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剂学宗旨范文

药剂学宗旨精选(九篇)

药剂学宗旨

第1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关键词:胸外科;护理;安全管理

0引言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增加,医院护理安全将会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胸外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的科室,加强胸外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极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习水县人民医院院胸外科 2011年4月至 2012年 4 月所收治的 50 例胸外科患者,年龄 20-76 岁,男 28 例,女 22 例。

1.2医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1.2.1心理损害

患者往往都处于高度恐惧、高度紧张、高度敏感的心理状态下,医院的各种设备仪器、各种声音、医护人员的各种动作都会让患者心理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意外语气紧张、高声谈论病情、语言使用不当等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转归、预后 和病情变化。

1.2.2化学性损伤

这是指给胸外科患者使用的各种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消毒剂、麻醉剂等,若对配伍禁忌、时间、方法、浓度、剂量不能严格掌握,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消毒剂过敏、输液、灼伤等反应; 各种气体瓶标志不清,导致使用混乱;静脉药与外用药若标志不清,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输血查对不细等行为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化学性损伤。

1.2.3生物性损害

生物性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没有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区污染,无菌技术操作不熟练,使用过期物品或未灭菌物品等原因造成的。

1.2.4物理性损伤

设备仪器在降温或者升温的过程中很容意造成患者出现冻伤或者灼伤的现象等,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意外。

2风险管理对策

2.1加强细节管理

(1)使用安全标识。要求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的病情在安全隐患方面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将信息放置在病房患者的床头卡上,使护士对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一目了然。(2)加强药品管理。高危药品单独定点存放,并要有醒目的标识,制剂与针剂分开放置。多途径给药患者,不同途径的药品应挂不同的输液架,应用不同颜色,挂醒目标识。在使用化疗药物时,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使用留置针并进行化疗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保护好血管,药物渗出时避免热敷,护士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建立健全专科安全管理制度

胸外科是高风险科室,管理者要重视各个环节的管理。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不断总结风险,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各种紧急预案,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1)建立专科消毒制度。(2)建立专科仪器管理制度。(3)建立抢救室探视制度。(4)制定并规范护士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2.3完善质控体系

我科成立质控小组,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责任组长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组长对护士长及护士负责,制定责任组长职责。实行人人参与质控管理,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有效识别潜在护理风险,明确防范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2.4提高护士素质

(1)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法律法规,如护士条例、核心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紧急预案等相关知识,制定胸外科危重护理记录单及抢救流程,对交班内容进行规范,每月对急危重患者进行讨论,安排护士参加医院的护理案例分析,强化法律意识,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2)护士的素质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直接相关,是维护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

2.5护士长加强监管

(1)护士长每日晨会将当日的工作重点告知护士,利用床头交班和晚交班重点对患者的情况评估,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护士并整改。掌握护士的工作状态,指导护士进行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做到心中有数,防范于未然。(2)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加强防范,对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做好安全和健康教育并记录,及时汇报护士长,做到层层把关。(3)对重点人群、重点时间段进行关注。(4)对新护士安排有经验或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实施专人带教,每月进行护理操作示范,提高业务技能,护士按能级进行考核。

3结语

对于护理工作,除了要坚持常规的护理工作规定外,我们按照整体护理服务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切实考虑患者自身的感受,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护理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如为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安排恰当的饮食,对有心脏病史及便秘的病人及时给予通便,食管癌手术病人及时给予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协助病人咳嗽、排痰等,为退热后病人及时更换衣、裤。在整体护理服务的宗旨指导之下,我科护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患者的要求,让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通过整合我院护理资源,将所有护士分组进行护理工作,可以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一切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是整体护理的宗旨,我们要在该宗旨的指导下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护理 工作的 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医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彦斌,薛丙伟.胸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01) : 133-136.

[2]马春霞,刘东英 . 血液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医药论坛杂志,2010( 24) : 102-105.

[3]李玉红,刘桂平,李新萍 . 急诊护理工作中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新疆医学,2011( 06) : 154-157.

[4]章磊玉,邵礼仙,葛小琴,等 . 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 05) : 165-168.

第2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P键词:宋代;医药文献;政策;本草

宋代政府十分重视对医药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校正,宋朝很多皇下达过整理和编辑医药文献的诏令,这种政策导向极大地刺激了医药文献的整理,同时因为有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技术的进步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原因,使得宋代在医药文献方面整理与校正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一、医药文献的征集

北宋刚刚兴建,统治者就意识到了医药文献的价值,早在太平兴国六年(981)间,太宗就曾下达了“访求医书诏”,下令各地政府“购募”前代医书,同时规定进献二百卷及以上者,“无出身c出身,已任职官者亦c迁转,不及二百卷优给缗钱偿之……”[1]不久徐州人张成象就因献医书而补翰林医学,这种激励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是诱致来者,所获颇众。”[2]自此后,宋代的多位皇遵从此道,搜集到了很多散落于民间甚至海外的前代珍贵医药文献。

二、医药书籍的校正与整理

在广泛征集医药书籍的基础上,宋政府又及时组织专人对前代医药书籍进行了整理。太平兴国年间,太宗命贾黄中等人“校历代医书”。[3]仁宗时,也曾因为前代方书流传不广且存在错误,于是命人重新校正了《病源论》、《黄帝内经素问》等医药文献,并由国子监负责印制颁行。此后,宋代逐渐开展校正医书的工作,而大规模、有组织地对医药书籍进行整理是从校正本草开始的。

