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精选(九篇)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第1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命名实体,特征,条件随机场

 

1条件随机场模型介绍

条件随机场模型(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s)是近年来在序列标注问题中应用的比较多,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型。,特征。。它没有隐马尔可夫模型那样严格的独立性假设,同时克服了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和其他非生成的有向图模型所固有的标记偏置的缺点。

1.1 条件随机场模型定义

Lafferty等定义的条件随机场模型为[1]:设无向图G=(V,E),其中V是该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集合,E是其边的集合。Y是G中的顶点索引,即。当Y的出现条件依赖于X,且Yv根据图结构的随机变量序列具有马尔可夫特性,即,则称(X,Y)是一个条件随机域。

条件随机场是一种用于在给定输入结点值时计算指定输出结点值的条件概率的无向图模型。若X是一个值可以被观察的“输入”随机变量集合,Y是一个能够被模型预测的“输出”随机变量的集合,且这些输出随机变量之间通过指示依赖关系的无向边所连接,如图1-1所示。

1.2 模型参数求解

Lafferty提出了使用基于IIS(Generalized IterativeScaling)和GIS(Improved Iterative Scaling)的两种算法对CRFs模型参数进行估计[1]。GIS算法和IIS算法都属于迭代梯度方法的范畴。,特征。。迭代梯度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存在收敛缓慢的缺点。Hannah Wallach[2]通过实验证明,对CRF模型参数的求解,较之传统的迭代梯度方法,数值优化方法的收敛速度更快。目前广泛使用的条件随机场参数估计算法是L-BFGS算法,它是一种近似的二阶方法。

2 数据准备

2.1 语料

在试验中,训练语料和测试语料使用了亚洲微软研究院的MSRA语料库。该语料库是近年来在各种评测会议中用的比较多的,具有容量大、范围广、平衡性好、以及通用性高等特性。

2.2 各类字典

本文中所用的字典包括人名字典(PER)、地名字典(LOC)、机构名字典(ORG)、译名常用字字典(TCC)、中文人名姓常用字典(CXCC)、中文人名姓不常用字典(CXBC)、中文人名常用字字典(CMCC)、人名前缀字典(PPC)、机构名后缀字典(SOC)、地名后缀字典(SLC)、常用单字词字典(SWC)、词典(WORD)。这些字典主要是从MSRA语料库、98年人民日报上半年的以及互联网中提取或获取的。其中各字典的词条数依次为:40855,61717,26093,679,100,856,550,695,2125,517,3423,191923。条件随机场的训练和测试使用了工具CRF++ 0.51。,特征。。

2.3 特征构造

在应用条件随机场理论进行名实体识别时,通过前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字的识别效果明显好于基于词,因此,本文在特征构造时,选择窗口为5,基于字的进行特征选择。

在特征选择过程中,所用的初始特征模板是利用复旦大学Zhang[3]等提出的特征模板,然后在模板基础上进行改进,获得本文中提出的最优模板。,特征。。本文特征模板包含四部分,分别是:基本特征、后缀特征、字典特征以及复合特征。

2.3.1 基本特征

命名实体一般由多个字或词组成,例如“东莞理工学院”,这些字或词在命名实体中出现的频率不一样,有的字或词出现时,可能就是命名实体的一部分,而有些字或词则不太可能出现在命名实体中,例如单字词“了”,“的”等等。

表2-1 基本特征

第2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具有以下情况可判断为中暑。

病史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生活。

临床表现①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41℃)、无汗、意识障碍,伴有周围循环衰竭,可发展至多脏器功能衰竭。②热痉挛: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强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口渴,大量饮水而盐量补充不足。四肢阵发性强制性痉挛,最多见于双侧腓肠肌,常伴有肌肉疼痛、腹绞痛及呃逆。体温多正常。③热衰竭: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全身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可有脱水征象: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型晕厥。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

简要抢救流程

见图1。

具体操作措施

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以脱离高温环境

操作步骤①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就近转移至阴凉、通风处:②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③解开衣扣,除去潮湿衣物;④可用扇子、电扇等降温。

重要提示①除去衣物时要适当,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向患者家属交代,取得理解和配合;②除去女患者衣物时要有其家属或女性医务人员在场;③采用电扇降温时切忌对准患者猛烈吹风。

态度要求抢救中暑患者首先要使其脱离高温环境,观察附近有阴凉、通风而且干净的地方。用最方便的方式,将患者安置平卧或半平卧。如在野外可将患者安置在树荫下或用遮阳物品阻挡阳光直射。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指征。采取散热方法可根据当地条件,目的是使患者降温。在搬运和散热过程中,勿损伤患者,应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和亲切感。及时通报患者家属并向其解释病情,有利于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补充清凉含盐饮料以补充液体

操作步骤①根据现场条件,患者口服清洁凉水、凉开水或凉饮料;②有条件时在水或凉饮料中适当加入少量食盐;③记录补给的液体种类和补液量;④观察效果。

重要提示①补充凉开水、凉饮料的量要适当,以口涡缓解,症状消失为目标;②凉开水、凉饮料的温度要适当,不可过低,以免损伤口腔黏膜;③经口服补液后病情不缓解,应及时静脉补液治疗;④意识障碍者不可口服补液。

