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药剂学习论文精选(九篇)

药剂学习论文

第1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药制剂学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验教学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传统理论、制剂工艺技术、制剂的机理、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的学科,同时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中药学类的应用专业重点学科[1]。本课程要求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并了解中药制剂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中药制剂学的研究进展,在推动中药与世界接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中药制剂学的实验课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本门课题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工艺、中药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制剂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中药制剂基本理论、中药制剂工艺和各类制剂作用等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系统授课、启发及讨论式等形式教学交替的模式,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通过中药制剂学的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方式教学中,作为主体作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如学习“中药各类剂型”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各种剂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积极发言,并对没有理解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提问,调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发言,使教师有所启发,反过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学。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等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组织中药制剂专业技术学习。例如,目前在中药制剂科学研究中,部分学生参加了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参加该项目的科研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并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中药制剂学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讨论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片剂等几个剂型进行详细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有传统的制剂方法实验,又有将现代的新剂型实验,旨在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中药制剂的内涵。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笔者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讲义》,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如在传统实验中,引入了传统与现代制剂剂型前后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对比实验内容。

2.2中药制剂实验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笔者在实验课程中增设了远红外干燥设备及自动中药压片机等,通过参观、操作及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原理和优势、工作特点,加深了对新型制剂设备与新的制剂方法的理解。调查表明,学生对这些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有很浓厚的兴趣,对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2.3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目前实验教学内容中增设了综合设计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进行操作。综合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内容包括查阅文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束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以上可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结果。在中药制剂理论教学上,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课堂上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及实验方法,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教师按照设计思维、讲述水平、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中药制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药学专业及骨干课程。为了使中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继承、发扬这门专业学科理论及实验基本知识,笔者结合本校优势和特色,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制剂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及实验学习兴趣。近年来本校的中药制剂学科已一改过去单一传统制剂的教学、科研模式,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制剂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传统制剂理论和现代制剂研究的新成果,重视现代制剂工艺的发展,使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及综合分析能力。当然,在今后的中药制剂学教学及实验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力争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中药制剂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研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 药物制剂 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29

1 前言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其核心课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配制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而药物制剂技术就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是药剂学在药品生产制备过程中的体现与应用。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能够在药物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前线进行药品的生产操作,药物生产的技术管理,严格控制药物质量,进行药物技术开发和药物购销的全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学生应当有比较高的药品生产现场的操作能力和药品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并且还应当具备一定水准的药物产品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和药物产品的营销能力。正因如此,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更应该具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还要能够在操作过程中随机应变,敢于创新,能够独自挑起大梁,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开设,就正好满足了这些教育需求。

2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优势

2.1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效果好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老师一味地讲解示范,学生茫然听课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过程当中去,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给了学生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2.2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力提升快

在传统的药物制剂技术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出于维护课堂秩序的目的,学生不可以在下面交头接耳,不可以讨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交流学习思想的意愿。而实训课程则不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地请教老师,在第一时间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而学生与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解惑,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在实训课程中,学生经常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操作前学生可以互相协商,在实训过程中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之后一起进行修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及逻辑分析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所以说,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当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研究药物制剂方面的相关技术理论。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烈。实训课程内的任务,学生要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查阅资料,完成调研工作,与同学进行讨论,对所得结论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制造出理想中的药物成品。这样的实验学习过程会大大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得到发挥,这就使得原本就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逐渐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进而对学习药物制剂方面的专业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就为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过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走入社会,进入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工作。在对企业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企业对于这样培育出的人才比较满意,他们认为通过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快地投入到工作状态当中。并且相对于接受纯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讲,经过实训的学生的药物制剂专业水平更高,更适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中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较差

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当初入学的时候,普遍成绩较差。虽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考试失利,而就实际情况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较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学习的自律性也深有不及。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以后,选择自暴自弃,不再认真学习,更有甚者产生了厌学情绪,自己不愿意学习,不听老师与家长的劝导,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实训课程的组织上就有着许多的困难。

3.2 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院校之所以开设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就是要提高学生将理念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这就是说,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前提是学生要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掌握好药物制剂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在上理论课时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记忆,还有些学习方法不对,导致理解有偏差,使得在实训的课堂上无从下手,而老师对于这样的状况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教学进度,这样的情况会更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牢固成为了中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一大阻碍。

中职院校与高职学校及综合大学药学专业学生相比,理论知识肯定不及后两者,那么所占的优势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所以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此,就必须得到各级相关部门的配合和重视,加强对课程的资金设备投入,对相关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否则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就失去了其进行下去的动力。

