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第1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在全国各套语文试题中,文学作品阅读依然是仅次于作文的第二大热点,得分的第一大难点。如何攻克这一“高地”,笔者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和复习备考中,有些心得,正如人都要有灵魂一般,阅读文章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象征。历数近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试卷,05北京《合欢树》,史铁生先生希图传递出他对深沉母爱的颂歌,却只似乎平淡地让一个“合欢树”闯入读者眼帘——“爱”太过抽象,而当年史铁生与母亲合种下的树却蕴藉而含蓄地飘散出母爱的味道;06全国卷二《绵绵土》,牛汉先生对故土的依恋动人心魄,依恋是抽象的,无法言说的,但绵绵土却是那样踏实、一丝不苟地横亘在先生心中,当对故乡的眷恋被置换成对绵绵土的眷恋时,我们再次看到“土”作为具象的象征意味。历数近年来的题目,似乎足够说明问题:2012北京《心灵的篝火》;2010北京《海棠花》;2010全国卷一《灯火》;2009北京《司马祠》;2009全国一《彩色的荒漠》;2009全国二《岳桦》……《心灵的篝火》、《海棠花》、《灯火》、《司马祠》、《荒漠》、《岳桦》,千差万别的题目背后总有一样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们几乎全部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而他们背后又都具有着抽象的象征内涵。

二、高三备考的应对策略

对于高考的文学作品阅读而言,如仅仅是盲目练习的话,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考生要想拿一个理想的分数,一要抓住文学作品阅读的本质,二要洞悉命题人的命题规律和障碍设置,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两大方面,三要平时大量阅读以形成敏锐的语感,四要强化四种解题意识——区间和问题意识,采点给分意识,关键词句意识,术语作答意识。下面我们就这四种意识做一详细阐释。

区间和问题意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阅读的所有题目都来自文本,哪怕是探究性、引申性的题目也不会脱离文本而进行不着边际的延伸,也就是说所考题目在选文中都有对应的答题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答案在文中”;再有,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一般围绕内容、主旨、语言、结构、技法等方面设题,这就要求考生有问题意识,依问作答,有几问就答几问,怎样问就怎样答。例如10年天津卷阅读题《寒冷的高纬度》中的第19小题“除了植物以外,文中还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先确定区间可知答题区间在3、4、5段,明确“除了植物以外”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亲人、动物、神话与传说、梦境这四个因素,再依据依问作答的原则从文中筛选、归纳、整合即可。只有具备了区间和问题意识,作答时才可切题。

采点给分意识。文学作品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常常有几个采分点,而采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鉴赏、分析题2分一个点,筛选题1分一个点,新增阅读延伸题大体按摆明观点、阐发领悟、语言表达三项采点,这说明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提醒考生要有采点意识,按赋分解答。如2010北京卷《海棠花》第19题满分10分,让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对距离体验的感受,谈清自己的体验并结合文本、结合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来阐释可得7分,语言表达顺畅、完美可得3分。

关键词句意识。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时,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句,提取答案要点,这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原则之一。何谓“关键词句”,一般而言能揭示主题的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有意蕴的词句,往往是关键词句。如2010年全国卷一《灯火》第15题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意中的第一小题,让解释“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一句,考生只需筛选出此句前一段中的“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一句,此句后一段“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累世的家产”包括本义和比喻义两部分,从此句前一段的话中可提炼出煤油灯在当时贫寒家庭中是宝贵的;从此句的后一段中可提炼出灯下的温馨和苦读也是人生的财富。文中暗含答案的句子就是解题的关键,关键词句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术语意识。文学作品阅读题设题的方面有一定之规,不外乎情节内容、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篇章结构、手法技巧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考生作答时要注意运用相应的术语,以保证作答的规范性。例如语言风格常见术语有“质朴典雅”、“清新恬淡”、“豪放婉约”等;篇章结构有“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抑扬铺垫”、“伏笔悬念”等;手法技巧有“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对比烘托”等。考生经过反复练习,掌握了这些术语之后,作答时就不会说“外行话”。

第2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王建平先生在《语言交际中的艺术》指出,“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关于“上下文”,人们称之为内部语境,而“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是指外部语境。一般来说,外部语境既指社会性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指作者的思想、职业、处境、心情等因素。欣赏古代诗词,需要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说明把握语境在欣赏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

例1.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回答问题:“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

《望月怀远》表现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41个学生中10人答错,10人中6人的答案为“情人节”。

