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忆江南诗意范文

忆江南诗意精选(九篇)

第1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江南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指江南的春天。江南是我的家乡,是我深爱的地方,即使有人说江南四季如春,很难看到雪,我也深深的爱着江南。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有名的诗人写的诗中都提到了江南的春天。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中就提到了它。“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这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第一首《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还有杜牧的《江南春》种也提到了它。“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在作者妙笔生花的文采下,江南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了。

啊!我爱你,我的故乡,我的江南。

第2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新学期伊始,拿到新书,一看有词,我非常高兴,因为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而且词还有一个好处,能够让学生仿写,记得我小时候学习古诗文后,就喜欢模仿着人家的词语、句式自己写一写,由此产生了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我想,可以让我的学生也试试。也许,能冒出几个小词人呢。于是,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我自己先仿填了一首给学生引路。

课堂上,学完全词,我告诉学生:“白居易忘不了美丽的江南,老师也忘不了自己可爱的故乡,于是,我模仿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也填了一首词,来赞美我的故乡云雾,下面就请同学欣赏老师填写《忆江南》,听听我的作品怎么样。”当我生情并茂朗读我的作品时,从学生那好奇,赞叹的眼神中,我得到了信心: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朗读完,我问学生:“你曾经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曾经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你可以像老师一样,模仿白居易的词作,填写一首属于你自己《忆江南》。“学生们都显得很有兴趣。纷纷拿起笔,试着填起来。

作业交上来,完成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全班63人中,有51人掌握《忆江南》词牌的句式要求,而且在词中写景能抓住特点,遗词造句比较优美,有的学生的作业比我试添的那首还要好。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了“现代诗人”的字样。我又专门抽了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词作”在小组交流,在全班朗诵,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高采烈的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我心里真是高兴,不管学生填得是否合乎平仄,是否富有文采,这都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这次尝试,我让学生对词产生了兴趣。在学生自己填词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是在缩短自己和古文化之间的距离。由事后的效果来看,我的这次尝试是成功的。班里掀起了一股收集古诗词、积累古诗词、学生填词牌的热潮。

附录: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云雾好,风景旧曾谙。早春茶园青青色,晨起春雨细如丝。能不忆云雾?(周贤琴)

音寨好,风景旧曾谙。山上李花白如雪,田中油菜黄如金。能不忆音寨?(罗雪丽)

第3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快乐成长

——课前五分钟经典诵读

四年一班

班长:四年一班经典诵读现在开始。

六名学生分别配乐朗诵《忆江南(其一、其二、其三)》及译文。

学生1:江南真美呀!那秀丽的景色,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学生2:是啊,真想亲眼去江南看一看。

学生3:你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而我更赞叹作者美妙的诗笔。

学生4:大诗人白居易的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虽短短几句,但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其地。

学生5:古人才华横溢,吟诗作对信手拈来,三国的曹植七步成诗,宋朝寇准三步便作出《咏华山》,着实让人佩服啊!

学生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勤于积累,汲取国学经典之精髓,勇于创新,我们会更棒!

学生7:说得对,我们就从笠翁对韵学起吧!

学生8:笠翁对韵分为上下两卷共三十则8500余字。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起来,如唱歌一般。

学生9:从中还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学生10:那还等什么,快快让我们一起来对韵吧!

全体学生齐诵《笠翁对韵》节选。

学生11: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意存高远。学习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更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你听——

全体学生: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荀子《劝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论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全体合:诵读经典,沐浴书香,快乐成长。

班长:四年一班经典诵读到此结束。

忆江南(其一)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特别好,风景对我很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红,春天来的时候井水碧蓝色还绿。能不会忆江南吗?

