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精选(九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第1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广泛共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团区委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我区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提高了对共青团工作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实现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群团组织特点和工作实际,要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理念,把“青年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深化育人工作这个根本职能,始终把服务青年、成就青年、发展青年作为重要任务。要运用好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好团的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兼顾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青年群体,把共青团工作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有效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辐射和带动全社会。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好,转化奥运成果、创建工作品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出一系列制度性成果,多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2、必须坚持以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是青年,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从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的角度出发,谋划工作;同时,也必须充分尊重和相信广大青少年的能力和自觉,提供平台,创造环境,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青少年事业的良性循环和长足发展。

3、必须坚持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作贡献。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深入学习区委书记林克庆同志在全区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总的思路是:切实发挥好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凝聚青年的智慧力量,在我区现代化进程中展示新风采、做出新贡献。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在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进程中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切实提高组织青年和社会动员的能力,团结和凝聚各界社会公众投身首都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深化团的基层基础建设,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4、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共青团尤其是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覆盖全体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一方面必须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队伍素质,强化队伍作风。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团区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育人的根本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推动团的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局面。

特别是奥运筹办以来,团区委以全力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为主线,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全面深化“志愿、公益、创业、成才”重点工作,服务新奥运,开创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区团员青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做出了新的贡献。

1、在奥运筹办过程中,引领团员青年争做志愿服务奥运先锋

指导驾驶员志愿者争做赛事“服务先锋”。成功招募46名优秀驾驶员志愿者,组织开展驾驶技能等培训10余次。奥运前后,我区驾驶员志愿者共出车600余次,接送奥运客人1800余人次,行车36000余公里,实现“交通事故、客人投诉的零目标”。

引领城市志愿者争做城市“微笑先锋”。在2007年组织志愿者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所有长假期开展城市志愿服务周活动基础上,到今年奥运会前实现在全区成功招募奥运城市志愿者10150名,高质量地完成了1000名骨干城市志愿者大规模志愿服务专项培训6次,顺利完成了10000人次的城市志愿服务人岗对接和装备发放工作。团区委在全区9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开展了“奥运百日城市志愿服务行动”,组织上岗城市志愿者累计达到11000余人次,为国内外宾客提供各种服务超过32000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万余份,全面树立了我区城市志愿者友好、文明的形象。

指挥社会志愿者争做大兴“平安先锋”。首先,短时间内招募6050名服务交通秩序维护的社会志愿者在全区近千个重要灯控路口、公路卡口、社区、村和社会单位开展服务交通秩序维护工作,服务超过9万人次,共检查车辆20余万辆,劝返车辆1000余辆;其次,建立区、镇、村三级防控体系,重点加强了对641名社区闲散青少年重点人的摸底调查工作,确定了58名三级重点防控对象,组织志愿者参与跟踪帮扶和防控工作;第三,认真落实“平安奥运”相关督导工作。此外,圆满完成了奥组委志愿者部交给的部分文明观众拉拉队志愿者的组织任务。

团区委被团中央、北京奥组委、北京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在奥运筹办过程中,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工作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育人职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新成效。以“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为主题,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为奥运增光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史、国情、区情教育;依托绿色网络家园、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了法制讲座、模拟法庭进校园、星光自护讲座、防艾防毒宣传等活动,召开全区法制校长大会,评选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积极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做出新贡献。实施希望工程育才计划,连续两年出色地完成了团区委参与承办的区政府第38件实事任务,希望工程大兴区工作站自2001年成立至今,共筹集资金4478312.7元,物资价值2889693.8元,11776人次的贫困青少年受到资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连续开展了六届大兴区青年文化节,开展大型活动超过60次,参与青少年达到20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全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青年突击队“比质量、比安全、比技术、比创造、比效益”——“五比”竞赛活动,40支青年突击队已成为大兴建筑行业狠抓安全生产、打造精品工程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实现双赢,五年来,共有72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全区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0余个区直机关单位参加志愿服务,其中,仅在我区最终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就超过100人。

坚持以青年为本,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取得新业绩。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开通农村青年就业快车,举办了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推介会和创业大讲堂,指导基层团组织成立首家青年创业中心,建立了“团组织+导师+创业青年”创业新模式,成功扶持两名青年创业,促进就业近千人次;青年人才开发取得新发展。开展大兴区青年榜样评选活动,做好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行业青年典型的培养树立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显著;在窗口行业开展“青年文明号微笑服务”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扶贫帮困”活动,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创新“保护母亲河”活动形式,开展共植奥运林、环保实践等活动,示范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废旧电池回收、节能减排宣传实践行动。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深入推动共青团学习型、服务型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团委争创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取得成功;在全区成立10家青年中心,并配备移动爱心书屋,延伸组织网络;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百日建团竞赛”活动,全区418家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有361家建立了团组织,22家任命了青年工作指导员,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达到91.6%,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突出镇和街道团(工)委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协调能力,充分整合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企业、学校等团组织的资源,指导区直、高校团组织与镇、村团组织开展“城乡团建结对扶助”活动,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大力加强青联、志愿者协会和少先队等组织建设,推动团的组织持续活跃。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汇总、整理、分析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团区委认真梳理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是:把团的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基层工作。对基层组织的扶持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多为基层组织提供资源、人才和信息支持。团建创新工作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坚持“党建带团建”,在“两新”组织、流动青年群体、社区等领域扩大组织覆盖。团组织影响青年的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在网络空间上要扩大团的影响、体现团的作为。团干部队伍要进一步知识化、年轻化,要多组织培训、学习活动,提高全区团干部整体素质水平。

二是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方面,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型”,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着眼于引导志愿者长期、有序地参与志愿服务,在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下功夫。志愿者队伍保留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运用有效手段,保留奥运志愿者骨干,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志愿服务项目需要进一步开发,着眼于搭建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平台,拓展服务空间,在党政所急、社会所需、志愿者能为的领域建设一系列品牌。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的工作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总结和转化奥运志愿者的精神文化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公众的“愿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能为。