推断彼时为中秋节,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从气象学结论看,四季都有露水,但秋季露水更多。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季的“白露”和“寒露”,这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秋季露水多。“白露”标志着天气由炎热转向凉爽,早晨的露珠晶莹闪光;而到了“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走向寒冷,露珠已是寒光四射。《望月怀远》有“披衣觉露滋”一句,读者根据主人公“披衣”且较长时间逗留户外的行为,可推知天气已凉而未冷,从而判断时令为“白露”前后日子。其二,怀远时“光满”之景让主人公产生了掬月赠远的冲动,而读者可根据青光满屋、月华如练情景推断其时为月圆的十五日。其三,我国从周代开始就有了“祭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赏月风俗已经十分盛行,“天涯共此时”所描述的就是中秋节。

学生误“中秋节”为“情人节”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传统习俗日渐式微,而舶来品“情人节”倒是深入年青人之心。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少整体阅读能力,班级6个学生或许见到“情人怨遥夜”一句和“情人”一词,就轻易地下结论了。

整体阅读观要求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首先建立指向全文、指向主题的“感觉系统”,而不是“词汇系统”,因为没有主题和情感统帅的词汇,如同缺少红线而散落一地的铜钱。之所以产生“情人节”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能够细细探究作品中思妇形象,欣赏中让“情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是肢解作品的典型错误。

例2.阅读郑獬的《道旁稚子》,回答问题:“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

《道旁稚子》中“稚子”是一个瘦弱、饥寒交迫的儿童。40个学生中12人认为“稚子”是“快乐少年”。

《道旁稚子》提供了足量信息帮助读者建构“稚子”形象。在作者眼中,“稚子”身无“寸缕”而“赤立”于“床下”,“怕寒”、“苦饥”而“床下啼”。“不如凫鹜肥”的“稚子”是一个受冻挨饿、瘦弱不堪的童子形象。同时,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十分精彩,“官家桑柘连四海”、“凫鹜”和“百鸟”两种情形与“稚子”的悲惨遭遇形成极大的反差,表现了作者对“稚子”的无限同情,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公平社会的极大控诉。

阅读此诗歌时,有的学生眼里只有尾联“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武断盼望像鸟儿一样在满山冰雪之际自由飞翔的“稚子”充满了快乐。如果欣赏时只盯住局部,割裂尾联与整个作品的有机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错实属正常。

欣赏古代诗歌,要求读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具有强烈的上下文意识,充分利用语境,从而进入欣赏古代诗歌的佳境。

例3.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清代诗歌批评家沈德潜以‘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评论此诗。请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江南逢李龟年》写“落花时节”,说明了季节特点,表明朋友别离多年再相逢的日子是暮春。但是,于“正是江南好风景”别点出令人易生伤感的“落花”,正是作者感情寄寓之所在,此举深深地流露了作者年老病弱飘零、国家动荡衰微的无限感喟。

对于题目要求学生分析《江南逢李龟年》背后的未断之案,虽则命题者通过注释增加“晚年”、“安史之乱”等内容予以暗示,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考试得分普遍不高。注释增加“晚年”、“安史之乱”等内容,是命题者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外部语境,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作品。“落花时节”的表层在于暮春时节特点,而深层在于个人飘零、国家衰微的感喟。

在回答古代诗歌欣赏题目时,也许考虑到语文阅卷使用“采点给分”方法,有的学生就尽最大可能多答几个方面。于是,古代诗歌欣赏答题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堆砌术语的不良现象,有的甚至可无中生有、强加给作品。我们认为,堆砌名词术语、没有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答题情况,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没有结合语境进行欣赏而造成的。

例4.阅读吴伟业的《登缥缈峰》,回答问题:“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作者的情感,41个学生中27人在答题卷上写下了“痛恨李自成,对清统治者也没有好感”之类的话。这种回答只是机械照搬了作品后面所附的注释,没能够整体上把握作品昔盛今衰的主题,没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深入一步的挖掘,以至于先入为主,生搬硬套而出现错误。

附录(本文涉及的古代诗歌欣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重庆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⑴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2分)

【参考答案】中秋节。

⑵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参考答案】①拟物。思念情人而不得见,主人公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给远人的想法,于是月光成了可以用手捧的东西,相思之情表现得具体感人。②蕴藉含蓄。主人公发现月光虽美却不能捧起送给情人,就想到回屋睡觉,期待梦中与心上人相会。③作品刻画了一个饱含深情思念心上人、相思无以传递而无奈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道旁稚子

(宋)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⑴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⑵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歌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体现了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句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行径的控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浦江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当时,杜甫漂泊到长沙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

⑴诗人与朋友李龟年重逢的季节是_____(春天)。(2分)

【参考答案】暮春(晚春)

⑵清代诗歌批评家沈德潜以“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评论此诗。请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追忆昔日同李龟年的频繁接触,流露了诗人眷怀开元盛世的无限深情。后两句写朋友的重逢,特别点出了“落花时节”,蕴藏了多重含意。①指出了朋友相逢的时间,在暮春时节。②概括了世运的衰颓和社会的动乱,昔盛今衰,时代沧桑,诗人为之深沉慨叹。③暗喻了诗人的人生巨变。当时诗人衰病漂泊,有着无限的悲哀。“落花时节”是即景书事,但是别有寓托。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兖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登缥缈峰

(清)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⑴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⑵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3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一瓶黄河水》阅读原文

①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边的冲动。

②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③一段时间以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④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命,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

⑤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呢?

