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展设计范文

会展设计精选(九篇)

会展设计

第1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会展设计;会展设计教学;教学模式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design is a comprehensive art design. A varie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request, makes the innovative exhibition design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system to reform, to crea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ys chess type, the employ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of purpose.

Keywords: exhibition design; Exhibition design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会展设计发展的新特征

会展设计是一种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创造性设计活动。[1] 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也在他著的《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2] 因此,有意味的形式是会展设计艺术的精髓。

1、设计的主题整体感的增强 [3]

1)、主题线索极富感染力。主题线索展现展品或形象所承载的价值观、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深层次意义上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当今会展空间设计的显著特征之一。比如上海世博会越南馆用竹子形象作为阐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理念的抽象载体,它同时也是越南馆展示空间的具象元素,竹子元素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强化了视觉线索;2)、观众参与会展空间的主题表现。展示活动中的观众不仅是游离于空间之外的观看者,也是展示活动的参与者,有时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展示主题的创造者。如在上海世博会上,公众参与馆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以公众参与为基本特色的展馆,立足为公众搭建起参与世博盛会的平台。

2、技术多样化的渗透和提升

1)、新型的前沿材料、灯光控制技术、高端多媒体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会展设计中,展示光效设计成为会展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会展设计动态展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型的LED光源除了一般的艺术表现手段外还提供了更为主题化、情节化的动态影像光动造型艺术,也是最近几年比较高端的会展设计中所推崇的手段;2)、信息时代的会展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目前在国内展示领域,其应用主要体现为:(1)会展空间设计的效果预测。现代设计师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对会展空间构筑、观众参观路线模拟、光效环境等进行预演,需要时还能做成动画形式进行渲染,方便设计师和客户进行设计方案比较与决策;(2)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数码影像技术、激光全息摄影技术的应用,让观众可以在虚幻而现实的场景中感受到场景的切换和空间的重组。

二、会展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会展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因此,各类学校的会展专业应运而生,对于会展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应地被提上日程。高校能否主动、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是会展设计教育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切入点。同时,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专业特殊性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是办好会展设计专业的起点。各类学校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全力打造创新型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以达到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三、会展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1、调整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利用量的信息,探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育规律,研究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目前,会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可以依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为它们二者的主要设计内容是“空间环境”。增加会展策划、营销、管理、搭建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对展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产业链中更好定位自己。加强新材料、新媒体、新技术在展览会中的应用研究,为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设置课程结构

高校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合理调整,展开诸如案例教学和展会模拟等形式多样教学,以适应会展企业对专业会展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如今,展览企业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有必要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如快速手绘表现技法(重点表达设计创意)、AutoCAD\ 3D MAX\SketchUp等计算机辅助类课程,并在以后的设计教学中反复运用和强化,使每一名同学在掌握基本设计工具的同时,逐渐提升设计水平。对本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有关知识并能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实验室,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另外,安排实训课程,例如采取“2+1”或者“3+1”的模式,即学生有三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再安排一年时间,分阶段在展览企业实训(包括毕业设计和实习),特别是要到展台工程制作部门工作,真正熟悉每一个环节。[4]

3、开展设计比赛

目前,全世界、全国、各省、各个学校都举行各种类型的比赛,各学校的学生都可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比赛,参与竞争,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设计创新应用能力。同时,教师所承担的科研与科技项目也要积极地吸纳学生参与进来,以促进学生们自身的实践技能。这种社会性的竞争,尤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可以较快被用人单位认可。 好的设计作品可以推荐给相关的机构、企业,实现双赢。

4、指导毕业设计

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学生基本上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目前这种毕业设计的方式已逐渐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双方出资来提供机会和创造环境让学生得到锻炼,将毕业设计、岗前培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毕业设计的环节大部分都要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那么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具体环节,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而又直接的了解与观察,并以此作为企业是否接受他们的有利依据。

四、结语

会展行业的实践性很强,要使会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踏人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会展企业要求,我们的会展设计教学模式要强调实践环节,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是企业所期待和欢迎的。高校会展设计教育必须正确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市场需求,抓住市场机遇。在办学理念、市场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校企联合等方面人手,遵循高校会展设计教育发展的规律,理顺发展思路,积极进取,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以适应市场对高校会展设计人才的需要。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baike.省略/view/721957.htm

[2] [英]克莱尔・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8).

