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忆江南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

第1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一、整编四法快记省级行政区划

1. 数字法统领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称呼上分几类?每种的数量各是多少?总数是多少?学生:讨论、回答。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教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几个数字快速记牢?学生:展示歌谣,分析歌谣代表的意义。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歌谣记忆法。教师:我推荐一种我自编的数字法给大家。师板书“22345”,读作“二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学生:笑,领会。教师:总数是34个——联想到数字“3和4”,与汉字“山和水”押韵,寓意:山水(中国画)。

拆开来的各个数字的意思,让学生来解说。

2. “顺口溜法”展开

教师板书:两广两湖两河山,五江二宁陕青甘;云贵西川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回归欢。(首字诀“两五云重香”)

活动一: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活动二:师生共同查找书中津、京、皖等简称列表。

3. 方位(划区)法分解

我们一般把中国这只“公鸡”分为七大块:

(1)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吉林、辽宁);(2)北疆一个:内蒙古(自治区);(3)黄河中下游:两河两山两京(河北对河南、山东对山西、北京对天津);(4)长江中下游:两湖三江皖上海(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上海);(5)东南沿海:两广闽海港澳台(福建对台湾、广东广西对海南、香港对澳门);(6)西南地区:云贵川藏重(云南、贵州、四川、自治区、重庆)。(7)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 轮廓的形似法区分

利用中国政区挂图介绍“联想法”,或用课件显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形,让同学想象轮廓的形状像什么来记忆和区分各省级行政单位(出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形)。例如:吉林——圣诞树,辽宁——马头,河南河北——一对拳击手套,山东——鱼鹰,江苏上海——猎豹扑食,安徽——酒葫芦,湖北——洒水壶,四川——火炬,广西——钢盔,江西——一串葡萄等。

二、教学反思

第2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一、用自己满怀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想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教师自己对这一科的热爱是最好的手段。每一节课前我都经过经心准备是不必说的了,重要的是我每节课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进入教学,满面笑容地面对学生,并以激情贯穿始终。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上课积极性也很高。

二、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兴趣

比如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这一节时,我设计了精彩的导入语:同学们,你想旅游吗?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接着说:很好, 那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自然环境》之旅!我们将一起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纵马驰骋,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水乡浅吟低唱,你将一睹黄河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观,还将聆听到长江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涛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因为他们觉得这导入语不仅概括出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还充满诗情画意,所以对这一章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三、巧妙引导,培养兴趣

老师巧妙的引导,也能极大激发学生学地理、用地理的热情。比如在讲《中国气候》一节内容时,在讲到南北温差大时,我说,我们一年级语文书上有篇“大兴安岭,雪花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开始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啊!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的课文,就形象描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温差呢?学生们马上议论开来,并得出:是纬度差造成。我又因势利导:那么课文最后一句:“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哪方面“广大”。学生更有兴趣了,也都明白了是指“跨纬度广”。在学习“秦岭――淮河一线”时,讲到南方与北方的特产时我问他们:北方产柑橘吗?有的说产,也有的不敢肯定,我笑:你们没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学生都恍然大悟地笑起来,我又问:“何也?”学生答:“水土异也!”我追问:“从地理学来讲,真是水土异吗?何异也?”学生都会意地笑答:“气候异也!”我顺势引导:“看来生活中,学习中处处皆地理也!”学生们不仅学得兴致盎然,也学会了从生活实际去发现并分析各类地理现象,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巧设活动,巩固兴趣

在上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章内容后,我就设计了全年级“拼图比赛”的活动,让学生拼自制或买的中国各行政区图,先在班上比,选出优胜者再参加学校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几轮比下来,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都掌握得很熟练了,效果比死记硬背好多了。

在上《长江》、《黄河》时,我设计了“今天我来当导游”的活动,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长江、黄河的各段的水文、植被等情况。学生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五、巧妙识记,保证学习效果

地理学科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果死记硬背,不仅负担过重,效果也不好。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多种巧记方法,尤为重要。

第3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尊重;差异;个性化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差异,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下面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真实事例。