态度要求补充清凉含盐饮料以补充液体对于中暑患者及其重要。工作人员可就地寻找凉开水或凉饮料,甚至干净的泉水、河水等。有条件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应安慰和鼓励患者,尽力缓解患者的恐惧和惊慌,要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取得理解和配合。应该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急躁和焦虑心情,既要严肃认真,又要热情。在帮助患者时,不要怕脏、怕累,让患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真挚感情。在帮助患者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时注意补充的量和速度,防止“灌注”患者,避免呛咳。

吸氧以改善热射病患者组织供氧和维持生命

操作步骤患者脱离了高温环境后,如为热射病,病情严重,可给患者吸氧。①准备物品;②向患者解释吸氧的必要性;③选择一侧通畅鼻孔,并清洁;④连接鼻导管;⑤调节氧流量1-5L/分;⑥固定鼻导管;⑦安置患者于舒适;⑧记录。

重要提示①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②急性肺水肿在湿化瓶内可改装20%-30%酒精,起消泡作用;③停止用氧时,须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④注意防火。

态度要求热射病病情严重,吸氧有助于改善机体缺氧。通常卫生院急救包中应备随时可用的氧气袋,以免紧急情况下使用,如现场未备氧气,应将患者转运至卫生院后迅速给氧。用氧气并氧气袋或制氧机吸氧。应用前进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吸氧的有效性,使用氧气应注意防火。

监测生命体征以利判断病情

操作步骤

监测生命体征:①监测意识状态:判断意识处于清楚、烦躁、淡漠、昏迷状态;高热(>41℃)、无汗、意识障碍,伴有周围循环衰竭,为热射病表现。②测量体温:高热(>41℃)、无汗、意识障碍,伴有周围循环衰竭,为热射病表现;热痉挛时体温多正常。热衰竭时体温可轻度升高。③测量脉搏:记录次数/分钟,脉搏增快伴血压降低为周围循环衰竭表现;④观察呼吸:记录次数/分钟,中暑患者呼吸往往增快,特别是伴体温升高者;⑤测量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降低

判断病情(有无心肺复苏术的指征):①意识丧失;②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

重要提示①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必须立即心肺复苏;②血压

态度要求中暑是一种常见病,热射病时患者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应及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据此判断病情危重程度。观察生命体征必须仔细认真。测量体温时应准确,嘱患者正确的测量方法。高热患者应及时降温处理。监测血压、脉搏,及时判断是否存在循环衰竭。注意尿量变化,警惕肾功能衰竭。每一项检查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监测的重要意义,取得理解和配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要给以耐心准确的回答,不要敷衍更不要态度粗暴。当患者病情出现危险如心跳呼吸停止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当沉着镇静,有条不紊,给予及时心肺复苏处理。要将检查和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降温以防止器官进一步损害

操作步骤

体外降温: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适当脱去衣物,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对于无循环衰竭的患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降温。对于循环衰竭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试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空气调节器等降温。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可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条件具备也可用20℃或9℃无菌生理盐水行腹膜透析。

药物降温: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进行血压监测。紧急情况下可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25mg加入5%葡萄糖100~200ml中,在10-20分钟内静滴完毕。

重要提示①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应在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5℃左右。②无明显体温升高者不采用体内降温及药物降温。③热射病患者应立即降温。④药物降温不作为首选,如必须采用药物降温,应注意进行血压、神志、呼吸监测。低血压者酌情补液并给予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昏迷伴呼吸抑制者应及时开放气道,并慎重选择药物降温的方法。⑤体温降至38.5℃时,停止降温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回升,应再次行降温措施。

态度要求降温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和给以配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操作时应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药物降温时应认真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腹腔透析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和技术。应当首先采取较易实施的体外降温。降温治疗中,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当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应当沉着镇静,及时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女性患者应进行必要的遮蔽。要将检查和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学术信息

老人服氨茶碱需减量

第3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在全麻控制呼吸中,可以代替气管插管。喉罩的通气功能变化如何?人们极为关注。本文全麻应用Detax s-5监护仪连续动态观察喉罩和对应的气管插管的通气功能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身高153~175cm,体重45~70kg。随即分成两组:喉罩(LM)和气管插管(TT)组,每组20例。手术种类: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小肠肿瘤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卵巢肿瘤切除术。

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10μg/kg,鲁米那钠2mg/k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仙林0.1mg/kg,福尔利0.4 mg/kg。维持麻醉:丙泊酚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间断注入仙林保持良好肌松,定时追加适量芬太尼。采用OMEDA210麻醉机机械通气,氧流量0.8L/min,潮气量8ml/min,呼吸频率12次/min。两组病人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水平,随时调控丙泊酚的输注速度。

1.3 监测指标 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IP)等生命体征,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min、5min、10min、30min、60min各时点的数值,插管后30min时点行血气分析(BGA)。

