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心理学的投射效应精选(九篇)

心理学的投射效应

第1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关键词:谈心;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投射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9-02

谈心,就是谈心里话,倾心交谈,是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一方面,有利于了解战士思想、掌握战士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战士思想症结;另一方面,对于加深部队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部队的内部团结,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当前,基层谈心工作开展得并不十分理想。很多基层政工干部抱怨:“现在的战士不愿意和干部说心理话,谈心也没有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干部没有真正把战士当朋友来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干部在谈心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存在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战士在比较自然的、低自我防御的情况下,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情感、动机和需要?答案很显然是肯定的。心理学中的投射技术或许可以给基层政工干部们一些启示。

一、投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过程,把自己的态度、愿望、情绪、动机等个性特征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投射测验正是利用了个体的这种心理机制,在测试过程中,给被测量者提供模糊而不确定的测验刺激,通过分析被测量者的反应,来考察其所投射的人格特征。通常,刺激本身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所引发的反应则是有特殊意义的,它反应了被测量者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投射测验的工具都是由一组或一系列不具有明确结构的材料或作业组成,它们在含义上相当暧昧,使被测量者对测验的目的和意图难以捉摸。测验在实施的过程,被测量者的反应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且被鼓励以自由联想的方式做答。投射技术包括三个前提假设。①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②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③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二、投射技术在谈心中的应用

心理投射技术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时则要结合谈心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注]。

1.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就是给谈心对象呈现一连串不相联系的字词或图片,让被访者说出由每个刺激所引发的联想内容,包括词语联想和图画联想。在谈心过程中,主要使用词语联想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想要了解战士对当前开展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看法时,我们可以给出“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词语,让战士随心所欲地说出所联想到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了解到战士对这次主题教育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接受程度等相关信息。词语联想方法比较简便易行,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的信息,分析也相对容易,在谈心当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投射技术。

2.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就是在与战士谈心时,对于一些战士比较敏感的问题设定一定的条件,让其觉得现在谈论的问题并不是与其直接相关的。例如,在与士官谈心时涉及到婚前的问题,如果你直接问“你本人愿意或者乐于有婚前吗?”估计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部,你会很难听到对方心目中真实的想法。但如果你对于这个问题却又十分关心,那怎么办?你可以将此问题转换一个情境,这样来问:“如果两个人正在相恋,恋爱过程中有了婚前,你对此怎么看?”被访者就可能侃侃而谈了,而根据心理学的投射理论,他所谈的,恰恰是他自己对于婚前的态度。

3.选择或排列法。选择法是指让谈心对象从提供的众多图片或形容词中挑选出与所要描述的事物相匹配的那些。例如,给谈心对象提供一组表现不同类型人群的照片,如义务兵、士官、干部等,让谈心对象将照片与他所认为的这个人应该使用的品牌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了解谈心对象的消费水平等相关信息。排列法的通常做法是将给出的一组属相同类别的形容词或图片等按照喜好程度或其他标准进行排序,以获得谈心对象的最基本看法。例如,笔者在进行士官的激励偏好调查时,曾列出了当前部队中的一些常见激励措施,如提高工资待遇、提升自身素质、立功受奖、领导的关心支持等,让士官对其进行排序,以了解当前的激励措施中哪些对士官是有效的、哪些效果是不明显的。这种方法在需要将同类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时最为适用。

4.完成法。完成法就是为谈心对象提供一些不完整的信息,让其将信息补充完整,主要包括句子完成法和故事完成法。这两种方法在谈心中都可以运用,而且效果往往也很好。句子完成法是给被访者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请其将句子填充完整,从中了解到谈心对象的内心想法。完成法的好处在于,比较简便易行,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的信息;形式比较生动活泼,容易引起谈心对象的参与兴趣;可以将谈心对象的注意力转移到搜索相关信息、完成眼前的句子或故事上来,而不是过多地猜想政工干部提出问题的动机。

三、应用投射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投射技术具有减少谈心对象的心理防御水平,诱发出其真实的想法等优点,但在应用投射技术时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

1.结果的分析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正如我们前面所论述的一样,运用投射技术所获得的结果都是需要基层政工干部进行主观解释的,这就很难排除个人价值观、感情、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使结果的解释失去客观性。如果出现了“误读”谈心对象意思的情况,很显然谈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也就要求基层政工干部在运用投射技术时,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2.谈心对象的反应容易受到谈心情境的影响。尽管说投射技术可以降低谈心对象的心理防御水平,但并不代表谈心对象完全没有心理防御。尤其是当干部和战士谈心时,战士总是会有意无意地猜测干部找自己谈心的目的是什么?干部让自己做这个句子填空的动机是什么?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投射技术的效果,当然也就使谈心的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基层政工干部在运用投射技时,能尽量创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打消谈心对象的种种顾虑。

总之,只要在谈心中能够合理运用投射技术的方法,定能够帮助基层政工干部了解战士的真实想法,进而增强谈心的效果。当然,在运用时也要注意投射技术的局限性,切不可为了投射而投射。

第2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朋友过生日,你好不容易挑选了一份自认为最适合朋友的礼物,但生日过后却从未见朋友用过它;

领导让你按他的指示办一件事情,你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用另外的方法去完成,结果遭到领导的责备;

为了让父母高兴,你给他们买名贵的衣服、高档的补品,但父母仍然闷闷不乐;

托朋友办事,你曾尝试过送烟、送酒,甚至送人民币,但朋友依然向你摇头,事情也没办成;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给他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复习资料,甚至送他去参加课外强化训练班,但孩子的成绩依然不理想……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失败的原因?

自己的需要不等于别人的需要

心理实验者曾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会中作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每个编辑策划一个自认为最重要并且最具影响力的选题。但最终结果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A正在攻读第二学位,他认为现在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试图获得更高的学历证书,所以他的选题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所以他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需要适当松弛紧张的情绪,所以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编辑D正在托朋友办事,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成功,所以他的选题是《影响你的朋友》;

…………

表面上看,这些编辑的选题都各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的选题所依据的都是自身的需要,认为自己的喜好便是受众的喜好,自己目前需要的东西便是受众需要的东西。

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这些选题若是真的实行,很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影响受众,因为编辑没有真正了解多数受众的真实需要。试问:受众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真的只会选择下围棋吗?不一定。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下象棋、跑步、打保龄球、打高尔夫球等。一位67岁的老人,会更多地关心儿童教育吗?也不见得,多数情况下,他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健康……

这无不向人们反映出一个道理:单凭自己的喜好,往往不能正确地衡量别人,也不能有效地向他人施加影响。

投射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习惯性地将自身具有的某种特性(如经历、好恶、欲望、观念、情绪、个性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自己是这样想的,就认为他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想法,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影响他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投射效应”,它是一种以己度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依据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人有一定的共性,以及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别人作出推测。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就如文章开头的例子。

大多数人在推测别人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身份、地位、年龄、性格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人,便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喜好去认识、评价、判断、衡量,认为他们也应该有着和自己同样的想法、观念、处事原则等。但事实上,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人们的行为往往有失偏颇,进而你的推测与别人的实际心理便会发生“错位”。

特别是当自己在某方面试图影响对方的时候,往往为了恭维或者接近对方,向对方采取某种拉近距离的方法,但其方法往往会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喜好、性格、特征,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一来,必然不能达到有效影响他人的目的。例如,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是做一名钢琴家,等她有了孩子后,便会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且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但孩子却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在相互的矛盾中,孩子没有得到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投射效应告诉我们,人心各不同,切莫以己之心度人,而是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准确投射,这样才能更易说服别人。

错误投射会产生挫败感

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它是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经常会疑神疑鬼且莫名其妙地吃醋;父母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心中的自我投射现象,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否则,不仅达不到影响他人的目的,还会因为自己的意愿或者喜好被别人忽略、轻视,而产生挫败感。对此,正在恋爱中的小王曾有过这样的遭遇:

小王刚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正处在热恋中。为了哄女友开心,他经常请女友去吃饭。小王喜欢吃火锅,所以每次请女友吃饭,他都会请女友吃火锅。刚开始,尽管女友每次都以减肥为由吃得很少,但仍然会积极陪小王同吃。但后来小王发现,每次他提到请女友吃饭的时候,女友都会以各种借口推托。

