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美术半期总结精选(九篇)

美术半期总结

第1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2008年上半年业绩比上年同期上升一成,显示全球对艺术品市场保持信心

・亚洲区业务上升63%(以英镑计算)

・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成为欧洲艺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额的一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44亿英镑

・重要类别包括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战后与当代艺术,珠宝与手表,亚洲、印度与阿拉伯艺术取得骄人成绩

・透过佳士得及其子公司Haunch of Venison作私人洽购的交易数量有强劲的增长

佳士得2008上半年全球拍卖总成交额为18亿英镑(3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亿英镑(32亿美元)相比上升一成(成交额已包含佣金)。在今年佳士得世界各地的拍卖中,超过100万美元成交的拍品高达457件,而去年同期只有430件。2008上半年,佳士得在欧洲及英国的拍卖总成交额为8.37亿英镑,较去年同期上升6%;美洲地区总成交额为6.31亿英镑,较去年同期下降1%;与此同时,亚洲及中东地区的总成交额为1.79亿英镑,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1%。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Edward Dolman表示:“佳士得2008上半年的成绩反映了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持续强劲。尽管部分市场存在不确定经济环境的因素,全球客户仍继续保持活跃。我们遍布全球的网络,为国际艺术市场带来了不少来自发展市场如中国、中东、印度和俄罗斯及独联体的买家,而数目更在不断增长。”

盘点:2008年1月至6月国际重点项目及活动项目

中东

・4件艺术品拍出了超过100万美元的高价,共71位艺术家打破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而Parviz Tanavoli的《墙》(Oh Persepolis)以1,040万阿联酋迪拉姆(AED)成交,同时创下中东艺术拍卖的最贵拍卖纪录与伊朗艺术家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一件天然珍珠与钻石项链以640万阿联酋迪拉姆(AED)由藏家购得。

・佳士得/YouGov Sirajs对100,000名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居民进行民意调查,3月份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参与者预计未来五年内会增加他们在艺术品上的投资。

亚洲

2008年香港春季拍卖总成交额24亿港币,较2007年同期拍卖增长63%(以英镑计算),是亚洲拍卖史上一季度最高的成交额。买家数量持续增长,并呈多样化,这一现状反映出全球市场对亚洲艺术的强烈兴趣以及收藏家队伍不断扩大。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总成交额为7.37亿港币,成为佳士得该项拍卖历来最佳拍卖成绩。在中国瓷器专场展出的来自日本根津美术馆宫廷钟表,这批弥足珍贵的清宫廷座钟以2.81亿港币的成交额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钟表拍卖。

・“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20世纪艺术”总成交额为8.13亿港币,与2007年春拍相比增长了33%。此次拍卖共诞生了55项画家拍卖纪录,包括来自日本艺术家的38项、印度艺术家的10项、中国艺术家的8项以及韩国艺术家的11项。

・东南亚艺术拍卖现场持续表现抢眼,总成交额为7,2007)-港币,较2007年春拍增长了39%;中国近现代书画与古代书画专场拍出了2.41亿港币,与2007年春拍相比,增长20%。

・珠宝与手表拍卖进展顺利,总成交额4.68亿港币,成为佳士得在全球举行总成交额最高的一次珠宝拍卖,其中101.27克拉的巨型无色钻石为亚洲拍卖中最大颗的钻石,最终以4,850万港币由藏家投得。手表专场中一只独一无二的百达翡丽Ref.2499以1,040万港币的成交价,成为佳士得亚洲手表拍卖中价格最高的一只手表。

欧洲

・2008年2月,伦敦京士街(King’s Street)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战后与当代艺术”两项拍卖成交额高达2.24亿英镑。6月进行的同类型拍卖见证了五件拍品以超过1,000万英镑成交,而“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更以1.44亿英镑创下了欧洲艺术品拍卖会的单场拍卖最高成交额纪录。其中,克劳德・莫奈的作品《Le bassin aux nymphéas》以4,100万英镑由藏家购得,打破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并成为佳士得欧洲拍卖史上成交价最高的一件艺术品。6月30日举行的“战后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取得了8,62027英镑的成绩,创下此拍卖项目在欧洲佳士得的最佳拍卖成绩。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Three Studies for a Self Portrait》拍出1,730万英镑,同时打破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Jeff Koons的《Balloon Flower(Magenta)》更以1,290万英镑创下了该画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2008年上半年伦敦精品展包括6月份举行的珠宝拍卖,包括Christina Onassis的私人收藏珠宝拍出1,5007Y英镑,成为于英国举办的珠宝拍卖的最高价。英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simonSainsbury的私人收藏专拍取得2,710万英镑。名家具设计师托马斯・奇彭代尔设计的“The Kenure Cabinet”以2,700万英镑创下英国家具的世界拍卖纪录。同在此场拍卖亮相的其它家具拍品同样表现出色,其中三件作品打破英国家私世界拍卖纪录。

・2008年上半年,经过整修一新的南肯辛顿(SouthKensington)拍卖厅接待了12万位客户。佳士得更在此处采用综合拍卖再配合定期的单类拍卖策略,实行两管齐下。这种新安排受到了买家和卖家的支持,在最近的室内家具拍卖中可见一斑,不同价钱的拍品都受到极大的欢迎,总成交额高达4,000万英镑。6月在伦敦举行“南亚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成交额为540万英镑,打破此项拍卖在伦敦的总成交额纪录。更令人惊叹的是,此场拍卖刷新了12个艺术家拍卖纪录,当中包括Francis Newton Souza的《Birth》(1955),成交价为130万英镑,创下印度现代与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同时成为佳士得南肯辛顿 (South Kensington)拍卖史上的最昂贵拍品。

・法国拍场于2008年上半年创下了28个世界拍卖纪录,总成交额8,590万欧元,其中13件艺术品拍出逾100万欧元的高价。在三月举行的Charles Gillot私人收藏专拍以1,790万欧元的成交价成为佳士得巴黎拍卖的第二总高价。与此同时,女画家Louise Bourgeois创作的《Spider》创下伊斯兰金属镶嵌工艺及在世女艺术家的艺术品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成交价为290万欧元。

・今年是佳士得以2008进军瑞士40周年。苏黎世及日内瓦的拍卖总成交额为4,600)Y英镑,日内瓦2008年上半年的拍卖成绩与2007年同期相比上升70%,其中的珠宝拍卖成绩最为骄人,成交额为5,92027瑞士法郎。