1.4 监测方法 BIS监测采用Aspect-2000型监测仪; SBP、DBP、HR、SpO2 、PETCO2监测采用Detax s/5监测仪监测; SpO2 监测手指末端氧饱和度; PETCO2监测采用旁流监测法测定人工气道末端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IP采用OMEDA210麻醉机进行监测。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 气管插管后1min、5minTT组SBP升高(P<0.01),10minSBP也有升高(P<0.05)。插管后1min、5minTT组DBP升高(P<0.05)气管插管后1minTT组HR增快(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注:组间比较**P<0.01 *P<0.05

2.3 两组患者插管后30min时点Detax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 血气分析PaCO2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Detax 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注:Detax 监护仪与BGA 比较 **P<0.01

3 讨论

1983年英国医生Brain首先应用喉罩以来,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维持气道的工具迅速的得以发展[1]。第三代喉罩采用双管设计,操作方便、定位准确、胃肠减压,病人易于接受,喉罩更广泛普及临床麻醉。本研究显示喉罩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避免了气管插管引起的一过性心血管反应。

本研究显示全麻通气指标设定潮气量8ml/min,呼吸频率12次/min,氧流量0.8L/min,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通气情况均良好,未发生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等危险。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气道峰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际值稍低于气管插管。这可能气管插管的导管刺激引起气道应激状态升高,气管收缩有关。

ETCO2监测开始使用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列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2]。理论上正常人PETCO2≈肺泡内CO2分压(PA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ADC02(PaCO2-PETCO2)?5mmHg,测定PETCO2可代表PaCO2。CO2产量、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CO2浓度或分压。健康人由于肺泡通气与肺血流(V/Q)及分流(Qs/Qt)的变化影响,PETCO2与PaCO2存在一定的差值,通常在2~8mmHg。通过人工气道所采集的呼出气体由于被导管内未进行交换的气体所稀释,这个差值可能还会有变化。喉罩的结构是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其死腔量和气管插管相仿。本研究结果显示喉罩与气管插管监护仪监测的导管末端PETCO2和血气分析PaCO2存在一定的差值,约为5.64mmHg和4.77mmHg。这与刘继云等[3]研究想一致,PETCO2与PaCO2正相关(r=0.8),SpO2与SaO2成正相关(r=0.95)。

结论:喉罩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在监护仪的有效监测下全麻应用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Brain AIJ. The Laryngeal mask-anew concept in airway management.Br J Anaesth, 1983, 55: 806.

第4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 对策 体会

资料及方法

2001~2004年收治出血量>1000ml产妇64例,其中初产妇43例,经产妇21例;未行产前检查5例,院外以产后出血转入我科9例;年龄22~38岁,平均28.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8例,顺产26例;出血量1000~2000ml 56例,2000~3000ml 6例,3000~4000ml 1例,>4000ml 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8例(75%),胎盘因素8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子宫破裂1例。

产前应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教会孕妇自我监测的技能,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

产时监护:第1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及时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第2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及科学接生,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量。第3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检查宫底和阴道流血情况,如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

产后出血的抢救: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马上建立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流量4~6L/分,并观察吸氧效果。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均匀有节律地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内积血压出,达到止血目的。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一旦发生休克,应积极进行抢救,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量,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作好记录[1]。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结 果

64例均治愈,其中61例迅速止血,2例缩短了病程,1例子宫切除。

讨 论

及时了解病人的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为治疗和抢救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指标。做好产前检查、产时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有很大的意义。要及时发现产后出血,认真查找原因,确保抢救成功[2]。

重视产前保健,提高分娩质量(严密观察及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心理。离开产房前要鼓励产妇排空膀胱,以防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给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 何仲,主编.妇产科护理学专科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第5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分析方法;指标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1 信息分析方法的来源

信息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学、科学学、系统工程等诸多学科相互联系和交叉。这种特点决定了信息分析几乎没有自己专用的研究方法,所用的方法

多数是从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借鉴过来的。而这种借鉴正是方法论所要研究的吸收和移植现象,即科学方法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各个学科都可以对其基本原理加以应用。

2 信息分析方法的分类

任何研究方法的分类,最普通的不外乎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大类。信息分析方法的分类也不例外。

2.1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方法,包括定性的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主要是分析与综合、相关与对比、归纳与演绎等各种逻辑学方法。定性研究方法适用于那些不需要或不可能应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课题。

逻辑学方法具有下列特点:(1)只对某一给定研究对象的宏观特征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而不涉及其微观的数量关系;(2)直感性强,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推理严密,有说服力。

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逻辑学方法有:

(1)综合法。对与某一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来源、各种内容的信息,按特定的目的进行归纳汇集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信息集合的方法。

(2)对比法。根据2种以上同类事物各自的相关信息来辨别它们的异同或优劣的方法。

(3)相关法。利用事物之间内在的或现象上的联系,从一种或几种已知事物的有关信息判断未知事物的方法。

(4)因果法。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利用已占有的情报, 由原因推导出结果或由结果探究其原因的方法。

2.2 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量的特征的方法。从理论上说,一切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由量体现的,所以掌握了事物的各种数量关系,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也需要数学作强有力的工具。事实证明,社会科学研究应用定量分析方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信息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定量研究方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是现代信息分析相对传统信息分析内容与目标转变的要求,也是信息分析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2.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信息分析的主要领域从科学技术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政府和企业是信息分析的主要服务对象,而决策研究决定了信息分析工作的主流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需求决定了信息分析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方法和手段。