忆江南(其二)

(唐)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译文: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忆江南(其三)

(唐)

白居易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笠翁对韵》节选

作者:

寒对暑,日对年。

蹴踘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

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

疏柳噪秋蝉。

丝剪芰荷开东沼,

锦妆凫雁泛温泉。

帝女衔石,

海中遗魄为精卫;

蜀王叫月,

枝上游魂化杜鹃。

琴对管,斧对瓢。

水怪对花妖。

秋声对春色,

白缣对红绡。

臣五代,事三朝。

斗柄对弓腰。

醉客歌金缕,

佳人品玉箫。

风定落花闲不扫,

霜馀残叶湿难烧。

千载兴周,

尚父一竿投渭水;

百年霸越,

钱王万弩射江潮。

诗对礼,卦对爻。

燕引对莺调。

晨钟对暮鼓,

野馔对山肴。

雉方乳,鹊始巢。

猛虎对神獒。

疏星浮荇叶,

皓月上松梢。

为邦自古推瑚琏,

从政于今愧斗筲。

管鲍相知,

能交忘形胶漆友;

蔺廉有隙,

终对刎颈死生交。

茭对茨,荻对蒿。

山麓对江皋。

莺簧对蝶板,

麦浪对桃涛。

骐骥足,凤凰毛。

美誉对嘉褒。

文人窥蠹简,

学士书兔毫。

马援南征载薏苡,

张骞西使进葡萄。

辩口悬河,

万语千言常亹亹;

词源倒峡,

连篇累牍自滔滔。

松对竹,荇对荷。

薜荔对藤萝。

梯云对步月,

樵唱对渔歌。

升鼎雉,听经鹅。

北海对东坡。

吴郎哀废宅,

邵子乐行窝。

丽水良金皆待冶,

昆山美玉总须磨。

雨过皇州,

琉璃色灿华清瓦;

第4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这些同学在落笔踌躇,深感为难之时,实际上忽略了诗歌鉴赏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忘记了在诗句和诗意间搭建起一座联想之桥。

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为了笔墨经济和表达需要,常常只写出事物的一些断面,或借助某些虚拟的形象去描摩实体形象,或借助眼前的实体形象衬托表现虚拟的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架设起联想这座桥梁,把断面和断面间省略的中间部分、把虚拟形象和其后的实体形象、把眼前的实体形象和背后的虚拟形象联系起来。通过这座桥梁,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省略的部分和背后的形象了。也就是说,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诗歌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准确还原诗歌的艺术形象。

表面看来,《春日忆李白》第三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所以,考生对此产生以上疑问是很自然的。但进一步想:作者为什么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这首诗的注释所提供的信息是否会激起你的联想?当读罢注释,“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考生联想的翅膀可能就会扇动起来,联想之桥就可顿然落成了:这两句诗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之景,正是此时,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联想到此,便会觉得两句自然有一种奇妙而紧密的联系:是杜甫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吧?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杜甫吧?“春树”“暮云”似乎带着两人深重的念想,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作如此联想,答案也就顿然生成:“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联想之桥使你安然登陆解题之岸。

联想种类多多,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常常作哪些联想呢?

1. 相似联想。通过联想意在发现与原诗一致的表现手法、情感、风格等。读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两句,看似写水,但假如联想到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二)》的“一水牵愁万里长”,欧阳修《踏莎行》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红楼梦》《红豆曲》的“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些诗句都以水喻愁,鱼玄机诗虽无“愁”字,也定是用江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来形容愁思的绵长。

2. 相反联想。由某一人或某一事物想到跟他们对立的人或事物,这种联想就是相反联想。它主要强调作品中形象、事理、情态间的或实或虚、或明或暗的衬托与对比关系,鉴赏时可以藉此以拓展思路。如读晚唐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字面上写台城柳逢春即枝繁叶茂,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我们如果作相反联想,作者正是以台城柳“依旧”“无情”地枝繁叶茂来反衬台城的荒凉破败,以柳的终古如斯反衬六朝繁华的转瞬即逝。如果作更深入一步的联想: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的命运,可见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

实际上,联想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举常用的两种。诗歌创作者藉此自如地将天地万物驱遣于笔端;而作为诗歌鉴赏者的我们,同样可以依靠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然而,联想并非天马行空,如果脱了缰,也就成了胡思乱想,答题也不会答到点子上了。联想应遵循哪些规律呢?