・五月份在意大利米兰的拍卖周以1,880万欧元的总成交额完结,比上年同期上升28%,证明意大利市场保持稳定。

・阿姆斯特丹(荷兰)佳士得在上半年以2,300万英镑总成交额取得68%的市场占有率,众多拍卖中Liechtenstein收藏专拍最为出色,成交价达530万欧元美元。一对Bleau地球仪以79万4千欧元,成为在荷兰拍出的最昂贵的艺术品。

・佳士得5月在莫斯科列季亚科夫国家画廊举办了一场宏伟的展览――关于拉斐尔前派大师与俄罗斯艺术品的展览,又在6月圣彼得堡Marble博物馆举办了“古代大师、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品”展览,由此体现佳士得对俄罗斯艺术品市场的信心。在6月的俄罗斯拍场佳士得取得了1,130万英镑的骄人成绩,在此次拍卖中,女画家Natalia Goncharova的作品《Les Fleurs》以550万英镑由藏家购得。

美洲

・佳士得举行关于美目文物的拍卖涉及一系列及其重要的藏品,价格总计1,814万美元。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精品是史蒂文森家族的奇彭代尔红木茶桌,以540万美元成交。

・三月亚洲艺术周总成交额8,010万美元,创下了亚洲艺术品拍卖在纽约的最好成绩,其中Dainichi Nyorai佛像拍出1,440万美元的佳绩,创下日本艺术拍卖的世界纪录。

・6月份纽约佳士得珠宝拍场成交总额为4,990万美元,成为在美洲举行的最有价值的珠宝拍卖。斯特拉底瓦里制作的小提琴(“The Penny”)以127.3万美元在纽约由Christie’s LIVE网上买家投得,此拍品也成为该网上竞投系设立以来欧美用户投得的最贵拍品。另外,佳士得纽约摄影周以1,760万美元的总成交额创下该项拍卖历来成交额的最高纪录。

第2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Abhi TalWalkar:

Abhi Talwalkar是LSI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alwalkar加入LSI公司之前是英特尔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的联合总经理,该集团涵盖了英特尔的商用客户、服务器、存储和通信业务。之前,他还担任过Intel副总裁兼企业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在1993年加入Intel之前,Talwalkar在Sequent计算机公司(现为IBM一部分)、Bipolar集成技术公司和Lattice半导体公司担任过高级工程师和市场管理职务。

小小的半导体不仅蕴含着巨大商机,还将在各个领域改变并改善人们的生活。全球半导体行业在2008年将继续发力“上扬”,引爆全球产业大商机。

2007年是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60周年。晶体管与半导体芯片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当前半导体产业本身也正在发生着巨变。该行业的市场领域已经或正在形成以几家公司为核心的阵营,而其它领域也迫切需要整合成一种更高一致性、更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并要求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它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半导体公司应加速做好长远规划,放眼于芯片之外更长远的发展。

半导体产业的巨变对消费者和硅谷都有着巨大影响。对消费者来说,半导体产业整合不仅可加快创新步伐,而且还能显著加速产品(或技术)的上市进程。对于圣何塞地区的硅谷而言,半导体产业整合将推进新的技术革命,并带动硅谷产业的不断创新。

当前半导体产业市值高达2500亿美元,从业公司约450家。但其产业结构不一,缺乏竞争,有的市场领域甚至尚未开发,从而形成了一种“温室环境”。最早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是美国政府,现在则是由消费者需求推动其发展。随着推动因素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波折特性已有所遏制。但是,这种稳定性的代价则是使该产业的年销售增长率从历史最高纪录的15%~20%降至目前的7%~10%。

与此同时,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该产业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市场的进入门槛也不断提升。有人估算,初创半导体公司的前期投入已从10~15年前的1,000万美元增长到了目前的5,000 万美元。要想让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实现5倍乃至10倍的收益,半导体公司要开创的市场规模怎么也要达到10亿美元。目前,这样大规模市值的市场早就挤满了各种规模的竞争公司。

此外,新技术工艺不断加速发展。目前的设计周期为18个月。新的芯片制造厂的造价为30亿美元,在此情况下,能承担自身制造芯片成本的半导体公司越来越少。而且,在今后 15 年间,随着半导体技术接近“红砖墙”(互补对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的极限),制造成本必将上升。

针对上述问题,半导体公司如何应对?首先,半导体公司应该力争领先以免惨遭淘汰,应致力于自身能保持领先地位的市场领域;其次,半导体公司应通过合并与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大型设备制造商越来越关心小型半导体公司的产能与资历;再次,半导体公司应放眼芯片之外,沿产业价值链上溯而行,推出固件、系统设计乃至部分系统软件。

从很大程度上说,这种从芯片到系统再到软件的商业模式是最难实现的,也是半导体公司必须采取的转型措施。半导体公司通常与产品的最终用户隔着两个甚至三个层面的市场,因此难以预见最终用户的需求。不过,各级设备制造商加强联系,将软件与集成问题捆绑起来,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加强合作,这样半导体公司就能贴近最终用户,并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他们所需的创新型产品,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放眼芯片之外,还要求以新的方式方法处理与其它半导体公司之间的关系。在全新的环境下,竞争对手、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成功的半导体公司有时必须与其它公司在某个市场领域加强合作,同时又在其它市场领域上与其展开竞争。

但不可否认,中国将是半导体产业中重要的一环。

虽然,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里,全球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一些疲软现象”。但如果从历史经验判断,2008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将出现良性增长趋势。这意味着2008年半导体行业将恢复元气,并出现加速增长。

第3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2004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大环境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对外服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服务支出。特别是电影音像、广告宣传、咨询、运输、保险收支规模大幅上升,同比(下同)增长40%以上;国际旅游业摆脱了2003年上半年以来低速增长的状况,收支增长了30%。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资料,2004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服务收支总规模达到586.5亿美元,增长31%;其中,服务收入263.8亿美元,服务支出322.7亿美元,分别增长37%和27%,服务收支逆差58.9亿美元,下降6%。对外服务收支总规模占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

2004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服务贸易需求稳步上升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对境外服务的需求回升,增速开始加快。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是中国服务贸易支出的主体,分别占总支出的36%、26%、11%和9%,合计占总支出的82%。在货物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4年上半年,运输支出增长40%,达到114.9亿美元,超过旅游支出30.9亿美元,成为中国对外服务支出的最大项目。除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政府服务支出下降外,其余11项服务贸易支出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运输、旅游、保险、其他商业服务和技术咨询费支出增加较多,同比分别增加32.8亿美元、11.1亿美元、8.2亿美元和6.2亿美元;电影音像、广告宣传服务增幅最大,分别增长3.1倍和69%。

