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卫校护理专业精选(九篇)

卫校护理专业

第1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一、就业现状

1.医院对学生学历要求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大量招收护理本科、专科学生,使医院对护理毕业生的要求提高,县级以上医院明确只招为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地市级医院更要求本科护理毕业生。

2.中职教育的地位相对弱势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改革受阻、教学改革不畅、教学设备落后、教学仪器老化脱节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使中职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学历低、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相对狭窄、社会经验不足等情况,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差距。

3.传统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毕业就应进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只有在县级以上医院工作才算工作,很多人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就业。这样就人为地缩小了就业选择范围,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

4.毕业与就业的矛盾

专业设置“一窝蜂”,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而医院发展规模相对固定,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5.医患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一方面偶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这也使部分家长对子女从事医务工作的安全问题存有顾虑,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

二、面临的机遇

虽然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较大,但国家对中职护理教育的关心和扶持,再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

1.我国临床护士严重短缺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护士与总人口比重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比例仅为千分之一。按此比例,我国尚缺护士数百万名。这对中职学校招生和就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新医改方案拓宽了护士就业渠道

新医改方案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提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措施、方法和步骤,这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铺平了道路。新医改方案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乡镇卫生事业,这大大拓宽了护士的就业渠道。

3.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的兴起

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个体诊所的兴起,大大增加了护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数量。

三、应对措施

1.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笔者学校以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大力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的品牌效应;施行优惠政策,招收优秀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培养、选拔护理精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护理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学生和带教教师给予重奖。

2.积极参与考证,提高学生实力

在学生实习前,集中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考试,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集中进行“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提高学生通过率,提高学生应聘实力。

3.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笔者学校以招生就业处为依托,建立了市内、省内、省外,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浙等地的就业关系网络,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4.加强多向沟通,把握就业动态

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积极了解毕业生意向、动态,每年毕业前夕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见面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通信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5.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

第2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一、学习方面,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二、思想政治方面,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严谨,为人正派。

    三、生活上勤俭朴素,热爱集体,以诚待人,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乐观开朗, 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3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一、学习方面,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二、思想政治方面,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严谨,为人正派。

三、生活上勤俭朴素,热爱集体,以诚待人,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乐观开朗, 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4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

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依旧是护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影响了国内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为了保证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护理从业人员,中职卫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足够的实践技能,全面引导学生参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聘请人才,搞好队伍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着社会医疗建设的发展状况。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给予高要求的今天,医院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就要求中职卫校能定期定量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而教师是护理教学的引导者,其必须要从理论、实践两大方面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当前,中职卫校教师多数为理论知识的研究者,对于实际护理技能没有足够的经验,这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中职卫校需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效结合,还能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要互相协调,让临床工作者成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二、改变观念,重视教师作用

为了满足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应该搞好自身的医疗服务工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国内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中职卫校在增加学生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指导中职教师工作时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新概念,除了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给予严格要求外,也关注了教师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培养综合性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里,大部分来自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知识,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少。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会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充分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造成误导作用,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的临床实践学习未留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这是造成教学内容和临床实际情况不合的主要因素,学生毕业之后走上护理岗位会觉得学无所用。若教师无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那么其教学工作则是失败的。中职卫校必须全面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栽培“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发展。

三、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

从现实运用情况看,护理专业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关键的并非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通过参加各种实训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学校,应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在掌握理论知识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的实践操作练习均在实验室完成,教师同样也应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这些情况看,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让“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技能教学的必备条件。另外,只有校方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条件,才能发挥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参与技能训练

教师是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学习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收获专业技能。尽管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曾到临床工作或进修,但因工作时间持续不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有限,给后期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阻碍。此外,临床技能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导致教师对于临床上采用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及时了解,教学时也往往会无从下手。顾及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对护理专业中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全面了解,以更好地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采取边临床边教学的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把护理专业的每个知识都能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中职卫校,校领导需顾及专业课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当地条件较好的大型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不仅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也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结合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述临床护理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深动有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需要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引导教师从多个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继坪,宋锦平,成翼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0.

[2]梁晓坤,李峥.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分工与合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29-531.