(一)对本草的校正和补充

本草学源于《神农本草经》,该书总结了历代医药工作者的用药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书确切年代不详,原书已失传。汉魏之后,相继出现了很多名医自己记载的版本,“有吴普、李当之《药录》,陶隐居(陶弘景)、苏恭等《注解》。”[4]到唐末宋初时,因为战乱佚失和传抄错误,许多版本的本草都难免出现遗字、错字等情况,以致“朱字墨字,无本得同”,[3]此外,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已有药品的功效又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草有了进一步校正与补充的必要。

(1)开宝本草:开宝六年(973),太祖任命刘翰等人对唐代本草进行校正,后又命李P等人审核,完成了二十卷《重定神农本草》,太祖亲自作序颁行,此即为《开宝本草》。此书“其言药之良苦、性之寒温、味之甘苦、可谓备且详矣。”[4]也开启了宋代整理本草学的序幕。

(2)嘉v本草:嘉v二年(1057),仁宗命掌禹锡等人校正本草,同时又选派医官编译和详定。经过此番重修,不仅补注了前世医工记录不详、遗散多失的药方,还收录了很多记载于经史百家中药方,并以“开宝重定本为正,……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厘改”,编为二十一卷的《嘉v补注本草》。

(3)图经本草:仁宗嘉v年间,因为唐代本草《图经》失传,民间医师所有之药真伪难辨,所以专门组织各个药产区的医者逐一将能入药的植物、虫鱼鸟兽、玉石等绘制下来,并详细说明其具体的生长周期和功效,且要求每种药材附上样本,由专人上呈至朝廷,“以凭昭证”[4]。苏颂等人“裒集众说,类聚铨次”[4],汇编为《图经本草》,该书利用图文记录药物,更为形象具体,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神宗时,唐慎微经过多年的征集整理,把掌禹锡的《嘉v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合二为一,又采录历代本草,收集民间验方,并博采仙经道书和百家之说中的有关本草学的记载,著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共三十二卷。该书约在元丰五年(1082)出版并风行一时,所载的每味药都附有图谱,还附以制药法,开创了药物学方剂对照之先河,流传伊始就引起朝野各方面的重视,宋政府数次修补、刊刻。此书对宋以前的本草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是集前代本草学之大成的著作,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5)本草衍义:宋徽宗时期,寇宗]根据自己做官十余年间考究药物的经验,编撰完成了《本草衍义》①。此书以前代官修本草为蓝本,同时修正补缺,与《证类本草》“别本单行”,因战乱流传不广,被“采附《证类本草》之中,明人因之而单行本遂微”,直到清代陆心源时,才重新将其收藏的版本“重梓以广其传”。[5]

(二)成立专门医书校正机构

宋代以前,医药文献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一本新著作的问世周期漫长,且若干年后要么流失殆尽,要么因为反复传抄而错误百出,这种状况自然大大影响了医药发展水平。到了宋代,活字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重要转变。

宋初,负责校正前代医书的工作主要由翰林医官院负责。直到宋仁宗嘉v二年(1057),为了能对前代医学典籍进行更为专业的整理,仁宗下令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校正医书局,隶属于编修院,负责对历代医学典籍进行整理和校勘。除前面提到的对本草增补重修外,校正医书局还对《素问》、《脉经》、《伤寒论》等十余种医书进行了校正,并坚持“一言去取,必有稽考”[6]的原则,所校医书均由国子监刊刻,发行量大增,逐渐出现“天下皆知学古方书”[7]的局面。哲宗时,还因为用大字刊刻的医书部头较大,“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8],特将较常用的几部医书重新用小字重刊发行,扩大影响面。

校正医书局是宋代政府为推广医药知识而由官方主办的机构,不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来讲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因而也成功地对前代医药文献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同时利用先进的印刷技术,使医药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这是宋政府的一大创举。

三、官修医书

宋代统治者重视医药书籍的整理与编修,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其中北宋时期官修医书的成果则更为突出。

(一)太宗时医书的编修

宋太宗时期主持编纂了两个大部头的医药文献。其中之一为《神医普救方》,共有一千卷,前后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才编修完成,并分别于太宗和哲宗时由国子监刊刻颁行,可惜因为太过庞大没有能流传开来;另一部为《太平圣惠方》,这部医书中包含了太宗还在潜邸时搜集的医方一千余条,颁行后成为各州医学博士传习的范本和行医的依据,流传较广,一直沿用到南宋时期。

(二)仁宗时医书的编修

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太平圣惠方》,仁宗命太医“删去浮冗,而标脉证,兼叙病源”[9],重新集成更为精简便利的《简要济众方》,只有五卷篇幅,颁行诸州“按方剂以救民疾”[3]。此外,仁宗针对福建地区蛊毒严重,特命太医根据福建当地名医林士元的药方,同时扩充其他善治蛊毒之方,集成《庆历善救方》。

除以上编纂医书外,仁宗认为当时流传于世的《偃侧人形图》脉位已存在较大误差,命太医根据人体经络分布,铸成二个腧穴铜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穴位模型,同时编纂成《铜人针灸图经》,作为铜人的使用说明书。[9]