1. 联想之所本――诗歌主题。“本”也就是联想的根据、依据。要作联想,先要解决联想基于什么,源于什么的问题。仍以《春日忆李白》为例:对“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的鉴赏而所作的联想必须紧扣诗题中的一个字“忆”,“忆”是这首诗的主题,其他的干扰信息均可以排除。脱离了“忆”,联想也就走入了歧途。

2. 联想之所循――诗中信息。“循”就是思路,即沿着什么去想的问题。这条路就是诗中提供的关键信息。鉴赏诗歌不能无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除了来自于诗句本身外,还应特别关注诗题、序言、注释等部位。“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句诗的关键信息就来自于注释。“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写其中看不到而只是想得到的一处景色,这不是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对李白的思念吗?反之,不也可以联想李白也在思念着作者吗?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就想对了。

3. 联想之所向――题干要求。“向”就是联想所针对的目标。联想应向着什么目标?终点在哪里?题干要求就是联想的终极目标。上例题干要求答出这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联想的指向就只能是“思想感情”,且不应单是作者的感情,而应是“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有些考生误答为景物表现出的情调,或只是答杜甫的感情等等,其错误原因就是不看目标,无的放矢。

确实,联想是诗歌鉴赏之桥,借助它可以开拓思路、品味诗情、洞察形象、参透意境,达到完美答题的境界。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

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 诗中并未出现采莲女的身影,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写采莲女的?发挥你的联想作简要赏析。

答:

(2) 赏析这首诗运用的衬托的写作技巧。

答:

【参考答案】

1. 作者从侧面描写人物,虽不见采莲女的音容笑貌,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小楫轻舟,实际上是写人的轻灵自由。写“钗光”“衣香”,以虚衬实,使人想象采莲女美好的形象。作者对人物作动态描写,使人感到人物的生动活泼,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第5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一、歌诀记忆法

记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可编成歌诀,它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很容易记住,且一旦记住,经久难忘。如开凿时间,可记为:605至610,(隋)炀帝命人搞工程,大兴土木开运河,沟通东西南北中。记忆概况则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共四段,豫洛阳是中心点,上通东北至涿郡,下达余杭到江南,冀鲁豫皖江浙经,海黄淮长钱塘连。记忆意义:南北航运水路通,东南粮食运到京;带动沿岸大发展,催生商业都市兴;民族融合与交流,中外往来日兴隆。记忆运河开凿与隋朝灭亡的关系:开凿运河多暴政,东南财富被掠尽,繁重徭役苦百姓,稍有不从就要命,阶级矛盾与日增,大厦随之一夜倾。

二、数数联想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游戏形式数数填空,其乐无穷,在不经意间可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仍以隋朝大运河的学习为例,可数为: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大城市,四个河段,五大水系,六个省份。一个中心指河南洛阳。两个端点,北端为涿郡,南端为余杭。三大城市指基于大运河开凿而逐渐兴起的北京、西安和杭州等都市。四个河段指构成大运河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是指大运河连通的海河、黄河、淮水、长江和钱塘江。六个省份指大运河在当时通过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六省。

三、读图感知法

初中学生的感性思维较为突出,教学中要注意用形象直观的东西进行引导。可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理性引导,循循善诱,便可引导其进入佳境,享受学习的快乐。比如,为了展示京杭大运河在南北通航中的大动脉作用,体现它在货物运输中的盛况,可展示图片。为了说明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商业都市的兴起,也可展示图片。为了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概貌和基本情况,可展示隋运河示意图。

四、妙用修辞法

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运河的开通和使用在其沿岸催生了许多大都市。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些意义,可用比喻:政权黏合剂,南北大动脉,城市催生婆,民族、中外连通器。

第6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关键词:杜牧诗歌 水 意象 意蕴

“意象”一词,就其渊源来说,最早出现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运照之匠,窥意象而远近,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就其美学范畴来讲,“意象”指人的主观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它有两个层级:一是文人艺术家个人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而产生的意象,有非稳定性;二是固定的客观物象积淀了人类、民族、群体类似的心理情感,这类意象内涵较为稳定,有约定性。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异彩纷呈,水是众多意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水”以它独有的审美艺术特征吸引着历代文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便是其中一位钟情于水的诗人。杜牧诗歌中写水的篇目很多,呈现的意蕴丰富,既有约定的、稳定的内涵,又有一些表达诗人独特情感和思想的意蕴。