3.4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老师实际操作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课程是中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一大创新也是一大挑战,相关的老师有些可能并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培训,仅仅只会理论指导学生。所以不仅学生是初次接触到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也是初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如果任课老师的能力不够,就会大大降低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所掌握的信息及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实现实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教授给学生最适合社会需要的相关生产,操作和管理技能。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许多老师没有相应的创新精神,固守着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本,使学生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堂当中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4 提高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方法

4.1 带领学生多多参观未来的工作环境

学校开展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提前了解其未来的工作环境。所以,中职院校在除了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相关的制药企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真实认知能力。通过对企业的参观,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前景,就业的岗位和就业环境。另外,通过对企业的参观,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药物制剂技术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初步的认识与体验。学校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可以使得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得到的专业技能知识与现实的生产操作活动联系起来,以现实工作当中的生产操作水平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校内的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药物制剂技术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领会,形成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培养自身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意识,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打造基础。关于中职院校内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其实验教学效果:第一,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老师在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知识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的分析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操作标准。实验用品的称量操作,粉碎,混合,提取,过滤等技能都属于药物制剂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根据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工作要求,药物制剂实验当中所用到的基本操作都应当有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与督促,所以,中职院校应当制定一份学生可以人手一本的相关实验手则。第三,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当中,最好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不仅给了更多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独立思考,又要与同学默契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呈现最好的实验报告。

4.3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强化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实训场地,引进一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教学更好地与社会企业接轨。同时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技术与设备在不断更新创新,学校的实训场地设备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随时更新更换,那么与先进企业紧密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校企教学实训结合,可以更好地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要。可以聘请企业的一些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即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校的教学及教育提出很好地建议,逐渐改善传统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状,让学生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

5 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训课程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愿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操作活动当中来。本文通过对实训课程重要性和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各大中职院校能够给予实训课程以重视,改善实训课程的实施条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药物制剂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孔小英.浅析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改革[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7):66-68.

[2]高娟,郭秀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8(7):78-80.

[3]相会欣,郝艳霞.药物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2,3(17):56-58.

第3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16-02

The expore of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ZHOU Ying1,2, DENG Zhongjia2,ZHOU Ping3,ZHOU Hui2*

(1.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 China;3.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in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Liuzhi 550002, China; 4.The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in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Liuzhi 55000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pecialty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ending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orming practice,authors carry out the initiativ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cience of preparation;Teaching reformation;Teaching effect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在中药产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发等都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中药师考试必考的科目。虽然近年来中药药剂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鉴于中药药剂学学科自身特点,笔者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学科自身特点,结合同行的改革经验,对如何提高《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互动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较为古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一些话题,让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后自由发挥。例如将“各种剂型的成型过程有什么区别”等设置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们回答,可以引导他们从药理、药效、药物成分等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充分了解。《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的必修课程,课堂上除重点讲述中药药剂的相关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 融会贯通式启发教学

《中药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①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即总论、各论[1-2];②《中药药剂学》重点研究的是剂型的工艺路线,主要是原料的准备、辅料的选择、成型的具体工艺及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课程中贯穿这一主线,若要让学生感觉到内容杂而不乱,就要教会学生及时总结与归纳。如固体制剂有哪些,液体制剂有哪些,气体制剂有哪些,固体制剂又包含哪些剂型,辅料选择方面有何共性,成型工艺方面有何特异性等等,依此类推。对应用广、理论深的剂型应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不仅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③学生在学习中药药剂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加强和中药生产企业、非处方药(OTC)、医院的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充分了解药剂在生活中的运用或者来龙去脉,从而对药剂学有更深的客观和感性认识。另外,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多多补充中药生产与实践的相关知识,以实现中药药剂学课程不脱离实际,不仅教会学生药物制剂的工艺,也要教会他们制剂工艺的目的。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材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此一定要保证实验的课时数,且学生的期终成绩考核也必须把实验成绩计算在内(一般约占总成绩的30%),而实验成绩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主要由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的严谨态度进行综合评分。另外,在分值上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运用与创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药剂实验能力。

4 轻松式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制剂的实践操作要点。如多媒体可以以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助流剂的原理时,比喻为“馍馍蘸糖吃”,形象而生动。在课常上笔者经常把做菜与做药(制剂)做比较,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即是在生活,生活中蕴藏着上课的内容,从而心情放松而很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与学生交流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不断有新技术和新理论出现,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要多与学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中药药剂学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常会有混淆的情况,其中涉及中药制剂原料、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等,所以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疑问,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从而做到因材施教[3-4]。

6 引导式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让他们能受用终身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学的主干课程,更要求教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盲目学习中解脱出来。如每一次教学别是实验课,可以将实验目的、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先让学生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开动大脑,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可能有苦但肯定也有乐,当学生们习惯这种上课方式,知道上课不是带着大脑来装,而是要带着大脑来无限转,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进来,课前预习自然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老师形式的布置作业,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是很好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决定着整个中药制剂课程的环节,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中药药剂学》教学的大目标定好,然后再分解成每堂课的小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乔喜芹.中药药剂教学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6,19(6):480.

