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多元化投资风险精选(九篇)

多元化投资风险

第1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国外学者则基于“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开展研究。针对美国公司风险投资的研究,Dushnitsky等(2006)发现企业投资创业企业的金额与企业价值存在积极的线性关系[7]769,但Allen等(2007)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6]279-280,Uotila等(2009)研究发现探索性公司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呈“倒U形”关系[12]。这些学者的研究存在两个不足:首先,考虑到公司风险投资涉及到相关三方,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具体如图1所示),公司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均可从公司风险投资中获取战略价值[13],因此国内“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二元分析框架存在科学性和可靠性问题;其次,上述学者的研究均基于创业企业同质性假设,研究专注于独立的或总体的公司风险投资活动。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企业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4],因此上述学者创业企业同质性假设存在科学性问题。为此,万坤扬等(2014)、Yang等(2014)基于创业企业异质性假设,采用“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组织冗余对此关系有积极的调节效应[8]156[15]1993,弥补了针对第一个问题的现有文献的不足。问题是,这些研究并不能回答企业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并且现有研究均假设所有企业均可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不符合现实中不同价值水平的企业类似投资但价值创造绩效有显著差异的事实。局限条件究竟是什么?不同局限条件下的公司风险投资决策该如何?为此,本文在作者的前期研究[8]156-166基础上,基于“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从公司投资者、创业企业异质性视角,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不同企业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投资的创业企业组合多元化对其价值创造的影响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以期找出企业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的局限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公司投资者如何组织公司风险投资活动以便更好的创造企业价值,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本文除了能够对企业开展公司风险投资活动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还丰富和拓展了公司风险投资研究的理论文献。

二、理论基础

实物期权理论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企业战略中各种设定条件下的管理决策问题[16]。实物期权给予权利而不是义务去参与需要更多投资的未来战略机会[17]。实物期权需要一个较小的初始投资或权益投资来创建期权,这种初始投资可以通过公司风险投资的形式来进行[6]278[18]333[19]960。从NPV的角度,多元化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投资组合的净现金流收益,但另一方面能降低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水平并增加管理者经验从而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NPV之间均存在“U形”关系[8]158。从GV的角度,相关行业投资会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元化不利于组合期权价值。但是,相关行业重复投资这种“近视学习”和局部搜寻造成的“熟悉陷阱、成熟陷阱和临近陷阱”[21]等会逐渐降低组合期权价值。而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资源互补、探索性学习行为、远距搜寻和跨行业知识积累有利于组合期权价值,并最终反转多元化对组合期权价值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GV之间存在“U形”关系[8]159[15]1998。在这两种“U形”关系作用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8]159[15]1998。作为一项投资,必然受到资源的约束。组织冗余是指组织内超过特定产出所需最小资源的那部分资源的集合,能直接或间接被利用的有价值的资源[22]。较少的组织冗余迫使企业进行公司风险投资时必须进行权衡和取舍,对投资按轻重缓急排序,甚至不得不放弃潜在的投资机会,减少无实体实验的机会[23]和风险承担行为[24-25]从而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因此,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8]163[15]1999。尽管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受组织冗余的调节,但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能不能成为所有企业的可行选项?不同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该如何组织公司风险投资?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特有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经济绩效的源泉[26],资源的发展过程具有耗时和路径依赖特性,因此资源常常是企业特有的和异质的[27],企业必须配备独一无二的资源并以独特的方式整合使用这些资源来创造价值[28]。由于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主要源自于识别新机会和发展新业务关系[29]。因此,尽管公司风险投资提供了价值创造的战略平台,但不同企业拥有的不同资源可能会有助于会有碍于其识别、整合公司风险投资搜寻到的“技术窗口”或“业务窗口”机会。例如,对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可能由于自身知识资源或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识别新机会从而不能够打开或开发新的生产机会从而不利于价值创造。毕竟机会识别与先前的知识基础紧密相关,组织结构和资源禀赋等初始条件决定了学习的轨迹[30]并影响学习的效力[31]并使学习会产生路径依赖性[32];另一方面,较低企业价值的公司投资者可能由于路径依赖无法获取、开发新的资源而形成“核心刚性”[33]或落入能力陷阱[34]从而无法吸收、整合公司风险投资提供的新“技术窗口”或“业务窗口”机会从而无助于其价值创造。另外,虽然资源约束会迫使企业投资时必须对投资组合进行权衡和取舍,但不同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获取、开发新资源的能力不同从而在投资时面临的资源约束可能显著不同。例如,具有高识别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公司投资者,由于能够准确识别机会并吸收、整合机会,较少的公司风险投资机会就能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因此投资所需的资源较少,资源约束的影响小。总之,尽管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受组织冗余的调节,但不同价值水平的企业拥有显著差异的识别、获取、整合新资源和新业务、新技术窗口机会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不能成为所有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可行选项。不同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面临资源约束的影响不同,因此组织冗余对不同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的调节效应不同。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借鉴同类研究文献,例如Dushnitsky等(2006)[7]759-761、Yang等(2014)[15]2000-2002和万坤扬等(2014)[8]159-160的变量设置,本文分别构建了公式(3)所示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基本计量模型和公式(4)所示的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基本计量模型:

(二)研究方法

传统的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考察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期望E(y|x)的影响,本质上是均值回归,只是刻画了条件分布y|x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而已,如果条件分布y|x不是对称分布的话,条件分布E(y|x)无法反映整个条件分布y|x的全貌,因此会隐藏很多有用信息,甚至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为此,Koenker等(1978)提出“分位数回归”(QR)[35]。与OLS不同的是,QR是基于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解释变量x的线性函数的回归方法。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可以得到不同的分位数函数,随着分位数值从0到1的不同取值,就可以得到y在x上条件分布的轨迹。随着Koenker等(1996)运用线性规划提出分位数回归的内点算法[36]后,QR逐渐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实证研究。本文目的在于考察不同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其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因此分位数回归是个可行的方法,可以对企业价值分布不同分位点上的差异进行分解,从而考察不同价值水平层次上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具体影响情况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情况。实证研究中,根据公式(3)和公式(4),本文先使用广义面板数据线性回归(GLS)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传统回归分析作为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参照结果。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中,本文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0.1、0.25、0.5、0.75和0.9)探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调节效应的差异。计量估计采用Stata12计量软件来完成。

(三)数据样本

通过对沪深主板上市的1200余家企业根据2000-2012年期间参股、控股或设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的信息挖掘,并通过CVSources数据库对这些项目在此期间对创业企业进行公司风险投资的记录进行查询,剔除只有一条投资记录的观察样本以及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企业参与的公司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的样本,最终实证采用的样本数据是由78家上市企业,686个创业企业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四、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分位数计量估计结果

分位数回归给我们展示企业价值水平分布不同位置的变量的贡献率,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GLS回归结果显示,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呈“U形”关系。①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线性项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平方项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呈“U形”关系。以上回归结果说明,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并不能成为所有企业的可行选项,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所有企业均可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这一假设的局限,研究结论更加符合现实实际,由于识别、获取、整合新资源和新业务、新技术窗口机会的能力有限,较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不能采用公司风险投资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创造。从表2还可以看出,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线性项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消极影响的绝对贡献率和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平方项对企业价值创造的积极影响的贡献率随分位数由低到高均呈递增趋势,因此企业价值的不同分位数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也呈现不同的趋势,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分位数越低,“U形”极值点时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越大。在0.5、0.75和0.9分位下,“U形”极值点时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分别为0.76、0.33和0.32。说明在较低的企业价值水平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必须投资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创业企业组合才能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目标;高企业价值水平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只需要投资较低多元化程度的创业企业组合就能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目的。从图2所示的“U形”关系还可以看出,在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负相关阶段,增加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高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的消极影响要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在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阶段,增加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高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的贡献要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以上结论说明,对于相对较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而言,由于识别、获取和整合资源及机会能力的相对局限,必须进行更多的投资尝试才能迈过多元化的“门槛”获得学习效应[37]从而克服并反转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不利影响。