一、“水”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水”的这一意蕴是在一个民族群体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并不断地沿袭、接受。水流动不息,似时间绵延不绝;水一去不复返,似时间不可逆转,时间如逝水,流动不息,变化不止。

水象征时间流逝在杜牧诗歌中大致分为三类:

1. 象征事物的盛衰变化。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金谷园》)此诗借金谷园的兴废抒发了今昔盛衰之感。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所建的别墅园林,金谷园昔日的繁华如今已随时间流水而逝。“流水无情草自春”,时间和流水不管人间悲欢、世事沧桑,依旧流逝,在它荡涤之下,权威富贵短暂易逝。“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洛阳长句二首其一》)写中唐藩镇割据,皇帝不再巡幸几度遭到破坏的洛阳,东都昔日的繁荣随潺潺流水而逝,作者由东都表面的荣谢透视到盛衰本质,揭示晚唐社会不可逆转的没落。

2. 见证时移世易,时代变迁。

“潋艳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台城曲二首》其二)

此诗写隋军将领王颁入陈国都城,在水光潋滟的倪塘附近掘陈武帝墓报仇的情景,陈亡隋兴,朝代更迭,不变的只有仍旧潋滟、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倪塘水。

3. 象征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转。

“谁为驻东流,年年常在手。”《惜春》

杜牧以东流之水喻消逝的时光,流水东去,时间流逝,人生苦短,有谁能够将时光握在自己手中去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呢?

二、水意象的情感象征

杜牧诗歌中写水之处多写情感,但诗人一般不明指,水似乎只是自然景色之一,但读者若仔细品味,不难在“水”中领略到绵绵情意。

1. 抒发思乡之情。

“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南陵道中》)

以上两首诗皆为诗人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前一首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之时,诗人登上黄冈城楼看见夕阳就要落向水波潋潋的江中寒洲,顿生思家念园之情。后一首的漫漫江水是初秋景物,但它何尝不是“客心孤迥”的诗人对故乡家园、对妻儿的悠悠思念呢?

2. 抒发念远怀人之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当日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雪溺前溪水,啼声已绕潭。梅衰未减态,春嫩不减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栏杆。”(《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就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有寄》)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七绝主要是写他对扬州友人韩绰的忆念。缪钺《杜牧年谱》:“杜牧于唐大和七年(833)到扬州淮南节度使莫府中掌书记,大和九年(835)离去,两年多的扬州生活,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离开后,他多次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水既为南方秋季自然景物,又象征着忆念之情,“迢迢”写流水之悠长,衬托情感的深度,极写忆念之强烈。

其后三首均是利用水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3.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

此诗为作者借古讽今之作,曲折的影射了晚唐统治阶级不顾社稷危亡和人民疾苦仍醉生梦死的没落现象,秋水寒凉,犹如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4. 抒发人生苦短,事业难成的忧郁之情。

诗人的生命叹息和忧郁之情来源于水意象的时间意蕴。生命消逝,事业受挫,睹水生悲,忧从中来。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池州清溪》)年逾不惑的诗人于清溪之中检点华发,借清溪之水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颇带几丝伤感,几缕悲音。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汉江》)

“溶溶漾漾”的江水年年绿,人却岁岁老,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作对照,由自然之景引发人生易老的感慨。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三守僻左,七换星霜”,内心“拘挛莫伸,抑郁难诉”(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吏部高尚书状》)的诗人看见春尽仍碧清的兰溪水便不禁感叹屈原命运,同时也寄寓了自身怀才不遇、远贬江郡之叹。

上述以水写情的诗句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来暗示情感的涌现,源源不断,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长度、深度来写情之深之悠长;三是“水”意象表面上为景色点染,实则以水沟通心中的愁绪,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情深意切。

