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高端生物技术全文(5篇)

高端生物技术

第1篇: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生物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从传统的、基于学科的课程向综合的、基于能力的课程转变。这一根本性变革的动力是基于生物学的巨大进步、社会需求的扩大以及生物技术教育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到教学结果的评估,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习惯于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参与组织者”,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学生主动进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1当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偏重于理论科学知识的讲授。

当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科学知识,这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例如,学生的理论知识都懂了,但让他设计一个实验或者独立进行某项技能的操作,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还有些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只能进行一些高端的研究工作,而忽略了自己也是技术人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时应加强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融合。

1.2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现在生物技术专业一个班级人数将近60人,教师每节课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如果要与每名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很少,有时甚至只是与一些优等生进行互动,而冷落了其他学生。同时,互动的形式很单一,基本是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回答的形式,这种形式看似是全班学生都参与了教学互动,但实质上教师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回答上来,对于这种形式,学生兴趣不大,有的甚至是应付了事,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旨在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并及时进行交流,将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并扩展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1.3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并参考其他相关高校和当地经济需求进行选定的。而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只是一些常规方式,对于这些课程更适合通过哪种教学方式开展,学生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当前还没有具体探讨。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最终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重新定位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并适时转变,创新教学方式,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都没有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那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效的,不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还是传统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最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沦为形式。

2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2.1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入虚拟仿真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将更多的实践、实验和虚拟仿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并将新技能进一步应用。例如,在时长2小时的微生物发酵产酶实验课上,教师先用10分钟介绍了相关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步骤,然后进行20分钟的发酵车间实际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展示这种技术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强化实验认知。在学习虚拟仿真过程后,利用30分钟让学生对照各个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再理解,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发表评论,而后再进行60分钟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指出实验过程与生产中的不同之处,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大实践环节的课堂教学,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2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大量的交流互动不可能在课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时间、空间等因素,遵循互动规律,建立适宜的互动活动,同时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要注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除了师生互动,还要允许生生互动。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通过学习通、钉钉等软件与学生建立学习群,对于一些不懂的内容和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给老师留言,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学生课下也可以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老师也要做好教学记录,针对学习情况,主动联系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答疑。只有把学生的需求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最终才能学会并掌握知识。

2.3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探讨合适的教学方式。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中不同的课程,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像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这些课程更偏重于应用,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点应讲得详细些,同时可以穿插播放一些与生产相关的视频。课后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自己深入学习,之后可以在课上让他们与同学们分享。还可以设计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验证理论和实践是不是一致的。还有一些课程,除了规定的理论和实验学习,可以增加工厂、实习实训、基地实践的内容,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具体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从而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基金项目:衡水学院发酵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赵晴潇,郑胜,魏群,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物工程综合实验[J].科技资讯,2020,18(30):84~86.

[2]李立芹,鲁黎明,王西瑶,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探索———以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52~153.

[3]粟海波,黄炜,余利红,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9(8):90~92.

第2篇: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

1研究背景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当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更是呈现出典型的集群化特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合作优势、组织结构优势和文化优势等,这些不同的优势发挥协同影响作用,可促进产业生产率提高,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与传统生物医药产业园相比,产业集群除了拥有输出产品的功能外,更注重于相关服务环节的内生及输出,在具备一定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创新资源,寻求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创新发展路径。根据《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要达到千亿级产业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产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2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2.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宁波市是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全国计划单列市,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合计超过百亿元。得益于宁波市机电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基础支撑,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形势较好。医药产业规模相比医疗器械产业较小,与邻近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悬殊。2.2优势领域初步显现。目前宁波市在生物医药部分领域优势突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除在疫苗领域取得一定优势,君安药业生产的放射性密封籽源等优势产品、中药方面绿之健药业生产的花青素和立华制药生产的白芍总苷等植物提取物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戴维生产的婴儿保育设备系列产品、蓝野生产的口腔数字观察仪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2.3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宁波市涌现出多家发展较快、前景较好的行业龙头企业。药品领域形成了以绿之健药业、美诺华药业、立华制药、天衡制药、卫信生物、人健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医疗器械领域,有瑞源生物、普瑞柏生物、美康生物和海尔施基因科技,和健信、蓝野、天益、圣宇瑞、戴维、康达洲际等知名企业。2.4形成三大产业园区。缘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性,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集聚着技术、人才、专业服务、融资以及政策支持等关键要素,是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形成三大产业园区:杭州湾生命健康产业园、梅山保税港区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园和“”生物医药宁海产业园,作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产业聚焦效应初显。

