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

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助于行政单位事业的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适时可以援助市场,帮助市场度过难过。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的角色一直在转变之中,职能也在随之变化,但加强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管理是不可松懈的,他和改革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国有资产是从人民身上得来的,只是由政府来进行统一的使用,所以人民有权利对资产的使用作出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国有资产无故减少的情况屡见不鲜,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甚至引起社会的动乱。

(二)有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将政府各方面的开支公开化,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减少其中一些灰色地带,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在公共体制的基础之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形势要求的,这样才可以让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才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才可以将资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能做到完整的保存。

二、加强事业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支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也离不开这条定律。可见法规制度是作为基础性工程存在的。法制法规的制定者当然是国家的立法部门,立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现状,加强管理,将所有的问题都细化,做到权力与义务的分明,建立起一个管理系统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出必要的指导。法规法制在确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单位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只能有一个大致上的概念,细微的方面也和各个事业单位作出必要的沟通,这样才符合每个事业单位的标准,法制法规才有存在的意义,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才能得以进行。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所以不妨以这个为突破口,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到议事行程上来,加强管理人员全面素质,赋予他们全新的管理知识,使他们成为沟通市场经济和事业行政单位的中介。训练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级别做出分类,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在资产管理上的知识,对于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外聘,以此为整个团队增加亮点,成为普通管理人员前进的方向。管理人员的培养内容涉及面要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管理的基础,要熟悉各条规章制度,要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完善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在其基础工程上下苦功夫,这样才能为更高层次的打好管理基础。具体做法如下: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因此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法规作为准则;将固定资产的各项财务做出仔细的记录,利用数据库保存起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保障;对于管理人员方面,要加强对他们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出色的管理人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对管理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建设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当前医院会计制定对固定资产相关规定的改动极大:重新定义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重新分类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增设“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改变固定资产清理流程等。这些规定的改变,充分体现了当前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高要求,使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得到重视。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价值高且占医院总资产比重大,医院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进行科研项目、教学项目等都要以固定资产为基础。站在医院的角度,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确保医院资金使用的正确性,减少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还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降低医院运作成本,有效保障医院正常运作,是医院稳定发展的基础。站在国家的角度,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有一部分是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入的,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监督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国家医疗事业健康发展。而站在病人的角度,医院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防止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避免如因为医院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而引发的医患纠纷问题等。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对于相关利益者都至关重要。

二、当前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大致可分为三类: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开始,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管理部门负责采购,财务部门负责入账,看似各部门各司其职、简单明了,但往往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如申请未经过严格审核及详细评估、采购及入库手续不齐全、资产未能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等问题。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看似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都在进行管理,但实际上管理不清、职责不明,固定资产后续维护、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固定资产调拨随意,期末甚至无人进行盘点,导致账与账、账与卡片、账与实物之间不相符合。固定资产最终的报废也存在问题,超龄使用设备不进行报废,已申请报废的不收回实物,已收回实物进行报废处置捐赠或变卖的不通知账务处理等。三类部门各自为政,各个环节都会存在问题。

(二)固定资产相关人员缺乏认识,不具备相关业务知识

作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人员,对于当前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但实际工作中仍出现因为对相关规定的不了解导致不能正确进行账务处理的现象,甚至出现账外资产的可能,使医院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项目与实际不符,加大了日后对固定资产监管难度的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管理层的正确决策。

固定资产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原本就有很大一部分并非会计出身,不具备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知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也不够,对固定资产调拨随意、报废随意,从而产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开始,以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与医院相契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申请审批评估流程、完善采购入库入账流程、完善维护维修保养流程、完善调拨报废处置流程,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协同合作,明确责任、责任到人,更为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都可以通过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而更好地实现。现在,每一家医院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果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各流程嵌入系统中,不仅能够使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对固定资产事项进行操作,大大减少信息传递时间,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变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便于固定资产监管工作。

(二)提高固定资产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仅有完善的制度,没有高素养的人员去实行也是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可以说,固定资产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固定资产的关键,医院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相关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掌握最新制度规定,对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相关知识普及。

如果在加强培训工作的同时,能够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就能充分调动固定资产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能力,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行性意见。

当前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不仅是为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清晰,也是为了有效保障医院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更是为了我刚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医院能够借助当前制度的相关新规定,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渝.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2]潘玉苹,杨恒刚,亢彤宇.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J].商业会计,2014,(06).

