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改变自己的作文精选(九篇)

改变自己的作文

第1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渐渐的,缘暧被学校里一个比自己高三年级的学长吸引了,她想追他,可是她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她想去吸引那个男生,她渐渐靠近他,果然,慢慢的,学长注意到了她并疯狂的爱上她,那个学长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很简单的三个字,我爱你。

但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足以让缘暧有接受他的理由。

他们恋爱了。

可是,缘暧还是一次次的用她针锋相对的作风伤害到了他,但他,只是像哥哥一样,包容着她,守候着她;不曾生气,不曾抱怨。直到有一天,缘暧被社会上总徘徊在他们学校的不良少年看上了,缘暧足可以离他们远点,可是,她没有,她更频繁的出现在学校门口,她嘲笑他们,说他们癞蛤蟆想吃甜鹅肉,于是,缘暧惹恼了他们,他们扬言要将缘暧打得再也不能来学校。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要保护他的女人!他静静的还是静静的,留在她身边,守护她。可是缘暧太自以为是,她对他说:对不起,请你不要总在我身边,让那些人觉得我怕他们,我什么都不怕!

她把他推开,可是,他,依旧执着的守在她身边,只是换了种方式——在她看不到的地方。

她身边没了他的陪伴,那些人更加张扬了,有一天,学校刚上完晚课,缘暧走出学校,就被那群人围住了——她着实吓了一跳。那些丑恶的嘴脸一点点的逼近,她怕了,她大叫~~~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他。

第2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改变观念 更新知识 改变教学策略 开发课程资源 困惑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90-01

一、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过去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教师是园丁,其实,不管是工程师还是园丁,都明显地认为教师是传授者、管理者,是居高临下的,包括什么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这都是陈旧的概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应抛弃过去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的观念,以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课堂上,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习或讨论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量采用竞争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二、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自主学习有关新课程实施方面的理论,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培训;阅读优秀的人文杂志和名著;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的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普通话、书法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但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认真学习教育局下发的《课程改革50讲》并作了一些记载。广泛阅读新课程实施方面的论文,并打印成册,随时翻阅。对于人文杂志和名著方面,首先要自己进行阅读,然后再要求学生读。其次像《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的人文杂志,也是每期必读的,以使自己的心与时代贴得更紧。自学多媒体制作技术,通过了《多媒体制作》的自学考试,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以较好的成绩获得通过。

三、教给学生新的学习形式,改变教学策略。

1.新的学习形式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收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的教学方式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根据以上变化,笔者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努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大语文教学。

语文校本教材内容,以阅读、实践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根据实际,我觉得课程资源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内的教学管理、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以及花草树木的植物环境;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家庭藏书、电视台、电台的有关文学节目、各种广告、店名、春联等;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只要以阅读、实践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去关注这些资源,在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上,还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结合校内植物,到图书馆搜集有关花草的诗词文章,写作《街头的语文》的调查报告,欣赏中央三台的《电视诗歌散文》等文学节目,让学生自己寻找在生活中遇到的美文美段或名人名言,抄到黑板上进行背诵欣赏等。另外,我还经常从网络资源上下载一些时文美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五、困惑及思考

1.考试不改革,课改难以突破。

考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考试改革力度不够,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仍有很大阻碍。比如:“阅读分析”考书上的语段,问题的答案就在参考书上,那么,所有的语文课都会紧扣参考书,向学生灌输。再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考书上原句的标点,那么大家就会到书上划一些重点句子,猜题压题。考话题作文,于是作文课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如果考试考盲文,学生在课堂上肯定会学盲文的。

2.物质条件制约课改的进一步发展

课改的教材,配有电脑光盘资料,课改也需要利用多种辅教资源。现在教室的所谓“三机一幕”不能用来放光盘及大文本的内容,从而使一些教学设想得不到实现。

第3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批改;评价;创新思维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存在着劳而少功的现象,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大纲提出:“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这就为我们改变作文批改劳而少功的现状指明了路子。我认为批改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写出来的作文与自己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了几分,学生自己最清楚,所以修改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份内的事;也只有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如果学生的作文由教师改,改上去是教师的思想,教师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利的。要改变作文批改劳而少功的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改。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从中挑选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上课时,将作文用大字抄出张贴或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讨论哪儿该改,该怎样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1.2 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就是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发现好词佳句画上圈或波浪线以资鼓励。凡是学生看了符号就能理解修改意图的,就只画符号;凡是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可适当加点眉批。学生改就是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学生修改以后,教师再把作文收上来,检查学生修改的情况。作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在学生修改之后,从能写和能改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1.3 互批互改。方法是:组成三人或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在小组讨论修改时,教师巡视指导。

