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化学分析范文

电化学分析精选(九篇)

电化学分析

第1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赵美莲(1976-),女,山西朔州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讲师;陈跃(1963-),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76-02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从基础技术理论课程走向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的知识桥梁。该课程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故障计算和稳定分析为核心,紧密结合不断涌现的电力系统新技术,内容涉及面广多,涵盖了电机学、电路、电磁场、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包含了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微分方程等大量数学理论推导。学生学习该课程往往感觉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着极大挑战,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学会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具备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授法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需要在方法上创新模式,适应学生个性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以满足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一、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意义

教与学,二者是一对辨证统一体,其行为是一种需要将刻板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这就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学生要具备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实现其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提升。显然,学生上课认真听课、仔细做笔记只能做到有知识,很难做到有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授之以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会主动思考和深化运用,提高创新知识能力。

电类学科具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其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电力工程建设,因而特别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而且要具备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对于电类专业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以往的教学困境

“老师在黑板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这是在教学调查中学生对传统课堂的形象描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主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教材中规定的纯理论知识,且往往是概念释义和理论算法推导,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课堂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进而渐渐产生厌学情绪,这无疑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甚者,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相对片面,仅为应付课程考试而学,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原理,浅浮于知识的表面理解,谈不上深入分析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很难具备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也会安排一些实验课作为课程实践环节,但这些传统的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学时少且实验内容相对固定,一般都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或指导书的步骤去按部就班地操作,简单地验证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学生无法参与过程设计,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两部分,教学内容多,任务量重,教学时间安排也相对较长,如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设计了一套“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多层级交叉融合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应用,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完成各类应用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1.兴趣培养

虽然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之前,一般都已经学习过“电路”、“电机学”等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了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工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电力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生产运行缺乏整体性概念。课程伊始,如果就直接讲授教材中的各种算法和理论推导,学生往往会很难理解和接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在开始该门课程教学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电力系统的专业兴趣,激发其专业求知欲。感性认识是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声像教学。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以及电力设备结构都十分复杂,很难用黑板或语言来讲授清楚,学生抽象地听讲,很吃力,无法直观理解。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一些电网运行控制环节和设备运行状况,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像教学,让学生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况与生产过程,建立起对电网运行的系统感知;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到该专业的一些最新技术成果和示范工程建设,比如当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知识,建立起“我是电力人”的兴趣感和自豪感。

(2)认识实习。大多数高校在该课程教学设计上都设置了认识实习环节,并计入学分,但时间安排上不是很科学,往往都在毕业实习前。为了及时增强学生对电力系统生产及其运行设备的直接感性认识,结合课程教学需要,与当地的电力生产运行部门(生产教学基地)联系,适时组织一些现场参观的认识实习,让学生现场参观发电厂、变电站和电力调度中心,亲身感受电力系统的实际生产运行过程。

2.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只顾及做好笔记,抄录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推导,难以形成独立思考行为,更谈不上活学活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其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2种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开放式课堂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教学弊端而提出的。通过改革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活跃主体。一方面,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允许学生提问,开展现场讨论。通过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柔性延拓“40分钟”课堂时间。一般高校专业课程的课时安排往往都会相隔2-3天,时间较长,为此,在每一次课堂结束时,首先将下一次课堂主要内容提炼为若干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安排学生谈谈学习和思考的认知,发表自己的言论,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针对学生的发言,肯定他们说得正确的地方,也指出他们理解上的偏颇,并在接下来的课堂讲授中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

现有教材大都是收集汇编了与课程相关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成熟的技术成果,且偏重于理论阐述和算法推导,对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介绍甚少。为此,在教材的基础上,对讲义进行了适当的必要补充,重点内容包括电力专业最近10年来重大科技研究与重点示范工程应用成果,以及未来5-10年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让其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科研成果,感悟该专业的技术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教学做法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既激发了他们的专业兴趣,又有效地强化了专业教育。

(2)组织课堂Seminar。课堂Seminar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述观点、团队合作、参与讨论及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既勤于独立思考又善于团队合作,在相互讨论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具体地,我们在教学中的主要操作方法包括:结合课程重点知识的特点,开展小组内学生讨论(深入讨论)和小组间学生讨论(一般讨论);记录讨论情况,作为最终成绩评定因素,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参与,特别是对于学生无法讨论清楚的知识点或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应由教师回答;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应具有“包容心”,特别是面对一些“幼稚”甚至错误的观点时,更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课后论文撰写

对课堂Seminar的教学延伸,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与电力系统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类学术期刊,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和阅读能力。主要推荐的学术期刊包括IEEE Transations on Power System,CIGRE汇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等。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深化学习和分析,撰写科技论文,表达自己学术观点,逐步培养他们的科研分析能力,这对有志于考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十分有帮助。

4.课程毕业设计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课堂讲授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电力系统基本原理转换为可应用的计算程序或软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选择诸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有功功率控制、无功电压调节、静态/暂态稳定分析等内容,完成相应的应用程序设计,深度推进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这种综合性设计实践,学生能充分彰显个性和发挥创新才华,因而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

四、考核方法

考试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为此,设置一种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也是教学改革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不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将考核方式从简单获取知识量考核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转移,实施一套“平时考勤+课堂讨论报告+课程论文+闭卷考试”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定的考核方法。该方法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真实测评,能有效地将应试学习转变为开放式的兴趣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目的。

五、效果与总结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形成了一套“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多层级交叉融合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实现了将理论知识讲授融于实际应用实践的良好互动,且教学形式生动,内容丰富,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使得学生不但较好地掌握了电力系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显著提升了电力工程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霞.关于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梁小冰,黄萍,韩昆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3]赵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电力学院高教研究,2004,(1).