(三)徽宗时医书的编修

宋徽宗是宋代一位较为关注医学的皇帝,他曾亲自参与编修了《圣济经》。政和年间,徽宗又诏集名医,“出御府所藏禁方秘论”,编为二百卷,即《圣济总录》,此书亡佚,后被程林购得残帙,“撮其旨要,重为纂辑”,修成《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10]

(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编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编修主要是为了配合和剂局的制药工作,后随着制药业务的不断扩大,前后共经过了五次修订。最早的局方出现于神宗元丰年间,当时朝廷诏令全国的名医“以得效秘方进”,并由太医局统一进行验试,确实有效的就“依方制药鬻之”,同时将这些有效的医方编辑起来“模本传于世”。[11]此次辑成的《太医局方》成为药局早期制药的依据。

随着官办制药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局方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所用药方“或取于鬻药之家,或得于陈献之士,未经参订,不无舛讹”,为此大观年间,朝廷组织专人对《局方》进行了校正编修,“订其讹谬,析其淆乱,遗佚者补之,重复者削之……”[12]因彼时官办药局已更名为和剂局,所以《局方》更名为《和剂局方》。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二月,宋高宗诏令校订《和剂局方》,因熟药所已更名为太平惠民局,所以校订后的《局方》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刊行诸路。其后,《局方》在南宋又曾有过三次较为正规的校正、修订,经过前后约150年时间的修订,最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规模。

“和剂局方乃当时精集诸家名方,几经名医之手,至提领以官,内臣参校,可谓精矣。”[12]宋代官修的《和剂局方》统一了中成药的制药规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成药典籍,其不仅在宋代具有权威性,而且直到金元时期仍有影响,是官方修和药物和民间医者从医参照的准则。

宋代之前的医药书籍,经过宋政府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通过官方的征集、校正、编纂、刊发工作,逐渐形成定版,不仅规范了医药学知识,同时也刺激了医药学理论的总结和提高,从而推动了宋代医学的发展和转型。

注释:

①《郡S读书志》,《文献通考》中均记作《本草广义》。

参考文献:

[1]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苏颂.苏魏公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寇宗].本草衍义[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6]佚名.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陈振孙,许逸民,常振国.直斋书录解题[M].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第一辑.北京:现代出版社,1987:1363.

[8]叶德辉.书林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7.

[9]曾巩.隆平集[M].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

[10]永,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第3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关键词:痿证;阳明;辨证论治

痿病,《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痿废,手不摄物,足不任地,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内经》中对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五种:肺热熏灼、五脏气热、感受湿邪、脾胃气虚和肝肾亏虚。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养阴学派代表人朱丹溪认为:治痿只宜补养为主。而张景岳认为:治痿独取阳明者,治在阳明之火邪。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原文之意,非《内经》治痿之宗旨[1]。首先“独”字在此仅为一个语气助词,其义同“其”,作用在于强调,如果用现代词语解释,“独取”有两层含义:一是“需取”,二是“须取”。“阳明”乃统指仓廪之本,是营血谷气化源之处[2]。故治痿重在阳明,而又要辨证论治,如清代叶桂论治痿证密切结合病证实际,“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他治痿分型虽多,均不离阳明脉空这一总纲,精妙之处实窃《内经》治痿之要旨[3]。近代内外科名医余听鸿先生将痿证因肉之削与不削,肌肤润与不润分为干湿两型,提出湿痿当以“利湿祛风行气”,干痿当以“养血润燥舒筋”之法,简洁明快,又不失经义,指导意义深远,当引起重视[4]。

笔者认为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应遵叶桂之解,可采用针灸或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调理胃肠功能。调理胃肠之法,并非专用补益后天或清泻阳明之火,而是辨证施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或补或泻,或补泻并用,视临床而定。现就笔者临床收治病例予以讨论。

1个案分析

例1,患者,男,43岁,工人。2004年6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双下肢时觉麻木,用手揉按后即有好转,两个月前双下肢痿软无力并逐渐加重,伴疲劳,乏力,大便溏稀,食纳不香等症。查体:形体消瘦,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存在,膝反射正常。舌淡、苔白。证属脾胃虚弱,宗筋弛缓。予以参苓白术散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配商丘、公孙、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针灸并用。二诊:食欲好转,大便成形,精神较好,双下肢较前稍有好转,舌淡、苔薄白。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补血活血之牛膝、川芎。连服半月后双下肢基本恢复正常,其余诸症好转。按:本例平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患者所兼各症皆属脾胃虚弱之症。初诊见便溏腹泻,故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故配用足太阴脾经穴位平补平泻。二诊腹泻已止,食欲正常,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川芎等补血活血药,意在补气健脾,气血双补。

例2,患者,女,45岁,干部。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始觉右上肢麻木不仁,上举无力,而后逐日加重,经多方求医服药后麻痹症状稍有好转,但双手仍萎弱无力,有时持物不稳而来诊。自诉兼有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月经前后无定期,量多、色淡,手指握力低下。舌淡苔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治用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阿胶、茯苓,连服20剂后,除右上肢软弱无力如前外,其余诸症均有明显好转。并配以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穴,两个月后患肢完全与健侧一样,月经亦恢复正常,其余各症消失。按:此例与例1基本相似,均属脾胃虚损,但例1初诊时见足痿兼大便溏稀湿不运化之症,故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和胃化湿,而选用两者兼顾的参苓白术散,待湿去泻止之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而例2脾胃气虚,兼见崩漏,气虚下脱之症,所以始即选用补脾益气、升阳固脱的补中益气汤。两者都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疗本同标异,气血亏虚,故兼以补血之品,针灸扶阳明之正,针用补法。

