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精选(九篇)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

第1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 职校政治教育 创新教学 创新性

职校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专业知识技能,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从而使政治课很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如何让职校的政治课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有效提升职校学生的创新性,是摆在职校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果职校政治教师还抱着传统的教师口授、学生耳听笔记的教学方式不放,就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政治课的乏味和枯燥。所以,新时期的职校政治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发掘政治课的魅力,用政治课的灵魂与魅力吸引学生,从而让更多的职校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职校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职校生的创新性。

一、提升职校生创新性的涵义

提升职校生的创新性是指职校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指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职校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问题,敢于在思维上标新立异,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二、提升职校生创新性的基本措施

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政治课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全新的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政治素质基础。这就要求在职校政治课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培养和提升职校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敢于在思维上标新立异,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1.着力放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职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求新、求异、求变意识,从而强化职校生创新活动的原始动力。

(1)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新意。从职校生已经掌握和熟知的旧知识出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教授“规律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我就举以下教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规律,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不是也存在着价值规律?是不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已经消灭了价值规律?通过创设该问题让职校生有效区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及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客观性。

(2)转换切入点挖掘新意。从职校生已知的政治知识出发,通过转换切入点的方法不断挖掘新意。比如针对如何战胜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矛盾转化角度去看待问题、思索问题,引导学生从拉动内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角度重新认识灾区重建,从而让学生不断转换切入点挖掘新意。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要着力引导学生依据现有知识去挖掘新意。先验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指从自身狭隘的经验出发,形成对具体事物的片面看法和观点。在职校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先验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探求的欲望。比如:将生活中的“钱”与经济学上的“货币”进行类比。又如:将日常所说的“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相异之处进行类比,有效引导学生依据现有知识不断挖掘新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另一方面要着力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挖掘新意。引导学生不断从事物的另一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创新。比如:以“没有小偷,就没有更加完善的锁”为例,启发学生从事物的另一角度寻找答案。

2.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时可创造,事事能创新。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外,更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提升职校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着力提升学生主动积极求知的能力。新时期,新形式,新要求。主动积极求知的能力已经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这也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职校政治课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求知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引导、重视讲解、重视鼓励、重视讨论,尽可以地少开展传授、少实施讲解、少进行批评,真正使职校生乐于学习、善于创造、长于创新。

(2)着力提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社会热点、发展难点,这就要求职校政治课教学不断有针对性地贴近热点、难点,从而让学生迎着热点、难点,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开展创新思维。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升职校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不断强化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通过组织专题辩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在辩论过程有效捕捉对己方有利、有用信息的能力。

(3)着力提升学生良好思维的能力。只有职校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结出创造性之果,这就要求职校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通过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手段,不断训练、培养和提升职校生的发散性、逆向性、批判性、系统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职校政治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强化解放思想,改正学生不良的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

总之,职校政治课应该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职校生思想活动的可塑性、多变性等情况,在帮助职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价值标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职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第2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48

虽然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辅助教学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方法。本文对如何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中进行解析,希望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点的目的。

一、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不仅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而且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其中分层教学法就是新课改过程中大力倡导的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教学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高中学生虽然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由同一个教师讲解知识点,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政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因此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抱着促进每一个学生政治水平进步的理念,有效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

二、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方面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也需要教师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为了使处于不同政治层次学生的政治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教师才能结合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政治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政治学习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分层。有些教师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然而却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最终影响了分层教学的效果。

(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针对拥有不同政治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的目的。而目前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然而却针对拥有不同政治水平的学生难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就影响了分层教学的效果,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分层教学法虽然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政治水平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因此教师只有对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引起重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分层教学法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分层教学法对政治课堂教学如此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

(一)提升教师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能否发挥分层教学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关键一环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目前难以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学生之间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因此应该提升教师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意识,进而更好的发挥分层教学法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

上文已经提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政治成绩得到了有效提升,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政治水平的提升情况,及时对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调整。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分层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政治水平较为一般,教师将其划入第二层,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政治成绩得到了有效提升,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将学生调入第一个层次,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学科学习,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使用分层教学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3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职高 政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93

