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术课教学范文

美术课教学全文(5篇)

美术课教学

第1篇:美术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德育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教育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又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其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课程必须要与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相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对美术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德育的载体,对小学生全面渗透德育;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让学生对艺术进行直观地感受,并在感知我国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并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对小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一)对德育渗透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部分小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而忽视了美术课的教学。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只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地讲解,使得原本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程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2]。

(二)忽视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构建

在小学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美术师资力量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教育师资投入,省略了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而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美术教学。鉴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非专业性,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创新意识低,且不懂如何将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

(三)偏重于理论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以美术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但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将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根本目标,将学生作品的质量作为衡量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进而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割裂开来,严重阻碍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

三、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拥有很多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作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美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所表达的优美意境进行体会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掘美术作品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其轮廓、气势动人心魄,作品中隐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材中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人们的困苦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感悟今天生活来之不易,并引导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对于教材中一些感恩的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3]。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走出教材和教室的限制,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画廊等艺术圣地,使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例如,笔者所在的湛江市第二十小学在美术手工课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就组织学生到海边参与活动,参观海洋博览会、贝壳工艺厂,让学生感受大海的魅力,在欣赏优秀工艺品的过程中,了解湛江的贝壳工艺文化,培养学生的匠心意志,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在创作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大胆改革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进而让学生用作品反映自己真实的心境。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更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进行了体悟,提升了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4]。例如,在进行“风筝飘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主设计风筝。同时,学生在创作风筝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剪纸、书画艺术等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还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建立文化自信打好了基础。为了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渗透德育,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以贝壳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作为原型,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在具体创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贝壳工艺文化,如秦汉时期将贝壳磨成薄片,雕出鸟兽纹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为装饰;宋、元前后,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开始流行。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贝壳作品进行欣赏,使其充分感受贝壳工艺的精美,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进行贝壳手工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以美术教学为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功能。通常,教师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即便是一段简单的线条,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载体,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如线条一样,稳稳当当,不做坏人。可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准确找到美术教育和德育的结合点,从而渗透德育[5]。例如,教师在进行“画家介绍”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任伯年、高奇峰、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叶浅予等众多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由此,激发学生对人民画家的敬仰和爱戴,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创新评价机制,灵活渗透德育

德育是通过渗透、影响、耳濡目染、模仿、默识与领会等,使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评价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还要及时肯定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6]。除了在美术评价内容上有所创新之外,教师还应该创新评价方法。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对己、对他人的评价中能够保持公平、理性的眼光和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的最终目的[7]。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将德育融于美术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是实施德育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新课标要求为原则,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在提升学生美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韩梅.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175.

[2]孔瑞.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03-204.

[3]徐艳华.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探究[J].汉字文化,2018(2):116.

[4]谭斌,刘显成.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民营科技,2017(9):245.

第2篇:美术课教学范文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二、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3.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画”

意象性艺术因过多强调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世界。因此艺术家就需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即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再现客观对象时,有具象表达和意象再现两大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意象艺术作品时应更多从体会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入手。创造美、表现美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为理解、接纳美术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论基础。

4.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

第3篇:美术课教学范文

对美的感知,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能力的形成时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作出个人的审美评价,是极端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转,那么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所以说能否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认知美,是衡量中学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美术课的教学恰恰对于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一幅绘画作品、每一幅书法作品,每一座雕塑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要素,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欣赏美术作品背后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一个学生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品悟美,欣赏美,在现实生活中,也必然能够发现真善美,对事物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形成自己在审美方面的主观评价,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和主见,体现了教育的一种成功。

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然而德育并不仅仅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德育与美育两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因为道德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因此,中学美术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美术课教学,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对道德观的美与丑也有着清晰地感知,会自觉地去追寻高尚的道德情操,鄙弃那些低劣粗俗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美术教学的素材中,很多书法家、画家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教师,可以将他们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身上散发出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之感染,为之震撼,从而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楷模。

三、丰富学生知识容量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人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绝大部分是在中学阶段积累下来的。因此,中学阶段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这也是衡量中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美术课虽然不是一门中考课程,虽然没有语数外那么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美术课却涵盖着丰富的知识,教师通过美术课,可以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信息。笔者认为中学美术课与很多学科的内容是交叉的,作为美术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善于联系,美术课教学完全可以传递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比如美术课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包括对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有所阐述,这跟中学历史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发现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风土人情,增进学生对历史和政治的认知。此外,一些美术作品充分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构图,与中学数学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构图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笔者认为,美术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有一双善于发掘的眼睛。

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近年来,我国开始了学校教育的新课改,其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中学美术课是一门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美术课教学时,当讲到郑板桥画的竹子时,笔者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围绕“竹子”这一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可以不受任何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用笔去呈现自己心中的竹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天马行空地去创作,如有的学生将竹子画到了月亮上,别有一番意境,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狂风中的竹子,用飞舞的竹叶、倾斜的竹干,突出风势的强劲,起到了“只见其形,便闻其声”的效果。笔者认为,学生在美术课中激发的创新思维,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有益学生今后就业

第4篇:美术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课的教学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数字媒体的含义

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高尚艺术,就是数字媒体的应用的意义。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课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渐离不开电子设备。随之多媒体在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以至于视频广告、动漫、游戏等行业的市场发展不断的扩张,相对应的这方面的人才也出现的严重的短缺。这种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引进到美术课程教学当中,把学生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得到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也正是因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起步较晚,所以专业力量资源比较薄弱,教学体系不成熟的情况,所以在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们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创新。