2 作文批改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作文批改要考虑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般说来,在低年级写话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到中年级,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并着重指导作文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按一定顺序;到高年级,则要着重指导作文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围绕中心。这样,批改的重点就和作文训练的要求相一致,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和写作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作文批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批改时应该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多在词句基本功上指导,使他们过好语句通顺这一关;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要求,使他们的作文中心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楚,能用更准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能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3 作文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教师阅读学生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多留少删,多就少改。有位特级教师讲到这样一例子。她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练习写话时,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是女的。”在成年人看来,“阿姨是女的”是多余的话,应该删去。但这位教师认为:“小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个话,出自儿童天真、幼稚的脑海,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不说阿姨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关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高明的园丁对待幼苗精心培育的态度。

事实上,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语的,对此,尽量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批改作文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帮助指导,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4 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我在作文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能近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意象么?

第4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面对大海,我们该怎么办?潮流时刻会涌来,时尚、流行的玩意儿朝我们一股脑地倾泻下来。信息时代的高频波涛冲着我们怒吼———“谁不懂电脑,谁会被淘汰!”娱乐的漩涡向着我们叫嚣———“周杰伦也不知道?你落伍了!”……老人们躲到了高地上,而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无疑被推到了前排。面对大海的巨浪,我们只能往前冲;面对海啸,也许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逃生,那就是———潜下去!

海里很杂。这里的“杂”,并非贬义而是中性词。我们知道有个叫袁隆平的,搞出了杂交水稻,我们对其赞许一番,然后置之一旁。同时,我们看到《河东狮吼》里“苏勇邦”在“演词会”上把“水调歌头”唱得乱七八糟时,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并且可以守着电视,认认真真地看完改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封神榜》,还津津有味。我们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们很忙!

我们很忙。我们正在拼命地为了一些东西忙,很有着科学家们的刻苦精神。忙里偷闲娱乐的东西还要自己细细地筛选?饶了我们吧,我们要看我们自己喜欢的。我们不爱看说教的、动作僵硬的卡通,我们爱看画面精美、情节跌宕的;我们与其看那些艰深的名著,还不如看那些唯美柔情的韩剧、言情小说;听古典音乐多没劲啊,松松垮垮没个完了,还不如R&B、嘻哈来得刺激呢。我们忙太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不要辨别什么了。

等到忙完了,浮到海面上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引用一句《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话:这个世界都在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令狐冲的改变,并不是妥协。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着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第5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课改研究;教师;学生;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结合教学创新行动意见的要求下,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使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一、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探索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通行“词语解释”、“逐段讲解”、“归纳中心”等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级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质疑式”、“发现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突出重点,提高认识,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这种创新精神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职业型向敬业型转变

创新作为教师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奋耕耘、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绝不能把教师当作谋取生计的职业。

(二)从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

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还要做到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能力与过程的训练。从而形成不畏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绝不能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三)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整合学科知识结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互动模式,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内在潜力、开发人文资源,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四、探索与反思让我慢慢成长

听很多人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一定会成为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就因为自己还觉得原先的灌输式、填鸭式比较实用。随着改革的开始,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出现,我学会了反思。

第6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覃于晏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翻阅后不禁爱不释手,它的内容充满了人生中关于变化寓意深长的真理,一个可爱的故事便轻松愉快地澄明了混沌的生活。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两只老鼠与两个小矮人寻找奶酪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奶酪的得到,失去,寻找展开。在发现奶酪不见之后,嗅嗅和匆匆迅速去寻找他们的第二处奶酪,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唧唧则在自怨自艾了几天后开始出发去寻找奶酪,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始终也不愿意离开他曾今认为是天堂的奶酪C站;"奶酪"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每每细细品味,心灵的火花便生机盎然。