[3]吴云生.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09).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国coso报告 高职院校 固定资产 管理 控制 效率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后起之秀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固定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管理随之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高教事业的物资保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教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方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5] 仝永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2008(9)。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数量界限进行研究,并揭示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果。它是一项系统知识比较强、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记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反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生产总规模和固定资产活动的全过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是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社会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国家管理、检查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细则,按照从认识上提高、从组织上加强、从制度上健全、从全面上深入、从现代化上发展的原则,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统计工作制度,作为行动标准。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机构,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机构设置要本着确保完成国家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应遵循机构要精简,效率要提高的原则。人员配备要坚持按统计法的要求,统计人员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统计法”办事,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为衡量统计工作好坏的标志。

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网

每个单位必须有一个上下连贯、畅通无阻的统计信息网络。统计人员只有按照传递程序和规范的进程工作,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良好的硬件设施能为信息的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能保证投资统计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完整,也能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综合反映。准确、及时地上报,是企业和每一个统计人员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各个单位统计资料是否及时、准确全面是关系着国家全局的大事。所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信息网是其保证体系。

三、建立、完善具体、全面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制度(包括: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统计数字管理制、统计台帐管理制、原始资料管理制,统计报表管理制等),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在原制订制度和执行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对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订,重新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要求进行了划分,明确了责任,并规定出严格的考核条款,使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分清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四、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原始记录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最初情况的记载,是计算各项统计指标的依据。因此要结合项目特点,为满足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要求,设置各种原始记录,把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记录完整。如何收集原始资料,建立原始记录,我公司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基层统计不仅要完成向上级统计机关报表的任务,还要向本公司领导及时提供有关的统计信息和经济管理上所需的各种核算数据,因此收集原始资料的范围不应过窄,对于工作所需的资料,具备条件时,统计可以存一份复印件(原件一般是要存档的)。不具备条件时,可以将所需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特别是涉及工程造价、设备价格、概算预算、合同金额、用地面积、规划面积、设计建筑总面积等数量方面的数据,要记录准确,关于有些文件的编号、批发文机关、发出日期等也要搞录。这些记录,对于今后的查询是很有用处的。

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统计报表的要求建立各种不同的统计台帐。做好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关重要,定期对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汇总,分门别类的记入相对应的台帐。这是充分利用统计资料的有效方法。统计台账是整理归纳原始资料的一种科学手段,是计算汇总指标数据的有力工具,它是介于原始资料和填制报表之间必要的和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前,统计人员就应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统计台账。当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后,统计人员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动地编制一些明细性和辅账页、表格来充实、完善现有统一的台账。而且统计台账还是保存管理统计资料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查阅核对、研究分析各种指标数据它都是不可缺少的统计档案。统计台帐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健全原始记录和及时准确地编制统计报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年底,统计工作人员都将本年的投资项按项目性质、实施单位进行分别统计,建立完善的台帐,使资料的查询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培训和更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技术现代化的途径是从微机抓起,由小到大逐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系统。这样有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就地、及时处理,所以,广大统计工作者都应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使其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计算机代码填报统计报表,为实现全国微机联网,年报报送软盘或直接传送打下基础。超级秘书网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不仅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具有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投资分析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统计人员要定期参加省、市统计部门的学习班,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投资和统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拓视野,提高素质,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建立工程项目监查制度

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为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办好“开放式”统计,必须搞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政策性。围绕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反映建设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课题对基本建设中规律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在宏观上为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及最终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微观上为企业生产、经营、确定发展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计划、绩效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过程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杜绝项目开工后资金失控的问题,真正做到项目管理的闭环,同时能为后续开工的项目提供借鉴。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0.前言

当今中小学赖以发展与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中小学的整个资产总值当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应当科学合理的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具有良好以及安全的使用状态,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中小学对固定资产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然而,多数中小学在自身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意识淡薄、会计核算不合理等状况。

1.当今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许多中小学的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采购人员以及领用人员基本上都是同一个人,严重的缺乏相关监督体制的有力约束;固定资产的借用手续不够完善,在借用手续当中存在着许多的管理纰漏,无法确定各种固定资产是校内使用还是私人使用,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流失的暗道形成;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经常性的改变和更换,极易造成原有的固定资产漏账无法正确纠正,从而造成了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不良状况;在中小学进行人员调动的时候,在被借用的固定资产尚未归还的情况下便离开学校。正是因为以上这些问题和情况的存在,最终导致一些价值较高、体积较小的学校固定资产被变为己有,比如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等,这类混乱的状况导致中小学的固定资产逐渐消失于无形之中。

