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精选(九篇)

理实一体化教学

第1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模式 理论实验一体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仅仅起到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实验成了理论知识的验证,甚至有些课程理论与实验严重脱节。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使中职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中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影响到中职学生的就业,更不要说自主创业了。经过对周边化工或环保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所招的员工应是动手能力强的,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而理论强的人才并不需要太多,因为大部分企业并非研发单位,而这种理论型的人才在大学中更容易找到。因此,中职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实验教学的辅助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只有不断地探索构建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要真正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还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课程设置

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设置中把理论与实验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处于一定程度的脱节状态。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经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如分析化学可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物质的量分析法等几大模块。

二、编写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配套教材

编写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二是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三是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建设多功能的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实验室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验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而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场地是分为理论教室和实验室两部分,在教室讲完理论,学生进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理论,如此分割的安排是与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中职教学相悖的。所以一体化的实验室应该包含多媒体设备,可进行录像演示、PPT理论教学,等等。这样在老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的内容,理论与学生实验交替进行,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理论,老师在点评实验中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在熟练自己操作技能的同时对理论知识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培养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过去的分析化学教学是理论教师教理论,实验员指导实验。实施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要浑然一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求具有理论实验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我们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构建方法“学”会的;能力不是“讲”会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以学生为主体“练”会的。所以高水平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中心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在平时,学校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假期除了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还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五、构建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评价体系

原有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出一张试卷,包含理论与实验的知识,但并未涉及学生的操作技能,如学生可能知道准确量取溶液是用移液管或滴定管,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移液管或滴定管的准确操作,这就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不相适应了。新的评价体系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及必要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或由上级部门劳动技能鉴定专家组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鉴定考核。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而且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平时,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成职员,用企业的标准进行评价,让学生较早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宗群,吴海梅,王传虎.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39.

[2]周玉敏.分析化学[M].化工工业出版社,2002.

第2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702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连续下滑,生源已经显著下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后,由于文科考生看好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各个高职院校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部分理工专业在高招录取时采用文理兼收。这些专业分班时,就会导致每个教学班里有文科和理科两类考生。

1 文理兼收后面临的问题

1.1 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妥协性

文科选择理科专业时仓促而又无奈,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他们往往看中的是理工科不错的就业前景,或者是被父母和家庭强迫报考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录取的文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1.2 文科生较差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功底导致专业基础课学习困难

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几乎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考数学分数低是不争的事实,理工科对高等数学要求又较高,很多课程都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科考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最终导致后续课程学习困难。文科生中甚至有一部分拒绝学习后继的课程。

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是很多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的理论基础,但是高中阶段很多文科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接受的物理化学知识少的可怜,离高校理工专业对理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差很远。文科学生薄弱的理化知识必然导致,他们在学习和高中阶段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时会遇到很多阻力。

1.3 文理生思维习惯在专业学习中差距明显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是枯燥和抽象;对理科生来说英语单词是难记和乏味。部分文科学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某些理工课程拒绝进一步学习,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某门理工课程。文科考生喜欢记忆一些条条框框,而理科却喜欢逻辑推理,这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之一。

1.4 文科生动手能力差

虽然高中阶段,文科学生也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是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文科生不需要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对文科学生也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文科生的高中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把教学资源转让给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根本就不上实验课程。在文理兼收的班级里,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理科觉得的很简单的实验内容,文科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2 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教学过程改革

(1)针对文科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与实践结合的环节由于很多文科生是冲着理工科的就业好才报考的,再加上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是迫于无奈才报考某个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上班之后,在哪里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从而使文科学生逐渐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

(2)针对文科生数学和理化基础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

由于很多文科生,在高二就只学历史地理,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直到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高中的理化知识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如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文科生无法接受,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开展“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让理科的学生给文科生讲解高中的基础知识,弥补文科生知识的欠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消除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隔阂。