《忆江南》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教学内容,是诗人回忆曾经观光游览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我在引导学生读熟、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呈现你对这首词的理解与体会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接下来我给了同学们大约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准备,在学生准备的同时我巡视了一下,发现他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朗读、有的在抄写……我没有打扰任何一位同学,只是静静地巡视着。当我发现,大家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便说:“好了,我们先准备到这里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的小手就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第一个展示的是肖×,他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画了一幅清波漾漾、鲜花似火的江南春景图,他自豪地站在讲台上,举着自己的画,为大家描述着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春景。他描述之后,我继续引导,“肖×同学是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江南的,谁和他是一样的?”又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将他们的画一一贴到了黑板上。“谁的表现方式和这几位同学不一样呢?”这时褚××站了起来,她是用她那甜美又富有激情的朗读来表现对江南春天的赞美与热爱的。接下来平时就爱好书法的海××同学将这首词工工整整地誊写在自己的小楷本上,我将这一页纸也贴到了黑板上。要说最有创意、最有趣的汇报就数韩×同学了,他竟然用黄梅戏的调将这首词唱了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有一点搞笑,但我为他的大胆表现而叫好。白居易的《忆江南》是同学们笔下的画,是同学们口中的歌……

这节课,我没有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同学们朗读、背诵,但从后来的反馈看,同学们对这首词背得出奇的好,连平时背诵十分困难的同学也能流利地背下来。

第4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一、引言

“城市靠记忆而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及自然的生长,能够彰显城市文化独有的地方特色,增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的地方感和文化认同感,因而,保存完整的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呈现新的时展特征。一方面,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大批量的外来商户不断涌入甚至侵占街区核心地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化氛围愈发高涨;另一方面,资本级差地租带来的空间置换与权益割让,原住民开始搬迁,市井民俗生活气息开始消亡,街区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功能开始弱化。站在历史和现代、记忆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弥足珍贵的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城市大拆大建、大修大补、大面积更新改造后,存留下哪些隐患?人们在探寻街头巷尾的历史足迹时,是否还能找到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乡愁”?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缘于此,从城市记忆角度切入,选取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市记忆概念

国内外关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有集体记忆(collectivememory)、文化记忆(culturalmemory)、实践记忆(practicememory)等。比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集体记忆”的研究鼻祖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曾将集体记忆的概念界定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认为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又是一种象征符号,即附着于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德国著名学者扬•阿斯曼在阐释文化记忆的概念时,指出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其记忆传承媒介包括仪式和文化两种类型;此外,相关学者还指出实践记忆形成于人们的日常交往、生活实践、行为仪式等活动中,是人们通过潜移默化方式习得的文化记忆,建立在群体共同的文化基础之上,通过世代沿袭的方式传递。综合来看,本研究将城市记忆的概念界定为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人物故事等的集体性记忆。

三、研究区概况

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是“十里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东晋,六朝时代已繁华初具。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先后经历了全面启动(1984—1990年)——完善实施(1991—1995年)——加快建设(1996—2000年)——扩容升级(2001年至今)四个阶段,获得过“中国旅游胜地百佳”、“部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中国著名商业街”等多项殊荣。2010年,被评定为中国首个5A级历史文化街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又因其地处老城南南京城市化改造的核心地段,伴随城市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衍生的问题接踵而来。因此,作为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在探索保护与更新、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动向,选取其作为研究个案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城市记忆要素筛选通过查找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发现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存续的城市记忆要素和内涵丰富,如历史建筑景观(江南贡院、大成殿等)、遗存遗迹(秦淮河、乌衣巷等)、名人故居(李香君故居等)、老字号美食店铺(蒋有记等)、文学典故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桃花扇》等)、民俗节庆活动(秦淮灯会等)、民间手工艺(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等)等。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于2015年8-10月期间开展,采用到实地发放的形式,分别向本地居民发放256份,外地游客244份,有效回收样卷462份,有效率92.4%,具有可靠性。问卷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职业、收入水平、居住年限(当地居民)、游览次数(外地游客);第二部分为主观题(表1),主要调查受访对象对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发展、街区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满意度,将城市记忆要素融入题项设计中,以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进行问题设计,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或态度中立,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

