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精选(九篇)

高端装备制造业

第1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门贵斌(1959-),男,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0-03

一、概述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计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位于产业链的核心等特点。

大连市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具有一百年多的历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包括工作母机、零部件、成套设备制造门类较为齐全,基础雄厚,产品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体系。大连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大批重大装备。自2006年以来,大连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值年均递增26.8%,利税递增43.8%。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239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完成工业总产值3827.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7%;实现利税总额401.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6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48.4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50.2%,实现出货值1181.6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61.09%。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大连市GDP和大连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大连实力雄厚的第一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大连而言既是难得发展的机遇,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大做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

1、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市场上这一产业的增长也越来越快。不少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甚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开始进行战略性收缩和调整,这为大连装备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扶持。2009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保障。

大连作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自建国以来装备工业基础就比较雄厚,规模在东北地区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为大连市带来了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但也对产业发展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连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端装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资建设,尤其是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肥、钢铁基地等一批在建项目和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启动,有力地促进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一些掌握高端和核心技术的国外大型企业陆续受到影响,大连市装备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积极参与到国际产业机构的调整中来,通过兼并、重组、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尖端核心技术,提高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连市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就能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2、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hreats)

全球总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市场增长速度将会放缓,这就迫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更多地从外销转为内销,但是国内消费却很难将这一缺口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对高端装备虽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大量的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却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在生产力方面的落后,这种低端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矛盾。

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低碳革命,发展低碳技术,利用新的核心技术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提高其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连市在这一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强了回归企业的态势,影响了大连市的高层次产业转移,阻碍了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s)

大连具有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大类行业,在国家“十一五”期间的16项重大装备项目中具有8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柴厂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大型船舶、内燃机车、船用螺旋桨、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工业制冷设备、互感器等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排行第一。日立、东芝、三洋、松下、西门子、三菱电机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大连投资建厂;中船一重、中国一汽、北方车辆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大连投资。此外,还形成了光洋科技、亿达日平、大正船业、第一互感器等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设计船舶、冶金、机床、轴承等多个领域,成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大连市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1.5兆瓦变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已通过消化和吸收阶段,实现了批量生产,国产化率超过了85%。大连机床集团研发的多项新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联合研发国产数控系统,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

4、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其内部也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仅限于对产品和技术的改造升级,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对人才合理有效的利用。很多大企业没有建立结构完善的研发中心,导致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不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导致成果、技术、人才、设备等不能有效的集成,先进技术也得不到及时的应用,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多数装备制造业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将进一步制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资本结构方面,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完善。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虽然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上的产业能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强大的产业链,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5、建立SWOT分析矩阵

三、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1)SO战略

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实行有效的结合,加快各项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进程,加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有关的核心技术方面,企业要积极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对关键技术进行共同研发。政府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国家培养装备技术人才的计划,鼓励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合作,联合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

此外,大连市要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人。要定期举行装备制造业的人才交流会,引导各类人才向装备制造企业集聚,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WO战略

大连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对国外技术实行引进、吸收、创新的模式,积极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要注重引进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生,利用他们先进的思想和高端的技术水平来发展装备制造业。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给大连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大连市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规模化的产业园区,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在投融资方面,政府要明确在装备制造业投融资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完善投融资内容,确定投融资范围,调整投融资项目。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这一缺陷,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的,必须同时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共同调节。设立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保证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3)ST战略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通过过多的消耗资源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是权宜之计,我国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线方针,即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现代化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发展低碳、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大连市集中了国内外一批大企业集团,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走全球化经营的路线。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从长远的趋势来看,需求也是相当大的。而我国国内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能抓住时机,适当的扩大我国国内需求,就能带动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连装备制造业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还存在着有待破解的难题,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来破除这种技术难题,尽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用大连装备来装备大连。

(4)WT战略

目前大连市的大型企业都是规模大,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要完全依赖进口,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通过改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解决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政府要尽快出台对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实行减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大企业之间资产重组,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对制造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实现专业化的分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大连市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要从能耗型向节约型发展,使大连市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连装备制造企业对进口技术的依存度较大,要通过对国外核心技术的改造升级,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掌握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使其具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最终能向国外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5)建立TOWS分析矩阵

参考文献:

[1] 宋洋.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金融研究,2011,(06):16-19.

[2] 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刘阳.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取向[J].生产力研究,2011,(03):92-94.

第2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鹏华盛世创新股票型基金(以下简称“鹏华创新”)成立于2008年10月10日,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为60%到95%,按照国金基金分类属于股票型产品,截至2010年底基金资产净值6.95亿元。。

今年以来,鹏华盛世创新的业绩提升明显。鹏华创新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正值熊市收尾阶段,鹏华创新围绕着经济复苏积极建仓,在2009年上半年较好地分享了蓝筹股和通胀受益股的投资机会,到2009年下半年在组合中加大了与经济转型、消费和创新相关的行业和个股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全年鹏华创新净值上涨70.14%,在同业中排名中上水平。到了2011年,鹏华创新受益于提前布局装备制造等低估值行业股票,在年初以来的估值修复行情中业绩提升明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鹏华盛世创新今年以来净值上涨5.3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居前。

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鹏华创新在去年三季度即开始着眼布局具有估值优势且受益转型的制造业股票,三季度末机械行业的持有比例为35.8%,到四季度末进一步提升到41.5%,尤其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布局,使得鹏华创新在年初以来的估值修复行情中受益明显。尽管经过前期上涨部分行业的估值已经得到一定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而随着年报、季报的披露,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也有望成为继续推动估值修复行情的催化剂。此外,鹏华创新重点持有的高端装备制造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装备制造高端化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并有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接下来围绕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动该类主题投资机会。

