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感好文章范文

情感好文章精选(九篇)

情感好文章

第1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一、运用情感激发的教课意义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本中选材较为丰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或思乡,或想念亲人,学生在学习中能在这种精神世界中遨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换一种学习方法能更深切地感受这种思想感情,在现实中学生能够更珍惜身边人,爱惜身边物,学生学习过程中亲身的感受更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这种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文章,文章中充分带动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作者的经历有所了解,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渐深,一些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被学生感受,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被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讲这些课本中的知识,老师会通过读、写、讲来带动学习气氛,教师通过深情的文章阅读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朗读时速度不同,朗读的声音高低不同,让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充分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能将文章中的一些情感演绎出来,学生深受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学习文章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对文章内容会有更深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3.带动学生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一些文章时会有更多情感的流露,通过情感流露,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更多更新的文章,这能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兴致正浓时,也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领悟文章的真谛,领悟文章中的情感。

二、如何恰当进行情感带动讲课

1.充分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

教师讲课主要是根据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而学生对于一些情感的领悟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文章,所以要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将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让学生能充分学习。比如,一些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父母亲的日常生活,这些描述中或许没有直接进行情感的表达,但从作者描述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母的想念之情以及一些思家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些细节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让学生慢慢体会其中的细腻情感,学生在仔细的体会中能够有更多情感的共鸣,学生能联想到平时父母小小的举动正是体现了父母的关心。语文课本不同的内容都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感情,这些情感往往蕴含在一些实际的描写中,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作者借景抒情,不同教课内容蕴含的感情不同,在教课中可以充分发挥授课内容的作用,让学生被课本内容所感染进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感。

部分教课内容蕴含的情感是学生无法体会的,因此在教课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找一些材料,学生能对这些情感有更深体会。比如,在学习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时,这首词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一些描述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这体现了不畏艰辛、不辞辛苦的情感,还有一些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就可以搜集一些抗战时期的资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对于作者能有更多了解,学生能在点滴中体会作者的各种情感,学生的体悟变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更加丰富多彩。

2.发挥课堂带动作用

第2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刚成名时,文章在博客中自称小文,现在微博ID为文章同学,“向南”“小贝”“刘易阳”等一系列小男人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但色谱的另一端却是,脾气大、高片酬、难搞,这类词眼在坊间传闻中不时和他挂上勾。在文章的微博中,他的脾气也可见一斑,对于某些不平事件,发表意见时直接爆粗话。

直到坐到他对面,才发现之前的印象,都有失偏颇。传说中的爆脾气,会开玩笑地说:“不够写啊,来,再聊两块钱的。”但他也没有所塑造的角色那么贫,对于很多可抒发创作理念的问题,轻描淡写,甚至一句话带过,偶尔对一两个话题表示出兴奋,很快情绪又回到水平线。宣传人员解释,他腰伤复发,又感冒,采访当天的状态不好。受伤发生在《走着瞧》拍摄期间,文章说:“直接把我给摔傻了。”自那之后,一到变天,他的腰伤就发作。接受采访时,他一直双手抱胸,以蜷缩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语气随和,状态防备,新导演文章以一种疏离的亲近感介绍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小爸爸》。该剧即将于9月2日在东方、浙江、深圳、陕西四家卫视联播。

赶鸭子上架

“我们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资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戏。”

《小爸爸》的创意来自文章自己为人父的体验,女儿爱马出生,他的人生进入新阶段,照顾女儿的经历使他萌生了创作的念头。起初的创意是“辣妈正传”,后来担心变成马伊琍的育儿经,于是把关系由母子变为父子。

不靠谱青年于果突然得到了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儿子”,他各种推脱,但在不情不愿的相处过程中,他渐渐感受到父子间血脉相连的亲情,最后主动去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以上就是《小爸爸》的故事情节,讲述一个不靠谱的“小爸爸”如何成长为有担当的父亲。文章参与了剧本创作,从创意产生到剧本成型,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但当导演是个意外,《小爸爸》原定的导演是跟文章多次合作的滕华涛,但滕华涛一门心思要去拍电影,文章“只能自己上了”。妻子马伊琍作为制片人,担任这部剧的后勤部长。文章很感谢马伊琍,因为有她的支持,新手导演的第一部戏少了很多麻烦。所以,第一次当导演的文章,遇到的最大难题竟是体力不够,又导又演让他身体吃不消。