[2]沈力,张建忠.中医专业中药药剂教学现状与改革刍议[J].医学研究,2002,10(20):24-26.

[3]黄文华,李秀英,王英.浅谈《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9):1117-1119.

第4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1998年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出现制药工程一词,从学科发展来看,制药工程专其实是相近专业的延伸。制药工程专业培育具有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制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研究、开发、工艺设计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问题,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技术、新设备,GMP改造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开发、放大、设计、质量控制与优化,等等。其中,药物制备工艺、设备、质量控制及优化等部分都是属于药剂学课程内容。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本科课程,它是一种综合应用的技术,它是用来研究的理论,技术和质量控制[1]。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西华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模式充分紧密结合

药学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极强,一些内容对理论教学的学生有所了解。有些内容仅靠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以片剂的制备为例,理论教学表明有干法制颗粒压片法、湿法制颗粒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并讲述了每种制备工艺的流程,但学生对工艺理解仅限于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制备工艺是药厂生产车间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很可能是制药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课程课时的同时,也应将药剂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每一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完毕,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和项目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首次接触药剂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茫然。但药剂学里面涉及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属于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剂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常见药品或者实?H案例、新闻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靶向制剂为例,可以结合近年针对各大癌症研发的靶向药导入教学内容;以片剂为例,结合近期各省公布的不合格药品名单中的片剂品种,针对片剂品种质量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深入讲解片剂制备中的质量检查项目。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更深入的讲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特点是生动形象,网络资源特点是丰富多样,而药剂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包括药品制备过程、质量检查等。仅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知识。以片剂制备工艺为例,我们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现,例如,制备工艺视频、包衣过程的动态图等[2],学生便可直接观察到制备工艺和包衣过程,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授课的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药剂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药学相关的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例如:小木虫论坛、果壳网、医药云端工作室、医药经济报等,学生可以密切关注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制药相关知识,政策和行业趋势。

4 深入药厂车间实地考察

药剂学课程属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仅靠课堂教学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一些药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参观实习。例如在讲解胶囊剂这一章节,组织学生到企业固体制剂车间参观胶囊剂制备流程,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制备流程,深入理解消化课本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实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实情,即有利于学习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即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

5 结语

第5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与学的互动性不够,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去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 教学手段固定 中药药剂学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结合实验教学,学生在固定的理论教学或有限的实验操作中很难将所有的剂型一一熟练掌握。因此就需要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其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繁杂,重点内容不够突出,有些内容和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的授以本学科进展概况和前沿理论,以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2.1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的各种制剂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每种方法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印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时就778论文在线 / 可以针对一种常用的中药,以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以所需要掌握的不同精制方法一一举例,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澄清吸附,树脂富集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精制成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加深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

2.1.2 类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难免会造成枯燥的感觉,学生在每次相对较长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如在讲解泛制法制备丸剂时可以类比于“滚雪球”,在讲解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之一抗氧剂所起的作用时,可以类比于其为保护主药的“挡箭牌”等等。这样的类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加强记忆,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2.1.3 流程教学法中药药剂学由于其剂型丰富,每种剂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应用较困难,所以考试也就难考出好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使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各个章节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再用“流程图”的形式给同学介绍: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工具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仍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时间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消化,增加了课堂的节奏感,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

另外,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这些内容板书无法形象地表达,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ppt(power point)幻灯片能够以图片、表格、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将制剂中的一些设备、流程、制备过程等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感观认识,加强记忆。因此,在中药药剂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些方便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2.2.2 “实物”教学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非常的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剂型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上市成药的展示,加强学生对某些剂型的感官认识,特别是一些非常见的新剂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3 参观教学中药药剂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制剂的生产,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工业生产的条件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工业化大

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也可以以影像(dv)的形式将某些剂型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使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在学校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很好补充。

2.2.4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如可以预先给学生实验主题,如某个制剂的制备,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并实施,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作出实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6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剂学;制药企业;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24-03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1]。具体内容涉及医学、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及材料学等多种基础学科,具有涵盖内容多、知识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一方面,由于药剂学课程知识点较多,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完成后有些知识点遗忘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体现新技术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则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相应岗位技能要求等缺点。