(二)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交互效应的计量估计结果

不同企业价值水平下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交互效应对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具体见表3所示。交互项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参照Aiken等(1991)[38]36-39和Co-hen等(2003)[39]193-254的处理程序,对交互项变量先各自进行变量中心化处理,然后使用中心化后的变量相乘带入回归方程中。从表3可以看出,组织冗余的回归系数仅在0.75分位点和0.9分位点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组织冗余只对高价值水平企业的价值创造有贡献;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线互项和平方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显著正相关,说明组织冗余只对较高价值水平条件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同样的,在组织冗余调节效应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U形”关系也只在0.5、0.75和0.9分位下才成立。以上结论说明,即使在组织冗余的积极调节效应下,低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仍然无法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按照Aiken等(1991)[37]36-39和Cohen等(2003)[38]193-254的方法,可以绘制得出图3所示的企业价值不同分位数下,高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标准差)、中等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和低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标准差)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交互效应差异。从图3可以看出,尽管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在企业价值水平不同分位数下均有积极的调节效应,但效应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低组织冗余对中等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的调节效应大于高企业价值水平或低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中、高组织冗余对高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的调节效应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或中等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这种调节效应使得低组织冗余下,“U形”极值点时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依次为0.9分位>0.5分位>0.75分位,中、高组织冗余下,“U形”极值点时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依次0.75分位>0.5分位>0.9分位,具体如表4所示。以上结论说明,低组织冗余条件下,企业价值相对较低或较高的公司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比中等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选择更高程度的多元化;中、高组织冗余条件下,中等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应比企业价值相对较低或较高的公司投资者选择更高程度的多元化。

五、结论、启示与展望

第2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投资风险;风险控制

一、绪论

市场的供求平衡了,可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时,却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大,企业的平均利润减少,企业间的竞争加强,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为企业计划出新的战略定位和决策,新的投资方向,迫在眉睫,企业多元化投资,随着时代孕育而生,一方面依靠国家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行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于多元化投资,应当仔细的审视企业的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源,人力,财力和管理竞争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多元化投资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以保证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可控性。多元化投资可以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行业规范化、产业化、系统化,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增加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非常的必要性。

二、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理论

2.1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所具有的变动性,例如,我们在对项目做出预算时,由于何种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丝毫不差,我们对未来的预见性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某些变化有时却不在我们的掌握中。风险的大小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其不确定性是可以根据时间的减小而变小的,当事件完成的时候,事件的结果自然也是确定的,因此,风险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才有的,是极其具有预见性的,是具有针对性的。由于风险的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并不难可以用数字的形势,来分辨风险的高低,大小。在财务管理中,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不难知道,企业的风险的来源是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筹资风险。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富贵险中求”“只有高风险才会有高收益。”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企业的收益。

2.2风险的特征及其成因

在企业的发展中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认识风险,风险具有哪些特征,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风险损失、完善相应的风险机构,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是对于未来的预见,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数据化的计算和比对。进而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2)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风险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整理所等到的客观结论,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管意识而转移。

(3)风险具有的普遍性,企业在经营、投资过程中会产生风险,在财务方面和筹资方面会产生风险,在资金的进入市场,流通市场和甚至是退出市场的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不会随物质的改变而改变的。

(4)风险具有一定的损失性。风险的存在和资产的相应减少是一组此增彼长的过程,虽然数据可以提现风险的大小,可是数据下面暗含的是资产的流通过程。

(5)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风险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的长短、行业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出台等等,适合的改变则会减少风险,不然则相反。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风险的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明确的知道风险的特征,我们还应该明确风险成因。

(1)市场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离不开的就是市场,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趋势,行业中的横向和纵向的竞争力的存在,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2)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和外部经济环境,企业的风险都或大或小的存在着。不论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管理层和资金链的变动等,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三、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风险

3.1房地产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

投资规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投资额的大小。投资规模一旦确定,那么投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下来,而投资金额的确定又关系到市场上供求方的力量多少,因此投资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投资供给与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成本和价格波动,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若投资规模不足,在同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进入新领域,如果投资规模不达标,那么产品就会因为投资额的不足导致质量的劣势,或者会为了收回成本而使价格比同行业上涨,这就会导致竞争弱势。经费不足而导致无法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有从何谈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呢,若产品不能发展及创新,跟上社会的潮流,那最终影响的就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得企业投资于回报不成比例,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若投资规模过大,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

如果在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下,就进行盲目的投资且投资规模又较大的情况下,容易照成企业资金供给不足,以至于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如若在没有进行认真考量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盲目投资,则会增加企业的负债,极易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3.1.1可行性研究风险

可行性研究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对项目是否会产生效益的可行度进行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会在项目投资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在项目规模较小,所投入资金较少的情况,“积少成多”长期以往,不少的企业因为小单而导致负债累累;而一些企业则是管理层为了证实自己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做出虚假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项目本身来证实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正确性,这本身就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3.1.2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既是在市场条件的改变下,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及市场价格中改变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决策中带来的,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上产品总量的预测是实际市场需求量的偏差较大;二是市场中产品的价格和产品本身定价相差较大。

3.1.3外部环境风险

在企业投资项目中,外部环境也是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环境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风险(2)经济风险(3)国家政策风险。

3.2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运营阶段风险

多元化投资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项目后,不同领域之间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营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

3.3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退出阶段风险

多元化投资退出风险是指企业对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资金撤出所产生的风险。企业选择撤出项目的方式不同,对于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不同,撤出的方式包括出售或转让股权、资产清算等方式,当企业提出撤资意向时,就要估算企业资金撤出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方式,以保证企业损失最小。

四、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控制

4.1多元化投资决策的阶段的风险控制

4.1.1流程的控制

投资决策对于公司的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投资决策阶段对投资做出了可行性分析,那么才能更好的应对投资项目实施之后所面临的各项突发风险。

根据项目的投资、发展需要,经相关审核部门进行审核通过以后才报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分析。

审核通过后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或相关中介机构进行风险审核,并出具相应的审核报告,在公司投资专家预审后,报管理层进行决策。

4.1.2风险控制的方法

多元化投资风险在房地产企业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风险回避,它是企业完全放弃多元化投资行为的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企业为了壮大自身通常不会采取此项措施去规避风险,因为企业深知“只有高风险才会迎来高收益,”当风险和收益并存时,企业会权衡,只有在以下情况中,企业才会放弃风险。(1)对该风险极端厌恶。(2)在同一个项目中,有收益相同而风险更低的方案。(3)无能力消除或转移该风险。(4)项目风险发生后极易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第二损失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或者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人力、经济等损失,损失控制在项目发生中具有持续性。

第三风险转移和分担,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损失,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报酬;第二,将风险分担和转移给能够承担这种风险的企业或个人。转移风险是指将投资者所投项目的风险转移至第三者的行为。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风险的分担和转移:出售、发包、开脱责任合同和保险与担保。

第险自担,意味着项目投资方独自承担风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且企业有能力承担这种高风险。但风险自担这种承担风险的方式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例如在企业中的呆坏账,都是企业被动承担风险,最好的例子。

4.2多元化投资运营阶段的风险控制

4.2.1流程控制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层层把关的政策,由相关的投资专业人员对投资进行持续性的全程监督,认真、细致、全面的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相关的可行性报告,上报决策层。

投资运营后,投资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并且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成立该项目投资专业小组,及时对重大的经济变化、重大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

4.2.2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具体表现:(1)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采用保险与担保的方法;(2)在工程对外承包时,采用风险分担的方法;(3)由第三方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可行性分析,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

风险自担:(1)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损失在资金允许的浮动范围内;(2)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收益增加而风险不变。

4.3多元化投资处置阶段的风险控制

4.3.1流程控制

在投资专家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分析,编制相应的可行性报告,财务认真核实,做出盈亏核算,上报管理层经行决策、审批。如若风险过大,则通过第三方介入,分担、转移风险,减小公司的损失。

4.3.2控制方式

在项目的资金退出阶段,主要以风险回避为主要方式。企业可以根据项目投资中,市场需求情况、项目本身的经营情况,决定项目是否退出。在项目投资中,如若市场竞争力大,而市场需求量较小,风险较高时,就可以选择撤出该项目的投资,保证项目撤出时,对于企业而言,损失最小。(作者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旺平.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期权博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3.