⑥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一瓶黄河水》阅读题目

17、(2分)读第②、③段,提炼词语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瓶浑浊的黄河水:( );一瓶澄清的黄河水:( )。

18、(2分)浏览全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文章的特征是: 。

19、(2分)速读全文,文章的线索是: 。

20、(3分)品读第4段划线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3分)读完文章,你一定也和作者一样,有诸多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一瓶黄河水》阅读答案

17、痛苦、绝望;惊奇、欣喜

18、借物抒怀

19、一瓶黄河水

2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台过于在意对挫折、痛苦的体验,以致于忽视了幸福的存在。

21、(略)

 

看过“一瓶黄河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一罐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2.一碗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第4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考内容,综观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发现选这种阅读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选了《叶圣陶在四川》这篇传记,2008年江苏卷考的人物传记是《晚清学人杨守敬》,2008年宁夏、海南卷考的是《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山东卷所选的人物传记是《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特别是2008年,全国18份高考语文试题中就有3份选了人物传记,占了约17%。由此可见,传记在高考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高考传记的设题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来做好这类题呢?下面笔者结合最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对此作一下梳理,以期对同学们备考能有所帮助。

题型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是传记阅读常考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重点主要是①筛选整合事件场景;②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③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第15题: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008年江苏卷第16题:

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做题时可按如下几步进行分析:①整体阅读,把握大意;②审读题干,锁定区间;③筛选语句,浓缩词语;④考虑分值,规范作答;⑤认真书写,审视检查。答题的时候,必须把命题人提供的选择项放到文本当中去核对,去检验,细心查找选项表述与原文表述上的细微差别。例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中的A项说“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而原文则是“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对照研读,就会发现,A选项把“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这件事也说成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促成的,命题人有意将事情的先后关系弄倒了,以此来考查考生审题是不是细心。C项说“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而原文是:“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对照可知,应该是叶圣陶先生“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而不是“《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因此这两项是错误的。又如2008江苏卷中的D项,“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与原文“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从原文可以看到,《留真谱》并不是直接“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而是他“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而成的。

题型二、概括传记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这类题目高考传记阅读中考查的比较多,如2008江苏卷18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题目中,“哪几件事”几个字,实际上就已经给了考生以暗示,只要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几件事就行。查找原文,不难发现以下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再如2008山东卷21 题“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要在原文中搜寻相关文字,加以归纳整理,形成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由上述命题及答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题型三、寻找原因或结果题。这种题型的特点是让考生从传记中找出某个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第17题:“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又如2008年江苏卷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我们做这类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二是要尽可能地穷尽原因(实际解题中,往往容易因为找到了其中的某项或者某几项原因而忽略其他有因果联系的内容),三是要注意分点解答,力求眉目清楚,四是尽量注意各项原因之间是不是存在主次关系,在列写次序的安排上,将主要的原因放在前面,次要原因列后。这样就可以从容应对这种题型了,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我们从原文相关段落可以看到,叶圣陶之所以为和朱自清见面而感到“格外高兴”,是因为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而他们谈心时之所以能达到“随意之极致”,则是因为: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又如2008年江苏卷,我们到原文中细心搜索,就可以发现,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有下列原因(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不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这三点分别见于原文的第3段、第4段和第2段。

题型四、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人物传记阅读中近年来较流行的一种题型,也是较为开放,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种题型。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18题: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答题时可围绕如下四个方面:

①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办训练班、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②教育思想先进,学以致用,重视基础教育;③经济实力强,控制许多大型企业;④李鸿章的培植,保举做高官,支持办学。

我们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探究性试题的答题要求和笔者的阅读经验,笔者总结出我们在做探究性试题时应切实注意如下方面:一是探究性试题的答题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探究性试题答案字数要求不多,一般150字左右,因此我们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也让答案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但观点仅仅明确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什么观点都能够作为答案的话,那么就没有探究的意义了,所以,观点还必须具有探究意味,这样,才能让观点站得高,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所得的意义。二是要注意探究不是脱离文本而一味地强调个性阅读。有些同学在做这类题时,认为要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就是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在探究时要注意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