为此,他想找女友谈谈,但话还没说完,两人便在彼此的愤怒中争执起来。在争吵中,女友说出了吃饭的事情:“你喜欢吃火锅,便以为我也喜欢吃火锅,但实际上我根本就不喜欢。你没发现我每次都吃得很少吗?你这是真心爱我吗?”女友的话让小王突然感到无话可说。他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女朋友分手的决定。

小王正是犯了投射效应的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的投射,不仅没能有效地影响女友,获得女友的芳心,还导致两个人最终分手。

巧妙地利用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心理学的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呢?下面不妨看一看作为母亲的林女士,是如何通过投射效应激励儿子好好学习的。

林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学习一直非常认真,但最近却爱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回到家,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学习,而是首先打开电脑玩一会儿游戏,每次都是在母亲的催促下,才极不情愿地打开书包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又立刻去玩游戏。

林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不能强硬地干涉儿子,怕引发儿子的叛逆心理。为此,她一直在寻找一个教育儿子的办法。忽然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妈妈,这游戏可好玩了,你也一定很喜欢,过来陪我一起玩吧!”林女士灵机一动,笑着走到儿子身边,陪儿子玩起游戏来。她边玩游戏边对儿子说:“这游戏是很好玩呀!以后妈妈每天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儿子高兴得直拍手,大声地说:“好哇。”林女士接着说:“虽然妈妈和你一样喜欢玩这个游戏,但妈妈工作很忙,所以每天只能在吃完晚饭后陪你一起玩,并且只能陪你玩一个小时。行吗?”儿子直接点头说:“行啊!只要妈妈陪我玩就好。”

从这以后,儿子每天放学想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快点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吃完饭后便可以和妈妈一起玩游戏了,并且每次和妈妈玩完一个小时的游戏后,他也会主动地不玩了。

第3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摘要】 钝挫伤是生活中尤其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伤类之一。非致命性武器击中人体或子弹击中防弹衣可造成钝挫伤,其造成的损伤效应与通常交通事故钝挫伤有所不同,对投射物钝挫伤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组织对投射物撞击的力学响应,确定人体损伤与投射物载荷之间的量效关系。本文就当前投射物造成钝挫伤的致伤机制、研究现状和评估标准进行综述。

【关键词】 钝挫伤;投射物;撞击伤;损伤机制

Abstract: Blunt trauma is one of the common injuries in social lives,especially in traffic accident.Nonlethal kinetic impactors and bullethitting protective body armor system can result in blunt trauma,whose injury effect is different with those in traffic accident.With the research on blunt trauma of projectiles,we can underst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biological tissue,make sure of quantityeffect relation between body injury and projectiles.This paper reviews injury mechanism,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stimate criterion of blunt trauma of projectiles.

Key words:blunt trauma;projectiles;impact injury;injury mechanism

通常人们对钝挫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事故中,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交通伤中主要的伤类是撞击伤,即外力作用于机体所出现的机械性损伤,它包括外力作用、机体载荷和动力响应、组织损伤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研究显示,严重交通伤特点是以多发伤为主, 尤其是颅脑、胸、腹部闭合性钝挫伤所占比例最大[1]。因此国内外对交通事故导致的撞击钝挫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由自由飞行投射物导致的钝挫伤和防弹衣后的钝挫伤却很少有人关注,前者主要是发生在非致命武器打击时或者爆炸发生时石块等物体的抛掷时,后者主要发生在着防弹衣的士兵被击中后,虽然由于防弹衣对弹头的阻滞作用而没有被击穿,但是中弹部位仍有一定钝性载荷的作用,猛烈的撞击体腔并压迫其内脏导致损伤,该损伤通常被称为“防弹衣后钝挫伤”,简称“BABT”。

迄今国内还很少看到有关投射物钝挫伤的研究报道,对作用于人体的投射物钝挫伤生理效应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投射物特性,撞击的位置,角度和目标的生理特性决定着最终的效应。身体的有些部位明显要比其它部位易受到钝挫伤,因此具有相同能量的投射物撞击不同的部位可引起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对投射物钝挫伤研究在于了解人体组织对非穿透性投射物的力学响应,进而阐明投射物钝挫伤的损伤机制,为投射物钝挫伤的防护、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国外有关投射物钝挫伤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1 钝挫伤损伤机制

1.1 非致命性武器的投射物钝挫伤致伤机制 非致命性武器导致的钝挫伤是指由于非穿透性物体撞击时导致的损伤,这些导致钝挫伤的物体通常具有低速、缺少锋利的特性。该钝挫伤损伤机制主要分为两种[2-4]:(1)挤压和剪切机制:当组织受到挤压和位移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这种机制起主导作用,低速位移通过挤压器官施加剪切力到动脉、静脉、骨骼和相关的组织造成损伤。(2)黏性损伤机制:黏性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作用时间决定挤压损伤,当挤压快速发生时,被压缩的组织不能快速的变形来减轻突然增加的流体静力压,而导致微动脉损伤,该现象与结构破坏与否主要取决于结构上加载的冲击波作用时间一样。另外在投射物前面的高压产生的冲量会进一步增加损伤。如果该冲量继续传播到其他组织,尤其是传播到一些不连续的空腔界面中(如肺,胃,肠),压力冲量会加重损伤。

当非穿透性投射物击中身体时,使得身体表面发生偏转,挤压或者在飞行弹道上取代组织。当偏转量增大时候,在投射物前面的压力增加很缓慢,在这种低偏移过程中,损伤程度同偏移的距离是密切相关的,随着位移的速度增加,发生在生理损伤前总的位移距离减少,投射物前的瞬时压力增加,损伤程度不仅仅是发生在弹道前进的方向,位移的速度和投射物下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生理损伤变成位移的指数次方。

1.2 投射物造成的防弹衣后损伤机制 投射物造成的防弹衣后损伤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机制。对于软防弹衣,有两种确定的载荷模型:剪切和拉伸,在一定的子弹速度下,剪切模型起主要作用。对于硬防弹衣来说,挤压是主要的损伤机制[5]。

软质防弹材料,是有机织物经过一定的缝制工艺固定在一起的,或是由无纬布多层叠合在一起。其防弹机制与硬质防弹材料不同,后者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硬度,改变弹头或破片的形状,降低动能,起到防弹作用。纤维织物则主要是通过纤维的变形吸收投射物的能量从而达到防弹目的。当弹头或破片击中织物时,侵彻的方式有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两种基本机制。这两种机制的发生主要与弹头或破片的形状、材质、速度有关,头部呈圆锥形的弹头射入织物时,主要以拉伸破坏为主。而对于高速不规则的破片,则以剪切破坏为主。

弹头击中织物后,产生的应变波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主要涉及到被打击的纤维,但纵向波的交接点可将应力传给辅助纤维,横向波产生的位移也通过交接点使边缘纤维承受传来的应力。弹道学试验表明,40%~50%的能量被辅助纤维所吸收。这样,织物的交接点越多,能量吸收就越多,防弹性能越好。因此防弹织物的编织方式较多地采用平纹,而非斜纹或缎纹。

2 当前的研究发展状况

一些研究机构曾经对身体钝挫伤做过研究,建立了一些预测损伤的模型和阈值,然而很少有模型适用于自由飞行投射物引起的钝挫伤,因为大多数模型的输入参数应用范围是不适合自由飞行投射物的要求,即低质量、高速度。

非致命性武器投射物的损伤风险主要分为钝挫伤、皮肤擦伤、眼睛损伤。这些损伤程度都由目标的范围、撞击区域的大小、被撞击区域衣服的厚度[6]。建立钝挫伤模型对于预测撞击效果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决定。

2.1 钝挫伤的研究发展状况 美国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动物的钝挫伤损伤试验研究,在80年代初步建立一些钝挫伤的损伤模型。Cooper等[7]通过动物试验把胸部变形程度同动物致命性联系在一起,建立了用投射物能量、直径、目标质量、胸壁厚度四个物理参数预测胸部变形程度的数学模型。

在通用汽车工作的Viano建立了Viscous模型用来预测由于钝性撞击导致的软组织挤压造成的严重损伤概率[8]。Viscous模型是根据模拟汽车事故中方向盘对尸体胸部撞击建立的,Viano认为心脏损伤是两个参数的函数:压缩比和压缩速率。当压缩发生在很短时间内,小的胸部压缩就可以导致胸部器官严重损坏,它被称之为黏性效应。如果胸部发生缓慢的压缩,身体组织变形能够避免伤害,而当压缩发生很快时,组织来不及产生变形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对尸体,动物,假人的进一步研究最终导致了CVmax模型的建立,CVmax是指胸部瞬时的最大压缩量C乘以最大压缩速率V。Cuadros[9]把CVmax模型研究进一步扩展到非致命投射物研究和商业领域中,如在和运动预防医学院的的合作研究中,Viano使用Viscous模型评估棒球撞击胸部的危险性,以及检测商业领域的胸部保护装置的安全性[10]。