马伊琍同时出演了女主角李三妹,文章称找马伊琍的原因是“角色合适”,自己出演男主角也是因为“合适”。夫妻俩共同出演,使得演员片酬方面的支出节省了很多。“我们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资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戏。”《小爸爸》共花了5000多万,辗转北京、云南、美国三地拍摄,网络版权以单集100万的价格卖给了优酷。

过重的爱情戏

“我喜欢自己创造的每个角色。”

提前看过样片的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男二号和女二号的爱情戏份太多。用数字来说明爱情戏在剧中所占的比重:5000万的投资中有100万花在了男二号和女二号的婚礼上。

文章认为,如果把所有的戏份都放到男主角身上,观众会厌烦,所以他自己只负责亲情的部分,爱情线剥离出来放在男二号和女二号身上。

冒着跑题的风险,文章花大篇幅架构了一条几乎和亲情主线并驾齐驱的爱情线。饰演男二号齐大圣的刘欢是文章相交11年的好友,文章评价他是一个特别不像演员的演员,女二号小艾的扮演者徐翠翠是和文章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两位故友演绎了文章心中对爱情的想象,“我喜欢爱情至上的美好,希望呈现的也是美好。”在文章看来,这两个演员值得大篇幅的戏份,也驾驭得了这样的戏份,他更断言,“这两个人会因为这部戏被大家喜欢。”

这一对的感情从欢喜冤家到生离死别,以笑开场,以泪结尾,文章很满意爱情戏的部分,他坦言自己对戏剧的把控喜欢跌宕起伏。齐大圣的死,在剧本讨论阶段就决定了,“我认为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悲壮的事。但在悲壮中还是希望给到大家温暖,让大家感受到爱情的力量。”

不只爱情,文章喜欢所有的情感释放。

写《裸婚时代》时,刘易阳和童佳倩从爱情走到亲情再走回爱情。“所有情感我都喜欢,不管是凄美的,还是壮烈的,只要是情感我都愿意去抓住,去表达。”《小爸爸》中的每个角色都表达着文章对情感的认识。小艾和大圣表达爱情至上;于果表达情感成长,发现和承担责任;孩子想和爸爸在一起的心情表达天然的亲情,“我喜欢自己创造的每个角色。”

导、演之间

“戏不好看,要骂就骂我,跟演员一点关系都没有。电视剧不好,导演应该负全责。”

做过演员再做导演时,难免有指导别人演戏的冲动。文章出演《西游:降魔篇》时,周星驰会给他示范演戏。文章对这样的行为内心很是认同,“首先他是这部戏的导演,他对这部戏的理念和风格有着清楚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完成他的要求;其次,无厘头的表演方式由他创造,我们拍他的戏,拍的又是无厘头风格,肯定得他示范。”

第一次当导演,文章也给演员示范演戏。其中,大圣向小艾求婚的那一幕戏,刘欢的演绎不符合文章写剧本时的想象,现场的反应也不热烈。文章给他讲了自己的想法,刘欢最初很排斥,后来勉强尝试,却迎来了现场的一片叫好声。文章说:“现场工作人员给的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另一场伤感的戏份,刘欢按照文章要求的方式演绎,现场很多人感动到落泪,推轨道的工作人员甚至因为忍不住眼泪,跑出场外,放声大哭。

导和演的部分都烙上太多个人印记,文章说他要独自面对质疑和批评,“戏不好看,要骂就骂我,跟演员一点关系都没有。电视剧不好,导演应该负全责。”

初执导筒并没有激起文章更多当导演的欲望,现阶段,他的身份还是定位于演员,尝试演绎更多角色。他笑称,经常求着张黎、赵宝刚、滕华涛等,申请在他们的戏中客串角色。最近一次的客串是在张黎导演的《四十九日·祭》中演了一个反面的日本人角色。“跟名导合作是学习,我的很多导演技巧就是偷师赵宝刚和腾华涛的。”

戏外人生

“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承诺,文章当年并不曾做过。只是在《小爸爸》的创作中,为两位好友量身定做了角色。

文章也承认,大圣和小艾的戏份那么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仗义”,刘欢和徐翠翠都是他的患难之交,他也希望两个人能借着《小爸爸》脱颖而出。