[4]谢少军,周波,刘建业,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的设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第2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关问题探讨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的常规碰撞不会使原电池的电子产生转移,原电池的电子转移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再通过外电路传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实现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而两极之间溶液中的离子按照固定的方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的电子按照固定的方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停地发生有规律的电子转移,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电极材料由两种不同活动性的金属或由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3)两电极一定要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以上三个构成条件都具备才可以构成原电池.

2.电解池判断及反应的类型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的两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表现为元素价态升高、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表现为元素价态降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与电解池相关教学重难点

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主的电化学是历年高考都会考查的重点的内容.该部分专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方法的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应用.高考考查的方式除了以教材上的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基础的直接考查外,还会将原电池与电解池领域的新科技和新应用实例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进行信息迁移式的考查,进而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创新能力.

4.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式的书写

要能正确书写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式,就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基础,否则生硬地要求学生掌握该部分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根据高中电化学的教学经验: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要存在电子的转移,任意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够设计出一个电池.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以让转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产生电流,从而对外供电.一个总的电池反应就构成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化学电池的理论基础.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质量守衡原则:即反应式的两边各元素原子的总数要配平;(2)电荷守恒原则:即反应式两边电性相同而电量相等;(3)电子守恒原则:即负极反应式中失电子的总数要与正极反应式中得电子的总数相等;(4)事实性原则:即书写的反应式要与实际相符.

正极:(1)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例如,锌铜原电池中,电解液为HCl,正极H+得电子生成H2.(2)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到电子.假若电解液呈现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电解液中是不是存在很多的阳离子.如果金属阳离子与电解液中的离子无法共存,就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如,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二、高中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教学问题分析

对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学习,学生只靠记忆是肯定不行的,如果缺乏对这部分知识的真正理解,就无法掌握和运用.即便暂时可以解出某些试题,也不会长时间地灵活运用.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判断与区别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学生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学习不牢固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有些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在原电池与电解池概念与实验操作上的教学.虽然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内容在教材有一些演示实验,但这两种演示实验的现场操作性和实验观察性较低,实验装置也比较小型,学生印象不够深刻,记忆不够牢固.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试题分析

1.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例1 将质量分数为0.0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

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时停止电解,则这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阴极析出的物质的质量/g阳极析出的物质的质量/g

A0.06219152

B0.06215219

C0.0421.29.4

D0.0429.4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在设计试题时特意给学生留了一些可以应用的信息,以此考查考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常规解法:由题设条件可知,1L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

1000mL×1.06g•cm-3×0.052=55.12g

电解稀硫酸,事实上消耗了水,使溶液浓度增大,停止电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62.

停止电解时,溶液的质量为55.12÷0.062=889g.

被电解的水为1060g-889g=171g.

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得,在阳极析出的氧气为171g×1618=152g,在阴极析出的氢气为171g×218=19g.

答案为B.

非常规解法:根据电解NaOH溶液事实上是电解水这一结论,部分学生就会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电解的进行逐渐增加,这样,C、D两项就可以排除.电解水是阳极析出氧气,阴极析出氢气,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1,前者质量大于后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2.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式书写

例2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所以实际应用也很多.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2-3-4e=4CO2

阴极反应式:,

电池总反应式:.

第3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水化学分析;水电工程勘探;经济发展;效果

引言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基本贮藏于岩土中的地下水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环境因子。在地下水的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其自身会不断地与周围不同的质体发生运动的、不断地发生离子交换、氧化还原与溶解沉淀等各种过程,各种变化复杂的反应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将地区之间的气象、地质以及水文等详细的记录了下来。通过研究地下水的相应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的提取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等特点。据悉,要想充分利用好地下水的相应资料,那么水化学分析法无疑是分析地下水水文地质的最好途径。

1水化学分析法概述

水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和演变过程的学科,其研究的天然水分布涵盖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及水质评价、监测、预警等方面。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水化学分析法主要结合地质的裂隙资料来分析水化学的类型和成分以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就水流的方向以及岩性变化特点展开研究,对不同水型的特征也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2水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原则

(1)水化学方法的现场观测。实践表明,至于地下水,由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以存在对其环境特性产生直接反应。因此,在利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时,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是监测地下水温度。在自然界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许多化学变化,水的化学元素的温度和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次,监测水的电导率。地下水的电导率是其反映不仅离子在水中的强度,而且还反映总离子的组成和溶解的无机物质的组成的能力的主要反映。此外,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做功。溶解氧浓度是其环境状态的直接反映。最后,水质对PH值的科学有效监测。地下水的pH值很容易受地下水中H浓度的影响,化学元素的迁移是影响pH变化的主要因素。(2)水化学特征的实验分析。水的矿化度。在水的化学表征中,矿化度是水中所有化学成分(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总和。矿化度差异反映了不同地下水性质的差异。当矿化度测试结果在0和1000mg/L之间时,表明水质是淡水。盐化程度超过100000mg/L,这表明它是盐水。测定水质盐度,需要在水中分析各种化学元素,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是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阴离子和阳离子不仅反映了水质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很好地显示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对水体的影响。

