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计算机软硬件研发精选(九篇)

计算机软硬件研发

第1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的普及,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未来的市场前景做好自身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同时,相对于硬件配置而言,软件危机则更显得急迫。本文主要探讨了软件工程的开发与运用,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

从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以来,计算机技术就一直在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的普及,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了有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这五大部分。相对于硬件基础配置的研发、生产而言,计算机软件的研发需要高技术、高人才的支持。

1 计算机软件

1.1 计算机软件介绍

软件和硬件都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硬件实体而言,软件包含了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当然这只是狭义的软件的概念,广义的软件还包括技术、人才、制度支持。从它的概念上来讲,软件和硬件区别是很大的。软件是抽象的集合体,不具有物理实在性;软件的研发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而是人才和技术的衍生品;软件设计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不断加大;软件的开发对硬件和操作系统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它的研发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软件不同一般产品的单一,它既是研发的产品,同时又作为开发其他产品的载体和平台,具有双重角色,因此必须从软件的研发与软件的管理上把控,保证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1.2 软件危机

软件设计是异常复杂,需要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还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不断加大,就会深化软件危机。软件危机具体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前期研发和后期维护上遇到的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

软件危机具体有以下因素: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常对已研发产品不满意;软件开发管理不到位,进程缓慢,成本增加;一味追求软件的高产量,软件质量不过关,相应的后期维护难度加大;人才、技术投入成本提高。总的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导致的日益深化的软件危机除了软件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的方法密切相关。

2 软件工程

2.1 概要

计算机系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现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阶段;计算机网络也从基础网络,到现阶段的高速智能网络,但是软件研发和维护的两大矛盾,即软件危机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还有加深的趋势。早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就提出了软件危机的概念和试图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1968年,北约科技委员会就召开了大会,商议解决软件危机的对策,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虽然软件研发和维护的两大矛盾,即软件危机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还有加深的趋势;但是在软件工程提出开始,至今已经有45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2.2 软件工程的发展

工程,是用在条件不确定,资源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采取结构化、系统性的方法进行需求设计。软件设计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加大;还有开发与维护的矛盾都需要运用工程的概念去应对现有的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就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软件进行开发、维护和管理,由此可知软件工程主要包含了两大方面的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其中管理就包含了后期维护。

软件工程包含了以下基本原理:软件工程是结构化、可定量的工程,要分阶段对软件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严格管理;除了计划严格管理之外,还有分阶段进行评审,适时找到缺点并能够改善;严格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不能一味追求产品的数量,要质、量兼顾;采用现代、先进的程序设计方法;整个软件研发工程要组合清晰,减少软件硬件和开发人员的依赖性;还要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使工程化的方法更适应软件的开发与管理。软件前期研发与后期维护,以及整个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关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概念开始一直到最终软件产品停止使用的整个周期,包括了有概念设计、需求分析、具体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安装及使用、维护和最终停止使用的整个周期。

3 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3.1 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包括的计划制定和具体实施。在具体软件项目进行之前,首先必须进行软件设计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完成软件研发的首要基础;然后才是具体项目的实施与监管,要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得项目取得最优化发展。

3.2 需求管理

软件是为用户研发的,没有用户的需求,就谈不上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使项目于用户需求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3.3 软件具体研发管理

软件具体研发包括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软件设计是软件研发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具体的设计,就没有产品的研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现在主要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现有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发展,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及用户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产品研发完成之后,不是马上投入使用,还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与疏漏,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前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正,那么就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4 总结

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产生的软件危机,在目前来说,虽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它不断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明远.关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09)

第2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软件

人工智能是让机器模拟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让其在某些方面达到人类智能的水平。它的研究涉及了多门学科知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但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是人工智能实现的基本保障。本文从计算机体系结构入手,介绍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到的作用。

1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是一个多级层次结构,通常将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有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和CPU。软件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现代集成技术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是性能却越来越强。硬件作为计算机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作为物理底层为上层软件的运作提供了基本的环境支持。在计算机体系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计算机硬件运行和服务的效率,使上层软件的运行更加快速和流畅。随着上层软件种类和功能的不断增加,对底层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硬件和软件的兼容、配合以及交互成了体系设计最大的问题。分布式体系结构提升了硬件的处理能力,但同时增加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操作性。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云平台区块链技术的成熟,计算机体系从传统的单机系统扩展为以网络结构为基础的多系统多体系平台。这种模式从理论上看,大大增加的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但对于用户体验而言,这种复杂性完全可以忽略,用户不需要对其有更多地了解,也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相反,用户体验到的是方便、快捷、高效的运行环境。集群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通过以太网或InfiniBand网络作为内联方式,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并行编程接口,采用价格比较低的服务器为运算节点,整个系统较之前系统的成本明显降低,而且公开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1]。软件作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上层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前,只是为专门的计算机而定制的小程序,功能比较简单更没有形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硬件集成化程度提高,计算机体积变小个人电脑普及,各种功能齐全的软件也应用而生,软件开发逐渐标准化产业化。进入21世纪后,英特网普及,开源社区发展迅速,开源软件开始流行,软件开发也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开发策略也从原来面向过程的编程转化到了面向对象的编程,开发的软件功能更强大也更具有人性化,为人类在生活生产中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互动,在网络环境下发挥更好的性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运行环境。