2.服务出口竞争力增强

2004年上半年,中国全部13个项目的服务贸易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项目依旧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额分别为106.5亿美元、63.4亿美元和52.6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40%、24%和20%,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84%。其中,旅游和运输收入所占比重均比2003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商业服务收入占比则下降4个百分点。旅游、运输和技术咨询收入分别增加33.2亿美元、17.2亿美元和5.8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广告宣传、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增速最快,分别增长2.2倍、59%、56%和54%。

3.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回落

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改变了近年来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但逆差项目的构成并未发生变化,仍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项目上,逆差规模分别为62.3亿美元、27亿美元和17.2亿美元。其中,运输和保险项目因进口的快速增长,逆差分别上升33%和40%。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际旅游顺差明显扩大。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与支出均出现明显下降,国际旅游顺差仅为0.4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在2003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出现较大回升,分别增长45%和15%,国际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快于支出,导致旅游顺差增长22亿美元。

(2)其他商业服务顺差继续上升。2004年上半年,中国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转口买卖、经营租赁、佣金、回扣等)收入增长16%,支出增长22%,实现顺差28.4亿美元。

(3)计算机信息服务由逆差转为顺差。2004年上半年,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项目收支出现反向变化。来自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服务收入增长54%,对外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支出下降9%,直接导致该项目的收支差额出现逆转,由2003年上半年的逆差0.4亿美元,转为顺差2.7亿美元。

另外,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技术咨询等主要逆差项目收支差额保持相对稳定,通讯和建筑服务顺差扩大,也是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所下降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可见,尽管近几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还是相对滞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分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2.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

尽管近期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态势良好,但项目和市场分布极不平衡。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较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服务贸易的低迷正是以上情况的客观反映。

3.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由于高附加值服务产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服务产业过度依靠资金和劳动投入的发展模式,未来高端服务产业的改革、发展应注重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面对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高端服务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不合理的限制,加快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服务行业的进程,打破部分服务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序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外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国服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展望

2004年以来,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景气持续扩张,主要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好转,从而推动全球货物贸易进一步发展。但世界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风险,主要包括:美联储的升息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导致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恐怖活动频繁、地区局势动荡等,都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

如果以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限,预计伴随中国货物贸易与外资流入的快速增长,加上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对国际服务需求的不断升温,2004年全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收支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整体服务贸易仍将保持一定逆差,但逆差规模会略低于2003年。

1.受出口退税调整和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的影响,2004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加快,但由于石油价格上升,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2004年全年进口增速仍将高于出口,运输、保险等主要服务支出项目逆差仍将有所扩大。

2.随着中国对个人非贸易管理逐步规范,中国其他商业服务项下的部分贸易和投资性收入将得到控制,其他商业服务收入和顺差的增幅将有所回落,但会继续保持较大的顺差规模。

第4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一、对外贸易基本情况

1、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攀升

2006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总体态势。前6个月,进出口总额为795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出口为4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进口为367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贸易顺差为614.4亿美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小幅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回落了7.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上升了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分别增长26.5%和28.9%,增速同比分别加快16.8和9个百分点。

(2)主要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速。纺织、服装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但对其他非配额市场增长较快。

(3)“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部分大宗原材料商品进口增速放缓。上半年,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量继续减少。因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内新增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宗原材料进口减少。

(4)进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出口商品价格稳中有升,其中服装对欧美出口价格明显上升。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价格涨幅较大,进口成本进一步增加。

(5)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国有企业增长缓慢。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为4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高于总体增幅2.4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58%;民营企业进出口为1351亿美元,同比增长34.9%,高于总体增幅11.5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6.9%;国有企业进出口为19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24.5%.

(6)自欧美进口增速加快,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放缓。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和美国进出口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自欧美进口分别增长20.9%和21.7%,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9.2和18.3个百分点;对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出口增幅分别回落了13.3、21.1、13.7和5.3个百分点。

2、利用外资略有下降

今年1―6月,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有下降,其中,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19750家,同比下降6.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84.28亿美元,同比下降0.47%。1―6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台湾省、新加坡、开曼群岛和萨摩亚。该十位国家或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外资金额的84.13%。

3、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1―6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均超千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235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占同期进出口总额比例为29.6%,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12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8.8%;进口为11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95%,占同期进口总额的30.5%。上半年,中国技术引进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科技创新的方针为中国企业技术引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结果;第三,中国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将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效显著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蓝图。历经两年的谈判,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到2010年相互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同时还将取消所有进口数量限制及与WTO规则不符的非关税措施。

自由贸易区全面降税实施一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预期效果。2005年7月至今年6月,中国自东盟进口达到816.1亿美元,增长20.4%;中国向东盟出口达到617.8亿美元,增长23.4%。在双方各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上,降税后进出口贸易增长尤为突出,如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橡胶制品增长了46.6%,矿产品增长了38%;中国向东盟出口的针织服装增长了60.2%,陶瓷制品增长了58.9%。

自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将逐步加快。200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平均税率已从9.9%降到8.1%,2007年将降到6.6%,2009年进一步降到2.4%。到2010年,中国自东盟进口产品将有93%实行零关税。同时,东盟国家也将做出类似安排,例如,泰国2005年对中国产品的平均关税率已从12.9%降到10.7%,2007年将降到6.4%,2009年进一步降到2.8%,2010年将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未来几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除了继续落实《货物贸易协议》外,还将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全面合作。

二、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思考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逼近8000亿美元,令人欣喜。但同时,上半年中国的贸易规模和614.4亿美元的巨额顺差再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表明自去年7月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甚微。同时,贸易顺差通常有60%将转为外汇储备,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9411亿美元。这又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和顺差不断攀升,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国际反应。其表现主要是,双边贸易冲突及摩擦日益严重;人民币汇率及市场准入面临更大压力;如何对待加工贸易;中国应实施何种贸易政策等等。这些都是目前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1、外资加工贸易推高贸易顺差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平均有89%来自于加工贸易,而在加工贸易顺差中又有74.8%来自于外资企业。由此可知,67%的进出口总顺差是由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顺差形成的。以2005年为例,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资企业,而