三是在青年创业工作方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手段、途径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主要是:围绕提高青年创新能力、创业本领,增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着眼于青年面临的激烈社会竞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需要大力强化,引导青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为青年创业提供扶持和保障方面还存在差距,要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协调党政及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手段还不够丰富,要进一步开辟阵地,建立有利于青年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出一些有实质帮助的项目。

四是在团区委的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继承优良传统,巩固班子建设的已有成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学习方面要进一步下功夫,系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增强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作风建设还需要持之以恒,继续坚持艰苦创业、艰苦朴素。

以上原因具有一定客观性,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青年变化带来的新课题,具有阶段性特征,需要以发展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科学发展观学习理解还够深刻。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特别是对一些影响青年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深度还不够,系统性还不强。

二是对当前青年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还不够准。对当代青年发展的一些新变化、新特点研究不够系统,规律性认识还不够全面。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方面还有差距,对于网络舆情的观测力度、掌握力度还不足,直接深入基层与各类青年对话的能力还不够强。

三是统筹兼顾各类青年群体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团的工作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开展得不够多,对具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群体关注和帮扶力度还不够强,凝聚引导各类青年组织方面还有差距,对于各类工作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还不够大。

四是共青团工作的评价标准还不够清晰。团的工作考核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团干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建立合理的人才发现、选拔、培养、评价、输送体系。

四、推动大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做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的要求,转化应用到实际举措上去,扎实推进团的各项事业打开新局面。

1、着力推动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我区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依托大兴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完善志愿者队伍体系,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志愿成果的转化。保留城市志愿服务站,全面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举措,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特别是要加大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力度,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基金,完善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体、基层志愿服务队为网络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2、以希望工程为依托,建立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新平台。建立“青春•育才——青少年发展基金”,作为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平台,深化“学子阳光”、“爱心基金”等五个重点资助项目,不断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力争全年筹集各类捐助区内贫困学生的社会资金达到100万元。建立“爱心超市”,开展爱心助困、助医、助残、助孤活动,举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评选活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不断完善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机制,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条件。实施创业青年扶持计划。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有创业就业需求的青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结合我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落实一批青年创业项目,挖掘一批青年创业典型,促进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青年文化活动,鼓励支持青年创业。

4、加大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重点加强团干部队伍、青年公务员人才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大兴区优秀团干部素质拓展训练、青年公务员风采展示大赛等系列实践活动,搭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

5、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以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以文化育人为宗旨,动员团员青年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精神,迎接建国60周年、90周年为契机,坚持倡树文明新风,举办好大兴区第七届青年文化节,在全区掀起青年文化活动的高潮。

6、加强团的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以筹备召开区第二次团代会为契机,努力提高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做好基层团委换届工作,严格选拔任用团干部的标准,使一批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年龄结构轻、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人才走上基层团的领导岗位。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7、实现全国团建先进区争创目标,推动团建工作持续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团建结对扶助”活动,深化区域化团建工作。积极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基层团干部,下发《关于做好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兼任农村团干部工作的意见》,夯实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巩固非公组织建团活动成果,坚持“应建必建、已建要强、以强带弱”原则,积极指导非公经济团的组织开展活动,推进非公组织团的工作持续活跃。

8、强化团的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工作格局,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青年联合会、少先队组织为骨干,包括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类青年社团在内的青少年组织体系。积极做好区青联换届工作,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青联组织,更好地发挥团结、服务广大青年的作用。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深化“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工作,突出抓好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团工作,推动少先队工作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团的各级领导干部是组织发展、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无私奉献的品质,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1、着眼于理想信念,以学习为生命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想信念,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学懂弄通,入脑入心,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指导青年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理论读书班、研讨班、专题讲座等理论培训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工作,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结合大兴实际,将“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的要求,融会贯通到团的工作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活力。

第2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关键词:标志色彩 色彩视觉心理 标志设计

正 文 :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广告设计领域中,色彩的运用表现异常重要,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懂得通过色彩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念。好的色彩的运用,使企业在市场运营时展示巨大的促销作用。标志的设计,离不开色彩的选择与表现,正确运用色彩搭配进行设计,不仅能顺利的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还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夺得竞争制高点。标志作为一种图形符号,所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而色彩以其明快、醒目的视觉传达特征、多样的心理效应与象征性力量发挥着巨大的威力。本文从标志色彩的心理出发,探讨标志中的色彩设计。[1]

标志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是品牌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标志设计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突出企业的特色,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应选择与众不同的色彩或者色彩组合,可以更好地表达标志的视觉效果,以达到突出形象的目的,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企业及商品的兴趣,达到吸引视觉的功能,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中国古语“远看色彩近看花”,也是将色彩放到了视觉传达的首要地位中,色彩的传达往往是最迅速的,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辨别形态的时候,色彩确已经迅速的印在我们脑海里了。可见视觉色彩形成了人的第一印象。而标志则是代表了一件产品,那么可见运用好标志的色彩,能准确的传达产品的信息,因此也显得由为重要。色彩在标志中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力

良好的色彩计划能在消费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色彩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比形象要深刻的多。越是比较单纯的色彩搭配,越便于人们的记忆。[2]

可口可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LOGO易于识别且便于记忆,加之运用大胆的红色彩,艳丽显目,易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以及广告上大量的运用红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而同时,在另一层意义上,红色又表示着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向上的朝气和热情。这样的搭配,能积极调动消费者,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企业文化运用色彩语言的宣传作用,能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影响。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公司的主色调,被称“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二、强调视觉的注意力

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机能,就是主动出击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兴趣,由色彩的物理性能,形成直接反应。例如红、橙、黄等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提升食欲,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使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过来,使人对其产生兴趣。

三、准确的反映信息

色彩是众多设计语言中的一种,它能够将事物的内涵表现出来,准确反映企业的行业特征、经营理念以及实际用途。如红色有表示禁止、停止或消防、防火和危险等意思。但红色也给人以温暖的“生理感受”,更多的则是给人热情、喜庆、积极向上的“思维联想”;蓝色表示稳重、严肃冷静。因此在标志设计中,我们要善于从心理的角度选择适合的色彩,并加以妥善处理,以激发消费者基于色彩心理而作出的积极反应。

到目前为止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某中程度上色彩是可以用语言化的色彩效果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果覆盖方方面面,如色彩给人以兴奋或者镇静的作用、冷暖感、厚重感、远近感等,这些感触是建立在人类对色彩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生理因素包括色彩与味觉、色彩与形状;心理因素包括色彩的嗜好、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范畴。因此色彩视觉心理在标志中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冷暖色和其他色系

(1)暖色:指向商业 、餐饮 、娱乐行业等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行业。 食品餐饮行业一般用高明度暖色(红 橙 黄),能给人带来温暖、能量感,而且能引起人的食欲。橙色为最佳。

(2)冷色:指向工业、运输、科技行业等与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的行业。 电子、医药、工业等高科技信息行业的标志设计用色,通常选用冷色系,给人以快捷、冷静、敏锐、理智的感觉.

