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农资产品销售模式精选(九篇)

农资产品销售模式

第1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关键词:产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农商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86-02

一、产销一体化的形式

(一)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概述

“产销一体化”是以联合经营形式把生产企业和特选的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通过合同的关系规定了生产者只能把产品交给联营企业销售,而作为联营企业的中间商也只能销售契约中生产企业的产品而不得销售契约外的企业产品。这种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产销联合方式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21世纪,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化,大量商品的生产占用公司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生产商无法同时兼顾生产和销售。一方面,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产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和交换次数越加频繁,另一方面,消费者分布广且较分散,需求结构不同。对于资本不够雄厚的生产商,如果继续兼任销售者的身份将无法承受大批零售点设立和物流成本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所以生产商需要更加专业、批量进货、运输和负责仓储、保证不断向零售商运输货物的商业企业[1]。

(二)产销一体化与农村合作社

毫无疑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的同时必须与合作商分摊利润,像联想、海尔这些国际化大集团在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在各地区建立销售分公司并设立本公司专营或联营的零售、批发网络平台。然而对于资金薄弱、理论与技术欠缺的生产企业无法建立自己的完善的销售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所以可以选择和特选的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在合作中积累资本、经验、学习理论在各地区建立销售分公司并设立本公司专营或联营的零售、批发网络平台。

(三)产销一体化模式的新发展

小岗村葡萄合作社固守传统销售模式只会使小岗葡萄禁锢在凤阳周边地区继续走农产品市场地端路线,在薄弱的利润中艰难的寻求生存空间。自大包干开始小岗村一直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但小岗村满足于现状无法跳出传统思想模式导致其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部分后进者,六年来仍未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固定客户群。小岗村葡萄合作社必须杜绝地摊销售、被动销售的现状,通过契约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逐步增大投资建立销售分公司并设立本公司专营或联营的零售、批发网络平台,学习海尔、联想等企业产销一体化模式建立高效的销售模式与生产对接,达到建立稳定客户群、缩短信息对接周期和物流延迟、快速反应的目的[2]。

二、小岗村葡萄产销一体化现状

(一)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的现行产销模式

进入新世纪,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在强调农业重要性的同时提出要努力发展农业科技,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改善品质提高竞争优势,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农民合作社生产。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农民合作社生产和土地承包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化优势农业生产机械化得到普及但还未形成有效的农业经营机制。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80万个农业合作社,不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都相对分散,无法形成高效的经营体制。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小岗村葡萄合作社不断通过农民合作生产、技术培训、引进各类新品种等方法迅速发展,小岗村葡萄合作社2008年投入80万元新建8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2009年又投资50万元兴建占地50亩的新品种示范园,引进葡萄新品种20多种,现场培训村民200人次,成功推广新品种8种,新品种扩种约300亩,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品种丰富、产量丰硕,为农民致富起到了带头作用,促进了小岗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岗村葡萄合作社成立使其在农业领域开辟产销一体化道路成为可能[3]。

(二)从内部环境看小岗葡萄合作社产销一体化

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的成功和发展是以果农合作生产为平台积极参与种植技术培训和新产品研发、推广,但凤阳农业高度风散化、细碎化和兼业化的历史诟病限制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凤阳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葡萄的生长,除小岗葡萄以外还有总铺葡萄、大庙葡萄和新疆葡萄等,葡萄产品市场属于过度竞争市场,必然产生市场低效率。凤阳无法为小岗葡萄的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阻碍小岗葡萄合作产销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民阶级在包装技术、销售理论、物流包装配送、网络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的匮乏无法独立建设高校的产销模式,传统的销售模式依然是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的主要销售模式,其向产销一体化道路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4]。

(三)从外部环境看小岗葡萄合作社产销一体化

据市场调查15%小岗葡萄在葡萄园直接销售给游客,40%进入凤阳市场,20%进入蚌埠、滁州,15%进入南京、合肥等外地市场,10%左右葡萄破损等。凤阳葡萄市场价格低至在2~3元/斤,蚌埠市场价格3~4元/斤,南京、合肥等地超市售价为8~12元/斤。从这一连串简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从普通市场分布数据可以看出小岗葡萄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够;销售渠道有限,没有强力销售团队支撑大批葡萄的销售问题;小岗葡萄受其他品种抵制,很难进入其他市场;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问题限制其市场辐射范围。从各地葡萄价格差价比较可以看出凤阳本地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低效率导致互相压价,进一步降低了本就稀薄的利润;价格反应价值,从南京、合肥超市小岗葡萄售价可以看出小岗葡萄口味甜美,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大;价格差的巨大幅度反映了小岗葡萄对葡萄市场价格的定位和了解相当匮乏,信息平台有待完善。综上所述,小岗葡萄品种独特、品质优良但由于物流包装配送、销售渠道、信息对接等问题阻碍其产销一体化进程。所以,正确认识小岗葡萄的物流包装配送、销售渠道拓展和信息系统构建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上的重要性,不仅必要而且紧迫[5]。