1.2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中小学属于我国非营利性的组织,因此,中小学的管理和盈利性质的企事业单位相比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与此同时,往往中小学仅仅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却忽视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这主要体现在:注重学校外部形象,忽视学校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进轻管,并且学校各个部门争用资金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资金一旦变成资产,争用意识立即变得松懈下来;中小学没有及时的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切实的提到日常的议事日程当中,更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校的固定资产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小学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并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再加上工作作风缺乏严谨,未能进行固定资产工作的调查和研究,导致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的可操作性较差,甚至许多中小学根本没有聘任固定资产的专门管理人员。

1.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合理

在多数中小学的管理当中存在着一系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许多中小学的固定资产仅仅有总账,但是没有固定资产的明细账;还有一些学校在将固定资产购入之后不及时的入账,甚至根本就不入账,或者长期挂在往来账户和工程账户当中;固定资产的筹资不到位,盲目的开工,进而导致账目的混乱;还有些学校的学生宿舍基础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平局,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此外,一些学校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水分”大,不准确、不真实,这主要体现在购进固定资产的时所产生的运杂费不登记入账。

2.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制

在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从固定资产的领用到处置、固定资产的购置到保管都必须做到有章可循,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应当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做到切实的控制。比如,从学校固定资产的申请一直到固定资产的购入,都要重视加强对不相容职位之间的控制;领用固定资产时,必须严格的履行相应的登记手续,以免产生有借无还的情况;在员工调动的时候必须查明所借的固定资产是否已经归还;固定资产的管理职位应当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胜任,并且必须要具备稳定性;在人员调动时,必须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首先应当对所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并且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范进行。

2.2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劣,其重点就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所以,首先应当完善各项固定资产的维护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验收和采购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合理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盈以及盘亏处理,对于盘盈或者盘亏的固定资产以及非固定资产,必须彻底的查明盘盈或者盘亏的原因,并且分清责任,并对这些异常问题加以正确且及时的解决。

2.3树立法制观念

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的管理工作也应当随着形势的变化来不断的转变思想,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不仅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是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树立法制观念,严格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加强和巩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2.4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固定资产的具体购价以及在固定资产购入时所产生的运杂费和进项税,此外,在固定资产的扩建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也会加大资产的价值。在固定资产入账时,会计人员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购入时所产生的运杂费、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以及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等进行明确的记账,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账实不符和坏账的情况。

3.结束语

随着中小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各所学校逐渐的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学校的合理布局,办学条件日益规范化、标准化,然而在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各所中小学只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认识且加强重视程度,才能够为中小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够促进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燕.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0,(5).

[2]朱丽红.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0).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对策研究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各地中小学基础建设的支持,各地中小学硬件设施有了巨大的改变,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整洁卫生的食堂、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运动设施与场地等等,为中小学师生的学习与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然而随着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增加,其中所涵盖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漏洞。但是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正常开展其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物质基础,一旦其出现问题就会对固定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控,充分的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仅是对国有资产的有力利用与保护,同时也是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当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弊端

(一)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不符的情况

由于中小学财务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楚、账实不相符合等弊端。其具体主要是由于中小学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建账时没有依据固定资产的种类来对各个科目进行设立,因此在固定资产刚开始购入时只是简单的对固定资产的购买金融进行记录。而且中小学的固定资产主管负责人也没有及时的对资产进行平行入账,极易产生较多的账外资产。再比如就是认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中小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同时其过程繁冗复杂,这就使得许多中小学在财会上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甚至某些中小学没有折旧科目,这样就造成固定资产价值没有变化,中小学财务上的固定资产一直都是原值。造成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没有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虚报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形成了所谓的账实不符的情况。在固定资产中,电子产品又是更新换代极为快的固定资产,主要体现在电脑、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上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形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或是流失

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通常都会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或是流失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在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初时,中小学的管理层并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是一味的重视购置固定资产的环节,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就不是那么重视了。而且许多中小学领导在争取财政资金拨款时相当的积极,但是只要当资金到位后,对其规划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就不闻不问了,而且还极易产生重复、超标购置的状况。还有就是中小学通常都会利用寒暑假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尽管其所涉及金额与工程不是十分巨大,但是也是会被有心人惦记的利益。中小学通常会找到许多理由将这些工程交给想交给的人,都抱着给谁做不是做的心态,这样有可能会加大维修保养的成本,也是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一个漏洞。中小学在置办固定资产时可能会抱着攀比的心态进行购置,尤其是中小学靠硬件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生源,但是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固定资产的开支。还有就是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实时追踪,这样就形成了许多还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直接闲置,最终致使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大大增加。最后某些个人或是组织捐赠的固定资产缺乏适当的管理,极易出现丢失或是挪用的状况。这些状况都没有在账目中得到具体的体现,自然就很容易形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或流失。