随着我国职高教育的发展,职高学校的生源也逐渐充足,这对于职高学校而言,是对职高学校发展的促进,但也给职高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一方面是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数太多,学生的水平难免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就给教学带来了挑战。当然这样的挑战也可以转化为教学的动力,只需要老师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政治学科是一门偏向于文科的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职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导致对学习缺乏热情。职高政治教学中,如何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很多学生对于政治学科没有学习欲望,在学习过程中要么消极学习,要么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都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当前职高政治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自身存在着一定问题,但仍然不能忽视老师自身的教学也存在着一定弊端,首先是部分老师自身能力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保持学科的心态,使得个人能力无法提升。其次是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这也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以此为依据,分析在职高政治教学中如何能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职高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他们在中学校园时就缺乏学习兴趣,到了职高,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但职高面临的学习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再次受到影响,也就无心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老师的教学方面入手。政治学科的教学完全可以变得更加幽默、诙谐,当前职高政治学教学的形式大多是比较严肃的,课堂氛围也是较为紧张的氛围,师生之间缺乏和谐的沟通,在职高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较为诙谐的话语,而不必一直板着脸。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够以朋友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够及时向老师询问,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就会高涨。当前职高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有他们的年代价值观,与老师之间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就要能够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语言风格要能够跟上学生的时代感。因此老师可以主动学习一些新潮的语言或是网络用语,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适当运用,学生也就会改变对老师的看法,与老师之间就会更加亲近。

二、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自信

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政治学科虽然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并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信心,这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开展是不利的。老师虽然无法改变学生的学习基础的现状,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较为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办法。有学者研究中美教育差距,美国的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画画,不仅不会批评,反而称赞他未来可以成为优秀的画家。这样的激励不仅不会让学生以后在数学课堂上依然去画画,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包容和慈爱,他依然保持画画的热情,但在数学课堂上却从不做其他的事。可以借鉴这一方法,职高政治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甚至做其他事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予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既要包容学生在政治课上做其他事的现象,又要鼓励他们学习政治。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他们不会因为老师的包容而愈加放纵,反而会在政治课上有所收敛。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虚荣心,避免他们当众受批评,又可以让师生关系更进一步。学生基础较差,在课堂上难免就会犯错误,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要立即指出,而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回答之中的闪光点,比如“你的心思特别灵敏”或是“你的观点很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有点答非所问”。老师这样的评语既点明了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又赞赏了学生,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就逐渐得到提升。

三、创新教学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沉闷的教学氛围和陈旧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政治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就要从自身入手,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政治学科的教学比较灵活,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政治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化名词和热点词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正确理解这些专业化名词。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融入在大量的案例中,政治学科的案例大多是事迹型案例,学生对这类案例比较有兴趣,老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热情,教学也就得以正常开展。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教学,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觉得政治学科枯燥。

四、职高政治教师自身坚持学习,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着坚持学习的态度。社会的变化是迅速的,而如果自身不猿盅习,个人就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教师亦是如此,老师不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没有学习的习惯,无法满足学生逐渐进步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之余,职高政治教师自身要能够坚持学习,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面对学生的问题才能更、更准确的解答。

第4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大力营造全镇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梅河口市2018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梅食药安办发【2018】8号)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为期一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且认真做好检查,督导工作。现就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法宣传好了,才能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意识。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且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了镇食品药品安全周活动方案,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食安办、卫生、农业、畜牧、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

二、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多样宣传

此次食品安传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这根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首先组织本辖区干部集中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讨论,明确如何依法做好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再次各监管职能部门对自己监管的对象进行食品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业主们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做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食品;同时各部门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向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比如如何识别食品的伪劣,如何选购合格食品等。在整个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全镇共出动宣传人员15人,宣传车辆1辆,检查食品经营户14户,餐馆2家,悬挂固定标语8幅,制作宣传专栏1次,召开专题会1次,散发宣传资料600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各村,场镇各单位、镇属各部门都精心组织好宣传周活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通过悬挂标语、板报、会议、宣传小册子以及街上、镇下宣传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宣传氛围。

一是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围绕宣传周主题,突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的理念。

二是深入宣传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的经验做法。

三是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学法、守法、用法,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大力宣传一批诚信经营、尚德守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弘扬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

四是推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智慧分享和实践创新,增强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维权能力,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特别是在学校、村屯、企业开展宣传及发放资料,让群众深深懂得了如何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让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形式和方法更加制度化、经常化。

通过为期一周的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突出了主题,收到了效果,大大提升了我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曙光镇人民政府