第3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骨干煤炭企业 多元化经营 特点 风险

河南省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煤炭生产第二大省的地位,2008年末,河南省针对原六大煤炭集团进行了资源整合,形成了以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为主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煤炭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是改革的步伐没有就此停止。2013年9月12日,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集团战略重组组建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2013年1-9月份,全省煤矿共生产原煤11397.31万吨,同比增加353.55万吨,上升3.2%。其中骨干煤矿企业原煤产量10431.23万吨,同比增加135.39万吨,上升1.3%。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多元化经营。

一、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在多元化扩张的进程中,体现的共同特点如下

一、均涉足了电力行业,有的实行煤电铝一体化战略。煤炭企业都具有了自备电厂。如原河南煤化集团下辖的永煤、焦煤、鹤煤都有自己的电厂,永煤还全资拥有商丘裕东电厂和参股国电民权电厂。刚并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义煤集团确立“煤炭、煤化工、铝工业”为三大主业,义翔铝业是铝业板块的骨干企业,主要生产氧化铝。义煤集团现拥有3个发电企业,总装机418MW,其中:全资电厂3座,分别是观音堂电厂、跃进2×50MW电厂,总装机14.8万KW;义煤集团控股的义安电力,装机270MW,是新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15万吨电解铝的配套电厂。神火集团是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原来以电解铝生产为主,以煤为辅。随着电解铝价格的下跌,神火集团的主要盈利点转为下属的煤矿企业。目前,神火集团主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煤炭1500万吨,电解铝9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870MW。平煤神马集团目前在役的全资、控股、参股发电厂共12座,总装机容量1412MW,年消耗低热值煤500万吨左右。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东风电厂是郑煤集团电力板块的核心企业,是企业的自备电厂。

(一)四大煤炭集团均走上了资源整合、对外扩张之路

义煤集团2003年在青海成立了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辖两座露天矿和一座井工矿,分别地处于天峻县境内的木里煤田和大柴旦行委境内的大煤沟煤田,计划在3年内原煤产量达到600万吨,5年内达到1000万吨,规划在2015年实现“千万吨矿区、百亿元企业”的宏伟目标。河南煤化集团在2004年和2008年先后在贵州、新疆成立了永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煤化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目前永贵能源现拥有黔金矿、五凤矿等13对生产矿井, 4对在建矿井,2个建材项目、1个机修厂项目、2个房地产项目,1个化工项目。河南煤化新疆公司目前在疆拥有下属企业18家,在职员工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库拜地区、伊犁地区、准东地区、吐哈地区。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60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3.77亿元,利税10亿元。河南神火集团在新疆注册成立了新疆神火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下属新疆神火煤电公司和新疆神火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其中新疆神火煤电公司主要从事铝加工,按照煤电公司规划,公司将成为年产160万吨铝加工、煤炭、配套发电能力,总资产将达到500 亿,销售收入300亿,利税30 亿的大型企业。新疆神火炭素制品有限公司规划为年产预焙阳极80万吨,石墨质阴极4万吨,年产值40亿元的炭素生产企业。2011年11月16日,郑州煤炭工业集团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浩沁天成矿业有限公司签下了合作开发42.37亿吨浩沁煤田的协议,标志着郑煤集团跨省开发资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合资公司中郑煤集团持有51%的股份,浩沁天成公司持有49%的股份。郑煤集团将在该煤田规划建设两座年产800——1000万吨的煤矿,两座矿井投产后,其产能规模相当于再建一个新郑煤。另河南煤化集团在非洲几内亚投资了铝土矿,神火集团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投资了一座年产700万吨的煤矿,处于基建期,义煤集团在朝鲜、蒙古、澳大利亚亦投资了大量煤炭资源。

(二)均登陆了资本市场,部分集团还发行了企业融资券,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并涉足金融行业

1998年1月郑州煤电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是国有煤炭企业第一股。神火集团所属子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平煤神马集团旗下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并拥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平煤神马集团旗下的平顶山易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积极推进IPO上市进程。2011年1月11日,银鸽投资公告称,河南省漯河市政府与河南煤化集团协商达成意向,拟将银鸽投资控股股东银鸽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河南煤化集团。划转完成后,河南煤化集团将成为银鸽集团的唯一股东,间接持有银鸽投资2.08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28%,从而成为银鸽投资实际控制人。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永煤集团的IPO申请现已终止审查,上市之路维艰。焦煤集团控股的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另外河南煤化集团还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义煤集团控股的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借壳南京欣网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上市。2012年2月,义煤集团全资子公司河南开祥化工有限公司上市工作启动,拟于香港上市。河南煤化集团及旗下的永煤、焦煤,义煤集团,神火集团,郑煤集团都发行过企业短期融资券,在债券市场融资。

(三)均涉足了煤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工业化项目

在化工产业投资最大的当属河南煤化和平煤神马集团。河南煤化集团目前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将在河南建成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全力打造煤炭综合利用最完善、产品链耦合度最科学、产业链最系统完整的现代新型高科技煤化工体系。平煤神马集团在现有盐化工、煤焦化、尼龙化工基础上,规划到2012年,形成工业盐120万吨、烧碱70万吨、联碱30万吨、PVC树脂50万吨、6万吨氯乙酸、4万吨氯化亚砜的产能,盐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确立全省盐化工行业龙头地位,打造全国最大的盐化工基地。2012年形成焦炭产能1400万吨,巩固全国最大焦炭生产企业地位。到2012年,尼龙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尼龙66盐和工程塑料达到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地位。郑煤集团核心煤化工企业为郑煤集团颍青化工有限公司,现有主要生产装置能力为18 万吨/年醇氨、22 万吨/年尿素、6 万吨/年甲醇。郑煤集团商丘中亚化工公司年产12万吨醇醚项目于2009年9月17日开工。该项目被列为河南省“8511工程”,项目占地547亩,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实现13亿元,年利税将达到1.3亿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义煤集团确立煤化工为三大主业之一,其产业基地分东、西两个区,义煤综能公司煤化工项目是东区的示范性工程。一期工程包括日产500万标方煤制气项目、气体分离项目和20万吨/年甲醇蛋白项目。项目引进美国SES公司的U-GAS煤气化技术,三个项目共投资23.5亿元,201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年消耗劣质煤120万吨,实现产值26亿元、利税3.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西区以义煤集团兼并的开祥化工为基础,做精细化工,目前已形成了2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和5万吨1,4-丁二醇生产能力。1,4-丁二醇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规划到2013年底建成亚洲最大的1,4-丁二醇生产基地。目前,总投资27亿元、占地225亩的6万吨PTME(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项目已开始前期工作。相比前四大煤炭集团,神火集团则一直比较关注于电解铝行业,煤化工没有涉及。2010年12月河南神火集团在昌吉州准东投资460亿元建设高精度铝合金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签约进行,规划建设160万吨/年高精度铝合金,配套建设80万吨/年碳素、3000MW装机容量的自备电厂,煤炭产能年3000万吨。根据资源就地转化的政策,神火集团涉足煤化工行业也是指日可待。