(三)缺乏完善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制度

对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来说,其应该有一个科学且完善的管理制度,基于此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多数中小学在这方面的基础建设并不是特别有效,它们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在中小学中教师和学生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管。然后,就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来说,其综合素质并不是那么足够。最后就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方案,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个规范且完善的具体措施。

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管理服务的新意识

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之中,全体师生的认知意识是最为基础的一点。因此,为了保证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基础性问题,就必须要完善师生爱护校内固定资产的认识,以及树立整个中小学师生、领导、固定资产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新意识。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容易出现一种有资无产的状态,资金充足,设施也在建设,但是就是固定资产不足。加上近些年来国家方面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中小学的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及资金支持,但是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这么多问题。这就可以看出,教学的改革和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树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服务新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而发展教育事业。

(二)不断的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对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来说,其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其范围也是非常宽广的,因此其管理机制就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的,只有一个能够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跟上这么快的速度。而且,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保证有法可依,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对于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下,第一,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修建以及购买时,要对其性质以及使用途径做到跟踪管理,要保证其规范性,这不仅更便于管理,还能保证其他人对资金的贪污。第二,对于很多较专业性的固定资产,例如实验仪器等,在进行这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购买时,一定要让相关老师或者负责人一起进行购买,它们的专业性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就是固定资产的验收以及保管,一点要保证整个过程的跟踪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固定项目的构建,无论哪儿出了问题,都要追查到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只要加强中小学的管理才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中小学的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其硬件设施环境的重要举措。各个中小学领导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理顺管理机制与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现代信息化管理等等,这样才能够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升,才能够全面的促进中小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经营,不但要转变现行的企业经营与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调整组织管理结构,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单位到各部委企业化转制的r&d研究所,没有哪个单位有某个人可以一口说出其科研成果的收益是盈是亏?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一是因为其会计管理都是以物权管理为基础。现行会计管理体系突出表现了按生产型企业制定的特点,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由材料到成品的生产物流的价值转移全过程真实反映,对外部合同或项目的资金流与物流交换完整描述,最终形成损益、负债、资本和现金的管理,而对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占有大量知识产权为基础的r&d型企业和部门,现行会计制度只对日常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四技合同进行独立会计管理,年终只以项目或项目组为核算单位进行一揽子经济决算,可以知道一件产品或一个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用了多少材料、多少工时、多少费用和多少设备折旧等,不要求对每项科研成果进行投入产出核算。二是因为知识产权的物权非排他性决定了其价值转化的特殊性。从微观看,研发成果或产品是凝聚了多项专有技术,某项专有技术可以用于多项成果或产品,现行会计制度对具体某项专有技术的盈亏无法进行核算;从宏观上看,技术成果的大额投入并非可以一次性从某一产品或四技合同中回收,在技术成果转移后技术仍在企业中,可实现多次转让和继续衍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专有技术的无成本复制和多用途等无形特性,与实物产品和资本有着质的区别。如何计算一个技术的成本和收益,并在会计管理信息中清楚、真实、完整的反映技术研发和价值转化过程?这是摆在每一个r&d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开展知识产权经营前急需解决的会计问题。

二、r&d企业知识产权会计管理的误区

1.在现行会计管理中,一提到知识产权,就与无形资产相联系。一提到无形资产,就用资产的属性来要求和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中,把无形资产的一般特性列为:①没有实物形态;②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③持有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受益而不是为了转卖;④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⑤是企业有偿取得的。对r&d企业的技术成果而言,其满足①、②、④、⑤条款,只是在“不是为了转卖”这一关键点上有出入。应该说企业所有资产应该都是允许以经营的观念来买卖,企业应从事其产品和资产的同时经营,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大特征。