与此同时,现代制药企业或科研院校也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赖传统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2]。在新形势下,怎样培养出具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将成为药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亟待改革,本文就本教研室在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更新传统教学内容,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药剂学教学内容仅仅由制剂学与调剂学构成,理论体系单一,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医药全球化背景下的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3]。因此,本教研究室认为《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应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紧跟制剂新技术发展,依据药物制剂制备的基本工艺流程,选取相应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典型药物剂型的制备与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制药企业药物制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学会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相应的药物制剂设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及时了解制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药物新剂型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的优化调整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以上内容基本涵盖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及新产品研发的主要过程。因此,以此设计教学情境,可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1.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指导选取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剂型与制剂为基础,平行辐射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原辅料选择、新剂型、新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努力实现各部分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着重要求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产方面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涵盖质量控制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新剂型和相应工艺的设计能力,同时论证这些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适当增加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等目前药剂学研究前沿领域方面的知识,如新技术包括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及固体分散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经皮吸收制剂、靶向制剂(微乳、磁性微球及基因靶向等)、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等)、缓控释制剂(渗透泵、膜控释、骨架型)、中药制剂现代化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基础与前沿并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开阔视野。

2.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模块设计。本教研室与行业专家一起对本省多家制药企业(如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结合药剂学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注重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体现实践性。项目设计完成后,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项目组的科学研究与实施活动中去,并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具体项目之中,通过鼓励学生学习、思考与自主创新,最终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最后通过思考与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努力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将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与实践性。

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完善整个药剂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4,5]。通过联系学科前沿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去除陈旧实验内容,新增包衣实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包合物的制备等反应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与项目,与此同时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例,以培养学生全面、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综合素质。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开展方式如图1所示。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如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剂型、工艺路线及质量检测等实验环节,然后以每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为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本组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出现问题时负责人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任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实验任务的提出者、指导者,学生是实验完成的主体。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才真正明白了“药剂”的含义,同时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信息也表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推广PBL及KM等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另一方面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以章节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知识遗忘高。因此,本教研室为改变这种不利现象,决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及知识可视化的(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 & Mind Mapping,KM)的教学方法[6,7],具体实施措施如图2所示。

例如,当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章节时,我们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解疑”这一过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把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在讨论中无形消化。如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这一章节时,可以以“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10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主要从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怎样解决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等方面展开,然后让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此进行评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注射液的辅料、澄明度等方面保障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安全性的重要意义,这样就能让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在讨论及争论中被消化。而遇到一些内容抽象、理论知识较难理解时,我们可采用KM教学方法。首先,系统而有重点的去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将整个药剂学课程不同章节中的相似内容进行“聚类”与“重组”,如片剂、分散剂等固体制剂中有关辅料的章节,我们进行集中讲解与学习,从而搭建“塔式分层递阶”的教学内容,使现有平面化的教学内容立体化。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KM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以K图为主体贯穿,融入M图的教学机制,对于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构建本课程的整体知识逻辑构图(K),其主要用于描述各分散知识分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微观层面而言,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M)融入到具体剂型的基本概念、主要性质与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通过增加PBL及KM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知识内容。

四、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安全制剂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研发能力,而我国“十一五”期间已把发展创新药物制剂的技术平台列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重大专项[8],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药剂学基础知识以及掌握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新技术、新理论的专业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剂水平的重要环节。该改革项目实施以来,一直围绕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同时强化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尽量体现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广PBL及KM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药剂学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今后的药剂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进一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咏梅,邓超,陈荆晓,陈敬华.基于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的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6):140-141.

[2]陈荆晓,邓超,程咏梅,陈敬华.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3,(2):134-135.

[3]邱利焱,赵庆贺,朱卡林.《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23-125.

[4]崔福德,侯雪莲,杨丽,丁平田,王东凯,唐星,程刚,潘卫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5]李昆太,程新.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J].大学教育,2013,(1):116-117.

[6]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PBL与PLTL教学法相结合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3.

[7]许青青,徐庐峰.基于知识可视化的KM教学法在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18-121.

[8]张娜.医药业全球化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药品,2011,13(3):144-146.

第7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中药药剂学;混合教学模式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传统中药制剂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有机结合,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能、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生产工艺性强,同中药药品实际生产紧密相连,是培养中药药物制剂生产专门人才的必备实用课程。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1-3]。但是在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1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介绍

[4-6]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超星集团以“平台、资源、服务”为基本研发理念,以学习空间为平台支撑,整合课程资源、软件研发和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优势研发出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是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集慕课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互动、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新一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的平台。具体说来,该平台有丰富的课程设计模板及课程内容编辑功能,可对微视频进行时间点播放控制,向视频结点中插入PPT、图片、字幕和测试题。教师也可将课程克隆或映射给其他教师,实现共享课程资源。在学习行为管理、教学组织方面,该平台有“发放、定时发放、闯关模式发放”几种模式。该平台还有统计数据的功能,如作业提交情况、微视频播放时长等。目前该平台已被多所重点大学引进使用,我校于2016年正式引进并在校内广泛推广运用于教学中。