(四)均涉足了装备制造行业,尤其煤机行业

装备制造产业是河南煤化集团重要的支柱产业,下辖的子公司洛阳LYC轴承集团、开封空分集团、河南煤化重装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均处国内一流水平。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为发展煤机业务专门组建成立的一家煤机装备制造公司。重装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计划总投资约16亿元。主要产品有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电控设备、洗选设备及安装等。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平煤神马集团装备制造板块的载体,下辖机械制造公司、天成公司、天工公司、中南矿用检测公司、河南重机等全资子公司,2012年前7个月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2012年3月与林州重机集团合资组建河南重机公司,8月又与山东矿机集团合资成立河南矿机公司,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装备制造产业是神火集团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业务归由神火集团下属子公司——新利达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及其下辖的两家子公司神火许昌机械有限公司、神火新疆机械有限公司以及两个生产厂,分布于河南、新疆及山西等地。河南金马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义马煤业集团机电总厂)是豫西地区最大的煤炭机电设备修造专业厂家,是义煤集团制造板块核心企业,总资产2.51亿元,下设2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在岗职工1600多人。2012年和南车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重组后的新公司名称改为:河南南车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南车株洲车辆厂持股64.17%,义煤集团持股10%,洛阳汉莎机械公司持股25.83%。按照南车集团的战略规划,将向新公司注入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3-5年内,南车重装将跨入国内煤机行业前三名。郑煤集团装备制造板块主要为下属煤矿各自的机修厂,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合力。

二、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多元化经营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要对新进入的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前期调查和研究,避免盲目投资,规避投资风险。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近年来主要产煤省都实施了煤改即兼并重组政策,如贵州、内蒙、新疆等。企业到这些省份投资获取煤炭资源,一般采取收购原有股东股权,或者和当地大集团进行合作开发,或者是以投资来获取当地配置的煤炭资源。如永煤集团在内蒙鄂尔多斯地区获取的马泰壕煤矿就是与当地的鄂尔多斯集团合作获得的,双方各占50%的股份。根据《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鄂尔多斯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之一。否则该项目就存在政策风险问题。还有一些集团对外收购的矿权存在不在当地十二五规划范围之内,迟迟拿不到“路条”。有的是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存在未批先建的风险。如2005年义煤集团义翔铝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氧化铝项目被环保总局叫停,并全国通报。2012年拟将上市的义煤集团开祥化工的污染问题,见诸于报端,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应,造成了经营风险。另2010年4月14日,郑州煤电公司公告,河南省政府省长办公会通过决议,公司决定终止与中国煤化集团合资的中原煤化项目,郑煤集团解散与协鑫集团(即中国煤化集团)在漯河市注册的中原煤化、赵家寨化工、白坪物流三家合资公司,使得这个号称投资上百亿的项目告吹。

二是多元化经营应注意投资方向,跨行业经营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从河南这四大国有骨干煤炭企业的投资方向来看,化工行业尤其是煤化工行业投资偏多。煤化工项目投资大,动辄就几十亿的投资。但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化工行业经营一直都不太景气,有些企业甚至亏损严重,如永煤集团的煤化工项目。最近国家部委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限制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但是有些集团还是陆续地上马新的化工项目,慢慢侵蚀煤炭所带来的利润。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经营方式还是粗放的多一些,随着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分子公司的增加,这就会带来跨行业经营风险和内部管理的风险。所以要注意内培外引,培养和引进相关投资方向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财务风险也要把握住,避免烂尾工程。

三是多元化经营还要注意投资决策问题,避免廉政风险。对外投资是一项高风险业务,投资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投资决策存在操作不透明、不规范问题,甚至利用对外投资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挪用或侵占国有资产,容易引发或其他经济犯罪问题。一个投资项目要进行集体决策,不能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否则就容易出问题。如近年来查处的义煤集团原董事长付永水案,鹤煤集团原董事长李永新案,都在对外投资方面出了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鹤煤集团向鑫山矿业投资6933.7万元,因事前缺乏缜密的调查研究、评估、审计等程序而上当受骗;又投资与主业无关的古典艺术博物馆项目,除出资1800万元外,另无偿提供“文物保证金”2500余万元和内部银行贷款1000万元,造成巨额亏损。近期刚刚落马的原义煤集团董事长武予鲁也在资本运营、企业改制、对外投资方面出了问题。这些案例都警示了对外投资所存在的廉政风险,企业对外投资要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唐忠良.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1;12:15-18

[2]路金芳.河南煤炭企业外部环境分析[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王喜莲.金融危机对中国煤炭市场影响分析[J].中国煤炭,2009.(4)

[4]高树印,郜勇军.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成功组建的经验与启示[N].河南日报,2009年7月8日

[5]段毅.国有企业重组对河南煤炭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煤炭技术,2010.(3)

[6]宗禾.河南煤炭资源整合加速[J].《资源导刊:行政综合版》,2010.(6)

第4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FDI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投资风险,运用均值―方差模型和FDI战略联盟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FDI可利用跨行业类别、跨国度地区的多元化组合投资分散经营中的风险,进而实现投资主体和投资区位、投资行业的多元化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 FDI 风险 多元化 风险规避

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①;200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②。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我国FDI总量依然上升但增速却大幅下降。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对FDI投资的影响,也增加了FDI跨国经营的风险。因而,后危机时代我国FDI采取何种措施以降低经营风险,就成了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我国FDI面临的风险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我国FDI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集中表现在投资主体、区位分布、产业分布以及投资方式等诸多方面。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国FDI的独特特征也导致了我国FDI的结构性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产生于蔓延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FDI的管理风险与运营风险。

(一)我国FDI的结构性风险

我国FDI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结构性风险。第一,投资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易受地区性经济形势的影响和投资法规的制约;第二,行业分布近半数集中于贸易领域,不仅易受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的制约,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第三,投资方式过于单一。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速度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绿地投资为主体的单一投资方式延缓了获得技术或进入国外市场的进程,丧失了投资的先机。

(二)经验及风险管理意识的欠缺,增加了我国FDI管理风险

首先,我国FDI总体上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个仍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值得借鉴的经验不多。一些手握巨额资金准备投向海外的中国FDI,缺乏的正是技巧和经验,因而需要充分了解跨国运营过程以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风险管理意识的欠缺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一些企业由于风险识别能力不强、缺乏风险规避和应对措施,所造成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例如,2004 年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违规越权从事场外石油期货交易,造成5.5 亿美元巨额亏损。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我国FDI在海外跨国经营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加剧了我国FDI跨国经营的运营风险

根据麦肯锡2008年11月对1424家企业的调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宏观经济好转要等到2010年之后,对盈利的预期也是如此。虽然目前全球经济有企稳回升迹象但全球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摩擦也不断加剧,各国利益冲突日见增多,这些都加剧了FDI跨国经营的不确定性。

二、多元化组合分散FDI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介绍

基础的统计学知识介绍了有关均值与方差的计算,本文在此简单介绍投资组合的均值与方差的度量,并就FDI利用多元化组合投资进行风险规避进行简要分析。

投资组合的均值与方差并不是单个投资均值与方差的简单加总。根据统计学的原理,我们用公式(1)与(2)分别度量投资组合的均值与方差:

其中: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表示投资组合的标准差,表示第i种资产的权重,表示第i种资产的期望收益,表示第i种资产的标准差,表示资产i和资产s的相关系数。