鹏华盛世创新基金经理唐文杰认为,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向内生增长转型。中国经济有两大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和人口。过去,制造业和人口大部分服务于出口行业,未来如果政策导向是鼓励消费,逐渐搭建起一个消费以及保障消费的制度框架,那么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国经济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外部因素来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技术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目前正加快走出去的脚步,如高铁、海工装备等。目前中国引导经济转型的政策正在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对内搭桥梁,建立鼓励内需的机制,对外增加高端制造业的出口。在国内经济转型与变化期间,孕育着很多机会,而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发现变化,评估变化,并在错误的市场评估中找到机会,概括来说投资就是针对结构性变化来进行相机决策。

综上所述,鹏华创新受益于提前布局装备制造等低估值行业股票,考虑到机械行业仍具备估值优势,投资者可对该基金进行关注。

第3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关键词】 高端装备制造业;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1-0072-05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部分,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布局“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这几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的问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整体出口环境不利且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也面临更大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风险:在产品方面,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研发投入高、研发产品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营运资金周转期长的风险;外部环境具有市场突变、订单量下降的风险。这么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最终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呈现,因此有必要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在财务风险的萌芽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内外部财务风险影响情况,选择财务风险敏感指标,构建符合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找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了解该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环境中的风险易发点,预测财务经营状况,将事中和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也是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强、处于产业链核心部分等特点。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文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细分为五大重点领域: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航空装备领域、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业[ 1 ]。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

1.原材料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高端装备行业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原件配套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要用到的一些高性能材料比如特殊合金、钢材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的能力,出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由于自身没有能力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生产基础设备、核心设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对国外生产这些装备的公司依赖性较大,对这些装备讨价还价能力较差,所以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的问题,同时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原材料或者相关设备的进货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营运成本变大。

2.总体市场需求下降

受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影响以及整体出口环境不利的挑战,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对企业订单管理、存货周转以及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生产高端工程机械的企业,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对于高端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很多重工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滞销,效益下降,对销售收入和盈利都产生不小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受国外产品打压

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普遍受到外商的打压,过去高端装备产品一直主要由外国公司生产,当我国不能自主生产该种产品时,国外公司就会大幅度提高价格,一旦我国企业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国外的公司就会实行价格战,利用我国国产高端装备产品未立足市场的弱点,采用降低价格的策略吸引客户、争夺订单,使得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订单,导致我国企业不能顺利收回前期的巨大投入。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了能够与国外高端装备产品进行竞争,在产品性能不够优良的情况下也会采取低价策略,这样就会对公司的盈利和投入回收产生影响。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内部原因

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高端装备生产具有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且存货周转天数较长,同时高端装备的购买费用较大,购买方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上升。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一方面占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发生财务危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产生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对选取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营运资金周期进行统计,发现企业的平均营运周期达到248天以上,所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2.资本结构不合理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过度负债的现象依然严重,太原重工、中船防务、国电南自等这些大型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70%。企业的高负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还款压力加大,容易造成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继续投入和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3.现金流紧张

前面提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受国外生产商的打压和自身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会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

4.研发方面有较高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由于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将会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发会有失败的风险,如产品研发失败、研发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投入市场、研发的技术过时等等,会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加剧现金流的紧张。如果产品研发一直不能得到突破,会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销售和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加强研发方面的管理,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政府近年来也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财税补贴,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所以企业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金补贴,大力开发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结合前文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前人对制造业财务预警的相关研究[ 2 ],本文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非财务指标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来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样本选择及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思路

本文在制造业上市企业中对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传统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各大财经机构认定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概念股票,剔除最近三年被ST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确立了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航空装备领域企业23家,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企业10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9家,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1家,智能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5家。本文所选择的样本范围是2012―2014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A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各上市公司的年报。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被证监会宣布特别处理(ST)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国企。相对于过去以被ST上市企业作为陷入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象来说,本文采用EVA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价值创造和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指导下,将股东利益是否被侵害作为评判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标准,而且EVA指标也是各大国企衡量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EVA值大小为样本财务状况分类的判别标准,从而突破了以被证监会特别处理企业(ST)为财务风险实证研究样本的局限,有利于对ST企业较少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

本文以EVA>0的企业作为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以EVA0的企业作为1组,当年企业EVA

接下来本文用所选择企业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将存在真实明显差异的样本数据留下并纳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对筛选出来的指标和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利用SPSS 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筛选出来的财务指标构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预警模型,再对2014年的企业样本进行预警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二)指标筛选

本文采用K-S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有差异的指标为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和经营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这16个指标。

(三)两组财务敏感指标比较

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指标进行两组均值的比较,更能了解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亚健康组和财务健康组在这些财务指标中的表现,更好地对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进行管理。两组财务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营运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整体表现都要比财务健康组差,尤其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财务健康组要比财务亚健康组高出70%,说明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要高于财务亚健康组。财务亚健康组要关注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2.盈利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要比财务健康组差。盈利能力指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也是投资者投资企业、考察管理层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确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虽然还是处于盈利的阶段,但是EVA价值创造能力已经出现小于0的情况,这说明企业不能被表面的盈利所蒙蔽,要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对市场营销、产品结构、成本费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3.成长能力和销售成本方面:财务亚健康组虽然也有一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但是整体明显低于财务健康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两组的营业成本率都非常高,即使财务健康组营业成本率也都接近70%。由于财务健康组的营业收入增长提高,EVA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前面也说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和核心设备等成本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上升,所以企业应该关注营业成本控制问题,通过改良设备(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或者减少用料、减少管理费用和其他途径,使营业成本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不要让它再持续增长。