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达到84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另外,2005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外资企业为148家,而国有企业、集体和私营企业则分别为39家、9家和4家。

今年上半年,中国614.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顺差约占76.4%,而外资企业顺差则占加工贸易总顺差的82.4%,占进出口总顺差的63%,继续延续2000年以来的发展趋势。

自改革开放至2005年,中国已经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224.3亿美元,其中约有70%的外资投向了制造业。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无论是其来华投资的初衷还是从实际操作看,其指向都不是中国的内部需求,其进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更准确地说,伴随着这些外资转移的是生产基地,而不是销售市场。正是这一巨大的外资,在中国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加工工业,从而又形成了一个巨大规模的进出口加工贸易。

众所周知,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中国加工方只能赚取极少比例的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值,基本被外方所占有。而近年来,因石油、铜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土地和劳动力工资成本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以一双美国某品牌运动鞋为例,在美国的平均售价为75美元,中国厂方的售价仅为2.44美元,其中每生产一双鞋花在工人身上的所有成本为0.77美元。因此,以境外市场为主要目标,以加工或代加工为主要手段,并在中国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正是导致中国高额顺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将主体来自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巨额顺差,不加分析地指责和实施贸易限制、施加汇率压力显然是不公平的。

如果中国的基本政策没有大的调整,即使考虑人民币汇价上升的因素,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进出口高额顺差的局面难以有大的改观。由此推算,今年全年进出口顺差再次突破千亿美元是很正常的。

2、汇率升值无法消除高额贸易顺差

一年来的汇率制度改革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并没有改变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格局。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其出口占比超过50%,从其进口占比约在30%―40%。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年里,中国与这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格局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相反,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仍然稳步增长,且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顺差;对日本贸易继续呈现逆差。2005年上半年(汇改前),在中国与欧盟(15国)贸易中,中国顺差285亿美元;下半年(汇改后),中国顺差346.7亿美元,下半年中国顺差仍然高于上半年。今年1―5月,中欧贸易中,中国再度保持顺差271.8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顺差为491.1亿美元,下半年中国顺差达到650.9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32.5%。今年1―5月,在中美贸易中,中国顺差502.2亿美元,仍然高出去年同期的顺差。在中日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上半年,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逆差58.7亿美元,下半年中国逆差105亿美元。今年1―5月,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逆差72.5亿美元。

三、对外贸易适度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上述形势,2006年初中国政府将外贸增长目标确定在15%。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目标将会大大超过。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和日益扩大的贸易摩擦,中国必须制定外贸适度发表的战略与策略方针。

1、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市场

中国外贸易依存度的迅速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影响开始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经济受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开始增加,甚至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或挑战。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明显地暴露出来,如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大、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加剧等。近两年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向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就是例证;部分产品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尤其依赖个别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的轻纺、家电等产品,出口依存度已超过70%以上,鞋类的出口依存度达到71%,DVD产品则高达84%。中国玩具出口占美国该产品进口的88%,服装纺织品出口占日本该产品进口的71.5%。近5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外贸出口则将下降5个百分点;而且,随着外贸依存度的增大,导致资源与能源无法满足需要,严重依赖进口,有可能引发经济安全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如石油消耗量已居全球第二位,占世界消耗量的7%,钢材占25%,水泥占50%以上,煤炭占30%以上,发电量占13%。上述状态导致中国对重要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如近两年原油、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的依赖度高达36%至48%。特别是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局势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且约80%的海上石油运输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该地区局势动荡,石油通道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加强海外资源合作开发,推动能源和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增强保障能力,已成为中国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大势所趋,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也恰好反映了中国内部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偏低的事实。如1980年至2005年,全球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78%左右,而同期中国不足60%,并且还伴随着下降的趋势,即从1981年的68%下降至2005年的55%。内需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应为扩大内需,同时发挥外贸、外资重要作用并向贸易强国发展,这才是长远大计。

2、调整和完善外资政策,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廉价地利用中国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资源,因而外资多年来集中在短期、高耗、高产值、资本密集型和低端产业或加工出口行业。外资企业产品的出口基本上体现的是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由外资企业而导致的出口规模扩大、出口增长率提高、贸易顺差不断攀升等指标并不代表中国的国家实力或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经济改革主要是采取了地区差异和时间差距的改革策略,而非采取全面性的改革。因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大部分外资跟随着开放政策进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开放最早的广东等经济特区。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政策与策略,导致了各地区间外资投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外资投入差距过大又引起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大。尽管中国在1995年即提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并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全面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战略。但从基尼系数整体趋势看,1995年至2005年外资在中国各地区

不均衡分布的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善,换言之,外资并没有因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而较多地投资于西部;相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资还是集中投向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平衡外资在中国的分布似乎效果不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外来投资的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遵循中国政府所规划的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外资以利润为导向的投资策略,特别是低端产业和加工产业的投资策略,与中国政府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政策与策略并不相容。

中国加入WTO已进入第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在新的环境下,若不审慎思考外资在中国发展方向的问题,谋求对策加以解决,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也将因外资的不均衡分布而进一步扩大。为此,中国在未来应更进一步按照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与产业特点制定外资政策,改变过去以地区为着眼点制定外资政策的观念,缓解外资不均衡分布的程度。东部地区应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改善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则应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中间技术的利用。例如,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BOT投资方式以及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融资来增加引资方式,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各地方政府必须针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而不能以短期利益为制定政策的目标。

3、调整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一般贸易的扩大发展

如前所述,2000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平均有89%来自加工贸易,由此给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外汇储备和贸易摩擦带来巨大的压力。在中国技术落后、产业竞争力低下,企业国际营销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快速增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功不可没。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出口速度过快以及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现实使得调整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成为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将有限的资源(如土地等)定位于更具有价值、更加节约资源和更加环保的项目,促进一般贸易的扩大发展,以逐步取代加工贸易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可实行以下措施:

(1)适当提高原产地加工比例和发放原产地证书的标准,逐步淘汰效率低的项目,提高中方企业的盈利水平。

(2)尽快制定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区域合理化布局指导目录,进一步规范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行为。

(3)限制经营迂回性加工出口贸易。近年来,在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美国的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国与亚洲整体贸易的逆差并未明显增加。其原因是,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利用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在中国大陆从事大量加工贸易,并将其加工产品出口到美国或欧盟,即发展迂回出口,实现迂回顺差。若能有效抑制加工贸易的迂回出口,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4)将加工贸易进口减去加工贸易出口的净额转变为“服务贸易出口”。即将加工程度低于一定比例的加工贸易出口不作为货物贸易出口,而将其进出口净额作为服务贸易加以统计。