(三)研究分析采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项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1、古建筑与历史文化氛围大多数受访对象对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记忆深刻,且对古建筑保护情况持较高认可度(选择“满意”比例为76%),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历史文化氛围”这两道选题的满意度较低(选择“不满意”比例分别为69%和72%)。具体见图1、图2和图3。2、餐饮卫生与美食特色受访对象特别是本地居民大多对夫子庙百年老字号食铺如蒋有记等的记忆深刻,但是对“地方美食特色”的评价和认可度较低(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6%和9%)。此外,对街区“餐饮卫生情况”总体认可(选择“满意”比例为56%),具体见图4和图5。3、购物环境与商业化氛围受访对象对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购物环境的便利性”的评价较好(选择“满意”比例为61%),但对“旅游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的评价较差(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63%),而对“商业化氛围”的认可度整体持否定态度(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72%)。具体见图6、图7和图8。有些游客认为旅游商品缺乏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不值得购买。4、休闲游览接待设施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受访对象对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览设施及活动”的评价适中(选择“一般”的比例为53%),对“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满意度整体较好(选择“满意”的比例为58%)。具体见图4-9和图4-10。部分游客认为,旅游信息化宣传方面,对历史记忆要素的挖掘不够。5、游客文明行为受访对象对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文明行为”的总体满意度较低(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52%和38%)。具体见图11。

五、研究结果分析

针对上文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从而为夫子庙等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挖掘街区存蓄的丰厚记忆要素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富的南京城市记忆要素,凸显了其在南京城市发展和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这些记忆要素,对于地方性的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彰显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具有重要功能。包括彰显水乡秦淮的江南风韵,针对性的开发不同功能的画舫;恢复“蒋有记”等老字号百年美食店铺,移除古建筑上的外文招牌,用中文汉字配以中国书法艺术的手笔进行重新装饰,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

(二)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方式的更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以“秦淮八艳”的民间故事为脚本,结合现代多种媒体技术,复建古戏台,推出大型实景演出,或邀请艺术创作者或非遗传承人,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记忆要素与现代艺术融合,开辟江南非物质文化创意园,邀请艺术创作家设立工作室,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来宣传表演民间技艺,并考虑开展竞技比赛;同时,和地方院校联盟,共同开发创作非物质文化艺术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再现民俗繁荣景象。

(三)实现街区功能的有机更新分隔现代商业街与传统文化街道,规范市场销售秩序,提高旅游商品档次和质量,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旅游购物市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和线下营销、“上店下坊”的商业经营模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和历史文化街区测评体系,加强街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加志愿者协助维护游览秩序,开展定向咨询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要。

(四)开展志愿者公益宣传活动在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定期开展志愿者公益活动,与地方会展、旅游、艺术等院校开展合作,倡导游客文明出行。采用网络媒体、现代传媒等手段,搭建线上文明出行的平台,以发请帖、求回帖、求订单等多种方式,邀请关注夫子庙旅游网站的网民签订网络承诺书。对于实际到达景区的游客,也可专设指定的区域,成立文明出行委员会,邀请游客现场签订文明出行承诺书。

六、讨论和建议

第5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 45分钟 要质量

地理是一门常识性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相比,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次要地位。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去督导学生学习这个科目,所以向课堂有限的45分钟要质量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更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本人经过几年的试教与探讨,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学法指导、传授技巧,强抓课堂45分钟的识记。任何一门课程,知识的获得都有一定的途径,地理也不例外。对于课本中的基础性的常识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随时随地留心记忆,教师要辅以一定的符号、标志,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巩固。如给考试当中经常出现的填空题、选择题的重点词语加上括号,简答题给以问号,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知道识记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有些知识还可以编成歌谣,让学生去识记。如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可编成如下助记歌;

世界居民三种分,体质特征要记清。

黄人肤黄头发黑,体毛中等面庞平。

白人三色都很浅,高高鼻梁薄嘴唇。

黑人皮黑头发卷,体毛较少厚嘴唇。

各个种族应平等,没有高贵卑贱分。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的识记,有歌谣如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五江:黑龙江、江西、江苏、浙江、新疆。疆是江的谐音)

四西二宁青陕甘,(二宁指宁夏、辽宁)