4.现金流管理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小于财务健康组,这说明现金流量指标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虽然仍处于盈利阶段,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很多破产的企业利润并没有变为负值,但是其现金流已经出现了断裂的现象。财务亚健康组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及时发现浪费现金流的环节,避免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是破产的危机。

(四)BP神经预警模型建立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要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模型中,将2012―2013年的136个样本作为建模样本,2014年的样本作为测试样本,由于2014年样本EVA分组已知,因此可以判断模型的预警能力。BP神经预警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建模含义如下: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的预测精度本次为81.995%,是基于训练样本集得出的结果。

网络结构:三层结构,输入层有16个输入节点,隐层有3个隐节点,输出层有1个输出节点。通过对BP神经模型输出的样本分类进行手工统计,得到BP神经模型的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BP神经模型有较高的预警能力。

五、结论

本文以A股市场68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构建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被ST的企业较少,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EVA

【参考文献】

第4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关键词:采购成本;供应链;沉没成本;缺料损失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3日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意义

1、采购成本的定义。所谓采购成本,是指材料采购及其相关采购活动费用的总和。采购成本包括材料订购成本、材料采购价格成本、库存维持成本和缺料损失成本四部分。其中,材料价格成本和缺料损失成本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2、采购成本控制的意义。通常情况下,材料成本占制造成本的50%以上。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是企业整个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采购成本控制好了,就等于拓展了利润空间;相反,如果管理控制的不到位,原本可以赢利的产品也会亏损。所以,做好采购成本控制,就如同牵住了成本控制的牛鼻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拓展利润空间,可以用更多的资源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

(2)可以保证企业有限资金合理充分的使用。

(3)通过控制成本,保证产品的定价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能够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4)通过控制采购成本,可以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3、采购成本控制的原则。采购成本的控制并不等于说无限地压低采购价格,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压低价格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再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采购价格实际上压缩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根据和谐共赢价值观的要求,在与供方互利共赢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给予供应商合理的利润空间,以确保供需双方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合理控制采购价格,预防供应商在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攫取超额垄断性利润。

第三,挖掘供应商的管理潜力,预防缺料损失带来的无形成本和沉没成本。

二、采购成本管理的障碍和挑战

许多企业比较重视采购成本的控制,也采取了许多控制的方法,比如导入投标机制、设立价格信息渠道等,但采购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控制难度很大。当今,在产品销售价格因为竞争激烈难以提价的情况下,有的企业不但不能实现赢利,反而在生存的边缘苦苦挣扎。采购成本管理和控制遇到了空前的障碍和挑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包产品太多,而且品种多,批量小,供方一般不愿干,采购价格难协商。

第二,由于产品复杂程度高,所以供应链太长,供方数量庞大,一环套一环,很难控制。

第三,很多是顾客指定的供应商,企业不能惹,否则得罪顾客,连订单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控制成本。

第四,很多关键技术和产品被国外垄断,国内不具备生产供应能力,只好从国外采购,而国外的产品因为稀缺性和限产,产品采购价格基本没有协商的余地,就是人家一句话,不要也得要。

第五,由于供方保密,所以获取供方产品成本结构有难度,压缩采购成本没有科学依据,所以供方不买账。

第六,一些小的供方因为管理跟不上,所以缺料损失很严重,造成很大的沉没成本。

第七,因为个别采购人员有吃回扣的现象,不能主动地替企业着想,没有控制采购成本的意愿,但因为吃回扣的高度隐蔽性,企业对这些人员尽管怀疑但没有证据。

三、采购成本管理的具体策略

尽管采购成本控制有很多障碍和挑战,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倒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问题很严重,因为挑战,所以需要更多智慧。在运用传统的方式不起作用的时候,应积极寻求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笔者根据多年财务管理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首先,应做好采购成本的预算计划。企业财务部门根据项目采购成本目标和产品BOM(零部件明细),测算每种需要采购的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定额、资金需求及安全库存等,编制采购成本预算计划,作为采购依据。这样,企业就需要既懂财务知识,又懂产品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才能保证测算的采购成本定额是科学的,是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外包产品的成本构成测算很关键,否则难以说服供方。

其次,材料采购价格信息收集职能应与采购职能分离。企业应保证采购信息来源的准确,而且相对独立,既保证采购人员获得市场较低价格的信息,同时对采购人员构成价格压力,迫使他们去寻求品质更优和价格更合理的产品。

企业应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获得材料和产品价格信息。通常,企业采购价格信息收集方法有如下几种:(1)横向收集法,就是通过大型网络、企业网站、行业专业杂志、商业广告等渠道,收集不同生产厂家同类同质产品价格信息;(2)上游测算法,了解你所采购的产品的成本构成,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其他费用等,分析其成本构成;(3)下游推定法,了解你所采购产品的主要用途,了解其使用的独特性和广泛性;(4)动态跟踪法,就是利用期货、政府公开采购信息及时掌握材料价格的变化。

第三,有效控制材料采购价格。材料采购价格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主要方面,所以应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加以控制。

(1)内行采购,要求采购人员尽可能专业对口,通晓主要材料及其生产技术工艺。

(2)每种材料的供方,均应保持两家以上的合格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货比三家,根据价格信息,进行质量价格对比,选取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实施采购。

(4)进行成本价格分析,要求供方提供价格成本构成。

(5)大宗材料应通过招标方式进行。

(6)根据价格趋势预测,在材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时,适度增加物资库存。

(7)寻求生产厂家直接供应,取消中间。

(8)协助供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供方的生产制造成本。

(9)利用电子商务公开、快速、价优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采购。

第四,预防缺料损失成本。缺料损失成本是指材料供应中断而造成的停工待料损失、延迟发货损失、组织信誉损失和可能的业务流失损失。缺料损失成本会增加组织的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后果比较严重。所以,企业应通过以下方法加以有效控制:

(1)建立安全库存,特别是关键重要材料,特别是从国外采购的产品,因为其采购路途远、周期长,零库存是根本不适用的。

(2)对供方进行现场跟踪式的持续监督管理,尽可能规避缺料损失风险。

(3)通过合同条款对缺料成本的索赔明确严格规定,以约束供方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五,适度控制库存维持成本。库存维持成本是为保持采购材料的适用性和质量符合性所发生的费用总和。

库存维持成本包括:仓储管理费用(人工费,通风、空调、消防、库房等硬件设施折旧费,标识费、搬运费、盘点费等)、仓储资金成本、仓储材料沉没损失(如报废、呆滞、损坏、变异、价值下降等)。

企业应在保持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强化库存产品的防护,预防产品损坏、霉变、丢失、失效等现象发生,减少沉没损失。特别是对下列产品应加以重点防护:

(1)敏感产品,即容易发生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等变化的产品;

(2)具有明确保质期限制的产品;

(3)价值较大的产品;

(4)比较精密的产品;

第5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输送;合同类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备诸多优势,具备典型性。

技术交易对于产业发展具备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现状分析,可以反映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从而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等,都让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国面临激烈竞争,我国政府也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因此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分析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技术输送、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角度,对分析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技术交易中的技术输入输出情况,以及具体输送的合同类型进行深入透析,对于北京地区产业整体技术输送状况以及输送类型分布做了典型的分析介绍,有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数据依托北京市技术交易管理办公室,在“精机工程”基础上,对近五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数据进行提炼整理;同时,对七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得到一手资料,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一、基于技术输送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1.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合同项数还是技术交易额,海淀区技术输入都是首屈一指,遥遥领先,如下图。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海淀区得天独厚的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如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在此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科研院所,另外也包括一些高新企业园区的规划和落地,为技术储备形成了巨大优势。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朝阳区虽然在教育领域无法与海淀区相匹敌,但是经济发展,也就是企业发展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依托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高新技术储备,但是总体上还是和海淀区有很大差距。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2011年到2015年总体情况与2015年情况类似。

2011年-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技术输入图(技术交易额)

数据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这是产业发展向高度融合方向进行的标志,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号召。工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且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而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问题在于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在于背景地区产业规划、资源分布与配置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2.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

技术输出方向上,从2015年交易项数上来看,吸纳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最多的是北京市,为696项,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江苏省,161项,而在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省市中,以南方省市居多,如广东、浙江、上海等,这些省市也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比较有优势的,对相关技术需求也比较大,另外,河北省吸纳北京高端装备技术项数也比较多,在京津冀整体规划与产业合理布局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也积极地吸纳北京市对应相关技术,为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做准备。

从2015年技术交易额上看,北京市对国外输出技术交易额相当高,达到3735042288.32元,远远拉开对国内各省市的技术交易额,这也符合当前国内外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状况,国外毕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对技术的需求也以高端技术居多,而国内的相关技术整体发展不均衡,北京市在厚积薄发下不断创新,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出售到国外,而这样的技术自然交易额也很高。国内而言,技术交易额较高的是:北京,江苏,四川,河北,山东等省市,其中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几个省市并没有很高的技术交易额,这些将体现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

从2015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上看,排名第一的当属拥有超高交易额和较少交易项数的国外,数额达到128794561.67元,唯一的一个亿元级别,国内相对来说少的多,从梯队角度上看,第一梯队是四川省,4834560.37元,第二梯队,江西省3990824.00元,云南省3830199.94元,山东省3003359.96元,而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省市,如上海、浙江等,只达到百万级别,在交易项数和交易额上都比较领先的河北省,是2230326.52元。国内中西部省市对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比较多样,与各省市的重点布局状况相关,所引进技术相对当地水平来讲属于比较先进技术,而南方省市在这一领域的引进技术以渐进式创新性技术为主,所以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呈现为当前情况。2011年到2015年情况与2015年状况类似,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与国外相比,毕竟我国相关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基础技术积累、创新机制、龙头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省市间技术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导向,以及地缘优势差别、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二、基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根据下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总交易项数为1799项,比2014年下降158项,交易额为70.1亿元,比2014年下降2.1亿元,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0.03894283亿元,比2014年提高0.02065939亿元,总体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合同数据保持平稳,数量上波动不大,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技术的“质量”,这一数值提高表明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如下表,合同项数呈上升趋势,而合同的交易额情况相对复杂,总体下降趋势,2013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2014年回落到趋势线上,在与多家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但是并没有企业表示2013年出现比较特殊的情况,这一情况可能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的较大数额技术交易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并非年度整体情况有特殊变化。因此在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的分析中,排除2013年的特殊情况,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很平稳,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创新性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1.技术服务受企业偏爱,在各项合同指标数据中领先

根据上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55885969亿元,是四种合同类型中最高的。从2011年到2015年,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上,技术服务每年占比都接近或超过50%,在交易额上,技术服务的占比要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技术服务的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相对更高。这也正是企业技术服务领域交易频繁的原因,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北京的高端装备企业当前处于技术攻关期,很多企业虽然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但是还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一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链,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于是在不同的市场方向上进行着布局和尝试,技术服务就是一块较多企业在尝试的方式,通过提供有着较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摸索道路

2.技术开发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院所合作开发是最常见方式

从上表数据看,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29276903亿元,从2011年到2015年,技术开发在技术市场中无论是合同项数、交易额,还是平均单项交易额,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技术开发通常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转向产品的关键环节,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企业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用十分重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更好的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利润。调研发现,当前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开发大多是企业与院所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院所高校有技术,企业了解市场,合作开发具备双赢效果。