2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积大、耗电大,运算速度慢;1959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寿命长、体积小、运算速度快;1965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集成电路技术使计算机在性能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主要的代表就是IBM公司研制的360系列计算机;1971年以后,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以英特尔公司推出的x86系列和奔腾系列微处理器为标志,它不仅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而且还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处理器的研制上,英特尔公司不断刷新着主频记录,处理器一直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发展,其处理能力每18个月到24个月就增加一倍。1972年的8080处理器,主频2MHz每秒处理50万条指令;1978年的8086处理器,主频8MHz每秒处理80万条指令;1982年的80286处理器,主频12MHz每秒处理270万条指令;1989年的486DX处理器,主频25MHz每秒处理2000万条指令;1993年的奔腾处理器,主频233MHz每秒处理4.35亿条指令;1997的奔腾Ⅱ处理器,主频333MHz每秒处理7.7亿条指令;2000年奔腾Ⅳ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1.4GHz[2]。当英特尔还在一心追求处理器高主频的时候,另一家公司NVIDIA在1999年8月了一种专门做图像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GPU(GraphicProcessingUnit)。GPU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架构模式,它将几何转换与光照功能以硬件的形式集成在图形芯片中,由图形芯片直接负责几何转换和光照操作,这使得处理器性能大大提高。与CPU相比,GPU在高清视频、数码照片处理、3D渲染等方面的表现非常优越。GPU的诞生,使得对处理器的研制从追求高主频转换成追求高性能,NVIDIA与ATI两大公司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直到2008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高性能已不再是唯一的诉求,性能适中的轻量级GPU成为了下一个发展方向[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神经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采用多处理器集成的架构模式使得算法实现的装置体积巨大。为此,2015年,谷歌推出了TPU(TensorPro-cessingUnit),它是一种专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处理器,主要用于深度学习、AI运算,其算力较GPU有很大的提高。AlphaGo是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最初它内部安装了1202个CPU和176个GPU用于运算处理。2015年引入TPU之后,与李世石对战的AlphaGo,只有48个TPU负责所有的计算任务。存储器是计算机硬件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体系中一般采用外存、缓存、内存多级存储策略。外存容量大成本低但相对读取速度慢,通常用来保存需要长久存放于计算机内的大量数据,例如系统安装的软件、用户的资料、数据库等;缓存是为了提高数据读取的命中率而引入的一种机制;内存数据读取的速度与CPU相当,可以和CPU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是CPU处理数据的来源。但因为内存是通过大量的晶体管构成寄存器来保存数据的,所以采用的硅片面积比较大,制造成本高,在系统中容量配置相对小些。但是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提升,现在pc机硬盘的配置可以达到1TB,内存容量如果是64位操作系统一般都在4GB。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增加可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输入系统也呈现多样化形式。数据来源不再是单纯的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模式。摄像机微型化之后,计算机系统普遍都安装了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实现视频的采集;而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声音采集器可以实现语音输入。传感器可以模拟人类感官让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信息,常见的有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等。计算机的这些新型输入方式更接近于人类日常生活的习惯,也使计算机用起来更人性化,智能化。计算机硬件的这些特性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保障。

3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工具,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20世纪50年代,为了方便人们操控计算机的运行,机器指令顺应而生。它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增加了计算机的可操作性,但对用户而言可读性不高,调试难度大。汇编语言是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用字母和单词(add、sub等)代替一些特定的指令,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但它是直接面向硬件的操作指令,程序的可移植性差。之后,出现的高级语言其表现形式更接近于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可读性强。而且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可移植性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计算机语言也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之后,1958年麦卡锡和明斯基的人工智能项目组,开发了LISP语言。LISP使用表结构来表达非数值的计算问题,实现技术简单是使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语言。1972年一种基于谓词逻辑的编程语言Prolo生,它是面向逻辑面向用户的一种编程语言,主要用于描述知识的逻辑关系和抽象概念,也称为描述性语言。Prolog依照人的思维逻辑,运用数理逻辑中的谓词逻辑来描述解决的问题方法,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Prolog编写的程序更接近于自然语言,逻辑性强易写易读易于正确性证明。1982年,由LarryWall设计的Perl语言是运行在Unix环境下的一种脚本语言。Perl对文件和字符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主要用于大型网站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人Rossum设计了Python语言,其语法清晰、简洁,并且拥有大量第三方函数模块,编程简单但功能强大,很快成为了人工智能主要的编程语言[4]。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更加迅速,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需处理的海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来源广泛,特点多样,若是利用传统的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确定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也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变慢,性能下降。而人工智能语言编写的软件利用模糊逻辑粗糙集理论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对海量数据实现快速推理和分析,挖掘数据深层次的价值,得出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有效地帮助人类作出合理的决策。进入21世纪后,网络高速发展,开源软件由于开放二次开发的权力,具有低成本高安全的特性受到了各国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得到迅速发展。开源软件是在遵守一个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将程序的源代码公开,允许其他人学习修改和,也可转化成任何形式的实用软件的一类软件。截至2006年底,全球研发和应用开源软件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50%以上。而人工智能开源软件(OpenCV、NLTK、CNTK、TensorFlow等)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深度学习等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结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生物学、神经学、仿生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领域。用来支持人工智能实现的计算机系统,也逐渐表现出一种软中有硬、硬中有软的混合模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s,FPGA)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系统设计,其硬件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来完成,通过调试软件参数就可以实现硬件功能的改进。这种全新的软硬件设计理念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人工智能的应用效率,为人工智能构建了一个更具可扩展性的大脑。

参考文献

[1]刘细妹.计算机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3):98.