定性研究方法是信息分析工作的基础,定量研究方法是信息分析工作发展的要求,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满足决策、预测的需要。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信息分析方法多用定性研究方法、很难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局限。一方面,定性研究把握信息研究的重心和方向,侧重于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数据意义;另一方面,定量研究为信息分析结果提供数量依据,侧重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使得信息分析方法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和可靠。

3 专利指标分析

在专利信息分析的实际工作中,分析人员无论选择哪种分析方法,在信息分析前应当建立适当的专利指标,以揭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专利与科技和经济的关系。

3.1 专利指标研究意义与应用

专利指标涵盖了从简单的专利计数到较复杂的指标,这些指标揭示了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研发、技术和经济活动相关联的程度。专利指标的主要优势在于:专利数据可以在高度离散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而对数据聚合度标准允许有较大的弹性。专利指标提供了对发明创造过程的清晰的认识,它可以在宏观或微观的不同层面反映国家或企业的发明创新活动以及研发产出、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技术与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在科技活动分析中,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以定量和定性方法来描述科技活动,以便这些指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在分析模型中。一般来说,科技活动通常只能间接地使用“投入”、“产出”或“影响因素”指标进行测度。OECD最近建议:投入、产出或影响因素指标应当被定义为科技资源、科技结果和影响因素指标。在实践中,确定科技活动的结果远比记录其资源更困难,科技活动的结果和新产品、新工艺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都不能用通常科学概念上“测量”变量来测度。解决的办法是采用一种替代的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度,在这种背景下专利指标通常被用来测度科技活动。对于国家或企业层面来说,专利指标可以被用来调查技术领域聚焦程度或区域性的技术和经济活动以及其核心竞争力技术。

3.2 专利定量分析

专利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及其变化的统计,反映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之间联系的高度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定量分析方法,如数理统计、频次排序、时间序列,以及趋势回归等,被应用到专利信息分析中。

3.2.1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是专利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它针对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件专利文献所代表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可以是某一技术领域整体技术生命周期。

3.2.2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计算方法

基于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上存在4个阶段,即技术引入期、技术发展期、技术成熟期、技术淘汰期,人们引用多种方法来测算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本章重点介绍专利数量测算法、图示法和技术生命周期(technology cycletime, TCT)计算方法。其中,专利数量测算法和图示法主要用于研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而TCT计算方法主要用来计算单件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

(1)专利数量测算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υ)、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的值测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1)技术生长率(υ)。所谓技术生长率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过去5年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1)

式(1)中,α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α为追溯到5年的该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累积量或授权累积量。如果连续几年技术生长率持续增大,则说明该技术处于生长阶段。

2)技术成熟系数(α)。所谓技术成熟系数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2)

如果技术成熟系数逐年变小,说明该技术处于成熟期。式(2)中,α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 b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实用新型申请量或授权量。

3)技术衰老系数(β)。所谓技术衰老系数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3)

如果β逐年变小,说明该技术处于衰老期。式(3)中, c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外观申请量或授权量。

4)新术特征系(N)。指新术特征系数由技术生长率和技术成熟系推算而来。计算方法如下:

(4)

在某一技术领域如果N值越大,说明新技术的特征越强。

3.2.3 应用实例

为了分析电动汽车技术的技术生命周期,选择了中国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采集的信息源。数据采集范围为1995-2011年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共采集有关电动汽车的专利684件。为了便于作时序分析,数据的统计以申请日为基础,以年为单位;采集数据时以篇数(或称为件)为单位。

v值持续在一定的数值区间,并有逐步变小的趋势,显现出该技术领域技术趋于成熟的迹象。同时电动汽车的技术成熟系数α值的变化也反映出从2008年开始逐年变小的趋势; 而技术衰老系数β值并没有逐年减小,未反映出技术衰老的特征。同样,新技术特征系数N值的变化规律与υ值的变化规律性相似,2007年以后开始逐年变小。这说明电动汽车技术已不属于新技术范畴。从α、β、N系数的变化情况看,电动汽车技术已脱离了新技术范畴,并趋于成熟,而且尚未显现技术衰老的特征,处在技术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即技术成熟期。

参考文献:

[1]刘焕成.专利信息在分析竞争对手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1.

[2]卢泰宏.信息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3]刘琪.企业专利竞争情报活动的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

[4]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4.

第6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僵尸网络;IRC;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5

学术界自2003年开始关注僵尸网络这一新型的网络安全威胁,和以往的病毒、蠕虫等威胁不同,僵尸网络是一种从传统恶意代码形态进化而来的新型攻击方式,控制者在成功完成攻击后,在受攻击的系统上植入一个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小程序(bot),并将这些攻陷的机器(僵尸计算机)组成了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络,由一台或多台控制端控制[1]。僵尸网络为攻击者提供了较为隐匿、并且灵活、高效的一对多命令与控制的机制,可以控制大量的僵尸计算机以达到窃取信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垃圾邮件发送等攻击的目的。