热身演练

再敬吴祖光先生一杯酒

♥王得后

吴祖光先生突然走了。今年4月9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传出这一噩耗时,我静默着,心想:又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敲完了最后一个句号,完成了,存盘了,出版了。

我曾说过,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吴先生就不止是一本书了,他是一部历史。吴先生生于1917年,前一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九一六年》一文,提倡反对旧文化建设新文化;两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及长,正逢抗日,他抗日。20岁创作出第一部抗日话剧《凤凰城》,被誉为“神童”。随后是《正气歌》,《风雪夜归人》――这出戏看了七遍,吴先生说比他自己看得都多。

他在50多岁的时候回忆往事,作“七顾周郎世所无,当年风雪压陪都。犯颜进谏干神怒,地北天南一雁孤”的七绝大发感慨。国共斗争,他支持中国共产党。重庆谈判的时候率先发表的《沁园春・雪》,震动一时。他反对,创作了《捉鬼传》和《嫦娥奔月》,抨击的反动统治,受迫害逃亡香港。新中国成立第二天回到北京,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竭尽辛劳,还将家藏241件国宝级文物捐给国家。1957年“反右”,他被一个“高干”朋友出卖,打成“”,被驱赶到冰天雪地的“极北大荒三年”。“”仍是在劫难逃,受尽颠沛流离。1979年“”后,他又以极大热情重新投入创作,连续五届任全国政协委员。80年代末,他再遇波折。吴先生的命运和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历史这样息息相通,他的一位朋友称他“生不逢时,才气纵横”,而他却自道“生正逢时,死不介意”这是卓识。

我不熟悉吴先生,但我一直敬仰吴先生。上个世纪90年代,陈四益大兄主持《望》周刊“珍珠滩”专栏。每年春节过后,邀请作者小聚,我得以叨陪末座,有机会拜识许多素所钦敬的前辈,其中就有吴先生。那时有件轰动京城的官司。先是国贸中心员工非法搜查两位女大学生的身体,舆论哗然。此案审理一波三折,国贸最终还是败诉。在人们额手称庆时,吴先生别有卓见,根据案情,写了篇进一步为两位大学生伸张正义的文章。不料国贸中心竟然“可引而反,可引而复,虽覆能复,不失其度”,控告吴先生侵犯商场名誉。吴先生哪会吃这一套,不但应诉,而且反诉,要求国贸赔偿自己的名誉损失。法院虽然立案,却总也不能判决。个中奥秘,门外人不得而知。于是传言四起,反反复复,关注之情,溢了国门。吴先生觉得无聊了,觉得有损“国格”了。官司拖了好几年。忽然霹雳一声,大人物被逮捕;第二天官司立马宣判:吴先生胜诉!这次会上,大家恭喜吴先生。吴先生快人快语,说,你们还得感谢我。因为我这场官司,有了一个规定:以后凡是根据媒体报道材料写的杂文,作者不再对所使用的材料负责;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吃官司了。谈笑间,大家举杯敬吴先生酒,我也有幸一同敬了吴先生。

是的,批评社会杂文,固然也招人讨厌,乃至憎恶,颇有风险,便终究不如指名道姓批评个人和批评特定单位的杂文给人切肤之痛。这是我们的杂文中“某”字盛行的根源,也足见吴先生具有过人胆识之处。

吴先生先我而去了。我有幸瞻仰他的遗容,默哀,三鞠躬;我要再敬吴先生一杯酒,表达我最后的崇敬。因为我听到的吴先生的说话,读到的吴先生的创作,觉得吴先生的为人,都是一个大写的“真”字,都出自本心。无论他被誉还是被毁,处境顺利还是困厄,在党内党外,在政协的会上还是会外,全都说自己的心里话。以我读鲁迅的体会,这是人成其为人的起点,也是人成其为人的标志。鲁迅说:“盖惟声发自心,联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又说:“要是发表意见,就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如想到种种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识阶级;只是假知识阶级的寿命倒比较长一点。”我们像吴先生这样的人太少了。难道天佑我中国,怕真话会引发地震?

人竟然是这样:以痛苦生,以痛苦死。生时叫母亲痛苦,死时自己痛苦。吴彬女兄告诉我:吴先生是吃完最后一口饭的时候,嗯了一声,头一歪,溘然辞世。这样无疾而终,是我们的吴先生有福了。

1. 为什么吴祖光的离去是“又一部中国现代史敲完了最后一个句号,完成了,存盘了,出版了”?