[2]付华.浅析计算机硬件发展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249-250.

[3]Janlen.光影之路GPU架构发展史[J].微型计算机,2011(33):99-117.

第3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7

1前言

1.1计算机硬件部分介绍

计算机的硬件部分主要是由主机,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这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平时所说的主机,就是电脑的主体部分,主机箱是主机的核心,它包括主板,CPU,显卡等硬件,这些硬件在结构组成计算机的存储器和控制器的部分。而计算机的外部输入设备包括键盘和鼠标,外部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和显示器等硬件。

一般,电脑的机箱主要是用来存放零件的,比如内存条等。显示器,则是用来观察电脑的工作过程的,比如显示器显示用户正在播放音乐等。在主机箱中的内存条,是用来存储相应的程序数据的,一般内存条比较大,电脑的运行速度也会比较快。电脑必不可缺的外部输入设备就是键盘和鼠标了,它们可以向电脑输入数据,命令等,是办公室日常工作必须的硬件部分。光驱部分是属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光驱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光驱即普通光驱和刻录光驱,用户在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游戏软件时经常要用到光驱设备。

1.2计算机软件部分介绍

计算机软件分类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和层次结构三部分组成。系统软件是 用来有效地运行计算机系统、给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提供支持、为用户管理与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一类软件。系统软件的主要特征:(1)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而与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很强的交互性,要对硬件共享资源进行调度管理。(2)系统软件中的数据结构复杂,外部接口多样化,用户能够对它反复使用。

应用软件是针对多种应用需求出现的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用问题的专门软件。应用软件按照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分为:应用软件按照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分为:(1)通用应用软件:可以在许多行业和部门中共同使用。(2)定制应用软件:为不同领域的用户的特定应用要求而专门设计的软件。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图像,网络通信,简报软件,统计软件等比如WPS、Word、Word perfect。层次结构由应用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裸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程序与工具软件组成。

2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2.1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维护主要由计算机各硬件的灰尘清洁和显示器的日常维护两部分组成。

灰尘清洁包括计算机机箱,CPU风扇,内存条和各种适配卡的清洁。机箱内表面的积尘太多,容易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因此,机箱的清洁很重要,当机箱内灰尘比较多的时候,可以用抹布擦干,最好抹布比较湿。CPU的风扇也比较容易积累灰尘的地方,当风扇积累灰尘较多,电脑散热性能就会变得很差,因此对于CPU的风扇也要经常清洁,也可以试着用抹布擦拭,在清理的时候,要注意散热片的缝中的灰尘。至于内存条以及相关适配卡的清洁,在除尘的时候要注意用油漆刷就可以了,因为当灰尘等被氧化的话,会造成电脑各部分硬件的接触不良。

显示器是计算机相当重要的一个硬件部分,其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因为显示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工作效率。在日常维护中,要注意不要经常开关显示器,开关之间最好是要间隔一分钟以上,以免产生容易瞬间高电压,从而造成电流过大而将显像管烧毁的现象。显示器如果长时间不用的好,最好把显示器关掉,特别是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最好不要经常待机,显示器处于待机的状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灰尘,而这些灰尘会影响电子元件的发热,可能会造成显像管的破坏等。

2.2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维护

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维护主要包括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和安装防病毒软件三个方面:(1)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属于一种操作软件和系统软件的结合,它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操作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是用户频繁使用的一道程序。因此,操作系统的维护非常重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将操作系统的各程序数据进行备份,以为发生软件故障时数据丢失。(2)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经常不小心就感染了某种病毒,以使得许多重要的文件数据丢失,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因此,数据备份是计算机软件维护中很重要的环节,平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重要文件进行备份,最好是能有一个移动硬盘来存储这些重要的数据。(3)安装杀毒软件时我们在维护计算机中必须的步骤,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时常发生计算机中毒或被黑客入侵的现象,因此安装杀毒软件是包括计算内相关数据甚至是个人隐私的一个重要保护屏障,现在比较流行的杀毒软件有360等,在各种软件网站都能够免费的下载,当然购买正版高级的杀毒软件就更好了。