第5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由于对医院的基本情况、医疗管理流程等知之甚少,同时接触社会少,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护士等沟通的能力,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时显得手足无措,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看着护士们忙碌的身影,有着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我有点羡慕也有点怀疑自己是否也能做到这样。第一天我呆在妇科病房里。导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看到指导老师给破腹产的产妇插导尿管的时候,很小心翼翼,我不禁也有一种冲动,很想自己实践一下。导尿包满了,指导老师叫我放尿,在学校没见过导尿包,也不知道怎么放尿,但是我还是蹲了下来,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是护士,这是我的职责,不是我嫌脏嫌累的时候,就这样自己摸索着,把尿放完了。当我站起来的一瞬间对自己的看法顿然不一样了,尽管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可是我做了,并且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一丁点价值,一种久违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由于我是个刚见习的小护士,妇产科人多而杂,,护士长把我调到了外科,对此只能服从。外科人很少,负责指导我的也是一个小护士,年纪还没我大,我很庆幸,这样我们能好交流,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吧!

在外科的第一天我只叠了被子,看着指导老师给病人挂水,到了第二天老师就叫我给病人穿刺打点滴了,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快,我以为我只能看看暂且还不能动手。她找了一个经脉比较粗的病人让我来实践,当拿到治疗盘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紧张,什么消毒,排气通通都忘了,好在病人竟然安慰我说,谁都会有第一次动手,不要紧张,看这个小姑娘手长得挺漂亮的,这点小事难不倒你的。为此,我很欣慰,一般的病人是不会轻易牺牲自己当做实验的,我就在慢慢的思考着静脉输液的步骤。尽管不是很完美,但是还是很顺利的给第一个病人做好了静脉输液,指导老师也对我点点头,渐渐也就熟悉了,老师对我也放心了,后来病人的输液都是我负责。换药水的过程中,我有一次没有对床号,仅有的一次却被院长看到了,我是该说我不幸呢,还是庆幸呢,不幸的是就一次,却被看到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指导我,教育我,是的我应该老老实实按步骤来,三查七对。在病人的生命面前容不得我半点马虎。见习了几天我很小心翼翼,可是还是遇到了问题,有一种药现配现用,由于的疏忽,提前配,当我配完了才发现自己可能做错事了,我很慌张,我不停的上网搜索会出现什么不良症状,可是没搜到结果,我纠结彷徨,最终我还是向值班护士汇报了,幸好没什么,护士说不超过几个小时没什么大碍。我这才安心。原来我还不够细心,需要学习的真的很多。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现在实践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但我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第6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分析了江浙地区卫生学校发展现状,特别是独立升格学校(高职高专)的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05-03

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现状

(一)独立升格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一些条件较好的卫校获得了升格的机会,但目前这种升格最高只到高职高专层次,具体见表1。

(二)并入或联合组建高校

在高等学校追求综合化的大潮中,很多卫校被合并。这部分学校有两种:第一种,合并后从事高职高专教育。如泰州卫校并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卫校并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卫校与其他中专校联合组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卫校一部分并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后,再与扬州市职业大学合并筹建扬州科技学院。第二种,实现了从中专到本科甚至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如丽水卫校并入丽水学院;舟山卫校并入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卫校先并入杭州医专,再随医专并入杭州师范大学;扬州卫校另一部分先升格为扬州医专,再升为扬州医学院,最后合并组建了扬州大学。

(三)合作办学

第一种,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如海宁卫校、桐乡市卫校、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浙江省永康卫校、绍兴护士学校、上海市卫校等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联办的“3+2”或五年一贯制高职;又如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4+2”高职。第二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的“3+2”本科。

(四)其他

第一种,保持中专教育,如镇江卫校、宿迁卫校等。第二种,合并到其他卫校,如启东卫校并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崇明县卫校并入上海市卫校等。第三种,利用其他学校的指标进行中专教育,如金坛市卫生进修学校、海门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第四种,举办成人教育或自学考试,如泰兴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泰兴校区)、泰州市姜堰卫生职业学校(山东省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姜堰分校)、靖江市卫生进修学校(山东省力明科技学院靖江分校)、嘉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丽水市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台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温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等。第五种,并入其他单位,如武进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武进职教中心校、安吉县卫生进修学校并入安吉人民医院等。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情况