僵尸网络主要分为三类:IRC僵尸网络、HTTP僵尸网络和P2P僵尸网络。IRC僵尸网络是最早产生的,由于IRC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容易控制,因此直到现在仍然是僵尸网络的主流类型。IRC僵尸网络是基于互联网在线聊天协议IRC,IRC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实时网络聊天协议,应用很广泛,目前大部分聊天软件都使用的是IRC协议,而这也为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以IRC协议为基础建立了他们可控制的IRC僵尸网络。如何鉴别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否感染僵尸病毒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研究IRC僵尸网络通信数据的特征,提出使用聚类分析的技术来对IRC僵尸网络进行检测。

1 IRC僵尸网络的工作原理

IRC僵尸网络主要是利用IRC协议的形式,以一对多的命令和控制的信道来构建其控制服务器,继而控制IRC服务器,转发指令给僵尸计算机,最常见的有AGOBOT,GT-BOTS等。

IRC僵尸网络的基本原理是:黑客通过控制IRC服务器传播僵尸病毒到正常计算机,然后创建他们特殊的通信频道,被感染了僵尸病毒的计算机会根据病毒程序所设定好的配置登录到黑客指定的通信频道,黑客本身并不直接登录IRC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中的某一台主机发送各种控制指令,僵尸收到指令后开始实施攻击,进而对僵尸网络实施控制。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IRC僵尸网络从传播到发起攻击主要经历了僵尸病毒的传播、僵尸网络的控制、攻击目标三个步骤,其中命令控制僵尸网络是其整个工作机制的核心部分。

1.1 僵尸病毒的传播

僵尸网络主要是通过在主机上植入僵尸程序来构建的,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远程漏洞扫描、弱口令扫描、邮件附件、恶意文档、文件共享等。对于IRC网络来说,黑客通过找到IRC服务器的漏洞,将僵尸病毒上传到IRC服务器上,使得登录IRC服务器的用户在安装聊天软件时被植入僵尸病毒,成为僵尸计算机。黑客一般使用动态域名服务将僵尸程序连接的域名映射到他所控制的多台IRC服务器上,以避免由于单一服务器被摧毁后导致整个僵尸网络瘫痪。

1.2 僵尸网络的控制

黑客会将僵尸程序加入其私有的IRC命令与控制信道中,当黑客和已被其植入僵尸病毒程序的僵尸计算机,登录到其控制的IRC服务器上时,黑客会用一些常用的口令如login、!login、!auth等来验证僵尸计算机。

1.3 攻击目标

当黑客的控制权限被僵尸计算机认证通过后,这些僵尸计算机就会即可执行由黑客发出的各种指令。目前黑客对僵尸网络的攻击主要还是分布式拒绝服务、垃圾邮件、网络钓鱼、点击欺诈、信息窃取等,虽然没有新的攻击形式,但其攻击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让大面积的服务发生故障。

通过IRC僵尸网络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在僵尸计算机登录IRC服务器时,其登录的昵称的命名规则会被僵尸病毒所记录,因为很多僵尸计算机可能登录的是同一台IRC服务器,因此昵称会有相似性,对于登录同一台IRC服务器的僵尸计算机还会具备集群性。在黑客攻击指令发送时,僵尸计算机接受到的是同一指令,这样又具有了一致性。因此,总结下来IRC僵尸网络的行为具有相似性,集群性和一致性的特征,而正常的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表现出的则是随机性、离散性及模糊性等特点,介于这两种计算机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找出计算机在通信时数据的不同来区分IRC僵尸网络和正常网络。

2 聚类分析技术在IRC僵尸网络检测中的应用

2.1 聚类分析技术

由于在同一个僵尸网络中,所有的僵尸计算机都会被植入同一类型的僵尸病毒,因此这些僵尸计算机会显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些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的技术来检测僵尸网络。

聚类分析是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2]。聚类分析可以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归纳出这些数据的相似性,同时将不同特征的数据进行分类。目前在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等领域都运用到了大量的聚类分析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对于IRC僵尸网络的检测,也将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僵尸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行为特征的数据进行分析。

2.2 僵尸病毒分析

在上面的IRC僵尸网络的工作原理中,我们了解到正常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的数据的特点是随机性、离散性及模糊性,而在僵尸计算机中,其在通信过程中的数据的特点是相似性、单向性和聚集性,并且结构简单,不够灵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找出正常计算机和僵尸计算机的昵称命名规则、通信端口号、应答次数、数据包流量、数据包的数据信息等来进行僵尸病毒的分析。

在模拟的IRC僵尸网络的环境中,我们发现僵尸计算机的登录名称信息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规律:

(1)僵尸计算机通常使用的昵称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

(2)僵尸计算机一般用比较固定的IP地址连接到IRC服务器;

(3)僵尸计算机主要是接收数据信息;

(4)僵尸计算机的任务管理器中会出现异常进程,例如:sdbot.exe等;

(5)僵尸计算机产生的IRC协议数据包总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比例。

2.3 聚类分析技术在IRC僵尸网络检测算法中的应用

由于IRC网络的应用广泛,使得IRC网络中的僵尸病种繁多,经常变异,很难获取到合适的比对样本,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将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僵尸网络的昵称特征和异常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检测。