2018年7月30日

第5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育 法治教育 中学生

一、中学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确立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前途。从相关资料来看,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当前犯罪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其法治意识薄弱有重要关系。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要经过中学教育,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此阶段的法治教育对于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和团中央于2002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中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法治教育仍是目前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基本形式。因而,强化中学的法治教育无论是对建设法治国家还是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都有极为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治教育内容滞后

我国传统社会强调义务,轻视权利,实践已证明这不利于建设国家与公民的正常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确立人们的权利主体地位,这要求我们从中学阶段开始就要重视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而当前中学生法治教育仍存在较严重的重义务、轻权利倾向,无法培养出具有现代权利意识的公民,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人身发展,也不利于法治国家的长远建设。同时,在既有的法治教育中重视对具体法律内容的传授,片面强调教育青少年守法和预防犯罪,忽视对学生进行公正、平等、自由、人权等法治理念的培养,使法律课成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法治意识。

2.法治教育在现有课程设置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现行的教程中,只有初中二年级有一门法律基础课,中学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虽然我们也强调在其它课程学习融合进行法治教育,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在当前升学压力下,各学校普遍无暇顾及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3.法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相对有限。由于升学的压力,法治教育的时间也有限,因而。高素质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的法治老师都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这些老师一般都缺乏正统系统的法律教育,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课本自学一些理论知识,缺乏运用能力,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往往解答不了,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学校虽然聘请了兼职法律老师,但因教学时间安排或兼职老师自身原因,往往有名无实。2001年团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曾对全国10个城市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结果显示,370名被调查老师中,仅有4人知道《刑法》中有少年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1%;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占0.5%;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只有82.4%。教师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培养具有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任务的实现。

4.法治教育途径单一

在传统认识上。一谈中学法治教育就想到课堂法治教育,对环境教育重视不足。课堂法治教育是中学法治教育的核心环节,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传授,但中学生同时生活在社会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其能否持久秉持课堂上接受的法治意识有重要影响,如果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总是与课堂讲授的相左。就很难指望学生能形成对法治意识的真诚认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的环境确实难以达到“以环境教育人”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对学生合理解释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何与外面的情况格格不入,他们的个人生活经验就可能消蚀掉课堂教育中辛苦培养了那点法治萌芽。

三、完善中学法治教育的对策

1.以培养法治意识作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

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预防犯罪为目标的传统法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工具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对法洽产生的真诚认同。“法治的真正实现不在于用法律条文来取代现有的文化传统,而是要把人们对法律、法治的信念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去。知法并不必然守法。”因而,中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包括权利义务意识、宪法意识在内的法治意识,而不是在于系统地习得多少法律知识,更不是单纯的预防犯罪。法治意识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自身文明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一点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培养美国公民”一直是美国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宗旨。美国的很多学校都设有公民教育课程,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公民事务,使其能够意识到法律如何影响自己,而自己又可以如何去影响法律,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法治教育的熏陶,理解自己所处的公民社会,成为一个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实现法律社会化的目标。因而,应切实认识到中学法治教育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未来,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设定中学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能才界定中学法治教育的地位。

2.整合课程设置,合理编排教材

强化法治教育仅靠其它学科附带性的教育是不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缓慢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编写相对系统完备的法律课程教材,使中学生在各年级都有相应的法治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可考虑以法治连环画、动漫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在内容上应注意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完成法治意识的培养。

3.提升法律师资队伍素质

法律师资的培养可采取两种途径:一是招录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老师队伍。他们经过较系统的法律训练,能更好地理解、诠释法律。也更有能力将以案说法,有助于改变当前法律教育空洞的局面。二是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培养。与其它学科比较,法律更新较快,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定期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考虑聘请热心公益的退休司法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些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法治有较深刻的体会,可有效弥补现有老师知识方面的不足。

第6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传统文化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7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文化之本。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政治教育质量,丰富政治教育内涵,提高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学应采取有效策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一、高中政治教师要具有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

要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政治教师就必须要树立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利用课堂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树立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提升课堂含量,丰富课堂内容的意识。教师要树立传统文化应用意识,要认识到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人文素养的作用。要多方涉猎传统文化书籍,深入挖掘政治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爱国热情。

二、应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

目前,很多学生对政治学科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政治离自己很远。在这种认识下,他们的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应用传统文化改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名帖《兰亭集序》,通过这个帖使学生了解政治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王羲之的爱国精神,了解当时晋朝的历史背景。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体味古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政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与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政治学习是很有价值的,从而增加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