3水化学方法在水电工程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我们就某水电站进行分析,据悉,该水电站属于高山峡谷地貌,水流的流向为S45°E~S62°E,在水电站下游约1km转向S45°E~S62°E,河流两岸的谷坡坡度在40到50度之间,河流常年有水且水流量比较大。水电站所属的气候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20mm左右,年平均气温在9℃度左右。(1)研究地区的地质特征。在研究区,印山花岗岩砂岩变质砂岩异质岩主要发育于地层。地下水类型是松散覆盖物中的多孔堤和基岩裂隙水,所有这些都提供有降水。基岩岩体的含水或储存条件主要受风化,卸荷和结构断裂的控制。该区域的花岗质裂隙水主要发生在风化裂隙和成岩裂隙中,变质砂岩裂隙水主要发生在构造裂隙中。孔隙水主要发生在斜坡,残留物和河岸带的冲积层中。(2)研究分析方法。水电站位于河流右岸,勘探平硐有高层平硐P6、中层平硐P7和低层平硐P5和P4,高程分别为2001、1687、1563和1571m,硐深分别为113.6、579.4、418.6和208.3m。我们在实际勘探过程中主要采用离子比例分析法、统计学方法和同位素分析方法等研究措施。平峒显示有花岗岩,变质石英砂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的接触带。中高层主要是花岗岩,而低层含有更多的砂岩玄武岩,如滴水点。通过收集研究区域地表水,通道水和出口水点水,进行常规水化学分析和D18O同位素测试,得到地下水中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大部分地表水温度小于14℃,pH值高,通常在8.5以上。地下水主要是指普通的水,即在隧道不同深度的地方采取水或滴水。主要测试化学成分(Ca2+,Mg2+,Na+,K+,HCO-3,SO2-4,Cl-)和矿化度。具体的水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离子比分析是利用水化学成分,两种成分或a2和几种成分的比例来研究一些水文地球化学问题。在具有类似水化学的类似TDS类型的水样品中,水样品的比例可以用于反映水样品中的差异。计算并分析Ca2+/Na+和Ca2+/Mg2+,研究区Ca2+/Na+比地下水中Ca2+/Na2+大得多。Mg<2+一般是地下水以下的地表水。而Ca2+/Na+比值在中层水平径流方向最低,而Ca2+/Na+比值在低水平径流径向上较高;/Mg2+在地下水的砂岩和接触带中低于花岗岩。G2的Ca2+/Na+比较高,与表面风化裂隙区相通,地下水径流快。灰色关系分析用于分析判断系统中主要行为因素与相关行为因素之间的接近程度。为了确定不同水样和水体之间的相关程度,19个水样(HCO-3,SO2-4,Cl-,Ca2+,Mg2+,K+,Na+)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因素行为数据如表1所示。从径流区采集的地下水样品G4和排泄区的地表水样品S13具有良好的相关度,为0.867,表明中其研究区域的径流条件较好,速度较快;地表水S14与降水P19的相关系数为0.90,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主要为降水;地下水样品G9和地表水样品S17之间的低水平面度的相关性为0.875,这表明在低水平地层的地下水和雷声通道的地表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液压连接。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河溪右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受径流方向岩体风化程度的影响,地表水具有不同程度的接触。

4综合讨论分析

高,中,低层地下水中宏观组分的分析反映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随岩性变化,裂缝发育,地下水交替和水岩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水分析的结果可用于描述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连接,为后期场地断裂渗透率的模拟提供定性依据。水的化学成分和离子分析方法主要与断裂测量数据结合,分析水中化学成分和TDS的变化,揭示径流方向的岩性变化特征和地下水径流条件。可以区分不同水质的特点。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河溪右岸地下水水化类型受径流方向岩体风化程度的影响,与地表水有不同的关系。基于地质调查和地质条件的断裂测量,结合研究区典型地质条件下水分布,水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隧道裂缝补给水,径流和排泄条件,并对这种缺乏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山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0-74.

[2]王建付,张军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06).

[3]张百福.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4,(06).

[4]尚攀,陈玲.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4,(21).

[5]周慧芳,谭红兵,张西营.江苏南通地下水补给源、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J].地球化学,2011,(06):56-57.

第4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既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和PCB设计。EDA技术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70年代的(CAD)阶段和80年代的(CAE)阶段,到90年代的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EDA)阶段。EDA技术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它不仅为电子技术设计人员提供了“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平台。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都可以通过EDA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图的绘制、设计、仿真试验和分析。应该说将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选方法。

1.电子类课程引入EDA技术的必要性

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支柱性课程,它要求学生熟悉各种电子器件,掌握电路图的识读、绘制以及电路工作原理,还要学会掌握和合理运用分析方法。EDA软件正是提供了各种支持,恰到好处地符合这样的教学要求。同样,电子线路课程又是一个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EDA软件的强大的仿真功能更是能把实践带入课堂,带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2.EDA人才的需要使EDA的应用逐步走向实用化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电子产品研制开发的最有效的工具,是电子工程师们使用的一种基本工具。市场对EDA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熟悉EDA技术的学生将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将EDA技术引入高校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中,是培养创新和实用人才的需要。

3.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

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中,将一些内容较难、图形较多、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或不易理解的抽象、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EDA的仿真,以波形或曲线的形式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时间,扩展讲授内容,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EDA软件向用户提供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和分析工具,应用EDA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节省实验经费,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引入EDA也是教学内容与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EDA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电子线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巩固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潜力。TinaPro这款优秀的EDA软件提供了上千种电子元器件和十数种仪器仪表,完全能够虚拟各种电子实验,区别于应用实体的实际硬件实验,它叫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缺少某项实验的实验设备时,虚拟实验可以代替硬件实验有些学校由于缺少实验设备,部分硬件实验无法展开,就完全可以用虚拟实验代替。虚拟实验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受实验设备、场地的条件限制,只要有计算机,有EDA软件(如TinaPro),几乎所有的实验都难不住它。(它的元器件库无所不包,而且具有网上更新的功能,它的虚拟仪器也是应有尽有,而且直观性强)。

(2)同一实验课题,在开展硬件实验的同时,可以辅以虚拟实验硬件实验和虚拟实验在教学效果上各有所长,硬件实验的主导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它使学生直接面对真实对象,进行真实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这是虚拟实验所无法作到的。而虚拟实验有更为优秀的分析技术,例如在很多仪器仪表中引入指针,使实验数据更易获得,实验现象更为明显,EDA软件中又具有经典的仿真分析方法,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瞬时现象的捕捉,也能把很长时间的现象展现于一秒,这也是实际仪器不能敌的。所以,同一个课题,开展实际硬件实验可使学生锻炼动手能力,获得直接经验。开展虚拟实验,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获得,最终有利于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获得。

