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建筑中级论文精选(九篇)

建筑中级论文

第1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着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第2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要:针对村镇领域农房建造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以绿色建筑构成原理为依据,从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构建绿色农房建造标准指标体系。选择灰色聚类评估法中的三角白化权(TWW)函数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设立评价等级,以实例通过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计算,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绿色农房;灰色聚类;三角白化权函数;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52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62

Evaluation on Green Farmhou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Grey Clustering Method

LIU Hui-ying,SU Yi-kun,GONG T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objectiv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of the energy-saving farmhouse into consideration, we set up the standard index system based on green building principle in techn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y using the gray system evaluation of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TWW) function of the Grey clustering method, we set up the ranking system for the green farmhou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The valid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test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function so as to offer provi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green farmhouse promotion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green farmhouse; grey clustering method; trigonal whitening weight;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9B00)

作者简介:刘卉颖(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电话)13946113649(电子信箱)508454943@sohu.com。

公 婷(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通信作者,苏义坤(1972-),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电话)1594518673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建筑界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近年来绿色建筑模式的发展与研究已然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节能与环保方面的压力已逐年增加,建筑业结合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相关耗能比例已达到40%,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高耗能建筑。因此,打造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我国村镇建设规模正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农村住宅建设为自建房,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很多耗能高、不环保的住宅。所以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研究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以及推进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标准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函数为评价方法进行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研究,建立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以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

1 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

1.1 绿色建筑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首次把建筑理论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概念进行整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型建筑”的新兴理念[1]。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2012年在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是“以人文本”的思想下转变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2]。绿色建筑的标识工作也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353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共计2 674栋,总面积达到3 488万m2。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国内的学者也对绿色建筑做了深入研究。李道增[3]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注重实效性,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应主要从节能、减少资源的利用、场地影响最小化、艺术与空间形式的新主张、智能化、可持续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义。高升[4]总结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在建筑发展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实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理想的绿色建筑不仅是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的,而且也应该把能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使其具备一定自我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Edwin等[5]建立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模型,并采用模糊识别计算出了目标成本与功能系数,为绿色建筑实际实施方案的优选提供了评价标准。侯玲[6]基于费用效益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应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估,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与准确度。姚润明等[7]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点,回顾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评估方法、激励政策等,展望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1.2 绿色农房建造研究现状

我国在农村和乡镇的新建住宅中,绿色建筑的实践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2005年,金虹等[8]从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的角度对比评价了传统的住宅和“生态屋”的各项指标,为绿色农房的建设作了早期探索。2006年,孙佳媚等[9]介绍了绿色村镇住宅从节约用地规划和住宅单体设计的角度进行建设节能、低价、环保的实践情况,为大规模的绿色村镇住宅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吴庆驰[10]对乡村绿色建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乡村的绿色建筑在我国仍然处于概念炒作阶段,工程理论研究多,建设实践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研究、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评价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绿色建筑的理论在我国已经开始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但由于绿色建筑的建设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适用于村镇的绿色建筑少,有关绿色农房的相关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基于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函数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研究,建立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以实例为基础,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使得绿色农房建造标准得以实施。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要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进行指标的选取。本文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已经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等相关规范为参考对象选取评价指标。根据绿色农房建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绿色农房的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大方面出发,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决定,形成了评价指标的集合。通过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预处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发放80张调查问卷,其中选择20位农房建造方面专家,20位标准体系设立研究专家,20位绿色建筑方面专家,20位经济研究方面专家。要求各专家对现有评价指标的集合进行打分,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高低,选择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在筛选指标时依据时效性和适用性原则,最终得到综合得分较高的40项评价指标。

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以全寿命周期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生态性、技术合理性以及与国内外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最终得出我国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方法选择

灰色系统评价可以对被研究对象的相应样本观测值进行灰色聚类,通过计算被研究对象关于灰类k的综合聚类系数判断被研究对象的优劣,实现对被研究对象的评价。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其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是一个灰数,其评价因素的TWW函数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采用由梯形分布函数简化而成的三角形分布函数,并通过白化权函数的选取使得模型定量化,从而增强了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因此选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3.2 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域的确定

