研报告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调研样本量少而形成,因此,得出的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国内医学文秘专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仅供参考。

注释:

①舒衡生,法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概况,省略/zhuanjiaguandian/shuhengsheng_

1297.htm.

②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③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④蒋姝蕾、陈燕.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J].职教通讯.2007,(5).

参考文献:

[1]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2]廖金泽.秘书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张丽俐.商务秘书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荣,杨蓓蕾,袁世祥,陆渝芳.秘书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杜宏伟.高素质文秘人员培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1).

[7]杨丹.医院文书工作与医院档案的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8,(3).

[8]叶彤.现代文秘人员的素养与文档工作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9,(2).

[9]李欣,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7).

[10]葛红岩.高职高专秘书实训课程安排与考核[J].秘书,2008,(3).

[11]李春彪、生素巧.从系统集成看高职课改与教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12]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13]陈文蕾.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5]蔡超.秘书网络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17]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

[18]陈玉仑,吴向前.办公文秘专业技能培训教程[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19]蔡超,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21]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6).

[22]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3]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

[24]王水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4).

[2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6]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

[27]关玉杰.激活课内,拓展课外,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28]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29]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0]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9篇:卫校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孙宝志(1946-),男,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研究与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备受全球瞩目。2010年1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办了“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高峰论坛”,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20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笔者也受邀参加。会上以JulioFrenk和LincolnChen为通讯作者发表了长篇报告“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实行转化教育强化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卫生系统服务”(HealthProfessionalsforaNewCentury:TransformingEducationforHealthSysteminanInterdependentWorld)。此报告已经发表在2010年11月末的《柳叶刀》杂志上。会议的初衷是为了纪念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弗莱克斯纳(Flexner)报告发表一百周年而采取的行动。本文借鉴该报告总结的一百年来的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指出,21世纪世界范围的医学教育系统总体上不适应全球卫生系统的要求,阐述如何从全球系统性的视角出发,应对当前的挑战,认清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出路。

121世纪全球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0世纪医学教育系统培养的医学卫生人才为全球的人类健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进入21世纪,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与问题: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在卫生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和不公平,突显出在公平分享卫生成就方面的问题。同时,人口和流行病学形势出现巨大变化,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安全。全球卫生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全球医学卫生人才和医学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1]。

发表于《柳叶刀》杂志上的JulioFrenk和LincolnChen的报告指出全球共有约70亿人口,总计2420所医学院校,每年培养出约389000名医学毕业生,见表1[1]。

表1显示了主要地区医学院校的密集度。国家之间医学教育机构的分布严重不平衡。医学院校最充足的地区是西欧、北非和中东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地区医学院校数量则较少。印度、中国、巴西和美国各自拥有150多所医学院校,占世界总数的35%。31个国家没有医学院校,其中9个国家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44个国家各自仅有1所医学院校,其中17个国家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全世界有近一半的国家没有或仅有1所医学院校。当然,单纯从国家数量看医学院校数量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有的国家仅有几万人口。再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看,医学院校的全球分布并不与人口和疾病负担的世界分布相一致。亚洲集中了世界大部分人口压力,而非洲则集中了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以伤残调整生命年为指标)。医学院校的分布却并不与国家人口规模或疾病负担大小相匹配。也就是说,全球医学教育对外不适应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需求。

从全球医学教育系统内部看,每年全球医学教育总支出仅约1000亿美元,并且在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数额还不到全球卫生总支出的2%,这对于这个劳动密集型、人才驱动的医疗行业而言有些少得可怜。全球医学毕业生的人均成本平均为113000美元,护理专业毕业生为46000美元,其中单位成本北美地区国家最高,中国最低[1];从管理体系、认证体系到教学体系都比较薄弱,在世界各地的执行情况又参差不齐,医学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分散、过时和一成不变,教学方法呆板等问题,培养出的学生学非所用,进入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不胜任患者和群体的健康需求,医学卫生人才不愿服务边远农村地区和基层。无论在富有国家还是贫困国家都是如此。

这就是说,全球卫生系统不断对医学教育提出公平性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全球医学教育系统普遍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卫生系统的需求。

2对我国医学教育面临问题与原因的反思

就如何分析医学教育系统的问题,全球医学教育独立委员会报告提出一个系统分析的新思路,即从体制机构和教学两个方面来分析。体制机构层面分四个重要功能:(1)管理和领导功能;(2)资金使用功能;(3)创造资源功能: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4)服务功能:实际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体制的设计必须旨在形成最佳教学过程。教学层面分析涉及四个方面(简称4Cs):(1)录取标准(CriteriaforAdmission);(2)胜任能力(Competencies),主要涉及课程设计;(3)教学途径(ChannelsofInstruction),指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传播介质;(4)职业道路(CareerPathway),指毕业生完成学业时凭借获取的知识和技术、在校期间的社会工作经历以及对当地或全球劳动力市场机会的认知所拥有的职业选择[1]。

