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心理辅导的内容精选(九篇)

心理辅导的内容

第1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对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一、对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内容的认知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辅导咨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岗位的首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教育等。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辅导员应该充分把握好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日常事务管理

日常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评奖评优、贷勤补免管理;大学生的请销假、宿舍卫生管理;党团组织的建设;学生社团、学风班风的管理等。大学的日常事务管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的工作内容琐碎复杂,辅导员要十分细心仔细的完成各项事务管理。

(三)辅导咨询

辅导咨询是辅导员岗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辅导咨询。从新生一入校,辅导员的辅导咨询工作就已经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如:因学习有压力导致长期失眠焦虑的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关心开导他们放松;对于毕业班的同学辅导员要引导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社会,先就业后择业。

二、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要求的认知

从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要高质量的做好这些工作,对辅导员自身有很高的要求。

(一)职业素质

1.政治素质

辅导员要有较高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学习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教育学生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业务素质

辅导员工作内容既多且繁琐,要做好各项工作,辅导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首先,辅导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在遇到具体的学生问题时,能充分运用这些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其次,辅导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就业等辅导咨询工作,就得了解所在院系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最后,辅导员应拥有某些技能。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时俱进能够很好的和他们沟通交流。

(二)职业能力

1.管理能力

辅导员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一般高校每位辅导员都要管理至少200名大学生,每天要处理很多有关学生的事情,如学生的早操、晚自习等常规管理。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灵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学生工作的任务。

2.沟通能力

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他们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性特点,辅导员要想协调好各项工作就得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得到他们的信任,这些都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同时,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和学校的各个部门打交道,要想更好的完成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也离不开和这些不同部门的有效沟通。

3.应急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会有很多突发事情,如:有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导致溺水身亡,夜里外出遇车祸等。这些突发事件往往是不可预见却又需要立刻做出决策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使问题的危险性和伤害降至最低。

4.创新能力

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把学生当成无知听话的孩子,纯命令式的管理他们应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平等交流,采取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三)职业道德

1.爱心

爱心是辅导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这群孩子的时候需要充满爱心,要经常关心爱护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感受到异地的温情与关爱。

2.真心

辅导员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与他们和谐相处,应以一颗真心去对待他们。沟通从心开始,慢慢将会换来学生的真心回报,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3.耐心

辅导员的工作常涉及到一系列非常琐碎的事情,需要学生群体的积极配合,可对于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在高中阶段只知道学习,做人做事等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非常有耐心,慢慢的帮助他们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4.进取心

任何一个人要想不断的取得进步,就不能安于现状,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如此,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想一直胜任辅导员工作,就应该具有进取心,不断求索,与时俱进。

总之,要做好辅导员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对其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即深明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燕红.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11月第6期.

2.夏海州.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2期.

第2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考评 内容体系

体现以上岗位要求和工作责任的辅导员考核内容体系,按照全面、客观、科学的建构原则,要综合对辅导员的品质、能力和工作三个层面设定考核内容。

一、品质主导型:对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的考核内容

对辅导员基本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主要有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理论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个人魅力等五方面的内容。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能自觉履行国家、学校的教育方针,能够运用马列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教育学原理,并利用其研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共有的心理活动。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能够在学校、学院党委指导下主动开展工作;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全面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率先垂范。4.具有心理素质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意志品质坚强,心胸开阔、宽广、豁达。要求辅导员具有健康的心理、较高的心理成熟度和健全的人格。

5.具有个人魅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富有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其高尚人格、德行和风范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带动学生;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

二、能力主导型: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考核内容

胜任力是使辅导员能够有效工作或更好工作的潜质,包括动机、品质、个性或态度和行为等关键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辅导员应该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在以下七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能力考核。1.教育教学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授课仪表端正,举止得当,思路清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之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之所以能称为教育者的资本。2.组织管理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工作有规划、有落实;决策果断;知人善任,团队意识强。辅导员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活动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活动开展的运作及活动后的总结能有完整的、详细的考虑以及有力的保障措施。3.服务辅导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能够开展帮困助学、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工作。辅导员要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和辅导工作,从帮困助学、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4.政策执行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能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工作富有预见性、创造性。5.调查研究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能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辅导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6.语言表达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语言简明准确,感情投入,因人而异,沟通有效。没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以理服人,就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说能写,这是基本功。

7.运用工作新载体能力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能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网络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学生由于其隐蔽性增加了安全感,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

三、工作主导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效果的考核内容

高校辅导员工作客体、内容指向和价值凝结的对象性特点,都要求辅导员考评内容要关注大学生这个对象的发展程度上,一般看来,要在以下十个方面考虑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1.课堂教育与专题教育

此考核点对辅导员开设党课、人文素质、形势政策等课堂教育或讲座,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和素质教育等进行考核。

2.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此考核点对辅导员开展个性化大学生涯设计活动,低年级有效开展大学生涯设计活动,高年级加强就业辅导情况进行考核。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职业观和成才观教育。