第2篇:会展设计范文

1.1两个讲授层面

就讲授的内容而言,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方面。会展涉及的知识面广,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管理学、营销学、创意设计、餐饮、文学艺术欣赏、公关学、传播学、心理学、外语、计算机、国内会展法律、法规等等方面。传授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的同时还要有趣味性、广泛性。比如对会展实践知识的介绍,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展示会展的现场实景;也可以在实践课上展开,以此增强学习者对国内、外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会展的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中形成对国内外会展业的对比,初步了解国外会展业的优势、国内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和潜力。这些将使后来的会展实务课的理解变得容易、深刻。既要有一般知识,也应有专业特色。比如在教授会展营销的知识时,既介绍一般的营销学的理论,也要涉猎会展招展和宣传方面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还要注意启发性。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引导中要提出相关问题,不予解答,重在启发。如在讲到会展发展史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如何辩证的看待中国会展业的“年轻”。最后,根据课程内容的多少和性质及特点,设计成常规课、讲座、体验课、辩论赛等形式。

1.2两个授课平台

就授课的方式而言,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课两种方式。世界瞬息万变,其目的是使本专业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向着理论和实践的良性循环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会展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讲授书本知识以外,可以借用虚拟展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设计、动手。当然,在起初阶段,要注意任务不要太难,要求不要太高;重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其灵感,为会展实务课的重点培养做好铺垫。

实践课是会展本土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或参与到现场进行的各种展览会、会议、各种体育比赛、各种欢庆活动中,观察、体验、思考及讨论,为后面的实务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设计实践课时,最好将整个实践课分成若干个小专题,将专题和具体的现场实践相匹配。每一次实践课都应有具体的课前的任务布置、现场指导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师生讨论、分析、总结和评比三个基本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切忌放羊式的实践课,教师一定要亲临实践课,以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具体指导。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为会展方面的研究、会展专业的学科建设,为更合理、更科学的专业课的设计打下稳固的基础。

1.3两套工具

即外语和计算机技术。这是由我们对会展管理人才高起点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是学习会展专业的人必须装备的利器,而且应该在会展入门阶段装备好才能使学习者迅速、准确地掌握国外会展的专业知识和国外会展业发展动态,以及有可能、有机会提升为高级会展人才。简言之,基于CDEAE模式的会展课程设计要包括两个讲授层面,两个授课平台。即两个讲授层面要在两个授课平台上展开。

2会展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及实施思路

针对会展业实践性极强和教育对象的相关实践基础严重缺乏的特点,设计好实施方案,是实践部分的关键。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包括授课教师)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多接触会展实践,从中都会受益匪浅。鉴于学生这个团体对于会展实践环节的操作局限性和可行性,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思路。可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接触到的国内、外会展业的介绍,从他们生活的校园活动开始,以会展的眼光,寻找会展的感觉。

第3篇:会展设计范文

大量的实际工作往往比理论上简单,如果我们仅考虑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内容,完全不考虑实际工作中偶然发生的内容,培养的学生应变能力就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课程目标适当高于企业的要求。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思路

1.针对性。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北京发展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的会展人才。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地区会展企业对从事展览策划工作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来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适用性

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部来自于会展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学生从事展览策划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的转化能力,课程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完全照搬企业的工作内容,而是把企业的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中可实现、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完成课程的项目内容。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内容组织与安排

内容的组织安排上,我们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体现整体性的设计思路,按照会展策划工作的不同阶段,将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融入到教学可实现的学习任务中。每个学习任务都体现了展览策划工作的逻辑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会展策划的专业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要点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点的学习--根据任务工作6步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内容--项目评价总结。这四个教学环节中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在项目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按照项目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项目小组由5~6名同学组成。由两个主讲老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每名教师指导3~4个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充分的沟通,团队协作,同时要把项目成果向指导老师汇报,并回答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学习任务的分析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够锻炼和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按照实际的六个工作步骤,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并由企业兼职老师根据学生正在进行的项目任务,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总结的工作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核心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学和用的联系和区别,激励他们明确目的,不断努力。突出实践性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宽泛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补充和填补了教学中部分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不足,为培养学生复合型素质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与展览企业工作内容的零对接。