2. 重庆谈判时,他率先发表的《沁园春・雪》,震动一时,表现了什么?

3. 朋友称他“生不逢时,才气纵横”,为什么?从“国贸”一案可以看出,吴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

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吴祖光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参考答案:

1.吴祖光先生生于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开端,伴随着新文化及成长,投身抗日,创国作品,拥护共产党,反对统治,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竭尽心力。他亲历建国所有大事,几经磨难,几度沉浮。以过人胆识,谱写华章,真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以他的离去而完成。

2.表现吴祖光对的敬仰和对其诗的欣赏和在国统区发表的过人胆略。

第5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尽管学生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题做题,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仍然停留在浅表层次;教师的讲评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只是简单的翻译和核对答案,缺乏策略指导。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呢?通过学习、观察和实践,笔者做了些总结和思考,归纳如下:

一、巧用倒读法

著名语言学家Mackey曾列出了19种不同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其中包括了扫读、预测、猜词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纵观历年苏州市中考试题,都有对新闻、广告及说明等应用文体的考查。这时,如果学生能正确利用倒读法,从题目着手,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2011年苏州市中考阅读B篇第31题为例,该题是一则寻找走失宠物狗的启示。如果学生在处理这一道题时,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24hours,就能快速地在第一框题中找到对应的时间anytime。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避免题中的干扰选项,又省去了阅读无效信息的时间,提高了解题效率。

二、抓住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细节理解题要求学生能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具体事实和细节进行理解。特别是说明文中,更是侧重对细节理解的考查。这类问题多以一系列疑问词引出,涉及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等的提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看懂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难度。

以2009年苏州市中考阅读C篇为例。该篇文章介绍了星巴克从开创第一家店到近年来连锁店的发展状况。里面出了较多的时间点和数字,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其中有一道题问及:1999年星巴克新开了几家连锁店?学生在处理该题时,应该避开里面的无效数字,抓住关键词by the year 2000,然后结合后一句中“每天全世界有三家辛巴克连锁店开业”的信息。通过简单的乘法,得出答案应该是一千多个。

三、猜测词义

在阅读文章中猜测单词意思的方法甚多,针对阅读题型特点和初中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

1.借助词语后缀猜词义

在新牛津英语教材的学习技能这一板块中,对构词法多有涉及,帮助学生对日常所学单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例如8A第三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名词加后缀变形容词的用法。再如第五单元中,学生系统学习了带有tion等后缀的名词。学生通过学习,对后缀有一定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依据的分析得出词义,而不是盲目的猜测。

以下题为例。His neighbor is an electronics hobbyist. 让学生猜测句子中下划线部分单词意思。学生对于这类后缀不陌生。后缀ist意为“从事……的人”。学生也学过art和artist,能够归纳其中的后缀规律,因此综合句子后,很容易得出C这个正确答案。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列成表格来帮助记忆。

2. 结合上下文猜词义

上面一种方法固然能很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但是并不是每个单词都能找到后缀。不管在平时阅读中还是考试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通过终止阅读去翻阅词典解决所有生词问题,这也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显得尤为重要。

如下题:The biggest restaurant in London is searching for stars for its team.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job, come for an interview. 学生对于该词语并不陌生,但是要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如果学生能注意到第一句中的search for以及第二句中的look for a job,就不难得出划线部分单词在此文中应该是对该餐厅员工的一个总称,是一个员工团队,故能判断出正确答案应为D。

四、归纳主旨

在阅读理解中,主旨概括类试题的考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考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通过阅读掌握了全文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这类考题的形式可以为对文章大意和标题的提问,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目的的考查。这一类型的题目,学生无法直接在文章中寻找正确答案,只有简化各段的中心句,然后串联各段的关键词,才能最终得出整篇文章的主旨。

以2011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C篇第36题为例。该题考查了学生对这篇文章大意的归纳。学生在做此题时,可以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第一段中心句为酸雨产生的原因,与选项A相一致;第二段的中心句为酸雨对人类的影响,即为选项B;第三段的中心句为我们如何预防酸雨。因此可知选项A和B只是其中一段的段落大意,不足以作为整篇文章的主旨。如果学生将这三个子标题串联起来,并结合文章意思,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D。

五、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四项阅读策略不是孤立的。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同时用到其中的两项或更多。著名的英语教育博士王笃勤指出,阅读应该把策略培养作为阅读教学任务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学习,才能有能力将策略训练融入日常的语言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亚男等著.2010.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笃勤.2012.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6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此外命题者设计的考查点也逐渐明朗化、固定化,今天我们就结合各地的考题梳理出几种常见的考查类型,便于同学们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热点一、感悟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感悟的程度。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能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思,或别恨离愁等。