(3)针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理化实验部分。

由于文科在高中阶段理化实验做的不到位,甚至部分学校文科专业根本没有开始实验课程。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表现突出,在课堂出现了很多基本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原则不清楚的尴尬局面。为了弥补文科生这一不足,在教学环境增设“高中实验”回顾环节,这不但弥补了文科生欠缺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理科生的认识深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2.2 教学条件改革

(1)增加高中理化的实验设备。

根据高校课程的衔接需要,配备部分高中学实验设备。例如,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需要,增加高中的电学实验设备,以供文科学生动手练习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2)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增加高中必要的理化实验项目。

根据高校课程的需要,编写高中实验指导书,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实验做准备,减少教师的资料准备时间,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实验。

2.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必然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根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基础的差异,在考核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不同分别出两套试卷,一套考基础知识的记忆,一套考理论知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文科理科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文科理科学生搭配分组。文科生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主要负责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完成实训报告。理科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主要负责动手完成实训环节,打分时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按团队打分,不再为每个学生单独打分。

第3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一、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师的方面

目前《旅游英语》课程都是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来安排,教师对旅游专业的英文讲解停留在模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空洞,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2.学生方面

学生入学时不需要成绩考核,英语基础普遍薄弱,12%的学生是放弃不学英语的,还有25%的学生普遍对英语有疲乏和厌倦感。正因为如此学生害羞、胆怯、自卑,往往不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难以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教式,[1]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它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理论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围绕技能训练展开,针对性强。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有目标,知道为何而学。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直观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运用学到的英语知识指导操作,并在实际操作中消化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实际过程中,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避免课程内容重复部分,提高了教学效率

旅游英语与专业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充分地避免了双方教学内容的重复部分,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三)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首先,学校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一体化教学能保证实际操作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能提高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物质资源的浪费,节约教学经费,提高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2]

(四)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好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业务上的压力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旅游行业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服务水平,还需要具备旅游专业英语的知识。但是一直以来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分离,这种教学状况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如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原有《旅游英语》的教材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以现有理论教材和旅游服务等实践教材为基础,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规划和整合,设计合理课程内容,使教材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制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计划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中的运用势必会影响到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所以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这些课程进行调整,我们制定了更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所以在传统的导游实训室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又配备了相应的投影、影音、多媒体等设备,建立功能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

教师利用节假日进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地方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请行业、企业的能手进行培训,以此来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

(五)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以赛代学,以赛促学

每年本市都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我们都会在学生中按照大赛标准首先进行选拔赛,让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更激烈的角逐,达到以赛代学的目的。

五、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能够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懂外语,熟业务,技能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便有利于提高专业和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和信誉度,直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而增加生源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促使职业院校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仿真软件;有效教学;BOPPPS模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包含的内容繁多,概念抽象,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并获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BOPPPS教学模式包含多个阶段,需要将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种具有高效率、高效果、能反馈的闭环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切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2]。

一、BOPPPS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符合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需要系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内容。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做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的每个子模块的结构排列顺序以及时长安排特点,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准确实施教学过程,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4)反馈性原则———反馈性评价要求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评价过程需要对比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对作业的有效考核。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3]。整体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BOPPPS教学模式设计通过六大步骤进行:(1)Bridge-in(导入):导入是学习的开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习者,获得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学习动机。导入可以沟通情感,创设学习情境,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2)Objective(目标):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以将目标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认知目标可以按照认知顺序进行划分,依次为记忆、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如图2所示。能力目标分为三层:基础能力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中层能力指提问能力、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高层能力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指学生愿意关注、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接受、偏爱。(3)Pre-Test(前测):前测的目的是从知识、经历、经验、错误等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聚焦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及其是否有错误的想法、调整授课深度、难度及节奏,量体裁衣设计课堂。前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开,例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赛、头脑风暴等。(4)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学习方式主要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根据调研数据,我们有学生记忆留存率金字塔,如图3所示。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鼓励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和互动,让学习者主导教学过程,通过同伴式学习(peerlearning)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5)Post-test(P)后测: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判断其学习成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6)Summary(S)总结:目的为学生提供梳理、反思、总结所学内容的机会,同时老师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总结环节经常会被忽略,但其经常起着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作用。BOPPPS六元素顺序可改变,教师根据提供的框架,有意识的设计,自然有效的融入,切忌目标变成提纲,总结、后测与目标相呼应。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引入电子设计仿真软件