(3)绿色系:绿色给人环保、安全、和平的感觉。比较适用于制造、交通运输、通讯信息等行业。绿色是植物色,也称为生命之色,绿色的植物可以给人舒适宁静之感,益于镇定、疗养、休息与健康。所以绿色又是旅游业的象征色。在各色相中,绿色处于中性、平稳的地位,人们将它视为和平与环保的象征色和邮电业的象征色。[3]

2、标志标准色单色联想与行业应用

当我们看到色彩时,会想起我们生活中的某件事物或者情绪,这种因色彩而联想到与某个色彩有关的某些具体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叫色彩的联想。

色彩的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当我们所见的色彩因为人的记忆、见识、经验等影响,自然会想到生活中的某种景象,而且伴随着这种联想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想法。联想越丰富,对于色彩的表现也越丰富。当然,对于色彩的联想,不能一概而论,这与人们的生活阅历、职业、性别、兴趣、知识修养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同一种颜色能使人联想到好的或者不好的,分析了解色彩的联想对于了解联想者的注意力、想象力、个性发展等心理发展方面的情况很有好处,并有助于色彩艺术创作设计,能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也能更好的在标志的色彩应用中得心应手。

色彩作为一种传达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就像好的音乐必须经过音符的恰当组合与巧妙安排才得以产生美妙动听的旋律一样,色彩也必须经过组合与搭配以及画面的构图形式来获得属于自己的艺术生命力。色彩在标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企业理念、产品用途等方方面面,关键在实际运用中,充分的考虑标志色彩的功能与用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渝.《设计色彩》.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1版

第3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第4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兴趣能激发学生创意,实践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完成设计项目,重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标志教学模式就是课堂讲授,这种讲授在一定程度上会抹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标志设计开始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经典标志案例,在感受中让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内涵有所认识。也可以让他们搜集自己喜欢的标志,让他们独自分析这些设计作品的特点、风格以及优缺点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竞赛与本课程体系形成紧密的结合,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竞赛的激励因素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以赛促学”的热情,还做到了“以教促赛”,将创意提案、设计制作、团队合作、作业成果与竞赛连接,通过竞赛激励达成教学科研与教学成果的统一,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提升了学生未来就业的信心和满意度。

二、把传统图案融入到标志教学

标志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设计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可割裂与历史的血脉关系而单独存在。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商时期的青铜,到战国时期的漆器、帛画以及汉代的雕塑、画像砖,再到唐宋的绘画、明清的陶瓷,最后依然活跃在民间、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民间美术等。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博大宽广的民族精神。这些图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沉淀、延伸、变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将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现代标志。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让学生对传统图案进行复制或直接运用,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认识和掌握传统图案的造型要求,让学生学会运用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首选元素,让他们将改造后的传统图案元素运用到标志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学生在使用传统图案时只搬用一些民间的或传统的符号,进行浮浅的形式美和现代形式的组合,那么其设计的标志将缺乏灵魂。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握好传统图案的精神与内涵,让传统图案的气韵在设计中自然地流露。

三、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教师结合社会实践,依托高校教育的人文内涵,多方位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有目标地挖掘教育资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的教学环节的增加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这对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如利用课余时间做设计网站上的征集,通过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掌握相关信息。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方法,正在影响着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研究到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很好的结在一起。一般在标志设计课上,老师给学生的课题都是虚拟出来的设计题目或是不设定具体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在做的时候就很难有参考,学生也难以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只能随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很难评判。加大实际项目的训练,就是将市场中已有的公司或者企业正在征集的标志案例进行设计,学生在拿到设计题目后,可以对该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设计的灵感;另一方面,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的误区,追求标志的使用性设计。优秀学生作品一旦获奖或者被采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标志设计课中实际项目与市场的结合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设计市场化的需要。

四、结语

第5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白话报刊:中国新闻大众化的滥觞

语言文字的通俗化是新闻大众化的题中之义,由于言文分离的文化特殊性,中国的报刊语言经历了一个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程,所以白话报刊的出版就成了中国新闻大众化的滥觞,从总体取向而言,“白话化”与“大众化”是一致的。

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为了宣传民族救亡,鼓吹维新变法和实现他们的“开通民智”的主张,极力在文体上进行改革,开始创办白话报刊。中国近代第一份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上海申报馆附出的《民报》,它是一份以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底层民众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小报。

失败以后,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积极创办白话报刊进行宣传。与此同时,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为数众多的落魄文人、新式学生、职员、商贩,以及逐渐形成的市民阶层、准市民阶层,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受众群体逐渐形成,表明文化传播的受众已脱离知识阶层而走向大众。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白话报刊有了很大发展,数量大为增加。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各类白话报刊不下170余种,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白话报》。

“报纸为公众而刊行”:中国新闻大众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新闻观念是随“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成熟的。“五四”时期开始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报人,他们由“以政治为志业”转向“以新闻为志业”,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为“公众”,将新闻传播业的性质定为“社会公共机关”。“五四”时期的报刊宣扬民主、自由、博爱,关怀大多数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正是由于对普通民众的尊重与关怀,使报刊成为民众表达心声的公共机关,成为革命者团结民众与封建势力、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