三、小岗村葡萄合作社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

(一)产和销有效对接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标准化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员工培训,进行“三高生产”――高效率、高质量、高技术。生产商在商企合作中不断累积资本建立产销对接的一体化运营机制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信息对接快捷化、运营效率最高化。电子商务是21世纪朝阳产业,网络销售既是当今销售模式的热门也是未来商品销售途径的必然选择,传统销售模式必将被逐渐取代。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展示自身产品特色、优势、价格、产量、配送体系等信息,建立订购链接、在线服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积累客户网建立网络合作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6]。

(二)农商合作

通过农商合作向产销一体化道路迈进。小岗村葡萄生产合作社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500多亩种植规模,培育各类新品种20多种,其中硕丰、黄金香、大粒玫瑰香三种葡萄品种优良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小岗葡萄合作社急需企业的参与帮助其解决在销售、包装运输方面的先天缺陷,利用专业商企广阔的销售渠道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化、销售模式多样化。与专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信共赢的供销关系,为小岗村葡萄合作社发展奠定基石,在此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通过农商合作逐步建立销售分公司并设立本公司专营或联营的零售、批发网络平台;学习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建立自己的包装生产线和物流运输系统;引进信息系统加强产销信息对接、规范账目信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捕捉市场信息。最终达到改善运营机制、节约资本、提高效率、利润最大化的目的[7]。

(三)网络平台及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搭接生产与销售的桥梁,根据信息系统对小岗葡萄合作社各类葡萄品种的销售额、价格、价格变动、破损率、物流效率、财务状况统计和市场行情变动分析确定葡萄采摘量、调整物流安排、调整价格、调整各区域销售策略以及预测下季度各类品种的种植规模。所以,建设好网络平台及信息系统才能保证产、销高效对接,建立小岗村特色的现代农业产销一体化模式,为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创新提供借鉴,真正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8]。

参考文献:

[1] 马德胜.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肉羊产销一体化[J].中国羊业进展,2010,(9).

[2] 施积文.浅谈镇江市农产品产销的基本做法[J].农业装备技术,2012,(10).

[3] 郑家.国兴农:打造智慧农业销一体化[N].上海商报,2013,(9).

[4] 加快农业产销一体化组织建设[N].联谊报,2012-03-10.

[5] 罗欣.借“销售”带农致富[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11).

[6] 刘学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效果评价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2,(5).

第2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关键词 农资电商 三热三冷 成因及解决办法

电商网购目前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电商网购不仅使产品交易更加方便快捷,活跃了市场流通,而且大大降低了买卖成本。鉴于电商网购的种种便利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农资市场环境,“农资电商”已悄然成为农资市场上的一个时髦营销方式。但是对于农资电商,现在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有支持的、有观望的、有不以为然的……个人认为:农资电商现在处于“三热三冷”的情势。

一是上热下冷。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为物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农资作为物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可见国家层面对农资物流还是很重视的。同时,发展农资电商,很多媒体的讨论也很热烈,大家都是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分析农资电商存在的诸多优势,认为农资电商就是农资流通的基本方向,也是农资生产营销的必由之路。但是对于受经营习惯影响和经营条件约束的农资经销商和农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电商网购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外热内冷。在阿里巴巴宣布投入100亿进入农资市场,京东试点在农村赊销农资的刺激下,有不少农资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尝试将电商模式引入到农资行业,建立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农资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由于农产品生产需要大量的农资,甚至业外人士认为农资放在网上销售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市场前景广阔。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农资网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次还要考虑这些条件是不是成熟,能不能实现网购,他们就会表现理性得多。

三是商热民冷。“云农场”等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和改进,已经为农资电商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对电子商务感兴趣的企业不在少数。据调查:8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农资行业目前逐渐进入电商行业,其中60%的农资企业开始进驻电子商务平台。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为农资销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考虑参与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于受网购所需的条件、流通环节需要的物流、银行结算风险等因素制约,消费者对网购的农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没有十足的信心,这些问题都导致消费者对农资电商并不是很热心。

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农资电商网购平台建设不到位。要实现网络营销,不但要有配套的网络平台,还要经过实体的物流输送、银行网银结算等起码的环节,缺一不可。而现在的一些农资电商,有的只是挂靠一些大型的网站,依托其他网站的资源做一些信息,并没有实际效果。有的就是一个网站、一个网页,综合搜索一些农资信息,这样的网络平台,其销售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但不能代表农资网络电商,而且还可能给农资电商发展带来误导,造成假象,增加了农资电商网购的难度。

(2)农资生产流程信息公布难度大。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前,首先要了解所购商品的所有信息。这就要求农资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将产品生产情况、企业全貌、员工素质乃至环境要素等都要全面在网上公开。而这些由于受生产成本、投资、技术熟练程度等条件限制,农资生产厂家很难完全做到。即使有的厂家做到了某一环节的信息公开,但也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3)农资电商网购产品传递难度大。农资产品面向的都是农村的消费群体,由于现在农村的信息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电脑普及不足或不会上网操作;有的乡镇村地名、门牌等标志信息不全,农资电商网购产品很难传递到买方。加之农资产品在输送过程中易出现损毁或对其他物品带来污染,所产生的后果和风险也难以承担。运输成本大,现在只有邮政部门具有运送农资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资电商网购难免是“一头热”。