3.技术转让交易偏少,产业角度上不利于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平均单项交易额为0.028445206亿元,与技术开发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当。从2011年到2015年以来,这三个指标的数字整体平稳,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整体上技术转让在四种合同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不是“利好”,技术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衡量指标,技术转让指标较低,说明当前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或者技术产出率本身并不是很高,不过从四种技术合同整体来看,也有可能是在签订合同时,甲方乙方将一些技术转移的合同签成了其他的类型,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这是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发现的,当前相关单位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技术交易的大方向上,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4.技术咨询往往作为作为交易附属角色,发挥补充作用

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03307522亿元,和其他类型合同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和技术咨询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咨询毕竟不是技术开发或者技术转让直接以技术为对象,而是辅技术活动,所以相对来说平均交易额没那么高,另外,技术咨询的交易额相对之下所占比例也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也和咨询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在对典型企业的访谈中,有企业指出,其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由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一些技术咨询活动等都是免费支持,咨询活动的性质决定它在这样的情境下更适合这样的方式去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1.统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域技术交易状况,技术均衡发展

从技术输入上来看,海淀区,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而北京现在共16区,在技术交易上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状况。根据北京市2005年制定的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功能拓展区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只有海淀和朝阳的装备制造技术突出是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要注重产业规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相关的标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成果,协调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加强人才、技术等资源培育,推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

2.加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准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结合对典型企业进行的访谈、调查,整体上,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为平稳,并没有较大数额的提升,从合同类型来看,分别为0.075108759,0.046629287,0.620823557,0.036876891,0.03894283亿元,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质量”,也就是创新性上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北京市来讲,要加强优势领域的技术创新,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把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到国际领先地位;并且,积极向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区域,如中西部地区等,输出较为先进的技术,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其他地区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驱动当前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特点是,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转变为企业,因此,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机构,重视构建产业内的金融风险体系,完善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风投等各创业资本准入门槛,优化区域创新机制。

3.对北京技术转让交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根据数据来看,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尤其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很少。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产业化、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等,这一类型的交易合同偏少,不利于产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了产业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需要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产业发展知识培训等,推动技术的转移,是技术成果等能够得到更高效的普及。

4.鼓励企业进行技术交易,促进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调研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保护企业核心技术的措施,谨慎交易等,是必要的,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并不是特别有利,如何均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利益,是一个关键问题。当然调研中发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作为老牌的科研企业,保留了从前作为科研院所的一些特性,其技术交易额收入占到公司年销售总收入的将近20%。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如北京市科委,可以考虑如何更好的建立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更好地均衡多方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数据与资料,从技术输送和交易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视角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现状及相关问题,发现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均衡性、技术成果转让程度、技术创新水平、技术交易发达程度等方面,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提升其发展竞争力。本文出于两个典型视角分析,进一步展望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行透视研究,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对应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研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铁球.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15(12):10-14.

[2]张铁山,刘骐宁,肖皓文.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6(22).

[3]魏兵.技术交易市场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4]张伟.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第6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与发展重点 

1.内涵 

高端制造业顾名思义,是指处于制造业产业链高端的研发、生产环节。处于高端环节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拥有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如高端研发人员及其研究专利等。这是从产业链角度给出的定义。而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一流的科技研发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2.发展原则与重点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应以“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产业链占据高端”为出发点;发展原则应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培育与引进发展相结合,市场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产业集聚与链条延伸相结合。当前,特别要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坚持“高起点、强联合,全产业链协作”。 

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可以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在我国,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二)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央企成为发展主体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的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并且,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电力、通讯、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竞争优势明显,对机电出口贡献率超过30%,涌现出三一集团、徐工集团、南车集团等大型装备集团,世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高位。央企在制造业领域整体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如在民用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一般来讲,大型国有企业具备资金、政策优势,大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及大量的研发人员,因而往往通过技术驱动、人才驱动等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通过“技术+资本驱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2.区域化集聚发展已成主流,总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的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当前,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式。95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2年数据)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显现,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7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领域;知识产权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而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北京在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居于国内技术领先行列[1],具备分析的典型性。技术交易在产业发展中起着正向促进作用[2],本文将从技术交易的两个细分视角来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情况,一个是技术领域,另一个是知识产权,这两个视角是技术交易市场细分的两个典型视角,可以对产业及技术交易状况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两个关键方面的分析。此外,本文对技术交易现状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以及技术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对策与建议,有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及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本文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五年相关的产业技术交易数据和访谈调研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进行分析解释。