3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稳中向好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产业规模较小、目前三大产业园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2)无论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均存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本市行业内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较少,层次较低,服务领域狭窄,如众多基本的技术服务项目如DNA测序、蛋白质测序、基因重组等都要依靠上海、江苏的平台和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难度大,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仍需增强;(3)人才资金匮乏,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本市相关领域人才不足,在上海、杭州的“虹吸”效应下,人才难留、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急需政策突破。生物医药项目融资困难,宁波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单一的银行信贷,企业贷款有一定困难。最后,生物医药产业涵盖面较广,本市缺少统一协调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和统一布局,缺乏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决策机制。生物医药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和引导下,各省市都加大了发展力度。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应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特性,立足宁波市产业基础,通过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4宁波市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议

4.1对接上海,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化项目。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制药产业集聚。相比上海江苏,浙江在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水平和人才资源上并不占任何优势,江苏(苏州、南京等地)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研发情况和人才资源要优于浙江。宁波的医药产业由于规模小、基础薄弱,不能一味只追求创新,“无根之木”终不能长远。建议宁波市政府层面重视与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对接,在相关产业规划中,明确方向,引导企业更好地与上海以及长三角产业先进地区匹配融合。按照各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聚焦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把握MAH制度机遇和上海产业转移需要,瞄准上海产业园区、科研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制定目录清单,加强跟踪和定向对接,引进上海等地高端要素资源和高端产业化药、械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企和器械企业来宁波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政府搭建跨地区的产业沟通平台,如举办产业投资论坛、在上海举办产业推介会等,服务园区招商引资和企业对接。组织园区、企业对上海的国内外企业总部、科研机构进行拜访,深度衔接并引进一批成长性高、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好的产业。4.2利用优势领域,储培创新能量,发展新兴高端产业。针对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宁波必须在新兴高端产业上拥有一席之地,如在产业化时不断积累和集聚化学药创新技术和生物药技术,储培创新能量。宁波医疗器械制造基础良好,可就优势领域如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吸纳利用上海、江苏主要城市等地区的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抢占创新高地,如以前湾新区和梅山国际健康产业园为基地,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和精准诊疗技术等,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如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开展“飞地模式”,推进一体化,助力宁波发展。4.3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由于宁波的港口优势、物流优势和一直以来对外开放的经济结构,宁波应依托上海的国际资源和自身的开放格局,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分工,与国际规则接轨,实现进口产品本土生产,吸纳更多外商投资,融入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链。4.4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针对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成产业最大掣肘的问题,促进产教融合,将企业外部的研究力量与本企业的研发力量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我国产教融合存在企业缺乏有效动力激发机制,高校科研机构传统重学术轻应用的思维与科研体制,研究人员对横向课题积极性不高,成果转化不理想,以及缺乏激励考核机制等问题,政府应多方面为产教融合搭平台,搭建沟通对接桥梁,在筹融资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征集科技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组织对接活动,及时与高校院所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应用。另外,从市级层面出台科技政策,支持和为产教融合保驾护航。4.5将引智引才作为重中之重,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劲支撑。面对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匮乏,产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宁波应重视和大力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如政府应搭建平台,促进本地企业、产业园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区县、产业园、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及团队进行对接,落实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深入实施“3315系列计划”等重点引才计划,就本市需要的产业人才项目进行签约合作,大力集聚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大本市生物医药类院校、院系的发展,鼓励与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完善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争取本地院校的人才培养对产业形成有力且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彦.想要后来者居上?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需要新模式[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5):53-55.