Cooper和Taylor[11]对自由飞行的投射物钝挫伤作了一些研究,用140g重直径为3.7cm的投射物以30~64m/s的速度撞击猪胸部时,使用高速摄影机测量胸部偏移距离和计算偏移速度。用这些数据拟合了两个方程,一个用于计算标准化了的胸部偏移,另外一个用于计算事实上的胸部偏移量。这两个预测胸部偏移量方程都是基于动能、投射物直径、质量、目标胸部厚度,另外在一组试验中,预先在猪心脏和大动脉位置处放置一些小银球,用高速x光摄影测量撞击后心脏位置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根据试验结果Cooper提出,在速度大于30m/s时用小质量投射物的撞击导致了很短的持续时间、胸部的小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应力波对损伤机制起主要作用,如在肺部、胃、肠的空气和组织的界面,应力波产生损伤。

投射物击中眼睛能引起严重损伤,大多数高速投射物击中眼睛能引起眼睛完全失明。球状投射物对眼部穿透伤所需能量密度为(6±1.5)J/cm2。目前对投射物造成的眼睛损伤主要是通过击中眼睛的概率预测损伤。Stewart[12]根据一定的假设(如虽然撞击眼睛并不总是导致眼睛失明,但是创伤可能导致严重损伤并引起眼部并发症)提出了投射物击中眼睛的预测模型。根据此模型分析[8],直立弹丸爆炸飞散时,在5m范围小孩的眼睛有2%的概率被击中。10人一组的小孩就有20%的概率其中1人的眼睛被击中。在投射物3m范围内成年人有

投射物能造成皮肤的钝挫伤,但是什么条件下投射物能穿透皮肤就成为研究钝挫伤一个关键问题。国外学者通过试验建立了几种模型和标准来预测不同形状的投射物穿透伤。其中一种模型叫皮肤穿透V50方程,被弹道实验室(BRL)建立用来评估无后座力步枪的穿透性风险[13],评估穿透皮肤的50%可能性所需要的速度方程如下:V50=836×A/Wf+72.3。该方程是基于不同形状的投射物射击山羊皮肤得出的,A是投射物横截面面积(ft2)(1foot=0.305m),Wf是投射物的质量(lbs)1pound=0.454kg。皮肤穿透分析报告指出0.32口径的球形投射物的V50是604ft/sec(183m/sec)。另外一个模型total body model(TBM)被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WRAIR)采纳,认为穿透阈值为20.6J/cm2,使用(TBM)模型得出,0.32口径的球形投射物的穿透所需速度为750ft/sec(227m/sec)。Gonzalez通过当前钝挫伤阈值和模型建立了评估66mm口径非致命性武器投射物的致命性/损伤阈值表[14]。表1 钝挫伤的损伤/致命性阈值

损伤类型阈 值 数据来源头骨破裂3375 ftlbs,平均50ftlbs瑞典研究院额面骨破裂上颚骨和下颚骨为40 ftlbs,颊骨为410 ftlbs汽车研究所胸部撞击的致命性MV2/WD P(L)=1/{1+exp[α+βln(MV2/WD)]} Edgewood军工厂肝脏破裂的概率MV2/TW1/3DEdgewood 军工厂P(L)=1/{(1+6.645×e10)/[(MV2/DW1/3 T)3.597]}钝挫伤>90 ftlbs造成严重损伤,3090 ftlbs是危险区域,30 ftlbs以下是低风险Land作战试验室,人机工程试验室

Bogosian等[15]对恐怖炸弹袭击办公室建筑导致的钝挫伤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集中在爆炸冲击波导致不同的建筑物碎片击中人体后引起的损伤。试验通过在三层楼高的典型办公室里放置测试假人,模拟炸弹在建筑物外爆炸,在假人头部安装有不同的加速度传感器用来判断头部遭受的损伤。试验结果显示,办公室大多数内部设施被掀翻或者撕成碎片,天花板,书架,其他东西扔满了整个房间,结果分析表明在这个房间里会产生由于头部撞击遭受到致命损伤的后果,另外1个会中度损伤。此外作者还用MADYMO软件模拟了玻璃窗户击中头部后头部的动力学响应过程,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2.2 防弹衣后的钝挫伤发展状况 Soderstrom等[16]人在对一种新型软防弹衣的医学评估中,用0.38口径的10.3g铅制投射物以244m/s射击穿有凯夫拉防弹衣的羊的不同部位,试验结果表明,皮肤损伤主要是以直径为2~4cm的表面擦伤和周围为淤斑为特征,皮肤擦伤延展到胸腹部的肌肉组织,但是没有进入到胸腔。防弹衣后的内部损伤同表面的擦伤没有直接的联系。同不穿防弹衣服相比,穿防弹衣的存活率从75%~93%提高到95%~99%,需要治疗的可能性从7%~10%到82% ~100%。 他们认为被投射物击中后尽管只有很小的皮肤擦伤,也需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观察。

Stuhmiller等[5]通过防弹衣后的测试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子弹和防弹衣的撞击持续时间通常在1或者2毫秒,在防弹衣和模拟物质的撞击持续时间通常要长一些,有十几个毫秒。具体实际测试值由子弹的速度和防弹衣的配置决定。传感器测试和高速摄影测试的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的防弹衣后压力分布是一致的。主要的子弹损伤机制是塑性变形,对于软防弹衣,有两种清楚的载荷模型:剪切和拉伸,在一定的子弹速度下,剪切模型起主要作用。对于硬质防弹衣来说,挤压是主要的机制。软防弹衣避弹原理是利用把子弹撞击能量和动量扩散到更大的防弹衣区域,因此更多质量要涉及和撞击速度减少,尽管复合防弹衣物质的纵向波速非常高,通常在5000m/s,但是在动量和能量传递后的防弹衣物质的波速要低一些,通常

Lobuono等[17]对投射物对防弹衣后的胸部损伤动力学响应作了研究,它分别用口径为7.62mm和9mm球形钢珠射击穿有防弹衣的模型,然后建立了包括胸骨、心、肺、主要的血管、气管的人体胸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胸骨、脊柱、肺动脉的加速度和心室压,该模型与通过实弹射击尸体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3 投射物钝挫伤研究展望

对投射物钝挫伤致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建立非致命武器的安全标准和撞击的安全阈值,对防弹衣后的钝挫伤展开研究可以提高防弹衣的性能。对钝挫伤的研究不能只重视动能而忽略其它特性,因为影响终点效应的还有投射物其他特性如投射物的冲量、撞击接触面积、横截面积,投射物的形状、柔韧性等。 今后钝挫伤的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完善试验条件,鼓励多学科交叉来进行投射物钝挫伤机制研究,如可以先建立计算机模型预测投射物撞击生物的生理响应,然后通过动物试验验证,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模拟创伤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实验费用及繁杂的操作工程,其对损伤生物力学机制的分析无疑是一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

[1]王正国.道路交通伤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2,4(1) :2.

[2]Robertsa JC,Merklea PJ,Biermanna EE.Warda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odels of the human nonpenetrating ballistic impact[J].J Biomechanics,2007,40:125-136.

[3]Roberts JC,Ward EE,O'Connor JV.Modeling the effect of nonpenetrating ballistic impact as a means of detecting behind armor blunt trauma[J].J Trauma,2005,58(6):1241-1251.

[4]Jeffrey M,Widder Donald J Butz.Aessessing the blunt trauma potential of free flying projectiles for development and safety certification of non lethal kinetic impactors,1998,AD351147:8-10.

[5]James H,Stuhmiller Weixin Shen.Modeling for military operational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bjectives,2004,AD430253,13-20.

[6]Ahmad Mahajna,Nabil Aboud,Ibrahim Harbaji,Afo Agbaria.Blunt and penetrating injuries caused by rubber bullets during the Israeli-Arab conflict in October, 2000: a retrospective study,THE LANCET,2002(359):25.

[7]Cooper GJ,Pearce BP,Stainer MC,et al.The bio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thorax to nonpenetrating impac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ardiac injuries[J].J Trauma,1982,22(2):994-1008.