2.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又设置了一个专有技术,即发明人垄断的、不公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技术、资料、技能、知识等。实际上其中垄断性和不公开特点都不是其作为会计管理客体的条件,只有后面有实用价值、可为企业创利的特征才表明它具有会计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项目的研发阶段和应用阶段常常出现跨几个会计期间、分属不同科目管理的特点。如在日常运作中,会计按项目、合同分科目管理,作费用的收支记账,而某一成果的研发和效益实现通过不同的合同和项目,即合同无法与某一成果的全部研发成本和盈亏相对应,无法真正实现按技术成果核算。

4.技术成果是无形资产,具有无成本复制和多用途特性,无论是买来还是自创,其市场价值和企业价值应该是非线性变化的,且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其时效时间是不可以用合同期限来确定的,也无法用折旧方法管理。

5.现行的损益表中只有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计量。而在某一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多少才直接反映了一个r&d企业的实力,其有形资产占有量仅仅是辅助因素。

实际上,r&d企业是知识的原创者,对它而言新技术成果类似于生产型企业的产品。一个产品的产出有资本投入、购进材料、加工半成品、装配成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一个知识的原创过程也相似,它经历了资本投入、试验材料和设备购进、基础技术整合、成果物化的加工、推向应用的过程,只是往往它的投入过程与产出过程分离,且投入成本较大、时间较长,往往不能一次从交易中收回,要跨会计期间,通过许多次、许多年收回。如果用“产品”来认识,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会更加合理。只要改变对产品的认识方式,把一项研发项目看成为一次投入的一批产品,且不是通过一个合同在一个会计期间转换成利润,来代替目前把研发看成为单件产品的利润实现,突出产品的可多次买卖性、创利性,就可以把知识产权与产品的会计属性统一起来。这样一来也解决了企业知识产权与企业固定资产占比失衡的问题,用产出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关系来解决作为资产类管理中出现的转出价格只可低于买入价格的矛盾。同时,消除了作为资产管理不可经常转卖的限制。脱去自创知识产权在价值转移的资产特性,体现知识产权的创利性、经营性等产品特性,也克服了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认证支出和交易支出分开记账的成本核算难题。

但具体应如何制定r&d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达到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终极目的?在什么程度上与产品生产、工程、服务类企业的会计实务相一致?等等,这些是解决r&d企业会计管理的现实问题。

三、r&d企业知识产权的会计管理基础

在r&d企业的会计管理中把知识产权作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纳入成本管理,而不按无形资产管理。这样变化以后,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如何适应?

1.与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一致性

①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很明确:“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管理的终极目的。对r&d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应真实、全面、完整的反映其知识产权原创的全过程和市场交易盈亏、损益情况,此应为r&d企业会计管理的目的。

②新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包括r&d企业,同时给出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会计调整,制定政策和方法,以适应企业内部实际会计管理水平、业务特征和管理要求,只要不有悖于相关法律、制度和企业会计规定即可。r&d企业与生产(服务)型企业相比的最大差异就是以原创知识产权为经营活动特征,这里只调整了会计管理对象,把研发的专有技术转变为产品进行会计管理。

③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四个基本前提、三个一般要求和十三个基本原则。对照会计主体来说,应以对r&d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转移过程中的各事项和交易等方面做会计记录为基础,用会计信息反映其原创、产品化和经营活动。且这种活动对r&d企业和现代企业资产经营来说都有持续性,并可以实现以交易合同和研究项目为核算实体的分期核算。对研发成本、合同价值等都可用货币计价。对照记账一般要求看,按材料成本管理处理知识原创成本支出,三个一般记账要求都能够满足。对照基本原则来看,只有对项目这种内部知识产权原创过程和合同这种知识产权交易及再创过程进行描述,才能实现对r&d企业科研、经营过程不虚、不歪曲、不失真的客观反映,这是真实性原则的前提,同时也是实质重于形式和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对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实际成本原则等实现的基础。也就是说,对r&d企业和企业资产经营业务而言,把知识产权由资本性支出转变为成本性支出是合乎企业经营客观规律的,是“科研活动”实质重于“属性”形式的表现,是“原创经营”重要性的突出体现。总之,把r&d企业的知识产权按产品类做收益性会计管理是不违背会计制度的基本目的和原则的。

2.知识产权作为产品进行会计管理的基本认识

对r&d企业知识产权的原创过程进行财务管理,不能简单的用知识产权代替产品来进行会计管理。知识产权和有形物品一样是现实存在的事实,它与有形产品相比较有许多特性差异和相同点,这些异同点决定了会计管理方法的异同。