3建立计算机日常维护制度

在计算机日常维护方面,最好做一个日常维护制度,以养成日常维护的习惯,建立的制度可以是:(1)形成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开机顺序的习惯,即先开UPS电源,然后再打开计算机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最后在开计算机的主机部分,相应的关机顺序则刚好相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强行开机或关机。(2)在计算机连接有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情况下,应该要先将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在关掉其他外部连接设备,不要计算机带电的情况下关打印机等设备。(3)如果不使用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要养成关闭其电源的习惯,不要长时间打开机计算机外部设备而不使用,特别是计算机的显示器最好不要处于待机状态,而要养成关机的习惯。(4)在打雷,闪电的恶劣天气下,最好将计算机的电源应和其它大功率的电器如空调等进行分开,以免发生雷击等现象。如果雷电情况比较严重,最好不要打开计算机。(5)对于计算机的各硬件组成部分,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其组成,最好保持原配标准,以免发生漏电现象。如主机性能确实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可申请购买相应设备,待经理批准后放可购买,安装。

4总结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是延长计算机寿命,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合理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是能够减少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概率,使计算机可以充分发挥出他的性能为我们服务。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然后分别分析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日常维护,并建立了计算机日常维护制度,旨在对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蔡泽光,廖乔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2).

第4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软硬件结合 控制流检测方法 恢复方法

前言:控制流检测能够提升计算机微处理器的功能,对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容错机能有着直接影响。在传统的控制流检测环节中,应用固有技术进行控制流检测使程序运行的成本加大。基于此,应设计出一种软硬件兼顾的控制流检测模式,并且伴以相应的恢复方法。该模式较以往技术更为自动化,不仅能够通过编译自动嵌入关键数据,而且能够自动执行检测职能,甚至无需繁杂处理,就可以顺利恢复正常的控制流,使程序快速修复。

一、控制流检测方法概述

控制流检测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的错误执行通过有效的手段甄别出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的控制流检测方法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结合的处理方式,以及应用纯软件的控制流检测方法。经实践表明,前者的处理模式更为稳定,并且能够将正确的恢复方法自动执行下去,从而令控制流检测系统更加完备。

二、控制流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

最初,控制流检测技术仅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即看门狗模块,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较为狭窄,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控制流检测,这就催生了新方法的显现。在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控制流检测采用纯软件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也能够合理的执行检测,并且能够将监测数据进行现场保存和恢复。又经过该系统的升级,一种软硬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方法在实践中崭露头角,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基于8051体系的结构问世后,较有成效的改善了系统的代码量与性能,改善了程序控制流的检测与执行效率[1]。即便当处理器出现错误后,也能够及时会退到上一现场的保存点,成功完成恢复过程。

三、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及自动修复错误机理

(一)软硬结合控制检测方法的演化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根据当时计算机主流处理器的研发水平,科研专家就提出了以硬件为主兼顾软件运行的程序控制流检测方法,该技术一经推出,就通过细致的配置发展成为现实的技术应用模型。随着处理器及相关计算机硬件的升级,软硬结合控制检测方法浮出水面,且比以往的性能更佳。

(二)一种软硬件结合控制流检测的实现过程

首先,当程序运行之初,处理器接到指令后,程序迅速开始执行,在此时,该种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技术从被检测电路中得到信号源,且根据信号的指令进行自动的信息数据分析;然后,计算机中心处理器根据第一步骤的处理结果来推算下一步骤的执行地址,从而选择按照控制流检测所分析完成的结果继续执行下去;最后,当经过检测后的信息数据没有执行,则通过处理器分支检测的过程被重新进行检测或自动恢复,直至通过分支检测电路的控制流检测,从而顺利完成该种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方法[2]。

(三)软硬件结合控制流检测方法的优势

在传统控制流检测的处理框架中,基于源位置签名的模式通过检测只要能够通过总线就能完成。但随着技术的革新,电路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细节的处理更为精准,计算机芯片内开始采用新型缓存技术,以便于使程序运行更为平稳。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技术比硬件为主的并行检测技术更为先进,虽然在模拟设计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诸多问题,但经过系统的改进与磨合,该种方法能够实现控制流检测与恢复,辨认系统存储的空间,改变程序编码的排列顺序[3]。发展至今,高性能微处理器中应用了大量的寄存器文件与数据RAM,如果在执行编码时,仅写入缓冲数据,将会大大提升控制流检测的效率,从而缩减程序恢复的时间,增强系统的整体效能。

(四)系统验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恢复方法

通过对软硬件控制流检测方法的实践操作与分析而知,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技术与以硬件为主的检测方法相对,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系统快速复位,顺利执行正常程序。这依赖于该系统的几个关键环节的有序执行[4]。首先是硬件现场的缓存过程要及时,无论以硬件为主还是以纯软件实现控制流检测过程,处理器的缓存执行一定要及时有效,特别是多次进行错误签名比对时,考验的就是数据处理的执行速度;另外,还要注意检测到错误后的直接复位系统的能效,在以往,这是一个较大的缺陷,然而,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系统的出现,直接填补了传统模式的漏洞,在发现程序错误后,能在第一时间恢复为正确控制流状态,这是该方法的又一重要的关键点[5]。

四、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的细致研究,提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技术,它不仅能够避免传统控制流检测过程的缺点,还能够精准的进行实时检测,并且对错误程序进行及时纠正,恢复过程极为迅速、准确。该技术使得传统控制流检测的成本有所降低,使用价值较为突出。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方法及智能化恢复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龚锐,陈微,刘芳,戴葵,王志英.FT51:一种容软错误高可靠微控制器[J].计算机学报,2010,11(06):141-142.