聚类分析的常用算法有马氏距离算法(MABC)和欧氏距离算法(ONF),前者可以排除数据包总量及产生字节数等大数量级向量特征所造成的数据计算偏差[3],后者能够在计算昵称字符串长度等数量级较小的向量属性的距离系数时发挥出更好的性能[4],因此,对昵称特征的聚类分析应用欧氏距离算法,对异常行为特征的聚类分析应用马氏距离算法并加以改进。

首先,我们将现有网络进行设置,拓扑图如图2所示:

(1)基于MABC的异常行为特征检测算法

马氏距离(MABC)是由印度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P.C.Mahalanobis)提出的,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是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由于在同一个僵尸网络中的僵尸计算机在与控制端进行相互通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个包含多个要素的复杂特征向量,且存在某些要素属性的数值的数量级要明显大于其他属性的数量级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僵尸计算机的通信特征差异值非常小的特点,选用了基于MABC的算法来计算各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系数。

MABC算法的主要步骤设计如下:

1)从IRC服务器的通信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设为x;

2)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与预定的特征向量维度(设为y)进行比较,如果x>y,则建立特征向量矩阵;反之则表示特征向量值处于正常状态,继续提取特征向量;

3)将建立好的特征向量矩阵运用算法,计算出距离系数,判断是否在预定的阙值范围里,如果在阙值范围的则表明是受到僵尸病毒感染的,反之则是正常计算机。

(2)基于ONF的昵称特征检测算法

欧氏距离算法,是求两个数据项间的差是每个变量值差的平方和再平方根,最终要计算其间的整体距离即不相似性。僵尸计算机在与控制端联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昵称命名规则可以用欧氏距离的算法进行检测。

ONF算法的主要步骤设计如下:

1)从IRC服务器的通信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

2)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计算其距离系数,并求出其最大距离系数(设为a)和最小距离系数(设为b);

3)采集在{(b-a)/2,(a-b)/2}范围内的数据,如在这范围内的数据在预定的阙值范围里,则判断为僵尸计算机,反之则为正常计算机。

针对以上两种检测算法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两种算法进行整合,对IRC僵尸网络进行检测,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搭建IRC僵尸网络的实验环境,将环境中的计算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正常用户,另一部分为僵尸计算机,同时设置一台IRC服务器;

2)然后,选择一段时间,让正常计算机和僵尸计算机随机产生通信数据;

3)将正常计算机和僵尸计算机产生的通信数据进行提取,记录在实验环境中的异常通信行为和僵尸计算机的昵称特征;

4)根据昵称特征算法,对提取到的昵称特征数据计算其特征向量,求出距离系数;根据异常行为特征算法,对提取到的异常行为数据计算其特征向量,求出距离系数;

5)根据计算得出的距离系数,分别建立昵称特征向量集和异常行为特征向量集,然后判断这些集合是否大于预定的特征向量维度值;

6)最后根据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区分网络中的计算机哪些是僵尸计算机,哪些是正常计算机,一般情况下两种结果都命中的即为僵尸计算机。

3 总结

僵尸网络已经成为安全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其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僵尸网络的数量增长快速,对僵尸网络检测的方法和工具还不是很完备,仍然是以特征的对比检测以及流量的检测为主,本文以IRC僵尸网络为研究对象,借助聚类分析的两种算法,即MABC算法和ONF算法对僵尸计算机的昵称特征和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检测,从而区分僵尸计算机和正常计算机。

参考文献:

[1]诸葛建伟,韩心慧,叶志远.僵尸网络的发现与跟踪[C].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83-189.

[2]吕新荣,陆世伟.基于聚类技术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1,37(7):166-170.

[3]张翔,王士同.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可能性聚类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1,26(1):101-105.

[4]Xiangyang Li,Cluster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computer intrusion detection[J],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9.

[5]王威,方滨兴,崔翔.基于终端行为特征的IRC僵尸网络检测[J].计算机学报,2009,32(10):1980-1988.

[6]孙吉贵,刘杰,赵连宇.聚类算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8,19(1):51-52.

[7]孙彦东,李东.僵尸网络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6,26(7):1628-1630.

[8]谢静,谭良.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伪蜜罐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36(14):111-116.

[9]董开坤,刘扬,郭栗等.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4):34-36.

第7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 Web缓存流量特征模型研究和应用 Web数据可缓存性研究和应用 Web缓存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缓存框架的Web缓存研究 Web访问特征模型建模 移动数据库缓存模型研究 Web强缓存一致性的研究 基于WEB应用性能测试模型的研究 Web 流量信息隐藏机制分类研究 WEB网站缓存性能优化 基于节点缓存的Web服务器性能优化研究 基于Web服务的智能客户端数据缓存问题研究 基于MVC模型和行为描述的Web应用测试框架 WEB应用安全研究 网络流量监控和梳理研究应用 基于小波技术和ARI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研究 基于缓存技术的Web应用性能优化研究 基于Web服务的安全模型研究 Web2.0时代网站建设特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htm),其中,.img占60%左右,.html(htm)占30%左右[1,5];2)文档的访问频率服从类齐普夫法则[5,6];3)文档的大小分布尾分布服从重尾分布,体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1,3,5];4)许多文档(大约50%―70%)仅被访问一次[1,5];5)约10%的访问文档占了总的访问的90%[1,5];6)Web对象访问具有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2,4,7,8]。具有时间局部性的访问序列能够对缓存有利,具有空间局部性的访问序列能够对预取有利。了解这些特征对于确定缓存大小和替换算法等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 网络流量特征模型