首先说明,这里一开始就用“知识产权”这个词,而不用自创无形资产、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名词来作为管理对象,是因为“知识产权”具有产品与资产二重性,在使用方为资产,在原创方为产品,有别于自创无形资产;科技成果缺少社会承认和市场的产权交易特征,并且不具体,它是一个知识创新成果体的总和,也不包括相关研究方法创新;专有技术的面太窄,不可涵盖买来的专利、引进的技术成果、未货币量化的技术等。虽然以往知识产权的概念包括必须社会认证的条件,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产品交易过程中,未交易前的产品就已经具有了物权属性。同样知识在原创后就应具有产权属性,一定要社会认证后才有权力属性的传统条件限制应该取消。

知识产权不但在产权属性方面与产品可比,在成本与市场价格不完全相关这一点也与产品相同。知识产权的原创需要有办公费、材料、实验室租赁、设备购置、工资及福利等项成本支出,而其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也与原成本相对脱钩,以实际交易合同额计算,与成本之差为半纯收入。实际上产品本身的利润来源于有意识劳动,无论这种劳动多少由机器做,多少由设计者做,多少由直接劳动者做,多少由管理者做,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知识产权与产品不同仅仅在于其无形与有形的差异,实质上产品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物化形式,以产品实体结构、组成和功能体现知识成果,而著作、图纸、思想、方法、工程、服务为另一种表现形式。如设备折旧转买无利润,只有残值,而当其组成生产线转卖,就有技术含量,就有了创造利润的能力,就有了市场经济价值。

在会计管理中知识产权也不能简单的与产品划等号,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知识产权的原创过程一般分为创意、实验、形式化、物化、价值转化等五个过程。在各环节中需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在会计核算时,应该注意到,在知识产权的原创成本组合中存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成分,前者是间接的有形实物价值转换成本,后者是无形的,不需要本期支出成本,是在以前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已付出成本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成本核算中应能够反映这种早期成本和后期收益的后效性特征。其二,一个知识产权包括了理论基础知识组合、技术方法组合、和如此结合实现特定功能的正确性肯定等三方面无形内容,不是单一知识的体现。如同产品由材料、零件、配件、套件等一级级组成,知识也有一级级知识元组合的存在形态。但是,每一个知识元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在这次组合中它为产品,在另外一次组合中它为配件,在知识结构中有较复杂的结构关系网络,其关系的隶属层次不稳定。因此知识元的成本管理的账务结构不同于实物材料管理,对一个知识元会有多次收支记账,不同期间的收支不同。其三,知识产权不具有排他性,理论上可以无数次创利和衍生,只有当其生命周期结束时才以纯基础知识的身份存在。它不存在库存积压问题,其存量越大,r&d实力越雄厚,而越小越落后。这也是r&d创利能力大于生产型企业,资本经营创利大于产品经营的根本原因。在损益评价中,其库存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越好。在会计管理中应该反映这种沉淀成本和存量价值属性。

在库存积压问题,其存量越大,r&d实力越雄厚,而越小越落后。这也是r&d创利能力大于生产型企业,资本经营创利大于产品经营的根本原因。在损益评价中,其库存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越好。在会计管理中应该反映这种沉淀成本和存量价值属性。

四、知识产权的会计管理解决方案

知识产权的原创-推广的过程跨几个会计期间,分在不同的研发项目科目中。不像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随实物形态转移,价值转移。知识产权可无损复制,与价值转移不一一对应。所以存在一组知识产权产生一组新的知识产权后,要合理分摊原创成本的问题,这是其会计管理的基本特点。这要求rr&d企业的会计管理实务应以知识产权管理为中心,以项目成本核算和交易合同核算为基础,在现行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知识产权核算的会计管理体系。具体记账方式的原则如下。

1.科目归类

在建立知识产权会计管理体系时,要坚持以现有会计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原则。在资本、负债、权益、成本和损益等一级科目中,知识产权从资本科目中移出,纳入成本科目中管理。其二级科目中包括商标、版权、商誉、专有知识等分类,专有知识又有按知识元分类,知识元细目对应原始凭证的序实号。不同的是专有技术的细目是变化的,是以知识本身的概念结构来编码的。在项目研发完成时随着新知识元的增加而增加,在年终知识库盘点中,删除丧失价值的知识元。

2.研发阶段

在原创阶段,知识创新过程是按项目管理。在一定研究目标下,具有特定知识基础的人组成一个研发实体开展工作。其工作中需要办公、调研、实验、资料、福利及工资等支出,一般对此采用分门别类的项目费用独立核算。当项目完成后,应把项目中新增设备以残值转入设备类固定资产,把项目收集的资料以残值转入图书类固定资产,把研制的产品化样机转变为产品,折价记账,最后核算研发项目总费用分摊计入各取得的新知识元中。