二、基于技术领域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领域构成主要有:现代设计、先进制造工艺、自动化、系统管理和其他。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由图1可知,自动化的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而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都是2013年以来才在技术市场上出现,其中现代制造和先进制造工艺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先进制造工艺,迅速登上了技术交易合同的技术领域中交易额第一位,而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随着2013年以来,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技术市场合同中出现,“其他”领域则逐渐被稀释,到2015年变成了零,这一点也是技术市场越来越专业化,对合同的技术领域构成细分更加规范的表现。1.自动化作为传统强项,持续发挥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2015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396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22.01%,技术交易额为14.6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额的20.8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3689284亿元,排在新生力量:现代设计和先进工艺制造之后,但是作为传统领域的重要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动化领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统计口径,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通讯、电子、计算机、控制等,而北京在这方面的有着丰富的院所机构和技术积累,在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的发展也比较强势[3],从技术交易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传统领域的优势得到了延续的。2.先进制造工艺起步晚,但增长势头迅猛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1015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6.42%,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42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高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59.91%,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1362819亿元,仅次于现代设计。总体来看,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的合同类型与现代设计一样,也是从2013年开始出现,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在政策呼吁和支持下,这一领域迅速活跃,并且体现在技术交易上。另外,2013-2015年,从合同项数上看,先进制造工艺领域没有明显规律变化,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而从合同交易额上看,呈现出了明显的连年递增的趋势,增长幅度也很大,可见这一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得到重视之后,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反响,因此持续得到开发与发展。3.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发展水平有待提升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29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16.18%,技术交易额为12.8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额的18.26%,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3930423亿元,在当年的平均单项交易额中是最高的一个。现代设计的合同交易项数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但是合同交易额从2013-2015年呈现了较大幅度的连续下降。而现代设计这一技术领域细分,是从2013年才开始出现的,这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的趋势。工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工业设计搞得好,工业才能够向着更高的梯队发展[4]。我国工业设计领域起步晚,当前的发展水平也有待提升。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97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39%,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0.7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小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1%,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07026517亿元。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搭建工作,需要建立在诸如工厂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流程等之上,在这些设施和功能没有配备好之前,系统管理领域还难以迎来爆发的春天,所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项数及交易额的低迷,从侧面反映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基础配套方面有待进一步升级。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构成为: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生物医药新品种、涉及著作权,以及其他未涉及知识产权的部分。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做得更好,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度”的把控很重要,适度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够一如初衷地推动产业发展,而缺乏保护力度以及“过度”保护都会阻碍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5]。从图2可以看出,在技术交易领域,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比较活跃的领域是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单从2015年的合同交易额看,这三项的比例达到三成多一点,而更大的比例来自未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单从2015年合同交易额数据来看,比例1.技术秘密领先专利,在合同项数与总交易额中排名第一如图2,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403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4%,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18.6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26.5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6203795亿元,仅次于专利。技术秘密在技术交易项数和技术交易额方面占比较大,可能与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一些企业的属性相关,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对接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国企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面会选择技术秘密,相对于专利来说,在涉及的技术范围、公开程度、保护期限、法律地位等方面不同。综合来看,在涉及一些重大核心技术时,企业还是会选择技术秘密[6]。2.专利领域受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待加强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4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8%,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额为2.1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51051122亿元,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的。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当前比较热门的领域,如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其发展方向并不是特别明确,企业当下的策略是对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布局,防止错过会爆发出来的领域,而相对应的,技术研发方面,当前难以确定哪一块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申请专利积极性不太高,这从技术交易市场的专利合同数据上也呈现这种现象,从2011-2015年,专利类别的合同年交易项数和年交易额都不是特别高。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还是很高的,因为既然技术研发者认为某一技术值得申请专利,而且技术购买者认为其值得购买,那么这一技术在各种类别中便是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认可,其市场成熟度决定性地影响着一项技术能够为企业带去超额利润,也就影响着技术的价格水平[7]。同时也有企业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希望政府及相关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而技术秘密之所以比专利有优势之处,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上也是原因之一。3.计算机软件与动植物新品种等在行业中处于补充角色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88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4.89%,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技术交易额为4.0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占当年总交易额的5.7%,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5009614亿元,仅次于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交易数据不是很高,虽然在各项指标中多排第二位,但是与第一位技术秘密的数据绝对值相差很大。这一现象与技术领域构成中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数据对应,毕竟这是在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与此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可能并不显眼。

四.对策与建议

1.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平稳,主要包含了传统强项自动化领域,及后发强项先进制造工艺领域,同样从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的发展水平来看,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交易技术的创新性有待提升。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认为国内缺乏基础研究,高校的教育,如自动化等领域也是“短平快”的方式,所以当前要注重基础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及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建立完善产业联盟、研究体系,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围绕重点机构与龙头企业,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创新机制。2.统筹并均衡发展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2015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396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22.01%,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29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16.18%,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1015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6.42%,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2013年出现在技术市场上之后,势头迅猛,但是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2015年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97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39%,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发展不均衡。无论是自动化、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还是系统管理,每一个技术领域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根据当前的数据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领域发展不够均衡,尤其在系统管理领域,系统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企业在任何一个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短板都会造成整个链条被拖后,所以,需要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共同努力,统筹技术领域规划,加大弱势领域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等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领域均衡发展。3.结合市场状况,强化北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构成数据中,从专利的技术交易数据看,2015年系统管理领域合同的交易项数为4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8%,仅次于当年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额为2.1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51051122亿元,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技术秘密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中都领先,这除了专利申请受其市场成熟度影响之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也是很大的一块原因。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技术领先企业,如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受到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困扰,这说明当前申请专利起到的保护作用尚不够完善,行业内竞争对手模仿很容易,不过数控系统,CAM软件抄袭等核心技术优势抄袭难度高,只能在外形上模仿,但这会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市场表现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以,从企业的角度看,除了加强专利申请和保护措施之外,还需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这一核心能力。另外,政府也要着力从法律和市场规范等不同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安排,提升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4.加强北京技术交易市场政策普及在调研中发现,关于政策上鼓励技术交易登记的一些条款产业领域企业并没有全面了解和熟知,所以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的数据不一定完整反映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貌。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表示,对技术交易市场这方面的登记政策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需要技术交易市场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培训或者宣传,以便于更好地做好登记工作,开展产业研究,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政策宣传对企业也受益,比如税收减免等。