[8]Viano DC,Lau IV.A viscous tolerance criterion for soft tissue injury assessment[J] .J Biomechanics,1988,21(5):387-399.

[9]Cuadros JH.Terminal Ballistics of Non- Lethal Projectiles,"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allistics, Quebec,Canada,1993.26-27.

[10]Viano DC.Mechanics of fatal chest injury by baseball impact: development of an experimental model[J].Clinical J Sports Medicine,1992,2(3):66-171.

[11]Cooper GJ,Taylor DE.Biophysics of impact injury to the chest and abdomen[J].JR ArmyMed Corps,1989,135(5):58-67.

[12]Stewart GM.Eye protection against small highspeed missiles[J].J Ophth,1981,51(2):51-80.

[13]DiMaio VFM,Copeland AR,BesantMatthews PE.Minimal velocities neccessary for perforation of skin by air gun pellets and bullets[J].J Forensic Sci,1982,24(6):894-898.

[14]Daniei L.Gonzalez ,Roxanne.Constable. "66mm NonLethal Grenade :Human Effects Review" AD413764 2003.7-9

[15]David Bogosian,Karagozian&Case.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predict response of humans to blastinduced blunt traum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action of the effects of munitions with structures,2001.103-111.

第4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3.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14-01

X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然而,人们对X线有害的一面普遍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尤其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与人文关怀,与先进国家的做法以及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距甚远。各级医院,特别是广大基层医院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不作为必会埋下

医疗上的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基层医院中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多因素,并探讨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1 基层医院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因素分析

1.1 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仍普遍使用普通的X线机和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一些乡镇医院X线机房就是普通房间改装,其机房墙壁、门窗很难达到X线防护标准;开展透视检查的医院大都没有配置影像增强器,冲洗胶片仍然是最原始的手工冲洗。这些都增加了在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遭受更高剂量X线照射的风险。

1.2 基层医院放射科受检者防护用品普遍缺漏目前,在我国各大型医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对X线的防护基本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各基层医院的放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不够乐观。

1.3 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知识普遍欠缺,防护意识普遍淡薄受检者了解、掌握一定放射防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对于提高X线检查的正当、合理性,减少辐射危害,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1.4 基层医院对放射防护的内部管理力度差,滥用X线检查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从事放射的人员只有少数几人,难以独立成科,有的医院没有建立受检者防护制度;有的医院虽有相应的防护制度,也因内部监管力度差造成放射工作人员执行力度差;长期以来,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及部分医院、临床医生过于依赖X射线检查,放射工作人员也很少依责对X线检查申请单复核,退回不符合正当性判断的申请;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导致没必要的检查、重复检查、群体性检查滥用。这些均加大了受检者接受无价值辐射的概率。

2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2.1 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各级部门应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包括老旧X线设备的淘汰更新,符合防护标准机房的改建新建,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购置添置等。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基层医院各项投入的加大,各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必然会更有利于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2 进一步完善体制:放射工作人员的收入不再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再取决于X线设备的利用率,这必然会减少大部分不必要的X线检查。时下,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改革,对基层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举措对受检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2.3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及责任意识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应了解滥用X线的危害,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认识加强受检者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X线检查的的适应证,避免无效照射,认真选择检查方法,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放射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为核心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为主要内容的辐射防护基本知识,工作中按照《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辐射防护标准》,严格执行放射防护三原则,合理主动使用已配备了的防护用品,严格按X线投照操作规则,规范使用各种技术因素,如尽量减小照射野,尽量使用小曝光量,尽量减少废片率,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加强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4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教育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要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视患者为自己的亲人,以仁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位受检者,负责地为每位受检者做好防护,特别注意加强妇女、儿童的防护,加强敏感部位的防护;不能背离伦理学准则,通过对患者做重复或不必要的X线检查以达到一些非临床需要的目的。

2.5 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大众的放射防护意识

各级医院要充分利用医院及放射科候诊处的宣传栏张贴相关法律、规定及射线辐射防护等知识,相关管理部门及宣传媒介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的卫生栏目加强该方面的宣教力度,努力提高大众(受检者)的辐射防护知识、意识水平。

2.6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监管力度:基层医院应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有关受检者的防护制度,对放射科室加强经常性检查,规范防护用品的使用,督促落实受检者的防护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基层医院加强监督执法,对防护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监测不合格的X线机要责令改进或停用;切实加强对基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

3 结论

总之,只要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卫生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切实履行义务,各基层医院认真加强内部管理;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受检者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广大基层医院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安全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祖平,付巧梅,蒋磊,等.X线检查也应推崇绿色理念[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2):152-153

[2] 孙东红,曹波,曹国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3):299

第5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论文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绘画;投射技术;心理辅导

一、理论背景

(一)国内外绘画投射技术运用研究

绘画疗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它以绘画为中介对来访者进行治疗。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投射性绘画”测验随之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2],绘画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投射技术。

国外对近十几年应用绘画作为心理治疗手段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绘画投射技术在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绘画作为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将人们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画纸上,表达出绘画者较为真实的内在,为心理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切入口。

国内近几年在绘画投射技术的运用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例如,闫俊等人在一次集体绘画治疗中发现,患者的画与内心存在一致性,患者可以借助绘画和集体的方式释放感情和反省自我,治疗新颖且容易操作。陈侃对285名初高中生进行绘画测验,发现将“房—树—人”绘画测验应用于抑郁倾向的心理诊断,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潘润德采用“房—树—人”测验方法对6名中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发现使用绘画治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学生情绪冲突的缘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绘画投射技术对心理咨询与辅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 m.)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等三方面内容。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想影响的深入,它对我国学校心健康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其观点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8]以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忽视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而积极心理学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

因此,笔者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将绘画心理投射技术探索性地运用到学校心理辅导中,以期对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积极的绘画投射技术操作过程及要求

绘画投射技术的形式和种类很多,其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克(buck,1948,1966)的“房—树—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较为著名。htp测验由巴克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后被许多国家引进并推广应用。笔者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主要使用的是htp测验。

(一)积极的准备、指导与测验

在htp测验之前,辅导者应提早准备好足够的2b铅笔(削好的)、a4纸和橡皮。正式开始测验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简要说明,然后给每一位学生发放2b铅笔、a4纸和橡皮各一份。在团队气氛相对平和时,辅导者给出指导语:“请你用铅笔在给你的这张白纸上,任意地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更多的要求,只要你认真地进行描绘就可以;请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最好也不要画成漫画的样子,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没有任何限制,也允许涂改。画完后,请你在画纸背面写上自己的班级、学号、性别和年龄。”此外,对学生还要进行一定的额外指导:“首先,这不是美术课,并不要求展现你的绘画基本功;其次不要画成‘火柴人’的形式;再次,把这次测验当成一次考试,相互之间不要看来看去和探讨。”在绘画测验的同时,辅导者可以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如果是个别辅导,辅导者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的反映和表现。因此为了更为恰当地解释和分析,可以做一些记录工作。

(二)积极的解释、分析与评价

测验结束后,辅导者要求所有学生将自己的画纸对折,将画的内容折在里面。然后进行整体的解释、分析与评价。

1.积极的绘画投射分析技术的要求

辅导者在熟练掌握绘画投射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把所有(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及对应的积极解释,以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并熟记于心;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方式转化为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例如,画面中房子无门无窗这种相对消极的画法,一般的解释就是“你比较封闭,缺乏安全感,不愿与外界交流”,我们可以转化为“你平时可能觉得很多人不理解你,可能会觉得有很多事情没有倾诉的方式和对象”这样的语言,这就给人以力量和改变的信心。转化的结果也同样要熟记于心。此外,在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具体分析时,可以多作一些灵活的变通,尽量采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发掘画面中的积极因素,如远大理想、长远目标、潜能、优秀品质等。

2.积极的解释分析评价过程

(1)团体辅导时对画作的整体分析

①描绘时间。告诉所有学生一般描绘所用的平均时间以后,特别强调在普通学校的学生群体中,描绘所用时间较长而质量较好的,一般比较注意细节和追求完美表现;而描绘时间短而图形质量差的,主要是对测验漫不经心。

②描绘顺序。介绍一般描绘顺序后,可以强调特殊情况,如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描绘顺序凌乱主要是情绪原因带来的,也有可能是创造性思维。