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要面对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的变化,一个人只有懂得改变自己,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力,获得最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当变化来临时,我们必须学习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行动,快速找到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如果否认变化,害怕变化,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已经改变的残酷现实,我们将会步哼哼的后尘,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而度日,一事无成。

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在。"变化时永恒,只有在适应变化,成就自己才是真英雄。英国政界最有权威的女性康多莉扎·赖斯,从小学习钢琴,非常刻苦,梦想当一个钢琴家,但苦练的结果让她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所以,她改变自己,转攻政治领域,最终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同样地,美国的著名影星乔安娜,也是在认识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不可能有所建树,才改投表演行业,最终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使自己表演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青年作家史铁生,青年残疾,被厄运打得措手不及,但他在母亲的息心照顾和鼓励下,改变自己,适应身残的事实,改投文学之路,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作,把血和泪都倾注在文章里,最终成为一代名作家,并留下了《我与地坛》等不朽篇章。生活中许许多多鲜活的例子同样告诉我们,面对变化,我们要像嗅嗅、匆匆迅速应对变化,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摆脱安逸,超越恐惧,恃机而动,寻找新的"奶酪".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及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进步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南宋大学问家朱熹,1300多年前曾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做人做学问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个人来说,运动变化才是生命所在;对于商业贸易来说,资金的变动流转才是盈利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适时调整政策适应国发展才能使政权充满活力。所以,在事情没有变化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应对变化的策略,像老鼠嗅嗅和匆匆,不时闻闻自己的"奶酪",看看有没有变质,仔细留心观察身边周围所发生的变化,并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

"奶酪"是人生存的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奶酪"将无法生存。如果自己舍不得放弃旧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生也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改变,需要我们拥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取舍勇气;改变,需要我们拥有永不止步的精神;改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改变,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简单的心,简单的看待问题。回首书中第一章"我们多面的人性—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作为简单的人性的一面,对变化的反应是最迅速的。可见,面对问题时,有时需要我们简单地看待,以及灵敏快速地行动,不必把事情过分复杂化,或一味地让恐惧的念头使自己感到心慌意乱,这样,面对变化才会轻松自在,得心应手。有句歌词唱得真好:简简单单才是真。

第7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题记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才能去改变世界。

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你就能够知道如何去爱别人;能使自己幸福的人,也能使别人幸福。世界需要你,我,他来改变。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当被关在“牛棚”中的袁隆平含泪拿出一包种子的时候,他改变了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希望。没有种子就没有森林,含泪播种一定能含笑收获。

他人是镜中的你,相似或相反。改变他人,首先学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做起。自己的点滴,会影响着社会,乃至世界,世界等着我们去改变。

第8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从上表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中职语文作业布置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基础差异大,而老师布置作业却往往一刀切,造成有些同学容易做、有些同学不会做、有些同学不想做。绝大多数同学对作业都不太喜欢、甚至厌恶,又自以为是母语,不必刻意学习,所以作业布置形同虚设,效果必定低下。针对以上现象,要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笔者选择了以下几个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从而转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一、策略一:改变作业布置方式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差别很大。如果作业一刀切,必定会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两种现象。为此,教师不妨改变作业布置方式,变单一为丰富、变统一为弹性。

变单一为丰富。传统的作业布置较为单一,总是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或者相应的练习册,大家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无视学生的差异,这必定会造成对有些同学来说,太简单,而对有些同学来说,又太难。教师有必要让作业变得更丰富些,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更多一些自己的思想。举老舍的《我的母亲》作业布置为例:笔者在课堂上分析了老舍语言的美,课后就布置作业:请你从文中找出几句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话,并作简要分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审美观不一样,所找出的句子必定不一样;就算所找出的句子相同,分析的理由也必定不一样;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写几句,写得全面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少写几句,写得简单一些。同样一道题,答案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变统一为弹性。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注重体现作业层次与梯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举舒婷的《致橡树》作业布置为例,笔者布置了三道作业题:

(1)必做基础题,有感情地朗诵诗歌3遍,并争取背诵全诗。

(2)提高题,模仿诗歌句式,以“我如果爱你”开头,写一首表达自己爱情观点的小诗。

(3)拓展题,在课后上网查找并阅读舒婷《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其他诗歌,以及与其同时代的朦胧诗派顾城、北岛等其他诗人的代表作。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空间。