【真题再现】

1.(2007・嘉兴)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2.(2007・潍坊)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1)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案】(1)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2)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

热点二、分析手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回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整体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出诗人( )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情理相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真题再现】

1.(2007・遵义)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2007・冰州)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1)诗中“___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案】(1)开轩面场圃(2)示例: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热点三、描述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像,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真题再现】

1.(2007・黄冈)欣赏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以“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2007・铜仁)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案】(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热点四、品味字词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请赏析。

【真题再现】

1.(2007・南京)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第7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信息筛选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个常设考点,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形式上主要是以短新闻为素材,从语段压缩的角度命题,要求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对新闻内容进行高度压缩。统观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信息筛选题可分3类:①给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③提取材料的关键词。

【技法展示】

针对这3类考题,信息筛选的方法主要有4种:搜索中心法、要素提取法、要素组合法、删减枝叶法。

搜索中心法:有的新闻有一个统领新闻的中心句,我们可以运用搜索中心的方法,通过提取新闻的中心句来筛选新闻的主要信息。

要素提取法:将材料中标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关键词语提取出来,从而筛选出新闻的主要信息。

要素组合法:将新闻中出现的记叙要素提取出来,按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形式组合成句,即为新闻的主要信息。

删减枝叶法:有时一则新闻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不只是一条,其中有一条会揭示新闻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我们称之为主干信息,其他几条则为枝叶信息。如果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我们就可以删去枝叶信息,将主干信息保留。

【真题解析】

[例1](2009襄樊卷)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限15字以内)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湖北日报》创刊60周年。在2月6日至3月15日湖北日报开展的形象人物评选活动中,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这次旨在以人物彰显媒体品质,以形象凝聚报纸特征的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经热心读者手机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推荐,襄樊籍航天英雄聂海胜以其责任、理性、坚毅等品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最终脱颖而出。

[解析]此题可用搜索中心法解答。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则新闻的中心句是:“在2月6日至3月15日湖北日报开展的形象人物评选活动中,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根据题目要求,答案不得超出15个字,所以须要对此句进行压缩,压缩后的中心意思是“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即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例2](2009泸州卷)根据下列消息内容,提取4个关键词语。

4月23日下午,中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主席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外舰艇。

[解析]此题可用要素提取法解答。这则消息中标示时间的关键词是“建军60周年”,标示地点的关键词是“中国青岛”,标示人物的关键词是“多国海军”和“”,标示事件的关键词是“海上阅兵”,因此从消息中提取的4个关键词分别是:中国青岛、海上阅兵、多国海军、。

[例3](2009绥化卷)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本报5月12日综合消息5月12日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纪念墙上,出现了一副特殊的“爱・中国”的图案,很多学生都在上面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下午14时28分,复旦大学燕园的钟声准时响起,25名四川籍学生手挽手敲响了世纪钟……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募捐、送祝福等多种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解析]此题可用要素组合法解答。这则新闻中出现的记叙要素有:人物――各地高校师生;事件――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把提取出来的要素重新组合,就是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即各地高校师生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例4](2009江西卷)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4月21日电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省略)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该图书馆旨在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形式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始资料。

据介绍,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它按时间、地点、主题和捐助机构等内容提供搜索和浏览服务。使用者可以用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文字进行查询。

[解析]此题可用删减枝叶法解答。这则新闻提供的信息有:①世界数字图书馆正式启用;②世界数字图书馆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资料;③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④世界数字图书馆提供搜索和浏览服务;⑤使用者可以用7种语言文字查询。很显然,第①条信息是主干信息,其他均为枝叶信息。将枝叶信息删减,保留下来的主干信息就是这则新闻的重要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将第①条信息作为标题来概述这条新闻。

【仿真演练】

⒈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10月1日新中国60周年国庆之夜,9时21分许,在青春、活泼的《青年友谊圆舞曲》的乐曲中,、、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下天安门城楼,走过金水桥,来到广场各族民众中间。此时,广场上参加联欢的民众发出潮水般的欢呼声。

左手牵着一位维族少女,右手拉着一位藏族姑娘,踏着欢快的节拍,与其他领导人和身着缤纷民族服装的年轻人围成圆圈,跳起了喜庆的集体舞,将联欢晚会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参加首都各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的近6万各族民众,这时也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绚丽的烟花照亮夜空,整个天安门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2.根据下列消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语。