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评价方案的思路考察一个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出工学结合的思想。核心课程的评价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评价指标不能脱离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本的思路是: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具体如下:课程项目评价主体由学生项目团队成员、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三方结合共同评价。课程项目评价的内容需要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进行,评价要以检验学生能力提升效果为主,验证学生知识领会程度为辅。课程项目评价对象需要针对学生完成的可视化成果(如学习工作页中的条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填制的表单、制定的计划、编写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录制的音像资料、软件系统操作获得的数据结果等)进行评价,同时适当包含教师自身授课反思及学生课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课程项目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操作、集体陈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检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第4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类文明;革新发展;数字化;节能环保

现代会展设计是现代商业社会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发达的标志。现代会展设计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具有经济推动和文化向导的双重功能。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迁还是结构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我们总能从展示的内容与设计的实践中看到这些因素。[1]在现代展示设计发展的长河中,会展设计总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与进步,及时运用顶尖的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进行改革,在设计理念和模式上不断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守旧的设计格局,扩展了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之路。

1 会展设计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从最早单纯的商品交易形式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设计艺术学科,会展艺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有了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产生了交换,物品交换的场地,形成了最初的商业环境――市集。而市集就是博览会的雏形,这便是最初形态的展示方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商品的现场交易,来达到人与人之间各个方面的信息交流。人们将商品直接裸摊在地,并有意识地分类陈列,后期还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2]

会展活动的古代阶段为公元8~16世纪,会展即古代集市、庙会。欧洲集市的规模比较集中,举办周期长,功能比较齐全:零售、批发、国际贸易、文化娱乐,最著名的有中世纪的法国国际贸易集市――香槟集市,在12~13世纪尤为重要,它由法兰西的香槟伯爵建立,在其领地内的4个城市轮流举行,成为法、意、德、英等国商贾云集之地。香槟集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古代会展活动较为完善的形式。

会展活动近代阶段为公元17~19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展览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出现纯展示性的艺术展、纯宣传性的国家工业展。其中1851年的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堪称世界展览会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发现了一种国际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这种展览会逐渐发展成全面反映人类科技、文化的独特的展览会――世界博览会。

2 现代会展设计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意义

2.1 现代会展设计产生的标志――展览会、博览会诞生

现代会展设计的标志表现为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应运而生,成为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标志是1894年的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样品博览会以展示作为手段,交换作为目的。样品博览会是现代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的早期形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综合性质的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迅速发展成为主导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世纪6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并形成完整的体系。

2.2 现代会展设计的发展

纵观会展艺术的发展史,会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规模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世博会为例进行分析,世博会就是一部生动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会展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发展史。一个半世纪来,世博会向世人隆重推介世界首创的重大发明: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贝尔电话机、留声机,1939纽约世博会上电视机,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电子计算机技术、复印机,1985年筑波世博会上机器人技术等等。

2.3 现代会展设计的历史发展意义――促进会展材料和会展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在会展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展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天然材料到人工材料,从合成材料到高科技环保材料几大发展阶段。其实,仅从历届世博会的建筑这一侧面,我们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世博会所创造的种种辉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面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首先在绿色环保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运用方面下足了功夫。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与新能源,不但能够使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同时减少废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合理地提高展厅内部的舒适性,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质量。在世博会园区内,大量展馆的内外设计将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环保绿色建材。例如,再生木材和塑料、玻璃纤维板、轻钢结构等,从点点滴滴起来完成我们的绿色梦想。其次绿色环保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世博会绿色设计的一大亮点。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被拿来为世博会所用。例如,透水地面、风光互补灯具、太阳能灭蚊、局部喷雾降温等新技术将得到规模化利用,从而这使得这些展馆“充满了绿色智慧”。[3]可以说世博会的发展刺激并带动了各国会展材料的革新与发展。

3 现代会展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数字化的设计模式

今天,人类社会终于走向了一个更加崭新的天地,数字化设计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在科技的急速发展过程中,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人类的生存空间与状态也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经济全球一体化、地球村、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一夜之间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浪胜过一浪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从广义上讲,所有的传统模式在它们面前都黯然失色,相信未来的会展设计正是数字化等一系列新兴科技为主导的天下。[4]

趋势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向

时代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进步的生活方式,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与烦恼。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活动对地球的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怎样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了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慢慢地走近了人们的视野,人们现在不单单仅要求设计的美观、耐用,同时更关注的是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节能环保建材的出现为现代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种集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新理念,必将成为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符合人类的需求和时展的潮流。[5]

参考文献:

[1] 任仲泉.会展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2] 王芝湘.展示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2010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DB/OL].http:///.