例3,患者,女,57岁,售货员。2004年12月初诊。患者1年前自觉右下肢疼痛、沉重、微肿,站久吃力,以后逐渐加重,患肢萎软,行走不能着力。患者经常头昏,耳鸣,食少,咽干,腰脊酸疼,右下肢行走困难,腿部肌肉稍有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改熟地为生地,加山药、牛膝,每日1剂,煎汤内服。连服10剂,并选取太冲、中封、曲泉;太溪、复溜、照海,针用补法后,目眩、咽干、耳鸣等症大有好转,但右下肢萎软如前,舌转淡,脉细但不数。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牛膝、川芎,连服30天,后已能行走,肌缩也逐渐恢复而停药,病告痊愈。按:此证初诊时属肝肾阴虚,精髓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渐而成痿。由于精水不足,故见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证。治疗用虎潜丸加减以滋阴清热,补益肝肾。配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针用补法。二诊患者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好转,咽干、舌红、脉数诸内热之证亦消除,此时以足痿不用、食少、舌淡少苔、脉细为主证,证已转化为脾胃虚弱,精血亏损。只能使脾胃复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筋脉得荣,才能达到治痿的目的,故改用健脾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加减,使沉疴得起。

2讨论

笔者临床所见,痿证虚多实少,但临床上也当灵活辨证,不能偏持一端,否则很容易犯虚虚实实之大忌。因此,“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用泻法。《素问·痿论篇》在解释“取阳明”时有论:“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提出了中焦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养,而形成足痿不用的痿证的观点,这容易使人产生痿证多虚宜补的错觉。从临床实际看,痿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阳明而言,不仅有虚,而且有实,如触冒暑湿,中焦脾胃为湿所困,湿邪浸淫,可导致痿证;中焦腑实,热邪困阻,气血津液运行之道路为之壅遏,治疗或燥湿祛邪,或通腑泄热。笔者在临床中深刻体会到,在掌握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痿独取阳明”无论是疾病的治疗还是康复,运用中药或针灸的手段,都有其独到之处。由此可见,“治痿独取阳明”实为中医理论中的一块瑰宝,值得深入研究发挥。

【参考文献】

1林贞慧.浅谈治痿独取阳明.福建中医药,2002,33(5):37.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诠释(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

第4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关键词】 新安医家;方剂学;医学流派

“新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地区的名称,包括今之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以及婺源(现归于江西省)六县,以祁门县有新安山而得名。 新安地区名家学者层出不穷,医学流风影响很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据考证新安医家撰写的医学著作有835种[1],著作中有新安医家对《内经》、《难经》的诠注与阐释,对仲景学说的研究与发挥,医理、诊法、本草、方论、医案、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专著,针灸、推拿、运气、养生等无所不及,而在这些著作中方论类著作就有363种[1],其它各类著作中也含有丰富的方剂学内容,为方剂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1 影响方剂学的理论

南朝宋时新安太守羊欣撰有《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一卷、《疗下汤丸散方》十卷、《羊中散药方》三十卷,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早期新安方书专著。明清以后新安医学处于鼎盛时期,方剂专著大量刊出,还有很多书虽然不是方剂专著,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方剂学内容,影响方剂学的理论。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立“医门八法”,使中医治法得到充实和发展,书中对“八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明确指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吐、温、清、补、消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体现了中医“以法统方”的思想,为后世治法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方论著作出自于新安医家。明代吴崑著有《医方考》六卷,吴氏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开方治病”的弊端,广搜博采,再由博返约,集历代医家之精华,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是继《医方考》之后又一部较著名的方论性著作,全书载方136首,每方先载方名,次主治,次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古今名医有关此方的论述。吴谦的《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选择历代常用良方200首,引述历代医家对该方的方论,再加以评议,分析方剂配伍意义,不乏有深刻见解之处,也是重要的方论性著作。

方剂分类方法上,清代汪昂首创方剂综合分类法,在其所著《医方集解》中,收录正方三百余首。在分类上既有治法,又有病因,并照顾到方治有专科,将其分为22类。这种分类法便于同临床辨证结合,较为切合实际,被后世推崇。汪氏又用诗歌体裁编著《汤头歌诀》,计方歌二百首,正附方共三百多方,每方都有简要的解释,通俗易懂,易读易记,流传甚广。明代徐春甫的《医学入门捷径六书》在前人十剂分类的基础上加调、和、解、利、寒、温、暑、火、平、夺、安、缓、淡、清十四剂,成为二十四剂,是对十剂分类法的发展。

新安医家所创方剂在历版方剂学教材中均有收录,现行七版《方剂学》中收录有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香砂六君子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养阴清肺汤等二十余首名方,从地域角度来看所占比例是较大的。