3.组织建设与骨干作用发挥

此考核点对辅导员开展的党、团、班组织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建设和学生“三自”作用效果的考核。辅导员通过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及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帮困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掌握贫困生基本状况,建档和资助程序规范,帮困助困有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服务。

5.学风建设与文明宿舍创建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定期开展学风教育,经常跟班听课,措施有力,效果良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宿舍安全、卫生状况良好,学风浓厚。

6.素质测评和评优工作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进行的素质测评严格、真实;学生奖惩公平、公正、公开;有效的对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宣传。

7.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8.校园文化与科技创新活动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学生参与率高;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节、“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

9.信息与宣传工作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及时掌握、汇报学生思想动态;校内、校外舆论氛围良好。要经常性深入学生宿舍、课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及时汇报。

10.安全稳定工作

此考核点要求辅导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违纪及突发事件处置得当,无不良影响。要认真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在学生入学初就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多和学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中带有危险倾向性的苗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德育为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和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分为两点:管理和指导,其中指导又分为教育性指导和规划性指导。相应的,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划分。针对管理层面的工作,辅导员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员;面向指导层面的工作,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人生指导员。

(一)管理层面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是除教学之外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安全、寝室生活等)。针对这一工作内容,辅导员应该具备学生管理员的职业技能。这项职业技能的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始终把学生缩遇到的问题放在首位;其次,要明确学生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再次,要善于运用班长、团支书等优秀同学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要突出重点,把学生的学风情况和寝室的生活情况作为管理层面工作的着力点。通过这四点,能较为有效的处理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指导层面――教育性

这里的教育性指导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如何做好教育性指导,成为辅导员其他工作的基础。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局面,学生的思想状况尤为复杂。如何让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成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所以,首先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其次,运用较为活泼多样的方法来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

(三)指导层面――规划性

辅导员的规划性指导是指对高校学生大学生生涯和其他的人生阶段进行较为科学的规划,具体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对刚进高校的新生来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大学生活是所有学生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反映,由于刚开始没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所以,在高校新生进校初始,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建议,包括如何处理学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等活动的关系。其次,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难题,有些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在为了今后的就业做准备,足以看出就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四点:(1)帮助高校学生做好职业定位,让学生了解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2)保持对学生的长期指导,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就业形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紧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纠正学生规划的偏差;(3)突出重点,对那些明显就业信心不足或者职业规划找不到方向的同学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找出他们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就业做好准备。(4)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能力。当今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形势较为复杂,所以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如何疏导学生的压力,防范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的界定,有助于辅导员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上文所阐释的关于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按照具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就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三种职业技能贯穿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始终,是学生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就业指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根据对笔者学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其他高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论文,笔者发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就业经验。笔者问卷调查了本校30位辅导员,结果显示只有4位辅导员有进入高校外社会就业经历,剩下的26位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考入高校。这就造成了辅导员无法给毕业生进行深入有效的就业指导,或者辅导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并不是仅仅针对大四毕业生,也并不是最后突击的辅导,而是通过学生在高校期间提高自身能力来实现就业的。

3.指导内容相对单一。特别是针对创业学生,将近一半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创业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这样给指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根据专业不同,就业的形势也会不同,由于现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相对宽泛。

(二)心理辅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1.观察能力不强。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30位辅导员中,只有3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了解心理健康问题诊断的标准和症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初期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加深。

2.辅导过程中定位能力不强。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在“导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转换。如果沟通变成了教育和说教,而不是引导。并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以老师的身份出发,这会导致一些心理辅导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3.处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辅导员及时发现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高校辅导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与辅导员工作相对繁忙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做不到对个体的持续跟进。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与不足

1.信息不对称。由于长期在高校中工作,大多数辅导员并不了解当前的社会和就业形势,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导致了在辅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

2.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虽然现在高校对高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但是依旧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指导能力。虽然许多辅导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辅导员对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厘清辅导员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缺陷,能够更好的找出原因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提升职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

1.专题培训法。通过学校或者政府组织相关的培训来达到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通过培训,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来实现择优上岗的目的。这种专题培训法在某些省份已经开展了较多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由于参加培训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过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

2.导师引领法。学校可以在辅导员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关专业设立辅导员导师,每位辅导员在非自身专业的其他属于职业技能的领域选择导师,这样在辅导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请教,并且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学习成果,保证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3.挂职锻炼法。辅导员可以在某些机构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拓展高校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经验。由于部分辅导员并没有社会从业经验,这种挂职法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参与度,增加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同行交流法。鼓励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辅导员交流会,这样可以分享学生工作成果,定期开展校内与校际的交流活动。

5.竞技法。通过把辅导员的职业技能量化,采用辅导员相互竞争的方法来达到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目的。

6.荣誉激励法。每学期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设立若干荣誉奖项,通过奖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7.定向培养法。学校内部可以通过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培训,以达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实现成人成才。

(二)辅导员技能提升的路径

1.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虽然现在政府教育部分都开设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由于教师人数过多,不可能很详细的来进行专门的培训。所以要求学校内部依旧开设专门的岗前培训,或者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岗前培训。