根据上文已经建立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分为三个灰类,也就是s=3,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每个级别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所对应的等级灰类k(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则为所评价对象——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等级。根据绿色农房建造标准的等级情况,可看出所评价的农房在初期选址、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中对各项指标和要求的实施情况,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4 三角白化权函数评价的实证研究

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地区绿色农房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以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对各项因素划分具体的评价等级标准。得出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等级标准的具体情况。列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后,根据来自节能、环保、建筑等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的打分情况,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现实值,并标出其所属等级,如表3所示。

根据公式(5)计算各项指标的三角白化函数,将各指标的实现值带入三角白化函数,算出最后结果。根据计算所得出的各项指标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值以及公式(6)求得该项目关于灰类k的综合聚类系数,经过计算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对该项目的各项指标的白化函数计算得到的结果可看出该项目的技术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得分较高,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该项目得知通过三角白化函数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是合理的、可行的。

5 结论

随着我国村镇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村镇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村镇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节能环保提出了现实要求,基于此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级研究刻不容缓。以此为背景,本文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研究,构建了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为我国村镇地区建设绿色农房的工作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的参考价值。但是绿色农房建设领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兴领域,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绿色农房建造的全面的标准体系,完善评价模型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HIKMAT H A,SABA F AL NSAIRAT. Developing a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o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Case of Jorda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9,44(5):1053-1064.

[2] 燕军委.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 李道增.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11会议文集,2011:55-69.

[4] 高 升.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53-57.

[5] EdwinH.W.Chan,Queena K.Qian.The market for green building in developed Asian cities——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designers[J].Energy Policy,2009,37(8): 3061-3070.

[6] 侯 玲.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9939-9941.

[7] 姚明润,李百战,丁 勇.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2006(11):27-32.

[8] 金 虹,赵 华.严寒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J].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2007:43-46.

[9] 孙佳媚,张玉坤.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现状[J].建筑技术,2008:63-65.

[10] 吴庆驰.乡村绿色住宅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64-265.

[11] 袁智敏.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J].理论新探, 2005:25-26.

第3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国内一批建筑由带来室内热环境控制、大窗防水、消应当在设计中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更好地推动其健康发展,不仅是当代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应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实现。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结合具体措施特别注意加以解决。

【关键词】 国内一批建筑由带来室内热环境控制 消应当在设计中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

【本页关键词】省级部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部分架空一一在高层建筑底部保留更多的必要空间,同时将剩余部分通过结构手段高高抬起。纽约100William 街的一幢办公综合体,将低层部分局部架空,并开辟步行空间,同大厦内的零售商店与餐厅相联系,经由自动扶梯可上达办公楼、下抵地下商场,还可与未来的地下铁路车站连接。3 室内空间的互化在基地紧张的情况下,能刺激公共活动的建筑底部零售商业常常因要留出室外、半室外空间而被牺牲掉;同时大量的室外公共空间难于管理,并易受恶劣气候( 如严寒地区的冬季和亚热带地区的梅雨季节等) 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公众开放的室内步行通道、中庭等的开发,将城市公共空间引入建筑室内已成为一种趋势。室内步行通道——在建筑的内部底层,可以结合功能布置开辟出步行通道,平时不予封闭,任由市民通过,成为联系道路与道路、建筑与建筑的路径。美国芝加哥的南韦克综合大厦的两个出入口分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大街上。它们之间通过建筑内部一条“L”形的公共直廊相联系,将城市公共空间引入室内。同时在通道周围布置各种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为大厦底层的商业活动带来了生气。上述将建筑室内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互化的做法,在国内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舒适度及品位要求的提高。特别在一些大型综合体的实践中,进行了将室内步行通道和中庭结合设置的尝试。国内一批建筑由带来室内热环境控制、大窗防水、消应当在设计中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更好地推动其健康发展,不仅是当代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应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实现。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结合具体措施特别注意加以解决。