2 继承发展前人之方

新安医家勤于研读古籍,广泛继承古人的经验,非常善用前人经典方剂,同时又不墨守成规,根据病证在前人方剂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汲其精义,重在开拓。例如吴楚喜用甘温补中法,宗东垣多用补中益气,但又不拘于东垣,认为东垣脾胃学说“详于治脾,略于治胃;详于升脾,略于降胃。”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提出“脾胃分治”说。方肇权通过推理论证和临床实践,提出了不同见解,在《方氏脉症正宗》中列出改正汤散三十四首,如改正六味地黄汤、改正四物汤、改正麻黄汤、改正桂枝汤、改正逍遥散、改正独活寄生汤等。许豫和发展古方逍遥散的应用,在儿科用治疳症,《治验》中记载“贺氏子,四岁,潮热两月,腹膨人瘦,颈生瘰疬,暴躁咬牙,类乎疳症,医用消痞药,杂治不效。予曰:此儿性躁多怒,盖禀母气而然,又食多郁之乳,宜以逍遥散治之,服二十剂而愈”。还有用逍遥散加炒栀子、车前子治肿胀等等。许氏所创名方新定黄连香薷饮是由《和剂局方》香薷散加味而来。方中“香薷从外一升,黄连从里一降,药之担力,二味为主,剂之偶者也;厚朴、麦芽以平胃气,扁豆、木瓜以和脾气,二陈和胃以行痰,水湿伤脾之症,何患不除?”

《医方集解》、《医方考》在收集整理前人方剂时常有发挥,如龙胆泻肝汤是汪昂在《兰室秘藏》方剂的基础上,加黄芩、山栀、甘草三味,使清热泻火之力更强。五磨饮子则是吴崑在《济生方》四磨汤的基础上去人参,加木香、枳实而成,使药专力猛,宜于体壮气实者的暴怒气厥。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3 创制新方展现特色

新安医家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提出了很多新学术、新思想,在这些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创制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方剂,这些方剂是新安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他们学术思想的最佳体现。孙一奎创制了温补下元的“壮元汤”、“壮元丸”等方,用于治疗气虚中满、癃闭、遗尿、痿证等疾病。吴澄治疗虚损博采众长,创理脾阴法、解托法和补托法,制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柴陈解托汤、和中解托汤、清里解托汤、益营内托散、助卫内托散、双补内托散、宁志内托散、补真内托散等22方。余国佩创制了治燥、治湿诸方,尤其是治燥方剂,立意新颖,特色明显,应用较多,如解燥汤、清金解燥汤、安本解燥汤、助液汤、泽生汤、甘雨汤等。程钟龄创制止嗽散、消瘰丸、启膈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贝母瓜蒌散、萆薢分清饮、生铁落饮等,其用药君臣佐使多寡得宜,看似平淡,实则有出其不意之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普遍赏用。

4 各科方剂内容丰富

新安医家所治疾病不局限于内科,也广涉妇、儿、外、眼、喉等各科,撰有《外科应验良方》、《跌打秘方》、《摄生种子秘方》、《胎产方》、《小儿方药》、《眼科秘方》等各科方书,并创制了一批各科特色方剂,丰富了各科方剂的内容。

汪机《外科理例》详述了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脉、证、治法,主张外病内治,列有处方265首,创有万金散治痈疽恶核肿痛发背,如圣丸治癞风,萆薢汤治杨梅疮,消肿托里散治疮肿发背等方剂。《医宗金鉴》对外科疾病论治也相当详细,载有众多外科处方,如治乳房肿块有荆防牛蒡汤、橘叶瓜蒌散,治瘰疬有消核散、附子败毒汤,治肺风粉刺、面鼻疙瘩有颠倒散、枇杷清肺饮,治溃疡、杨梅疮、臁疮有莹珠膏。清代方家万继承先世医术,精于外科而有发挥,著有《德章祖传外科秘书》,其所拟的方剂中,有治疔的疏风追毒散,疗骨疽的秦艽羌活汤,治瘿瘤的开痰解郁汤等。江昱《跌打秘方》中有水药煎方30首,内服丹、丸、散24首,针对伤科特点尚列有外敷方19首,熏洗方2首,膏药方2首和药酒3首。

程松崖《眼科秘方》对眼科证治经验颇丰,认为“眼白珠有红丝微痛者,用清散药,宜荆防汤。”“眼白珠尽红肿痛生眵,流泪羞明者,火盛也,宜凉血散火汤。”“眼小角淡红或赤痛者,心之虚火也,宜用养血散火汤。”“眼黑珠周围红者,肝火也,或痛极或微痛,宜用泻肝汤。”还创制了眼科外用方,如蕤仁膏治眼眩作痒或糜烂,同时配洗浴眼方外洗。郑氏喉科在我国喉科发展史上独树一帜,郑梅涧《重楼玉钥》为著名喉科专著,其子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喉白阐微》、郑塵《喉科密钥》、许佐廷《喉科白腐要旨》等一脉相承,对喉科常见病的诊治做出了重要贡献。除前所提及治白喉创养阴清肺汤外,《重楼玉钥》中尚列有外治方30余首,如白喉吹药方屡用屡验,万益丹为术中流血不止之吹药等等。

新安儿科专著代表作有许豫和《许氏幼科七种》,创有黄土稻花汤、解肌汤、新定黄连香薷饮等名方。汪机《痘治理辨》制牛蒡甘草汤治麻痘初作,吴学损《痘疹四合全书·痘疹金镜录》有十神解毒汤疗血热痘疹。程云鹏《慈幼新书》玉露饮用于产后缺乳,山豆根汤治齿痛等。