第5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会展设计,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

 

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兴起,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三十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和大量品牌展会,中国内地近年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会展设计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载体

会展设计概念的形成部分源自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即VIS设计,同时融合了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照明设计等多重因素,其实质为服务于博览会的综合设计。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世博会是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国际大舞台,一百五十余年来,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见证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它的三大要素是展示、论坛和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体现着进步、挑战和交流这个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三大要素串连起来的,是世博会的主题,所以说,主题是灵魂,是贯穿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而会展设计则是主题演绎的载体,演绎主题的过程,即是会展设计的过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期使本届世博会因探索人类城市发展方向,而在世博历史上留下鲜明的足迹。中国的会展设计师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主办国的优势地位,通过世博会的形象塑造、国家馆展示方案、世博园区空间引导系统等系列精心设计,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海世博会会展形象设计应用实践

一、会展形象设计核心——会徽

标志和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从造型、形象、色彩上很好的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会理念,是一种视觉文化的直接表达。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诠释了“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目标,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二、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吉祥物

吉祥物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体现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是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为“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人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海宝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海宝的主形态是蓝色的水,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不仅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且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也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三、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职业服装

世博会职业服作为构建主办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对展览主题的重要演绎,充分体现世博会的主题内涵,与其他活动交相辉映。

上海世博会的服装涵盖志愿者、参观者服务、安保、礼宾接待、车队司机等五大职业类别。服装设计以“乐”、“和”、“礼”、“幻”为设计主题,分别体现了欢乐、和谐、礼仪和现代科技的寓意;在满足舒适美观的需要之余,更在服装的功能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服装的更高要求,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紫外线是最基本的特点。

服装设计中除添加中华服饰文化元素之外,还充分融入了海派文化元素,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例如,在设计参观者服务人员与礼宾人员接待制服时,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还被运用在女裙造型和服装的领口、袖口,甚至盘扣花型、衬衫底纹上,生动展现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地域文化特点。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会展展示应用实践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中国国家馆的展示,离不开“水”的表现。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凝炼,也是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上海世博会空间引导系统应用实践

空间引导设计是会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安全指示等功能,也是环境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并更好地演绎主题的有效手段。

另外,世博园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吸取世界五大洲的文化元素进行空间表现,令漫步世博园区的游客在广阔的户外空间也能感受到五大洲不同的个性;欧洲广场提取拥有欧洲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线条形成秩序严谨的空间;美洲广场上则如热带雨林般生长着参天大树;非洲广场以“撒哈拉之眼”和“沙漠绿洲”为元素,用黄色和斑纹释放出热情奔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也在不断变化,比如遮阳伞,在亚洲区域采用青绿色的钢条支架,形似竹伞,在美洲形似“雨叶”伞,在非洲形似“茅屋”,等等。这些别具匠心的设计把公共空间的设施布置成对世界五大洲文化的诠释,有效增加了世博园区公共空间的特色和可识别性,渲染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会展设计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成功演绎,尚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而本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会展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一届国际盛会即将载入史册,留存的不只是美好记忆,还有中国会展设计从业者更高层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上海世博会山东参展主题演绎》,山东省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2]《解密上海世博园公共空间设计》,周一妍文,外滩画报,2010年5月6日。

[3]《世博服可加长收短、防蚊抗晒》,刘昕璐文,上海青年报,2009年12月15日。

[4]expo2010china.com,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第6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1972年,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等人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高消费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有限的资源以及地球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人类再这样无止尽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获取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社会生产的增长最迟将在2100年停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困境。

人类始终需要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涉及到一个发展观的问题。不同的发展观念,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是导致能短缺、环境污染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因此,企业对于社会有着很大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探讨了我国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认为开展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是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Linowes)在1968年率先提出的,他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随后,阿迈德•贝克奥伊(Ahmed Belkaoui)将社会责任会计定义为:测定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番田嘉一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1】

1.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条件

社会责任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前提条件。首先,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劳动异化、社会诚信下降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现实依据。

其次,相关法规的制定也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例如:198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其目标是“处理好生产、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制订有远见的总体战略对策来达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目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在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2】

再次,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的兴起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与环境问题与企业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问题以及影响到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要求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提高社会效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以上前提条件下,社会责任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2.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3】社会责任会计成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协调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中介,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人们才能更好地对社会责任予以计量和反映。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目标、核算对象和信息披露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便于了解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2)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

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又称核算对象,具体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属性来看,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部分,即企业的社会贡献――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时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和企业的社会成本――企业的行为引起社会资源的消耗。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损益等方面。