4、恢复和增加对部分产品出口征税

2005年初,中国政府开始对纺织品征收出口税,但由于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而取消了出口征税政策。据悉,中国政府正在考虑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出口征税,但政府应将其定义为出口征税,以缓解国外的压力。

5、加大研发和创新投资力度,缓解纺织品产能过剩与贸易摩擦的矛盾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及其出口企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受加入世贸组织,对取消配额的不正确预期等因素影响,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2002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07%,2003年增长66.7%,2004年增长30.2%,从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伴随着这种状况的却是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即有数量扩大,缺少效益增加;有规模扩张,缺少知名品牌;拥有技术,缺乏创新,因而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仅有数量增长,而没有利润的增加,甚至下降。

(2)出口经营无序。自2001年至2005年底,中国经营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其数量从1099家猛增到44684家。企业数量猛增后,导致出口经营无序,其突出表现是去年配额取消后,中国企业竞相向美欧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致使大量到港货物积压国外港口,其后果是出口价格大跌,进口国实行贸易保护。

(3)进口国贸易壁垒日趋严重。去年上半年,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出口增长过快,从而招致美国、欧盟及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重新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设置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尽管最终中欧、中美达成协议,短期内为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但中欧、中美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将在反倾销、区域优惠安排、社会责任、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继续构筑贸易壁垒。

(4)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困扰。虽然到2008年,中国入世承诺的“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限制结束,但中国还将面临人世议定书第16条特保条款和第15条反倾销调查中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限制,且时间为入世后15年。

第5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减振器;技术分解;技术路线;发展趋势

一、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的技术定义和技术分解

磁流变减振器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磁流变液(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MRF)、减振器结构及其附属元件、仿真模型及控制方法。而磁流变液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基液、可极化微粒、稳定剂;减震器结构及其附属元件包括:缸筒、线圈、活塞、密封元件、散热元件、补偿元件等;仿真模型及控制方法包括:参数模型、力学模型、整车模型、天棚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二、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发展历程和技术发展路线

1 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国内外发展概况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本国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技术同全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对历年来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技术的国内外申请量情况进行了分析,如图1所示。由图看出,我国的研究相对于全球技术的发展状况而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是对此领域的关注程度却很高,尤其2010年以后的申请量增长迅猛,与国外申请总量相差不大。

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专利申请数量占比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美国、日本两国在本领域的申请量较之其他的国家遥遥领先,中国的申请量占比只占10%,虽然申请量并不能完全代表本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技术在本国的发展状态。

2 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的技术发展路线

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磁流变液(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MRF)、减振器结构及其附属元件、仿真模型及控制方法。下面主要对磁流变减振器结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由上图3可以看出,对磁流变的研究2000年左右主要集中在电磁螺线圈内置的研究,2010年后才逐渐出现电磁线圈外置的申请。而2010年后则主要表现在减振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上,例如流体通道的设计、供电方式等,也就是说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细化。

三、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重要申请人专利技术分析

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专利申请的国外主要申请人基本都来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商以及磁流变减振器的生产商,其中美国的通用集团、德尔福公司,日本的东芝、本田等申请量最多。而中国的申请人主要以高校为主,其中申请量最多的为重庆大学。国内外主要申请人排名如图4所示。

1 美国德尔福(Delphi)公司专利技术分析

美国德尔福(Delphi)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磁流变减振器供应商,该公司此领域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图如图5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德尔福(Delphi)公司涉猎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各个技术分支,但是其研究重点依然是磁流变减振器结构本身。

作为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领域的重要申请人,德尔福(Delphi)公司的主要技术分支为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及其附件,其在2001-2003年期间申请量比较大,说明在此期间投入的研究力度比较大,此间的申请文件也是奠定该公司本领域的基础性技术,其中对活塞结构的改进、阻尼通道的设计等为其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对缸体材料、缸体结构以及补偿元件的研究也比较多。2008年以后其主要对减少减振器内部的摩擦损耗,提高对侧向负载的承受能力,以及结构的紧凑性等进行研究。总之,德尔福(Delphi)公司目前一直处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技术发展对国内本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在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6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自从1971年Intel公司研发出IKB的DRAM。距今已近40年,从此开创了DRAM的历史。DRAM不仅推进了电子技术的前进,而且对各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也发挥了举足轻重、无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众所周知,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型计算机市场扩大,DRAM需求巨增。由于当时DRAM技术要求较低,其特点是量大面广,胜负在于大规模生产技术,而这正是日本公司的强项。因而尽管日本在LSI(大规模集成电路)DRAM时代还落后于美国两年,但在“官产学”举国一致的努力下,加紧研发,到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RAM大规模生产时代,便赶超了美国,并在上世纪80年代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市场半壁江山,成为世界第一半导体生产大国。而此时,Intel公司不得不撤出DRAM领域,专攻MPU。上世纪90年代,随着PC盛行,DRAM的成本要素高于质量,韩国以此为契机,搞半导体虽更晚于美、日,但它还从DRAM着手,同样通过上下统一认识,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合作,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生产水平,便达到了足与日、美相抗衡的地步,1998年韩国赶过日本,成为世界DRAM第一生产大国,三星公司也成长为世界第一DRAM生产公司,在世界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仅次于Intel而傲居老二,且对日本半导体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总结韩国取胜之道有三,即战略、经营和成本。

再说我国台湾省,尽管由张忠谋开创了代工这样崭新的半导体经营模式,但DRAM还是台湾半导体业首先涉足的半导体生产品,至今不失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另一重要支柱。据统计,今天世界十大DRAM公司,台湾企业独占五家,生产规模仅次于韩国半导体业。由此可见、DRAM曾是世界半导体生产大国(地区)引导半导体业发展的首要主打产品。

几十年前笔者也曾有过一个想法,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应主抓DRAM,但是当时一般的主张是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生产,为此笔者在媒体上还发表过与人争论的文章。人微言轻,言不作数,事实上,直至今天,那一样产品在中国也难言有所成就,中国半导体市场巨大,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市场,可如今拿得出手叫得响的产品何在?DRAM发展至今已臻成熟,国外已有人提出:“Memory business model is brocken,”今后不再是DRAM打天下,难有大作为了,看来将成笔者的不了情结。