WebSimGen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个模型即三个主要Web访问特征的模拟来生成合成的访问流量。

2.1 文档流行度模型

网络流量的一个常见特征是文档访问高度不平衡,即有的文档访问次数很多,而有的文档仅被访问一次。目前多数文献采用齐普夫第一法则建模,但其仅对高频对象有效,为此,本文引入齐普夫第二法则对低频对象模拟。

2.2 文档大小分布模型

对于文档大小分布的研究表明,采用两部分分别模拟比较准确:一是体分布,二是尾分布。本文用对数正态分布来模拟体分布,用Pareto分布来模拟尾分布。

2.3 时间局部性模型

从缓存方面来说,访问流的最重要属性是它的时间局部性。Web访问时间局部性指访问过的对象在将来的短时间内很可能将会被再次访问。也就是说,距离上次访问时间越短的对象,越有可能再次被访问到。这个特性对缓存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模拟器的主要思想就是根据算法3所生成的流行度对访问序列进行的排序。本文建立的时间局部性模型中,使用LRU栈方式进行模拟生成。

3 实验

通过实验来测试模型的流量特征是否和描述的特征一致,以及应用它和实际的网络流量相比,模拟的流量性能是否和实际的接近。

3.1 实验数据收集

为了综合考虑模拟的网络流量的性能,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数据有模拟的和真实的两种日志。在实验中,第一个实验通过对模拟日志的分析验证了日志的访问特征,第二个实验通过对模拟和真实日志的比较验证了模拟日志的访问性能。实验是基于ADF结构来进行,即在多层的网络缓存结构下,根据流量的转换来测试。其中,模拟日志生成的依据是建立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对于真实日志NASA,实验首先过滤掉异常和错误的日志,清除非正常请求,然后根据被请求网页的URL地址对每一个请求的URL地址进行编号,从而提取实验所需的请求文档的编号和大小,处理不改变日志的访问序列。

3.2 实验结果

3.2.1 验证模拟日志的特征

流量的特征主要集中在文档流行度和文档大小分布方面,通过验证这两方面的特征来验证模拟日志的整体特征。生成的模拟日志根据流行度和排名关系(取对数后)画出图2,从图中可以看到图形接近于一条直线,而且测得的直线的斜率大约为-0.93,去负号后和生成日志时输入的Zipf的参数(β=0.9)接近,可知访问频率符合齐普夫法则。根据文档大小的分布用LLCD方法画出图3,可以看到图形接近于一条直线,且图中测量到的斜率值(大约为-1.2左右)和输入的尾参数值(α=1.2)匹配,可知它的大小分布符合重尾分布。

3.2.2 验证模拟日志的性能

实验模型采用两层结构的网络缓存配置,客户端直接向低一级的缓存发出请求,如果缓存未命中,则转向高一级的发出请求,如果高一级的缓存仍未命中,则直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从服务器取回所需文档并把它通过适当的低一级缓存送给客户端并且在自己的缓存里存一个副本。每一级的缓存文档由这一级的缓存替换策略所决定。访问流经过缓存和服务器时,访问流的转换过程如图1所示。下面的实验使用了两层的服务器。

为了比较模拟流量和实际流量的性能差别,用命中率作为评测标准。缓存替换算法采用 LRU、LFU和GDSIZE三种算法:1)LRU,当需要替换文档时,LRU算法总是移除掉最长时间没有被访问的文档;2)LFU,当需要替换文档时,LFU算法替换访问次数最少的文档;3)GDSF,该算法结合考虑了数据的时新性、访问频率、数据大小等因素,公式如下:

1)经过聚集和过滤的模拟结果

图4给出了低一级缓存的命中率,即把网络用户的访问请求经过聚集后,在低一级缓存过滤时的命中情况。可看出真实日志和模拟日志的命中率大体趋势很类似,即当低级缓存采用GDSF替换算法(Mgd和Zgd,其中M代表模拟日志,Z代表真实日志,gd代表GDSF替换算法,以下雷同)时命中率要比其他的替换算法高,这是因为GDSF算法结合了前两种算法的优点,是前两种算法的更新,从而更能发挥前两种算法的优点,但这结果只是针对单层(低级)的缓存结构。

2)经过发散和聚集的模拟结果

图5给出了高一级缓存的命中率,即经过低一级缓存对未命中请求的发散和在高一级缓存聚集后的命中结果,能很清楚地看到:当低一级缓存采用LFU或LRU算法而高一级缓存采用GDSF算法时(即ClruPgd或ClfuPgd, 其中ClruPgd代表低级缓存采用Lru替换算法而高级缓存采用GDSF替换算法),不管是模拟日志或是真实日志的命中率都比另外几种结合要高,直到最后达到统一的命中率(即缓存无限大的情况),说明ClruPgd或ClfuPgd的算法结合在高一级缓存中能得到更好的性能。而其他的算法的结合性能一般。