“五四”时期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折射出新闻大众化的走向。最显著的一点是白话文的普遍使用和标点符号的改革。《新青年》开始提倡白话文,使得报刊文风为之一变。同时,新式标点也运用到了报刊之上。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的运用,使得报纸更加贴近大众。随着“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在文化地位上全盘取代文言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载体,白话报刊也完全取代文言报,左右了大众媒介的表达形式。

其次,这一时期的报刊特别注重与读者的联系和交流。自《新青年》创设“通讯”栏目开始,一些报纸纷纷仿效。它们开设与读者通信的专栏和读者论坛,体现了对公众的尊重和关注,扩大了他们对报刊的接近权。

“成为抗日人民大众的报纸”:中国新闻大众化的成熟期

20世纪30年代以后,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严酷环境,使得“成为抗日人民大众的报纸”成为这一时期报刊的普遍办报方针,新闻的战斗性与大众化特色大大加强。

1931年秋,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提出了发展新闻大众化运动的思想。他在《苏维埃的文化革命》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工人报纸和劳动民众的报纸(普罗新闻学运动)”。1932年,瞿秋白又撰写了《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等重要文章,提出了“脸向着群众”的大众新闻观。

《申报》副刊《自由谈》于1934年展开大众语言讨论,指出大众语言应该是“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顺手,看得明白”,并且为“大众高兴说,高兴听,高兴写,高兴看的语言文字”。①在这种文学与大众结合的思想浪潮的裹挟下,新闻与大众的结合也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办报思想。这种办报思想的流行,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其一是报纸企业化的成熟,报人们更加注意面向读者,寻找报业生存的空间;其二是政治斗争与民族危机愈演愈烈,各派别的报人以及许多独立报人大多认识到,要贯彻自己的政治理念,要教育民众、团结民众抗战,就必须使新闻和大众结合起来,真正为大众服务。这两种背景与文化背景合起来,就形成了中国新闻业发展的某种特定的时代风貌: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闻大众化思潮已基本形成,并成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进步报刊的主导思想。中共中央在193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应注意宣传鼓动工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力求各种宣传品的生动与活泼。”

40年代,新闻大众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确立。特别是的《反对党八股》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大众化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指导方针,也成了新闻战线努力的方向。

晚报热、都市报热:新闻大众化成为当代中国媒体的主潮

建国后到“”,中国的新闻事业几经曲折,“”结束和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大众化报纸的传统“当家报”――晚报的春天。到1982年,全国创刊、复刊的晚报共达19家,超过了前的规模。而1992年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个“晚报热”,到1999年,仅有资料可查的晚报就达143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1995年1月由四川日报社创办的《华西都市报》为起点,中国报纸之林涌起了一股“都市报”大潮,仅仅5年左右的时间,全国各省、自治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都市报。

“晚报热”与“都市报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大众化报纸已经成为我国报纸的一方重镇以及新闻大众化的真正勃兴,新闻大众化成为中国当代媒体发展的主潮。新闻大众化的这次勃兴,是在经历了“”等多次坎坷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的再度兴盛,因而带有一种“复兴”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基础、科技条件、城市环境、产业需求、读者市场、文化土壤、政策保障等社会背景为新闻大众化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催生了大众化报纸。

中国当代的新闻大众化首先表现为新闻报道主体的大众意识。新闻工作者只有站在大众的立场上、保持平民的心态,才能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千万普通百姓,想他们之所想,报道出能表达他们的愿望和需要、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来。

其次表现为新闻报道中的大众题材。大众题材包括平民人物和平民生活。

第三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大众视角。近年来,新闻报道中除了用“仰角”和“俯角”外,还更多地运用平视的角度,以平民、普通人的视角看待一些大人物、大事件。

第四,大众语言。语言文体的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俗,其二是有味。通俗就是摒弃了以往的八股调、公文腔,求质朴、带真情、有真意;而“有味”包括幽默味、人情味、趣味等。

总之,中国的媒介在新闻操作上走大众化路线,运营上走商业化路子,既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又使新闻媒体获得了发展的活力,有利于真正融入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去,真正与国际对接。从世界新闻传播的历史来看,大众化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必由之路。

注释:

①唐:《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

第6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成效 利用非智力因素实施快乐教学 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高中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与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来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率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技校语文教学 如何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为英语教学服务 浅谈利用非智力因素进行英语转差教学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合理利用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关注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调动非智力因素 提高教学质量 开发非智力因素 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非智力因素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利用非智力因素 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成效 利用非智力因素 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成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兴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提高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成效,有利于提高学生羽毛球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因此高校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策略,提高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成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往往被置于突出位置,教师普遍忽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非智力因素;教学成效 一、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所谓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指的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要素。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这些因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这五种因素之外的其它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意志等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逐渐被挖掘,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高校开设羽毛球训练课,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潜力,调动学生的需要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以真正提高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根据需要层次理论,调动学生参与羽毛球课堂的需要心理

人本主义理论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分为各个层次、由低到高逐渐实现,人类也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汲取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精髓,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需要心理。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授羽毛球这项体育项目具体功能,如健身功能,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以及反应能力,改善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最终起到抗病抗衰、增强体质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积极作用的暗示下,会提高健身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利用学生的社交需求,强调羽毛球这项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多媒体,展示运动员羽毛球锻炼与比赛的场景,提高学生对运动之美的向往,感受运动的魅力,产生强烈的需要心理。这种需要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需要心理,使学生产生在羽毛球训练中提高自我成就感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羽毛球学习动力

学生一旦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能在羽毛球项目的学习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进行长时间的锻炼活动。为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具有合理性,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第二,体育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羽毛球比赛法、游戏法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练习状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合理的评价有助于鼓励先进学生,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羽毛球教学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视,面对学生对羽毛球专业技能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的现象,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羽毛球学习更加专业。为此,教师首先要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对教师产生不满心理,继而对本节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羽毛球项目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羽毛球比赛规则时,为了调动学生对这种知识的兴趣,可以播放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讲授具体规则,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羽毛球组比赛活动,学生往往争强好胜,竞争意识比较强,因此竞赛活动正是利于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投入参与热情,加强对羽毛球项目的热爱程度。