2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其学生来源广、层次多、门槛相对普通高校低等[7-8]。以我校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通过普通高考的学生,基础知识和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理解和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中药药剂学的专业基础薄弱。还有一部分来自于“3+2学制”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来源于下一级的卫校或职业技术高中,前三年在卫校或职业技术高中就读,后两年通过本校的考试方可在本校继续学习,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卫校或职业技术高中已经学过中药药剂学,已经具备理论知识储备,只是缺少实验技能锻炼。针对这种不同专业知识储备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氛围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9-10]3.1教学形式单一,师生和生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交流和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向性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应付考试,教师最后根据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给学生打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并没有给学生和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作用;再加上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少,尤其是学生各自的相关基础知识水平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师也不能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导致学过的学生不愿意再听课,而没学过的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

3.2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向性的知识传授为主,重教轻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逆向思维、大胆假设和挑战权威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的习惯。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考试而在考前突击学习,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3.3各教学环节独立,缺乏应有的联系

我校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鲜明、特长突出,他们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则缺乏兴趣。事实上,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传统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被作为理论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不能体现实验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延伸,两者紧密衔接起来才能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4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4.1混合式教学模式

21世纪初,人们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广义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狭义的混合式学习被认为是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和面授(facetoface)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11]。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学习环境是实施混合学习的基础,是展开混合学习的保障,因此能否构建一个适合教与学的混合学习环境,直接制约着混合学习的发展[12]。

4.2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

[4]4.2.1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

4.2.2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实践

(1)前端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涉及的三要素分别是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其中,学习对象主要是对学生的中药药剂学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班级信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实验教学环境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环境,当然还包括其他辅媒体工具。前端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只有充分把握好前端分析的要点,才能设计出有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

(2)课程设计:主要指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首先,根据中药药剂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计划等将理论知识设计为六大模块,模块一为中药药剂学的通用理论知识,模块二为药剂卫生,模块三到模块六以中药生产加工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中药制剂的分单元操作(如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等)、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及其他制剂的制备原理、工艺技术及设备。在各个模块下再具体按知识单元进行详细设计,可以根据制药企业生产标准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比于传统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也就是知识内容碎片化。以栓剂的制备方法为例,对其知识点进行分解,具体如表1所示。与传统课程以篇、章、节为单位划分的知识大块不同,该模式的知识内容往往被分解为更为细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只需5~15分钟的学习时间。其次,根据知识单元设计内容制作出相应的PPT课件,按PPT课件录制知识单元的微视频或者录屏,在网上搜索合适的精品课程视频、实验演示视频和相关复习测试题等,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编辑、整合,设计成富有逻辑结构的在线课程。同时,还可以将电子书、相关文献、电影录像等作为拓展性资源附在其后。视频编辑主要是对视频进行剪辑和防拖拽处理,也可在视频里插入图片、文字、PPT并添加测试题等,待添加的测试题达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部分课程的学习,如果测试不通过可以反复学习前段内容直至测试达标,由此实现学生的层次差别分流学习,也可以在视频中内嵌简单测验(In-videoQuiz),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学资源是混合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设计决定着后续的混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因此,设计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内容丰富、安排有序,还要与教学的知识点高度相关,否则,冗余无效的教学资源不但不会促进学习,反而会干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担。

(3)过程组织:指具体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个性化分类、翻转课堂和实践教学法等。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泛雅平台提供的考卷制作、考试、在线阅卷、分数汇总等功能,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等进行测试,并结合前端分析结果将他们进行个性化分组,选出小组导师,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组推送任务。借鉴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生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内容导学、微视频、完成初试;课中,组织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对知识难点进行解答,对作业进行点评,同时让已掌握的学生讲解,也可组织成果展示和创新应用活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线下交流与讨论、分享课中学习的感悟,并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主题讨论、PBL(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实践等。翻转课堂中教师可采用“课前预习+集中翻转”、“课中预习+当堂翻转”两种形式。前一种形式主要是根据课前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数据,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请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来讲解,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专门集中时间解答。后一种形式是通过课堂上在线观看教学案例完成初步学习任务,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后,小组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学习成果,并进行经验分享,以实现翻转课堂的目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是课前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预习,然后通过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实验演示,从演示过程中来了解和掌握某些实验现象和知识点。比如煎膏剂的制备里面有清膏、炼糖以及最后收膏标识的传统判断方法,在课堂上讲学生可能比较难想像那个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现场实验教学来演示如何判断,从而使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13-15]。