2.各项专题培训。(1)共青团系统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培训;(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题培训;(3)辅导员职业技能专题培训。

这三点可以弥补第一点培训缺乏针对性的缺点,由于岗前培训主要是面向所有辅导员,所以通过以上相关的专题培训,能够大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1)心理咨询师;(2)人力资源管理师;(3)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学校内部可以把有关职业技能的证书当成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在入职一定时间内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才可以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

4.辅导员的挂职锻炼和借调。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相互交流,通过辅导员挂职和借调的方式来提升就业和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

5.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从竞争和激励的角度来鼓励辅导员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尤其在新进辅导员中要各位重视,刚入职的辅导员必须参加,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第4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辅导员;博客;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04-4

辅导员博客的构建是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网络信息化背景下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辅导员博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新时期,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1 解放思想,分析辅导员博客的具体功能

1.1 隐性教育与管理功能

随着应用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博客实现了图文、音像、视频、聊天和文件存取等网络信息管理功能。与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相比,辅导员采用博客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能融多媒体特性于一身,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独特的现代方式。辅导员在其博客上撰写工作日志,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随时记录教育心得,收集大学生涯规划资料,精选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典型案例供学生参阅,间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正确的认识自己,合理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化解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建立一个博客圈,通过博客圈实时查阅到学生博客的文章,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对问题学生或矛盾能及时的控制和引导。

1.2 师生互动与激励功能

辅导员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是高校管理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博客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建立辅导员博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现实中的种种身份、地位的差别,促进辅导员和学生在网上的平等交流。辅导员和学生可以实现平等对话,无障碍、无顾虑进行思想交流。如果辅导员能正确引导交流和讨论的内容,则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目的。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博客访问和留言,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通过博客来比较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进行上下沟通,形成反馈意见,对于从中发现的学生思想困惑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

1.3 自我提升与吸引功能

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自我提升的工具,建立辅导员博客,有助于促进辅导员的自我提升。辅导员博客是由辅导员自己主导的个人空间,是展现个人魅力的窗口,反映出博客主人的精神风貌、知识素养等内容。一方面,博客记录反映了辅导员某一特殊兴趣方面的即时信息,反映了辅导员个人性的行为和思想,辅导员为了使博客更加完善而不断学习,提升知识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和同事反映的问题,在客观上会成为辅导员自我完善的动力,促进辅导员努力地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博客是辅导员个人记录生活、工作以及相关新闻信息的平台,同时它还这些都可以满足学生要关注了解辅导员的好奇心,从而决定了辅导员的博客在大学生中将有较高的点击率。

1.4 信息整合与传播功能

辅导员博客是信息整合与传播的工具。首先,博客的公开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使得它可以作为辅导员的通知、公告的栏,辅导员可以在博客上一些政策、规章制度等信息,以此来约束学生行为;其次,辅导员博客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电子档案,以反映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和成长状况为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原始素材;再次,辅导员博客在信息过滤后,进行信息的链接和转载,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参照多种见解,对信息进行比较对照,展开联想,进行总结,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另外,辅导员之间通过博客,也能达到及时沟通、互相学习、分享工作经验的目的。通过思想共享、信息过滤,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2 实事求是,遵循辅导员博客功能拓展的原则

2.1 坚持人文关怀与贴近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辅导员博客的建立与发展也必须以“人文关怀与贴近生活相结合”作为重要原则。人文关怀倡导的是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在辅导员博客中要融入丰富的人文知识,彰显厚重的人文精神,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既讲道理,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内化为基本素质,把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文性原则作为衡量辅导员博客建设效果的标准,作为增强辅导员博客建设实效的重要途径。

2.2 坚持文章原创与转载把关相结合的原则

只有坚持原创性原则,才能将辅导员的真实想法、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辅导员在收集、报道和编写信息和文章时应该诚实和公正、不抄袭,借鉴并且链接信息来源,使学生有权利尽可能了解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辅导员应当对主观评论的信息和客观事实的信息要加以明确的区分,任何评论和观点都不应该曲解事实。对博客舆论进行把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以增加自身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2.3 坚持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博客中匿名的特性让广大参与讨论者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实现了交流方式的民主与和谐平等,从而能使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面临大学生群体,辅导员绝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而应以平等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博客访问和留言,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通过博客来比较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进行上下沟通,形成反馈意见,对于从中发现的学生思想困惑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3 与时俱进,探索辅导员博客功能拓展的途径

3.1 对博客内容把关,增强信息的信誉度

一方面,辅导员要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做好博客舆论的把关人。辅导员博客的新闻和信息一般都是来自辅导员个人的报道,部分则来自转载其他网站的新闻。所以对于博客舆论的把关,多是对其内容进行选择。内容关系着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的立场和舆论导向问题。辅导员在个人博客里的态度、观点对学生起到大程度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辅导员的博客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更应实现博客的社会传播功能,不能为追求访问量和点击率而制造一些违法的不健康的信息,应通过内容把关,提供优质信息,增加博客自身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注意把握校园重大事件,提升公信力。校园的重大事件必然有重大影响,辅导员博客要提升对校园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兴趣点的错位,是影响舆论引导力做大做强的工作障碍。内容选择错位,直接导致辅导员博客公信力的下降,使得博客越来越被学生看轻,更谈不上舆论引导能力了。可见,分清校园重大事件的重要程度是辅导员博客发挥正面舆论引导功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3.2 实现内容精选机制,突出正面宣传功能