(四)磨练学生的意志,加强羽毛球训练力度

羽毛球作为体育项目中的一部分,需要反复的锻炼和实践才能逐渐提高羽毛球技能,因此学生的意志力在羽毛球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很可能接受不了训练强度,从而放弃羽毛球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技能。为此,教师可以使用分层练习的方法,由易到难,增加训练强度。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训练中逐渐增强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意志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学生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向学生讲述运动员不畏艰难、刻苦训练的事迹,从而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提高意志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羽毛球教学成效。其中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改的潮流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需要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羽毛球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种教学课堂中,学生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一方面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了意志力,树立了竞争意识,并形成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李兴祥(1977―),男,湖南冷水江市人,体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

第7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人们看到烟的上升,就会想到下面有火。烟就是有火的一种自然标记。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利用烟(狼烟)作为传送与火的意义有关联的(如火急、紧急、报警求救等)信息的特殊手段。这种人为的"烟",既是信号,也是一种标志。它升得高、散得慢,形象鲜明,特征显著人们从很远的地方都能迅速看到。这种非语言传送的速度和效应,是当时的语言和文字传送所不及的。今天,虽然语言和文字传送的手段已十分发达,但像标志这种令公众一目了然,效应快捷,并且不受不同民族、国家语言文字束缚的直观传送方式,更回适应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其特殊作用,仍然是任何传送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标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标志,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例如:国旗、国徽作为一个国家形象的标志,具有任何语言和文字者难以确切表达的特殊意义。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对于指导人们进行有秩序的正常活动、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直观、快捷的功效。商标、店标、厂标等专用标志对于发展经济、创造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等具有重大 实用价值和法律保障作用。各种国内外重大活动、会议、运动会以及邮政运输、金融财贸、机关、团体及至个人(图章、签名)等几乎都有表明自己特征的标志,这些标志从各种角度发挥着沟通、交流宣传作用,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进步,保障各自的权益。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标志的直观、形象、不受语言文字障碍等特性极其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应用,因此国际化标志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成为视觉传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为人类共通的一种直观联系工具。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标志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标志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中国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如当时济南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就在商品包装上印有兔的图形和"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字样的商标。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到本世纪,公共标志、国际化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到现在,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一门新兴的科学--"符号标志学"应运而生已是历史必然。

首先我们从标志的特点谈起:

1. 功用性

标志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经过艺术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观赏价值,但标志主要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实用。标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

标志有为人类共用的,如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有为国家、地区、城市、民族、家族专用的旗徽等标志;有为社会团体、企业、仁义、活动专用的,如会徽、会标、厂标、社标等;有为某种商品产品专用的商标;还有为集体或个人所属物品专用的,如图章、签名、花押、落款、烙印等,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

2. 识别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志的主要功能。各种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决不能相互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错觉。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3. 显著性

显著是标志又一重要特点,除隐形标志外,绝大多数标志的设置就是要引起人们注意。因此色彩强烈醒目、图形简练清晰,是标志通常具有的特征。

4. 多样性

标志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无论从其应用型式、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其应用形式,不仅有平面的(几乎可利用任何物质的平面),还有立体的(如浮雕、园雕、任意形立体物或利用包装、容器等的特殊式样做标志等)。

其构成形式,有直接利用物象的,有以文字符号构成的,有以具象、意象或抽象图形构成的,有以色彩构成的。多数标志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组合构成的。

就表现手段来看,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几乎难以概述,而且随着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总在不断创新。

5. 艺术性

凡经过设计的非自然标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美学原则,给予人以美感,是对其艺术性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艺术性强的标志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给人以强烈和深刻的印象。

标志的高度艺术化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素养的体现和审美心理的需要。

6. 准确性

标志无论要说明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其含义必须准确。首先要易懂,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 其次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无误,这正是标志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

7. 持久性

标志与广告或其它宣传品不同,一般都具有长其使用价值,不轻易改

现代社会信息十分庞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也越来越快,对于不易了解的信息,人们多半缺乏热情和耐心去探究,所以简单、明快、感性的信息传递是现代人所崇尚的。能让人瞬间了解的信息,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的信息力量特别大,企业往往选定适于自己的标准色,作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素之一。标准色是企业经过特别设计选定的代表企业形象的特殊颜色,广泛用于标志识别

使消费者产生固定的意识,在纷杂的信息竞争中起到吸引消费者目光焦点的作用。一些色彩和企业形象紧密相联,在消费者心中已深深定位,如“可乐红”,“柯达黄”,“富士绿”等。

二、标志设计的原则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设计。它与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它必须体现前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由于对其简练、概括、完美的要求十分苛刻,即要成功到几乎找不至更好的替代方案的程度,其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

1.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的使用目的、适用范畴及有关法规等有关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设计须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针对其应用型式、材料和制作条件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同时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如印刷、广告、映像等)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

3.设计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

4.构思须慎重推调皮,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构图要凝练、美观、适形(适应其应用物的形态)。

6.图形、符号既要简练、概括,又要讲究艺术性。

7.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8. 遵循标志艺术规律,创造性的探求恰切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是标志设计艺术追求的准则。

三、标志的色彩

在标志文化发展史上,色彩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非语言形式的标志语,所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而色彩以其明快、醒目的视觉传达特征与象征性力量发挥着巨大的威力。

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在标志设计中,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标志的视觉效果,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企业及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

 (1)运用色调的兴奋感,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画上来,使人对广告产生兴趣。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适宜表现高科技产品的科学性、可靠性。::

(2)运用色调的明快活泼感,产生优美愉悦的效果。一般说来,暖色、纯色、明色以及对比度强的色彩,使人感到清爽、活泼、愉快,利用色彩的这一特点设计标志,能够使人心情愉快地接受企业及商品的精神理念。 ::

(3)运用色调的档次感,体现企业及企业本身商品的不同品味。色彩也有档次感,有气派的、华贵的色调总是用于高档的产品,那些朴实大方的色调总是与实用品相联系。如一些高档名牌企业的标志,一些高档名牌商品的标志