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和项目化实训中,会用到相关的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比如:Multisim主要用于进行电路模拟,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Systemview可以用于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实验的仿真,功能强大,界面不够直观。Proteus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适合用于多种仿真分析。其能够实现原理图布置、电路模拟、代码调试以及电路仿真分析等功能[4]。通过仿真软件的可视化展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见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仿真界面美观、可信度高。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电路、定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等知识,旨在培养具有电学基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了解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相关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基于“BOPPPS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一)课前为有效促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前从情景导入、目标确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课前情景导入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课程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抢答器模块为例,课前通过职教云给学生下发学习引导单,学习引导单内容如表1:(二)课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BOPPPS教学模式为要求的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参与到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智能抢答器设计与调试模块具体教学设计如表2:(三)课后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后可以通过职教云等平台更多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查看目标完成程度,并且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另外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测,作为过程化考核依据。

结语

第5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外贸教学 合作教育 构建平台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39-0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外贸课程不仅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学科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基本的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现行教学活动中,外贸教学与社会实际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因此,切实抓好外贸专业实践教学,对中职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向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合作教育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合作教育是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同时,把以课堂为主的专业理论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热心者的不懈追求中产生的,从而达到实践―理论-实践,毕业生就业“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中职教育,就学校而言,要求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企业而言,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学生学的理论知识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使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而学生则更多注重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重视理论与岗位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比如外贸类岗位,主要工作是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缮制报检单、报关单、结汇单证及其他单据的缮制,以上工作有很多实践的机会。此时,企业管理者以及指导老师会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了解和学习,对生产、管理流程的观摩和参与,使得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课本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边做边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以学徒身份参与外贸企业项目,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老师还负责指导学生考取行业内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等,为今后的稳步就业,顺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

2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从市场所需的外贸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该专业已不只是具有单纯的外贸专业理论人才,还要必需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和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产品,能独立分析掌握内外部价格并给与准确报价;能独立开发客户、及时答复客户并处理好客户的疑问,努力下单,达成交易;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能够独立制作一整套单据等等。学校为了能更快地与企业工作岗位无缝连接,实现理实一体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各种实践机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对象,送学生去企业锻炼。首先让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情况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学校要使这项工作能及时完成,必须制定好教学计划,选好指导老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听取讲解、侧面了解市场信息,无论是机械外贸还是汽车外贸,企业需要员工不但要精通业务知识,更重要的要熟悉本行的相关知识。如做机械贸易就应了解机床性能、产品特点、型号、规格、用途、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及使用说明等;汽车贸易必须熟悉汽车文化,汽车材料,汽车性能、汽车保养、磨损和事故类等。不具备以上专业知识,是很难在企业被重用甚至很难在企业立足。

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导致实战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通过实践,不仅能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还培养了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故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实际工作与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作用;二是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相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 依托企业平台,实现零距离教学