(3)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开放式实验以前在作实验前,教师处于对实验器材和学生安全的保护必先嘱咐学生不准动这,不准动那,使学生做起实验来束手束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对实验内容是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的。如果能够利用虚拟实验技术,拿出有意义的课题,进行开放式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电路进行别出心裁的修改,对电路的分析和测试做不同的尝试,使学生完全成为实验电路的剖析者和探索者,又不必担心会损坏任何器件或仪器。这样既拓展了实验范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EDA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程应用类题目不少,但是由于毕业设计经费较少、器件、仪器设备不足及其它原因,毕业设计结果往往是原理性讨论和分析。不能进行实际的调试和验证,学生仍停留在原理分析上,而不能经历实际研究设计的实践过程。毕业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我院电子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引入EDA技术,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在答辩时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制作样机,样机的印刷电路板必须用Protel软件进行绘制,这样既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开发能力,不失是克服现在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途径。

第5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特征分析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学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域,它们的现代文学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现代文学的特点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历史风俗等。从另一个角度讲,现代文学的特征可以成为了解国家、民族或地区发展特征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以美国现代文学为例,对其“电影化”特征做了全面的分析。

一、电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

在美国,1896年4月的某个晚上,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能够影响文学的超级事件。在百老汇,爱迪生为观众放映了一段电影默片,文学界人士马上察觉到了这一事件对文学的影响。电影非常快地遍布全世界。全世界的演员、剧作家等都被好莱坞巨大的利润所吸引。在当时,好莱坞电影是最能吸引着大众,并且还影响着人们对全世界的观点。电影明星成为人们交谈与学习的主要对象,人们也觉得好莱坞电影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并且也可以通过好莱坞实现梦想。

一部分作家做着空前绝后的美梦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才能。好莱坞聘请他们,能够在好莱坞赚到一大笔钱。这些作家慢慢买了进口汽车与游泳池,他们必须要干,因为这样可以继续拥有这些。

就在此时,电影行业的技巧进入文学范围,小说家们、戏剧家也必须承认,如果他们的技艺不能与公众文化的喜好所适应,他们将不能继续生存。作家德怀特·麦克唐纳也觉得,文学、戏剧等已经被电影所代替,20世纪大众喜好的主要形式为电影。由于“电影不是作为业余艺术爱好者、艺术鉴赏家的一件心旷神怡的事,而是为大众的娱乐创造的”,只要处理得合适,电影就能够使艺术家快速接触大众。托尔斯泰所说的一些话预示着电影对文学家的创作具有无法避免的影响,纯文学将面临电影技巧在戏剧、小说范围内越界的一场新变革。从整个20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电影对小说与戏剧的越界是不可磨灭的事情。特写、快速场景变化等这些在电影中经常被用的技巧,也在小说与戏剧中出现。电影化文化也在约翰·斯坦贝克、田纳西·威廉斯等这些美国的文学家的作品中出现过。其中反映出两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二是这也和作家独一无二的好莱坞的经历分不开的。

二、斯坦贝克的小说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斯坦贝克的小说在很早的时候就偏向于“电影化”,这也表现出电影对小说越界的巨大影响。比如说,《金杯》作为斯坦贝克的第一部作品,使大众觉得这部作品是特意为电影而写的。其实,在1941年时侯,斯坦贝克才真正的凭借创作电影剧本《被遗忘的村庄》进入好莱坞中,进入好莱坞使他以后的作品受到深深的影响,特别是“电影小说”的创作。接下来斯坦贝克的作品是《救生船》,这部电影被美国的《新闻周刊》称为“本年度最令人振奋的影片之一”。不过,因为“本年度”才刚刚过去17天时,这篇影评刊出,导致了影评者的话被认为大概是出于戏弄。在以后的日子里,斯坦贝克一直在好莱坞工作,不断地对电影创作、指导、改编等,斯坦贝克凭借《月落》拍摄为电影的时候,就能够得到30万美元的版权费,应验了福克纳所说的梦想。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斯坦贝克的好莱坞经历也无法逃避地将电影化的模子烙在他的小说中。他写的小说中,大多数都是在隐隐之地为电影摄影机创作的。

在作家创作时,要以摄影机型视角来叙述整件事时,就要不断地将小说中的行动、场景通过客观的“示”而不是主观的“述”的方法得到重现,让它们慢慢地相似于电影里的特写、远景、中景等。作家们能够通过摄影机视角来脱离旧时小说里叙事节奏慢的约束,能够敏捷、无拘无束地进行许多场景的闪回、变换、切割等,这些都是电影里学的蒙太奇。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剧本时也有过相同的苦衷:

“在写《活尸》时,一方面由于我创作不出够用的画面、够用的场景,另一方面我不能够快速地把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里来,导致了我不断地咬指头,还扯头发。这该死的舞台像鸟笼,扼塞了戏剧家的喉咙;我必须遵守舞台的大小与要求来剪裁作品、生活的增减……不过,那些电影片!它们太厉害了!不得不佩服啊!一转眼,一场戏开演了!又一转眼,这场戏结束,下一场又开始了!”