徐翠翠在拍《奋斗》的时候给生活拮据的文章买方便面。拍《奋斗》时,文章还没毕业,“发了薪水攒下来想请马伊琍吃饭,生活得很拮据。”徐翠翠等一众好友知道文章好面子,给钱肯定不要,就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买了几箱方便面帮助他渡过难关。

第3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情感教学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学教学目标逐渐向素质化方向转变,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学,帮助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情感教学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将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成长有机结合,挖掘课本中丰富而又具有内涵的情感因素,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情感丰富的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内容

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还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处于萌芽时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在真正满足学生情感要求的基础上,丰富情感内容,紧跟时展要求,不可过于保守落后。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渗透情感教学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传授情感知识的主要人物,而学生则是课堂参与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情感教学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情感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文章中描写景色的语句,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和欣赏美景,真正用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感染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文章许多地方都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象,其实也是在影射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这些景色的描述,深深的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也能深刻领悟这种情感,真正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情感教学

在初中课本教材里有许多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有很多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写作手法很是优美和独特。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真正引导学生对文章细细琢磨,真正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阅读文章内容,让学生主动挖掘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对特别段落加以反复阅读,慢慢品味情感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对情感教学的理解力。又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里,作者对瀑布详细描述的段落,教师可以请学生大声朗读,真正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真正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情感教学。

3.在教学氛围上渗透情感教学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表达的意境里,用心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许多文学作品大多采用文字的形式将情感内容表现出来,供学生去研究和品味,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真正走进文章所创作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情感内容,与作者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教师还需要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情感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天气的表现形式都呈现在多媒体课堂上,让学生在变化复杂的天气中去感受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里,才能更好的感受文章的主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和认知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4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认知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只有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旨意所在,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执着的奋斗精神内蕴。

朗读能够增强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给予学生的感染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空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语文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另外,朗读可使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类型作品那么直观,但它的形象性却是一般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在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可感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构成了艺术形象。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高潮部分:描写鲁达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施耐庵独具慧眼,敏锐地把握好写作的角度,从味觉、视觉、听觉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第一拳,打得郑屠脑袋好同油酱铺;第二拳,打得郑屠脑袋开了彩帛铺;第三拳更精彩,形似做了全堂水陆道场,如此语段,让学生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映射出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彩形象。

第5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9-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陶冶情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使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应试训练,所以重视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感情丰富的文学作品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使教师、学生和作品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讲,它反映着明显的感彩,当学生接触到这门学科时,看到的不仅是文章的表面形式,更多的是接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内容所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1]。

情感好像吸铁石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可以吸收多大分量的铁,铁粉在此过程中毫无躲闪余地。情感就是这样,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催人泪下的戏剧、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情景交融的诗歌,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文章都有助于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有感情的内容,带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以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寓教于乐,让情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从教师接受学习信息,而让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这样在学生学习内容时产生的情感会更加自然,学生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才会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文章作者的生平资料,文章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清贫或富有、堕落或积极、得意或失意等等,这样在理解文章时就可以很好地感同身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以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营造文中所涉及的独特意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应试课程,更是培养自己综合素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合理设置问题,提升情感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因有兴趣而去求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问题去理解文章,分析文中设置的人物是什么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等内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样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出现这种情感的原由。

3.营造情境,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方法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意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戏剧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就可以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感彩是悲壮、欢喜或是纠结、矛盾等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视听设备来创设意境。音乐、影像可以带给人们直接的感官享受,在学生朗诵课文时,教师便可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充分利用,以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对美的享受和欣赏。带有配乐的朗诵,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境的形象世界,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感世界。如朗诵朱自清的散文《绿》和《荷塘月色》时,前者可配以轻快而深情的乐曲,后者配以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是轻快的淡雅的哀伤便“一目了然”。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变化,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和真情,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甚至于引导者,确保在教课时充满激情和真正的情感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于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6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感是文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文章缺少了情感就失去了文章的价值。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那些优秀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赋予其中的感悟:有的是对锦绣山河的赞美;有的是对未来的展望;有的是对残酷现实生活的无奈等。情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是心灵的交流。只有在写作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其中,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才能领会作者的意思。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做到有感而发,将写作与心的交流联系起来,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去描述,去诉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注重情感体验。