【文章来源】/article/35/621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4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尺度;尺度层级;尺度级差;人性化;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着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第5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工程等别;结构安全性;混凝土强度指标;抗震设计

作者简介:刘远(1979-),男,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9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59-02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该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涉及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水工隧洞等各种不同的结构物。它们在材料、工作原理上都不一样,所以设计方法也不一样,这是“水工建筑物”学习的难点之一。但是,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共同遵循着一些基本准则和方法。因此,在开始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之前,必须先学习“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这一章,意在探讨这些基本准则和方法。“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是“水工建筑物”课程的主线,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由于课内学时的压缩,教学内容的删减,很多教师只给这一章内容安排1~2个学时,有的甚至是一带而过。这将给后面课程内容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笔者自2007年开始讲授“水工建筑物”,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后,越发觉得“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内容的重要。因此,自2010年起将这一章内容的授课学时增加至6学时,重点讲述“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0.5学时)、“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2学时)、“混凝土的强度指标”(0.5学时)以及“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2学时)等内容,务必使得学生先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

一、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

对于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需先确定工程等别,然后根据工程等别确定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最后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级别确定结构安全级别。结构安全级别是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依据,设计时相关安全系数的取值是根据结构安全级别来确定的。若结构安全级别定的低,就会使得选择的安全系数偏小,结构的安全就存在隐患;反之,结构安全级别定的高,选择的安全系数就会偏大,使得结构的安全余量过大,建筑物的材料用量增加,加大了工程的投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目前有3个规范可依: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水利行业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以及电力行业标准DL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根据水库规模、防洪对象的重要性、治涝规模、供水对象的重要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是根据工程等别及该水工建筑物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确定,它反映了对不同水工建筑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分为1、2、3、4、5五级(其中主要建筑物分1~5级,次要建筑物分3~5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分为3、4、5三级。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与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对应,分为Ⅰ、Ⅱ、Ⅲ三级(1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2、3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4、5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Ⅲ级)。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的划分看似简单,容易被忽视,但它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中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和结构安全级别三个提法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概念,容易造成混淆。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工程实例来阐述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6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字:刚度理论;结构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高层建筑日益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建设越来越广泛,很多的高层建筑在整体结构上的布置越来越具有功能多样化的特点,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建筑结构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包含力的平衡、结构或构件的协调;内部结构则包含的影响因素“刚度”,刚度是对外部结构的体现,例如绝对刚度、线刚度等。总的来说,外部结构是通过内因从而引起结构的反应,工程结构的变形协调等不安全因素也是通过内部刚度来完成的,因此在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刚度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将刚度理论合理地运用到结构设计中,调整结构的整体刚度,优化结构设计,文章将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进行探讨。

一、刚度理论在平面内分布的应用

中国近期一直发生地震,如汶川、玉树等,对于地震区的建筑结构来说,结构设计应该尽可能简稳一些,不要太突兀,即地震区要求的建筑就是平面内的刚度均匀。从专业的结构设计角度来说,就是要将“刚心”与“质心”离得相对近些,从而减少地震发生时的扭转效应,与此同时还要求结构的承受荷载的能力较强,必要情况下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抗扭刚度。即在进行刚度理论的应用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结构对称、均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平面的刚度平衡,并且尽可能使承受荷载的动力方向相近,如果建筑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很难调整,我们可以在中间设置防震缝,把单一较大的单元分成若干个晓得单元进行结构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都是由于建筑结构内部之间的扭转作用造成的,因此在进行刚度的调整与应用时,可以改变建筑结构的扭转性能和抗扭的能力,从而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扭转结构的破坏引起地震,刚度均匀可以减少这种破坏力。现在大多数的建筑都是剪力墙结构,但是由于其布置在一端不能有效防止地震的发生,因此要在此建筑上布置扭转度较大的大刚度的抗侧力单元,如果剪力墙是对称的,这样本身剪力墙的布置就会减小扭转,剪力墙周边布置也是也可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从而减轻地震的伤害。除此之外,如果平面上的质量产生偏心,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扭转,这样也就要求刚度理论发挥其作用,增加结构的抗扭性能,增加抗震能力。