(3)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包括企业对员工、生态环境、社会及本地区、消费者的责任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揭示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文字表达法,用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附注形式反映;三是运用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报”、“社会收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和“社会效益和成本报告”等。结合我国实情和借鉴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会计可以用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核心报表来加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法院、环境保护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执法监督部门,作为这些部门检查、监督企业执法情况的依据,对确保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标志。【4】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处处为人民着想;全面发展就是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和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指导思想,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源泉。

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经济发展的内容,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即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根本观点都有了明确的指示。科学发展观是超越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观,体现了人对于自身乃至社会的关怀。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企业要顾全大局,不要只是追求企业的利润而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责任方面的统计变量,以便社会对于企业有更深地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发展观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这种观点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以牺牲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传统发展观必将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条件。从传统会计到社会责任会计,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加深。在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对社会、对全球的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责任。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如何建设社会责任体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企业内部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意识和协调发展观念。这就要求突破传统会计将企业看成是单纯盈利组织,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观念,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对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支付的社会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对企业不仅要考核自身效益,而且还要考核社会效益。

2.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物力资本为中心的核算体系,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以人力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享企业剩余,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以挖掘人力潜力和人才智能,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处处为自己的职工着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水平。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实物资产为重点的核算方法,适应知识经济企业无形资产为主体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确认和计量,将无形资产作为核算的主要对象。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会计立法还是实践,都距离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对传统会计是一大挑战。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从产生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但其理念对于会计专业、对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业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总是尽可能的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拖欠工人工资,工人的福利待遇太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务都有待于加强。

笔者认为,企业之所以没有树立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就是因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建设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胡素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研究,会计之友,2008.

[2] 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会计之友2007年第12期上.

第7篇:会展设计范文

农产品会展空间一般包括接待空间、信息空间、储藏空间、洽谈空间工作人员休息办公空间,结合展览馆的层高较高的高空间特点,可以采取多层空间的方式有效的增加展示空间的面积。合理设计与观众走道的结合面又可以产生扩大展示空间视觉感受。功能分区规划设计是对会展活动的各种功之间相互联系进行空间划分,使空间的功能分区满足整体功能的需要。

2.农产品会展空间的动线设计组织

在农产品会展空间设计中,如何合理组织和安排好从参观者进入展位———按规划设计的展示路线参观———参观结束即人流动线是一个展位空间设计成与败的关键之所在。在动线的组织规划时,①应尽可能的避免使观展观众走重复路线和死胡同,否则,会使观众很快由于视觉疲劳而离开去参观其他的展位空间。②在重点区域可以设置一些有特点的造型或色彩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观众的逗留时间。这里可以展出一些特别的产品、新产品、重点产品。使得人流动线有张有弛也会给参观者带来较好的视觉变化和感受,③同时可以依据农产品自身的特性营造出不同风格的展位空间变化,如时尚、温馨、高雅、简约等。以此影响观众在展位空间里的心理变化来传达信息,使观众有效的接受产品传达的信息。

3.利用光影的流光溢彩点亮空间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在空间设计艺术中光影效果设计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展空间光影创意设计时,有点、线、面、体四种光源方式选择;照明方式包括整体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四种形式;光源类型有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两大类,其中人工照明又包括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半导体光源三类.在设计时可根据整体规划设计创意,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去营造五彩斑斓的会展空间。光影的设计主要包括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种,例如苏州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就是对自然采光运用的成功案例,同时,作为科技的发展的产物人工照明,各种新技术的照明工具为空间设计创造出五彩缤纷的光影世界.在展示设计中,从照明的基本功能上说,照明首先要满足产品展示这一基本需求,其次是进行辅助的空间气氛营造即装饰照明。所以,光影设计具有照亮空间和营造空间气氛双重意义。农产品会展空间照明设计要考虑光源、空间、氛围、光色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光线设计创造出明亮舒适、魅力独具、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环境。

4.农产品会展空间中的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同造型设计一样是会展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进行空间色彩设计时要依据创意合理的搭配色彩、协调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色彩本身没有美丑之分,色彩之间的组合、色彩与环境的关系则体现了好坏。会展空间色彩设计不同于绘画,其色彩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表现材质的肌理和观感等细节处理,这样才能使观众视觉和心理感受与体验会展空间的美感.会展空间中的色彩计划要与三维空间造型(界面造型、展具造型等)、二维平面构成(展板、界面平面)形成统一创意,通过不同类型的色彩进行合理的组合运用来烘托空间意境,如文化教育类的会展空间清新素雅的色彩组合,节庆类的会展空间的热烈浓郁的色彩组合等。合理的空间色彩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观众对展品的视觉感受,增强空间的引导作用,使设计整体更加具有情调。在农产品展位的色彩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来体现不同的产品。