[2]褚淑贞,赵子淇,张环宇.江苏省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药事,2018,32(01):23-29.

[3]金丽赟.从京津冀实践看浙江如何推动长三角人才协同发展[J].政策瞭望,2019,(02):36-37.

第3篇: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如所示。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

第4篇: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在浙江现有海洋经济人才队伍中,能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十分紧缺,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需要的人才。以舟山德勤集团为例,迫切需要海洋领域的法律顾问、金融人才、投资人才等新型人才,但在舟山本地网站、报纸上发出招聘消息后,基本无人应聘。

二、浙江海洋经济人才的需求预测

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到2015年,浙江省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可以看出,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是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7,也即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是舟山海洋生产总值的7倍。相应地,我们可以分别对2015年和2020年舟山海洋经济各重点产业人才的需求乘以7预测2015年和2020年浙江省各相关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

三、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有效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发展8大现代海洋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与现代海洋渔业。8大现代海洋产业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石,基于它们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充实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钻井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LNG船、深水作业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辅助船、远洋捕捞船、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及运动船艇等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的专业人才,以及深海运载和通用技术、深水探查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人才。

(二)充实港航物流服务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支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加大力度培养能够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信息服务发展以及增强港航物流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三)充实临港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实以下人才:能够支持发展绿色石化及化工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人才;能够推进临港重大成台套、智能化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人才;能够推进宁波、杭州、台州临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人才;能够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制,形成特色、品牌优势的人才,以及能够提升发展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产业的人才。

(四)充实滨海旅游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推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人造海滩、高端度假岛等四大高端门类,以及慢生活休闲体验、滨海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旅游营地休闲、海钓休闲、人造碧海金沙、旅游演艺、低空旅游、游轮巡游、海洋主题公园休闲等十大产品发展的人才。

(五)充实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围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海水利用集成研发、海水利用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关键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的专业人才,突破核心技术国产化,形成健全的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

(六)充实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创新海洋医药发展路径,加快从原料药向专利药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人才;充实能够聚力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形成海洋药物新兴产业的人才,以及能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人才。

(七)充实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海洋清洁能源研究开发、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建设的人才,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洋能、海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人才开发,集聚一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科研团队。

(八)充实现代海洋渔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点充实:能够拓展远洋渔业和远洋渔场,建设现代远洋渔业基地的人才;能够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加快渔港渔村建设改造,发展多元化、精品化休闲渔业的人才;能够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区,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人才。

四、促进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动立体多样化的海洋人才教育

纵观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形成涵盖普及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在普及教育方面,以全国性卓越海洋科学教育网为主,每年面向国民推出系列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院校积极健全海洋学科与专业,深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与海洋科技项目研究。借鉴美国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浙江也应建立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小学基础海洋科技通识教育;开展海洋知识普及宣传,举办海洋主题科普活动,鼓励海洋科技人才从事海洋科普,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鼓励更多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和专业,建立健全海洋课程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教学与实践需求对接;建设海洋经济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海洋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鼓励海洋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一线地区和艰苦岗位实习与工作;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提供独立负责项目、承担重要课题、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快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成长。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日本、美国等世界海洋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些国家的海洋经济创新体系中,除政府外,大学、科研机构、产业企业都是重要的组成主体,共同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且它们之间经常跨越组织边界进行深入合作,一起培养高层次、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浙江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鼓励涉海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制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任职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对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明确产学研合作要求,推行共同实施、管理项目,实行“人才+项目”的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和集聚海洋科技人才。

(三)积极加强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引进

山东省是国内积极引进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先行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力布局领军人才团队,为此实施了《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简称《计划》)。该《计划》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给予每个团队500万-800万元经费资助,重点支持企业创新类领军人才团队与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④对于浙江而言,在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培养海洋经济人才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引进海洋经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人才,具体地说: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实施海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实施方案;对引进人才及团队在住房、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给予课题申请、研发支持和政府奖励方面的特殊政策;参照山东省的做法,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团队、鼓励领军人才团队在浙江创业创新;实行“海外工程师”制度,鼓励和支持各地引进外籍工程技术专家。