工程实例1

凤仪园24#楼工程,地上10层均为住宅,地下2层为储藏室,建筑面积5897.58平方米,剪力墙结构,建筑物高度为28.900m,室内外高差为1.2m。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作用按7度考虑,抗震措施按7度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

对于此工程的施工,有工作人员提议只要在建筑结构的中部电梯井处设置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混凝土剪力墙就可以,考虑到抗扭之间的耦联,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如下:

15种振型的扭转系数表

从表中可知,剪力墙并没有设置在主体的中间,而是偏北一侧,这样就导致结构的刚度明显地减小,即这样设置剪力墙是不安全的,在遇到地震时,由于抗扭刚度的不足,将会导致两边结构围绕中轴进行扭转,给建筑的使用造成严重的威胁,从刚度理论的角度看,此方案明显不可取。

另有一部分总结方案一存在的缺陷,并汲取其中的优点,认为剪力墙可以布置在建筑物,方案一中的缺陷就是没有使建筑物的质心与刚心靠近,这是由于电梯设在偏北并没有设置在建筑物的中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在偏离电梯井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由于建筑方案及立面要求,剪力墙不能布置在外墙上,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相对对称的轴上布置剪力墙(250mm厚),在两端楼梯间位置布置L形剪力墙,楼梯间的剪力墙和电梯间的剪力墙适当减薄,这样一来在两个主轴方向均有剪力墙,且分布比较均匀。

二、刚度理论在高层转换板式结构设计的应用

厚板式主要用于上下柱网轴线很多的情况下,单一的梁不能作为承受体时,就要把梁做成厚板,形成厚板式转换层。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刚度较大,结构布置方便,但自重大且耗材量大,受力和传力都不清楚,给钢筋的配置带来了麻烦,而且计算麻烦。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在设计中要尽量减少竖向构件。贯穿落地的竖向构件越多,那么转换层设计就越来越少,而且这种结构可以很好的满足抗震的要求。

第二转换层的设计中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内力合理的分配,要求梁的高度大于等于跨度1/6,转换梁具有很好的受力能力,可以在结构中起到很好的转换功能。

第三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的布置应该低一些。转换层布置较高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每层容易发生刚度和内力的变化,这个部位形成薄弱部位,不利于抗震的要求。实际工程中必须要采用高布置时,设计中要综合弯曲、剪切和轴向的整体刚度,这样可以减少内力突变。

其次笔者认为楼板的边界条件取决于相邻板的刚度比,如果按照弹性理论介绍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是如果楼板临边仍是楼板,那么把其看做是固定端,如果临边没有楼板,则假定为简支边。笔者认为这样计算不太精确,应该严格按照刚度理论,把相邻构件的刚度比作为确定边界条件的依据,但是如果双向板为整间大楼板(即板厚度较大),而邻边为小跨度板( 即板厚度较小),由于两者的刚度相差过于悬殊,往往就不宜以固定端对待(对于小跨度板来说,当然是固定端)。

结语:刚度理论是研究结构设计的内部因素,呢哦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承受荷载的能力。目前刚度理论的设计和原则还不完整,需要业内人士的不断研究取得更专业的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构件的复杂性和受力的多向性,使得对构件的支持系统要求很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对质量进行控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方案解决构件的空间问题、部件设计和连接问题,切实做好整个工程的质量监控,才能保证整个建筑主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坤、李盛勇,剐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建筑结构,2003

【2】牛慈勉、尹小明,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建筑技术,2005(8)

第7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以建筑模数设计建筑开间,再由建筑开间构成建筑物,即组成建筑群,因此,建筑群的空间尺寸也有标准的模数,这是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在建筑外形上,我国建筑又体现了建筑构造的艺术化特点。如:梁、柱、墙壁上及门外饰物的雕饰、曲线屋顶、飞檐形式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造型、色彩各异,非常优美,是艺术造型和技术构造的优秀组合;门窗、连廊、楼梯、隔断等也采用雕饰、彩绘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建筑艺术与标准化设计完美结合,既充分考虑建设效率,又不失建筑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国建筑的又一特点。

第8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

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

方法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模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2)“快题”设置模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问题。

(二)教学内容探索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1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方法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色。(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体会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

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方案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方法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理论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问题。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

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

[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色思考[J].华

中建筑,2008(5).