(4)运用色调的冷暖感,表现不同商品的特点。在广告、标志色彩中,常常运用暖色调来表现食品,因为食品的颜色大多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儿童用品给人的感觉是热情、活泼、充满朝气,因而反映儿童的标志多用暖色调,如麦当劳的标志。而空调、冰箱、冷饮的广告大都用白色、蓝色等冷色调,使人感到寒冷、清爽!::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人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企业标志或商品商标标记。这就要求标志要同信号一样,具有高度的识辨性,使公众在众多标志中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标志中,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某一标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如果说包装色彩是在营销第一线接触、吸引公众的因素,那么标志色彩是最集中、最恒定、最大”量的色彩识别因素。不管包装设计怎样变化,标志的色彩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标志设计中采用民标准色、不但能够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公众的记忆力,从而使消费者对该标志留下深刻的个性印象,并进一步熟悉记忆,引发联想,产生感情定势,建立消费信心。

在商品世界中,标志色彩的神奇力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如可口可乐的商标为字母图型,呈红底白字,并根据环境变化和不一同媒体的要求,选用白底红字。富士胶卷的包装是绿色的,商标则选用它的补色——红色,以取得强烈的对比效果一柯达胶卷的包装是黄色的,其标志选用对比鲜艳的红色。

标志图形的色彩配置着重应考虑到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爱好。标志色彩的具体要求是用色单纯,最好用一种色彩来统一图形,否则会给人一种零乱、难识的感觉,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标志色彩的配置一般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原色配合——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二是同类色配合——只选择一种颜色,采用依靠色彩明亮度变化的办法,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度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三是补色配合——这种色彩配置,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第8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 学校体育改革 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因子,至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行再一次的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局面。“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亚运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崇尚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呼声,在我国也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对广州、广东乃至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方面为我国体育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学校体育改革,一直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次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势必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现状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模仿中徘徊了近三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寻找自我,力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从取得的成效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第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氛围浓厚;第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第四,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第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迅速;第六,学校体育硬件建设有所加强。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改革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克服去解决,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不断促使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

2、广州亚运会的“和谐”理念――学校体育改革的全新境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而亚运会我们则打出了“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口号,这是一种精神理念的全新转变。学校体育改革中不但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还要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这正是“和谐”理念的完美诠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是指导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意识,使得体育的血液在学生体内得到融会贯通,以体育的能量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体育人,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根本指向,而倡导“和谐”理念也是学校体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的全新境界。

2.1“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改革要做到“以生为本,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1].

首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

2.2“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

广州亚运会是在和谐的氛围下成功举办的,在亚运期间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不约而同的亚运礼仪,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接待外来宾客无疑要讲究礼节,这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诠释着泱泱华夏是一个礼仪之邦。那么,在学校体育改革中,不但要重视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才是一个完整的体育人。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表现在体育礼仪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竞技体育精神、参与拼搏精神、遵规守德的精神、竞争与合作精神,以及作为主流的和谐发展精神[2]。在和谐视角下,在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环境和谐下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人文素养,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使得学生具有爱祖国、爱集体、爱校园、爱他人的思想品质,以及增强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广州亚运会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在我国几十年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武术、游泳、体操等。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娱乐、游戏等,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开展的项目众多,然而这些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情况值得呼吁[3] 。

在此次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中,共设42个比赛项目,包括28个奥运会项目以及14个非奥运项目,其中不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武术―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奕,相传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棋戏;中国象棋―据史书记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最早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以后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2000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由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这些项目被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无疑促进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研发与开展,把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科学改造后,引进到学校体育课堂上来,不仅为课程设置开拓了新的天地,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4、广州亚运会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体育系统中包含或体现的文化因素,也指校园系统在体育方面的亚文化。其内涵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我们把组织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结果加以细化,就可得出―校园的体育标识、标志性体育人物、标志性体育建筑、运动哲学和口号等,能够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貌的结论。霍罗威茨(Horowitz,1988)指出:榜样人物、特定的地理位置、标志性建筑、标志性事件等构成校园文化[4]。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大多设置在广州大学城,学校里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以及一些标志性的体育建筑将在校园内得到有效使用和永久保存。一时间品味体育建筑、崇尚体育拼搏精神成了校园的热门文化;另外为了迎接世界各国的客人,一些体育性标示以及体育口号,也成了校园体育价值核心精神的一部分;亚运会作为亚洲一项最大的体育盛会,是一个标志性的体育事件,各国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之间相互切磋,对于一些体育领域里的问题互相探讨、交流,这是一种体育文化上的相互碰撞和磨合,这无疑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得学生在体育文化的洗礼中,重新认识到体育的真谛―体育运动不单追求身体生理上的健康,还有精神方面上的健康,即对人生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及良好的品质。

5、广州亚运会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传播

“终身体育”从字面看是指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要不间断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理念。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让他们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锻炼,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来以极大的热情和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5]。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点。

5.1 广州亚运会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少年是校园里富有激情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认知日渐的成熟和练达,他们对待体育,对待亚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自亚运会举办以来,各国运动健儿对体育运动大力宣传,一时间崇尚体育运动成了学生们的共鸣,“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口号更是日渐响亮。亚运会再一次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拥护。这一理念,也将再一次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得到重申。

5.2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归宿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归宿。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稳固的运动兴趣和爱好的良好的时机,稳固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爱好才能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学生的思想上生根发芽。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改革也强调了终身体育的关键性。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愈加响亮,这正是终身体育的完美诠释,也是我们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归宿。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将对学校体育改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和谐视角下学校体育的全新改革理念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设和完善;从对学校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再到推动终身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播;这些积极的影响无疑像催化剂一样为学校体育改革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因子,同时也为学校体育教学寻得一个完善而系统的教学模式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与契机。在研究有利影响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6.2 建议

1. 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 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

3. 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4. 学校体育改革,要不断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5. 学校体育改革,要促进“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登高.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 宁艳华.谈形成高职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因素[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7.

[3] 韩英甲.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3): 475.