(四)积极引导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

美国十分重视、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例如,美国优化金融政策,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信贷担保,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又如,美国设立海洋科技园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7]美国的经验对浙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浙江而言,要加大财税优惠力度,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海洋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一批海洋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海洋人才提供优质创业服务;改进海洋经济人才的考核评价模式,强化创新和应用导向,把获取创新成果、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项目立项和验收、资助和奖励的重要标准。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五)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

福建省积极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确保海洋经济人才能引进、留住、并用好。如泉州市出台《泉州市高端海洋人才引进培养暂行规定》,确保资金投入用于补助海洋核心人才、海洋骨干人才、平台建设、海洋课题研究、创业创新、海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对于浙江而言,要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各涉海地区、部门要增加对海洋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在涉海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中,明确一定比例的人力资本投入,并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重视欠发达地区及海岛等艰苦边远地区海洋人才培养,在人才投入中适当倾斜;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涉海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

(六)积极完善海洋经济人才发展服务体系

第5篇: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现代各国都在对体育运动进行研究与探测,并且涉及到了基因学、人体学、生物学、解剖学、经济学等重要的领域,通过对这些领域进行深层的研究,以更先进的发明来促进和提高运动效率。所以很多高科技、高水平的“运动衣”、“助跑鞋”相继出现。多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在准备前夕,我国就运用了一套先进的测试技术,将错误反馈出来,帮助运动员改正。后来,一些国家开始利用了生物技术,将运动员的包括血压、脉搏、血糖在内的多项指标输入计算机内,专业人士把他们的这些数据进行电脑分析,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他们的细胞,激发他们的运动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也出现了一批高科技的“运动器材”,这些运动器材能够增加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却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过重的负担。事实证明,科技确实能够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苏联曾经一度是体育运动强国,原因就在于苏联掌握了体育运动的核心科技。到现在,人们不但能够控制运动细胞,甚至还能控制运动比赛的进度了。耐克公司曾经根据刘翔的身体数据,为他设计了特殊的跑鞋。这款鞋子比一般的鞋轻,而且能够减少奔跑时的阻力。游泳运动员也不甘示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鲨鱼皮游泳衣帮助运动员获得了胜利。它的原理是借助鲨鱼游泳时候的动力而制成的,帮助运动员减少在水里的阻力,为运动员在水里的运动提供动力。但是也有人在怀疑,鲨鱼皮游泳衣内是否含有高科技的兴奋剂成分,或者“鲨鱼皮泳衣”的内层是否另有隐情?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不断发展,很多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运动会管理软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规范了运动会的组织过程,是运动会秩序册的编写工作有了飞速的提高,以前需要十几个人同时整理的工作有了它之后,只需要一到两个人导入计算机,很快就可以完成了;体育测量工具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运动的进步,以前投掷完远度的项目,需要找中心点,拉尺子来进行测量,尺子拉的力度大小也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造成不小的误差,而现在采用激光测距技术,简单快捷,找到点之后只需要一秒钟左右的时间来对光,成绩可以直接导入电脑管理系统,运动员成绩也可以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让运动员和所有现场人员都能清楚看到,这在运动会比赛的公平公正方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带来的误区

很多进行体育科研的人们只顾提高效率,认为比赛就是要比谁跳得更高、谁跑的更快,而并没有顾及到运动员的身体本身是否适合本项运动。更没有想到,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效率,但是如果长期如此,这些科学技术产品却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很多的国家试图通过改变人体基因结构来提高运动效率,这项技术也是不符合人体自然生长规律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人的整体进化。运动界的丑闻近几年来不断,兴奋剂、作弊等,这些问题值得运动员深思。科技是用来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的,而不是用于控制运动员和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手段,而且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运动员的身体体质,千万不能盲目地依赖高端科技来提高运动员的锻炼强度。因此,人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体育与科技的关系。

三、总结与体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