根据外贸教学的特点,学校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衔接”为出发点,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提出新型的培养模式:(1)把企业需要转化成培养目标;(2)把培养目标转化成课程结构;(3)把课程结构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为把校企合作培养培训落到实处,我们的基地选择上都最具行业代表性企业,为实施校企合作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外贸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走访了全市范围50多家外贸企业,主动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破解难题,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有求必帮。同时,企业也积极支持和帮助外贸专业在校内建设实训室,捐赠大量专业软件。企业还精心地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实际需求,将学生分派到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面周到地安排技术人员指导,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而学校外贸实训辅导课常以一笔企业的真实业务为背景,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和各环节任务,将学生分组,在项目下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大量操作过程中学习,体会到真实性、复杂性、全面性。在合作教育的平台上,通过有效开展工学结合,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实现“零距离”教学,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落实、提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考核评价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理论当然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评价,操作实践的评价,我们在外贸实践课上主要采用考核能力为目的,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外贸实训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其具体做法:一、学生自评,学生在实践实训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资料,按时按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体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按不同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任务为中心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较深,得到的信息也较真实和具体,组内互评也较客观。通过二方面的综合测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通过一个良好的评价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地巩固提高。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让每个学生得到扬长教育。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毕业即能就业,实现“零距离”教学。因此,要做到动静交潜,手脑并用。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依托企业这一大平台,将实验室与企业溶为一体,没有实践就没有提高,应当把实践基地作为学生锻炼的有效平台,成为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已讯速掘起,作为汽车修理专业为龙头的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以往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一般先上理论课,而且,汽车实习实训设备少而老,教课书上的知识也都是老东风、老解放的一些汽车知识讲解,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果把理论课与实习课交叉上课,也就是理论与实习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其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应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教学应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

三是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

四是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挖掘潜能,开创研究性学习。

2 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的重要性

2.1 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理论是这样讲的,而实习又练的是其它的,出现理论与实践互不影响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2.3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使同学们在生动、活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

2.4 一体化教学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就具有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 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研究

3.1 精讲多练、理实一体

“教学做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典型任务为载体,教师理论精讲,思路点拨,操作示范,巡回指导,有效激励。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涉及到的知识难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合理分组,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定完成的计划,在一体化教室进行任务实施(硬件接线),小组和教师对完成任务进行检查,最后师生共评。

3.2 类比法

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类比方法来类比比较抽象的控制模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3.3 案例教学法

运用典型案例,对学生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讲解相关理论,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3.4 启发引导

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如下: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还可以进行讨论研究,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4.1 学习中不能重练轻学

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4.2 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第7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下面就如何构建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真实或模拟的实习、生产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训练,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训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实训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全程构建素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四位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为一体;教室和实训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课堂,又是技能实训车间;教师和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师傅;学生和学徒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岗位技能的训练者。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耽误学生的学习。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不是将理论和实训简单地堆砌,而是将教师有理论讲解、有专业技能操作示范、有巡回指导技术纠正等,学生有技能操作实际训练、互帮互学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与传统的纯粹的站讲台理论课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教学过程应有以下七个环节:

1.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2.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3.教学设备、工量具的准备,教学场地如何选择?

4.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工具如何配置?

5.教学过程如何排编:先操作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教学难度大的一般是先讲解、先示范,后实训,最后测试。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7.教学时段如何安排?一般以4节或6节为一个单元,所以节间时间要尽可能安排详细,提高时间利用率。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逐步把专业教师“逼”上“双师型”轨道,迫使教师向实训教学倾斜,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做法,摆脱了纯理论教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而且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显著增强。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都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平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

第8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在职业学校中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及实训课程的局限,将理论、实践、技术、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可以在技巧、技能等方面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由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性质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施的形式也是不一致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与原则,进而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理实一体化”的概念

“一体化”指的是将独立运行的不同个体进行一定的衔接与配合,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根据这一解释可以知道,“理实一体化”指的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一定程度的衔接与配合,使其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针对职业教育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及应用型目标的设定,应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强的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任务化

目前,在职业学校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更以就业为导向,并且强调内容的情境性与科学性,通过分解相应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应的职业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二)学习者角色化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后工作的职责与地位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通过加强学生的角色意识,提高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及以后工作的职责与地位等方面的深刻认识,进而更好地完成自身职责,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任务项目化

因为不同职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是不相同的,其相应的任务形式也是不一致的,所以,在职业学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以典型项目为特点,利用教学项目讲解理论知识,进而充分发挥职业能力。

三、“理实一体化”的原则

(一)加强能力的培养

知识主要指的是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经验体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加强实践活动,才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正确理解能力与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相应的知识与技术,还应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职业情境的展开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配以相符合的情境。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当成是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企业文化、制度文化、实体场景或者生产实践场所,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