人民网平壤10月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4日在平壤大剧场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一道观看了朝版歌剧《红楼梦》。朝鲜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获得全场阵阵掌声。演出结束时,两国领导人向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限20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国家体育场“鸟巢”10月4日免费接待了刚刚参加完国庆阅兵的8 000余名官兵,英姿飒爽的参阅官兵们也成为国家体育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子弟兵的到来,受到国家体育场员工们的热烈欢迎。正在“鸟巢”参观的数千名游客也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游客纷纷邀请子弟兵们合影。官兵们走进“鸟巢”,真切地感受到去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纷纷以“鸟巢”为背景留影。

这些子弟兵仅仅是国庆期间“鸟巢”接待的众多游客中的一个群体。经过全面整修,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精心美化后的“鸟巢”,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据国家体育场相关人士透露,截至10月4日记者发稿时,今年国庆期间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量已累计达到12万人次。

4.根据下面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国庆长假后上学的第一天,本市将组织尚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接种工作将尽量不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

目前,本市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工作已经开始,国庆节前,将首先为数万参与国庆庆典活动的学生接种,未参与庆典活动的学生将在国庆节后接种。

根据市教委、市卫生局的计划,10月8日至30日,将为全市未接种疫苗的中小学生进行接种。

第8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1. 文言文阅读断句要做到“五个紧扣”:紧扣文言虚词,紧扣对话标志,紧扣对偶(对称)、排比、顶真等修辞,紧扣语序、句式,紧扣名词尤其是专有名词。要多找材料进行断句训练。

2.文言文阅读简答如材料是人物传记类,那么一般会考查对人物个性、思想、情感的分析;如材料是说理散文,则会考查论点、论据;如果材料是写景散文,则会考查景物特点、反映的作者情感等。

3.名著名篇阅读通常会给出一则名篇选段,要求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人物的刻画方法、性格特点以及行文的艺术特色等。考生目前最要紧的是要熟悉这些名单中的名著,虽然不一定要精读,但至少应了解其梗概,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入题,不致偏颇。

4.文段归纳与分析一般来说,材料多是说明或论述类的文段,内容大多反映当前的社会热点、民生社稷等。或要求归纳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要求归纳观点、要点,就该观点发表评论。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渍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项羽战死前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样看待项羽对自己兵败原因的总结?(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蒋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叙礼毕,大张筵席,轮换行酒。瑜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瑜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也不阻拦,于是飞棹回见曹操。

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闻干至,笑谓诸将曰”,一个“笑”表现了周瑜反应敏捷、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B.周瑜让太史慈监酒,意在一开始就封住蒋干的口,使蒋干无从下口劝降。

C.“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周瑜的醉酒侧面反映了他见到旧时好友后十分快乐。

D.“蒋干如何睡得着”,他是为无法完成曹操劝降周瑜的任务而着急。

E.蒋干将密信呈给曹操后,曹操乃精细之人,稍一思索就知道这是周瑜设计,所以重责了蒋干,并没有杀蔡瑁、张允。

4.文中对蒋干主要采取了哪些刻画方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归纳一下,第一段中“周瑜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如此如此”具体是指哪些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下面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的一组案例。

案例一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

案例二上海金谷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在明知其产品核定的保健功能为“改善记忆、抗疲劳、延缓衰老”的情况下,利用产品的成分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对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案例三上海林赛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该公司利用报纸广告宣传“肠清茶”保健食品广告,广告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称“毛孔变小、皮肤细腻,失眠得到改善”。

案例四上海智绘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虚假药品广告案。该公司为其经销的“东方灵芝宝”灵芝胶囊药品自行设计并散发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称这种药品可以“治癌、抗癌”,而这种药品实际经批准的药理作用与“治疗癌症”无任何关系。

案例五上海中科敬业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报纸“中科甲尔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中的“溶解沉积在血管内壁的血斑、血栓,疏通血管经脉;调节血粘”等内容,超出了该产品实际被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误导了消费者。

……

6.请问:上面的案例反映了哪些共同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2.项羽只知道逞一己之强。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兵败的真正原因所在,却认为是“天之亡我”,实在是可悲。

3.C E(C醉酒是假装的,反映了周瑜的机智;E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4.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如“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用“昂然”这一神态写出了蒋干初来时的自负;“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蒋干面如土色”则写出了他的不善应对,寡谋少断;“干大惊,暗读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刚一读信便料定蔡、张“结连东吴”,写出了他的思维简单等等。

第9篇:海上日出阅读答案范文

一、增强阅读积累,发展科学素养

科技文阅读复习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第一,科技文阅读在选材方面应力求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蕴涵的丰富性、教育性,表达的独特性,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内容过于浅显、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陈旧,都不利于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011年许多地区的中考科技文阅读命题在选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浙江丽水的“DNA计算机”,北京市、山东临沂、浙江义乌的“核辐射”,浙江台州的“食品安全”,重庆市的“揭秘害羞”,山东青岛的“植物预测术”等。第二,倾心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积淀。在保持和提高兴趣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拓展学生科技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复习教学的力度。第三,着力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科技文的语言和内容是载体,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才是精髓。