在这里,托尔斯泰实际上充当了蒙太奇的角色。在现实中,蒙太奇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心理蒙太奇外,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等都是其具体的形式。在斯坦贝克的“电影化小说”当中,它们做了相应的试验。例如,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小说中用连续蒙太奇的形式,展示了约德一家的西行历程,这正是其电影化想象的具体体现。而在富有寓意的场景当中,通常采用音画蒙太奇或隐喻蒙太奇的形式。除了展示电影的塑造性以外,还扩大了小说的叙事容量,深化了小说的寓意,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斯坦贝克通过蒙太奇的电影文法,将卷入冲突的不同阶层人群展现在有限的篇幅当中,使读者能够领略俄克拉荷马人的全景。当然,斯坦贝克在此处还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形式。用银行家的冷漠对比佃农的仁慈,用拖拉机的冷酷无情对比佃农对土地的眷恋。通过这种手法,从自然与社会两个角度,很好地诠释了俄克拉荷马州的佃农西行的必然性。此外,斯坦贝克还在第7章与第9章中通过音画蒙太奇的形式,展现了俄克拉荷马州人不断聚集的痛苦以及他们的群体意识。

斯坦贝克的许多小说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影,如《珍珠》《小红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而且,翻拍后的电影上座率很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一方面,威廉斯就稍逊一些。美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米利查普提到,在美国文学史上,斯坦贝克银幕和舞台改编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作家。正是基于作品的电影化特征,斯坦贝克在短期内实现了名利双收。

三、威廉斯的戏剧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像斯坦贝克一样,田纳西·威廉斯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好莱坞经历。马克斯威尔在《田纳西·威廉斯和朋友们》这本书里曾经回想说,田纳西·威廉斯这位著名的作家在小时候很内向,不愿意说话,一直都热衷于藏到电影的虚构世界里。田纳西·威廉斯一直都没有放弃小时候的习惯,一直到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直到现在,”马克斯威尔说,“我与田纳西·威廉斯依旧是孩子般狂热的影迷。当我们一起看电影时……每当看到很有趣的时候,就忘乎所以,大声笑起来,就这样被人赶出去了。”《玻璃动物园》这部他创作的剧作中,通过了剧里的叙述人温菲尔德所说的就能看出来。慢慢地长大以后,田纳西·威廉斯去加利福尼亚去谋生离开了家乡。他将写好的稿子《绅士客人》投到米高梅电影公司里,但被退回;在两年之后,田纳西·威廉斯将这一部剧本改编成了一部话剧《玻璃动物园》,而改编之后,剧作家一举成名。这时米高梅公司努力地购买这部叫座的戏剧的制片权,但是,田纳西·威廉斯最终卖给了华纳兄弟公司以50万美元。自此以后,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成为电影制片人里最受欢迎的物品。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也受到了他好莱坞经历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玻璃动物园》。这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剧作家曾经多次尝试在戏剧演出里运用银幕来映出子母与画面来进行过辩护:

每一场戏都有一个或许多的在结构上有最为重要意义的特定点。在一种插曲式的剧本里,比如说,本剧:基本结构式叙事线,观众可能不能够看明白……银幕上的画面或解说词将剧本里的提示得以加强,并且使突出的主要的点比只靠台词剧本明显使其更加简洁明了。除了以上所说的结构价值以外,我觉得,银幕也会产生一种真实的动情力,即使很难说明白,但是也很重要……无拘无束的、具有创造力的用光线,能够使静态的戏变得更具有造型性与活动性。

对于《玻璃动物园》剧本来说,它通过变幻莫测的光线来突出人物对外界的反应,通过音乐来营造外部氛围。以上这些,都是其电影化想象的重要体现。在威廉斯的其他剧本当中,电影化特征也能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例如,《欲望号街车》剧本不分幕而只分场的结构,与电影的结构极为相似。再如,威廉斯擅长在剧本中应用隐喻蒙太奇,通过场面的交替表现,形象地渲染事件的情绪化色彩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大路》这部作品中,摩里根的桌子上的火锅喷出绿色的火焰后,然后又慢慢熄灭;而就在此时,玛格丽特和雅克在一所疗养院里讨论病危的问题。更加有意思的是,田纳西·威廉斯受电影经历的影响,创作出的戏剧被拍成电影并没有成功,这几乎是个逆论。可以这样解释这一逆论,威廉斯在创作剧本时是天才,他在受到电影诱惑的时候,无时无刻的没有忘记自己是位剧作家。所以,舞台化还是他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他吸取了电影化的方法,并没有使电影化左右了其戏剧的创作。在电影化时代,以田纳西·威廉斯为首的许多剧作家做出了一种具有效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为了使小说与戏剧得到充分的保护,不让电影完全的融入小说与戏剧里来。

四、结语

美国现代文学出现一种“电影化”的特点是由于好莱坞电影对美国小说与戏剧的越界的巨大影响。每件事物都具有两方面,其中就有美国作家的好莱坞情结以及形成的文学创作中的电影化视角,好的方面就是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学创作手法,比如海明威、威廉斯等人的作品;坏的方面就是能够将一位严肃的作家变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作者等职业,比如斯坦贝克、帕索斯等人。斯坦贝克在他将近30年的创作中,有许多成功大卖的小说、电影,如《人鼠之间》《伊甸之东》《珍珠》等作品,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如《烈焰》《罐头工厂街》等。由于电影表现人物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部语言这两方面,但是如果小说家放弃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内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一直使小说变得银幕改编性或“电影化”,对于这些小说家们这是一个悲剧。近几年,斯坦贝克的小说被评论界贬低了不少,导致作家的创作质量下降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有作家的好莱坞情结。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是,好莱坞不仅能使一名默默无闻的人一夜走红,还能使一位成功的作家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

[1]姜友芝.论张恨水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与特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1).

[2]仪爱松,冯春环.小说的越界:浅论福克纳的电影化小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侯文辉.现代性与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文化逻辑[J].装饰,2011(04).