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的学校,学生入读三年后需升入相应高职高专院校,而不是继续留在原中专院校学习,这类学校在此不做讨论。

目前,江浙地区从事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育的独立建制院校有16所,其中建校基础为卫生学校的13所。这部分卫校的升格形式有三种:一是升为高等专科学校;二是升为职业技术学院;三是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各地的卫生分院。从建校时间、行政隶属、占地面积等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好。表2显示,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开设有65个专业,涉及9个大类、20个小类,呈现多学科发展态势。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门类泛化,优势专业偏少

医药卫生大类中开设专业最多的为23个,其中,护理专业布点学校最多,达14所。其余依次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非医药卫生相关专业达18个,布点学校数为20所;专业布点学校数大于4的专业仅16个,占开设专业数的24.6%,且多集中在生化与药品及医药卫生这两大类;有37个专业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其中12个为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开出;举办专业最多的学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21个,最少是为南京卫生学校,只有4个。这说明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发展呈现泛化之势,缺乏优势专业。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原有专业均较少,所谓专业建设都是在护理、药学等专业基础上,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再向专业相关、领域相近的方面拓展。如药学专业,向上延伸有制药技术类各专业,向下游延伸有食品药品管理类各专业,相近领域有中药专业,制药相关方面还有制药机械类专业。虽然各校在专业建设上着力很深,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行业外学校比起来,专业开设面仍然较窄。

(二)定位不明显,办学无特色

定位是学校发展的起点,虽然少有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综合性研究型的发展道路,但从专业建设跨度看,至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学校发展定位。医药类学校和卫生类学校本是两类学校。过往医药类学校并无或很少涉及护理类专业,近年也逐渐开展护理教育,如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而卫生类学校的专业发展首先也是增设药品类专业;专业设置的严重趋同直接导致各校之间办学特色不明显。

因生源相同、就业去向一致,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受到了医药类普通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医药学院的严重挤压。另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门槛不够高,使得原本没有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逐渐开设类似专业,如江南大学、常州大学等的护理本科专业,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的目前只有4家,占总数的25%,而农林食品类院校现大多开设有药品类专业,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也纷纷开设涉药专业;行业外学校的挤压也将带来影响。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出路

特色是核心竞争力,质量是立校之本。目前仍属于独立建制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如想维持独立发展,各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研究制定周详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淘汰过时专业,新设紧缺专业,设置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第二,立足地方,做强特色。江浙地区自古就是中医药发达地区,如江苏的孟河医派和吴门医派,浙江的钱塘医派和永嘉医派等都是地域性较强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立足地方,明晰政策导向,结合社会需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特色。

第三,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台湾的技职教育较为成熟,很多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良好,如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原台北护理专科学校)、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原德育护理专科学校)、台南护理专科学校等,他们的发展轨迹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雄,马旋.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2-56.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16-18.

[3]于雷,王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09-113.

[4]刘明光.培育特色是地方高校立足与发展之本[J].江苏高教,2002(4):77-78.

[5]王正值.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开设中医课程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09-1010.

第7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在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卫生工作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护理服务还远远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目前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有所不同,其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护理人才,然而对全国各医学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高校无几,造成社区护理人才缺乏,也是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 社区护理建设发展现状

1.1 国外社区护理建设现状:近100年来,发达国家、地区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护士的培养已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在美国,护生到了4年级,学校为学生提供300学时的家庭护理实习时间。在韩国,大学4年级时,安排学生参与病人的出院计划制定、病人家庭的访问等活动,另外开设从事家庭护理的护理专家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为600学时。考虑到面向社会的实践,多数院校都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场所。如迈尼多大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指出要提供一系列社区场所的临床实习机会,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英国的勃利顿大学和坎特堡基督教会学院除常见的临床实践外,还有支持性临床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由学生角色向自主的社区执业者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将学习经历与社区工作环境结合起来。本课程安排在普通临床实践之后,持续12周,此期间也有临床老师指导,从而完成由学生向工作人员的衔接。国外的社区护理教育定位在较高层次,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的学历已达到本科、硕士及以上层次。如美国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者占社区护士的44.3%,2000年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 ,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1]。