三、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生活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我们现代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却很少主动思考传统文化,也不会去思考这些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魍澄幕,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树立全新的政治思想。

比如,在教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就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教师可以引入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一些典故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这种引入,学生对中国孝道文化的阶级性和阶层性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会认识到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与夫权、君权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使学生思考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并能够进一步反观我们的社会。现在我们之所以提倡子女为父母尽孝,除了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外,还因为,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福利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够发达。现阶段我们国家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起赡养全国老人的重任,于是国家希望子女能够赡养老人。子女尽孝,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政治与文化之间是存在很大关联的,这种引入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政治观点思考现实社会问题,这种宏观政治思维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运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政治认识

第7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策略

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法律意识是表现在公民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也是对法律的了解掌握,从本质的角度出发,法律意识是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种法律意识是作为行为模式的观念性要素。在当代的法律法规中,法律的可行性和使用程度都有着严峻的考验,公民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是否符合当代法治建设国家,对法律法规是否有着系统的认识都十分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法律知识的,要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法律意识从最外在的条件逐渐转化成规范模式,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成为指导人们我们行为的支配要素。

一、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每一位公民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行为上表现得更加自我,法律问题逐渐显露,高中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也比较突出,我国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达到70%,处于高中年龄段的占到其中的70%以上。由此可见,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势在必行。中学阶段是处于人生阶段与教育阶段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引导阶段,决定了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向问题,中学生法律意识程度的好坏是可以直接影响国家和整个法治国家的法律水平的,也会直接到影响国家法律体系,而且也关系着法治国家的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在中学阶段,中学生能认识到自身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是对价值观的有力塑造,这对提升法律意识水平也是有利的。在事物发生变化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为重要的,也是中学生发自内心深处对法律意识的认识,所以中学生有必要重视法律意识带来的重要性。

二、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途径

结合现代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来看,要强调对法律的深入和学习,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适当的运用法律意识来引导自己,法律知识的普及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从情感上建起对法律意识的认同,构建起理性的法律意识。

(一)提高善良意识

在现代的中学生中,很多都视“与人为善”为儿戏的大有人在,在他们眼中“言而无信”只是个人承诺兑现问题,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跟法律知识毫无关系,这一点是与我国弘扬的善良意识是相违背背离的,对于这种认识,大有人在,说明了这种法律意识上的盲点,这也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失去规范,从而引起事端。在我国民法中,善良意识是体现人性的前提条件,在法律条文规定中“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是两个不可分离的内容,简单来说,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学会诚实守信,不要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这也是基本遵守了法律法规理念的。当然,这种人性法则的理念根植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不属于西方国家的舶来品,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需要良知,良知中蕴含着善良意识,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常识。

(二)提高程序意识

有相关研究专家学者指出,法治的主要核心就是程序,程序一旦不能规范化,就会导致程序崩溃,当然,法治水平的高低是在于程序化的规范程度,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首要步骤就是规范程序化,提升程序意识,然而这种程序意识也是要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不能将思维控制在政治课堂上,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引导自己做事都需要按照过程行事。例如,在进办公室之前应先喊报告,在学校有情况有事先请假,不能先斩后奏,往往是这种不规范的程序意识会导致法律意识的下降,同时这种程序意识还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问题,作为中学生要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程序意识的重要性,这是关乎到法律意识的提升问题,结合以上所述,还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来抓住意识重点。

三、结语

目前,我国全面构建法治社会,青少年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新生力量,中学阶段是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的一大重点基地,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中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情况,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并将其融入生活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为构建我国法治国家事业贡献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瀚樱.浅论中学生法律权利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6(36):189-190.

[2]张计彪.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品牌,2015(2):252.

第8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系统掌握公众对政治意识的整体看法、认知与评价;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中政治意识的作用及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的意见建议。

重要发现

越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越需要高度凝聚的政治共识,需要强化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是根本的、基础的、统管全局的。只有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

公众对政治意识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公众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认知中,国家认同、政党认同、领袖认同与公民意识之间高度统一。

党的十以来,公众政治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6年10月13日-10月17日

调查方式: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面对面采访

调查样本:共发放11025份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72份,有效率96.8%

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排在了首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增强“四个意识”,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对整个社会公众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民论坛课题组此前围绕“核心意识”所开展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核心意识”的增强,对国家发展动力的提升、国家治理效率的改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对“政治意识”又是怎样理解的?在公众的眼中,“政治意识”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前,哪些因素更加突出了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