[4] Horowi H.L.Campuslife:Undeaduate cultures from the End of The Eigheenth Centuyto the Present.Unjv of Chiea Press,1988.

第9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

我们要继承五四精神;继承先辈震撼中国的意志;继承先辈永垂不朽的爱国精神;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申报集体应在国家重要建设领域、重点工程、突发事件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中作出特殊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年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五篇,欢迎参阅。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一今年是五四运动到了,各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活动纷至沓来,五四运动的新诠释也不绝于耳。也有人批评五四运动中的缺陷,比如发生违法火烧房子等等。不论五四有多少不尽人意之处,她在我的心中,或许在曾经年轻过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已定格为一种精神,一种符号,一种荣誉,一种象征,这就是爱国、科学、民主、新文化。

如许的一个青年“标准”,不禁让人料到了“中国十大出色青年”当时都一经超过了28岁,有的一经接近40岁。由此可见,十大出色青年的评比并不是以14至28周岁为前提的。还有别的如青年教练、青年干部等,非凡都把40岁以下的都当作青年。但是此刻“青年节”放假,规订春秋为14至28周岁,这分明和少许部分因某时某地某种特别必要而订义的“青年”相冲突,与社会大众的惯常理解不符合。有了如许的规订,也就意味着很多十大出色青年、出色青年教练,固然有青年的称号,却没有青年节放假的权柄,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笑话,一个首要的起因便是此次订义青年的春秋段,是按照团章来的。什么样的春秋是青年,不该只以团员春秋为标准,毕竟青年并不能和团员等同起来,该当多听听社会的定见。更不能对一个定义,不同部分给出不同的规订,如此只会减少各自的冲突,让大众莫衷一是,更好笑的是,还会呈现诸如“出色青年”不是青年,没有放假权柄的景象。

莫非过了28周岁,咱就不能再当青年人了吗?

以28岁为限劈开中青年的边界,明显,在当今中国显得有些保守!而如许的分别边界,更会加重少许年老人的生理压力,谁都但愿可能少年有成,于是也就但愿可能不妨“耽误”一点年老的工夫,而你把青年的末限订在了28岁,无疑会令越来越多的年老人加剧急功近利的心态:眼看就不再“年老”了。过了28岁,其实仍旧不妨很年老,仍旧不妨很纯洁。

跟着社会的朝长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春秋有了新的看法,总感觉本人二十出面还算少年郎,三十摆布才步入青年段,四十五十刚中年,七十八十还不算老!以后,都感觉这是种好心态,但凡一个人,唯有本人感觉年老,那才是真正的年老。并且,跟着现此刻人们受教诲的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遍及在二十二三岁时才刚踏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亭,而对付他们而言,所谓的人生,真正的人生,由此才方才动手!我们很难对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说:“嗨,小子,再过四五年,你可便是中年人!”他们此中的大大都人会感觉这种说法匪夷所思,只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好步入中年的生理筹办。

可不管放假在家还是持续工作,也不管是“适龄”青年还是大龄青年,都该当以本人的方法来怀念“五四”的精力,五四精力代表着诚笃的,朝长进步的,积极的,约束的,对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安好的,相爱合作的,办事而高兴的,全社会幸福的同一体。因为我们所不该健忘的恰好是“五四”为之热切谋求的,而非青年本人。

灯红酒绿之中。但我仍然坚信,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符号、一种荣誉、一种象征,她永不褪色,永远铭刻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五四运动,九十年的奋斗征程,九十载的光辉岁月。

九十年前,我们在_广场外高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旗帜;而今,我们在天崩地裂中高呼“众志成城,抗争救灾”。

九十年前,我们呼唤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今,我们提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口号......

九十年过去了,时代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五四精神依存,仍然是引导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因为在这九十年间,五四精神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内涵。

历史将铭记1919年5月4日,那一天广大爱国青年的觉醒与团结促成历重要的转折——五四运动,他们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历史由此迈入新的历程。

蔡元培先生为振兴中华培养了一批批英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使北京大学群贤毕至,精英荟萃,成为了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中心。陈独秀创办了“新文化运动”中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李大钊则以笔做枪的前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组织者,而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许德珩、张国焘等则成为了这场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那个时代所代表的爱国主义。

“少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以来9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历史无不充分表明,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祖国为有这样的青年而骄傲,党和人民为有这样的青年而自豪!

我们仍记得2003年夏天非典型肺炎铺天卷地袭来,夺取了许多人的性命,而为了能够采集到Sars病毒的样本,胡志红获得国外病毒学博士学位后,毅然谢绝了加拿大众单位提出的博士后邀请,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于抗击非典的行动中,被大家亲切的称为“与病毒较量的女科学家”的她,无数起得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多次往返于疫情高发区,潜心研究疫苗,筛选抗病毒的药物。

胡志红凭借着在抗击非典时的特出贡献,成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胡志红发挥出科研人员的力量,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她的所作所为,是一种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对“五四精神”的解读。

在2008年——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我们更能从中看到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曾经的天府之国在瞬间变得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这巨大的灾难,吹响了抗争救灾的集结号。成千上万的救援大军从四面八方奔涌到灾区,然而,除了官方的救援以外,还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队伍,成为了汶川的地震后重要的救援力量。他们或无怨无悔地奔走在救灾的前线,或默默无闻的在后方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在其后的北京奥运会中,志愿者们更加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力量,有媒体曾经这样评论志愿者的作用:“170万志愿者是奠定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基石。”他们身上散发着的不再仅仅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的爱国心。

纪念历史的意义在于汲取与反思。五四运动已经过去90年了,我们纪念五四运动,于是我们应该从中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五四精神。当年,我们为了名族的独立于解放而抗争;而今天,我们则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奋斗。在这个高举“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下,中国正慢慢的强大起来,但我们仍然要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的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追求真理,追寻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命脉地进行创新。

对五四价值的丈量,可是看做是现实的一种映射。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时间点,90年的距离也许带给我们渐行渐远的感觉,但是其揭示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观念,是足以勾画出一幅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精神蓝图。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二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兴国的责任感,穷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文物礼仪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夜郎自大,就会使往昔的荣耀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本民族继续迈进的步伐。流动的历史,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你耽于“十全武功”、“万国向化”的旧日迷梦,人家却经历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和政治变革,当这个人类发展最新阶段赢得历史的恩宠时,一切蹒跚其后的民族,便面临被征服的命运。