1.2 国内社区护理建设现状

1.2.1 社区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相应的社会保健需求也不断增加;持续增长的医疗费用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护理的需求已不再只是基本需求,而是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及选择的自由性、便利和经济的程度[2]。“方便和经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大特点,使人们对社区医疗护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人将选择社区,与此同时,需要更多的人从事社区护理这项工作。

1.2.2 社区护士综合素质偏低:对我国九省、市、地区和乡镇的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学校的2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护理人员的学历以中专为主的占85.0%。2006年我们对湖北省宜昌、荆门、襄樊三地进行的调查也显示84.3%的人员第一学历为中专,高职称人员比例低(仅2.0%),17.7%的社区护理人员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社区护理服务大多集中在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对于精神卫生、临终关怀、计划生育、社区卫生诊断、家庭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较少。有40.5%的社区护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不够或学历偏低是影响社区护士素质的主要因素,60%以上的社区护士愿意参加3个月至半年的全科护士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虽然80%以上的社区护士对目前的社区护理工作持满意态度,但由于认为社区护士社会地位低、护士编制不足、工作超负荷、领导不够重视、居民不配合、设备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其工作和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学历素质参差不齐,职称结构不够合理,说明我国社区护士的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

1.2.3 社区护理教育相对落后: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社区护理教育定位及培养模式不明确,对社区护士人才培养及教育重视不够,致使我国社区护士大多未接受过以社区为方向的教育与培训,无法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至今尚无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本科及以上课程,即使在中专及大专院校也十分少见。国内学者对于社区护士的培养和护理专业课程曾提出多方面设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沈慧霞、梅人朗等提出社区护士培养要以社区为基础,安排多种社区场所的实践,同时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虽然都各有成效,但相对于社区强大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2 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的意义

2.1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在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对预防保健知识需求日益增加, 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方向,社区护理人员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护理医学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应该逐步成为社区老百姓的保健“领袖”。由此,中国将有一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3]。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2月21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指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对社区护士的培养,国外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我国由于社区护理开展较晚,社区护理教育相对滞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来满足人们对社区护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从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的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必须加强学校教育[4]。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有助于促进社区医疗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培养社区护士及其技能势在必行。

2.2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有利于提高护生素质: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5]。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1997年组织中专护生开展社区康复护理以及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社区护理教学实践的结果均显示,学生参与社区护理活动有利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提高,利于培养护生的社会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性学习的能力,利于培养良好的专业思想。通过接触社会实际,增强了护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6]。

2.3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有助于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在对山东省6所高校1 270名护理本、专科生进行社区就业意向调查,并对各高校老师、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由于护生对社区护理的了解程度不高、自学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社区护理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护生不愿意选择在毕业后到社区就业[7]。对郑州某高校2006届14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亦显示,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发展机会、经济收入等对本科生的择业有较大影响。在调查前,社区护理课程已经开设,但是部分学生依然忽视社区护理,说明单纯理论授课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应该加强社区护理的实地实习,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社区护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8]。将《社区护理》作为必修课或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并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经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护理学习和实践,护生对于各方面的护理专业知识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增强了其信心,对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就有可能转变就业观念,愿意到社区去工作。而经过了社区锻炼的护生,因为其知识的全面性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具备全科型护理人才的潜力,在竞争社区或非社区的工作岗位时,都更有实力。

3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的可行性

3.1 国家重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l997]3号)做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大决策以来,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52%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至2 8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 338个。在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给我国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3.2 高校可依托现有教学资源开展社区护理教学和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开展,使得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教育还未同步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较高年资护士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值夜班者被安排到社区工作。但高年资护士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且由于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在护理对象、护理实践范围、服务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而他们并不能真正承担起全面的社区护理工作。从短期来看,规范、系统的岗位培训不失为一条促其转行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亦显示,60%以上的社区护士愿意参加3个月至半年的全科护士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卫生部科教司制定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按照此大纲要求,社区护士要接受375学时16个方面、62项内容培训,包括全科医学、健康教育学、妇幼保健学、老年保健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及现代礼仪学等。根据21世纪的护理发展趋势,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改革中亦增设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除了内外妇儿等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学、营养学、护士礼仪、人际沟通和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课程,已形成了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护理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拥有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拥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和模拟实践场所,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附属实习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拥有其他社区无可比拟的高校社区,高等医学院校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社区护理教学或与当地的卫生主管部门合作进行在岗护士的转岗培训工作。