三、“水”意象的隐逸象征

“水”意象往往还因姿态无拘无束,流动自由而被作为悠闲、淡泊心境的对应体。如“草色连云人去往,水纹如彀燕差池。”《江上偶见绝句》。“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题元处士高亭》,均突现了诗人旷远超然、闲适的心境。也正因此,水在古代诗歌中还有“在野”的意思。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赠渔父》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蓬肩睡秋江。”《独酌》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齐安郡晚秋》

《赠渔父》中,寒水畔即退隐地。诗人借渔父这一老庄式的哲人化身形象,讽喻追逐名利之徒,其本质是诗人主体意识对象化,或者说是自我客观化。

《齐安郡晚秋》一诗中,“云容”“水态”可时时观赏,如水一般自由自在“啸志歌怀”,诗中写出了诗人一种欣赏自然的闲适心态。

杜牧诗歌中水意象的三种内涵有紧密的关联,前者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而成,后两者是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过程中,意义不断扩充、附加、衍生而成。三者的根源在于古人对“天地转,光阴迫”这一客观现实的哲学认识。

以上通过对杜牧诗歌中“水”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异彩纷呈、深藏潜伏、耐人寻味,使得诗歌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第7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虽然说是“参考答案”,但教师的精力、学识,考试的严酷、刻板,都让老师学生不敢随便怀疑教学参考,不敢坚持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到最后,老师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是正常人了,这样教书育人,能教出正常的学生吗?

的确,有不少这样理解的学者甚至大家。例如:

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但我们读诗更要看具体情况,正如如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中所论:《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

那我们再读此词:

菩萨蛮(五首第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看景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写春水一碧,水天一体,明净开阔,有如画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女子如月,手腕如雪,人物美丽,冰清玉洁。上阕从自然山水角度,下阕从人事角度,描绘“江南好”这一主题。

二看关键词,有人关注“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众口一辞的说江南好是别人劝词人的话。其实跟“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样,是肯定是强调。至于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其实是用游子思乡的常情,来衬托出自己不愿意返乡,突出江南美好至极,可以抵消掉对家乡的思念。

请注意“未老”莫还乡,为什么老了就可以还乡?应该是在年轻可以享乐的时候尽情享受江南的美好。老了,享乐的年龄过了,可以不那么在乎美景和美女了,再离开这美景与美色的江南。否则,就要遗憾断肠了。如果依据那种认为自己家乡战火乱离,那么年轻时回乡看战火会痛苦断肠,年老的时候回乡看见战火就不痛苦了吗?

三看韦庄另一首《菩萨蛮》(五首第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这首词回忆自己在江南一段快乐浪漫的生活,一位春衫舞风、春风得意的“年少”,立马在横斜水面的桥头,风流倜傥,引起满楼的“红袖”为之招手。然后,美女如云的“花丛”,精美的画屏,曲折围护,他在这个温柔乡里陶醉,决意终老在江南,发誓即使到了“白首”也不回去。

前一首写自然山水和女子美丽的江南好,这一首则更直接写“年少”与江南女子沉浸爱河的江南了,而且程度更加深,不是“未老莫还乡”了,而是“白头誓不归”,老了也回去了。

对这首词争论已久,前人有很好的论述了,例如蔡义江先生曾论:

其实,张惠言注的错误是很明显的。韦庄五十九岁才中进士,在这之前,长期过着浪游漂泊的生活。六十六岁始仕前蜀,七十二岁助王建称帝,建立前蜀割据政权,七十五岁就死了。他做前蜀吏部侍郎兼平章事的“晚达”生涯,是最后一二年的事。(参阅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及《论韦庄词》)而这首词中自言“未老”,下一首则曰:“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更可见他游江南,确是在“年少”时期,所以才有“红袖招”之;如果冯唐已老,哪能得到红袖的垂意!再说,诗文中称蜀为江南的,亦少见。大概是受张氏解此词末句为有感于“中原沸乱”的影响,又有人说:“此词为韦庄避乱南方时所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韦庄陷兵火中大病几死,后逃出长安,流浪各地,已年过半百。无论从时间或情调上看,都与词所写不合,所以也不可信。总之,此词是韦庄早年浪游江南时的作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第80―81页)