市场概况

据美国SIA发表的统计资料,存储器产品包括DRAM和Flash两项,2008年的销售值分别为286.5亿美元和124.7亿美元,两者在存储器中之比为53:47,合占整个半导体市场的18.7%,是次于逻辑电路(29.5%)和微

但是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DRAM市场波动也比较剧烈。据iSuppli公司报道,世界DRAM行业曾于2001年出

现巨额损失,但此后一直到2006年利润一直不断上升。各厂商大幅增加设备投资,2007年整个行业的投资额达到2001年的3倍,为211亿美元,2000后DRAM厂商累计投资达到了1000亿美元。而2008年世界DRAM市场继2007年后再次减收,比上年减少19.8%,为252亿美元,两年合计少收80亿美元,傻干了一年。各厂商不得不连续裁员,大幅减产。当时对2009年都持悲观态度,iSuppli公司今年2月预测,当年将继续下滑15%。另一公司IC Insights同时预测(图1),尽管下半年可望有力反弹,但DRAM全年仍将比上年挫落12%,Flash更将惨跌24%。

DRAM近年价格不断走低,在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需求,特别是PC需求不振,前两年投资过大,造成厂商资金周转不灵,德国Qimonda公司因而申请破产保护,我国台湾省也拟整合各公司,组建台湾半导体公司(TWC),给予资金支持。

出现转机

今年二季度世界DRAM市场出现拐点,据iSuppli公司最新报告,世界DRAM的销售在一季度环比下降19%的情况下,二季度却比上季度窜升了34%,达45亿美元。原因是中低端便携计算机和消费电子需求趋旺,Intel公司

的T4300、T6600、T3000和Xeon5140、5160甚至台式机常用的E8400等CPU都快速复苏,导致DDR3 DRAM,包括DDR2产品发生供应短缺,价格上扬,且这种态势可能会延至年底,使人鼓舞。Ic Insignts2月预测今年世界DRAM市场一季触底,二季度开始反弹,环比增长17%,三季度更增21%,四季度15%,也是向上走的好趋势。

二季度世界十大DRAM公司中除Qimonda外,大多表现抢眼(表1)。据称,表现最好的

是日本Elpida,由于在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两领域有做人成长,产品价格竖挺,二季度DRAM的平均价格上升了32%,使其当季营收增长了50%,从4.97亿美元上升到7.45亿美元。(据最新报道,Elpida除将要接手申请破产的Qimonda外,并与台商联手,加强低端DRAM的竞争实力,同时由于己获得1600亿日元融资,本年将从现用的50nm工艺,进而开发40nm工艺,争夺高端DRAM市场,总之,意欲搞掂三星,夺取天下第一DRAM公司宝座。)其实,台湾的华邦和力晶表现更为出色,二季度的业绩都比上季度翻了一番。与去年四季度的公司排名相比、前四大DRAM公司没有变化,而华邦却从第十位一举晋升至第六,力晶也前进一位。Micron和南亚悄然增速,且他们有一共同特点,即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减少15%,低于其他公司,两家公司还将联手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十大公司中唯德国Qimonda一家向隅,二季度营收暴挫71%,从第五位跌落到了副班长末座。

存在问题

近两年来DRAM价格不断下滑,公司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发生亏本,具有代表性的德国Qimonda公司已经开始了破产程序。据台湾DRAMeXchange Tech公司预计,今年世界DRAM投资将大减一半左右、从131亿美元,下降到71亿美元,这又势必影响到技术的推进和产业的发展(图2)。

与此同时,日本半导体业在韩国的进攻下早把重点放在了逻辑电路,一向偏重于DRAM的韩国半导体业也正发生巨大改变,2008年显示器产业首次超过了半导体产业,当年显示器出口366亿美元超过了半导体出口的324亿美元(2007年则分别为353亿美元和370亿美元)。这是因为韩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对外依赖过大,经营更加不易而采取的应对之策。三星公司虽仍为世界第一大DRAM三司,但公司也已改组,经营重点明显转向显示器。

第7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关键词:半身像素描 造型能力 现代艺术 综合能力

人物半身像素描写生教学是高校美术师范生素描基础训练的延续与提升,同时也是高校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着丰富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满足学生对于素描问题深度探索的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经验,并且实现了从基础训练模式向艺术创作模式的重要观念性的转变。由于大部分师范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训练的重点应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

一、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师范生的绘画观念总是向绘画专业的学生看齐,对于造型能力较为轻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造型能力的欠缺是自己绘画特色的一种体现。这种对于艺术的肤浅理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但使师范生在自己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还给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对于这些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艺术造型上的欠缺是其他任何能力所不能弥补的,因为中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师的造型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造型能力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应是美术师范教育专业鲜明的特色之一。

有效解决师范生造型能力欠缺的主要途径就是素描教学,在素描教学中人物教学占有很大比例,半身像教学又是人物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应重新确立其主导地位。

二、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人物素描教学及色彩人物教学的基础。在四年制高校美术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它上承素描头像教学、下启色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学生如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造型和深入刻画能力无法深入,那么后面的全身像教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师范生的专业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造型能力的缺陷一直是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中,学生所接受的造型训练的时间有限,加上一些师范生本身的绘画基础相对较弱。人物绘画相对于静物画来说,对学生在造型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师范生在人物绘画造型把握方面出现的问题就较多。因此在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中,解决学生造型能力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在素描半身像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经过头像素描教学训练后的学生,对于人物头部的比例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前,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上身骨骼、肌肉的解剖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之前对于人物绘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物素描来说,人物的运动虽然有衣服的掩盖,但身体内部的基本体块结构以及相互的牵引变化却是表现人物半身像的基本依据。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重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半身像的课堂教学应区别于画班式的训练模式,学生的作业应长期与短期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同时能够防止学生丧失对绘画对象的新鲜感受。