第6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实施教学,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要求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本文通过对我院《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结合实际需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对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生来说,《会计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院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我院《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

1.本专业学生特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学生入学前,接受的是基础教育,踏入职业学院后,接受的是职业教育,难以适应专业性强的课程学习,《会计学基础》是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具备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会计基础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专业的会计知识,对于刚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要吸收消化都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整体课程的学习。

2.理论教学。侧重以教材为根本,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课本为中心,采用填鸭方式,将课本内容讲授给学生,不注重对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本课程就会缺乏全面理解,不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有些学生则纯粹为了期末考试机械地将书本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没有深入思考。

3.实践教学。我校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十分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程时间的制定上,往往将更多时间给予前者,学生缺少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实际认识,缺乏经典的案例,不能培养学生全面的了解会计学,当然学生更缺少社会实践,学生就会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

4.授课时间短,授课内容严重不足。本课程是新生进校学习的课程,我院新生进校较晚,开始课程的学习比二年级学生正常教学周晚4周左右,而《会计学基础》每周只有4课时,使正常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因素严重不足,学生本来就不能接受过于专业性的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又不够上,不能全面学习基础知识。

5.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较多,班级较多,院内专业任课教师严重不足,院内教师集中教授会计电算化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无法给新生教授《会计学基础》,只有大量聘用校外教师来授课,许多有着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由于学院路程较远或会计业务较多不愿来授课,外聘的教师是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足的在校研究生来授课,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扎实。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改进思路

根据上述问题,我认为可做出以下改进。

1.进行学前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马克思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深入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全面的了解本学科的全面知识,开课之前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1)学生入学后由本专业任课教师对会计工作、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等情况进行介绍,以往届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为例,告诉学生在校努力学习,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基本技能是不能适应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的。(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实际的企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中运用的相关技术技能,让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随时展开讨论,并且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训操作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改进理论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方面良莠不齐。《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较为枯燥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无心学习,这就难以实现本专业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科学组织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会计学基础》教学。(1)讲授式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讲授中,应注意围绕学生,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更强调新奇的事物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增强感官记忆能力。会计课程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与实际结合,采取简单易懂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核算时,可以适当举例、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实际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有一个深刻的印象。(2)启发式案例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前,我国会计正面临巨大变革,要让学生学会会计内在的理论和方法,讲授理论的同时应配合具体业务案例和会计处理的讲解,同时联系其他类似业务处理的启发,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仅满足于某一项具体业务的处理,讲课时要不断地通过类似或不同案例教学,注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增强自学和后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同学们能独立地去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或特殊问题,能从容地应对会计的新变革。(3)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和促进者,只有让主体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重建构,教育才能改变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完成课堂实训,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类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账务处理问题,则留在课后由学生完成,同时也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以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传统会计课程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知识,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要求,《会计学基础》课程应采用更多的现代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微课、PPT、视频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表述,使课堂更加活跃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步骤,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才能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目标。因此,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个服务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1)实践教学体系。随课分散实训: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目标主要在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课程中所讲基本方法与基本操作相统一,让学生熟悉企业基本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运用实训操作平台:我院为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训室增购了基础会计实训操作平台,可以安排学生在实训室系统的操作实训平台,教师从旁指导,并且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电子打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手工批改转为电脑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ERP财务链总账实训:《会计学基础》课程是针对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电算化是最终学生实践学习的结果,因此,本课程教学应结合会计电算化让学生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在本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电算化操作,从中体会手工与电算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基本操作的认识。(2)实践教学的方式。第一,认识业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根据实训题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基本业务;实训中所涉及材料均采用现今企业正常格式。让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有一个全面、实际的认识。第二,学做结合,边学边做:会计职业有很强的操作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实施仿真的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增加授课时间,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我院新生进校晚,上课时间不足的情况,将《会计学基础》课程由原有的4课时增加至8课时,这样在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时间足够的基础上,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保证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授课。对我院教师不够的情况,可以增加专业教师的引进,特别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以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若新进教师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指定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地教学指导,从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等全方位进行指导,帮助这类年轻教师尽快地融入教学中,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授课和技能指导,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宁,王艳.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

第7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站锅炉; 水处理; 水垢; 除氧; 防腐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79-001

一、前言

目前在锅炉的运行中,由于锅炉用水水质不良,受热面结垢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造成锅炉热效率降低,锅炉、管道的壁面受到腐蚀,锅炉结垢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熔孔或爆管,直接影响锅炉的运行。水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水垢导热性能很差,必将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对锅炉进行能效测试[1]后发现,水侧污垢热阻过大是导致锅炉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锅炉传热性能下降,大量热量随烟气排到环境;另外,结垢导致钢管过热造成其强度下降,运行偏离设计工况,容易发生过烧、爆管等情况。

1.水质对锅炉运行热效率的影响

水垢导热系数仅为钢铁的七分之一到千分之一,锅炉结有水垢时,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性能恶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传递到锅炉介质中去,大量的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加,通常使锅炉出力和蒸汽品质同时降低,锅炉的热效率降低。经过测定,锅炉受热面结1mm水垢,燃料消耗要增加8%~10%[2]。

2.结垢对锅炉安全性的影响

由于水垢导致锅炉运行热效率、出力降低,为了维持锅炉出力,司炉工通常会增加锅炉鼓引风风量和燃料量,来提高炉膛温度增强换热。文献[3]表明,运行压力1MPa的锅炉水冷壁结垢3mm时,壁温将由280℃上升到580℃,导致钢材抗拉强度相应由400MPa降低至100MPa,而一般锅炉管使用温度为350℃以下,因一般低碳钢350℃以上就达到屈服点,450℃以上发生蠕变,这说明锅炉频繁爆管的内因正是锅炉水垢超标。

二、锅炉水处理技术

1.氧气隔离防腐

当下有三种主流的除氧防腐办法:一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水中存在的氧气;二是采取化学原理来除氧,普遍使用药剂除氧与钢屑除氧等,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到补给水中,与水中氧气反应生产固定金属物质或别的化合物,使水中氧气消除后再进入锅炉;三是电化学保护原理的应用,就是通过加入某种易氧化的金属到水中,和水中氧气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实现消除氧气。