[2]龚锐,陈微,刘芳,戴葵,王志英.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控制流检测与恢复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2(04):151-153.

[3]吴艳霞,顾国昌,戴葵,刘海波,沈晶.汇编级软硬结合的控制流检测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10(20):172-175.

第5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硬件;教学;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207-02

作者简介:彭莉(1981-),女,硕士,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张道军(1981-),男,中国人民75222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0引言

自1971年4004微处理器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进入微型计算机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的硬件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微机硬件的组装与调试》这门既简单又复杂的课程,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微机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现状

学校在开设《微机组装与调试》这门课程时,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业化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课堂教学仅从个人PC机着手,虽然个人PC机的硬件只由几个部分组成,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这门课程在教学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1.1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尴尬

(1)教师心理上的尴尬。一是想教不会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微机硬件的教师很多是学软件出身的,有些教师虽然有过课题研究的经历,但大多数均缺乏计算机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硬件产品的开发经验。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远远不及对软件知识的了解,虽然有足够的热情,但是往往经验不足,无法具体详细地教授学生,简单来说就是纸上谈兵。二是会教不愿教。还有一部分做课题或者有科研项目经验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很少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即便在第一线教授,也不太愿意在教学活动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在这方面花费时间远没有软件开发取得成绩来的那么快。

此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计算机专业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轻硬件重软件,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使是一个软件开发者,如果连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都没有弄明白,谈何做出优秀的设计呢?大凡一个优秀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者,都是非常精通计算机硬件的。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功底是基础,如果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先精通硬件。干什么都要爱一行钻一行,不要眼高手低,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心理上的瓶颈,在教学过程中就解决了自身的态度问题。

(2)教师专业上的尴尬。由于大部分教硬件课程的教师均为学软件出身,其平时关注点也会偏重于软件方面而忽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及更新换代,这对现实教学是不利的。因为计算机硬件更新很快,按照以往的观点,学习的知识大概能保持两年内有效,可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周期就相应地缩短了。因此,作为一名教硬件的教师,平时在关注软件之余,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所教授的硬件课程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硬件知识,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收集和了解新出现的计算机硬件部件,与时俱进,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1.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困扰

(1)当今主流形式对学生的困扰。当前社会,计算机专业的主流形式是轻硬件重软件,这个大环境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学习硬件的兴趣,学生觉得学硬件不如学软件有用,学硬件比较辛苦,因此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钻研计算机硬件技术。

(2)学生心理上的厌烦。课堂的主动权一般在教师,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但是,如果教师依旧按照陈旧的理论讲述课程,不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照本宣科给学生讲述,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更不会认真听下去,由此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也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是要学有用的新知识,而不是学过时的、陈旧的知识。

1.3教材与实验器材的困扰

(1)教材相当陈旧。计算机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硬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当前计算机硬件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普遍存在相对陈旧的现象,和新出现的技术有些脱节,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类教材中表现明显,尤其以硬件教材更为突出。软件类教材在结构上尚可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革,许多案例都可以用新的思维模式进行编写,但硬件类课程的教材编写却很少出现新的编写方法。如果要设计一个计算机硬件类产品,需要涉及几乎所有的硬件课程内容,目前从总体上进行统揽的教材非常少,即便有也缺乏相对的整体性。比如,在现实教学中,刚刚将ATX(ATextended)结构的主板收入教材,没过两年MATX(MicroATX)结构的主板就出现了,未等教师们反应过来,BTX(BalancedTechnologyExtended)结构的主板就诞生了,发展速度之快往往让教师们措手不及。

(2)实验器材相对匮乏。一是资金投入相对有限。由于新器材成本相对较高,收益甚小,学校不愿意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教师对教具制作不够重视。制作一个计算机教具模拟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两者都制约着教师对教具制作的动力,导致教学中实验器材的相对落后。

2《微机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2.1积极创造硬件教学环境

(1)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学校的支持与大量资金的投入是关键。没有良好的硬件基础,教学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因此,在硬件课程的实验设施上投入的资金多少,是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的关键。

(2)鼓励教师开发制作新的教具模型。计算机硬件知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研究和制作新的教学模型,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授计算机硬件教师的必备条件。开发和制作新教具模型,不仅需要学校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教师们立足岗位,不断创新与开发新的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学用具。

(3)及时更新教材。教材的及时修订、更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有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信息,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2.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如果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对于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而言,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计算机硬件产品的开发经验,对整个硬件产品开发的全过程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好能有计算机硬件工厂、公司合作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计算机硬件产品。高等教育教学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区别之一在于高等教育必须和科研、产品开发相结合。一方面科研开发是高校教学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教学及教学创新本身也是一种科研。因此,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创新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课。

2.3提高学生兴趣及动手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学习就很被动。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阐述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部分学生仍然提不起兴趣,至少也让他们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

(2)密切联系当今就业形势。对于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如果学习的东西,刚刚学完就发现已落伍于社会,这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跟进社会市场形势,适时地将现实社会中急需的新技术、新硬件部件给学生们讲授,让学生们一出校门便可以直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大增。

(3)加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很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给人的感觉是理论较强而实际操作生疏,其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实践少、练习少,导致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如果不在学校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心里发虚、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技术的开发任务,难以胜任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微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如何完善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庆伟.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学习,2011(42).