为弄清上述问题,从2016年10月13日至10月17日,我们通过互联网电子问卷,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推送电子问卷,面向全国社会公众开展了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公众对政治意识的整体看法与认知、对国家发展中政治意识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认识、对提升政治意识的看法与意见建议。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0672份,有效回收率96.8%,从受访者日常居住地看,直辖市占22.5%,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占32.5%,地级市/县城占32.0%,乡镇村占11.9%,海外和港澳台占1.1%。

在发放和回收问卷过程中,我们搜集了百余篇与政治意识有关的公开发表的干部专家文章,对相关舆情材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呈现专家学者、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现将主要调查发现呈现如下。

公众对政治意识有深入且系统的认知,对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所具有的重要内涵、重要意义高度认同

现实工作生活中,人们究竟应该具有哪些重要的政治意识?从受访者针对这一问题的选择结果来看,“积极维护国家和安全”(3.86分)、“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3.82分)、“全力支持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3.80分),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三位。其后还依次包括“主动学习中央大政方针”(3.78分)、“依法行使民利”(3.78分)、“全面履行公民义务和责任”(3.77分)。这一调查结果,不仅说明公众对政治意识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公众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认知中,国家认同、政党认同、领袖认同与公民意识之间高度统一。

受访专家指出:“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打头的。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正因此,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统管全局的,其重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一论断,在本次调查中得到全面证实。依据“当前公众的核心观念与核心意识调查”结果,在政治意识中,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维护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主动向中央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等重要内容、重要原则。

“缺乏政治意识或政治意识不强,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进一步的问卷调查显示,68.0%的受访者选择了“有损国家的国际地位”,占比最高。此外,还分别有67.1%的受访者选择了“阻碍改革发展的进程”,61.6%的受访者选择了“扰乱经济社会秩序”,59.9%的受访者选择了“降低社会凝聚力、向心力”,50.4%的受访者选择了“恶化政治生态”,38.0%的受访者选择了“削弱党的执政根基”。正如受访专家所指出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政治是灵魂、是统帅。也正因此,只有增强政治意识,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发展,才能提高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以来,公众政治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其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与其一以贯之地坚持讲政治是分不开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充分发挥了讲政治的独特优势,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开拓前进,取得胜利。

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要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增强政治定力”,到强调“心中有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调查显示,这显著地促进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政治意识的提升。针对此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71.6%)的受访者认为,党的十以来,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政治意识的提高,对自身的政治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其中既包括公众政治理想(57.2%)和政治信念(55.6%)的更加坚定,也包括公众政治态度(57.0%)、政治立场(57.5%)的更加清晰和明确。需要指出的是,公众政治素质在近几年来能够取得全面提升,除了得益于自身政治意识的提高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之外,与新一届党中央对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坚持和强调所发挥的示范带动效应也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专家指出,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讲话是对党的十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旗帜道路的庄严政治宣示和对大政方针的全面系统阐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日益多样的经济形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问及“下列哪些因素,凸显了当前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78.9%)、“日益多样的经济形态”(70.6%)为更多受访者所选择。此外,还分别有64.4%、54.5%和31.7%的受访者选择了“日益多元的价值观念”、“日益纷繁的舆论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

很多干部专家表示,政治意识有助于形成一种社会的价值导向,让社会成员接受、认同该政治意识所要求的共同信念,达到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上的一致,凝聚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而近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所带来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决定了在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凝聚共识,最难得的也是凝聚共识。只有在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加快形成政治共识、凝聚政治共识,才能在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等重要问题上,自觉地做到从政治上全局上来思考和权衡,深刻理解、积极跟进、准确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而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 关键时刻不动摇。

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多种话语体系、多个舆论场的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错综复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意义更加重大。正因此,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强化政治意识,要求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

当我们问及受访者,“据您观察,当前,对于那些政治意识不强的人,主要的表现有哪些”时,有66.6%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敏感性不够”。另分别有53.4%、53.2%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鉴别力不足”和“政治坚定性不强”。相比之下,仅有27.8%的受访者选择了“政治执行力不强”。 这说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提高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既是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增强政治意识,需要个人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机制安排