2.加氧除铁防腐

锅炉内部氧化铁造成的结垢、堵塞等腐蚀情况,主要是由于补给水中含铁太多,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往补给水里加入氧气。这种方法和除氧技术互相对立两种除腐技术,需要根据锅炉的不同工作状况来选择。加氧除铁技术是要变更给水处理办法,减少补给水中铁含量,适当阻止锅炉节煤器人口管及高压加热器管等处的流动加快腐蚀现象,延缓锅炉内氧化铁在水冷壁管中的沉淀速度,使锅炉的化学清洗周期变长。

3.全膜法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以超滤、反渗透(RO)、电解除盐(EDI)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新型的水处理应用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膜分离技术用于电厂水处理系统,工艺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环境友好、产品水质量稳定可靠,受到普遍欢迎,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工艺主要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脱盐水。

三、结论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了结垢对锅炉传热效率和安全运行的影响,锅炉受热面结水垢1mm时,燃料消耗要增加8%~10%。针对锅炉水质问题,提出了多种除水垢的方法,包括氧气隔离防腐、加氧除铁防腐和全膜法水处理等技术,提高锅炉水质,保证锅炉经济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邝平健,等.工业锅炉节能方法及应用[J]黑龙江电力,2007(6):464—467

[2]张炳雷,等.基于水处理的工业锅炉节能研究[J]节能技术,2009(6):555—566

[3]马庆谦,等.DZIA—13型锅炉水冷壁管裂原因分析[J]工业锅炉,2004(6):55—58

第8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蛋白质直接电化学 修饰电极 脂膜 氧化还原蛋白质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在电极界面对蛋白质定向组装、层层吸附、共价键合、分子包埋、聚合掺杂等技术手段,获得蛋白质直接或间接的电化学响应,从而完成相关的生物学乃至其他方面的功能[1]。同时可通过酶催化及电化学催化所获得的信号,以及在电极界面或测试体系引入的信号标记物,并采用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在生物传感与通讯中获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总体研究进展。现报告如下。

一、蛋白质-纳米修饰电极

当前碳纳米管直径在5-50nm,由于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质已成为一种广为重视的新材料。纳米粒子HRP固定于金纳米粒子表面,制得HRP.Au胶粒修饰电极,不需媒介体便能催化还原H202,说明金微粒与HRP作用,缩短了酶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的距离,实现了直接电子传递过程。用纳米憎水Au颗粒、亲水Au颗粒、憎水Si02颗粒以及Au和Si02颗粒混合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定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GOD制备纳米增强型葡萄糖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认为是通过Au颗粒的作用,葡萄糖氧化酶的辅基FAD与铂电极间直接进行电子传递。而纳米Ti02膜电极不仅具有生物亲和性和相容性,而且能加快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子传递速度。而利用Hb/Ti02电极的光电特性,可研究蛋白质光氧化还原现象,检测水溶液中微量的一氧化碳。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媒介体,可作为酶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的开关,制备由磁场控制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二、蛋白质膜修饰电极

蛋白质膜伏安法(PFV)具有许多优点:蛋白质膜电极的制备简单,需用蛋白质的量较小;克服了溶液体系中蛋白质的扩散系数较小的限制;能使用快速扫描伏安法研究电子传递过程;通过电化学数据分析可获得丰富的生物化学信息。

在制备中,经过抛光的棱面裂解石墨电极表面产生较多的亲水含氧基团。在低温、低离子强度和共吸附剂)的存在下,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质膜。共吸附剂在荷电的蛋白质和电极之间起着促进电子传递的作用。蛋白质中的铁-硫簇是电子传递中心,但铁-硫簇缺乏特征光谱,难以实时监测氧化还原过程中铁-硫簇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三、蛋白质-双层类脂膜修饰电极

双层类脂膜在结构上与天然生物膜相似,能将生物分子嵌入其中同时保持其生物活性。利用各种固相载体支撑的自组装双层类脂膜或混合层类脂膜的高度有序且稳定性良好的特点,作为仿生膜,可以模拟氧化还原蛋白质生物代谢过程的特性。将cyt-c氧化酶固定在双层类脂膜中,与金电极之间直接传递电子,且能氧化溶液中的Cyt-c;将HRP固定于盐桥支撑的双层类脂膜中,实现了直接电化学反应及对H202的催化还原。

四、蛋白质-DNA膜修饰电极

DNA和氧化还原蛋白质同存在于线粒体内,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与DNA的作用,对理解生物呼吸链能量转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DNA在金电极和碳电极表面能形成稳定的薄膜,可用于基因杂交指示剂的选择和DNA损伤检测。有学者采用逐层组装的方法,将DNA-Mb和DNA-Cyt P450固定在电极表面,得到Fe(III)/Fe(II)电对的可逆电化学反应,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转化。用DNA固定HRP于石墨电极表面,加快了HRP与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速度,用于H202的检测。表面活性剂膜、双层类脂膜和DNA膜具有独特的类生物结构和生物相容性,为电化学模拟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创造了条件。寻找适当的载体和基体电极以形成稳定的蛋白质膜层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当前的自组装单层膜固定蛋白质技术的主要优点有易制作,性能稳定,有统一的固定化界面;能阻止生物物质与电极表面的直接接触,防止其失活;可以避免电极表面的沾污对分析测定的影响;末端基团可以根据需要裁剪、组合,为修饰电极功能的多样化、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提高、活性基团的再生等提供可能。自组装单层膜固定蛋白质技术的种类繁多,其中含硫化合物如硫醇、巯基化合物在金表面的SAM非常成熟,是最有代表性和研究最多的体系。