我们以组合的均值来度量FDI多元化组合投资的收益,以组合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FDI多元化组合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这里我们把投资者的一个共性到应用到FDI主体③,即:偏好较高收益且寻求风险规避。也就是说,FDI主体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遵循以下两个准侧:第一,同等期望收益下偏好最低方差;第二,同等(或更低)方差下偏好最大期望收益。那么,如果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得到满足,则说明组合A优于组合B:

在一系列投资组合中,如果某一个组合不劣于其他任何一个组合,我们就说该组合为均值―方差有效。对于任何一个投资组合的可行集,均值―方差有效的组合即为寻求风险规避的FDI的最优投资决策。

(二)行业多元化组合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清楚了寻求风险规避的FDI如何利用均值―方差模型进行最优投资决策。从公式(1)与(2)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FDI多元化组合投资最为重要的两个变量是投资权重W与相关系数。对于投资权重W,FDI主体可以自行控制该变量;而相关系数则是独立于FDI主体之外的一个变量。这样看来,FDI利用均值―方差模型进行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不免受到质疑。然而,FDI进行多元化组合投资正是利用这一不可控变量,在具有不同的值的行业间进行选择,从而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下面我们假设FDI在行业A与B之间进行组合投资,通过改变A、B两个行业的相关系数来验证均值―方差模型的可行性。

我们假设行业A的期望收益率为10%,方差为10%;行业B期望收益率为20%,方差为15%。两个行业的相关系数分别取-1,-0.5,+0.5,和+1。通过投资权重与相关系数的变化,利用上述两个公式进行计算,我们得到表1,如下:

我们以投资权重WA=0.55、WB=0.45所在行为界将表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观察此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上半部分的投资组合都是无效的组合,下半部分(包括WA=0.55、WB=0.45所在行)才是FDI组合投资的可行集。与WA=0.55、WB=0.45所在行相比,在表1的上半部分,所有组合的均值更小而方差更大,不满足FDI主体在进行投资决策必须遵循的两个准侧,即为无效组合。

第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关系数越大,则组合对风险的分散作用越小。在表1的每一行(首末两行除外),当相关系数越大时组合的方差越大,对风险的分散作用越小。特别是当相关系数时,行业组合的风险最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当组合的行业呈现弱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时,FDI进行多元化组合投资最大化了其预期效用。即:在某一既定风险水平下获得更大的平均收益,或者在某一既定平均收益下只须面临更低的风险。

当上述分析扩展到多个行业时,以上结论显然是同样成立的。这说明了FDI利用多元化组合投资进行风险规避是可行性的,即:FDI通过向呈现弱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的行业进行多元化组合投资,可将投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此外,很多调研报告测度了一些行业或是地区的相关系数,这也为FDI进行投资区位多元化组合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2是一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类别的相关度矩阵④。该系数是以1994―2003年间的平均月度美元收益值来计算的。正如从表2中看到的,通过考虑不同行业类别或不同投资国度、地区,就可以找到呈现弱相关或是负相关的多元化组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FDI利用多元化组合投资进行风险规避是可行性的。

三、政策建议

毋容置疑,我国FDI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是广泛存在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具体来说,我国FDI在跨国进行海外投资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散投资风险:

第一,通过投资行业类别的多元化分散风险。我国FDI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向不同的经济部门和工业类别进行多元化组合投资,利用不同行业类别间的弱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最大化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利用投资区位的国际多样化,也就是跨国度、跨地区的投资多样化来实现风险规避。近些年来,一些诸如政治暴力(包括恐怖主义)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和政权不稳定等政治层面的风险日益复杂,这使得我国FDI相对集中的区位分布面临挑战。正如本文前所述及,既然国际市场之间是不完全相关的,我国FDI可以通过跨国度、跨地区的多样化投资把金融危机(区域性)、 政治因素等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通过投资主体的构成多元化,以“财团”的形式结成跨国战略联盟,联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整个FDI战略联盟体的经营、管理能力,降低了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整个FDI联盟实力的增强以及相互持股的机制也使得联盟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源源.全球风险视角下的FDI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9(5).

[2]聂明华.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国际贸易.2008(10):4-7.

第5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财务效应

自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首次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来,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相关论题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产品和市场不同的领域,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经营又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及非相关多元化,前者是指以现有业务或市场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或者市场,后者则是指进入与当前产业及市场均不相关的领域的战略。多元化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诸多优势,及积极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动机之一,也是多元化经营被广泛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多元化经营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理论分析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让现有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进而达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该理论被称为多元化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这里的资源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各种有效因素,不仅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即是积累各种资源的过程,其中,部分资源的专用性较低,其适用于很多行业,能够在市场上交换,但该类资源具有相对较低的边际收益;而另一部分资源则只适用于部分特殊行业,虽然其边际收益较高,但资源的专用性强,难以通过转移、转租获取对价等方式释放其价值,因此,企业往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该部分资源的利用率,这类资源包括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提升专用资产的使用率能有效提升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而建立并经营完备的销售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成本,且不易模仿、复制,如果经营可共用销售渠道的产品则提升了销售渠道的利用率,此外,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可在某行业中积累良好的声誉,利用该形象进入另一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的信任也是对该理论的运用,该现象常见于医疗业、食品业及家电制造业等。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财务效应

相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而言,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专用资源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资源,提升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周转能力能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在原经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空间较小时,以此为动机的多元化经营对推动公司价值增值的帮助更为明显,具体而言,该类多元化经营在提升产销量的同时,部分关键的固定性成本总额并未随之上升,例如,专用资产的累计折旧,固定性的销售网络维护成本,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以及为维护声誉而花费的固定性成本、研发设备的折旧等,因此,上述固定性成本分摊至每单位销售额的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大幅提高了单位销售额的利润,扩大了利润增长率与产销量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提升了资源的经济价值,最终体现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市场势力

多元化经营能通过交叉补贴、与竞争对手相互克制的方式增强市场势力,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一)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理论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从市场获取聚集效应,以便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即为基于市场势力理论的多元化优势,多元化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或者一个市场的地位不由其自身所定,而是由整个多元化企业的生产范围及整体能力而定,为获取、发展及保护市场势力,企业往往采用交叉补贴及共同克制法达到拓展企业整体实力的目的。

1、交叉补贴法

企业从一个市场或者一种产品获取的利润用于补贴另一市场或产品的行为随处可见,该行为即为交叉补贴定价。在现实中,其表现为多元化企业运用上述方法,以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出售某种产品,这种具有掠夺性定价行为的经营策略便于多元化企业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为集团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取得长期的超额利润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共同克制法

很多企业在多个产品或者市场领域面临共同的竞争关系,这些企业逐渐认识到残酷的竞争也许只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由于竞争者之间是反复博弈的关系,为达到最优解,企业只能与对手相互“串通”,克制自己的竞争行为,削弱市场中的竞争程度,甚至是共同制定“互惠交换”,将竞争关系变为良性的共生关系,以获取相应的利益。与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相比,这种共同克制的方式能减少企业的竞争压力,使企业综合利润率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二)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财务效应

无论是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还是与竞争对手保持良好的默契,都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聚焦效应,并提高了市场的可预见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有利于企业减少对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的持有量,加大对盈利能力较高资产的投入水平,增强企业资产总体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的预测能力。

三、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资金运营效益

资金运营效益包括资金的投资、运营及筹资能力,多元化经营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获取资金运营效益,并带来正面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理论分析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 “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来提升资金的运营效率及效果。