近几年,辅导员的博客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后,博客新内容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如何发现挖掘和聚合呈现有价值的文章成为重中之重。实现对辅导员博客信息内容的精选,对于学生获取有价信息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校园网络舆论而言,通过精心的分析、归纳、提炼,突出正面宣传的内容,则增强了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在我们的实践中,只有那些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且编辑形式多样的辅导员博客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真正把自己的观念和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3.3 把握学生心理,主动进行议程设置

辅导员开通博客的目的是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管理功能,因此,辅导员博客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议程设置是吸引力提升的关键。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在线”和“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中优秀辅导员博客的调查,辅导员博客设置设置“校园动态”、“ 导员心语”、“同行交流”、“焦点关注”等相关模块,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提升点击率的。如“校园动态”模块的设置,辅导员可以在博客上公布工作重点和工作安排,记录学生电子档案,反映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和成长状况,为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管理心得和原始素材案例;“导员心语”模块设置使辅导员博客从有效沟通入手,用理解、尊重、爱护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使彼此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同行交流”模块设置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也可以听取同行之间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素质;“焦点关注”模块设置使辅导员在博客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链接学生关心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辅导员的观点。

综上所述, 辅导员博客的工作和管理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辅导员博客想要成为一种稳定、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思考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实现与拓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更大的发挥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7月1日.

第5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扩大,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都面临着所带学生多,工作繁复效率低下等问题,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最常见的模式就是一个辅导员负责4个班级,师生配比达到1:240。同时基本所有的辅导员都兼任学院的某一部分行政事务,事务性工作繁重、多重角色冲突是所有辅导员共同面临的问题,专业能力局限,精力不够,分身乏术是所有辅导员在面对学生工作时的共同心声。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活的开端,旨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的阶段性教育,内容涉及校史校情教育、生活学习向导、心理疏导、职业引导等诸多内容。纷繁琐碎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挑战,尤其那些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辅导员的确会觉得头绪繁多,难以驾驭。

如果同院系的辅导员相互之间能够以团队模式合作,各个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打造一个高效团结的辅导员团队,对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学院为了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效率和实现团队工作效能最大化,提出建设辅导员团队。

一、辅导员团队模式架构

笔者所在学院的辅导员教育背景涉及思政、中文、药学、工学等专业;有刚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新兵,也有工作十几年的老将。不同学术方向、专业背景、年龄结构的辅导员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每一成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团学活动、安全教育的某一方向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各成员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加以解决,在团队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互补。

二、新生入学教育中辅导员团队工作的优势

(一)构建高效新生入学教育平台

我院组建了一只由辅导员为主体,结合专业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建的入学教育工作队伍。每位辅导员固定负责处理特定的几项学生入学教育工作,依据辅导员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素质优势,把新生入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入学教育按照内容分为不同的大类由各辅导员承担研究,并负责该项入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如辅导员甲社交能力较强,负责入学教育中和校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校外各企业负责人的联络,统筹安排各项入学教育的活动时间及场地;辅导员乙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有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相关活动;辅导员丙做事严谨有耐心,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负责开展新生奖助贷补的宣传和咨询工作;辅导员丁性格开朗擅长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团学活动,负责组织开展新生拓展训练。从而发挥各位辅导员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人事匹配,人尽其才。

(二)避免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多重角色的冲突

新生入学以后,辅导员面临着内容繁杂的新生班级工作,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要迅速完成熟悉班情,组建班委,生活向导,思想引导等诸多工作。此外大部分辅导员除了带班以外往往还身兼多职,不仅要做好迎新工作,还有教学行政等诸多事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新生班级工作将大打折扣。

新生入学教育采用团队工作模式后,首先分担了辅导员的角色压力,改变了他们唱“独角戏”的状况,通过团队协作,有效地分担了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减轻了工作负荷,避免了角色冲突,使工作职责更加明晰化。避免多重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责任泛化的尴尬状况,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采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后,大大提升了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的职业能力。由于每位辅导员固定负责处理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某几项事务,因此每年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对所负责的版块非常熟悉,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改进入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入学教育有效性。

第6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04-02

博客作为网络交流的工具,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场地,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2006年7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高校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以真实的个人信息采用博客的方式,分享辅导员工作经验、成功的典型工作案例、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有关的信息,是辅导员的在线工作日志,是与大学生和其他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高校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现状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和门户网站转型加快、自媒体不断涌现,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的规模达6.20亿。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最高,达29.9%;学历结构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25.2%[2]。研究表明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使用者,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认知、丰富情感的首要工具。高校辅导员博客的产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大学生自身需求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巩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有利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但辅导员博客发展也存在问题和困境。