(4)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统计视频反刍比、讨论参与率、作业质量等大数据信息,并结合小组导师的反馈、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学生课堂表现等因素开展;总结性评价主要以视频内嵌测试、在线测试、作业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事先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各项评价权重比,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会按此权重比例自动计算出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并最终生成一份成绩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异常就发出提醒信息。

5结语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发现混合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较好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进行分层次分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但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还在使用初期,平台上更多的功能有待于研究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并发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学习的本源,站在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转型的高度,追求学生个性化和教育协同创新的双向发展,从整体上认识并把握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据各自的实际问题、要求,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使之达到最优的教与学的效果,从整体上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文德鉴,涂星,朱敏英,等.中药学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学实践与改革,2017(2):3-4.

[2]陈求芳,周毅生,黄嗣航.中药药剂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6(4):62-64

[3]杜艳,梁桂贤,田青平,等.中药药剂学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1):896-898.

[4]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53-59.

[5]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6]詹长娟,王翼,王华,等.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药物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J].广东化工,2016(12):285.

[7]周振华,骆航.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7):14-15.

[8]段毅伟.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49-50.

[9]王英姿,杜守颖,张胜海.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探讨[J].全国商情,2013(9):73-74.

[10]兰燕娜,成鸣飞,薛同莲.构建应用型理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61-62.

[11]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12]黄晓,乜勇,陈江华.基于网络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49-51.

[13]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14]沈群,刘强,刘莉,等.翻转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6,28(37):177-180.

第8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 教学体会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25-01

生物药剂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l]。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使用由梁文权教授主编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与药物动力学合为一门课程,其教学过程涉及《药剂学》《药效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枯燥乏味且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如何讲好《生物药剂学》这门课程[2],笔者总结了自己和同事们的教学经验,体会如下。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分为概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几个部分。概述部分着重介绍生物药剂学的概念,生物药剂学在药剂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药物的吸收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2],内容包括口服药物的吸收和非口服药物的吸收。这一部分教学中,除重点阐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外,对口服药物细胞膜转运机制及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部分在口服药物吸收内容的基础上从给药途径的角度以各论的方式分别阐述,此部分对内容应进行精选,精讲了几种最常用的给药方式的吸收,如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的吸收等。药物分布的内容同样是从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组织分部与药效、化学结构以及药物在体内蓄积的关系,了解药物在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的情况,简要阐述影响药物分布的种种因素,此部分的内容从逻辑和层次上与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非常相似,只需简单介绍即可。药物的代谢内容相对较少,重点比较突出,首先是参与代谢的酶的种类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其次,代谢反应的类型只需从总体上把握即可。再次重温了前面的内容。药物的排泄重点讲药物的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其中肾脏排泄的机制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自学内容。通过对以上课程内容的精选,既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显现出各个章节间的相辅相成,让学生感觉内容丰富而不杂乱,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 授课方式

本院的《生物药剂学》课程采用PPt课件教学。该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理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图画,总体上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堂课的“写擦”中解放出来;以往的授课方式完全采用老师边讲边写板书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心理上的疲倦,由于教学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学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一节课有足够的信息量,在课堂上须争分夺秒,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扫描、数码相机拍摄等手段制作PPt图片进行授课,文字、图形、色彩甚至动画融为一体,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为此,我们把生物药剂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之外,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主要指教师个人的言语风格以及与学生间的互动情况,如有的人讲课热情澎湃,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而有的人可能讲课如一湖春水不起波澜。虽然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样必不可少。有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中小学生式的讲课方法,显得幼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大学课堂也可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关键性或者概念性问题仍行之有效,这是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问的过程中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概念或疑难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记忆。需强调的是教师的提问需在轻松、愉悦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毫无思想包袱,无论对错,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对容易错或易模糊的概念性和疑难性问题,课堂上的问答方式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很多,不仅限于此。例如,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例,可让学生自己调研文献,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或者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上台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

为了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掌握和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我们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联络人制度,每班选派一名代表(一般为学习委员),作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者,负责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二是向学生发放不记名征求意见表,学生认真如实填写对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的意见或要求;三是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四是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沟通,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把意见及时反馈给老师。通过采取上述方法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相关。本院的生物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毕业班的重要专业课,针对毕业班学生普遍面临考研择业等现实问题,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面对多门专业课同时开课从心理上存在浮躁情绪,上课不如低年级时踏实,学习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这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从心理上产生约束,而且可有效改善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的现象。改变传统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考核方式,建立更重视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外,把每次问答或课堂作业及考勤情况都计入平时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占有很大比重。笔者认为在生物药剂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上述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良,有利于药剂学等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医方剂;知识量表化;近似推理方法