1、建立内部资金市场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企业内部的价格机制及行政机制将资金从富余的部门分配至资金暂时短缺且具有较好投资回报率的部门,即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资金市场。多元化企业同时投资多个行业或者产品,每个行业或者产品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一般而言,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不同周期阶段的产业或者产品具备有不同的资金特点。由于导入期的研发及营销成本较高,销售额非常小,因此,该阶段的产品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并且其几乎没有创造资金的能力,现金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在成长期,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攀升及客户群的不断壮大,其销售额也在逐步增加,而到达产品成熟期时,产品销售额达到峰值,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且不再需要大量的现金投资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资金状况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在衰退期,除了一些清理费用外几乎不需要资金支持。可见,不同的生命周期会有不同的资金盈缺状况。多元化企业相当于在企业内部开辟了资金融通的市场,并在产品及行业周期的交替间获得持续、强劲的生命力,通过内部资金市场,企业可采用内部调拨的方式将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部门,与投资于其他企业相比,投资于企业内部的项目能免除企业对成本、被投资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担忧,并提升投资效率。此外,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往往具有可预测性及稳定性,与外部融资相比,不仅能减少融资成本,还能提升资金供给的稳定性,即提升资金的运营能力。

2、增强举债能力

一般而言,多元化企业相对于专业化企业而言具有更小的融资约束,更低的融资成本。由于银行在分配贷款额度时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现金流量波动呈相对而言具有负相关性的企业之间,以便分散风险,由于多元化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经营,因此也具有类似于向多个不同行业的专业化企业贷款的效果,因此,多元化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往往也会相对较低。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财务效应

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优化、平衡资金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外部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营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举债能力的增强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还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现阶段,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竞争环境中,其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分析

分散风险是诸多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又一重要动机,而支撑该动机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即为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经营活动蕴含着无法避免的经营风险,具体而言,其包括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风险,前者又称市场风险,是由发生在企业及行业外部的因素所诱发的,该风险不能通过投资多项资产而被分散。后者又被称为特殊风险,属于由个别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可以通过投资于不同的证券来分散该风险,在极端状况下,投资者甚至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企业来完全分散非系统风险,达到完全不需要承担非系统风险的效果。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收益不可能呈完全正相关,即其相对而言呈负相关,由于多元化公司投资于多种行业或市场,因此,根据上述投资组合理论,多元化经营易于分散经营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财务效应

经营风险的分散有助于多元化企业提高财务杠杆作用、削减筹资成本,最终实现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的目标。如上所述,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降低经营风险,而企业的整体风险来自于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组合,一般而言,高风险能带来高收益,但为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往往会将整体风险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经营风险较高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承担较低的财务风险,反之,当经营风险较低时,则一般搭配较高的财务风险。由于多元化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资本成本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即负债比率可适当提高,并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提升企业价值,以此带来明显的财务效应。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诸多竞争优势及积极的财务效应,这正是众多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为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及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选择适当的多元化方式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姜付秀.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5

[2]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和陈永霞.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8

第6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

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还可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1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高科技的优势,谁能抢先让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谁就拥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竞争的优先权。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当前的情况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一方面是科研开发、科技水平连年下降。据世界经济论坛1997年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1994年中国科技水平要素的排名为第23位,1995年为第27位,1996年为第28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迟缓,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低下。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每年省部级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大约有3万多项,每年产生的专利约为7万项,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和专有技术的实施率都仅为10%。例如,我国的863计划,虽然已经应用的成果占鉴定成果的38%,但真正形成商品的只占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占2.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如此之低,除了科技体制不适应市场以外,缺乏转化资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外科技投入的比例一般是1:10:100,即如果研究费用为1,那么转化费用则为10,生产销售费用为100,而我国的科技投入比例大约是1:0.5:100,转化费用太低。

转化费用如此之低,主要就是缺少风险投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投资也有限,而且风险投资也不能由政府来充当投资主体。国外的实践证明,以民间资金为主体,由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的风险投资,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何科技成果,只要研发人员能向风险投资公司证明你的产品质量、市场前景以及盈利能力,风险投资公司在经过有关专家的调查和咨询以后,就会通过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股份,立即进行投资开发。如果项目开发成功,研发人员和风险投资公司会获得巨额利润。如果项目开发失败,研发人员就会分文无获。而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一个项目的失败并无多大的影响,因为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不是单个项目,而是进行投资组合。一般来讲,平均投资10个项目,只要成功两个,就会获得高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

在我国,建立这样一种风险投资机制,能使我国的科研面向市场,克服过去那种科研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我国当前十分注重开发高新技术,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则重视不够,因此,对风险投资进行研究和探讨,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迫在眉睫。一旦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比翼齐飞,我们就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迎接国际风险资本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带入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使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而在金融市场中,最具生命力的就是风险投资,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发端于19世纪末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风险投资在西方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的收益更高,获利机会更多,因此,西方风险资本纷纷进入发展中国家。

到目前为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风险资本主要有:一是亚洲战略投资公司,成立于1993年。该投资公司管理的两个主要基金分别是1994年募集的中国汽车设备基金,金额为1.58亿美元,另一个为1994年募集的啤酒联盟基金,金额为1.3亿美元。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的投资规模通常为1000万到1500万美元。二是Bessemer亚洲控股公司,成立于1991年,在上海、香港有分支机构。该公司资金额达10亿美元,最小投资规模为500万美元,最大为1亿美元。三是CMGMAHOH中国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1997年,管理一个募集于1998年的中国投资基金,基金金额为2000万美元。该公司最小和最大投资规模为5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四是太平洋技术投资公司(PTV),成立于1993年,是IDG的下属公司,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分支机构。PTV中国基金募集于1994年,基金金额5000万美元。PTV的最大和最小投资规模为250万美元和10万美元。

风险投资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国外风险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它还控制了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知识技术。当然,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如果一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外方控制,那么我国的企业则仅仅成为外方的打工仔,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建设步伐。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才刚刚开始起步,根本无力与外国实力庞大的风险资本进行竞争,所以,在我国风险投资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

一是税收的优惠。例如美国长期资本收益所得税由1970年的49%降至1980年的20%,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美国的风险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每年46%的幅度激增。我国虽然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许多优惠措施,而对风险投资机构并没有税收优惠。因此,当前必须制定有关措施,减免风险投资的税收。

二是为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如加拿大安大略省鼓励和风险投资的发展,对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个人入股者给予投资总额30%的补助金。政府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无偿提供资金,一方面分担了风险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对民间投资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者的这种补助,几乎还是空白,需大力发展。

三是尽快建立政府担保机制。通过政府担保,国家可以运用杠杆原理,用少量的资金投入,带动大量的资金投向风险企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设立了信用担保机构,如英国于1981年开始实施信贷担保计划,银行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如果风险企业不能偿还贷款,贸工部将以2.5%的年息偿还债务的70%。借鉴和建立我国的信用担保制度,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是一项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最后,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技术创新者和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3适应居民投资多元化的需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完善

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这些风险投资主要的仍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例如,成立于1992年的江苏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1.5亿人民币,其投资者和直属领导都是江苏省财政厅。1992年成立的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为5.8亿人民币,其投资者和直属领导都是广东省科委。1993年成立的浙江省科技投资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6000万人民币,浙江省科委投资58%,浙江省财政厅投资42%,直属领导是浙江省科

委。成立于1998年的深圳高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总资产约为7亿人民币,深圳市财政投资占5%,其他法人企业占50%,直属领导是深圳市科委。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风险投资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渠道窄;二是直属政府部门管理,政府行为色彩浓厚;三是相对于国外的风险资本来讲,资金规模小,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是政府财政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节节攀升。建立风险投资,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不仅有利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作为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应该是银行信贷,证券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呼应的市场。在企业的发育期,银行不愿意贷款,也不可能进行股市融资,因此需要有风险投资。当企业进入青春期以后,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当企业完全成熟以后,企业就可以进入股市,进一步壮大规模。同时,在进入股市以后,风险资本就可以功成身退,把股权转让给社会公众股东,自己则获得风险投资收益。