(4)传统农资销售模式对农资电商网购有一定的抵触性。农资电商网购是一种新兴的购销方式,真正掌握了电商网购的农资经销商少之又少。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另外,传统农资营销的售后服务都实行“三包”,农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农资电商网购交易买卖双方并没有实体上的接触,产品的生产、物流配送等都无法承担“三包”责任,损失只能由农资消费者自行承担。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中,农资消费者大都可以享受“先使用后付款”的便利,而农资电商网购必须先付款再提货。所以很多农资消费者都会选择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而对农资电商网购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以上问题在农资电商网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要解决好诸类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农资电商网购要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农资电商网购作为农资流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得到市场和农资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它们在生产、流通、使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有特殊性要求,所以不能盲目认为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开展农资电商营销。应该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选择某些具体的适合电商网购的农产品来开展营销。比如动员一些条件成熟的农资生产厂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农资电商网购,以此带动农资电商网购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资电商网购系统建设的投入。新常态下发展农资电商必须加强网络平台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确保农资网络销售渠道畅通;强强联合生产厂家、物流企业、银信等部门,制定适合农资物流发展的制度规范,为农资物流提供法治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和农资消费者参与进来;加快道路、农村销售网点建设,对农村乡镇村地名、门牌等标志要准确录入,保证农资电商网购产品快速送达;加大传统农资营销与农资电商网购的融合力度,实现农资营销流通的优势互补。

(3)切实解决传统农资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解决好传统农资流通中的产品输送、仓储、过期淘汰产品的回收,假冒伪劣产品识别等问题,为农资电商网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农资补贴力度,降低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加大农资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保留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继续发挥其技术传播、科技推广的作用,推动农资产业革命。

第3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实际上,已经有农资行业的企业在尝试建立农村连锁――把连锁门店直接开到四级市场!通过农资农村连锁,或许能让我们对三、四级市场的这种渠道模式有更清晰的认识。

想象的总是很美好

当农村连锁经营这种新鲜的分销模式跳人农资厂商眼帘的时候,大家都想得很美:

它可以从源头上筛选农资产品,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统一采购,省去批发上流通环节,节约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带动当地农资、运输、能源、仓储、加工、信息等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对农村、农民、农业是多好的渠道模式啊!

然而,想象毕竟是想象!成功启动农村市场谈何容易,尤其类似这样的连锁经营模式,隐含着很多苦难和挫折,没有亲自做过的企业,是无法体会到的。从我们亲身体会的国内几家著名化肥、种子等生产企业的经验看,败多胜少。

不要因为有需求就去做,地表欢长的几寸小草可能需要地下几米的根来供给营养。

目前农村化肥销售市场中较为普遍的销售模式是:厂家――县经销商――乡镇代销点――村直销点。

而按照连锁思路建立起来的农资连锁超市,其供应链则是:厂家――农资连锁企业――乡镇农资超市――村农资便利店。

你可以说,这一定就是未来的图景。但实际上,在战略方向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的管理水平。须知一项事业的成功通常需要具备多个因素和条件,但失败只需一个因素就足够了。

弃旧迎新不容易

经营模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最主要变动是利益分配方式和比例的变动,如想保证模式的顺利转变,保证各参与方合理的利益关系,将是模式能否推行下去的关键。

那么在转变的具体操作环节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呢?

1.如何保证盈亏平衡?

盈利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拿住”顾客与供应商?

例如:以丰富的商品、个别低价品或促销、附加服务项目吸引客流,再吸引顾客购买高利润商品,然后以连锁网络地位逼迫供应商屈服,降低采购成本。

这便是一般连锁零售的盈利模式。那么这套路数对农资分销管用吗?

先从上游看。供应商看重你,是要你的网络。但乡镇地区的好网点很多都被供销社农资销售点占据,而即便让你拿到了网点,也要投入现金建设――如果你本身资金不够,就要求从日常业务中积累现金流,进而要求前方门店不能对农民顾客赊账,后方采购还要能从供应商那里拿账期。

但以大多数新进入的农资连锁公司的资源,你能做好这一连串的事吗?

在农民顾客那里,农村地区盛行赊账之风,农民一般在收获季节前手里现金少,因此赊欠是常事。目前好的农资连锁是通过增加增值服务项目来换取农民顾客的现金支付,例如专家坐堂,随时解答庄稼疑难。但好的专家以前都在为供销社系统服务,你要挖他过来成本肯定高。

对供应商来说,以新进入者的网络覆盖水平和采购人员素质,能谈下好的账期吗?

2.如何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这包括处理传统渠道体系中的县级经销商、乡镇商及村级直销店经营者的关系。

策划者宣称将采用“直接招商”和“改建、收购、重组原有的农资系统”两种模式同时推进,这多少带有朝廷招安草寇的意味:要么你们投降归顺,要么就消灭你们。

但现实不那么简单:

(1)如何处理与县级经销商的关系?