3.3 高校社区是护生实习的重要基地:高校社区的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化层次比较高,自我意识强,上进心强,工作与学习压力特别大。在社区教职工群体中,离退休人数比例大,老年人集中,老龄化严重,空巢家庭多,大多数老年人由家庭和保姆照顾。调查显示,全国高校有12.6%的教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近20.23%有心理障碍。高校社区在群体构成、文化程度、工作学习紧张以及老年人比例高等方面有其独特性,急需来自社区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但当前高校护理人员普遍知识老化,难以承担健康促进、社区保健的重任,特别是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短缺,影响了高校社区护理的开展。高职院校护生正在学习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既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亦需要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来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而目前的高等院校护生临床实习多为1年(其中有的医院没有安排社区护理实习或时间仅为2周左右的社区护理实习),不能满足社区护理教学的需要。社区护理教学通过在高校社区进行实习,不仅方便而且也保证了护生的社区护理时间,同时又弥补了高校社区护理资源不足,还可在高校社区中普及医疗常识,给予社区师生员工饮食、用药、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或治疗,促进高校社区整体健康的发展。护生通过在高校社区中锻炼,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和健康教育的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4 结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猛,学生在社区的学校、街道和医疗组织机构经过实践能力的锻炼,使之在短期内获得岗位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宜开展社区护理的需要,这是解决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已增设“社区护理学”专业,部分院校也在试着进行此专业的教育改革,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事业和社区护理教育来说,我们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医学院校设置社区护理专业,加强社区护理实习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真正帮助社区护士加强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最终全面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玉. 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2] 曲自奇,段秀华.社区护理需求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718.

[3] 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机遇[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4:227.

[4] 闫 红,刘书文,宋永慧. 浅议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3:166.

[5] 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

[6] 辛崇萍,叶 昕,杭小娟.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7:56.

[7] 方 虹,蔡碧娥,徐建董.山东省本专科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l0(20):6.

第8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 护理教学内容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对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24-02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中职护理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卫生学校护理应届毕业生一向十分重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中职卫生学校应适当调整护理教学内容,使之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效对接,从而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一、中职卫生学校护理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脱节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脱节

1.教材陈旧。三年制中职护理教材大多是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版本,到2014年为止使用的还是第二版,而高校护理专业已经使用人卫版第六版了。这样的中职护理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难以跟得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的节奏。

2.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很多中职卫生学校的护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加上教师教学与临床脱节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不佳,极大影响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中职卫生学校的教师反映专业课程的课时越来越少,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偏大,导致专业课在二年级的时候才开课。由于中职卫生学校近年招生人数有增无减,为减轻学生实习压力,学校实行分批提前实习,专业课的授课更是没办法完成,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在专业课没有授完的情况下提前去医院实习,往往无所适从,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也影响学生返校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效果。

(二)实训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脱节

1.实训教学项目不全面,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科目的考试成绩。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第二单元是“实践能力”,是考核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在临床上的运用,学生在离校实习前必须经过专业课程操作的强化训练,但是由于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教师不足等,多数专业教师不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实训项目,也不设计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的实训内容,虽然学生还要到临床实习,但是学生在校时的实训内容不全面,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的岗位要求,以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科目的考试成绩。

2.实训教学考核方法不统一,脱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师生比1∶10以上,平均每个专业教师带班授课24~30/周学时,教学任务重,不能完成大纲要求的实训课程是必然的。各专业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同一门学科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每位科任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考核学生,自行一套,学生对技能操作目标不明确,难于判断教师的具体要求,影响考试成绩。