[2]张友俊.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高校招生:理论与研究,2010(2).

[3]张仁朝.高职《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与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

[4]王常亮.高职微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9(9).

第6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 关键词 】 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分析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Jin Ling-zheng

(Information Center, Wuhai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Wuhai 016000)

【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computer fiel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advanced computer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equipment and software, make its efficiency get maximum ascension,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Keywords 】 network technology;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 sharing; analysis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连接日益普及,网络性能不断提升,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共享被逐步提到计算机的管理日程上来。当今社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使得一些科研人员尝试将原有工作模式抛弃,转而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应用软件来开展工作。为使计算机和软件使用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科研人员对计算机更好的利用,对网络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将网络计算、现代计算机、科学管理模式相结合,来促进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有效共享,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应用网络许可证技术,实现网络化的应用软件许可证管理

1.1 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的提出

计算机房工作站的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均是通过对本机许可证的使用来完成应用软件安装的。这一形式下,当使用软件并不为某台工作站用户使用时,该许可证也难以被其他用户使用,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软件和机器的利用率,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近年来,升级软件和新引进软件成为主流,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成为其的惯有模式。即在一台工作站或服务器上安装软件许可证,对其实施专门化的管理,使其在网上进行浮动。当用户需要在本机对软件进行使用时,只需将许可证从网上调出即可实现。

1.2 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所具备的优势

首先,因计算机房是保持全天开机状态的,即对软件许可证的开放为任一时段,从而便利了科研人员对机器和软件的随时使用;其次,当某一用户对本机软件并未使用,且通行证被释放后,其他用户便可对同一软件进行继续的使用,从而使得软件使用效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当软件某些特定模块仅为一到两个通行证时,通过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更加便于用户使用。用户在需要就这些模块进行使用时,没有必要跑到模块所在工作站来实施操作,而只需要从网上调用便可实现。通过对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论述,可以看出,该技术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软件使用效率,且大大便利了研究人员对软件和模块的使用。当前使用的FOCUS软件、Geoframe软件和Landmark软件等均为这一模式,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3 应用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

将网络化通行证管理模式应用到实践中,来促进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如FOCUS软件来看,原先对其的安装只在Origin2000服务器上完成,当存在用户需要在其上面处理大工区数据时,大部分的机器CPU时间就会被占用,当其他用户需要在其上面进行作业时,就会有很长的等待时间。现在,我们在另一台服务器上来安装FOCUS软件,并通过网络来将软件通行证服务应用其中。实践表明,紧张的用机状况不但得到缓解,对于数据的处理速度也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们运用通行证网络管理服务和网络技术,就近年来不同单位存在软件版本差异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之前,科研人员在就自己研究成果向专家和上级领导汇报时,需要在工作站外挂磁盘上对成果数据进行备份,之后再挂接到异地工作站,在异地工作站数据库中完成数据恢复后,才可就其研究成果以图形的手段现实出来。但因工区有着很大数据量,通常有几个G,从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这项工作上。同时,因存在不同单位软件版本差异的问题,故往往需要将搬工作站于异地,来进行安装使用。这样的形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导致机器损伤的情况发生。当前,我们通过对现有网络的应用,就两地工作站系统实施了网络配置,并在异地工作站中完成高版本软件的安装,来完成对软件通行证的远程网络使用,软件版本差异现象随即得到有效解决。且高版本软件的新功能已经开始被科研人员应用到开发研究工作当中,从而促进软件应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 发挥现代网络优势,实现网络化的软件安装和使用

之前,应用软件通常在本地工作站完成安装并实施运行的,不但使得大量的硬件资源被占用,对于用户的使用也极为不便。当本地工作站一旦有故障发生,用户对于软件的使用将被迫停止。当前,网络技术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我国依据现有设备配置和用户软件使用情况,都对软件实施了多种方式的安装。

基层共享工程中融入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并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进行数字化的整合与加工,来使其更加的丰富,通过卫星网、数字电视网、互联网、移动储存等形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信息共建,是一项具有利国利民意义的文化工程。将Windows瘦客户机应用于基层共享工程中,会有怎样的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Windows瘦客户机的安全性能很高,在基层共享工程中主要提供的是舞台艺术、电子图书、影视节目、知识讲座等数字资源,其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基层、农村和普通老百姓,目的是为了改善服务,构建新建的技术体系。当前基层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高速发展,形成了数量庞大、资源丰富,服务面光的特点。当前PC机缺乏安全相关的保护措施,主要表现在共享资源易被窃取,软驱、光驱等的使用难易控制等,而Windows瘦客户机的高性能特性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当前PC机的应用中软件的费用比较高,甚至要高于硬件成本,投入较大,而瘦客户机应用的客户端则不需进行任何软件的购买和安装,从而为基层共享工程中软件的投入节省了开支。