目前农村中传统的以供销社系统为主提供全面农资产品的流通模式已经被打破,供销社、产品、个体经营等各种经营模式并存混杂,且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在每个县的行政区域内已逐渐形成了如下格局:主要农资产品在每一大类的销售上均有3~5家不等的经销商。

这些经销商占据了该区域内该类产品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上与厂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对各乡镇的代销、直销点有着一定的控制能力。而农资连锁超市通常将门店建在乡镇这一级别上,也即是由连锁企业直接向乡镇的门店供货,这等于要取消县市级经销商这一环节。如不和这些经销商谈判、联合,而直接向其挑战,威胁其生存时,必然会受到其强烈的反对和抵制,他们甚至可能会联起手来绞杀连锁经营门店。

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这是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具体的处理过程将是相当复杂的。以某县境内化肥、农药、种子各有三家较具实力的经销商为例,连锁企业在该层面至少要处理好与这九家经销商的关系,保证其各自的利益。

(2)如何处理与农资产品乡镇代销商、村级直销商的关系?

此类经营者也具有县级经销商的大部分特点,只是规模小些,以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农产为主。

处理与此类经营者的重点应放在合作上,而不是吞噬他们。较为可行的是选择其中一家具备一定优势的代销商,通过培训、改造,使其接受连锁模式;同时为避免出现其他代销商因利益受损而做出极端行为,企业亦应出面协凋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当然在这一层面上,企业除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协调与原有代销商的关系外,更大的挑战来源于如何建立起保证连锁店规范、统一、有序经营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相关的信息收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对有关人员实施的培训、管现和监督等,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对外服务标准的统一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出连锁经营的优势,在农资销售市场中站稳脚跟。

另外,单一的农资销售业务未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未必能吸引广大农民的目光,探索如何实现将农资市场的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服务的提供及农产品销售的有机结合,将有可能会给连锁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3.如何协调与供货厂商的关系?

事实上,各农资厂家经过近几年市场竞争的洗礼,一些大厂已经脱颖而出,其生产和销售规模已达数十亿元。而连锁流通业态的发展必然会直接破坏他们所精心培育起来的传统销售渠道。让他们与连锁经营企业合作,就如同要求武林高手自废武功一般。而且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扩张给众厂家所上的那一课仍历历在目,渠道不能控制,必将受制于人。

而对中小厂家而言,他们一方面担心连锁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实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甘心成为连锁商业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因此他们对连锁企业将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把企业的销售命运全部寄托于连锁企业,但又不愿放弃合作。

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何种条件来保证供货商现实的和长远的利益,对保证连锁经营企业获得稳定、质优和价廉的商品供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4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1. 什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本身优势,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创新性,能够变传统农业模式,让农业生产链智能化,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产品销售。通过互联网电商销售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沟通,利用线上售货,线下发货的模式,将生产者与销售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产和销售能够从某个方面达成平衡,不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缺货的情况,从而拉动农业经济发展。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时隔至今,我国很多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术跟不上时代,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我们对农业产出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机械农具慢慢引入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 农产品不够标准化

由于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造成下单困难。例如,买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造成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另外,由于许多进口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质量规格价钱不统一,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同款产品时,更偏向于进口产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村缺乏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基础较差

由于农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普遍较差,互联网人才极度缺乏。加上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化电商平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受到极大程度阻碍。

2.4 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农产品大多需要时鲜,配送时间不能太长,导致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销售者的首选,物流配送成本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尚未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腐烂变质,这些因素对发展农业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2.5 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由于现在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同种农产品众多商家同时销售,造成消费者对货品品质好坏很难鉴别。加上这段时间频频有假货事件曝光,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悄然而生,从而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3. 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3.1 运用互联网改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拥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具有极大信息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学习最新农业知识,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时展,同r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将农产品电商标准化

为了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农产品的数量、部位、质量等因素一目了然,将农产品标准化势在必行。如何才能让农产品更加标准化是销售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3.3 加大支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支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电商平台。对投资电商平台建设投资者加以鼓励和嘉奖,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4 推行智慧农业产业链模式

农业产业链作为农产品销售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更有利于经营者之间分享市场信息,从而让生产和销售相互结合,避免出现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现象,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都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第5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网络空间的信息获取到电子商务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以及智能终端和各类APP的开发,互联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改变了现代人们的购买方式,也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结构。“互联网+农业”概念的提出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指明了一个良好的方向,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农业上的聚焦,更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繁荣增添了市场活力。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个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它包含着包括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在内的更广泛的内涵。

(一)国家政策的倡导

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平台的构建到市场活力的培育,中国政府在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上显示了强大的信心和魄力。

2月1日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11月4日,财政部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表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1]。

(二)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的市场机遇

近来,在互联网销售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非常快。2010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农产品零售额(不含批发)是37亿元人民币,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提升到117亿元,2012年是198亿元,2013年则超过400亿元,2014年在1000亿元左右[2]。在微商领域,农产品销售同样火爆。2015年第一大销售品类就是农产品,取代了多年占据第一名的面膜化妆品,在微博电商领域,卖货最多的也是农产品销售者。这些无不说明农产品网络销售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普及,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消费的用户规模也在迅速增大,这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从发展势头来看,众多电商企业和卖家的纷纷加入,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越来越多投身于农业的新青年新农人忙碌在田间地头等等诸多新变化都在表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已开始呈现出星星之火将欲燎原之势。[3]

(三)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

目前,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布局[4]。阿里巴巴自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该计划是阿里农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3-5年内,阿里巴巴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村级服务站由当地村民或合适做村民网购网销服务的店铺来运作。