(一)大学生甄别真实信息的能力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应用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借助LBS、兴趣、通讯录等功能,以解决用户沟通、分享、服务、娱乐等为立足点,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82亿。2015年新网民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占比分别为46.1%、46.4%[2]。“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蜂拥而至、纷繁复杂,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而大学生只注重问题的表层,忽视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并且在各种观点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往往倾向于认同多数人的观点,容易被错误的信息、不良的言论误导。

(二)辅导员博客内容脱离大学生生活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辅导员博客在数量上不胜枚举,在内容上牵涉甚广,但质量较低,偏离了博客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评选事迹进行文本分析得出,高校优秀辅导员的角色是爱的守护者、专业指导者、“舞台搭建者”和理论探索者[3]。辅导员在博客上掌握天然的话语权,有大学生心中学校态度代表人的“主场优势”[4]。但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博客严格坚持博客的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缺乏灵活运用博客的能力,只注重教育功能纯理论的文字表达,或者是简单地各类通知,或者转载有明显说教内容的文章,并且形式单一,缺乏视频、图片等吸引大学生眼球的内容,忽视了其实最容易引起大学生期待和向往的往往是辅导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语言文字。

(三)辅导员博客内容缺乏更新,学生关注度下降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网民的不断增长,让互联网与高校深度融合的基础更加坚实。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逐渐被激发。由于互联网的隐秘性,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思潮、理念的冲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洪流中失去价值判断,削弱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导致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遭遇挑战。一些辅导员博客内容缺乏更新,甚至一年内写的博客篇数屈指可数,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内容没有更新,语言不生动,势必造成追求新颖、好奇心强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关注度下降,点击率、阅读量和互动频次降低,影响辅导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路径

高校辅导员博客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博客实效性需要高校、辅导员个体和团队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高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微时代”背景下,掌握互联网话语权被提上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一方面依靠辅导员博客内容潜移默化地宣传,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强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1.高校为辅导员博客功能的发挥提供政策保障

高校应从实际出发,颁发有关辅导员网络技能培训的文件和通知,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例如运用网络语言的培训、网络技术的培训。辅导员灵活运用网络工具是吸引大学生阅读博文的前提基础。同时,完善辅导员博客评价机制,开展辅导员博客评比,并纳入辅导员绩效考核,调动辅导员参与博客写作的积极性。

2.高校设置有关辅导员的公共主页

公共主页是由学生处管理的,而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的一线工作人员,通过转载和编辑学生处的学校新闻、通知,用最接近大学生的语言巧妙传达学校的相关事宜,增强高校主页公信力,培育大学博客文化。而且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学生处公布的信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给予传达,例如积极向上的歌曲、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使大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人文情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和巩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二)辅导员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能力

辅导员博客成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辅导员博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有利于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专业支撑;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细微化和针对性;有助于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使高校及时、广泛、深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微时代”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辅导员博客是连接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桥梁,为大学生向辅导员袒露内心困惑提供有效途径,为辅导员向大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这些心理问题和困惑的有效解决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反之则造成心理障碍。辅导员用键盘和互联网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最平常、最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真实的人和事,用最真挚的语言将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大学生,在情感上与大学生产生共鸣,加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

2.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博客的版块有: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与咨询、网络思想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方方面面,博客内容集知识性、实效性、互动性、趣味性、贴近性于一体,充分发挥了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育人的职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员博客通过图片、音频、动画等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方式,将传统教育与自我教育、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保护大学生隐私,加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5]。在各个版块的留言、评论和回复中,辅导员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理想,而且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辅导员博客给高校辅导员提供工作上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彼此的了解,化解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促进辅导员工作、学校运作和大学生发展,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3.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

辅导员博客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契合大学生的需要,不仅博客的标题符合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博客的内容也注重细节。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研判,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与批驳,用独特的视角发表正确的言论。大学生视辅导员为高校态度的发言人,辅导员博客是大学生确定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标杆,这就要求辅导员提高甄别信息、引导舆论导向的能力,通过简单、朴素并且具有内涵的语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淡化说教意图,从而有针对性地发挥博客的功能,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

(三)加强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

将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纳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提高对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发挥辅导员博客的辐射效应,推进校内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辅导员博客的群聚效应,加强区域间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提升博客的实效性。

1.发挥辅导员博客的辐射效应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职业化基本形成、专业化已建平台,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辅导员博客学术沙龙,有利于辅导员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其他辅导员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质量。这无形中增强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丰富了辅导员队伍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理论素养,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善于应变的灵活工作方式方法,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化方向发展。

2.发挥辅导员博客的群聚效应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面临数据庞大的大学生信息,解答大学生关于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回复留言与私信,任务较重。高校应加强辅导员博客团体建设,并将其视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辅导员博客的群聚效应。辅导员博客团体包括技术组、新闻组、服务组、策划组和拓展组等小组。各个小组分工明确,相互联系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团体。辅导员博客团体充分发挥领导核心的影响力,指导每一位辅导员管理博客,定期交流学习和借鉴,形成良好的辅导员团体氛围。辅导员博客只有接受多方面的反馈,面对多方面的群体沟通交流,适时改进,用心经营,才能维护辅导员博客的实效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整合校际间、区域间辅导员博客资源,形成高校或者地区博客联盟。联盟是辅导员博客未来发展的趋势,能够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能让更多大学生受益,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化方向发展。

高校辅导员博客是一个便捷、开放、平等交流的平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检验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标准,而辅导员博客的出发点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分析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现状,提出提高辅导员博客实效性的建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宽大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突出大学生主人翁精神和为学校、社会、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http://nic.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

htm.