③描绘大小和远近。描绘大小、远近适当,空间位置关系和谐,表达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身心状态和完整的人格。画面过大或过小,或过分远离,则强调对自身现实改变的愿望和对环境的再适应性。

④画面位置。画面的大置在画纸的左侧时,更多与感性、情感、过去相联系;右侧更多的与理性、未来相联系;上部更多的与目标、理想等联系;而下部则与现实、安定相联系。

⑤用笔力度、线条浓淡与线条曲直。用笔重且线条浓,强调精神动力强,表现为自信、行动积极等;而用笔轻且线条淡,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暂时遇到了让自己比较疲惫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改变。线条总体呈曲线,体现出描绘者较好的适应性,温和而富有同情心等;描绘所用线条较直,体现描绘者按既定目标奋斗,情绪安定。

⑥附加物。画作中出现如太阳、月亮、云朵、山水、花草、鸟兽、果实等,往往体现出描绘者特别的心理状态。有些表达天真烂漫的情怀,有些则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也有些表现出自己的特定选择。

(2)个别辅导时抓住画面中的潜在优势和细节特点

整体分析结束后,辅导者把所有画纸统一收起来保管。绘画者如需要了解自己画作的情况,可以根据班级、学号等基本信息找出画纸。在特定的心理辅导室里,辅导者首先要求绘画者在了解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画作进行总体点评。当绘画者自己能够对部分细节说出一些比较有特征性的词汇后,辅导者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画作哪些地方具体投射了什么,对照其切身实际和所处环境,表达出加强和改进的意思。再从画面的一些特别体现绘画潜能、目标和追求的细节中,给予绘画者鼓励。比如,画面中果树结的果实,表达出绘画者对目标的追求;雨后彩虹,表达绘画者在经历困难局面以后对成长的渴望等。

(3)对绘画测验的积极评价

完成一次测验分析以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让绘画者对自己的绘画过程及绘画分析结束以后的整体情绪变化作简要总结,并对测验进行评价。辅导者抓住绘画者在测验和分析过程中的积极变化,及时加以肯定。绘画者如果觉得自己的情况有了积极改变,也可适时建议重新再画一张。辅导者在整个分析解释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抓住绘画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摒弃那些过于虚浮的陈述,不断积累经验。

三、积极的绘画投射技术优势与操作反思

(一)画比直接的言语表述更有说服力

学校心理辅导中,辅导者面对的大部分是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发展型辅导。而真正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或者想说也表达不清。绘画投射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局面。通过对画作的积极心理分析,可以有理有据地说明,使学生更愿意从内心相信自己真的是很有目标和潜在优势的,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一些负面看法,变得更积极起来。对于那些心理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绘画投射技术的运用,也起到了良好的咨询治疗作用。辅导者通过这一技术,以画作为突破口,探寻绘画者潜在的心理困扰;又通过作画的过程,让绘画者宣泄了内心的负性情绪,起到治疗的作用。如果需要进行跟踪辅导,还可以继续使用绘画投射技术,不断引导绘画者朝更为积极的方向改变。

(二)操作细节体现辅导者对学生的积极关注

成功的绘画心理测验和辅导,不但要求辅导者有过硬的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而且在整个测验过程中,细节的积极关注也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开始为学生准备测验用具,避免了部分学生因缺少用具而无所事事的状况;额外指导让学生更明确认识到自己该怎么操作;画完后要求将画纸对折,及整体分析结束后将画纸统一收起来保管,体现了对绘画者画作隐私的保护。这些都让学生体验到了尊重。从整体分析再到“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辅导者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分析和评价,给绘画者带来了重要的心理暗示:辅导者在为大家积极地工作!此时,绘画者首先产生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为发掘自身潜在优势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总之,所有操作细节的周密考虑,对学生的辅导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积极的心理辅导形式,改变了成长主体与引导者的关系

第6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关键词:复合射孔 油田 开发 应用

普通射孔是利用聚能射孔弹爆炸时产生的聚能气流击穿套管、水泥环,在地层中形成直径约为10mm、长度约为数百毫米孔道的过程。射孔的孔道越深,对穿破地层重污染带越有利。但是射孔弹体积受套管内径的限制,使得大规模提高穿孔深度难以实现,并存在着无法彻底解除井眼附近地层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造成污染的问题,所以射孔孔道附近岩石的渗透率低于原始地层渗透率;射孔本身易造成二次污染,射孔壁破坏带渗透率下降65%~93%;普通射孔弹射孔造成地层内微裂缝较小导致流体向井筒中渗流的面积较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并引用了复合射孔技术。

一、复合射孔技术的增产原理

复合射孔孔眼形成后,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高速冲击射孔孔眼,对近井地层产生物理、化学、机械和热力学作用,从而达到以下效果:

1.火药燃烧生成的气体对地层产生脉冲加载,当其作用力超过岩石破裂压力时,井筒周围的地层便产生多条不受地层最小主应力控制的裂缝由于裂缝延伸方向的剪切应力分量使裂缝产生微量错动,裂缝不会完全闭合,从而显著增加了射孔孔眼与地层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近井地带地层,增大了地层流体向井筒内的渗流面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层污染。

2.由于火药的升压速度非常快,达到毫秒级,不象射孔那样对岩石造成压实,而是改造射孔破坏带,使破坏带内的压实层形成多条微裂缝,减轻了射孔对地层造成的二次污染。

3.火药气体的物理、化学作用降低了原油粘度和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火药气体的热力学作用溶解了地层内的石蜡、胶质、沥青和其他固相沉积物,降低了近井地层的原油粘度。

二、复合射孔器结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复合射孔技术的学习借鉴,成功地研制了分体式复合射孔器。大量应用表明,该射孔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组装方便、传爆可靠,还有保护电缆的优点。分体式复合射孔器是将射孔弹与固体推进剂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装在不同的枪身中,利用合理的方式连接并传爆。其关键技术是装固体推进剂的泄压筛管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和传爆方式的设计。经过研究、计算,采用把导爆索伸进固体推进剂中心孔内引爆压裂弹的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导爆索的密封问题,该方案在地面模拟试验获得成功。泄压筛管的材料强度要求比较高,须选择合理的泄气孔数和孔径,保证平衡径向泄气,减小固体推进剂的轴向力作用,防止电缆打结及损伤。复合射孔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分体式复合射孔器结构示意图

三、选井选层原则及施工设计

1.选井选层原则

通过对复合射孔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施工经验总结,复合射孔的选井选层应考虑以下几点:

1.1探井中,经过预测具有一定产能、地层可能被污染的储层。

1.2生产中地层物性较好、厚度较大的油井。

1.3经补孔后使射孔的孔数及孔密提高,复合射孔效果好。

1.4射孔后进行水力压裂或酸化的井,可提高措施效果。

1.5地层物性较差,但取芯或资料分析有天然微裂缝的井。

1.6压裂井段附近固井质量要好,射孔层距水层5m以外。

2.施工工序

2.1施工前根据不同井深及地质要求,进行装药量设计。

2.2按照射孔施工和高能气体压裂施工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做好下井前的准备工作。

2.3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组装复合射孔器。

2.4连接复合射孔器下井,把测压器安装在电缆上,把井口封好,。防止异物落入井内。

2.5在下井过程中,复合射孔器下方速度不得高于4000m/h,空井筒小于2000m/h。当其下到200m时,停车测量点火线路。

2.6在点火前,在井口将电缆绑牢。

2.7点火成功后,提出射孔器,记录有关数据。分析地质效果

3.施工设计

复合射孔过程极其复杂,在药量设计时应遵循两个原则:意识在不损坏套管和水泥环条件下尽量提高用药量;二是在套管承压范围内选择施工峰值压力是地层破裂压力的1.2~1.5倍。同时结合经验公式

式中:W为药量(kg);P为地层破裂压力(MPa);α0为与井深、射孔枪型、地层污染情况有关的系数;PD为井内液柱压力(MPa);β为与地层厚度有关的系数;D为套管内径(m);Q为推进剂火药密度(kg/m)。

四、应用效果

1.探井的应用效果

2000年,复合射孔技术在大庆油田探井上应用7层,施工后有测试报告的3层,见表1。

表1探井施工数据及测试结果

表1中,古921和古931位于同一杏西构造带上,古931采用复合射孔,古921采用普通射孔,前者的射开厚度小于后者,而测试日产油却高于后者,复合射孔取得较好效果。海参(2)井第1层采用复合射孔方式,第2层、3层射孔后高能气体压裂,射开厚度第2、3层大于第1层,而测试日产油却低于第1层。结果表明,复合射孔的效果有时可以与单独压裂效果相近。