同样是电商巨头的京东也将农村战略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主要采取建立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的战略方针。京东县级服务中心是在各地原有的京东配送站基础上升级而来,由京东自主经营。而“京东帮”服务店则采用合作模式运作,是集营销、配送、安装、维修四位一体的服务店。京东采用“村民”的模式将农村战略下沉下去,采用在每个村找一到两名长期在家的村民做人员,负责帮送件、收钱,解决农村信用卡和在线支付等很多问题,同时负责售后服务。2015年,京东计划发展数万名的村民,覆盖中国数万个村庄[5]。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各地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综合文献和调研,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遂昌模式

遂昌县属浙江省丽水市,是个典型的山地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遂昌的经济形态,形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为辅的格局。遂昌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的模式,服务商是指遂昌县政府成立的“遂昌网商协会”下的“网点服务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接生产方和网络分销商,将生产方生产出来的产品统一仓储,接受整合从网络分销商传来的订单并统一发货售后。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服务商平台。服务商起着连接上下游、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的作用。这种模式很类似于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生产端和销售端负责自己的任务,不用操心下一步骤或是上一步骤,各个端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

(二)成县模式

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当地的特色是核桃等农林产品。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微营销+协会”的模式,微营销是指采用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营销宣传,协会则承担了销售主体的工作,协会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协议,以网店的形式在各个电商平台销售。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牵头、采用微营销方式以及实行爆品路线。政府牵头是成县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政府的权威以及公信力为成县提供了有保证的农产品销售品牌和市场。微营销是成县模式第二个特点,成县的县委书记带头在微博、微信上推广成县的核桃,迅速获得了关注,利用政府的公信力,成县的核桃很快成为了标志性的特色农产品。实行爆品路线是成县模式的第三个特点,随着成县核桃的热销,成县又相继开发了“成县土蜂蜜”、“成县手工挂面”等一系列产品,不断地拓宽市场,扩大影响力。

成县模式适合拥有特色农产品但电子商务不够发达,需要通过政府来积极作用的地区。

(三)武功模式

与遂昌和成县不同,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武功县在农林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但在区位上,由于其是连接新疆、青海、甘肃三省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便利的物资集散地。武功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集散地+电子商务”的模式,在武功县内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园区,积极招商引资。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商园区、整合西北物资资源。定位于一个枢纽之后,武功打出了“买西北,卖全国”的旗帜,目前武功成功的汇集了西北5省300多种类的特色农产品。由于武功县电商基础薄弱,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积极地建立电商孵化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争取淘宝大学的落户。

武功模式适合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发达、有商品集散地潜质的地区。

第6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份额;销售模式;价值分析

20世纪60年代,欧洲逐渐兴起和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且历史悠久。虽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兴起乡村旅游,但是发展缓慢,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完善的休假制度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很好的推动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农产品销售,不仅增加了乡村旅游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份额,当地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

一、在农产品销售份额提升中乡村旅游的价值分析

(一)产业链的衍生能够促进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是农产品的就地营销得以实现,这对其附加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乡村旅游中,“食、住、行、游、娱、购”是其主要的六大要素,但是这些因素都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紧密联系。当乡村旅游得到开发和发展之后,那么该地区中的农产业产业化程度就会受到品牌、人气以及投资这三大因素的严重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游客在体验了乡村旅游中的各个项目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购买需求,这也就会直接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其中对其他各方面的开发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当地土地附加值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对农产品的边际效用进行全面的展示。对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来说不高,或者是说是普遍偏低。这样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农民群体也逐渐树立和提升了市场经营的理念。特别是在一些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入股参股、政策鼓励、政府指导等方面的措施和形式,将农村地区富余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成能够满足乡村旅游中的必需的基础性设施,比如住宿、餐饮等。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化的规模生产,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农产品的时候可以着重对一些开发难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利用,这对实现农村产业体系的丰富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持续发挥农产品边际效用。三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产品产业发展融合,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就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来说,能够与当地的服务业、农业以及工业进行充分的结合,在销售、生产以及加工农产品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当地相关部门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促进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

(二)将农业产业纳入服务型贸易领域当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自然是第一产业。随着逐渐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所覆盖的范围也逐渐从原先单一的生产农产品,逐渐衍生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并与服务贸易逐渐融合。目前在服务贸易仅仅只是在单一的农产品供销体系中,但是在服务贸易的过程中会有相关部门直接参与进去。比如当前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景点就会由当地原先的生态农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者是农产品种植采摘基地开发形成的,这样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也会直接产生消费,这也就形成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直接与服务贸易形成对接。乡村旅游中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生产体验、民俗文化等方面,在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乡村旅游资源中也逐渐出现特色、生态、科技农产品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是对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以及生产条件进行有效的改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及实际的经济收入。