我们从个人和组织机制两个层面,围绕如何增强政治意识进行了调查。首先,在问及“从个人的层面来看,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关键是要”?受访者选择的结果显示,“注重加强理论学习”(53.9%)和“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方向”(51.7%),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两位。还分别有36.1%的受访者选择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4.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断提高思想境界”,15.4%的受访者选择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受访干部指出,增强政治意识,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径,坚持知行合一。这其中的重点在于,一是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真功,特别是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在对标先进先辈上下真功,在思想上对齐、作风上对照、行动上对标,从而真正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其次,问及“在组织机制上,增强人们的政治意识,关键是要”?受访者选择的结果显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60.5%)和“强化部门间的合作与配合”(43.0%)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两位。还分别有40.5%的受访者选择了“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37.1% 的受访者选择了“健全立法执法体系”,19.0%的受访者选择了“拓宽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进行相关的组织建设和机制安排,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富有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们政治意识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故而应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9篇:如何提升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学 教学转换

一、应用"角色转换"法进行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工具和途径。合理的方法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实现,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有碍于教和学的统一。本人认为,"角色转换"法是合理而有效的。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常识性、开放性、变动性特点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给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而政治教学的目的除了知识教学目的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和觉悟水平。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在当今信息来源多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学生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所涉足,他们对各种职业比较熟悉,也对众多的职业乐于尝试。

"角色转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无疑将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因为学生喜欢模仿、喜欢体验、喜欢尝试,从一个日常固定的角色转变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角色,对学习紧张、生活圈子很有限的高中生而言,更是一种刺激。从理论上说,高中生成天与书打交道,他们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但为了学习,准确地说为了高考,他们通过课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社会公共场所等途径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众多社会角色,通过"角色移位"来学习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将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中生离工作就业越来越近,他们也会关心各种职业,关注社会动态,在学习中,给他们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表演的机会,能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他们的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引入"角色转换法"是可行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角色转换"教学法

(一)在认识一些与政治常识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时时,可以插入"角色转换"。

高中政治学主要介绍了关于国家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民主、宗教和国际社会等知识。这涉及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民主法制建设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入世"问题、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全球化问题等。教师在进行这些热点问题讲解时,要介绍背景知识,要向学生讲形势,更应让学生进入各种角色,把自己摆进去。如在认识"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要明白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从本国政府、外国政府、外国商人、本国商人、一般老百姓等角色。联系各自的经济利益,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角色理解,让他们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就业、企业竞争力等均带来巨大的损失。因而,人民币升值在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时,不宜升值。

(二)在作业、测试中引导学生运用"角色转换"教学法。

随着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政治课的课堂和测试开放性日益趋向普遍化。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会运用一些学过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论等来解决一些社会生活、生产中现实的问题,如"如果你是一个汽车企业的老总,你将如何应对外国汽车的冲击!"、"如果你是一个被政府实施强制隔离的非典嫌疑者,你将如何看待政府的行为""如果你是矿难工人的家属,你将如何维护自己亲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进入这些角色中体验,就会让他们想到汽车行业的竞争之激烈

市场经济之残酷、科研开发之重要、优化产品之迫切;就会让他们想到:作为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一定要以履行应尽的义务为条件;就会让他们想到:应珍惜权利、理直气壮的利用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懂得法律赋予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三)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法。

政治课教学中,觉悟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许多的教学内容中,完全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来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如在学习"正确看待金钱" 时,让学生进入一些不同的角色,如"腐败的贪官"和"清正廉洁的公仆",通过角色体验,让他们深深、懂得,当前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进程加快的迫切性,我国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作为高中生,应支持、拥护和参与我国的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三、在运用"角色转换"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因地制宜,不可滥用

本人认为"角色转换"法为不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只起一般的教学辅助作用,不宜在教学中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只能穿插于教学中,因地制宜地使用。一般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较熟悉的、重点的角色用于教学,否则,不但对教学起不到辅助和促进作用,而且会浪费教学时间、本末倒置。

第二、教师应常常主动介绍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和职业。

教师应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常见的职业、角色比较熟悉、掌握。并对一些离学生生活圈子太远、新出现而教学又需要的角色进行专门介绍。如、"""自由职业者"等。教师在"角色"中进行教学,也可由学生在"角色"中学习。

第三、需要运用"角色转换"时,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角色转换"教学法让学生进入一种他不太熟悉的角色中,进行体验,应该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作一定的准备,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效果。

第四、引导学生多注意社会生产、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职业、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