新知识元是把项目完成取得的创新点分解,逐项编制说明资料(包括实验成果和条件),注明可能的外推应用领域,会同总的研究成果资料一起入知识库。库中采用概念的结构化分类管理,并把剥离固定资产剩余的全部成本按各知识部分的价值评估,用系数分摊成本。

在评估中要注意,总项目应与各分项目分开评价,同时计算系数,并按系数分摊成本;评价中要考虑其可能使用领域、使用区域、使用时期和创新组合能力,以及成果中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不要过分减少总项成本,加大分项成本。这样把原创项目成本分解成为各项知识产权成本。

知识元的细目编号不随部门和项目编号的注销而注销,独立存在。知识元的成本为企业或部门的沉淀成本,表示知识投入量。

3.交易阶段

r&d企业往往是以四技合同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这是知识显性化和创利润的过程。在完成合同的过程中,有直接材料、测试、整机实验、福利、工资、交易等项费用支出,形成有形产品成本。产品转移到对方企业,以合同额进入对方企业的固定资产账或费用账。如合同执行中购置的设备应折残值进固定资产,剩余资料折价进库存。特别是合同执行中的新创成果编入知识库中,按评估系数折成本计价进入知识库中成本记录,再扣除合同的各项其它费用,计算项目盈亏,结算合同利润;合同执行中使用知识库中成果和新创成果,都按原来成本分摊比例,分摊一定比例的利润,另外一部分利润由完成该项合同工作的人员或部门、对该项合同管理有贡献的部门分摊。其中知识产权和管理部分的利润记入企业盈利账中,而自创成果和正常工作创利为该合同利润,记入研究组创收。年终分部门形成盈亏核算结果。

4.知识产权的损益

在实物资本计算之外,从知识库的总沉淀成本中减去当期总收支和前期收入,得出当期知识库盈余;由项目所涉及知识元的收支核算中计算当前某项技术投入的盈余;由合同核算中计算部门知识产权推广应用的总盈余。期终在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管理收支结算、信贷收支、资产经营收益等,累计出本会计期间总收入之外,计入本期间知识产权投入、当前知识产权盈余;计算企业知识产权成本沉淀和累计收益,反映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整体状况。再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利税计算方法等计算总利润,随后划出各风险准备金,计算利润分成,完成期终会计结算,形成实物资本和知识产权两个经营报表。

综合分析上面四个过程,实质是在目前r&d企业进行合同、项目独立会计管理中间增加一个知识库管理环节;在项目完成决算时,对其成本和收入进行分摊;在会计期间对企业或项目进行损益统计。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够及时跟踪反映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资金收支活动,分清了合同的获利属性与项目的投入属性的差异。实现了直接对各知识产权进行逐一经济核算,以及参考知识库的收益客观评价r&d企业经营状态的目的。

五、以知识产权为中心会计管理体系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这一会计管理过程中还有如下一些问题需要明确:

①其知识库的各项知识产权不用折旧来摊消成本,而采用固定成本(最多加入二次开发、提高、改进、改正等成本),用收益分摊来自然折抵成本。从而解决了在知识产权多次无损复制和对外转移中存在的一事多计的会计管理难题,与一事一计原则相统一。同时解释了在会计信息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摊消为零价值或过量摊消等客观现象。

②知识库中的各项知识产权管理按其生命周期,综合考虑其应用领域、地域、时期,以及作用关键性和相对独有程度来评价其理想现值,得出效用预测曲线。在企业作用市场,当该技术普及率达50~70%时,其理想限制为零,企业可停止使用该知识产权;在理想市场范围,当该技术普及率达70%时,该知识产权失效,理想现值为零。这种管理方式比以往采用专利有效时限、合同有效时限和无形资产10年等机械式的生命周期管理更客观,适应每年调整,甚至每季调整的实际需要。

③知识库的总成本减总收益为总盈余。其总成本反映开发投入历史,总收益反映创利能力,总盈余综合反映经营效益。知识库理想现值总和为r&d企业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以此解决传统管理中出现无形资产过大、与固定资产比例失调的矛盾。另外对各相关知识方面的成本、收益和盈余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其技术创利水平、库存底蕴,预测发展重心偏差,发现技术应补充、均衡和重点攻关投入的方向,以及与实物资本、金融资本的配比关系。这样用会计信息客观、全面、完整的反映r&d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的过程和状况,合理评价研发实力。