五、结论

第8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区域特色鲜明

截至2015年底,金华共有装备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1372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34.9%,占全省8.6%;完成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产值181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36.7%,占全省7.8%;完成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366.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7.7%,占全省7.5%。行业门类齐全。改革开放以来,金华装备制造业从永康小五金起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涵盖高端安防及现代五金制品,智能通用专用设备,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五大领域、行业产业体系。区域特色明显。金华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特”的发展格局:“一体”即金华市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农业装备等;“两翼”即兰溪市高性能专用设备和永康武义的现代农业装备、高端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现代五金等;“三特”即东阳市的高端机械通用件、义乌市的高性能特种车和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浦江县的制锁成套设备等。其中,永康市、金华市区、武义县、东阳市装备制造业规上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装备制造业规上增加值的36.4%、21.2%、14.7%和14%,合计占86.3%。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金华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其他7个行业除仪器仪表业外产值都超过1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355.5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为19.6%,较2014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有百亿元以上产值企业1家、50亿以上4家、20亿元以上8家,分别占全市的50%、57%、42%。产业依然弱小集群效应有待强化。虽然金华已经形成了众泰汽车、今飞轮毂、万里扬变速箱等一批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但还没有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下延伸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本地配套率、产业关联度、协作效益等有待进一步提高。金华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本地采购率偏低,如众泰汽车本地采购率约50%、青年汽车本地采购率约30%。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金华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主要靠引进来解决,全市有193家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14.1%,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在4%-10%之间,如果低于3%就容易被市场淘汰。2015年,金华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低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有待调整。金华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仍专注生产为主,对制造业服务化应对不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虽快,但占比仍低于传统装备制造业,如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但占装备制造业比重不到1/5。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五大领域中,智能通用专用设备制造、通信电子设备及电气器材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分别负增长5.17%、2.2%、0.36%。品牌质量有待提升。金华装备制造业企业国有企业少、民营企业多,平均规模相对偏小,2015年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平均产值1.3亿元,低于全省平均0.15亿元;装备制造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1件,占全市驰名商标总量35%,像众泰汽车、青年汽车、康迪车业都仍未获中国驰名商标。

努力迈向中高端

培育一批集群化产业。产业集群对促进产业有效分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企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重庆汽车产业形成了以长安汽车为龙头,集聚国内外十多个重要的汽车厂商,上千个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2015年汽车产值近1万亿元。一方面,要围绕汽车制造业、现代五金产业两个主导产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引进一批像东风汽车、吉利汽车这样的汽车整车制造厂家,并顺势集聚相关联零部件配套厂家,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定期召开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对龙头企业采购本地配套产品、带动市内制造业企业进入其产业链或采购系统予以奖励和补助。如泉州为扶持数控产业,本地企业采购相关产品,最高补助500万元;昆明奖励企业采购本地产品,最高补贴200万元。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目前,金华装备制造业企业侧重解决眼前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原创性、前沿性技术研究缺乏。一方面,要集中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力量,形成合力进行创新,对重大产业核心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全力突破一批在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重大产业技术瓶颈,形成核心竞争力。目前,众泰汽车在金义都市新区投资20.6亿成立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变速箱。要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早日投产。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国际知名制造企业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支持企业并购境外技术领先的制造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科研水平。如吉利集团2010年8月通过“蛇吞象”方式收购国际著名汽车生产商沃尔沃轿车,企业研发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都大幅提高,带动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壮大一批服务型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大逻辑,将推动装备制造业在产业形态、发展模式上实现根本性变革。以汽车产业为例,单纯的汽车制造投资回报率大约为3%-5%,而围绕汽车的服务投资回报率高达7%-15%。一方面,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从产品制造向提品和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促进企业拓展价值链、提升附加值、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像金东区金轮机电公司,从原来的单纯销售水电设备转型成为提供水电项目EPC电站设计、土建施工、输变电、水电项目全套设备的综合服务商,既带动了产品销售,也提高了企业利润率,目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另一方面,要鼓励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剥离生产性业,促进企业聚焦主业,通过外包实现专业服务。同时,要加快多湖中央商务区等一批总部经济园区建设,促进上市辅导、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加专业完备、更高质量的配套服务。打造一批高端化品牌。产品品牌和产品质量是未来区域竞争的核心。当前,金华装备制造业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满足贴牌生产而高端品牌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新兴行业有效供给不足。如永康市哈尔斯公司成功收购瑞士百年品牌SIGG,单个杯子产品售价能提高4-5倍。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日国家工信部、质检总局、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的《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制造精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职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

作者:应子义

第9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始于苏联援建156项工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高铁的顺利开通,“蛟龙”号实现深海探测,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已完成布局,见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是2008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进口总量持续增加,许多高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现状,总结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产业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口现状

(一)装备制造业进口额呈总量持续增加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大量增加的同时,进口额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额达1164.2亿美元,进口额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达47.8%;2003年进口额达2177.3亿美元,进口占比达到峰值52.7%,之后维持下降趋势;2008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口额虽增至5201.7亿美元,进口占比重新降至50%以下,为45.9%;2011年进口额为7302.7亿美元,占比降至41.9%;与2011年相比,2012年进口额略有上涨达7608.3亿美元,进出口占比略降,为41.8%,维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二)装备制造业进口来源国集中度较高

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日、韩、美、德、法、英六国,20世纪90年代,来自这六国的设备进口额达进口总量的60%以上,进口额最大的前3名分别是日、美、德三国;2000年,日、韩等六国的进口额占比降至60%以下,至54.4%,后一直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自2001年以来,来自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额占比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分别从2001年的24.7%和9.9%降至2011年的15.9%和4.8%,而来自于韩国的进口额占比从8.1%一路上升到2011年的15.6%。2011年六国进口额占比为43.9%,韩国取代美国成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