按照以上系统分析新思路,具体分析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

2.1从体制机构层面的四个重要功能分析

2.1.1管理和领导功能:医科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笔者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统计得出,我国有155所本科医学院校,其中综合性大学下设医学院(部)的共有75所(含民办1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56所(含3所军医大学,1所武警后勤学院,3所民办学院);中医类24所;此外还有医学专科院校49所,医科独立学院18所。这些学校隶属关系、管理机构设置、领导模式、运行机制、经费资源、专业设置均不相同,但是都在为社会培养医学卫生人才。不同的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莨莠不齐。

2.1.2资金使用功能:医科教学投入明显不足

我国的医学院校大多数为公立的,故医学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学费。2006年有研究显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生均成本约每年1.5万元人民币。大多数医学院校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转[2]。很多医学院校扩大后的校园面积是原校园的5倍~10倍,靠银行贷款维持正常教学运转,靠扩大招生收取学费,从而进一步降低生均成本,形成恶性循环,以教学质量降低为代价。

2.1.3创造资源功能: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不足

医科师资队伍情况,2003年~2007年我国41所地方医学院校的平均生师比为:2003年19.6、2004年15.8、2005年15.4、2006年15.4、2007年15.7。全球情况是,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了全球六大区的医学院校生师比统计数据(Student/TeacherRatiobyRegion):总体为2.73、非洲5.42、美洲2.50、东地中海4.18、欧洲3.31、东南亚2.42、西太1.96、美国1.11。而我国目前医学院校生师比平均已经超过16[2]。目前医学院校因扩招而新教师剧增,教学经验不足,加上高校的晋级政策偏向科研和论文,因此多数教师仅满足于维持教学时数和任务,谈不上实施教学改革等实际行动。

2.1.4服务功能:临床实践教学条件普遍不足

我国医学生扩招使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实习条件普遍不足,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的投入没有及时跟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没有跟上,教学质量的保证面临严峻的挑战。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医学院校合格标准中有附属医院床位数与学生数之比达到生均0.5的要求。据2004年的教育部报告,有一半以上医学院校达不到生均病床数0.5的要求[3]。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强,有一半时间在附属医院进行教学,医院床位数不足严重影响临床教育质量。有的民办院校甚至没有附属医院,却在办医学教育。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临床实习场所已大大拓宽,从三级医院延伸到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和服务单位。而我国的临床教学场所依然基本局限在大型三甲教学医院,实践内容偏重三级医疗单位服务的病种:疑难病和复杂病;学生很少到二级以下医疗单位实习,不熟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内容,毕业后多不想去基层医院工作。此外,有些综合大学的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关系不协调,医院对临床教学的责任心不强,也相对影响临床实习质量。

2.2从教学层面涉及的四个方面分析

2.2.1录取标准(CriteriaforAdmission):医学教育大众化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形势进行扩招,医学院校忽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将其等同于其他专业教育,使得医学生规模迅速膨胀。医学本科招生年增长率平均为14.59%,从1998年招生52757人,到2007年173795人。医学专科招生从1998年22431人,到2007年236434人。本科扩大了3倍,专科扩招6倍之多[2]。

全球业内人士达成共识: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我们却将其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显然违背了医学教育规律,今天我们尝到了苦头,可谓苦不堪言。

2.2.2胜任能力(Competencies):医学课程体系普遍陈旧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一百年前以生物医学模式设立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或称为诊断—治疗模式。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球范围的医学课程模式正在进行改革,而我国的医学课程模式凝固、静止,不能适应新世纪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有的学校想教什么,教学目标就设定成什么,课程设置决定于教学目标,而不是由医生岗位胜任力目标决定。

从教育部高教司曾收集到的我国独立建制69所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资料统计看,69所医学院校约占我国医学院校的一半,这些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设置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代表性课程(即涉及人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有:47.8%的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34.8%开设医学伦理学,34.8%开设卫生学,5.8%开设社会医学,1.4%开设卫生管理学;69所院校设置反映现代医学科技新进展的课程情况为:开设分子生物学的院校占4.4%,医学遗传学的占47.8%,细胞生物学的占37.7%,临床免疫学的占1.4%,急救医学的占2.9%,老年医学的占2.9%;69所院校设置现代医学方法论类型的课程情况为:设置流行病学的院校占47.8%,卫生统计学的占27.5%,文献检索的占26.1%,临床科研设计的占1.4%,医学专业英语的占17.4%[4]。