妇科方剂至今在临床仍较常用的有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所制益母八珍汤、济阴丸、泰山磐石散、芩连四物汤、穿山甲散等。清·汪喆《产科心法》从种子、胎前、临产及产后四方面论述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规律,并扼要记述了产科常见病的治疗方药。创有生精益肾种子的补天五子种玉丹、养血安胎的安胃定胎散等方。

新安医家对方剂学发展所做的贡献远不限于此,新安医家创制、化裁的方剂也非以十数百可计,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尚未被发现,整理、研究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指导现代临床、开发新药也将大有裨益。

第5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降低质量和影响疗效,甚至失去疗效,由此可见贮藏保管的重要性,建立规范管理制度,温度控制在20°以下,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每天定时检查室内温湿度情况两次,并做好登记记录,如发现温度不符合规定,检查空调是否正常工作,调整温度;湿度不符合规定,利用除湿机调整至正常范围。对临床医疗需要而不常用的中药,进行经常性检查,以保证其质量。在调剂中药处方过程中也应注意中药有无变质现象,做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管理原则,把好中药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中药用于临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中药调剂配方管理首先认真审核处方,审查处方书写规范,特别是有无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现象,如我院名老中医师超剂量使用生川乌30g泡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九岁儿童超剂量使用细辛30g、桂枝50g治疗下肢厥逆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必要的药学干预,与处方医师协调探讨,了解其用药意图,修正剂量达到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目的,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在调配处方过程中,严格按中药调剂规范操作,依处方所列药物顺序调配,单味药分开摆放,以防错配漏配,更便于复核;对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备注要求,如该先煎的鳖甲、后下的薄荷、烊化后冲药水服用的阿胶等,另详细交代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多剂处方时,按等量递减,做到分剂量准确,主管中药师复核率达百分之百,以保证调剂质量。1.5中药药剂人员培养目前,中药药剂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普遍偏低,为适应中药房的发展、实现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成功转型,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中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中药鉴定学》及相关知识;开展专项培训,外出进修和参观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通过查房、病例讨论、会诊等医疗实践锻炼,提高中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水平和能力[1];自觉加强学习,扩展知识面,不断积累更新,充实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中药师。

理解患者心情,调配处方时,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侯药时间。面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所掌握的医药专业知识准确做出让其信服的解释,消除患者疑虑,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文明的良好医患关系。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协助医师合理用药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积极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去,结合患者病情查看处方,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用药之处,立即与处方医师沟通交流,提供新的药品信息与不良反应知识,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如笔者曾接到一张本院西医师抄写的外院处方,将治疗湿热淋证八正散中车前仁错抄成薏苡仁,询问病员处方来源经过,与我院主任中医师联系确认,让病员满意而归。定期点评分析处方发现处方易犯的问题,如药名书写不规范、用药重复﹑超剂量使用等;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总结用药与患者患病的季节相关性及医师用药习惯性,评估我院所备中药品种的充足性;收集中药不良反应信息,以及中西药配伍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以帮助医师了解、掌握中药配伍的最新信息,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2]。开展咨询服务根据患者心理,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为患者释疑解惑,如不属于其适应证,硬性用药,就会出现无效及延误病情。尤其一些受广告误导购药者,我们更应认真对待,详细介绍所购药功效与适应证,帮助分析原因,防止药物滥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宗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提高沟通技巧,协助医师合理用药,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消除药物对患者的危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孙光明 单位:威远县中医院

第6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耳聋耳鸣高级研修班由鼻炎系列新药发明人,北京宝芝堂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教授、师院长及二级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等6位专家授课。

(1)耳鼻咽喉的局部生理病理,发病机理,采用纯中药药物治疗方法。(2)师院长传授中药鼻炎注射剂,鼻咽通滴剂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下鼻甲肥大、自行脱落的无痛疗法。(3)传授德国微创离子消除术,治疗各种鼻炎、咽炎、扁桃体炎。(4)吸入压缩治疗扁桃体炎。(5)学习耳鼻喉检查治疗系统及内镜的临床应用及治疗。(6)学习咽炎舌下及咽后壁淋巴滤泡清除剂及咽炎冲剂。(7)学习纯中药3剂治疗鼻窦炎及咽炎的秘方(配方公开)。(8)学习纯中药制剂治疗耳聋耳鸣的秘方(配方公开)。(9)传授鼻炎通喷剂、滴剂、咽炎冲剂、鼻炎灵胶丸的公开配方。(10)传授外擦鼻炎膏治疗各种鼻病改良方法。(11)学习中药鼻炎注射剂代替外用鼻炎膏。(12)学习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新注射部位及要点。(13)学习中药鼻炎注射剂一次性治疗鼻窦炎、下鼻胛肥大、鼻息肉。(14)传授各种顽固性鼻炎配方。

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经济利益,每县限招1名。面授1 200元、函授800元(免费赠送中药鼻炎注射剂1瓶供学生使用)。注:疗效见证一切,是我校宗旨。凡来本校学习考察同仁免费试听1天,先考察后入学。

肛肠病无痛疗法保护肛垫高级精品班由全国百名中青年肛肠病专家,师洪亮老师亲自带教,传授国内外肛肠病的治疗新技术,亲手操作,学会为止。在两个医院肛肠科实习为主。学费1 000元,购机免费。

全国微创、射频、臭氧、针刀手法、胡氏手法整脊复位,现代手法高级班主要治疗颈肩腰腿痛及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风湿骨病,专家亲自授课,学费1 600元,函授1 000元。