当前,基层共享工程的建设已经遍地开花,横向、纵向的发展中,使得其逐渐等级化,因此,对其运行中的相关管理十分重要。Windows瘦客户机具有便于管理的特性,为了应对维护模式的巨大维护工作量,引入Windows客户机很好地弥补可这一不足。

2.1 安装软件于服务器

在本机上,用户通过应用一有系统管理员配置完成的账户登录服务器来对软件实施调节。从而使得本地工作站硬件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服务器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且便利了软件管理的开展。如可通过系统管理员来就用户数据库和软件数据库定期进行备份,来防止因系统崩溃、磁盘受损、无征兆断电等突发事件带给用户的损失。但因现有服务器的储存能力、计算能力尚不足以满足用户使用上的要求,且当服务器一旦发生故障时,也会对用户使用造成相应的影响,故我们又做了下面方式的尝试。

2.2 安装软件于具备较丰富硬件资源的工作站

通过这一安装方式,不但实现了本机用户的使用,还可借助网络技术,直接采用MOUNT盘,来使其他用户也能够使用软件。因一部分工作站存在着硬件资源欠缺的情况,在本地工作站难以进行软件安装和较大工区数据的储存,通过这一方式,便可让用户在进行软件使用和工区数据调用时,基本同在本地工作站使用类似。但局限于现有网络设施和网络宽带来看,这一方式在相同网段工作站间的应用更为适宜,而在工作站距离较远时,应用这一方式,易形成拥挤的网络数据。如在异地工作站进行大量数据显示图形的调用时,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如再加之不稳定的网络性能,便会导致丢失数据和数据包的不完整传输。然而在研究中心机房当中,应用这一安装形式不但使得老机器使用效率得到了发挥,也实现了更多研究人员对现有机器和软件的充分利用,从而使得现有机器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3 有效利用网络设施,共享工作站和外部设备资源

3.1 网络化管理的提出

以前,如绘图仪、磁带机、挂磁盘等计算机房外部设备,均采用单机挂机的本地运行方式,当其他用户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使用时,就需要卸下设备,挂接于另一台工作站上才可使用。这一形式下,形成了经常性的设备拆卸,不但易导致设备损坏,也带给管理人员相当大的工作量。现在,机房网络设备改造正在进行中,网络速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一形势下,我们便可通过对现有网络设施的利用来开展工作外站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3.2 针对外挂磁盘实施网络化管理

针对外挂磁盘使用量大和易坏特点的考虑,可通过网络挂接磁盘的方法来实现用户对系统资源的共享。这种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为系统管理员直接挂接磁盘形式。当用户磁盘的临时空间不足时,为不影响用户对机器的使用,而在另一台工作站磁盘上进行挂接,来作为临时的数据储存盘,当不用时即可卸载;第二种为磁盘自动挂接形式。当需要对其他用户数据实施调用或用户硬件资源不足时,可采用这一形式。这时,在工作站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已配置好所用磁盘,当用户需要就磁盘进行使用时,只需要输入简单指令,就可实现本地工作站的磁盘自动挂机,其就如同本机磁盘一样,可供用户进行随时的使用。在授权情况下,用户在实施其他工作站工区数据和软件的调用时十分便利,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没有大磁盘的用户。应用这一磁盘的网上挂接技术,不但促进了磁盘使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也降低了购置磁盘的数量,发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作用。

3.3 针对磁带机和绘图仪,实施网络化管理

挂接磁带机于固定工作站或服务器上。当用户需要使用时,可利用网络调用磁带机来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尤其是对于工作站拷入数据,需通过确认来在计算机中输入,从而确保了数据和工作站的安全性。安装绘图仪于工作站连接网络中,由系统管理员来进行送图程序的编制,并设置绘图软件,来使得用户对绘图设备的使用十分便利。并由专人来调配绘图队列和完成绘图仪的裁图和上纸,强化对绘图作业的控制和管理。因开发研究的成果大多是由绘图仪绘制来作出解释的,故这一网络化管理方式不但保障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绘图成本,使得设备使用效率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开发研究工作正处在不断深化的阶段,同计算机和应用软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能够实现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应用效率最大化,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虽然,当前我国计算机工作站网络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更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扬扬. 软硬件资源共享值得关注[J]. 中国教育网络,2011,(6).

[2] 尚向平. 论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J]. 科技咨询导报,2009,(6).

[3] 徐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档案,2009,(7).

[4] 钟铭恩. 基于Internet的共享控制系统平台构建[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5).

[5] 刘威. 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J]. 现代化科学,2008,(11).

[6] 杨晓云. 地震解释系统网络资源共享的实施与设想[J]. 信息技术,2010,(1).

[7] 李井泉. 软硬件资源在省级电力公司的研究与应用[J]. 电力信息化,2010,(7).

[8] 蔡沛霖. 企业IT软硬件资源整合的实现方式[J]. 职业技术,2010,(5).