二、注重学习积累,丰富写作语言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组织,要善于采用修辞方式来装饰文章语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课程中要生动形象地分析文章内容,找出文章修辞方式,仔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组织语言在文章中的关键作用。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写作功底。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效仿古人学者,善于引用名言名句,联系古人的壮志豪情,为自己的写作增添情感意境。如在励志文章的书写时,我们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坚持真理。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成语知识的积累,要善于将成语、谚语引入写作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文章高度、深度。

三、强化创新,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写作时我们要做到三个新:即立意要新,取材要新,结构要新。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事物,怀着感恩的心去感悟世间万物,收集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语言,从而书写出优美的文章。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教师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四、结语

第7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1、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2、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3、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4、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5、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6、结尾似乎没有写完,应能与开头照应。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7、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8、以感受开头,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9、结尾含蓄,点明主题。

10、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11、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2、由景生情,结尾自然。

13、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14、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5、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6、结束得有点突然,夸张了。

17、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18、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19、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0、结尾同样有趣。()

21、结尾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2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23、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第8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一、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达到先入为主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如模型、图片、视频、标本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创设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所感动,并在内心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境世界之中。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春天景观的视频,让学生去用心感受春江绿草、桃红李白等身边景色的变化,从而以景激情,让学生从内心去喜爱春天,进而发自内心的想去了解春天。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例如歌曲《春天在哪里》等,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冰心的《小橘灯》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自己制作一个小橘灯,在教师进行导入新课之前把小橘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引起全体学生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与深入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这种对新知识的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为学生有效架起知识学习过程中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纽带与桥梁。通过教师课前的这种准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思考,会更加有兴致地去了解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橘灯》,同时也会对文章中小姑娘的形象产生兴趣,积极去了解文章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环节设计巧设疑问,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作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在复述到文章的关键之处时,教师应该有意停止对文章的复述,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想去猜测故事情节会如何去发展,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会怎么改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通常会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课文的阅读就会有很强的欲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并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复述把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情感表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激昂、或肃然的教学状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之中,达到一种“无我”的学习境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更好地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更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与欣赏之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形成自己深厚的语文知识素养。中学生特殊的生理时期,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也很旺盛,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我们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与课文教学有关联的趣闻轶事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在授新课前,教师要生动而形象地用语言或行动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引出新课,这样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亲切与自然,可以有效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完全地放松自己的情绪去学习。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文章,教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内容,给学生讲一讲“美女蛇”的故事,再讲一讲“阿长”本人的一些故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学生也很容易会随着教师的思想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意境之中。

第9篇:情感好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觉得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独立吸收和接受知识,所以一直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对学生人格培养也是有阻碍的。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环境,寻找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每一件事,开头顺利了,下面的事就好做多了。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开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课堂准备工作,在每堂语文课上课前,把文章内容用引人入胜的导语向学生展现,以激发其积极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有好奇心的,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情景联想等方式,引入将要学习的课文,引领学生进入教材中。

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不如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有效、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够独立地进行阅读,增加阅读效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班级内组织阅读小组,进行教学阅读大赛、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把以前看过的、读过的好文章、好书介绍给同班同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阅读、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要进一步深入引导,实现由浅至深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之外,更要为学生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符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的文章,确保难易适中。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渐渐加深难度,保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长久地参加阅读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只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单纯重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在阅读、阶段情感认知的培养。教师经常会对文章的中心语句、重点词汇、段落大意进行认真的讲解,忽略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假如教师讲解之前学生没有完整地阅读整篇文章,没有细心地阅读文章,很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及对文章的体会和整合。教师讲解得再怎么好,给学生展现的还是零散的,不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自我朗读和阅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内容,这样才能强化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学生掌握文章整体的布局构造,知道文章的思想脉络、故事情节、发展顺序,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完成教学目标。

五、要重讲多读,体会情感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个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吸收,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不喜欢学习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去读,自己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展开自主学习、自主领悟、阅读学习。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朗读,高频率地阅读,能让学生读得认真、读出快乐、读出情感。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中,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点拨和引领,指导、点拨、讲解文章当中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疑难部分、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

意义。

六、要完善情境构建,体会作者思想

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掌握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内容。除对文章反复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外,好的办法是通过情境构建,带学生进入到创作环境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用各种方法构建课堂情境。例如,通过图画、音乐传达文章情境,可以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自身参与表演,引导其置身于情境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文章情景,以此激发热情与兴趣,

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体味作者思想情感的好途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方法比较多,教师应该重视对整体的把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天友.初中体育教学浅谈.新课程,2009(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