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要摆脱敌人的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国人认识这一点时,却走过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中华民族总在惨遭劫难之后,才省悟奋起。好在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者,为寻求救国真理前仆后继,执着地求索,他们或许过于轻率但却不乏清醒,他们或许还带着未开化的愚昧但却不缺少睿智,他们或许过于轻信但绝不怕牺牲,他们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从而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种下了契机。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我们应当为国家尽一份我们能做的贡献。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三五四运动,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一百载的光辉岁月。

一百年前,我们在天安门广场外高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旗帜;而今,我们在天崩地裂中高呼“众志成城,抗争救灾”。

一百年前,我们呼唤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今,我们提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口号……

一百年过去了,时代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五四精神依存,仍然是引导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因为在这一百年间,五四精神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内涵。

历史将铭记1920_年5月4日,那一天广大爱国青年的觉醒与团结促成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五四运动,他们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历史由此迈入新的历程。

蔡元培先生为振兴中华培养了一批批英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使北京大学群贤毕至,精英荟萃,成为了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中心。陈独秀创办了“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李大钊则以笔做枪的前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组织者,而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许德珩、张国焘等则成为了这场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那个时代所代表的爱国主义。

“少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以来120_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历史无不充分表明,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祖国为有这样的青年而骄傲,党和人民为有这样的青年而自豪!

我们仍记得20_年夏天非典型肺炎铺天卷地袭来,夺取了许多人的性命,而为了能够采集到Sars病毒的样本,胡志红获得国外病毒学博士学位后,毅然谢绝了加拿大众单位提出的博士后邀请,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于抗击非典的行动中,被大家亲切的称为“与病毒较量的女科学家”的她,无数起得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多次往返于疫情高发区,潜心研究疫苗,筛选抗病毒的药物。

胡志红凭借着在抗击非典时的特出贡献,成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胡志红发挥出科研人员的力量,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她的所作所为,是一种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对“五四精神”的最好解读。

在20_年——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我们更能从中看到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曾经的天府之国在瞬间变得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这巨大的灾难,吹响了抗争救灾的集结号。成千上万的救援大军从四面八方奔涌到灾区,然而,除了官方的救援以外,还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队伍,成为了汶川的地震后重要的救援力量。他们或无怨无悔地奔走在救灾的前线,或默默无闻的在后方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在其后的北京奥运会中,志愿者们更加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力量,有媒体曾经这样评论志愿者的作用:“170万志愿者是奠定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基石。”他们身上散发着的不再仅仅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的爱国心。

纪念历史的最大意义在于汲取与反思。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20_年了,我们纪念五四运动,于是我们应该从中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五四精神。当年,我们为了名族的独立于解放而抗争;而今天,我们则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奋斗。在这个高举“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下,中国正慢慢的强大起来,但我们仍然要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的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追求真理,追寻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命脉地进行创新。

对五四价值的丈量,可是看做是现实的一种映射。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时间点,120_年的距离也许带给我们渐行渐远的感觉,但是其揭示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观念,是足以勾画出一幅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精神蓝图。

让我们一起接受五四精神的传承,让我们的青春在新时代的光芒下绽放美丽的色彩!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四92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荣,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光辉业绩。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要求广大团员青年发愤学习,勇于创新,把专业学习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求是奋进同良好的学风结合起来。广大青年学习要珍惜在校学习期间的大好时光,夯实专业基础和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和农情;要积极参加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大力开展优良班风、优良学风和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优良校风。

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要求广大团员青年培养优良品德,弘扬文明新风,把个人的奋斗目标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之中,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加强品德修养和精神陶冶,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正确处理奋斗与享乐、自由与纪律、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五四运动点燃的革命火炬,已经传到当代青年手中;五四先驱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将通过当代青年继往开来。希望你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时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有感作文五1919年5月4日,徐世昌在中南海总统府内设宴款待刚刚回国的章宗祥,作陪的有钱能训、曹汝霖、陆宗舆。就在他们举杯之际,“五四”运动爆发了。

5月4日l时许,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爱国学生,齐集_,北大学生傅斯年作为总指挥。他们手执书有“还我青岛”、“保我主权”、“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等标语。

消息立即报告到宴会中的徐世昌那里,徐世昌随即下令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妥速解决,不许_。席散后,陆宗舆先行离去,2时半左右,曹汝霖偕章宗祥乘车来到赵家楼曹汝霖住宅,这时,警厅派三四十名警察前来保护,但对曹汝霖说:上头命令,文明对待。学生们在_举行集会后,决定到东交民巷向各国驻华使馆请愿。

_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时,曹宅大门紧闭。此时曹汝霖仓猝避入一小储藏室中,章宗祥由仆人引到地下锅炉房躲藏。大门撞倒,学生蜂涌而入,到处寻找曹汝霖。曹躲在箱子间内甚至可以听到学生与其妾苏佩秋的谈话。未找到曹汝霖,愤怒的人群便放起一把火,章宗祥从锅炉房中跑出,被学生发现,将他痛打一顿。随后,警察总监吴炳湘率大批人马赶到,逮捕了32名学生。

__年是“五四”运动九十三周年,五四运动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影响深远,它在中国历第一次把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使命结合起来,给新文化运动赋予了新的任务,使其领导人物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索,而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现实社会,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让一大批爱国青年觉醒和团结起来,成为下一阶段革命的骨干和领导核心。因此,“五四”运动在中国历是一次重要转折。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扬爱国主义并不是非要我们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而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实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恪守“为国家图富强”的铮铮誓言。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为人民的高尚情操。切实加强学习,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的有效手段,成为充实知识、提高本领的重要途径,成为开阔胸襟、陶冶情操的精神需求。自觉接受监督的勇气和雅量,学会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坚持克己慎行,戒贪欲,拘小节,慎交友,重品行,努力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