五、结论与建议

1.复合射孔应用表明,该技术对薄差油层增油和减少地层污染具有明显效果,产能明显高于相同地层条件的普通YD_89射孔井。

2.油井投产速度、周围水井连通与转注等因素均极大影响复合射孔效果,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复合射孔的优势,应尽量缩短投产与完井时间间隔,在复合射孔有效期内投产效果较好。

3.对未投产的油井在投产时尽量做到油水井同步投产、,及时补充能量,保证油井有充足的供液能力。

4.完善注采系统,加速对已投产的油井周围连通的水井及时转注,提高油井的供液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传说中,太阳之神驱使四匹全身发出金光的骏马,坐在黄金打造的战车上,每天早出晚归,将光和热洒向人间。出于对神明的敬畏,人们自古对太阳充满了崇敬。太阳能资源丰富,既经济又可循环使用,于是太阳能发电就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可再生能源。

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奥德约太阳能电站,虽然当时发电功率才64千瓦,却为后来的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与设计奠定了基础。1982年美国建成了一座1000万千瓦的塔式太阳热中间试验电站,美国计划2000年~2020年,生产的电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达到7%和25%。但是由于光热转换器(聚光器)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采光受热,设备偏大,另外太阳能发电站还需要有应付晚上和阴天用电需要的蓄电器,而所需的聚光器造价也较昂贵,发电经济性差,据估计,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效率仅为30%左右,因此严重影响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现有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中,成本最低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应该是美国和以色列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的塔式太阳能热技术。它所用的材料只是玻璃平面镜,材料的成本极低,要超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是完全有条件的。但是30多年来,由于聚光瞄准技术一直没有解决,使得这么好的塔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到现在还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一直没有很好利用而造福人类。面对这一问题,何开浩经过二十多年潜心研究,打破传统理念,研发了一个对低碳经济非常有用的专利――“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瞄准装置”并且已经申请了专利号(200910155646.6),突破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规模化的瓶颈。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有聚光系统,吸、换热系统,储热系统和发电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聚光系统包括反射镜、支撑结构、传动装置和跟踪控制系统(图1)。一个大型塔式太阳能发电站需要成千上万套定日镜,其成本要占据发电站建设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传动装置是定日镜中最关键也是成本最高的部件。定日镜和跟踪控制系统的效率及其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热电站的性价比,是构建太阳能热电站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见图1)

无论从聚光系统的效率、集热效率方面考虑,还是从整个电站的成本角度考虑,在塔式太阳能热电站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如何使定日镜精确地自动跟踪太阳转动,使辐射到其表面的太阳能量最大化,这也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技术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何开浩介绍说“我的专利就是用来解决塔式太阳能热利用里面聚光瞄准技术问题的,有了这一专利技术,仅仅利用现在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或者数码摄像头就可以来实现精确的聚光瞄准了。”(方法如图1)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也可以利用取光投射机构把大量需要检测的光线投射到一处,用一个检测装置来检测大量定日镜的聚光瞄准。(方法如图2)何开浩这项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瞄准装置,包括激光束发生器、取光投射机构和投射驱动机构。激光束发生器固定设置在围绕高塔的太阳能聚光器上,且位于太阳能聚光器的反射镜的转动中心,各个太阳能聚光器上的激光束发生器依次发出对准高塔太阳能灶的激光束。取光投射机构和投射驱动机构设置在激光束光路附近,取光投射机构由投射反射镜或折射镜组成,在激光束发生器发出激光束时,投射驱动机构驱动取光投射机构运动到激光束的光路上,通过取光投射机构将激光束反射或折射到检光屏上。

据何开浩介绍说,这项专利的技术原理是根据数学中作辅助线来解几何题目的方法。其中的几何辅助线就是一条从各个定日镜中心射向聚光塔目标的激光束。有了这一条激光束作为辅助线,判断经定日镜反射后的太阳光是否对准目标就变得非常简单。(图2)虽然原理非常简单,但它对人们以极低成本超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之前的技术相比,何开浩的聚光瞄准装置以对准聚焦目标的激光束为标准,根据太阳的移动,分时将每个太阳能聚光器的太阳反射光的方向和激光束的方向投射比较,以改变定日镜的角度,使太阳反射光与激光束方向一致,从而准确聚焦。此聚光瞄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方便地将激光束和太阳反射光投射取样,使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不再需要经过数学计算得出太阳能聚光器的转动角度,由此解决了之前存在技术难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用以前方法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具体地理位置来建塔。如果使用何开浩设计的方法,各地区就无需根据具体地理位置来建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把每块定日镜做成窗户玻璃大小,像玻璃幕墙一样安装在建筑物的墙面和屋顶上也完全可以做得到。通过众多不同条件下的实践已经证明,何开浩的发明专利使得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破解了之前存在的瓶颈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成本,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已不再是梦想。

何开浩的这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瞄准装置的发明,突破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技术30多年的瓶颈,创造了新能源技术利用史上的奇迹,为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及推广,提供了可行之径。太阳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使用何开浩此项装置,若假以时日,必将为我国大规模推广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开创新格局,更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第8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关键词:绘画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自我探索

一、什么是绘画疗法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即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导入清晰、有序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纾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画者也可以客观地观看自己的内心,适合成人及儿童。

绘画治疗形式多样,包括自由绘画、主题绘画(普通主题绘画:树木、自画像以及房树人;特殊主题绘画:童话故事、动物、异性、烦恼以及梦)、完形绘画(给一定的刺激点、线条、点等让来访者补充)等。

二、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

1.理论基础

投射理论。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心理投射。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 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而同样是心理投射技术的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统觉测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心理测验及心理治疗工具,因此绘画也应该具有此功能。

大脑偏侧化理论。大脑左右两半球分工不同。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掌控。另外,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机能。因此,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但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2.作用机制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心理意象),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样就为治疗师提供足够多的真实信息来对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例如,文学家、艺术家们可以用文字、绘画和音符表达他们想象中的意象。所以用绘画表达象征性意象的理解和诠释是人类了解心灵以及进行心灵交流的必要途径和形式。

由于意象和言语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逻辑思维中的言语改造原始认知中消极意象(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以致某些谈话疗法的效果不理想、不长久。心理治疗师Robin对绘画疗法的作用机制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认为: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者是禁锢的,创伤经验等可能被压抑,用语言无法提取,从而难于治疗。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描述,也就无从治疗。比如我们常常感到在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时,语言苍白无力。阴暗面更容易通过艺术来表达。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忌。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和冲动,只有能被个体所觉察和接受,个体才可能把毁灭性能量变成建设性能量。绘画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

除了心理治疗之外,绘画的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Robin通过比较研究认为,绘画疗法有许多优势:首先,艺术提供了特有表达的可能,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现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件,可以把不可调和的情感合成在一起;其次,绘画治疗是灵活的、多面性的,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实施;再次,绘画疗法可以使心理治疗常态化,即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开展;最后,绘画等艺术方法可以安全地释放毁灭性力量,使心灵得到升华。

因此,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绘画疗法是运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患者不会感觉受到攻击,阻抗较小,容易接受,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绘画疗法不受患者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治疗的实施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并且可以灵活采取单独或集体进行的方式;绘画治疗的测验可以多次使用而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绘画本身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无意识中内容,从而产生治疗的效果。

三、绘画疗法的应用领域

近十年国外有很多应用绘画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性研究,发现绘画治疗的受众很广,不受文化水平、年龄、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它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如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冲动性饮食过量)、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待创伤等,可用于促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治疗和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

现今,绘画疗法已为世界心理治疗界所认可,被称为一种效用优异的疗法。几乎各个流派的心理技术都能够整合在绘画疗法中而获得面目一新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不愿以语言交流的来访者,绘画有着独特的效果。具体来说,绘画疗法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领域中。

1.绘画治疗应用于心理诊断

绘画在早期多被用作人格诊断的工具,如人物画测试、房树人测试等,均为投射法(projective technique)的应用测试。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精神病院中的住院病人的艺术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很多人都认为,病人的绘画可以用于心理病理学诊断(MacGregor,1989)。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医生相信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可以验证他们对病人的诊断,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例如,在塔迪厄(Tardieu,1872)的《精神病人的法医学研究》一书中,让病人绘画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西蒙(Simon,1876)在“想象与精神病”一文中讨论了对精神病人绘画作品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隆布罗索(Lombroso,1895)也提出,可以通过精神病人的素描和油画作品观察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专家还经常应用房树人测试、家庭动力绘画测试以及画人测试等来诊断抑郁症。例如,许多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画面非常小的绘画作品、不正常的轻压和缺少细节,都是用来判断成人抑郁症的指标。