[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

第9篇:建筑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模糊AHP;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建筑节能工作关乎我国人民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过去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能耗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房屋建筑面积不断增加,而城市居民用能为农村居民的3.5倍,且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东北严寒地区,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建筑能耗将持续增加,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还会加大。减少建筑用能、提高能源重复利用率,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战略措施之一。针对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而能源相对短缺且缺乏完善适用的建筑节能等级评价和认证制度的状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准确评价建筑物的能耗状况,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开展和节能新技术的使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1模糊AHP法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提出的。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指标、对象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是于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的系统分析工具。AHP法非常适用于具有定性的,或定性定量兼有的决策分析,在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中将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优越性。而在定性的分析中,由于人的判断具有主观性质,必须考虑其结果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基于AHP法和模糊理论,采用模糊AHP法对东北地区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2模糊AHP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1建立东北地区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第I类气候区,冬季采暖期长,采暖能耗占居住用能的比重值大。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降低采暖能耗作用明显。本文提出的层次结构模型在安全性、经济性、功能性层次指标的大框架下,从建筑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进行考虑,最终确定了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节土量、利废量等22个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各技术标准规范[1-6],对各指标进行评分,按照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办法,对不可量化指标,按(优、良好、合格、不合格、差)进行打分,分别与得分(0.9、0.7、0.5、0.3、0.1)对应,具体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评分依据略。

2.2确定权重

设有m个目标(方案或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m个目标两两进行比较,并把第i个目标(i=1,2,…,m)对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j=1,2,…,m),这样构造的m阶矩阵用于求解各个目标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成为权重解析判断矩阵,记作。Satty于1980年根据一般人的判断习惯和能力,提出属性之间划分相对重要性等级表。利用该表取的值,称为1-9标度方法。

构造对比较阵并作一致性检验,其中同一层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出N阶对比较阵如下:

(1)

A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

并且

(2)

W和n为A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且n为A的唯一非零特征值。

根据方案两两比较可确定 W,但得到的比较矩阵不一定满足A的所有特征值。所以把比较阵记为。把转化成,为其中的最大特征值,为带有偏差的相对权重向量。为了保证误差不能太大,必须对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过程如下:

1)求A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且得到最大特征值;

2)将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定义为:(3a)

(3b)

引入一致性修正值RI如表5所示。

表5 一致性修正值RI值

3)计算CR,若CR

本文根据层级结构模型中得到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和权重定义见表6。

表6 各级指标及权重

对各级指标体系构造比较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7]。

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对比较阵,计算所得权重见表11~表14。

表11 二级指标权重

表12 的三级指标权重

表13 的三级指标权重

表14 的三级指标权重

2.3确定建筑节能等级

组织评定者按打分标准,分别对各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

(i=1,2,3;j=1,2, …) (4)

式中,为最终分数; 为指标层某指标分数。

根据各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建筑节能等级划分见表15。

表15 建筑节能等级划分表

3结语

(1) 建筑节能的评价是从建筑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涉及到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居住的舒适性、环境影响、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因素,将复杂的各评价因素用系统工程理论考虑,建立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2) 结合东北严寒地区对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制定各指标的评分,此评分体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对同一气候区的建筑又具有普适性。

(3) 通过对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证实此评价体系涉及信息量多且繁杂。单一目标的简单的评价方法对建筑节能不能实现准确全面的评价。本文建立的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能够比较圆满的实现综合评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