进入21世纪,人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现代医学科技新进展的课程和现代医学方法论类型的课程,都是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需求的重要内容。这说明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与内容已经大大落后于当前医学职业岗位胜任力的需求。

2.2.3教学途径(ChannelsofInstruction):教学方法与技术落后

将我国的医学课程与美国的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发现:在基础阶段,美国的课程计划学时总数比我国多20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二者相近都是850学时左右,美国的小组研讨约占200学时,而我国小组讨论课时几乎是零[5]。可见我国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一直占统治地位。到目前,仅有少数高等医学院校在试点世界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整合课程模式、人体器官系统模式、卫生社区导向模式等,大多数院校没有采用。学生评价方法普遍采取纸笔考试方法,偏重知识记忆。多数院校也没有实施世界流行的标准化病人考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

2.2.4职业道路(CareerPathway):毕业生质量没有达到国家要求

2008年全国医学本专科各个专业毕业生共40.5万人,2007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为590.7万人,2008年总数为616.9万人,净增长了26.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仅增加7万人,2008年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11.9万人,研究生毕业4.3万人[3]。可见有相当一批本科毕业生没有进入到我国医师队伍。

2009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就业率在该省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近两年毕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有些院校甚至达到60%以上,考研似乎已经成为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有一些本科生不愿到基层社区或农村行医,改做其他工作。这说明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职业素质不高。

近些年来,每年我国执业医师考试全部参考人员通过率不到30%,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率约为60%,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率约70%。

通过上述对我医学教育的体制和教学两个层面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与问题,这种挑战既有全球医学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我国自身的情况。这同样与医学教育专业固有的特殊性和规律密切相关。

从一百年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先驱Flexner报告开始至今,全球业内人士对医学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共识是: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医疗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同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更高。医学教育实践性强,要有充足的生物实验条件,充足的临床教学基地资源。医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医学人才的精英教育,必须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必须加大办学投入,保证教学的高水平运行。医学教育周期较长,应当实行长学制,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阶段应连续统一。医学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要求师生比高。医学国际合作性强,全球一体化不可避免,应当借鉴与实施全球医学教育的标准[3]。基于医学教育的上述规律和特点,反思我国目前的问题与挑战,追其原因可以认为是没有全面地、科学地遵循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点所造成的。

3全球视野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出路

上述种种问题与挑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重视,正如近期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文件中指出:“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5]

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第二次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大会,的医学教育改革的几个文件都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下达的有关全科医生培养的文件和两部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方案,提出的“5+3”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加大医科学生的生均拨款等措施,这些计划是切实可行的,都能有的放矢地解决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迫切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高等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当认真理解,坚决落实到位。

本文再从全球视野出发,重新定位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未来的所有卫生人才都要掌握和运用全球知识、批判性思辨和注重伦理行为,胜任在以患者和群体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工作,融入既担当本地区卫生责任,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卫生队伍当中。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全球广泛拓展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从而实现国家内和国家间的卫生公平,达到全球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以上从医学教育机构体制层面和教学层面两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出路也从这两方面出发。

教学层面的改革构想:(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新设置医学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2)利用全球资源来解决本地区问题,着力于全球性知识、经验,资源共享,包括国际交流师资、课程内容、教学材料等;(3)推广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从而打破医学专业的孤岛局面,促进卫生专业团队内平等合作关系;(4)通过开发信息技术在循证、数据收集分析、模拟和测试、远程学习、管理知识等密切全球合作联系与应用,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潜能;(5)推动教育资源建设,尤其在师资建设方面应当加大投入力度;(6)树立和培养新型医学职业素养,以胜任力为客观标准进行人才分类,改变传统的互相独立的学科体系[1]。

在体制机构层面的改革构想:(1)建立管理部门联合计划机制,调动主要利益攸关方,尤其是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人力资源和财政部门等,行业机构和学术团体,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共同评估国家卫生人力现状、设定优先顺序、制定政策、跟踪变化、协调卫生专业人员的供求关系,满足大卫生的需求;(2)将现有的医学学术中心拓展为学术系统,把传统上在学校和医院中开展的“医—教—研”工作延伸到初级卫生服务和社区中去,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使教育系统更加敏锐和充满活力;(3)通过协作网、联盟和联合体等形式把全球教育机构横向联合在一起,建立与政府、民间社团、企业和媒体等机构和组织的纵向联系;(4)大学机构应当培育批判性思维的风气,发动群众、尊重科学、推崇道德,开启真正的社会变革[1],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