五、蛋白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

近年来,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的出现为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从仿生的角度看,如果使蛋白质处于制备蛋白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有两种方法:在电极表面蘸涂含表面活性剂的氯仿溶液,氯仿挥发后,形成表面活性剂膜电极,该电极可从溶液中吸附蛋白质;将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微囊分散混合,取混合液蘸涂到电极表面,自然晾干。基体电极以棱面裂解石墨、金、铂电极为佳,而膜在掺锡氧化铟和银电极上的稳定性较差。在表面活性剂膜中,蛋白质保持着原始构象不变,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速度大大加快。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合膜易于制备,且十分稳定,是研究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和催化机理的一种较通用的方法,但仅限于一些小分子蛋白质,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当前的HIV-1型蛋白酶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是利用自己合成的二茂铁-抑肽素加合物为探针构建了基于印刷电极的传感器,成功实现了HIV-1型蛋白酶的快速、方便的电化学检测。

六、氧化还原蛋白质修饰电极

对于大多数蛋白质而言,由于电化学活性中心深埋于非导电性的肽链结构中,电子隧道距离相当大,因而电子转移速率常数非常小,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观察到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氧化还原蛋白质结构复杂且各向异性,它们的活性中心并不正好位于蛋白的中心,而且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在生物体系中,一些氧化还原蛋白质之间具有较大的电子传递速度,这归功于围绕电子传递活性中心的氢基酸残基的作用,这些氨基酸残基能够调节蛋白质的相对位置,使蛋白质的氧化还原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提高电子传递速率。

在具体的应用中,有学者提出了纳米粒子强化的生物分子荧光偏振探针设计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重金属离子污染监测和快速高灵敏监测蛋白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同时还提出了采用氧化石墨烯和荧光标记的单链DNA探针自组装成一种新颖通用的分子信标,用以在均相溶液中实现对DNA序列、蛋白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

总之,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寻找实现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的有效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庆东,李永光,卓顺智,等.纳米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姜灵彦,刘传银,蒋丽萍,等.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年05期.

[3] 鲜跃仲,徐继明,陆嘉星,等.PVP/Pd/IrO_2/Nafion修饰微电极用于成纤维细胞中一氧化氮释放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第9篇:电化学分析范文

一、多种教学方式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一一写出,通过口述的方式来对教学难点进行解释。教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解释,然后布置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十分方便,突破教学工具与设备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开展直接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即为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信息量较大,教学效率较高,教学资源比较丰富。

二、电子技术多元化教学的实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的教学实验逐渐完善,实训设备也不断齐全。计算机软件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丰富了电子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给教学模式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一)理论教学应用

理论教学是一种传统的基础的教学内容,其贯穿在教学阶段始终。当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职业教育只需要学好实践技能,相关的理论教学可有可无。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与不合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果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人员仅仅只是能够进行实践机械操作而不懂其中理论的话那也只能从事流水线上简单、重复的劳动,无法进行检测、维修等基本工作[1]。因此,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还应该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目标是要以应用目的为主。电子技术人才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也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技能的提升。理论知识是本质与内在的,如果不掌握理论知识将会无法深入地掌握技能,也不利于技能的提升。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有条理地梳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情况开展教学。

(二)实验教学应用

实验课教学就是将理论进行实验的验证,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但是实验课教学仅仅是用来验证理论结论,或者探索新的想法,其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在实践技能上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少,因此相对于实践技能训练来说,实验教学并不能替代其功能。实验是要最大程度地凸显科学思想,利用科学仪器来通过数据说话。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实验是可行的,其本身就是利用实验器材来进行验证,因此需要数据去支持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电子技术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列出待验证的项目与数据,以便有序地开展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从电路结构、原理等方面入手,引发学生思考,透过简单的问题现象来对其本质进行理性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要多加思考,善于启发,循循善诱,让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直接的实验升华为一种理性的思考,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

利用计算机与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教学。例如,可以进行理论教学、可以开展计算机虚拟实验,利用CAD或EWB等软件来模拟电路。开展虚拟实验能够充分利用元器件库以及各种测量仪器与分析手段来弥补实验设备的缺陷。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并且方便地制作出相应的PCB。

(四)实训教学应用

利用已学理论知识、综合操作经验以及EDA技术开展综合实验,其中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测试等等。这种一系列的实际训练能够使得电子技术各个知识点与操作技能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训内容可以分模块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安排、设计、规划,通过各种规范工作程序直至完成产品的制作。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协助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电子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将实验课与实训教学混淆,认为实验课与实训课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一致的。其实不然,实验课仅仅起到验证理论的作用,虽然同样也存在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实践与训练,但是与实训课程依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实训课程是实际技能的操作与实践。将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混淆是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

(五)综合多元化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电子技术的成熟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开展教学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当前工程设计所使用的新技术,将其应用在电子技术教程中将会使得电子技术教学产生巨大的变革。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功能模拟。学生在完成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以后,进入实践阶段可以首先进行软件仿真,将所设计方案的逻辑功能进行验证,然后修改方案设计中所存在的相关错误,最后进行安装调试。这一过程与顺序能够使得学生对设计方案的各个部分的逻辑功能加深理解与领悟,进而大大缩短硬件电路调试的时间,提升硬件电路调试的效率。

(2)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绘制。根据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在产品进行加工制造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展示设计电路的原理图以及印制电路板图。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绘图软件来设计出设计方案的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让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电子工程实践。

(3)多媒体课件制作。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的形式能够图文并茂地来展示电子电路系统的原理,并且播放教学内容与实验过程,方便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例如,在进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触发器设计一个六进制的计数器。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CAI软件以及黑板来对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进行讲解。通过计算得到每个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与驱动方程,根据驱动方程在EWB上开展连接进行实验。然后使用发光二极管来当做显示的器件,同时还可以利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来对其进行观察。假如结果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可以进行第二次复查,核实设计有误,或者电路连接是否出现问题。这一过程不仅仅能够通过EWB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还能够让学生自己来排除各种故障现象,全面提升学生在电路设计实践方面的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