微创腋臭学习班由师洪亮老师发明,已获国家专利(2L200420066622.6),1 cm小口破坏大汗腺加腋臭净注射液灌注达到特色治疗的目的。面授1 000元,函授600元,全国惟独一家。

疝气微创介入注射疗法精品班学习费2000元,亲手操作,一次性治疗各种疝气鞘膜积液。

免费学习班①下肢静脉曲张班;②穴位理线班;③乙肝转阴班;④气管炎班;⑥烧伤班;⑦乳腺增生班;⑧处女膜修补班;⑨前列腺班;⑩儿科直肠滴入班。

每月1日、16日开班,凡在我校学习前五班及老学员参加以上学习免费。

报名通讯汇款地址:安徽省亳州市汤王大道北段路西鼻炎咽炎专科医院。

联系人:郭珍、王春雷

法人代表:师洪亮

手机:18956889120、13909683362

电话:0558-5563108(招生办传真)

5283120(院办)

农行账号:9559984070257124817师洪亮

邮政账号:603722006200061100师洪亮

第7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

在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中药提取物和单体,但就此新事物亦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中药提取物是否能等同于原中药,其性质和毒副作用是否相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是否能体现中医特色,今就此类问题浅谈如下:

1 提取物不能等同于原中药

1.1 中药提取物的药性与原中药不同[1]

传统中药多是对动植物原材料的简单加工品,通过动植物含有的多种成分协同作用而表现为多种功效的集合,通常以1~2个成分作为主要作用物质,而其它成分为辅佐(促进和抑制),其四气五味等药性亦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体现的;而中药提取成分多为单一成分,没有其它成分的辅佐,功效直接而单一,其气味寒热及升降沉浮等药性,可能会与原中药多种成分所共同表现出来的药性有很大差异,甚至相反。

1.2 中药提取物的双向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

如刺五加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等,有很多传统中药多成分结构对机体的作用具有选择性(或机体对药物不同成分的选择吸收);而提取物双向调节作用往往大大削弱或消失,机体对药物吸收的选择性差。

1.3 中药提取物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强

传统中药的多成分结构使其所含某一成分的毒副作用受到其它成分(多被现代研究看作为无效成分)抑制而大大削弱或消失;而中药提取物的单一成分结构的作用类似于西药,其毒副作用往往凸显出来,如麻黄素的成瘾性是在原药麻黄中所没有的。

2 单体研究不能替代中药研究

过分着重于把提取物尽量做成单体,似乎成为现在中药药理研究的一种趋势,将其制成类似于西药式的纯净化学物质,从而忽略了功效是否因此而减弱和改变,这种作法是不恰当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宗旨是“三效三小”,即高效、速效、长效,毒性小、副作用小、药量小,是如何使药物更好的治疗疾病。许多中药的疗效是由几个或更多成分共同作用体现的,这样就不宜于过度提纯。

现代医学的药物研究方式并不适合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在研究中,常常会出现有效成分提取越纯,疗效反而越差,副作用越强的现象。应突出研究的宗旨,并不是把中药提取成化学物质就好了,还要对药效药性相比较。现代的研究方式明显受西医药理研究方式的影响,片面孤立的看待药物,而忽视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往往采用单独抽取成分进行试验的做法,忽视了“无效物质”与“有效物质”的协同作用。

以四逆汤为例,拆方研究证明,单用附子强心作用不明显而甘草干姜又没有明显强心作用,但共入煎剂则能明显增强强心作用而大大减弱附子的毒性。若孤立看待四逆汤的强心作用,干姜甘草都应当是无效药物。与配伍相似,传统中药常含有数十种成分,它们对人体产生的药效可能会相互影响而出现增效减毒的作用(当然也可能相反),这就造成了目前有些提取物较原药功效下降、毒性增强的现象。

3 应当加强对中药药性的理论研究

中医药之所以能够在治疗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疗效,要归功于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点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性理论则是把中医理论和具体中药相结合的最重要一环。实现中药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化,否则离开中药基本理论,单纯将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只会使中药现代化成为空中楼阁[3]。如果没有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就跟中医的辨证论治相脱节,就只能得出“中药某化学成分能治疗西医某疾病”之类的结果,与西药有何差别?

当然,中药有效成分的四气、五味等的研究可能与传统中药有很大差异,研究方法也更多的依靠试验的方式,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药性试验方法是一个难题,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4 加深对现代药理毒副作用的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因其经过了提取、精制、纯化,已经大不相同于原材,更不同于经过减毒、增效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富集,在其作用强度增强的同时,其毒性作用也可能增强,加上这些提纯的有效部位或成分没有足够药理和毒理研究数据。因此,对于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新药制剂有条件能做出毒性反应,就应该找出这个毒性反应剂量,以及毒性反应的靶器官、靶组织和毒性反应的强弱,甚至是长期大剂量给药下可能出现的后续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和运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否则,临床使用的安全评价就没有达到研究的目的,也是失败的[4]。因此必须把有关副作用的研究提到该类药物研究的核心地位。

5 结语

近年来,关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一些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面对现存的一些不足,应该从加强药性理论研究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两方面着手,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医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志祥.中药有效成分与功效的分析[J].中医药信息,1998,(6):22.

[2]袁冰.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中药研究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3436.