2.绘画治疗应用于心理测量

作为一种投射测试,绘画也可以用来测量人的智力和人格。玛考文(Machover,1949)认为:“在‘画一个人’的要求下,个体画出的人与自身的冲动、焦虑、冲突以及补偿的特点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出的人就代表这个人,而画纸则代表了环境。”她的画人投射测试和她对个体在人物画中内在心理的投射研究,影响了临床应用研究对成人和儿童所画人物的分析。很多人认为,从绘画中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有关绘画者本人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得知他对他人的知觉。人们逐渐认识到,绘画不但反映内部心理状态,而且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

绘画投射测试自出现后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而长期的使用,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在对绘画作品的结果分析中都带有很强的精神分析色彩和精神分析的程式,因而绘画测试具有简单化的倾向。研究者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没有从更广的角度,而是从单纯的病理学角度使用绘画投射测试,这导致了思路狭窄,在理解绘画作品的时候产生一些偏见。并且许多人对绘画投射测试的结果抱有不同的意见,指出临床上对儿童画的揭示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玛考文和考皮茨提出,对绘画图形符号作一对一的解释,把画中的细节、省略掉的部分与某种特殊的意义相匹配的做法,可能会降低人们对绘画的理解能力。

四、绘画治疗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绘画治疗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心理学也更是越来越多地用到绘画治疗,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都曾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进行分析。

心理学的大部分研究内容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如何把潜意识中的信息解答出来,是绘画治疗乃至整个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潜意识犹如冰山下的神秘力量,看似无法控制却又左右着我们“不由自主”。比如很多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记忆、个性、感情,就好像总隔着厚厚的迷雾,你能真切地体会到他带给你的欢乐与痛苦,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绘画治疗以其特有的感情宣泄方法,运用白描、水彩、撕贴、剪贴、表格等方式,通过线条、色彩、构图、人物景物关系等的分析来展现内心世界,解释内在缘由。将人生经历、情感情绪、性格特征、梦境等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丰富无比却无法真实触摸到的那些体验,通过绘画这样一个通道疏导出来,并且层层渐入,让意识层面的自己去探索发现潜意识层面的情感和意义,最后实现心境的统一,人生的完整。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疗法是在一堂心理学课程中。老师让我们在一张纸上自由绘画,然后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由我们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图画。

1.纸现浮华山水美景

我的图画结合了写实与抽象的元素。画里三座大山耸立眼前,山脚下河水潺潺,倒映着山的影子和空中同现的日月。山脚下是一条环行的路,路上行驶着一辆简易版的自动车,车厢里装有能够为车启动源源不断提供能源的能量转换器以及医药箱。在环行跑道中间有一池清水,车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够看到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荷花在闪耀的光色里摆动身姿、翩翩起舞,片片荷叶轻轻拂动着水面,鱼儿在清澈的水底嬉戏游玩。

2.解锁浮华背后的密码

图画的主题就是环形跑道部分。环行的跑道象征着绵绵人生路,人生始于斯,也将终于斯。那辆小小的简易车是一种内心的希望――前进动力源源不断和体魄的健康,其实是对动力不足和身体状况担忧的补偿。

而池塘里的美景则是为缓解压力而设置的娱乐放松空间。三座大山部分是背景部分,象征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日月同辉的场景象征着奇迹的出现。

水里的倒影暗示着内心的敏感,水里面的鱼儿象征着暗藏的巨大潜能。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张条格纸背面作画,所有的笔触都搭建在横线格上。或许是潜意识作出的选择,将对生活中条条框框的束缚的感触跃然纸上――它们无处不在,却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只有去适应,顺应自然的规则,在规则中生存。

3.懵懂多年,“自我”初现端倪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对自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除了我的“循环生死观”之外,更多的是对于我的性格和现状的深刻体验。我的性格就像图画中那样,既有明朗炽热的一面,也有安静敏感的一面,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忽冷忽热,性格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而面临着来自家庭、工作以及自身所给予的三方的压力,我要做的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调整这种心境。对于自由、不受约束的追求和现实形成强大的冲突,我要做的是切实认识到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并学会去接纳它,去适应它,即按着自然的、社会的规则去生活。

通过这次绘画治疗,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我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内心的压力起到了宣泄和缓解的作用。一支笔+一张纸+一颗心,即是绘画治疗必备材料,无论有没有绘画的技能,均可以在绘画治疗的心灵旅程中获得自己的财富:了解自我内心世界――个性、动机及自我真实的需求,学会运用绘画去表达自我情绪、了解自我情绪及个性、压力源、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心灵的成长。不同的图画风格,凸显出不同的内心世界。

・知识链接・

艺术与治疗

艺术治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因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感到畏惧与恐慌,又不明白其道理,所以在岩洞中留下的许多壁画,来表达其敬畏之心。而近代随着精神医学的蓬勃发展,弗罗伊德与荣格等心理学大师亦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与精神分析。因艺术包含表达、符号象征与创作等元素,故近代心理治疗将艺术应用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上。

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师协会的定义,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在艺术治疗之领域中有两个主要取向:一是艺术创作即是治疗,即透过创作的过程,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情绪净化的效果;二是把艺术作品应用于对心理状态的分析,对作品产生的一些联想有助于个体维持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和谐,使人格获得重整。艺术治疗较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所以治疗的过程、方式、内容和联想十分重要,因为每一部份都反映出了个体人格发展、人格特质和潜意识的内容。

第9篇: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范文

【关键词】 CT; 图像; 伪影

CT图像伪影是指CT图像中重建数据与物体实际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或指的是受检体中根本不存在,而图像中显示出来的影像。根据CT图像伪影的来源,可以分为:与CT成像技术及CT机器有关的伪影、病人有关的伪影以及螺旋CT特有的伪影。CT图像伪影严重降低了CT图像的质量,有时让放射科医生无法诊断或引起误诊,甚至导致医疗事故。

1 与CT成像技术及CT机器有关的伪影

1.1 线束硬化

产生机制:X射线不是单能的,是包含一系列频率的波动。当连续谱能的X射线经过人体时,能量较低的X线优先被吸收,高能量X射线较易穿透,在射线传播过程中,平均能量变高,射线逐渐变硬,称之为线束硬化效应。CT所建立的图像,是物质的衰减系数在人体的横断薄层的分布情况,即相当于人体组织密度的分布情况。射线硬化就相当于降低了物质的吸收密度,必然会影响CT图像的质量。

形成伪影:线束硬化会产生暗带和条状伪影,杯状伪影两种类型的伪影。前者是指当X线球管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某一物体进行扫描时,在密度不均匀组织横断面图像上的两个致密结构之间(例如颅底岩骨间(图1),或者是出现在注射对比剂后的造影剂浓度不同的血管间(图2))会出现暗带和条纹伪影;后者是指均匀物质中间的CT值比边缘部分的CT值低,造成中间黑、边缘白的情况。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配置的X射线过滤器;②线束硬化矫正软件来减少线束硬化;对颅底伪影,也可以通过操作者采用薄层扫描以减少。

1.2 部分容积效应

产生机制: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2种以上不同密度而又相重叠的物质时,则在同一个探测器上有着多种密度的检测数据,输出信号为检测数据的平均值,所得的CT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 这种现象即为部分容积效应。形成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对图像的影响一般是带状和条状伪影。在Z轴方向解剖结构变化快、复杂的部位容易发生部分容积效应,如在扫描后颅窝时,常常会出现的条状伪影就为部分容积效应所导致。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薄层扫描(例如图3是采用7mm厚层,图4是采用2mm厚层,图4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图3);②用软件矫正的方法。

图3 采用7mm层厚扫描

图4 采用3mm层厚扫描

1.3 光子不足

产生机制:扫描高度衰减的区域或参数选择不正确(如较低的mA)时,会产生严重的条纹伪影。这主要是由于穿过病人到达探测器的光子不足, 也就是探测器采集的样本不足,图像噪声过大产生所导致。在CT图像的预处理过程中, 投影噪声和测量光子成反比,光子越少,噪声越大,滤波后投影噪声被进一步放大。在CT图像的重建中,反投影过程将这些波动非常明显的采样映射为图像中亮或暗的直线, 形成严重的条纹伪影。