此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要解决课堂本身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片面理解的这种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现代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现代艺术,更深切地体会到造型能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这一点也是素描半身像教学对学生“隐性能力”的一种培养。例如,我们熟知的立体派大师毕加索,他早期的绘画体现出了对于造型能力很好的掌控性。他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的,在1905年创作的成名作《拿烟斗的男孩》也是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使毕加索在艺术界站稳脚跟,并逐步开始了他的立体主义时期。教师可以从毕加索或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半身像作品入手,使学生理解造型对于半身像教学乃至于整个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应以课堂写生为主,还应配合课后的速写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短这一不利因素。学生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应掌握人体骨骼与形体的关系,以及人体肌肉与结构的联系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人物色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专业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范教育的基础性趋势日益明显,对师范生的造型能力及对现代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美术教师在培养美术师范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具有复合性的教学课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的绘画水平,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和努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而且对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学礼.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谢秀.全国高师美术教育实习优秀教案选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国家这几年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机械工业竞争力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东部一支独秀的局面开始向多极格局过渡。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前5个月,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高于加工贸易出口额,而下半年出口退税下调可能进一步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向一般贸易倾斜。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对此表示:“出口退税下调,对于优化产品结构是有利,200多种产品中,多半都是附加值比较低的,这些产品容易引起国际间贸易摩擦,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劳动力。”

机械工业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制造各项高端、节能装备,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改造升级和节能减排积极做贡献。

2007年,前5个月机械工业增速在高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又有新的提高;新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加快发展,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新增投资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区域竞争力差距缩小

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东南沿海机械工业的生产力依然占据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在迅速崛起。

前5个月,31个省区市机械工业全部实现二位数以上的增长,江苏、广东、山东三省比重位列前三位,对机械工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43.49%。

这三大省份已经延伸为三大经济圈,并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起了领头羊作用。他们所对应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机械工业同比增长31.12%,在全行业产值的比重和新增产值的贡献率都占总量的七成以上。

国家这几年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机械工业竞争力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东部一支独秀的局面开始向多极格局过渡。

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中部6省崛起初见成效,同比增长33.43%,其中: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都超过机械工业全行业增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重现昔日装备制造基地的风采,同比增长37.7%,其中辽宁、吉林分别增长44.59%和38.58%,均比上年同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增速最快,其中青海、四川、陕西分别以51.32%、38.97%和50.9%的高速增长。

今年前5个月,机械工业在2006年同期接近30%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开高走,各月增速都超过30%,其中贡献率排名靠前的产业包括汽车和电工等多个行业。

前5个月,机械工业13个行业均以二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其中汽车行业和电工行业增长分别为31.23%和34.19%,两个行业在机械工业中的比重为57.3%,对机械工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为58.36%。各大行业中的主要产品产量都在上半年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汽车行业,前5个月累计生产382.5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2.03%;轿车继续领先发展,产量200.8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12%。

机械工业在总产值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和市场需求充分衔接,并未出现新的产品积压、滞销等不良趋势。

外贸出口增长强劲

前5个月,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高于加工贸易出口额,而下半年出口退税下调可能进一步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向一般贸易倾斜。

前5个月,机械工业一般贸易出口额350.23亿美元,同比增长44.75%;加工贸易出口额326.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32%。两者在机械工业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49.12%和45.72%,改变了长期以来机械工业出口加工贸易高于一般贸易的状况。

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告诉记者:“一般贸易更能体现产品的竞争力,以前我们在这方面出口并不多,只是在为巴基斯坦建电站这类援建活动中,出现少量的一般贸易;而加工贸易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比重很大,由别人提供图纸,我们并不享有品牌和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作用远远低于一般贸易,唯一带来的好处是扩大了经济规模,对促进就业有帮助。”

从对外进出口的地区分布来看,机械工业的贸易伙伴比较稳定,和世界主流经济体的往来比较密切。前5个月,与欧盟、日本和美国三大贸易伙伴的外贸总额均以二位数增长。与欧盟贸易总额326.9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1%;中日贸易总额255.33亿美元,增长18.93%;中美贸易额194.10亿美元,增长22.01%。

前5月的数据显示,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前5个月,机械外贸进出口总额134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比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高5.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8.98%,比全国外贸出口增长高11.18个百分点;进口63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3%,比全国外贸进口增长高0.1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6.27亿美元。

朱森第表示:“国家层面看,并不希望贸易顺差太大,机电产品出口迅速,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大量企业开始向外寻求出路。另一方面,一些产品的附加值在稳步提升,有出口的强烈愿望。比如工程机械和装载机等产品,在国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走出国门。”

报告还预测,“出口退税调整后,下半年汽车、高档机电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出口主打产品。”

朱森第表示:“高档机电设备出口总体增长速度快。比如沈阳机床制造的数控机床远销俄罗斯的数量达到1000套,我们的汽能机在印度市场很好,电站设备也大量出口到巴基斯坦,自控系统系统方面,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8%,并开始寻求出口。

不过,根据有关部门关于鼓励进口先进机械装备进口的政策,下半年部分高档机电产品的进口也会增加,这将会挤占部分国内市场。

结构调整肋推产业升级

前5个月,机械工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和13大行业内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的迅速推出是分不开的,行业内的科技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动力,新增投资也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

机械工业新产品连年高速发展,今年进一步加快。前5个月,新产品产值5250亿元,同比增长37.14%,比同期总产值增速快5.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新产品产值增速加快6.8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9.75%,比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新产品对同期新增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22.54%,对机械工业高速发展有重要贡献。

新产品的强势表现也反映了加速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思路。不久前,商务部颁布了200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对此表示:“出口退税下调,对于优化产品结构是有利,200多种产品中,多半都是附加值比较低的,这些产品容易引起国际间贸易摩擦,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劳动力。”

机械工业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制造各项高端、节能装备,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改造升级和节能减排积极做贡献。

多轴联动机床、重型数控机床等高档产品取得重大进展,继续向高速、精密、多轴、复合的方向发展。“数控机床是我国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行业,日本等欧美国家对这类战略性设备的出口限制较多。在这一领域我们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在需求整合国际资源。”朱森第表示。

朱森第还认为:“能否有效整合国际资源是衡量一个行业成熟程度的标志,数控机床行动非常迅速,已经有 8家企业在海外进行收购,这其中包括沈阳机床。这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要有效吸收别人的强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收购中必须注意文化上的整合。”

谨防投资结构性过剩

在总产值连年攀升的形势下,业界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论调:“机械工业的高位运行会不会在2008年停滞,高增长背后是不是整个机械工业投资过剩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国机械工业已经保持了4年20%以上的高增长率,今年前5个月机械工业在高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增速超过30%。

机械工业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2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5%。”

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在会上表示:“产业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的周期性,企业投资战略并不能完全依赖这种高增长环境。”不过,他也表示,机械工业投资增幅居高不下,和国家宏观经济息息相关,正是国内需求拉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2006年3月份,国务院颁布8号文件,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朱森第告诉记者:“文件是在去年的,事实上国家对机械工业的政策支持早在两年前就开始酝酿。”