二、在乡村旅游中农产品的销售模式

(一)产品营销模式

我国国土辽阔,具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并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在开发旅游类农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对现有特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并对能够体现出当地特色的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开发,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各方面的需求。在乡村旅游中的农产品科技园,其主要的内容就是集中了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产品科普教育以及农产品高科技生产三种方面。比如广西自治区开发的八桂果园,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农产品的温室栽培进行展示,并设有生态果菜园、名优花卉种植区、奇瓜异果集中种植区等展示农产品新技术的区域,同时开设了特色野菜餐厅等项目,能够有效地将各个环节很好的链接一来,发挥出旅游集聚效应。因此,其他地区如果希望进行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充分地借鉴这一形式,将现代新型科技元素与自身的区域优势很好地结合,形成农产品旅游集聚。除此之外,还可以深入的探索和开发体验式农家乐,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在农家满足游客“食、住、行、游、娱、购”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需求,能够切实享受到正宗农家乐,购买到纯正的农产品。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各个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时候通过充分的挖掘特色资源,就能够对游客形成吸引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多元文化的地区来说,具有较大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可以通过形象打造形成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方式。在进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农产品品牌的打造,这能够实现农产品旅游的长效发展。

(二)服务营销模式

服务营销模式,指的是通过对消费者实际需求充分的理解之后,最大限度地契合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或者是举办的相关活动。虽然乡村观光旅游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但是我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形成繁多的种类和鲜明的特点,在其中更加重视服务营销的效果,尽可能的能够实现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比如体验式采摘果园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当果园处于成熟时期的时候,游客能够观赏到绝佳的美景,同时在观赏的过程中还能够提供自取、自摘的服务,很好的体验了果农生活。除此之外,在果园中也会设置一些水池、石凳、石桌等基础性设施,尽可能地满足游客各个方面的需求。

(三)价格营销模式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潜力和市场都比较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大多数的游客还不是十分的熟悉各个乡村旅游项目中的产品,而且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比较高,这主要是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不高体现出来的。同时对于各个区域发展来说,一般都会存在着同类农产品竞争的局面,所以不能盲目地实施高价策略,价格只能够定在成本稍高的水准上。但是这样一来,农产品前期的高期望和高投入与后期的实际经济收益之间就会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进而严重影响着整个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占有机率会比较高。在乡村旅游下不断发展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在整个市场生产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数的旅游农产品还是采用低价销售的方式,这样低价销售的损失就能够得到规模经济效益的弥补。

(四)品牌营销模式

在制定农产品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品牌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当建立起旅游农产品品牌之后,就会直接形成无形资产,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在一些民俗特色鲜明的地区,或者是相对较为完成的传统村落结构,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优势,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娱乐、食宿等活动,在欣赏到优美景色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体验民俗生活。比如根据当地的特色,建立体现出民族生态特点和民俗特点的村寨,当游客进入村寨之后,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在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就会激发出购买的欲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的话,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加强构建自身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

(五)创新营销方式

在乡村旅游中,创新营销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份额,比如在我国海南的乡村旅游中,比较重视对农产品森林探险或基地观光的开发。近年来,由于不断推进博鳌特色小镇建设,很多渔民都将渔业船舶作为一种载体,让游客全面体会下海捕捞,增加了其吸引力。很多游客在出门游玩的时候,就希望追求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而这种“渔民生活体验”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自然也就成了游客游玩的首选。当游客与渔民之间完成租赁之后,所得到了鱼、虾等产物都归游客所有。

三、结语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社会各界都逐渐开始关注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来促进当地的农产品销售,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农产品的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丰富,促进乡村经济的稳定。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份额,还应该注重构建和应用新型的销售模式,这样也就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程丛喜,向兰,罗琳,刘宝丽,车前亮.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湖北省农产品营销实证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04:93-97.

[2]张瑜.以龙江观光型乡村游为契机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98-106.

[3]裴磊,石喜爱,程丛喜.乡村旅游视角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才智,2014,23:8-9+12.

[4]沈培玲,俞富强.我国“农家乐”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江苏商论,2011,07:85-87.

[5]孙婧一.旅游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以山西省农村旅游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95-97.

[6]陈灿,黄璜,郑华斌,黄尧,隆斌庆.多样的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对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02:95-102.

[7]李丹,王宸圆,曹倩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联动融合模式探讨——以金华为例[J/OL].现代商贸工业,2016(20)

第7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

一、我国的农产品销售管理渠道的现状情况

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指能够使产品和服务顺利的被消费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特殊体系,主要的包括了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等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再加上自己国家的特色,所以形成了比较独具一格的销售制度。我国的销售制度的模式主要有“农民和批发商”“农民供应商和超市”等等的销售模式。从现状来看,农产品的销售并不是非常的顺畅,导致了小市场和大市场脱节的比较严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销售管理体系不够的完善,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的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农产品的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管理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1.销售政策不够完善

农产品是我国的重要物资,所以很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的经济变化市场中,也逐步慢慢的实现了菜篮子模式的宏观调控机制。菜篮子的销售成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在中间也存在这非常大的不足,比如,销售市场的体系还是不够健全和完善,市场供应不太稳定造成了市场混乱的现象等等,这些都是这种菜篮子模式存在的漏洞。因此自主的营销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缺乏了对农产品的销售积极性和销售的主动性。

2.销售的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经济市场,农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即是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销售的主体。在我国的农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而且加上基本都是靠手工来完成销售成绩,再加上农产品的销售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地域的限制,所以也就造成了农产品销售的局限性,也就会导致出现农产品产过剩或者短缺的局面。