形成伪影:光子不足导致的伪影是严重的条纹,在图像中表现为或亮或暗直线。在人体组织体积体积较厚、对X线有高度衰减的的部分,比如心脏附近、臀部和肩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图5)。

减少伪影的方法:光子不足的条纹伪影可以有多种方法抑制。如在扫描过程中增加管电流,将会克服光子不足这一问题,但是当线束经过较少衰减部位时,病人将会接受不必要的剂量。为此,现在的CT机上一般有管电流调制技术(如图6所示,体层薄部位采用低电流,在体层厚的部位采用高电流)和自适应滤波法技术。另外,注意病人摆位、优化扫描参数也可以有效克服光子不足引起的伪影。

1.4 环状伪影

产生机制:在第3代CT中,会由于一个或多个探测器通道性能差异而出现同心圆环形或圆弧伪影。如果连续若干相邻的通道存在差异, 伪影以带状形式出现在图像中。假如某个探测器由于数据差异,逐渐偏离了正常CT值,那么每一采集帧被反投影为一条直线,在整个采集中持续存在误差产生一组到旋转中心距离固定的直线, 直线尾部被抵消而形成一个环。

形成伪影:在常规投影中,每通道误差代表固定强度的一条直线,环形伪影的强度是由固定通道误差所产生的,无论对于平行的X线束还是扇形X线束,它反比与于圆环半径。靠近中心的探测器误差最大,所产生的圆环信号最亮,靠外周的探测器误差越小,所产生的圆环信号越暗。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 完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不同CT 厂家有各自的技术流程;② 图像后续处理。

1.5 散射伪影

产生机制:X 射线在穿透人体的过程中同人体组织的原子间发生了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散射光子通常偏离原射线的传播路径而被其它的探测器接收,这导致探测器接受的信号有一部分来源于散射,得到的信号偏离了X线强度的真实值。

形成伪影:散射效应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增加了噪声,在图像中表现为低频条状伪影,如图9。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 使用准直器;② 软件校正技术(图10)。

1.6 欠采样伪影

产生机制:根据香农定律,为了避免产生混淆,原始数据采集频率必须等于或大于被采样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CT信号采样中, 对于某一方向X线束,当探测器径向和角度采样间距明显大于像素尺寸时, 称为该方向欠采样。不足的采样帧数或在一个帧中过大采样间隔都会产生混叠条状伪影。

形成伪影:第三代CT信号的采集最大频率受到X线球管焦点尺寸、扫描仪几何形状、探测器单元尺寸等因素限制,不能满足香农定律。由于投影采样不足,导致计算机对相关锐利边缘和小物体信息的记录丢失,在锐利边缘附近容易观察到混淆条纹伪影(图11)。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 基于位置校正的1/4探测器偏移法和飞焦点(焦点抖动)技术;② 自适应帧合成技术等。

1.7 与X线球管相关的伪影

① X线球管放电伪影

产生机制:X线管老化会重复发生放电现象,此时,管电流和管电压会发生明显下降,导致光子输出严重降低或消失。因此,一个或多个投影数据受到影响,导致伪影产生。

形成伪影:X线管放电导致的伪影实质上是光子不足、低剂量所造成,为条纹状。

减少伪影的方法:对于X线管放电不严重的CT机,可以用算法校正消除条纹伪影,如合成投影技术、自适应滤波技术等。对于经常放电的球管,最佳方法是替换之。

② X线球管转子抖动伪影

产生机制:如果CT机发生X线管转子抖动的故障现象,则会出现X线束偏离实际理想位置,形成X线管转子伪影。形成伪影:X线管转子抖动会导致图像出现大面积的条纹伪影(图12)。

减少伪影的方法:对有X线管转子抖动现象的球管,及时进行修复替换故障部分可解决此伪影(图13)。

2 与病人有关的伪影

2.1 病人运动

产生机制:在CT扫描数据采集过程中,若该断层内被测物发生移位,将导致投影数据不一致, 而产生运动伪影。通常扫描病人时,病人的心脏跳动、呼吸运动、胃肠蠕动等生理运动会使被测物体进入或离开扫描平面,造成上述伪影。造影剂的不当使用也会导致运动伪影(如上腔静脉造影剂伪影的产生,一方面与造影剂注射的速率有关,另一方面与机器扫描时,造影剂在血管内是否流动有关,即所谓的层流伪影)。

形成伪影:病人的运动导致图像产生阴影或条纹状伪影(图14),并且伪影的严重程度和病人运动方向有关。

减少伪影的方法:减少运动伪影可以从病人和机器两方面考虑。比如:①对于最常见的呼吸运动,可以指导病人呼气、吸气;②可以给病人注射镇静剂;③加快机器扫描速度;④通过球管扫描的开始位置与运动的方向对齐,使运动伪影最小化;⑤心电门控技术;⑥应用特殊的重建技术,如运动伪影校正算法(图15)。

2.2 金属伪影

产生机制:当扫描病人身体部分附带有金属物体时候,会产生严重的金属伪影。金属伪影形状随着金属物体的形状和密度不同而变化,可产生上述的射线硬化效应、部分容积效应、光子不足等,另外,金属物体的运动更容易产生伪影。

形成伪影:金属物体主要表现为大投影数据引起的从金属区域发出的高密度条状伪影(图16)。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在扫描开始前,通常要求病人取下可移动的金属物体; ②对于不能移动的东西,例如牙齿填充物,假肢以及外科金属夹,可采用一定的机架角度避免金属进入扫描范围; ③对于当不能避开的金属物,可用提高KV值,可减少线束硬化效应,或采用薄层将会减少部分容积伪影; ④应用金属伪影的软件校正也可减少金属伪影(图17),但有效性有时是有限的,因为尽管条纹远离被移走的金属埋植物,但是仍然会有金属组织界面周围细节的丢失,而通常这些细节都是诊断所感兴趣的区域。

2.3 投影数据不完全伪影

产生机制:对于大多数CT机而言,机架孔径尺寸和FOV大小是不一样的,当被扫描物有一部分在扫描区域外时,则会出现部分投影数据被截断,不能充分被利用于图像重建。因此,产生伪影。

形成伪影:投影不完全可产生被截断的投影在截断物体边界明亮的条纹伪影(图18),投影数据截断越大,伪影越多。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 将病人精确放置在扫描中心,如做胸腹部扫描时可让病人把手臂抱着头部;② 采用软件算法校正。

3 螺旋CT伪影

产生机制:在CT及其物理特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螺旋扫描与常规扫描的CT图像伪影是相同的,如上述的几种伪影也有可能在螺旋CT中产生。但是,由于螺旋CT的X线球管曝光和病床进动同时进行的独特扫描方式以及内插算法的重建计算方式,导致了螺旋CT伪影。

形成伪影:螺旋CT采集的数据是非同一平面的数据,需要用插值算法对其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同一平面投影数据之后,再进行图像重建,特别是在对纵轴方向上有一定梯度的目标物体扫描成像时,会产生典型的阶梯状伪影。在横断面其表现为阶梯样,在多平面重组和3D成像中表现为斑马样条纹。

减少伪影的方法:① 被扫描物体的中心线要与扫描中心重和; ② 尽量采取小螺距或薄层扫描; ③ 采用合适的插值算法(图19、20)。

产生CT伪影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成像技术及机器有关伪影外,环境、人为因素也影响着CT图像质量。CT伪影降低了图像质量,给影像医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误诊。所以,必须对CT伪影的产生原因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用合理的方法,如调节扫描方式、扫描时间等降低伪影,达到诊断要求。

【参考文献】

1 Barrett JF, Keat N.Artifacts in CT: recognition and avoidance.RadioGraphics.2004,24(6):1679~91.

2 Mehran Yazdi, Luc Beaulieu. Artifacts in spiral Xray CT scanners: problems and solu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ces Volume 1 Number 3.135~139.

3 Hsieh J. Image artifacts: appearances, causes and corrections.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ples,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 Bellingham,Wash: SPIE Press, 2003,167~240.

4 翁传政.CT图像常见伪影成因及解决方法,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2):49~51.

5 张春玲,亓恒涛. 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探讨,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127(15):425~427.

6 杨克柽, 王余锋. CT图像伪影.医疗装备,2006,19 (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