三、传统美术课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古板

在传统的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比较古板。其原因是教师只关注教材上的内容,并不知道现在社会发展潮流是什么,所以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度,这种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前景是非常不好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口述型”教学概念为主,教师就是单方面的在说,学生也是单方面的在听,这种教学方式教师都是以灌输性的方法在讲,学生都是被动的在学习,教师与学生基本都是零沟通,久而久之学生能保持住学习的动力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传统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定的弊端

传统美术教学中,课程安排内容不太合理,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知识获得渠道都是通过学习教材里获取的。但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中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延伸,这样的情况就完全限制住了学生在美术上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有效的引入数字媒体艺术扩展教学内容,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情况,将教材上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让学生在数字媒体的应用中学习到社会有用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观得到提升。

四、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课教学的改革

1.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数字媒体时代,教师要跟随时代背景发展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带当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的进行备课。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吸收学习美术知识,从而促进师生关系。通过学生分组,然后进行数字多媒体教学,教师只是站在引导的角度上进行传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分组教学,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使学习差距变小,让教师更加方便的进行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教师要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微课或者慕课等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进行预习和收集资料。因为微课等教学数字媒体的课程内容较短,教学知识重点较为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学习质量也较高。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再将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程上结合收集的资料稍加引导,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告诉学生作品上是什么内容,想要表达出作者什么思想。最后让学生将预习的内容相互讨论,让学生加深印象。

2.教学课程中一定要加入学生实践内容

现在我们是信息发展时代,也是社会严重缺乏美术人才的时候。所以,教师不能太注重美术理论方面的教学,应该多注意让学生增加实践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美术专业,相对应的知识层面不单单只是绘画方面,教师要传授学生在社会中能应用到的知识,可以体现在平面设计、计算机绘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应用。在数字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要考虑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然后根据现实情况来组织教学步骤。教师可以把教学理论上的知识重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基础的情况下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身为过来人,应该知道,太强的学习理念并不适用于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多传授一些学生在以后可能会运用到的绘图软件,例如PSCC、AI等等,并且要让学生可以熟练的应用这些软件工具。美术专业不但要有强大的实际绘画基础,还要有很强的灵感绘画构思,教师可以找一些大企业的Logo给学生介绍,这种标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由谁设计出来的,为什么企业要用这个Logo,它的灵感在哪。然后给学生一个设计要求,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Logo,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自己的生存技能。能让学生在未来工作的道路上做的更加出色。

五、结语

在当下的数字媒体时代,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传授学生有用生活必备技能,结合美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始备课,给学生良好引导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捷.基于Maya电脑绘画教学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吴以彩.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美术课题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5):149.

第5篇:美术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1引言

信息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与快捷,与之相关的高新电子产品深受大家喜爱,作为一种新式的生活工具引领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涌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同时信息技术也为传统行业提供崭新的发展方向。微课作为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例,突出微课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优势。

2微课概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口授与板书为主,长年累月乏善可陈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低下,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现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指标无形之中也为老师增加不少压力[1]。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辅助讲解课堂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堂内容,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令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知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学生提供见微知著的教学视频是事半功倍的举措,也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措施之一。我们无法抗拒信息时代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的产生等问题的出现;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不能一味地围追堵截,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信息技术,为学习所用取代被网络奴役。微课模式是正确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有力证明,正如“大禹治水”时采用疏通与疏导的方法,微课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同时也是良好利用信息技术的范本。

3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

美术课堂教学一直作为教育行业改革的“试验田”,因为美术教育相对于传统考试科目课程,侧重点在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改革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剧烈,易于观察改革的弊端与优势。因此,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开展较为顺利[2]。3.1老师运用微课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空气。课堂教学的沉闷与单调不仅是学生抵触上课的理由,同时也是令老师头疼的因素之一。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学生与老师统一战线,作为朋友也作为战友,好比是共同驾驶知识海洋中的一艘船,老师担任船长的角色,只有老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才能使航行在知识海洋中的船行驶得更远。微课因为诙谐轻松的教学内容,改善了严肃的课堂气氛,为沉闷的课堂氛围注入一缕新鲜空气。老师因为“微课”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欣然接受课堂上的美术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尤为适用。通过微课教学视频,可以轻松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美术作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简明扼要的视频包含的内容不少于老师在课堂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的内容,但比传统模式更容易接受,学生与老师相对轻松。3.2老师运用微课为美术课堂的学生开阔眼界。美术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门教学课程,没有固定标准对学生学得好坏作出评价。艺术的创意与想象力不能单纯的使用好与不好进行评判,美术的主要宗旨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可不同人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观各有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灌输给学生老师对于艺术的评价标准,造成主观性的教学差异。利用微课教学手段,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鉴赏作品,培养学生自行判断的能力;或是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美术作品的临摹范本,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而不是老师说好的作品或仅仅是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就是优秀的。微课将美术课堂内容的质量与数量在相同的时间里有效提升,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

4微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势

微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帮助教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效扩充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有趣的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关系。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创新型思维模式,宽松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尽情展现个性,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的积极实践,证明结合时展的创新教学改革对教育事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3]。

5结语

通过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展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微课教学模式值得在其它科目的课堂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珊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7-138.

[2]唐小棠.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