[3]周谷平,王胡英.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角色形象及其特征――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事迹的文本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

第7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策

高校辅导员充当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及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等多重角色,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维护校园安定和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力量[1]。然而,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往往被所忽视,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身心压力,面临多种矛盾的困扰,这些矛盾和冲突无疑会引发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教育效果。为此,本课题组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了引发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自我调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本课题组先后对广东省内6所高校的181名辅导员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并辅以网络问卷的形式。本次调查对象涵盖文史理工农医等各专业辅导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除了问卷,还利用网络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高校辅导员在现有管理体制下,面临的是保姆式的管理工作内容、更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职业认同感、不明朗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多种压力,无疑会导致辅导员出现工作厌倦情绪及情感耗竭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事务工作繁琐,精神长时间紧张

几乎所有被调查者反映,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工作责任重、工作时间长、工作难度高的特点使有限的精力与众多的事务工作之间产生矛盾,导致辅导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2]。然而过去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很多高校辅导员实际分管的学生数都超过300人以上,承担着超出规定之外的数倍工作量。而且,工作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工作职责达数十条之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都身兼数职;此外,“学生事务无小事,事事都须负责任”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时刻警惕感更一直悬在辅导员心头,精神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

(二)社会地位不高,造成心理自卑

调查结果显示,有86.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比专任教师低。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工作重心大多放在“学术科研”方面,对学生工作是口头重视实际关注不足。从学校管理者和专业教师的角度来说,认为辅导员“术无专攻”,就是负责大学生衣食住行的高级保姆。从学生角度来说,辅导员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当学校要求与学生自由发生冲突时,学生对学校的不满情绪就容易转移到辅导员身上,难以对辅导员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导致辅导员工作威信不高。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说,辅导员表面上有教师和管理者两种职业选择方向,但教学科研工作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劣势,各种管理岗位的竞争机会又往往倾斜于行政干部,这种两难的尴尬境地使得辅导员各方面都自觉矮人三分,直接造成其心理失落和自卑。

(三)扮演多重角色,引发情绪焦虑

调查结果显示,98.1%的辅导员反映自己经常扮演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甚至“学生保姆”等多种角色。这种角色的多重性导致了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陷于矛盾境地:既要为人师表、博学多才,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又要解困助贫、排忧解难,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既要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树立辅导员的领导地位,又要公开平等、严于律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的环境,对辅导员的角色需求和定位也不同,辅导员为了成功地扮演职业角色,就要灵活合理的处理各种角色,有时就不得不在面对学生时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在同时扮演多个对立角色时,角色需要之间的取舍容易引发心理冲突,导致情绪焦虑。

(四)教育效果不明显,产生心理挫败

调查结果显示,87.5%的辅导员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教育效果。首先,辅导员工作内容复杂庞大,涉及面广,负荷较重,劳动成果不能立竿见影;再者,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多元化取向诱发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观念与思想,他们常常从实惠的角度来判断和选择所接受的教育,使一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出反感情绪和消极态度,不少学生错误的认为辅导员工作是虚架子,甚至有的学生还故意摆出敌对姿态;另外,90%以上的学生忽视辅导员对自己人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未能把辅导员放在与专业老师、班主任同等尊重的地位。辅导员在长期、反复的职业期望的失落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职业挫败感,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势必会受到波及,容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心理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只有认真分析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原因,找准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不适的源头,广大辅导员们才能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更好的自我调适和保健。

(一)工作职责不断拓宽容易导致辅导员心理高度紧张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使得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远超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党团员发展,班集体建设,各种评优推优、奖助学金的评比与发放,院系行政工作,以及各种临时性突发事件。近年贫困生的勤助学贷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生婚恋及家庭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也不断进入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有的学校辅导员甚至还要对学生的早操、早自习和晚自习、宿舍内务进行监督管理。繁杂的工作职责,使得辅导员经常充当“万金油”,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加上辅导员人数配备的明显不足,使得很多人无论上班还是下班,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二)职业发展的局限致使辅导员产生心理失衡

高校辅导员虽然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成员,但在各项优惠政策都向教学倾斜的高校,辅导员属于教师中不被重视的群体,待遇普遍比不上专任教师。另外,随着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不断拓宽,无论在责任风险,还是个人素质能力方面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而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众多的学生事务管理中,根本没有时间做深入思考、更谈不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辅导员处在一无教学,二无科研,职称难评,职务难上、待遇不高的困境中,极易令辅导员产生个体挫败与沮丧感,从而引发心理失衡。