3.农产品的渠道组织功能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水平还低于现代化的标准水平,也就造成了效率低下、信息不畅、生产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我们从农产品的生产者这一面来看,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和现在的大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冲突,使得生产者在整个的销售渠道中处于了弱势的不利地位,生产者的利益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而从中间商的角度来思考,职能单一,组织比较散乱是中间商的最主要的问题。

4.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环节太多

我国是以多层的中间商为主的销售渠道。而从生产者再到消费者一般都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这中间的层层模式导致了交易成本过高的现象,而销售时间太长,也会导致一些保鲜时间较短的产品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也大大的增加了成本。多层的销售模式也阻碍了信息的传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针对我国的农产品销售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1.要充分的发挥到政府的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环保的农产品,所以我们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的监管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确保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政府也要制定一定的优惠制度,鼓励和支持积极参加农业改革的工程。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的设施建设,提高对农产品的储存手段,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2.生产者要积极的参与销售模式的创新

虽然在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容易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总是让农民受到经济损失,但是我们只要解决了局限着农产品发展的合作社和企业龙头等的合作方式,实现企业和农民的产权一体化,确保龙头和合作社之间的一致性,然后通过一些管理协会的结构来保证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

3.要让农产品的超市发挥销售渠道的主体做用

首先我们要加快农产品的生产,降低能够进入超市的最低门槛水平,进而保证超市的供应是持续稳定的状态。超市的供货方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有一定组织程度的经营个体,有了一定的组织经验之后再加强对农业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这样才可以促进更多的农产品进入我们的市场当中。

4.升级原有的渠道模式,提高销售效率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是属于比较散乱的销售模式,要想真正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就必须将以往散乱的模式做一个归置,让他们同属于一个组织的同时也要将农产品的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做一个规划,加强对批发市场的设备建设,同时在农产品的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上也要相比之前有所改进和完善,提高销量。在平时的销售管理上也要注意卫生安全的问题,避免脏乱差的情况发生,为人民的安全问题做考虑。

四、小结

农产品作为我国经济的流通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生产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的农户,还是流通领域的经营户,他们都需要要逐步的完善自己,让自己越来越走向国际化规模化的领域。我国的农产品的销售要首先借鉴国家的力量,运用先进的经验,来改变以往销售手段单一的局面,然后通过多方式的方法来培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最终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的领先于世界的平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广存.农产品市场营销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5).

[2]丁丽芳.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第8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Abstract: China is a big predominantly agrarian country. The sal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personnel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in direct trafficking, the network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not got goo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ing, sums up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agricultural marketing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resolve difficulties.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解决措施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network marketing;current situation;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68-02

0 引言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在十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就在互联网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结合互联网进行改良和发展。对于农业来说,想要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等,就需要将农业发展和互联网相互结合。对此笔者便从网络营销入手,分析网络营销对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的影响。前人虽然对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所阐述,但是主要局限在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买家,其本质依然是农户――中间商――消费者的模式,而本文所阐述的则是如何为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架构起桥梁,达成农户――消费者的销售模式。

1 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的市场营销方法,它不被空间、距离、种族所阻碍,具备传统营销所不具有的特点,如:鲜明的理论性、市场的全球性、资源的整合性、明显的经济性、市场的冲击性以及超强的实践性。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进入农村,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渠道,因此加强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营销的特性,达到销售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应根据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最理想的解决措施,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 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及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进行物品销售的网络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了销售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所有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农产品销售是网络销售发展中最为缓慢的。不过,农产品经销商和部分个体企业已经逐渐地认识到网络营销对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初步建立起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营销环境,如洛阳花卉网等网站的建立,就是网络营销环境逐渐完善的最好变现。另外,个人销售店铺的建立,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的致富渠道,例如很多赣南脐橙的种植户在淘宝、微信上开了店铺,通过淘宝和微信的宣传直接将自己的脐橙卖了出去,且价格比中间商的收购价格高了很多。

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基本都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他们对网络销售不够理解,习惯于面对面的传统销售模式,能够接受并运用网络进行销售农产品的农民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3 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困难

3.1 农村的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农村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大进步,例如基础设施、农村人民的医疗设施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提升,但是还达不到普及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的网络搭建以及网络设备不能普及,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网络销售的熟悉程度,很多农村家庭没有电脑,网络的覆盖度在一些偏远农村也较低,这些硬件上的差距使农民没有网络营销的意识,也很难将网络营销切实的落实;其次农村还缺乏拥有网络技术的人才,使得农村的网络销售步伐进一步减缓,一般来说拥有网络技术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但是近些年来年轻人进城打工的居多,农村中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都没有进行网络营销的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去操作和运行,所以人才方面也是一个较大的缺口。

3.2 农村的物流运输系统不全面 由于我国地势多山地、丘陵,这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坐落在山沟或者盆地之中,与周围乡镇的交通十分不发达,这点在很多偏远山区尤其明显,有些地区虽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由于处于山区,人们出入依然需要肩扛、牲畜运输等,人们的信息沟通也极为落后,这都不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而且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慢,这就导致了地处偏远的农村还不能实现全方面的物流运输,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普及的步伐,虽然在近些年很多物流公司在农村开设了一部分的网点,但是这些网点的利用率较低,服务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较为贫困的地区,人们也不习惯利用物流进行购物或营销,所以仅仅依靠物流公司很难再段时间内在农村铺设开物流渠道。