海渝内台北上天,

九七香港把家还,

九九澳门又增添。

2 重视读图、识图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在地理教学中最难懂的是读图、识图。然而读图、识图又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读懂图,识破图,地理课就会变成最简单、最容易学习的科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离不开地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更多地引导学生先读图,再识图,进而根据图的内容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这样学生能够直接从图上获取知识,转为已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示范性勾画地区轮廓图,学生也进行勾画练习。如教学长江的概况时,先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过程中流经的儿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找出主要的支流和湖泊、三峡和葛洲坝的位置,划分长江上、中游,中、下游的城市。接着在黑板上进行示范性勾画,边勾画边解说,并让学生在作业上进行练习。干流、支流、湖泊用蓝色粉笔绘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用黄色粉笔写上,三峡、葛洲坝的位置用红色粉笔标出,其余的用白色粉笔补充完整。一幅五彩斑斓的长江水系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写上一个助记歌:

一区二市八个省,(一区指:自治区:二市指:重庆市、上海市;八个省指青海、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

南三北三六条江,(南三指:长江南岸的三条支流,即乌江、湘江、赣江:北三指长江北岸的三条支流,即岷江、嘉陵江、汉江)

三大数字两湖泊,(三大数字指长江长度6300千米、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沿岸三峡葛洲坝,

宜昌、湖口干流分,

重庆、武汉与宁沪。(宁指的是南京市,沪指的是上海市)

这样设计,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对所授知识点的记忆也是轻松自如,水到渠成,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读图、识图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课也就上得轻松愉陕,避免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不良氛围。

3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板面示意图和简笔画。板图、板画、板书作为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运用得好,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地理中很多知识都可以直接从简单板图中获得,这样绘制板图在地理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多动脑筋,多渠道地学习绘制简单板图的方法,训练这方面的技能、技巧,从而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应用自如。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但学生却没有见到过的有些事物,可以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勾出,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及形态。如热带中分布的椰子树、苔原带典型的动物企鹅,用简笔画呈现在黑板上,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加深了记忆;再如教学常用的天气符号,让学生干巴巴的一个一个地去记忆,既费时又记不住,教师用不同色调示范性地画在黑板上,学生模仿勾画,很容易记住的这些看似烦琐实为显明的标记。除了板图、板画外,一幅布局合理、字迹整洁的板书不仅会给学生以清晰、明了的印象,还会对所授知识的巩固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6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3.江南

课时划分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者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莲、东、西、北”9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词卡片,认读生字来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多媒体课件再现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美。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 过 程

基本环节

主 要 活 动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相机出示课题。

2.教师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江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1.教师引学: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2.出示9个生字。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生字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先带着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达到学习目的。

有效导学

品读感悟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生字。

1.观察字形。

2.学写生字。

3.自主积累词语。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解疑释惑

点评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先带着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

3.自由读。

4.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熟读成诵,在读中体会江南之美。

练习总结

拓展延伸

1.把生字放到课文里,你们还认识吗?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会语言美。

板书设计

江南cǎi lián

第7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课堂导入 问题设计 教学形式 课堂小结

一、课堂导入要“活”

同样的课,有的老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老师讲,则枯燥乏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没有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及优美的课堂语言去感染学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时时处处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趣味化?如何将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富有动态美、变化美?这是我在历史教学一直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贵在“活”。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我在设计“江南地区开发”这节课的导入时,没有用传统的问题式、音像资料、歌曲法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图片“一只三条腿的鼎和一个三国实力比较表。鼎在前面学习古代青铜器时,学生对鼎已经比较了解,知道鼎除了表示古代煮事物的器具外,还是王权的象征,当学生一看到这只三条腿的鼎时,会自然而然联想到上堂课刚刚学过的“三国鼎立”的形势。接着我说:“鼎的三条腿分别代表魏、蜀、吴三国,我们再观察一下三国实力比较表,不难发现哪国实力强,哪国实力弱,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三国的不同命运,那么到底是谁最终完成了三国的统一呢?”通过这样一幅生动的图片、一目了然的表格,和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比较巧妙的把学生带入了本节课。

这样设计的新颖灵活之处在于:生动、形象、直观,又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因而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设计要“活”