其实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论: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

例如李白是浪漫飘逸的代表,但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风格极为朴素自然,不能强加“浪漫飘逸”的评语。

例如杜甫是沉郁顿挫、悲愤满怀的,但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写当时靠亲友资助在几间草房,暂时的安定生活,使饱经忧患的杜甫感到愉快、宽慰、轻松,对此诗也不能强加“沉郁顿挫、悲愤满怀”的评语。

例如辛弃疾一向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以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流露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看不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我们读诗歌应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更应该“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诗文本身去体会诗歌用意旨趣。尽力防止随意联系,尽力防止过度阐释。

总之,我们应该成为正常人,正常的理解,正常的坚持我们的主张,正常的得到评判。

我们还应该把诗人当正常人来看。正常人不是一个面目,不是一天到晚就一种心情,不是什么时候都背着自己时代的国家大事。

(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313000)

邮箱:

QQ:76609601

第8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也许是一种改不掉的习惯,一提及“江南”二字,我便会立马想起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

感谢自然的眷顾,造就了性灵的江南,江南的美是道不完亦写不尽,使得见过或听说过她的人对她都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想念!

唐诗宋词里烟柳画桥边,有多少黛眉清眸的女子在等待着她们的长衣书生,便有多少你侬我侬的爱情故事。

江南,是水滋润了它。池塘遍地都是,盛夏时候满塘满塘的荷花开着。这时候的江南真真是极美的,烟雾缭绕,如诗如画。

清晨,大雾迷离的时候,清秀的采莲女子便咿呀地哼着歌谣,划着小船来采摘最新鲜的莲子,池塘里荷花开得正欢,那红的白的煞是好看,这是一天最美好的开始。

晌午时候,辛勤的人们都赶回家中,粗茶淡饭后,男人们抽上一支自制的纸烟卷,躺在破旧的老摇椅上小憩,女人们围坐一起低声聊着家常,好不惬意。不需要繁忙的劳作,不必劳累的奔波,放开一切,安然自得的享受一下自在的时光,听听知了的叫唤,吹吹炎热的夏风,这也是极好的,说不定突然而至地下一场大雨,正好给火热的江南降降温,柔柔的雨丝掉进荷塘里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青蛙们也赶紧地跳到荷叶下避雨。

第9篇:忆江南诗意范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

烟雨江南,诗意中那一抹清愁,萦绕着流年易逝的寂寞情愫,酒醒亭台旧时花,珠帘暗卷人断肠,小楼琵琶半遮面,一曲离殇怨半生;徜徉在记忆江南的忧伤韵律,空追忆,梦江南笙歌岁月蹉跎,望断天涯路茫茫,不知今夕是何年?相思为谁愁肠郁结,风露立中宵?漫步在厚重的江南古镇,烟雨朦胧风儿轻柔,碎石街头杏花旗高挑,酒寮女儿红十里飘香,白墙灰瓦,朱楼画舫,风景旖旎如画,古墨翰香的底蕴倒影似水容颜,淡淡的哀愁被诠释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唯美忧伤,惊心动魄的雅遗风韵!

风雅江南,多情中那一缕遗恨;半城忧伤半城愁,残云长空为谁怨?依稀如见,梦里花落小轩窗,孤灯下,红妆羞喜娇嗔忙,妙手织就锦绣袍,一针一线,织涓涓情意入衣赠檀郎!只为出来难,任君恣意怜,只为情意重,为郎织锦缎,殷殷细叮嘱,睹衣需思奴!三更鼓,催人归,依依惜别金缕衣,有花堪折伤别离,空对月;白月光,洒向人间几多惆怅?有情难成眷属归,天意弄人造化怨!能不怨江南风景悲,怡人山水间,黯然上演几多爱恨别离的忧伤轮替!最终,都飘散在江南水乡的多愁伤感底蕴里,化为幽美哀怨的传说,为后人把玩感叹,沉醉不思醒!一杯未尽,离恨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