例(1)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2011年江苏宿迁卷)

【参考答案】17.(4分)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2分);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2分)。

这个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选文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要以深入理解内容为基础,以归纳和提炼为途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从无到有地分析推导和升华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这个过程既可调动学生的阅读心智,也利于实现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内化。

二、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

科技文往往要客观呈现某些科学现象、科学探索过程以及人们对科学热点问题的观点、看法,这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比较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利用这宝贵而有限的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充分阐发自己对这些现象、过程以及事物相关关系的独特感悟和个性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个人生活体验为基础,对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对某些科学论断发表评论,提出看法,即从赏评的角度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例(2)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2011年四川眉山卷)

【参考答案】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例(3)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4分)

材料: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2011年浙江温州卷)

【参考答案】10.(4分)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

这两个题目提示我们: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个性理解寻找时机,创设情境。二、要围绕核心内容开阔思路。三、解读选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如例(2)要求在正确把握已有论题和论据的基础上,树立观点并进行论证。例(3)要求从选文内容中获得感悟,再用感悟观照材料,最后对人物言行作出评判。因此,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且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三、诱导探究,力主创新

阅读过程首先要“走入”作者思维的路径,去认识作者所表现的生活世界;然后是对这个世界和承载它的语言载体的鉴赏与评价;接下来应是研究层次,即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对作品作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科技文中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研究”与“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显然是在分析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之上。

探究性阅读要求突出运用联想、想象和演绎归纳等思维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思想意蕴,解决作品中的难点疑点,并作出判断。材料的多样性、角度的多元性、能力要求的综合性以及答案的丰富性是其突出特点。科技文阅读复习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文的疑难处、关键处和空白处,既要针对选文内容探究,也要从广泛联系的角度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要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好引导:一是由表及里,无中生有。以选文及链接为素材,透过现象领悟本质,通过结果导出原因,由已知发现未知。二是由此及彼,揣测推断。以选文已有的道理或原理为条件,通过联想、想象和假设,揣测事物的前因后果,判断事物的性质,推导出新的结论。三是求同比异,出新入深。通过辨别和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求证事物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获得深刻和新颖的认识。

例(4)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2011年浙江舟山卷)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参考答案】14.示例:(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例(5)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浙江宁波卷)

【参考答案】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例(6)1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3分)

(帮帮你)可回忆:《化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2011年浙江湖州卷)

【参考答案】14.(共3分)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

这三个题目为科技文解读和复习教学作出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领悟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如分析提炼法,对已有材料的“言外之意”、深层意蕴或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揭露。如归纳法,在认识某一材料的思想内涵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多则材料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如演绎法,学会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获得结论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既要基于多样的材料,又要跳出具体材料的窠臼;既不能钻牛角尖、以偏概全,更不能夸大其词、空穴来风。判断推导过程力求合乎逻辑,顺理成章。

创新性阅读就是对选文作创造性解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例(7)16.发挥想象,简要描述一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3分)(2011年山东枣庄卷)

【参考答案】16.参考示例:在网上可以建立虚拟景区,让人们在网上过一过虚拟旅游的瘾。通过立体界面的形式,浏览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还能拟定行走的路线,使人产生现场感,切身拥有旅行的感觉。

例(8)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2011年浙江义乌卷)

【参考答案】14.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从上面的试题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科技文阅读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应至少侧重于两个方向:一是创新想象能力,让学生借助选文知识再造情境,或填补、延续作者思路。二是创新实践能力,借用选文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同时,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创新与选文的联系,不能让学生脱离阅读内容孤立地“创新”。另一方面应顾及初中学生实际,适当设置难度,降低题目解答的开放程度,既有利于展现学生的创造才能,又有利于监控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四、致力于多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与阅读方法的建构

阅读复习还应当重视多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其中包括核心阅读能力和文体阅读能力。

例(9)16.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4分)

17.“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4分)

18.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9.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2011年山东东营市卷)

在科技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首先,既要研究传统阅读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状态,又要贯彻新课标精神,在培养和提高阅读的核心能力上狠下工夫:整体感知(如第16题),信息筛选、分析(如第17题),概括(如第19题)和鉴赏(如第18题)。其次,重视科技选文体式特点,以进一步增强解读选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这四个题目实际上也分别是从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过程及层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内容的思想意义等角度考查学生的文体阅读水平。

例(10)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