第7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但问题与质疑也随之出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海外投资由进出口贸易、餐饮向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商务及金融领域发展,针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和手法的质疑及警觉日益增多,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也陡然增多。除已有的各种投资困惑外,我国企业还将面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及双边关系演变带来的更多新困惑。如何确保战略和大宗资源投资的稳步推进,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束缚;从产业提档升级角度,解决一些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从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更大市场空间层面,提倡并购等高端投资。同时规避相应风险,释放企业困惑,成为中国企业今后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慎重思考的课题。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因素

由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起步相对较晚,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抢占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和地区,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投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的投资选择,相应的投资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屡见不鲜的桎梏。

(一)国际政治安全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呈现增多,全球整体风险水平也呈上升趋势。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热点、焦点和难点增多,一些地区出现局部冲突和动荡,导致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二是围绕海洋权益和岛屿等领土争执引发的民族主义对立情绪带来的投资风险。随着全球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和大幅减少,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威胁日益凸显,围绕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和大宗资源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重大能源项目的争夺导致地缘紧张和冲突频繁发生;三是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全球次贷危机继续发酵和蔓延,欧债危机成为近期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事件;四是世界经济在艰难中复苏,国际经贸面临大调整、大变革和大转型;五是非传统安全引发的国际政治、地缘紧张日益增多,对恐怖袭击和非法武装冲突的防范愈加困难。从全球投资风险布局而言,欧美日发达国家投资风险最低,北非和西亚风险最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投资风险最显著,而我国企业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最多,面临的地缘政治等风险也相对较高。利比亚内乱、苏丹国内对立等都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造成了显而易见的损失,构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由于政治风险直接可以引发安全、汇率和成本风险等多种风险,准确和客观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信号,将国际政治风险限定在最小和可控程度内,是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经济及法律风险

在国际政治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如何规避经济和法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所谓经济风险包含几个层面,一是企业自身缺乏海外投资战略眼光和事先研判,急功近利,结果导致短视投资,面临多重风险;二是海外投资缺乏当事国法律保障,尤其缺乏引入可以转嫁风险的保险机制,各种评估及中介机构服务配套不够,导致解决经济纠纷时法律缺位严重;三是海外投资的绝对收益相对较低,利润再投资比重低,资产盈利水平不高,很多并购案接手后无法达到增值底线,一些甚至亏损;四是海外投资领域过于集中,能源、矿业等大额标的投资极易引发被投资国的紧张、担忧甚至排斥;五是央企等国有企业投资比重过高,经常引发国家意志和背景的猜忌。现在一些资源性国家加大了对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海外投资的限制,蒙古国2011年新修订的《矿产投资法》,规定了矿产股份的50%归国家所有,蒙古企业和国民各占10%,外资实际只能持有30%股份。印尼也在2012年5月针对资源产品出口征收20%的高额关税。澳大利亚也对外资参与主要矿业公司股份限定在15%左右,对新矿业项目持股也要低于50%。投资海外资源类项目时普遍会遭遇经济立法和法律制约等风险。此外,由于不熟悉经济法和法律运作,经常误读收并购时的舆论环境和定价机制,屡犯高价买入、贱价卖出的低级错误。

(三)社会文化风险

近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大宗投资的不断出现,在被投资国的社会文化层面,充斥着“中国资源掠夺论”、“中国投资”、“中国”的论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最难逾越的鸿沟。应该说,上述论调既有外部诋毁因素,也有中资企业自身投资定位等因素。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导致全球资源配置发生剧烈变化的担心,一些国家甚至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资源”,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中资企业投资过度集中在资源类投资领域和全球少数资源型国家和地区,以运出资源或就地粗加工为主的投资占据多数,这些投资缺乏技术含量,对所在国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拉动有限,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无疑引起所在国民众的不满,加上环保和生态及绿色发展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来自被投资国社会层面的反对具有一定市场。同时,由于文化心理和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误解和猜忌,企业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负面形象、缺乏正面沟通等,均使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文化风险增大,在一些国家或项目中甚至成为签约的主要障碍。

第8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企业管理 财务分析

一、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将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中分出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企业不太熟悉或毫不熟悉的产品和市场上。企业之所以实施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范围经济理论、风险投资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一) 范围经济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若干个经营项目的联合经营比单独局限于某一产品或领域能获取更大的收益,并能节约费用、降低风险。由于特定投入都有一定的最小规模,而这种投入对生产一种产品时可能未得以充分利用,而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就可以分享共同的信息、机器、设施、营销、管理经验、库存等等,于是使单位成本降低,产生范围经济。因此,范围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协同效应,即两个事物结合在一起,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的利用,发挥出超过两个事物简单相加的联合效果。

范围经济理论认为:范围经济产生于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当这种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扩展到其他产品范围或经营领域时,则将获取新的收益。

(二)风险投资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是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市场风险是企业在市场上所面临的风险。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不同,因此,公司特有风险就各不一样,因而这种风险不能通过企业多角化投资,即多元化经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都是相同的,所以企业都面临相同的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得以分散。依据风险投资理论,只要企业投资的各个项目不完全正相关,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总利润是这些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则可以部分抵消,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市场风险。

(三)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制度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履约成本。按照科斯对企业的解释,他认为市场交易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如价格发现、谈判、签约等产生的费用,当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的管理成本时,企业代替市场,节约了交易费用。因此,通过市场组织生产,有时会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而企业作为中心签约人代替了市场大量的签约,市场交易成本则大为节约。

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首先,资产具有专用性。专用性越高,在市场上完成交易就要付出更多的谈判和执行费用,资产也就越难从一种用途转移到另一种用途。而企业利用多元化经营可以将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因此,多元化战略常常成为企业节约交易费用的有效选择。其次,交易具有不确定性。外部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造成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履约风险,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则可充分利用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由不确定引致的交易费用。再次是交易频率对交易费用有影响。如果企业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经常不断地进行,将会产生相对较高的交易频率,频繁的交易行为意味着反复地签约,必然产生较高的签约成本。而多元化经营提高了企业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综上所述,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控制多个产业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熨平企业收入的波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产品品种,减少交易费用;可以绕开国家反垄断法规,将企业成熟的技术扩展到新产业。

二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一)贸然进入无关领域,加大了投资风险

根据风险投资组合理论,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因为企业进入陌生领域后,使得企业原先积累的核心能力和管理经验难以发挥,原有的资产无法得以有效利用,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因此,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所涉足的领域应与企业的主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否则,企业尽管降低了市场风险,但更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由此引起管理上的失效和混乱的风险并不一定就比投资单一的风险小。

(二)喧宾夺主 ,放弃主业

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时,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假定就是企业的某种资源和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可同时运用于不同的产品和业务领域,这也常常成为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动力。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否则,只能“昙花一现”。而企业一时的成功并不表明企业已经拥有了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要靠企业的长期培植。

因此,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必须保留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实质性的资产作为多元化经营的后盾,切莫放弃主业。否则,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将缺乏实质性资产的支撑,非但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整合,还会使资源分散,战线拉长,管理失控,核心竞争力大减。

(三)只求做大,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额的内部交易费用

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但另一方面,企业跨产业经营必然要增设新的科层组织、子公司或分部,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原有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也要相应增加,这容易引起企业的各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中,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使上层的管理措施无法落实,经营决策无法有效实施。同时,实施多元化策略必然增设庞大的管理机构,也带来企业员工的急剧增加,从而引起巨额的管理费用,也造成原有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降低工作效率。此外,企业一旦认识到战略决策的失误,想“返主弃从”,却由于投资其他产业的规模大、资产专用性强带来的巨额“沉淀成本”而形成很高的退出壁垒,想退出却不敢贸然退出。

(四)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缺乏有机协调,导致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危机

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企业的对外扩张,常常导致资金不足。因此,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从盈利性看,若企业资金出现紧张,为了整体利益,实行多元化的企业必须将资金重点投资于那些入不敷出或入仅敷出的部门以保证整个实体,但就不能保证其他方面投资,这样可能出现企业缺乏其他投资项目成长所必需的资金,降低了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这样,企业为寻求整体利益则必须以损失局部利益为代价,不利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从风险性看,企业的净营运资本少,资产的流动性差,偿债能力减弱,则财务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其资产结构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但由于预期现金流动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实行多元化投资的企业把负债的结构性管理重点放在负债到期结构问题上,减少财务风险。

综上可知,实施多元化战略必须谨慎从事,切莫不顾企业自身实际,凭主观意志盲目涉入陌生领域,甚至放弃主业,一味只顾把企业做大,否则,不仅难以达到分散企业市场风险、降低费用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管理上的困难和混乱,甚至拖垮企业。

三、企业应如何实施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那么,企业应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呢?