第8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图分类号] R74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又称“偏头风”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暂时性失语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20分钟。头痛至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1-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伴烦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少数可有眼肌麻痹。自2007年10月-2011年8月我中医科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偏头痛型22例,非偏头痛型14例,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达30余年,最短达3个月。

2 症候特点 全部病人就诊时,头部一侧或两侧胀痛、刺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较为剧烈固定、伴有恶心、呕吐、舌红紫黯或有瘀斑点,脉弦涩。

3 治疗方法 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当归18g,川芎10g,白芍15g,每日一剂水煎服,十剂为一疗程。若头痛甚者,可加赤芍、白芷;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兼容邪者加川羌、桂枝、细辛。

4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自感头痛消失,随访半年头痛未在发生)26例,好转(自感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无效1例。

5 典型病例 徐某,男,38岁,2008年3月19日就诊,患者右侧偏头痛3年,时痛时止,反复发作。上月8日头痛又起,痛势剧烈加重,在我院门诊用西药治疗未能缓解。现症:头痛,右侧疼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刺痛、舌淡、质黯有瘀斑,脉弦而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桃红四物汤加丹参15g,白芷10g,地龙10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10剂后头痛完全消失。将上药去白芷研末,炼蜜为丸,每日服9g,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6 讨论 桃红四物汤为《医宗金鉴》收载的养血活血明方,临床上作为妇科病选剂。本方治疗脑血管神经性头痛旨在“久病入络”“久病多瘀”,血脉涩滞不畅,乃血瘀所致,故投其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药到病除。简易而价廉,执意在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药剂学宗旨范文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87-01

【关键词】 学生保健服务;医院;院校

【作者简介】 潘红(1968- ),女,浙江温州人,大学本科,主管药剂师。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医院药剂科,烟台 264005。

高校是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高校医院服务质量关系到高校学生、教职工及家属的生存 质量。由于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药学服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高 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以提高高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1 药学服务的概念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是指为获得明确的结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从而为 病人提供 的药物治疗服务。其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 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药学服务(PC)是目前医院药学领域中一个热门的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逐 步 建立了药学服务工作;80年代,该项工作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1990年Hepler和Strand在美 国医院药学 杂志上全面阐述了PC的概念,随后PC首先被美国药学界所接受并作为执业的方向,逐渐被 世界各国所接纳。2002年1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 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 心 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迈向了新的 阶段。

2 高校医院开展PC工作的必要性

2.1 高校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需要药剂人员参与 医师对药品的了解有局限性 ,无适应证给药、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药物选用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时常发生。一方面 是由于医生按习惯和广告宣传药品;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医院的医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对药学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因此,需要药剂人员参与药物治疗, 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临床治疗工作,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在防病、治病过程中,他们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务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大都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差 ,缺乏独立意识,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有限。高校医院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使用简单 、被动式的服务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只有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更多的服务,才能完 成校医院 的卫生保健任务。

2.2 药源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药物治疗始终是一把双刃剑,用之 得当,治病救人;用之不当,轻者损害健康,重者致人于死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各国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0%~20%,其中5%的病人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 应而死亡,指出“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另有约1 /3的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药源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并造成医药资 源的巨大浪费。药剂师充分发挥其药学服务职能,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势在必行。

3 开展药学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3.1 提供高质量的药品 规范药品采购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严 格遵守《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规定》,对供货单位进行全面考察,如供应商的 信誉、GSP的认证情况、质量管 理、经济实力、供货价格、到货时间等,以筛选高质量、低价格的供货主渠道。尽管药品库 存量较小,但日常保管仍然十分重要,如药品储存温度、湿度、防鼠虫设施、有效期等方 面应完全按照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3.2 迅速准确调剂药品 严格按照药品调剂操作规程调剂药品,避免差错事 故出现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基础。如果不按调剂规程操作,差错发生率为20%~50%,严格遵守 调剂操作规程差错率可以降至0.6%~3.5%,故强调按药品调剂操作规程调剂药品非 常重要。

3.3 改变服务理念,注重服务艺术 高校医院药师担负着多重角色,既是临 床治疗药师,又是药物咨询师,还是病人的自我保健师。在日常工作中,药剂师对疾病有足 够的认识,掌握常用的医学术语,学会阅读病历,判断检验指标,可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 完成 治疗任务。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时,药剂师既要具备与医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又要有与患者良 好的沟通能力,根据不同的场合、交流对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与病人的交流 中,把病人的需要和想法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形象,以增强病人对药剂 师的尊重和信任。

3.4 加强药品信息分析管理,提供公众健康和药学教育 药剂师要参与查房 工作,获得病人的用药信息,定期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的成功和失误,提供合理用药简讯、 不 良反应报告等;参与处方分析,监测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治疗效果、经济付出、 血药浓度等信息为依据,进行治疗方案的评定与修正,揭示存在或潜在的不良反应。定 期编写《医药通讯》为医生提供用药误区、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频率、不合理处方、老药新 用、用药新战术(序贯疗法)等方面药学知识。

把住“窗口”服务,及时宣传合理用药,对发放的每一种药品做到了如指掌,用简练的语言 讲 解用药常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还要利用校园网络、报纸、宣传栏,开辟医患对话专 栏 ,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做好预防保健指导工作,加强生活干预,灌输“能口服的 不注射,能肌注的不静脉给药”的正确思想,纠正“吃药不如打针”、“常食补药 保健康”的错误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