3.3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缺乏网络销售意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五分之一的人员都在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工作,而在这些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百分之一,其余人员基本都为小学或初中学历,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较少,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运用网络来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充满了疑问,对网络销售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另外,他们已经习惯于等待中间商上门收购产品,而不习惯于主动出击寻找买家,这种理念上的差别使很多农民不敢开展网络销售,认为网络是虚幻的,是不可信任的,远不如与中间商面对面的交流更加安全可靠。

4 针对上述困难,所采取的对策

4.1 加强农村网络技术的建设 想要解决农村信息技术落后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要加强对农村网络技术的建设。首先,当地政府要对管辖的农村进行网络前期投入,政府出资帮助部分困难村庄搭建网络环境,尤其是借助一些“电脑下乡”的活动,与电脑销售方争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加入一定的政府补助,帮助农民购入电脑,同时加强三网入农村的步伐,在农村构架起较为快速且稳定的网络,使“信息下乡”成为现实,尤其是一些偏远山村,信息下乡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当地政府应定期对农村网络数据进行更新,让农民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对此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优势,架设起专业的农业信息网站,尽量保持各级农业网站的风格、操作统一,方便客户的访问;另外落实农业销售人员包村的政策,促使他们充分的了解本村的特色产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新乡、农业论坛、手机短信等方式,将最新的消息发送给农民,帮助农民进行选择和种植。最后,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措施,在提升本地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达到拓宽网络营销市场的目的。通过树立模范典型,可以让农民直接的看到成功的案例,通过了解模范的成功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的矫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细节;另外,挑选适合本地发展方向、发展特色的市场,尽量以乡、县为整体打造出主体品牌,在主体品牌下发展各项小品牌,例如新疆的棉花、赣南脐橙等,很多品牌的塑造并不是个人或者村级能够构建出来的,因此政府对整体品牌的塑造要有基本的方向。

4.2 提升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能力 俗语有云,想要富先修路。要想提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要从最根本的运输方面来解决。首先,要加大对物流运输行业的补贴,只有运出行业福利待遇提高了,才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份工作,才能壮大物流运出队伍。其次,相关部门要保证物流运输的路线到达各个乡镇,实现每个农产品出产地都能面向全国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对此,在中央下达政策号召之后,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在农村开设站点,争取快递进农村,让农民能在最快速度将货物送出。第三,要加大对物流行业运输时间的管理,争取让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他们购买的货物,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形成良好的销售口碑。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配合,修缮附近道路,架构起良好的物流环境,另一方面需要物流公司配合,构架专门的农产品物流渠道,使农产品物流能够更快、更好的送到顾客手中。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出售的商品大多都是农产品,其中很多产品都需要冷冻、保鲜等才能够较好地运送到顾客手中,所以对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低温储藏、运输进行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在产地预冷设施、储藏设施上要加大投资,对此政府可按实际情况建设公共设施站点,对前来储藏的农户收取一定的管理和冷藏成本费用,提供对应管理以及优惠服务,帮助农户联系更加优惠的物流公司,集体运输减少物流成本,将农户的零碎需求整合起来,帮助农户减少开支获得更好的服务。

4.3 加强农业人员的网络销售意识 农业人员的网络销售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他们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从网上进行销售,而是找中间商出售,这就阻碍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在农村进行知识讲座,对农业人员进行网络销售方面的知识培养,提升他们的网络销售意识,对此政府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墙体标语等方式进行教育宣传,定期在村中举办网络销售讲座,指导农民如何宣传自己的农产品、筛除不当信息、避免骗子等细节性的问题,农民大多比较淳朴,对网络了解较少,所以政府应当设置专员,及时发现农民网络销售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对应解决方法,并将类似问题在下一堂课中提出,帮助农民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技术员下乡活动,让网络销售方面的人员到每个乡镇对当地的农民进行网络销售方面的培训,争取让每一位农产品销售人员都养成网络营销的意识。另外,政府要结成帮扶对子,利用政府各部门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各村搭建沟通渠道,帮助农民构架网店宣传农产品,同时在网上搜索对口的收购商,利用政府的信誉度搭建起交易桥梁,完成前部分的订单,再交于农民进行今后的订单。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提升国家经济状况的同时,不能忘记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与销售渠道。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2013年已实现了“乡乡通移动电话”,其“农信通”的运用已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推广的利器。微信也正在逐渐打破传统营销传播的格局风生水起,网络营销要学会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通过App客户端,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营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的宏情食品有限公司,在网络销售桂圆干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主要模式是与1,000多家淘宝网分销商合作,并进行微信推广,他们曾用“328克桂圆干,每包9.9元包邮”炒爆款,单周销售7万多包,成功的运用网络销售了农产品。只有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努力把农产品销售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才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受到农民自身意识、技术的限制,以及现有物流渠道的不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维.陕西省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2,18:109-110.

第9篇:农资产品销售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企业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