(一)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谨慎从事

多元化经营战略跨越了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知识;同时,由于过度分散资源,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可见,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要三思而后行。那么,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笔者认为企业是否实行多元化战略,一是应力戒浮躁和追求暴利的心态,认真研究行业演变的内在规律,利用产业全球化的机会,在国际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要考虑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业务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否具有协调不同业务的能力;三是必须认识多元化所带来的利益能否足以弥补由业务多样化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四是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重点抓好核心企业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应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业务,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确保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盈利。故企业必须首先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再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考虑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

(三)注重主业与副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

对实施多元化的企业而言,多元化首先是相关多元化,只有在相关多元化已经完全确立了企业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以后,才能进行非相关多元化。要进行非相关多元化,必须选择切入点,并经过精心准备才能进入,一旦进入,后面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该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只有当该领域的相关多元化彻底成功之后,才能再推行新一轮的非相关多元化。因此,中国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要对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有明晰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这种关联对新的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第9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一、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概述

(一)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内涵 风险资本又称创业基金,是一种以私募方式筹集的资金,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成长快速并且具有很大升值空间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它主要投资处于初创期或成长初期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的企业,以相对较长期的股权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并以股权的高幅增值和最终出售来获取投资回报。高风险性是风险资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风险投资活动的周期一般为3~5年,成功率通常只有30%(钱水土,2002)。因此,风险资本又被称作为“有耐心和勇敢”的资金。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定义,张元萍(2003)认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在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将所投入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股权变现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风险资本具有资本的一般特性,风险投资的本性同样是追求高额回报,且这种高回报的获得依赖于风险资本“投资——回收——再投资”的持续循环中创造的价值增值。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者投入到风险企业的资金达到预期增值目的后却难以变现,则无法寻找新的投资对象。

(二)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风险资本的持续流动,为风险资本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通道。风险资本不仅仅是为了保值,而是尽可能实现多的增值。作为专门从事风险企业培育工作的风险投资家,其本性在于追逐高额投资收益,即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后,将已经增值的资本回收后再投入到新的风险企业中去,在“投资——退出——再投资”的不断循环过程中达到资本持续增值的目的。因此,如何顺利地将所投资的风险企业股权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资金,在整个风险投资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而退出机制正是提供股权变现的一种有效机制。如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无法从原风险投资企业成功退出,也就无法进行新一轮的风险投资活动,风险资本的增值运动和风险投资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风险投资必须以退出为导向,只有成功地实现增值退出,才能实现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这是风险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促进风险资本的持续有效循环。风险投资所需的资本金即风险资本,一般由职业风险投资家从社会公众手中募集而来,如果缺乏可行的资本退出方案,将难以吸引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投资活动也将因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而无法开展,“投资——退出——再投资”的风险资本循环体系也就无法建立起来。其后果是风险投资活动链条中断,无法实现投资增值的良性循环。可见,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有助于吸引、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进来,从而保障风险投资活动所需的资金,促进风险资本的不断循环,是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 风险投资的年限越长,投资变现的能力就越弱,因此,如何实现风险资本的成功退出成为风险投资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如果缺乏有效的退出方式,投资者将难以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高额投资收益。如图1所示,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股权转让以及清理等几种。退出方式不同将影响风险投资收益的高低。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回购的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15%,而发行股票上市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为30%~60%。一般风险企业发展越成功,风险资本可选择的退出方式就越多,退出过程就越迅速,退出所带来的增值程度也越高(刘晓宏,2004)。

(1)公开上市。公开上市是最佳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但要求高,难以满足。二板市场着眼于创业初期的中小风险企业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的特点,融资门槛更低,成为主要的退出方式之一。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实现上市的94 家VC/PE 背景企业中,有45家在创业板上市,合计融资高达347.22亿元。二板市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了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成为风险资本退出的理想渠道。

(2)股份转让。如表1所示,近年来以股份转让的方式退出占有较大比例,2011年上半年采用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就有25家。股份转让是风险投资者将所持有风险企业的股权转让给他人,从而收回收益及其收益、退出风险企业的一种方式。股份转让又分为原股东回购、管理层回购、上转让给其他投资机构等多种方式。

(3)破产清算。破产清算是在风险投资失败的情况下,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的一种方式。风险投资能够获得高额回报的比例只有30%,而取得一般回报、持平或失败的比例却高达70%。一般而言,风险资本以清理公司的形式退出所能收回的投资约为20%~60%。虽然以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投资失败或发展前景不佳的风险企业会产生一部分损失,但是却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广东省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化 广东省风险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公众、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捐赠基金等金融机构资金数额大,来源比较稳定,收支时间较长,符合风险投资融资的要求。然而,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点,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政府不允许该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二)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风险投资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各类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产评估机构以及技术咨询机构等的共同参与。通过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把风险投资的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将风险投资过程发展为一个持续的资本循环与增值过程。然而,广东省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而且相关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专业知识及其缺乏,与合格的创业风险投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相差甚远,如图2、图3所示。另外,一些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提高了风险资本退出过程中的成本,加大了退出的难度。广东省现有的四家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包括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广州市风险投资促进会、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以及珠海市风险投资促进会,其性质为以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牵头成立的行业自律管理组织。然而,少数几家大型风险投资公司难以代表整个行业利益,没能有效发挥政府与行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资本退出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风险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又存在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条款,如《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公司必须在股本规模、股东人数、知识产权入股比例、企业成立年限与盈利等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申请公开上市。这无疑增加了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公开上市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的难度。《公司法》第143条还规定,除了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等几种特殊情况,公司不得回购本公司的股票。《企业破产法》规定,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或是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或相关人才可以申请破产清算。显然,这些规定限制和制约了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不利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广东省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完善建议

(一)积极吸引各种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政府对多元资金主体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有助于解决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化所引起的资金困境问题。2011年广东省GDP总量达5.3万亿元,居民储蓄余额达 41061.56亿元,部分快要到期的储蓄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因此,可以采取发行风险资本基金或股份的方式将这部分存款吸引过来,从而转化为风险投资资本。另外,还可以鼓励设立由民间资本组成的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积极调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采取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促进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加强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管理,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省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现有行业协会的整合,组建广东省统一的具有行业号召力、自律性管理的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应加大对风险投资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建设,发展更大的风险投资市场。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活动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所以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建设不容忽视。加强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竟争环境;加大对违法从业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力度,规范有关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完善风险投资退出的法律政策 风险投资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使其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与制度方面的支持。为了吸引国内外创业资本投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广东省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2003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广东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暂定规定》,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重点投资处于初创阶段、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企业,并给予税收上的减免。同时规定,创业投资可通过企业股权转让、证券市场上市以及其他方式撤出变现。完善的、可操作的风险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将有助于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要合理定位政府在风险投资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立法保障、增加风险资本的供给、对风险投资实施有效的监管、推动风险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制度建设等。

参考文献:

[1]钱水土:《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