(三)加强工作过程的导向

在开展职业教育的时候,一般是以工作过程为指导方向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经典的职业工作项目为承载工作过程知识的一种载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发展规律设计职业工作项目的程序,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更贴近职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理实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排序策略

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排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其一,项目复杂程度;其二,过程顺序确定。其相应的排序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线性式排序。其中线性指的是量与量之间根据一定的比重呈现直线关系,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规则并且光滑的运动。凡是部分之和能够进行简单整合的实践活动,都能选取此种排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二是非线性式排序。其中非线性指的是不根据一定的比重、不呈现直线关系、不规则的运动。一般渗透各领域、横断各专业的实践活动采取此种排序方式。三是混合式排序。主要针对一些相对庞大、复杂的项目,按照不同的内容要求,展开相应的分解,针对不同的环节选取相应的排序方式,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达成。

(二)教学实施策略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实施策略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充分体现教学特色与设计艺术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工学结合策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与资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二是任务驱动策略。主要是将学习当成一项任务完成,可以是具体事件、典型活动等,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三是个案分析策略。主要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典型的职业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并且判断案例,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职业学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此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实施策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根据教学条件与实践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9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色彩课程教学 学习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66-01

在职业院校中,基于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的理论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认识,再加上色彩理论知识与调色实训练习分离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调色中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它能将色彩理论的领悟、表现能力与调色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培养。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体现出色彩课程的教学特点

所谓“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是教师在其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也是帮助者、挖潜者。教师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灌输,已经从单纯的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开始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应用、实践的传递。色彩理论的教学,其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先理论后实践,或是边理论边实践,它具有动、静相结合的特点,这正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相吻合之处。因而,汽车色彩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必须首先摈弃单纯的“填鸭式”、“一言谈”等教学模式,再基于组织的基础上即“传授”知识也“挖掘”潜力,将色彩的理论教学充分的融入进学生的实际实践过程中,并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仅仅只是被灌输的对象,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并不断地用新经验去检验已有的旧经验,当新旧经验不能相互融合时,就会相互作用,要么同化要么顺应,从而生成一种新的信息得以吸收。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将理论变为实践再变为新的经验的过程,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知识和审美素养。

二、将理实一体化模式运用进色彩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维定式反思,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进行色彩课程教学时,大部分的色彩课程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按照书本的教学内容,经过备课准备后在课堂上先进行示范讲解,最后由学生依葫芦画瓢。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模式冲击,它引发我们对传统色彩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示范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进行反思与质疑。例如:色彩调和技法课中,学生进行调色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某学生虽然反复进行调和,但调出的颜色一直有偏差,一般来说,此时教师的教学模式会是亲自动手帮学生进行调色。可当轮到学生自己接着完成剩余的调色时,他又会回到自己的调和方式中继续进行调和。这是因为,他所进行的色彩调和中的色彩比例来自于他对颜色的理解(或感悟)。但如果此时教师能先从理论上帮助他提高对色彩调和或者色彩比例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再过渡到实践操作的指导。让他通过对色彩中因比例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颜色进行理解和比较,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色彩调和经验。这也许要经过反复的实践,但毕竟是他自己形成的认识和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学生虽然看到了教师进行色彩调和的方法,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体验,他对色彩进行分解和调和的构建结果就是他目前的水平。教师如果不能洞察这种个别差异,不能理解每个学生所经历的社会情境,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扼杀,或者失去信心等。所以,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新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进行信息交流,通过学习合作,促进学生对色彩信息的再生。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色彩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信息交流的方法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在课堂上,色彩课程的教学既不应是“教”,也不应是“学”,而应是“教学”如何实现“互动合作,交流再生”。这种互动和交流可能是“一对一”的形式、或者是“一对多”(全体或小组)、 “多对多”的形式,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体现,它都是以每个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的。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学生资源交流互动的激发者,更应当要成为课堂过程中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色彩知识成了活动、情境、文化的产物,是学习者相互交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