5.农产品会展空间中的展示道具设计

展示道具设计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的道具设施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创造展示效果,同时又能能提高展厅的施工质量和艺术氛围。在现代展具设计中,应注意的原则是:①展具的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应该把握便于观看、挑选、存放的原则。②安全性原则:包括对商品的保护和对观众人身安全的保证两层含义,即:结构要牢固、可靠,又能确保展品的安全性(防盗、防潮、防紫外线等)与观众的安全性。③灵活性原则:主要指在展示设计中展示道具的设计时应该注重组装方便、摆放灵活,这也是对展示道具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之一。④美观性原则:表面处理应尽量避免简陋、粗糙,也要防止高光反射产生眩光,整体上应使人视觉感受舒适。⑤经济型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用物美价廉的材料创造好的装饰效果,可以合理的运用造型、色彩的处理创造美的空间;二是材料或展具的设计能多次反复使用以降低会展成本,也就是3R原则的REUSE原则。

6.结束语

第8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会展设计;文化;地域性;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71-01

一、文化与地域性特色

1.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形成。现代会展主要是将文化、商业、休闲与娱乐实现一体化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使用直观与非直观的形式在会展设计中展示文化与地域性特色。地域性特色的文化是在政治经济体制、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经过长久的积淀与观念的凝练过程中形成的。

2.文化与地域性特色对现代会展设计的影响。现代人的设计思维和审美观念是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产生的,深受传统的世界观和思维观念的影响。现代设计观念中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符合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传统设计和造物文化仍然对现代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总结和归纳历史经验,使现代设计具有充足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特色。

3.当代会展设计对营造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需要。具有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现代会展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传播信息,宣传企业的品牌形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真正的解决现代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发现传统文化对现代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展设计不仅需要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还需要现代新内容的注入,才能形成鲜明的文化地域性特色。

二、会展设计中营造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方法

1.会展展示场馆。会展展示馆凝聚了设计师的智慧,为举办会展的展示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场所,具备建筑的形态特征。会展展示馆的建筑形态特征体现不同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丰富的建筑形式。会展展示场馆通过借鉴、复原或是重复,将地方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体现在会展展示场馆的外观上,或将会展展示馆直接建立在被保存下来的传统的建筑上。会展展示场馆是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场馆时充分的体现了地方特色,满足了现代群众的个性化欣赏需求。会场设计师也会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思想观念,宣扬传统文化。

2.会展展览空间。会展的空间环境是开展会展活动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会展展览空间是整个会展活动的信息源头,参观者在会展展览空间中获取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信息,所以在设计会展展览空间时,最基本的的要满足人流的流动。会展展览空间的建设要具有信息椽笔和交流的功能,在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会展的品牌形象。会展的展览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会展道具的设计和会场场景的创建,形成具有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会展展览空间。

3.会展空间的装饰设计对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营造。装饰的作用在于渲染会展空间的氛围,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体现会展空间的主题。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装饰行为,实现在装饰中体现文化与地域特色。直接运用具有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装饰品装饰会展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对情感上的交流和审美的需要。但是装饰品的使用不能影响会展空间功能的正常发挥。

4.会展空间的色彩基调设计。为了使会展活动能够产生多姿多彩的审美效果,在进行会展空间色彩设计时,需要注重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心理感受、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视觉特征,满足参观者在色彩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求。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对参观者产生吸引力,丰富会展空间的层次关系,实现展品与会展空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5.会展空间的图形符号及其他项目设计。空间的塑造不能忽视细节的作用,细节促使空间功能性的实现。会展空间的图形符号要注重突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在吸收和借鉴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创新。会展空间的文字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思想,增强了会展空间的文化与民族地域性特色。会展空间的人员服饰在形成文化与地域性特色的会展空间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国家之间的文化与地域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并且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压力下,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越来越不明显。设计师在会展设计中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实现了展示本国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晓波.展示空间分析与结构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发展沿革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张,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体量与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加,在城市功能区域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更多市民的要求,并且打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会展中心是一种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是现代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对提升会展中心品味,充分发挥会展中心各项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会展中心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空间形态之间的交织体,这一空间设计绝不会是简单而孤立的,一定要与周边环境实施一体化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空间意义。