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机械工业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改进工艺流程,加快机械工业的改造、建设,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近年来机械工业高速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特别是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固定资产投资为其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第9篇:美术半期总结范文

中科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邹世昌的一句话“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超过石油”,引起人们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极大关注。集成电路是一个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进口依赖严重、研发投入不足,整体规模偏小,核心技术缺乏、处于全球软件价值链低端等是该行业存在的普遍现象。

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部件,比如iPad,集成电路在整部机器中占据了50%的成本。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有80%依赖进口,进口额达到1569.9亿美元,同比增速31.0%。

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现状,近日,中国半导体协会信息部主任李珂详细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空间布局,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集聚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2010年三大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占了全国整体产业规模的近95%。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分布在省会城市和沿海的计划单列市,并呈现“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即东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沿江发展轴以及北起大连、南至深圳的沿海产业带,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苏州和杭州六大重点城市。

李珂还指出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将呈现有聚有分,东进西移的趋势。集成电路设计业继续向产学结合紧密的区域汇聚,分别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芯片制造业向资本充裕的地区延展,大连、无锡和苏州等二线城市将是芯片生产线建设的重点;封装测试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武汉、合肥等中部中心城市将是承接转移的重点。

针对以上情况,李珂给出三条建议: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区域发展;推进优势资源集聚,探索不同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园区软硬环境,引导企业集群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进口数额正在呈现增大的趋势,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变。因此集成电路产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提高产能,然后进一步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技术上获得领先,先做大再做强,完善产业链。

那么,在集成电路这条产业链上奋斗各地的企业掌门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呢?

邓中翰

中星微电子总裁

“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 IN CHINA’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邓中翰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就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就职于IBM和硅谷。1999年10月回国后,他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他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2009年,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谈到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邓中翰认为有两种品质非常重要,那就是责任感和挑战精神,在面临人生每一次抉择时都要考虑到身上的责任,在选择之后以挑战精神去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而人的价值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陈文琦

威盛电子总经理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中国人也能做出最好的芯片。”

如今身为威盛总经理的陈文琦,十多年来一直为这个梦想奋斗着。这位被业界公认为“天才型”意见领袖的技术专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婿,台湾新首富王雪红的丈夫。

自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之后,陈文琦先后在英特尔、Wyse Tech以及ULSL等知名IT企业工作,并在结构设计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在华人信息科技领域创下了不小的名头。1989年,陈文琦自行创立Symphony公司,继续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期间,陈文琦认识了还在大众计算机担任副总经理的王雪红,王雪红非常赏识陈文琦在技术领域的功底,而陈文琦则对王雪红的魄力赞赏有加。而这也为两人之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刘强

北京君正董事长、总经理

“移动阅读时代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开放,即操作系统的开放和应用平台的开放。”

刘强出生于1969年,拥有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和中科院计算所工学博士学位。刘强先后在北京百拓立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任职,2005创建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领导国产CPU的研制和产业化工作。

但这家IC设计公司在初期并不被业界看好。刚开始创立君正时,刘强即把公司的目标设定为研制国产CPU并实现产业化。当时,方舟、汉芯、北大众志、国芯、龙芯等国产CPU或CPU核的市场化几乎都谈不上成功,悲观论正到处弥漫。刘强沉默以对,专注研发,最终在行业中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纵然已在行业中取得了认可,但是刘强和君正一直保持低调。低调、专注是业内对刘强最多的评价,从研发国内首颗微处理器开始,刘强已经在这个领域专注了10多年,纵然期间行业低潮迭起,也不曾离开。

李力游

展讯通信总裁

“中国其实不缺CEO,只是要把身段放下来,像农民一样认真做事情,事情才能做好。”

对于展讯,通信业的人都不陌生,其成立于2001年4月,是国内最早的2G和3G手机芯片企业之一。对于异常低调的展讯总裁李力游,很多人并不熟悉。

李力游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掀起的第一批“出国热”学子中的一员,四年拿到了美国电机工程博士之后,他在无线通信业工作了20多年。

2008年5月,李力游加入展讯,先后担任第一副总裁、助理CEO和总裁等职,并于2009年2月任展讯通信CEO兼总裁。然而,此时展讯正面临深刻危机,面临着巨大的黑洞:从产品到市场再到公司管理,无一不顽疾缠身,股价跌入谷底,客户大量流失,公司连连亏损。

李力游由此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他运用“李氏新政”鏖战海外,成功打入众多国际大品牌的供应链,产品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芯”第一次成为世界“芯”。

张忠谋

台积电董事长

“Intel设计一个CPU很厉害,但是生产CPU不厉害,我的成本是他的一半,我的品质比他的好两倍,我可以帮你去代工。”

4月底,张忠谋针对日本地震、全球经济等议题逐一提出看法,他认为全球半导体产值,受全球经济成长不如预期、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成长幅度降至4%,进而使台积电第二季营运略受到影响。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新中国成立之初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

27岁那年,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科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栽和资深副总裁,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争做世界第一。7年后,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因其在半导体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他为“半导体教父”,正是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孙玉望

联芯科技总裁

“TD-SCDMA国际化的时候,也是我们联芯国际化的时候。”

孙玉望工作以来一直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参与或主持了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工作。其中,其领导开发的GSM系统设备在中国公网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了国内设备在网上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而且有效地“打压”了国外设备居高不下的价格,促使跨国公司的同类设备价格几乎降低了一半,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国内通信建设成本。

联芯科技从成立时年收入不足1亿元,到2010年全年销售突破8亿元,人员规模从成立之初500余人到现在近千人。孙玉望表示,2010年,Android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应用平台,拉动了智能手机硬件产业的爆发及3G用户数的增长。

王宁国

中芯国际CEO兼执行董事

“中国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成长机会。”

王宁国出生于南京,在台湾长大,在加州伯克力取得博士学位后,曾服务于劳伦斯放射实验室及贝尔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进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曾任职应用材料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2005年退出应材,担任上海华虹集团CEO。他拥有百余项专利,被誉为“应用材料专利之王”。王宁国现在也是斯坦福大学大中华区企业创新科目顾问、中国科技部海外顾问。

王宁国是企业管理专才,也是技术开发专家,拥有一百多项专利。早年时,他首先提出单一芯片集合制程技术,解决了传统晶圆厂的问题,将半导体工业带入更精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