3.实训教学与临床护理脱节,影响学生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众所周知,护士执业资格证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行业准入证,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临床护理教学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的护理人才。而中职卫生学校专业教师缺乏临床经验,所以在进行临床实训时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来培训,而中职所用教材多数是过期版次,知识陈旧,与实际临床护理严重脱节,影响学生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二、护理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接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务实”科目内容相对接

1.使用合适的教材,可以继续沿用人卫版的教材,因为人卫版的教材是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但是版次一定要及时更新,让学生及时获得新的知识观点和了解最新的医疗动态。

2.组织学校的骨干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弥补专业教材的不足,改善教材脱离职业资格标准呈现“两张皮”的现象。

3.配套使用人卫版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按系统章节进行练习、考试、讲评,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加强知识点的强化,提高应试能力。

4.改单一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的教学法如多媒体技术、微格教学法实现全方位互动教学方式学习。让学校快速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轻松地把微课、作业、考试装进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支持在线问答,随时互动,对学生吸引力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全面鲜明的视听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5.开展常用护理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和护理技能竞赛,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又丰富了课余生活,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好基础。逐步改善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二)调整实训教学内容,实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科目内容相融合

1.进一步增强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及使用。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每年都有专项资金投入建设护理示范性专业。目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48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1114余万元。具有心肺复苏模型人、全身多功能模型人、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气管插管模型、综合产床、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接生操作模型等设备,主要承担诊断学、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学、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学等多学科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工作,实训中心的利用率提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出临床护理的教学特色。

2.具体细化实训教学项目。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环境下,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要求合理设计各个专业的实践课项目的内容、时间,明确每个实践项目的操作目标和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技能环节,提高学生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使专业课程更符合实际的临床护理流程,使实训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科目内容相融合。

3.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临床实习时间。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是8个月,在实习前几乎没有到过医院见习,医院带教的护师也反映,中职卫校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比较差,操作技能也不娴熟,这与中职生基础较差有直接关系,也与见习、实习有关。学校应联系多家医院,尽可能每个月安排二年级学生定时到医院见习一天,通过见习和延长实习(延长至10个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各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到三年级真正到医院实习的时候就能比较冷静地投入实习,尽快适应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也有助于提高“实践技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效率。

4.临床专业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统一实训内容的操作内容和考核办法。临床专业教师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教学有优势,但在疾病护理内容方面欠缺经验,所以在授课中轻描淡写。而在教材中显示同个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这对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造成很多的困扰,需要临床专业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共同探讨交流,统一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和考核办法的标准,并附上具体的评分细则,这有助于学生自己练习,也利于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慧芳,田本滢.医学基础课程改革对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影响的研究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2)

[2]米藏智,陆宏.从5种教学计划看护理改革状况[J].卫生职业教育,2001(6)

[3]任华能.对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1( 11)

[4]孙锦明,万曙林.中职专业设置原则与建设策略[J].成人教育,2006(12)

[5]何明舟.中职专业设置的几项原则[J].职教论坛,2003(18)

【基金项目】2013年自治区级教改二级立项项目(2013-44-87)

第9篇: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自主学习 调查研究

一、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目的和内容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却日益下降。近10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中职卫校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职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初级技术人才的摇篮,是国家拥有高素质工人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普高热再次升温,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也导致了中职生源狭窄,中职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笔者就中职卫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改善中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二、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以赣州市中职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口腔工艺、助产、药剂4个专业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工具

用自编的“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依据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从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择业3个方面,对比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专业两个因素,深入探索中职卫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

四、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结果与分析

随机选取赣州卫生学校2013级药剂、护理、口腔工艺、助产四个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8.7%。

在不同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方面,经过检验,护理专业总体显著高于口腔专业(P

不同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自我择业和自我反思等方面。总体上看,护理、助产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认识较深,自主学习能力更强。这也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得以体现,护理专业的学生课堂活跃程度和认真度明显高于药剂专业学生,更显著高于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全国护士资格考试,考试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这迫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药剂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资格考试,因此,他们没有压力,上课也不认真,但在自我择业方面,他们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与护理专业有明显差异。口腔和药剂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和方向,能主动寻找就业方向,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方面就没有那么灵活。在家长选择方面,几个专业无明显差异。在自我反思方面,护理专业的学生能自觉地总结学习,也更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