我们知道,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好问题,不但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问题设计应高度重视,不但要做到层层质疑,步步发问,环环相扣,而且要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首先,问题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我在设计本课时就有“合作探究”、“感悟历史”、“放飞你的思维”、“能力拓展”等多种形式;其次,问题设计的角度也要灵活多变,尤其要注意反思性问题的设计,同时对当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也要给与充分的设计,同时对当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也要给与充分关注。例如,我在讲述“西晋的兴亡”时设计了“合作探究”问题:“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接着一个“感悟历史”的问题:“从西晋的灭亡中,我们应该得到怎么样的教训?”在学习“淝水之战”时设计的“放飞你的思维”的问题:“前秦拥有80万兵力,在淝水之战中却被只有8万军队的东晋打败,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你从前秦的失败中得到什么启示?”以上问题都渗透着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和反思性教学,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辩论、感悟,不仅突出了重点,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而且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重点和难点的框题时,我设计了下面的“能力拓展”问题: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变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江南开发的影响如何?结合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谈谈你对开发大西南、大西北、北大荒的认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讨论,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国家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激起了他们为改变边疆地区的面貌、为祖国的更加富强而发奋读书的思想感情,即突破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从而达到了历史教学的育人目的。

三、教学形式要“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根本目的已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通过知识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说到底本质上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创造的事业,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来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品质的人,并不断生成与人的生命同步发展的崭新文化。”可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按照教师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抛弃过去那种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民主的、开放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我在本科就充分运用了思考、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还设计了“小小故事家”、“梦想剧场”等栏目。如在学习“淝水之战”时,让学生讲述“淝水之战”的故事,并让学生说出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讲述成语故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由来。通过以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即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体理解了历史、感悟了历史。

四、课堂小结要“活”

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对于课堂目标的实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虎头蛇尾”或“善始无善终”的课是决不能用“成功”二字来评价的。课堂结尾形式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教师的个性等因素来确定,决不能整体划一。本节课头绪繁多,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知识擂台赛。首先出示自制图片:“”填政权,“”填战争,“”填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用不同颜色的色彩填充,比赛哪组填的最多最准确,即为优胜组。这样小结,既寓教于乐,又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

第8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古诗词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词。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田园,热爱乡村。《渔歌子》这首词也是情趣盎然地表现了渔夫悠闲的乡村生活。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的《渔歌子》也是一片画意诗情。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诗词已经并非陌生。并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开展晨诵午读的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本学期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忆江南》也是一首词,所以学生对词的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渔歌子》本身文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体会应该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关键是老师要提供好相应的踏板。

教学目标:

1. 认识“塞、箬、笠、蓑”这四个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这三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3. 体会这首词的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自由闲适地思想感情。4.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读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和意境,体验作者宁静,悠闲的心态。

教学难点:

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内涵及原因。

教学思路: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绚丽的瑰宝,面对古诗词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典,老师没法讲,也不能讲。所以本堂课我以板画为突破点,围绕着板画开展一系列的朗读,体会,想象和练写,以画促读,以画促写,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深刻理解“不须归”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步骤

(一)词语导入

大屏幕出示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

附:郁郁苍苍 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 戏蝶游蜂

白鹭翩翩 桃花朵朵

流水潺潺 鳜鱼肥美

学生轻轻地读一读,谈一谈发现。

【设计意图:出示这些春天美景的词语,一是为了积累,二是为接下来的课堂练笔做好准备,三是渲染本节课处处是美的课堂氛围,奠定优美,闲适的情感基调。】

(二)出示“渔歌子”这个词牌

1. 指出“子”是读第三声,在这里是“曲”的意思。

2. 回忆词牌名的相关知识。

3. 通过“渔歌子”这三个字让学生猜测本首词的大概内容。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利用已经学过的《忆江南》的知识进行迁移,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三)整体感知,通读词句

1.通读。

(1) 初读,重点在字音。

(2) 再读,读出节奏。

(3)第三次读,读出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

2.谈感受,找景物。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认为这首词很美,那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向我们传递这种美的信息呢?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对这首词的一个整体感知,也是从学生的“读”到老师的“画”的过渡。】

3.教师板画,学生欣赏体悟。

(1)学生回答,老师相机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景物。并引导学生用上第一环节的四字词语来描述黑板上的景物。

(2)学生一边看板画,一边再次朗读。

(3)发挥想象,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画是直观的眼睛的感受,创设这一环节是想通过耳朵和鼻子的感受让学生能更进一步身临其境,让画面更立体,让体会更深入。】