1 景观设计的含义

景观设计原本的含义是从古到今人类为了适应与改变自身的生存条件而有意识地实施的一种环境改造活动。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的内涵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在已经转变为:在某个区域之中创造出由各种形式因素组成,具备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物以及空间,能够为人类创造出安全、舒适环境的一种科学与艺术形式。景观设计主要涵盖了两大范畴,其中较大的范畴是指景观规划设计,也就是指在一个比较大的尺度范围内协调人和自然间的复杂关系。另外一个较小的范畴则是对一个特定地方所进行的设计。

2 大型会展中心景观设计的发展沿革

随着当前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会展中心的景观设计受到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运用植物来装饰室内的空间,能够追溯到四千年之前。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景观设计源自于17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了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同时,英国海外殖民地把大批量海外植物引入本国,从而产生了近代室内景观建设的高潮。20世纪之初会展中心室内环境机械控制体系之健全完善,进一步扩大了植物运用于室内的主要范围。从60年代起,建筑物内部自然景观,特别是植物景观被大型会展中心大量采用。从60年代后期,波特曼中庭的大幅度应用,直接带动了以大尺度空间内景观为内容的室内景观设计。从80年代起,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又为会展建筑的自然景观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大型会展中心景观设计的鲜明特色

3.1 融入城市美丽景观

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大多座落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各条交通干线会将大型会展中心与所在城市进行连接,使本区域变成十分重要的城市区域。要突出会展轴线在会展中心入口的轴线景观效果,并且强调这一轴线所具有的空间延续性,这是会展入口的外部空间和城市空间之间相互融合的一个切入点。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的广场轴可设置音乐喷泉水池或者立体式叠水水阶,游览视线应当形成强烈的空间视线,从而融入到城市的美丽景观之中。

3.2 散发商务洽谈气息

大型会展中心内部空间是室内盆栽绿化经常能够用到的地方。近年来,大型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改变,如,通过引入自然新风以改善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使用植物以吸收各种有害气体,使用水景或者加湿装置以加大空气当中的湿度。一部分大型会展建筑中心会在某些地方设计景观平台,其中配以诸多绿色景观,从而为忙于商务洽谈的人们提供休息与交流的场所,而且还能产生改进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作用。在这一空间内引入更多的自然光,不但能节约照明的相关费用,而且还能提升会展交易的工作效率。在大型会展中心入口大厅或者休息中庭实施自然景观的设计,也是如今十分常见的。景观中庭不但光线极为充足,而且由于有了植物而变得生机盎然,让会展空间不再显得单调。在大规模会展中心建筑中,往往会运用自然元素以装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并且给空间增加商务气息,放松前来参观或者进行商务会谈的来访者的心情。一般来说,城市会展中心中大规模景观设计是与休息区、餐饮区放置在一起的。在会展中心的其他各处,自然景观往往会以装饰元素形式出现在交通空间之中,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指示性用途,但是并不是主要的观赏对象。这是由于大型会展中心发挥作用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户去观看展览或者其中陈列的商品,而并非是要吸引客户去欣赏会展中心的室内景观设计。

3.3 营造舒适停留空间

大型会展中心中的交易过程中,一般都是采取步行交通方式,这样就会引发各类停留活动,主要包括了休息、观赏与交流等,尤其是在人流十分密集处,更能引发人们的停留,这也是会展场所的一项基本职能。对于停留空间,应当实施合理的景观布置,尤其是休息区和交流区应当避免交通活动所造成的干扰与阻碍。在大型会展中心展厅入口场地上应设置空间出入口,紧挨着这些玻璃两侧,应当设计林荫平台分布在展厅出入口两侧的休息区,也就是既方便展厅出入口人员的休息需求,又不会受到交通的干扰,让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部空间不仅能够有良好的交通组织,而且还能有十分舒适的停留空间。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型会展中心景观设计不能只满足于外在的观赏效果,而是要与会展中心建筑物紧密结合起来,在室内营造出真实、舒适的绿色生态效果。一个健康向上的会展中心景观体系具备了功能上的整体性以及连续性,唯有从大型会展中心的整体性出发来探讨景观的功能及其变化,才能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英]汤普森,特拉夫罗.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