(三)社会挑战与高校保障机制的缺失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不适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思想碰撞,使人们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上产生了不少模糊的认识。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以及所处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与理念存在一定差异,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得不到学生响应,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许多高校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专业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某些高校辅导员酬金低于同级别行政干部的水平;对于长期缺编,一人承担多人工作量的也没有体现,“多劳不多得”。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与高校保障机制的缺失造成辅导员奉献与获取的不对等,严重压制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不适。

(四)缺乏专业的心理培训致使辅导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高

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抗打击能力差,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容易加重心理负荷。调查反映,有53.2%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排释的原因是缺乏专家或有经验人士的指导。目前高校未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心理互助机制,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还处在创建论证阶段,大部分辅导员自身也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技能培训,缺乏专业的心理自救能力,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时只能靠“自我消化”。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自我心理调适

除要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外,调查发现,84.8%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应内求,通过对自我心态的调整,排解内心压力,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全面了解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长短处和发展潜力,肯定并接纳自我,对事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对事业成有一个较为切实的期待,减少和避免与他人比较所产生的心理失衡。同时要承认自己在压力情境中存在的消极、冲突、痛苦反应,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宣泄,如忘却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在情绪激动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缓心理压力;学会适当的倾诉,释放心里的积郁,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正当的消遣娱乐、旅游、体育运动和音乐欣赏、阅读等方式,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目的。

(二)改变角色认知,增强事业归属感

要让辅导员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就应改变辅导员的角色认知[4],让辅导员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虽有不利的一面,但也有许多有利的方面。正确的角色认知能让辅导员恰当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从而愉快地接受相应的职业角色。只有愉快地接受这样的职业角色,辅导员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才能正确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健全自己的心理。

(三)提高心理素养,增强抗压能力

辅导员首先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心理学培训,参照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本职工作的要求也是自我心理教育的需要;其次,辅导员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辅导员要注重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第四,辅导员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去适应教育管理的变化,主动适应学生特点的变化,主动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五,辅导员应树立正确压力观,辩证地看待压力,努力控制和减少压力,勇敢面对和有效应对压力。

第8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中心 心理咨询 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由于师资力量相较于义务教育有了明显变化,师生配比进一步扩大,辅导员需要关注更多的学生,同时,不同专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因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需要辅导员的全心投入。可在现实情况下,辅导员本身的工作也是尤为繁重,辅导员想要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既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实现效果的达成,也要尽可能地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

1 辅导员需明确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运用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进行的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为了更好地实现咨询效果,往往是通过友善,温和地交谈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这一点在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也一样要求,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需要对自身的形象进行设计,运用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实现在学生的印象中能够有一个相对而言值得信任的形象存在。使得在学生需要进行相关地心理咨询辅导时,能够说出自己心理的真实感受,为辅导员解决问题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撑。在这样的咨询关系建立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十字方针”,即“尊重、温暖、真诚、共情、关注”,在心理咨询之中,“尊重”指的是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与接纳,无论是学生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对其进行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否认与厌恶。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让学生主动、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与困难。“温暖”指的是在咨询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当做到热情、温和、体贴、专注、不厌其烦,使得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放松,并且内心舒适感动。这里也需要对“尊重”与“温柔”进行区别,前者,指的是礼貌与平等,不至于让学生因为辅导员的身份而拘谨;后者指的是通过感情,情绪来实现学生的舒适感受。总的来说,除却辅导员的人格魅力需要被学生认可,也需要辅导员了解并懂得相关心理咨询技巧来实现心理咨询的效果。“真诚”即需要辅导员能够表里如一,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相信自己,从而使得这样的咨询具有意义;“共情”即要求辅导员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的心理感受用心体验,而不是一味地认同或者否定,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善于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关注”指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的关注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真正意义上尊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2 辅导员需要运用系统的心理咨询技巧

2.1懂得倾听

在一般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身份存在限制,辅导员习惯于说而不习惯给予学生表达看法的充足时间与机会。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倾听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辅导员善于运用言语、动作亦或者是神态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也需要其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专注并且和善地对学生的整个表达内容进行耐心地倾听,达到积极参与的要求。相关专家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倾听时应当做到的五个要素,即:面对来访者(Squarely)、开放的身体姿势(Open)、身体稍向前倾(Lean)、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Eye)和身体姿势放松自然(Relax)。在这样的倾听过程中,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应该主动地吸引倾听者使其愿意将其谈话的内容不断地扩充。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明白其隐含以及不明确的表达所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将自己的感情传递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学生宣泄自己的想法,正确对待这样的想法产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2.2将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进行结合

在一般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会通常以“如何”、“为什么”、“怎么样”等疑问词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提问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困惑,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宣泄,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为开放式的提问;与之相反,以“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词进行提问即为封闭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主要是对交流咨询过程中的细节之处进行明确,以及防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达内容缺乏意义时进行合理地纠正,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共同提高。将这样的两种交流方式进行结合,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地搭配来实现效果,另一方面,应当有意识地多采用开放式的问答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也避免了学生觉得自身被质疑而产生抵触的情绪。