4.学生自主练写。

5.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第9篇:忆江南教学设计范文

古诗走进课堂,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有了些感悟。

一、 进入诗境

带领学生进入诗境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古诗自身的特点来选取相应的方式。

1. 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和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了解到作者与诗人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感情,好友此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再去体会“唯见长江天际流”所包含的两重意思,既写景,又抒情,就更加容易了。

2. 联系现实

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入境古诗的桥梁。例如教学《望洞庭》时,引导学生回忆游览南湖、净月潭等熟悉的景点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再去学习诗歌,就会兴趣盎然了。

3. 故事引入

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时,先讲述发生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理解诗人寄予诗中的情感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解好题眼

古诗题目简洁、含蓄、深刻,弄懂题意,内容便略知一二。题意理解的关键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如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对于“不值”讲解得就非常有创意:“不值吗?值!”让人拍案叫绝。

三、 理解诗意

用我们的感官去参与古诗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找准关键

对于古诗中关键字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古今意思的区别,以及暗含的情感。如教学《滁州西涧》时,抓住“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弄懂它是喜爱、怜惜的意思,“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则抓住“自”理解是自在地漂浮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对归隐山林、安闲生活的向往!

2. 听——古乐悠扬

恰当的音乐背景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春望》一诗时,播放一首《霓裳曲》让学生感受盛唐繁华,随着理解的深入,再播放一曲低沉、伤感、苍凉的古乐,诗人对往日盛世繁华的怀念,对如今悲惨遭遇的无奈,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之情就在这乐曲中渗入到了学生的心里。

3.嗅——品味意境

品味诗境要学会赏析,整体把握,如《春晓》一诗的前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说春光使诗人心情愉悦,而是使飞鸟怡然自得,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同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同理,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声和景营造诗歌的境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一支出墙的红杏使满园春色尽现我们眼前,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敏锐的鼻子,嗅出古诗中的味道。

4.想——联想画面

学生要充分了解古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将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像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忆江南》一诗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启发学生想象在这这如梦如幻的江南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美景怎能不令人怀念!这情怀怎不令人追忆!

5.读——诵读成韵

古诗注重音韵的和谐,所以朗读一定要讲究节奏。如五言绝句可用“二二一”节奏或“二一二”节奏,七言绝句可用“二二三”或“二二一二”节奏,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当然诵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情来。现在很多教师以让学生高声诵读来增加效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扯着脖子高声地吼出清新自然的《清平乐》、想象瑰丽的《将进酒》、苍凉悲壮的《从军行》、忧国忧民的《示儿》,不禁汗颜,莫让这一声声吼毁掉我们中华千年的文化瑰宝。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我们的教师除了利用前面的方法在教学时做好功夫,还要以身示范,进行朗读指导,用我们的声音,我们深刻的体会去诵读,从而感染学生从对我们的模仿到自己心灵的进入,然后从他们喉咙中发出的就是诗人的慷慨豪迈和浅唱低吟了。

四、 用好辅助手段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下辅助手段,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1. 以诗作画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教学中既可以借助配画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也可以诗词为内容,任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描绘出诗词中的意境。

2. 以诗写文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诗补白、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独立创作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以诗成戏

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能力强,所以对于他们进行的古诗教学,可以边说边唱,边讲边演。如教学《古朗月行》时,学生了解“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捣药”这些词意,在之后的朗读和背诵中,用手势和动作将他们形象的表演出来,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记忆与理解。

4. 以诗放歌

古诗的语言生动,充满音韵之美, 极适合配乐演唱,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的作品有二十余首。如《春晓》《出塞》《长歌行》……课外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学唱,自然兴趣盎然。同时还可以开展给古诗配新曲的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同时为了给古诗找对曲子,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蕴有了透彻的了解。

五、 创新设计作业

诗歌教学的作业,应该多层次,富有个性化,既能够对课堂学习加以巩固,又能使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设计如下作业:(1)说:把诗歌的内容说给家长听一听;(2)画:画一幅表现诗歌意境的画;(3)写:写一段话,将诗中所描绘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展现出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智慧,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与信心。

当我们听到校园里回荡起朗朗的诵读声,这是古典文学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当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这是民族文化振兴的曙光!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中漫游,用古诗的神韵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充分享受徜徉古典文化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