④知识库中对知识进行三维管理,一维为专业技术门类,二维为会计属性,三维为生命周期属性。生命周期属性是指按基础知识、初创成果、成熟技术、产品化技术、有用知识和废旧知识等分类,分别建账管理。对每个知识点都要反映出所包括的基础知识、方法和应用推广范围,以及成本、收益、原创项目来源、理想市场价值等属性。以及记录成本分摊、合同收益情况的分册名细账。当该人不在本企业,企业又无外来和内部接替掌握此知识,其产权即刻丧失。这反映知识所具有的人本特性。

总之,在现有会计制度下,从产品的角度认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采用以知识元为基础的会计账务处理和成本核算,实现对r&d企业知识产权经营过程的会计管理。这一企业会计管理形式的调整,与现行会计原则一致,且有利于实现对企业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经营做全面、定量、及时的经济评价,促进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形成以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生产、研发、经营、人力资源、情报资料、知识产权引进等职能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这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关键。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解决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和研究才能达到实施程度,如变科目知识库结构、知识元的剩余成本结算方法、成本/利润分摊比例和方法、知识元理想价值的计算模型等等。这里提出解决方案供大家讨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研究组(编)。(企业会计制度)及讲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于玉林等。现代无形资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3]武晓玲。会计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10.

[5]李寿德,万威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影响因素的哲学思考。理论与方法,1997,8.

[6]袁健红。论企业内知识资本评估。中国科学论坛,2002.43-47.

[7]范徵。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0,(9)。63-66.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运行离不开相关的固定资产,而且其价值在学校资产价值总额中占据绝大部分的比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的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逐渐成为校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就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学校 固定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 问题 必要性 措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固定资产的投资往往是一次性投入,涉及到的金额比较大,而且学校固定资产的回收期比较长,所以在其购置、投入、使用以及维修维护和处置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本文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概况进行了论述,就现阶段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强化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实现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概况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对固定资产的界定、管理与核算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此外,对于那些单位价值没有得到既定的标准但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量的资产也需要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管理和核算,并且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在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变得更加规范化、细致化、科学化和透明化。

二、现阶段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现阶段随着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和发展以及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关注和重视程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学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又在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固定资产预算会计制度偏离实际

学校固定资产预算会计制度偏离实际是现阶段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之一,预算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绩效,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学校对于固定资产是不计入折旧计算的,这就导致了学校固定资产在成本核算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学校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消耗情况,在计算时只能用原始价值来计算,会出现固定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此外,由于预算会计制度与实际的偏离,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作为根本的约束和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存在随意性和自由性,容易出现大量的闲置资产,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二)学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匹配

学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匹配不仅大大降低了二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影响了学校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而不匹配主要表现在账外账问题的发生,即一些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往往采用“事业支出”为借记,“银行贷款”为贷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固定资产施行了“固定资产”借记,“固定基金”贷记的方式,从本质上看,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关系,所以在核算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漏记的现象,进而就产生了账外账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且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现象的发生。

(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而导致资产浪费、核算混乱、、随意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些学校没有独立的监管部门和健全的监管制度规范;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虽然有监管部门和配套的制度规范,但是实用性和适用性比较低,不易操作,存在模式化和制度化,实际执行能力低;此外,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高,所拥有的权利不够高也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论述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能力,而且影响了学校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潜在风险和压力,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此外,学校固定资产大部分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的,延迟固定资产的寿命,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利于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四、强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和处置等环节涉及到的财务事项都离不开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所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上述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校领导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意识,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和核算氛围;其次,要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提高财务核算、会计处理、数据收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知识,这样一来能够使其更加顺利的应对现代信息社会给其带来的压力和要求,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能力。

(二)改革和优化学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改革和优化学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引进权责发生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以及报废环节的会计核算工作都能高效的开展;其次,要坚持谨慎的会计核算原则,即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以降低风险为根本,严格和规范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的各个细节;此外,要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对于各期的会计核算工作要坚持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够为核算环节中下一步骤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三)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投入和使用力度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在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时要充分的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方法,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采用会计电算化、作业成本法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核算方法;在进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时要采用OA等现代化的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还要积极的向国内外其他的学校和单位学习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适合自己学校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

五、结语

总之,固定资产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学校相关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王彗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