中医方剂学是个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其走向现代化的研究中,寻求适合其量化表达的数学方法是中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在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这一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炼方剂功效相关因子间的关系

简单的一张处方,围绕其功效,究竟存在着哪些关系呢?依据中医方剂学理论,与方剂功效相关的主要因子有药物(本文中所有“药物”的概念均指中药而言)、药量、药效、适应证候等,研究发现这些因子之间存在着“量效关系”、“药效关系”、“证效关系”、“候效关系”等,从数学上看,这些都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研究,笔者提出了方剂功效量化的算法模型。

量效关系,即指方剂药物剂量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药物剂量对方剂功效的贡献度。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方剂药物的剂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缘故,即相同剂量的方剂药物,由于受到药物特性(物理的、化学的)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

药效关系,即指方剂中不同药物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由方剂药物带来的不同药效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强度。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方剂功效不等于药物之药效简单叠加的事实。方剂由多种药物组成,每种药物有几种到十几种药效不等,在一个方剂中起码会有几十种药效,而方剂功效是集合了这些药效的相互作用后而产生的。

证效关系,即指“证”(中医诊断学概念,是病的不同类型,往往随病程的不同时期而出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常见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情况)对方剂功效的需求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证”和“效”(方剂功效)之间的一致性,即认为一个有效的方剂,其功效和临床所见的“证”应该是对应的。如“气虚血瘀证”,依据中医治疗学理论,需要用“益气活血”(效)的方法来治疗,于是我们建立了“证效关系”的知识表,并采用规则法进行表达。

候效关系,即指“候”(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和方剂功效的关系。这一关系要研究的是“候”对方剂中诸多药效的选择性,且这种选择性直接影响所用方剂的功效性质(定性)。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一个方剂中的几十种药效在治疗某种证候时并不是全部都在发挥作用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上述这些关系之外,影响方剂功效的还有其它一些关系存在,例如“构效关系”(方剂的配伍结构和方剂功效的关系)等,本研究初步表明,在这一关系中存在着更加丰富的知识,有待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2 方剂功效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1 计算相对药量

计算方法:注:m.最小药量(常用药量的下限);n.最大药量(常用药量的上限);

x.实际药量;f.相对药量(无纲量)。

原理:把操作数据(药物和剂量)转化为信息数据(药物和贡献度),基本原理在于求出药物剂量在其历史用药范围中的权重。

意义:计算的结果可以对每种药物在方剂中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并对该药物的所有药效的强度进行量化表达。例如“桂枝汤”中“桂枝”的贡献度是108,那么暂定它所具有的散寒、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平冲、降逆的药效强度均为108。

结果:以“桂枝汤”的药物组成为例(见表1)。表1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略)

结论:计算的量化结果符合中医方剂学对“桂枝汤”药物贡献度的认识(桂枝为主药,生姜协助桂枝,芍药配和桂枝,大枣协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2.2 计算功效强度

计算方法:注:fi.甲药某一项被计算前的功效值;fi’.甲药某一项被计算后台阶的功效值;fjk.乙药第k项的功效值(数值上等于乙药作用量);n. 乙药功效总数目;r=1——药效相同(此种情况下fj’=0);r=2——乙药效对甲药效单向协同;r=3——甲乙药效双向协同;r=4——甲乙药弱 抑制;r=5——甲乙药效强抑制;r=0——无关系。

原理: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计算取决于药效的强度及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归纳为6种:无关系,相同关系,协同关系(单向协同、双向协同),抑制关系(强抑制、弱抑制),这些关系用矩阵知识表进行表达。

意义:计算出方剂功效的性质和强度(定性、定量),其计算的结果是预测该方剂适应证的重要依据。

结果:以“桂枝汤”的功效分析为例(见表2)。表2 “桂枝汤”的主要功效分析(略)

结论:从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从最高值的“解表”(权重246)到其半衰值的“平冲”(权重123),基本涵盖了中医方剂学及其它传统文献对“桂枝汤”的分析和认识。即“桂枝汤”主要功效为:解表散寒(治疗外感);降逆平冲(治疗奔豚症);温经通脉(现代临床用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以下的补血、益气、止呕等功效,符合《金匮要略方论》文献中用“桂枝汤”治疗妊娠呕吐的认识。

2.3 计算贴近度

计算方法:注:α.贴近度;ai.甲药第i种性味归经,真为1,假为0;bi.乙药第i种性味归经,真为1,假为0;n.两种药所具有的不同性味归经总数量。原理:按照药物的性(寒热温凉等)、味(酸苦甘辛咸等)、归经(十二经)等数据,对2种药物的近似程度用函数进行计算,函数夹角的大小与贴近度的值成反比。