2.3进行不断地鼓励

心理咨询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需要辅导员进行言语的表达,这就需要辅导员的表达内容应当符合某种规律来实现学生的表达顺畅。这里指的即为辅导员应当在表达语言的措辞上懂得重复学生的表达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来推动交流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采用“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等简短的过渡性词语,使其能够不断进行表述。辅导员这样做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保证心理咨询交流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9篇:心理辅导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41-02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新途径。从2010年开始,国内各高校纷纷组织辅导员技能竞赛,2012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5月这项比赛的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职业技能大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全国高校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旨在“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在此推动下,笔者所在学院亦开展了以全体辅导员为参赛对象的技能大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全面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通过技能竞赛我们不难发现,这项比赛的确对辅导员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 我院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笔者认为,目前我院辅导员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多数年轻辅导员在毕业后直接进入辅导员岗位,从学生到职场都没有离开校园,职业角色转化意识并不明显,身份转换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来自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平时积累的德育知识较为单薄,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没有系统的理解,在刚担任辅导员一职时也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数精力放于事物性工作,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技巧、有效性的探讨与研究;辅导员工作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众多,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涉及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辅导、突发事件处理、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难以受到系统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辅导员“五个一”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推进。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平台就可以为辅导员提供较为直接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为辅导员提供了个人展示的平台,并切实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 开展辅导员技能竞赛的意义

通过辅导员技能大赛的举行,为辅导员做好工作确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准,突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导向;其次评估了我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考核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技能竞赛也为平时忙碌的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帮助辅导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样的技能型竞赛还能调动辅导员学习和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强化敬业精神,陶冶职业情操,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3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及其特点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内容一般是闭卷考试,重点考查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政策、理论、法规、规章和制度、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时事政治、奖勤补助贷、心理、就业、安全稳定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例如,掌握基本党建知识,在学生干部培养、学生党员发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可以有的放矢。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工作重要的一部分。主题班会的基本内容包括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养成教育和学风班风建设等。比赛中的方式有主题班会方案撰写和现场组织实施视频两部分。策划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突出实效性和理论性;实施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要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师生之间是否互动良好。主题班会的策划,可以考察辅导员是否具有缜密的组织管理能力、灵敏的应变能力、灵活的协调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时政的把握度等等。

(3)案例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情景案例也是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景案例考核一般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包含的内容有学生宿舍矛盾的协调处理、学生心理疏导、学生的危机处理、指导学生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对屡次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与家长沟通等学生工作中时常面对的实际问题,从案例背景、案例关键点、解决途径、教育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模拟处理和分析。情景案例环节可以反映出辅导员对于综合应用各项法律、法规和教育学、心理学、事务管理、生涯规划等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现实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妥善合理的分析、解决。

(4)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通过辅助人员,还原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某一主题的师生谈话现场,重点考察辅导员现场反应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辅导员工作中巧妙地运用谈话这一形式,不仅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航向,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辅导员应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给对方最真诚的关注,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能畅所欲言,更深入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话中要充分的理解学生,辅导员在听学生讲话时,不要匆忙下判断,而是主动接受和捕捉学生发出的信息,探询学生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然后对症下药。辅导员还要耐心地倾听,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学生的动机、愿望和需求。要学会与学生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你可以理解他。

(5)自我介绍与展示。

通过三分钟的自我介绍,也是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通过大赛的展示,让更多人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辅导员通过自我总结重新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也提升了自我认同感。

(6)微博写作。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其最活跃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其影响。竞赛中要求现场就一话题撰写140字以内的微博,这一项考验辅导员对于时事政治的理解度、对于学生心理变化的敏感度,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度,以及短文写作的能力。从微博这一新媒体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有的全新的变化。通过微博、qq、论坛等形式的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建立网上与网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立体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如何用最流行的网络词汇、最贴近学生的语言、最反应学生思想的表达,传递信息、沟通交流、普及知识,从而融入学生生活,进而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 技能竞赛所展现出的问题

我们知道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工作更多考验辅导员的耐心细心与恒心。而辅导员技能竞赛更多注重工作技能与技巧这些方面,通过笔者所在学院组织的这次辅导员技能竞赛,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平时脚踏实地,全心投入辅导员本职工作的人反而没有能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一方面反映参赛者对比赛的重视程度有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赛制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这项竞赛组织时间不长,从省级比赛到部级比赛,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内容不够全面,跟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和时事政治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且由于赛制时间限制的关系,不能很好反应参赛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例如谈心谈话限制时间为5分钟,而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前期的铺垫、委婉的展开话题,或者需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这些工作是不可能通过5分钟完成的。案例分析在几分钟能需要参赛者进行分析并完整描述,这些更考验辅导员的临场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而非真正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赛我们也看到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操作程序、规范性、评分标准与细则、涉及内容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细化空间。

总的来说,通过辅导员技能竞赛,使得辅导员能够系统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在充分发挥传统手段作用并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提高辅导员开展政治工作的水平,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能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