(三)装备制造业进口中间品、高端设备比重上升

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设备分为成套设备和中间品两类。据统计,1997年以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以进口成套设备为主,如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中光纤制造装备、石油化工装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轿车工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技术装置和大型成套设备都主要依赖进口。1997年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主要以中间品为主,普通机械制造业中间品进口比重占总进口比重由1997年的33.9%上升为2011年的44.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间品进口占比由1997年的82.7%增至2011年的90.4%;2011年,整个装备制造业中间品进口占比达到了57.9%。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子行业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如农业机械中的大功率拖拉机和高端水稻玉米收割机70%以上需要进口或者依赖外资企业,内燃机中的大功率高速机80%以上需要进口,石化机械中的大功率泵阀和反应器60%以上需要进口,机床工具中的高端数控机床95%以上需要进口,基础件中的高压液压泵90%以上需要进口。

(四)装备制造业进口主体为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增速强劲

一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口企业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受国家装备制造业鼓励进口政策的影响,进口量大幅增长,成为了仅次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第二大进口主体,在平衡进口主体结构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855亿美元,同比增长40.6%;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口额分别为538.4亿美元和69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5.7%和15.5%。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口额占比分别为44.9%,25.6%和29.6%。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口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

(一)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全局。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在进口总量还是进口来源国上,特别是在高端装备上对国外依存度较大,例如在汽车冲压生产线上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进口装备依旧在焊装、涂装、总装、发动机等几大工艺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会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使国民经济建设受制于人,增加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南方航空集团花费100万美元进口了一台多轴联动数控磨床,外国公司要求设备联网,以便监控和限制设备使用领域,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设备的使用范围,如果我们使用在军用飞机的生产上,就有可能泄露国家军事、经济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或秘密。

(二)削弱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的高端结构材料领域,有25%的品种完全空白;有45%虽能生产,但质量不稳定,保障能力不足;完全成熟的29%材料中,却有部分存在着原材料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大量高端装备制造业设备依赖进口,这将进一步削弱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和升级。一方面,大量依赖进口设备会陷入“技术落后——引进——技术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我国引进的国外装备大多是成套设备和中间件,存在设备进口与技术进口脱节的现象,随着设备元器件的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成型的产品或国外散件的国内组装不利于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加上国外企业为了达到对设备关键技术的封锁,设备故障拒绝提供维修技术指导而是返回国外厂家修理,降低了进口先进设备的技术溢出率。

(三)推高行业生产成本

一方面,装备制造业进口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有着技术含量高、不易模仿的特点,客观上会造成由垄断而来的虚高成本,加上运抵国内还需各种税费、保险费和运输费,这会进一步推高各行业的生产成本。例如,‘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购买装备的资金总额达到2000亿元,而这些设备中约有70%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汽车企业投资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进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口设备一般由国外公司派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配件和维修费高昂,维修周期长。例如民航天津空管分局从芬兰进口了气象观测系统设备——闪电探测仪,2013年11月,闪电探测仪突然出现故障,经机务人员检查,属于主板故障,厂家拒绝提供该设备的配件和维修服务,只提供整体主板,采购报价10余万元人民币,供货期最快也要1个多月时间。

(四)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

由于大量进口国外设备,国外的装备既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夺取和占据了我国国内装备制造业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又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并利用我国国产高端装备产品立足未稳的弱势争夺订单,排挤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外国装备制造商在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还推高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生产成本,严重挤压了我国企业的盈利空间,削弱企业竞争力,使得刚起步的企业濒临亏损的边缘。

三、强化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途径

(一)拓展装备制造业设备进口来源国

拓展装备制造业进口来源国,降低因进口来源国集中度高而产生的不确定风险。在进口来源国集中的情况下,一旦主要依赖的国家发生不能预期的各种变化因素,如经济、政治、法律等,不仅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直接产生影响,也会对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并将直接作用于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可以扩大选购国外先进设备和关键部件的范围,适度增加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优化进口格局,减少贸易风险,增强应变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实行差别税率,适度降低部分先进设备进口环节税,加大一般贸易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力度等方式,鼓励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非集中进口来源国进口设备。

(二)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

企业要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就必须适应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协调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达到规模经济。一要鼓励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产存在问题的企业,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工程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扶持,扩大示范工程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力。二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国外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走跨国经营的企业扩张之路,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跨越式发展。要在装备行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的重点骨干企业。

(三)增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

产业集聚能增加产业的竞争效益和创新效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要想摆脱依赖国外进口设备的局面,需要增加产业集聚度。一是建立部级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加强产业布局控制,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目前高端装备已形成以上海临港、沈阳铁西、辽宁大连湾、四川德阳等为代表的产业示范基地;工程机械主要品牌企业集中在徐州、长沙、柳州、临沂等地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形成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在产业示范区加强主企业的配套企业建设,强化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未来要在主企业示范区布局和培育高端配套企业,改变配套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较弱,装备较差,没有能力自我升级,限制整个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现状,形成主企业与配套企业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的局面。

(四)推进装备制造业“产学研”转化进度

我国装备制造业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为18个月左右,而美国1990年就实现了新产品试制周期3个月、设计周期3个星期。装备制造业包括的零部件数量多,产品结构层次复杂,产品设计工作量大,生产周期长,加之大量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还在高校、科研院所被束之高阁,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未来应加大力度推进“产学研”转化进度。一是以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为载体,采取跨部门大联合,由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共同参与,将政府的创新资源和战略、研究机构的成果和企业的生产能力结合起来。二是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设计方法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如越来越多的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电子电器、电动工具、家电、模具、医疗器械等,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开始使用3D打印与数字化技术,从图纸到实物,从数月缩短到几天时间,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五)突出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