综合图4和图5可分别分析出模拟日志和真实日志的类似的趋势,即:1)在多层次服务器中,低级缓存用LRU或LFU替换算法,高一级的缓存用GD-Size替换算法,这样的结合能得到更好的性能;2)随着缓存的增长,模拟日志和真实的日志的命中率也随之而增长;3)低级的缓存的命中率一般比高级的缓存命中率要高,这是因为高级的缓存所处理的请求都是低级的缓存未命中的请求,即是经过低级的缓存过滤后的请求。上述特征也基本符合对于缓存方面的研究结果[8],也验证了由WebSimGen生成的模拟日志可以代替真实日志进行缓存方面的研究。

以上分析和实验看出,利用WebSimGen生成的模拟日志可用来模拟实际的日志,性能指标所反映的趋势和实际的日志相似。

4 结语

Web缓存流量体现了用户的访问行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WebSimGen能较好地模拟网络流量特征,可以解决实际中真实日志面临的收集难等问题。由于参数设置方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8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严重多发伤;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5-02

近年来,严重骨创伤发生率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类创伤对于患者有着极大的危害,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好患者病情的发展,以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1]。我科对收治的严重骨创伤患者采用了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35.4±2.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压塌伤8例,坠落伤5例,斗殴伤9例,损伤部位集中在腹部、颅部、四肢与胸部。对患者临床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反馈详细分析,使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结果。另选择40例一般多发伤患者组成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式。对于观察组40例患者,根据损伤治疗标准采取以下的治疗措施: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止血治疗与液体复苏处理,详细检查患者伤情,对于伤情严重、威胁生命患者优先进行处理,用有效、快速的方式稳定患者伤情,保证其血流动力的稳定性,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的发生。待患者复苏之后,进行复血容量处理,进行酸中毒纠正治疗,进行复温治疗,改善所有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并进入稳定阶段之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2]。

1.3 诊断标准 在患者手术当天、手术后3天监测PH变化情况,一天监测两次,测量体温,一天测量4次,进行APTT与PT监测,一天监测两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

2 结 果

在40例患者之中,6例死亡,死亡率为15.0%,其中3例重度颅脑患者死于脑疝,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出现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后恢复正常。33例四肢骨折,13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9例盆骨骨折,实施盆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均在ICU病房实施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在复苏初期两组患者PH、体温、凝血功能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 讨 论

损伤控制外科是一种典型的应急分期手术,一般情况下,需要遵循优先救助患者生命的原则,控制好患者的生理潜能,因此患者入院后需第一时间检查伤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病史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此同时予以辅助治疗,利用CT对头、胸、腹部进行扫描,保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性,防止感染情况的发生。患者从入院到手术时间需控制在40-60min之内,若病情复杂也需要控制在90min之内,在手术过程中,要查看保温措施,复查血气,并时刻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3]。

在本组患者之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出现了不同的差异,严重的表现就是休克,对于此类患者要根据患者身体特征与受伤程度确定治疗程序,在情况许可时可实施骨盆、胸部X线片与导尿管放置。若患者出血量情况较为严重,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让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的趋于稳定。根据本组干预结果显示,使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华,王海霞,余碧,邓少杰,段清萍.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09(20):109-110.

第9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实行择期手术[4]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整体全面的手术室护理,满足每个患者的各项要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值进行记录,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术后调查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2.1术前护理

手术护士在接到医生的手术通知单之后,首先需要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及检查数据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是否正常。对患者的病情和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自己制定对患者的术前访谈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己负责手术整个过程并自我介绍,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术前注意事项,手术麻醉的过程和术后各种行为的训练指导如翻身、咳嗽、排便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让患者对手术的过程和麻醉的目的、过程、意义有所了解,同时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增强患者身体对于手术的耐受能力,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术前紧张心理。

1.2.2术中护理

再次核对患者的病历及基本病情和手术的房间号,以免出现意外,对待患者要积极热情,患者如有紧张心理需及时安慰以平复其心情,对手术室的设备及设置向患者做简单介绍,重点向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与麻醉的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手术过程患者的安排,手术过程中创造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调整在21~25℃,湿度保持在50%左右,操作过程需要做到轻、准、稳,应避免声响过大而影响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即使交谈也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时手机应关机或调静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巡回护士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部表情及呼气的幅度,并做好记录,同时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如有问题及时处理,让患者舒适放心[4]。

1.2.3术后护理

手术过后送患者回病房,两天后,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关心患者的伤口、饮食、心理及精神状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效果及愈合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早日恢复的信心,并且诚恳的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手术室护理进行满意度的测试。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生命体征、护理的满意度等三方面的调查,心理方面;术前术后用同一种焦虑自评量测表[5]来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将其换算为标准分,其得分越高表明焦虑越明显。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满意度:由巡回护士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可分为相当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患者可凭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和术后焦虑值比较

对照组术前焦虑值(35.5±3.40)分,术后焦虑值(12.8±2.42)分,焦虑差值(20.7±1.23)分;观察组术前焦虑值(25.6±2.99)分,术后焦虑值(4.2±2.34)分,焦虑差值(21.4±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生命体征较术前改变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