二、策略二:改变题目设计方式

传统的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模式,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斯宾塞认为:“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就永远归他所有。”接下来,笔者从题目设计方式的转变来谈谈自己所做的一些有效尝试。

一是考考别人。学生都认为出题是很高深的事,这样的工作应该由老师来完成。当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出题让其他同学做时,都很兴奋,都想出点题来难住同学。笔者采用小组合作互相出题的方式进行。在出题前,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围绕文本出题,并要求同学能说出自己出题的意图以及题目的答案。为达到这一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看书,都要认真思考,小组成员还要讨论,选出最合适的题目。这个出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深度解读和探究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锻炼了他们筛选归纳的能力。在出题过程中,往往会闪出很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在上李家同的《那一年,面包飘香》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小组就出了这样两道题:学生家那么穷,怎么还可以请到大学老师做家教?老师为什么劝他不可以嚼槟榔?这样的问题,是笔者始料未及的。课堂上通过对这些细节问题的解答,可以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解读。

二是考考自己。通过前期互出题目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出题,如何应用课文知识。但笔者认为出题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己考自己。但如何考自己呢?自己都知道答案了,还怎么考?起初,学生显得有些迷茫。笔者告诉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就是要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发散思维,提出一些问题,对一些知识点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文本进行更深层的解读。这一方式,主要运用在预习作业布置和课后拓展阶段。自己能给自己出题了,才真正达到了主动学习的境界。

三、策略三: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一是给作业批改变脸。对于很多中职学生而言,分数并不能有效地激起他们的斗志。作业发下,许多同学连瞥都不瞥一眼,就直接塞入抽屉,这样的批改,显然是无意义的。作为教师,应当寻求作业批改方式的改良。变打“√”与“×”为写评语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中职学生,很多都是被老师的一片“×”压垮的,我们要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学生做得好的时候,表扬一番;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鼓励一番;学生偷懒的时候,鞭策一番,让作业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你能从文中找出三句优美的句子,说明你认真阅读了课文,并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再仔细点你就会发现,课文中还有许多更值得品味的句子。”不是批评与宣判,只是激发与鼓励,既拉近了师生关系,也让学生对完成作业更有信心。

二是作业积分榜。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态。而每次的作业评价,就是很好的过程评价。根据学生每次作业的情况,进行星级评定,半学期进行一次星级积分榜累计。这就可以宽容某些同学偶尔几次的偷懒,给他们预留可以追赶的空间,而不至于让他们“破罐子破摔”。积分榜的激励,让学生把每次的作业都当成一次成绩的积累,从而推动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个策略的尝试,学生作业的上交率明显提高,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学生爱上了做作业,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随之积极主动了,课堂更加活跃。以作业的有效性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有效作业、有效课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语言交流的自信心,这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用心探究。

参考文献:

[1](英)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9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小学生写作现在存在的状况分析

1.农村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对科技方面的更是难上难。其实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他们的见识受到限制有很大关系。

2.学生不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达不出,即便写出的东西也大部分是空话套话假话,没有实质的内容。

3.不能出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谈不上自己的独到见解了。例如,写某某有感,谈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等,这些大部分是抄袭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4.写出的作文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

5.文章的表达叙事不具体,生动。

6.开头结尾俗套没有点明主题,泛泛而谈。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怕写” 变成“乐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使他们愿意写、写得快乐。

二、注重学生的文本教材,把“仿照”变成“创造”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及表现手法,先模仿写,掌握方法后自己创造性的写作。

三、 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把“口语”变成“文章”

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写作时让学生说,把想说的事情先将给大家听,流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说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建议后,把他写成文章的形式。在此注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不受束缚。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把“贫乏”变成“丰富”

学生无话可说,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不喜欢看课外书籍,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阅读有益书籍,这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随之增长。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 作文评价的多元化,把“单一”变成“多元”

过去在批改作文中大多是老师一手操办,评语都是老师一个人的建议,达不到老师的标准,导致学生对写作有挫败感,失去写作信心。因此,老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积累生活 ,把“空洞”变成“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