意义:药物的贴近度,主要参与不同药效相互作用(6种方式)的计算。贴近度小,相互作用的强度弱;贴近度大,相互作用的强度强。

结果:参见上例。

结论:参见上例。

2.4 方剂功效聚焦方案

从上面对“桂枝汤”功效的分析结论可以看出,一个方剂往往会有诸多功效,根据在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怎样计算出方剂的哪些功效是在实时发挥作用呢?我们依据中医方剂学“方证(症)相应”的理论[1],采用排除法,利用“候效关系”的选择性对方剂功效进行排除,被排除的功效不参加当前的计算,于是便得到了更适合当前临床表现的功效,我们暂且将此方案称作“方剂功效聚焦方案”。

结果:以《伤寒论》第12条的“桂枝汤”功效分析为例(参考文献: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结果见表3。表3 方剂主要功效聚焦方案(略)

结论:此“桂枝汤”功效结论,完全适应中医《伤寒论》讲义“风寒外束肌表”、“外邪干胃,胃气上逆”的病机分析。

3 方剂功效量化研究的意义

3.1 量化方法突破了频次统计的局限

长久以来,中医学量化研究的方法除了实验科学之外,就是计算科学了。众所周知,实验科学的量化研究是分解的、局部的,距离研究人的经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计算科学多年来在中医学的量化研究方面多是基于频次的计算[2],而对中医学这个复杂的知识系统来说,仅限于频次统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笔者应用近似推理技术提出的方剂相对药量、药物贴近度概念,并建立药效相互作用关系的知识表,是中医方剂学研究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尚未见国内外文献中有类似的报道,此研究具有原创性的意义。

3.2 方剂功效的量化使主治证的预测成为可能

在类似的研究中,多数研究习惯于正向推理的研究,即把医生自己的评述和结论作为切入点,并完全按照医者的思路进行模拟来完成“重复”(经验重复)的目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受到主观因素的局限,使研究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本研究是从处方入手,且研究过程中强调回避医生的主观评述和结论,尽量使研究在客观的数据中进行。中医学认为“药不离方,方不离证”,因此从方剂药物切入,对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计算,推导出其所适应的病证以及临床表现的主次序列成为可能,这是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推理。

3.3 量化的分析使人的经验变得直观

有经验的中医医生都相信“灵感”,甚至有人称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门“艺术”,这些都表明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形象与逻辑的水融,具有直观理性思维的特征和方法论,伴随中医学这一特点的是缺乏定量化的知识结构[3]。这种思维方式使中医治疗经验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特点,往往要求学习者具有很高的悟性,这给中医学的继承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中医学的传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中医学的发展也由此受到了制约。

我们在逆向思维指导下的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不仅基本做到了符合专家的认识(机器学习),而且为解读专家经验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数据(知识发现),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对专家知识的量化表达,使人的经验变得直观,容易理解,便于学习,还可以做到重复性操作。

3.4 量化的数据为新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近似推理理论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也遇到了难以提高的台阶,原因就是它依赖先验知识的局限,为了突破这个局限,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在新技术的寻求方面。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首选,由于它具有支持高维样本、非线性建模、适用于小样本等特点,特别是能够给出所建模型泛化能力的界的特点[4],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svm归纳学习方法完全基于数据,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先验知识,在理论上,两者能在一定条件下而优势互补,但在实际研究案例中并未见报道。我们将在中医方剂功效的量化和分类研究中首次实践两者的结合,尝试svm学习与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以方剂功效为主题的方剂分类学习,并对其遣药组方规律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描述。这其中定量计算将为这一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3.5 研究结果引发的中医评价技术

中医的评价问题是中医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对这一问题这里不进行任何深入的讨论,只想从我们研究的结果提出一个见解:通过计算技术对方剂功效的定性和定量化处理,可在中医学理论的框架内,以方、证为中心,对临床的诊疗方案提供具有评价意义的技术。这种评价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方证一致性评价;②效法一致性评价;③候性一致性评价;④处方药效释放率评价。

4 小结

以上研究是对我们20多年对中医学信息研究的延续、自然发展和深化,围绕方剂功效相关因子的各种关系(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证效关系)的量化计算,提出有效的数学表达方法,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方剂功效进行分析,并实现量化的表达,是我们在中医方剂学理论的数学建模方面进行的尝试,为研究把人的经验转化为可形式化描述的知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探讨,这不仅对中医学术和经验的传承具有原创的意义,而且对复杂系统的描述理论和计算机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 鸣.“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6(2):11-12.

[2] 何前锋,崔 蒙,吴朝晖.方剂中配伍知识的发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