[9] 桑婧. 基于网格技术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 教育技术学,2008,(6).

[10] 黄杰. 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共享实验系统结构[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3).

第7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工程 应用 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239-01

1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工作原理分析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主要分为前处理、计算分析和后处理这3个主要的阶段。其中在前处理主要是建立问题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用于计算分析的数值模型、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计算分析是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求解,经常需要求解大型的线性方程组,这个过程是CAE分析中计算量最大、对硬件性能要求最高的部分;后处理则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对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处理。

2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应用现状分析

计算机辅助工程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介质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利用云计算架构帮助企业降低企业计算资源的建设、运维、升级的成本的阶段,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计算机辅助工程行业的资源生态:围绕仿真应用者,我们看到有软件供应商、信息中心、硬件供应商、公共超算、计算机辅助工程云许可证、计算机辅助工程咨询服务商、研发协同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研发知识系统等等重要参与角色。

但是中国企业在规模化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软硬件资源利用无序且低效、资源调度与项目匹配脱节以及数据流程安全保障手段弱的问题。目前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购置了若干高性能的工作站、昂贵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之后,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任务基本靠研究人员个体之间协调,难以建立合理机制在项目团队之间进行共享,无法突破大规模计算需求经常会遇到硬件资源的瓶颈,应用效率极为低下,同时因为硬件设备固有的淘汰周期而降低了硬件资源的投资回报率。而且目前在众多企业中,计算机辅助工程相关的软硬件资源基本属于静态分配,企业难以获得实时数据从而分析软件利用率、硬件利用率与项目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大多无法根据项目重要性、紧急程度进行动态、实时调配,从而无法实时的将软硬件资源转化为高效率的研发生产力,无法为后续计算机辅助工程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与策略指导。关于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作的相关数据及流程的规范与安全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IT工作重点,可是分散型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资源成为后续工作的一大难点。如何利用自动化的IT手段实时监管计算机辅助工程数据的生产过程,从而有效的监管并规范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作流程,这将是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作顺利集成进入研发流程的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

上述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计算机辅助工程研发工作是否能够真正主导产品研发创新的进程。

3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发展方向

3.1 资源生态化发展

首先我们看到生态参与者正在释放出很多重要信号,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原厂商正在尝试推出Cloud License,用户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将可以按需付费,同时也和公共云Amazon、Azure等合作推出许可证+硬件+软件的一体化在线服务;国内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商也正在由单纯的工具提供者逐步转型为知识提供者,或者转变为流程、数据管理软件商;国内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公共服务平台也演化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为代表,积极实践计算机辅助工程混合云计算服务模式,一类以北京市计算中心为代表,创新开拓工业云应用商店。

3.2 性能高效化

在1980年以后,在CAE领域逐渐出现了高性能平台的构建,其能够进行许多关键计算。分布式内存的Cluster系统是近年来迅速普及的一种高性能服务器体系。集群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节点)的集合体,节点间通过高性能的互连网络连接,可以协同工作并表现为一个单一的、集中的计算资源(单一系统映象)供并行计算任务使用。构建这类服务器的成本比较低,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可扩放性。集群作为当前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架构,在Top 500中占据了75%以上的份额。因此,当前主流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都提供了对集群架构和MPI的支持。计算机辅助工程在制造企业中承担着关键的业务,高性能计算平台直接影响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运行性能表现、整体成本和系统维护等方面问题。

除此之外计算机辅助工程还需要向着基于高性能计算调度软件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降低HPC系统运维复杂度;CAE前后处理、求解服务全集成,缓解超算用户工具碎片化困境,减少文件传输耗时,提升用户体验; 提供计算资源统一调用接口,无缝接入工业云服务平台,进而发展多学科、跨行业的专家级解决方案;探索公共CAE平台的新型服务及运营模式等方向发展。

4 结语

企业要与计算中心研发团队密切配合,攻关多个技术难点以及系统屏障,共同构建国内工业计算应用商店,通过技术合作,在思维认识上实现质的飞跃,要深切认识到计算资源调度系统仅是计算资源服务平台的一部分,计算资源服务的更高阶形式将是知识集成服务,将来计算机辅助工程需要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尽量,促进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服务的发展与转型。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可靠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084-03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持续推进使得信息时代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生活中,计算机技术也俨然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计算机中,硬件是基础,软件则是保障,缺少了硬件,计算机就无从谈起,缺少了软件,计算机的性能也无法得到发挥,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计算机软件在应用环节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可靠性,必须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发展特征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指为了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设置的程序或者相关数据,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是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转的核心所在,也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相互交流的渠道,其能够提升计算机整体结构的全面性、细致性和可靠性。软件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包括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过程控制和科学计算四种类型,基本上计算机的所有功能都是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的。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对于软件技术人员提出许多新的要求[1]。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1 硬件技术发展影响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巨大,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硬件技术,先进的软件技术需要可靠的硬件设备作支撑,如果硬件不足,再好的软件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过,软件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进步,使得其自身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其开始从最初的科研领域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硬件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软件技术的进步,反之亦然。

1.2 开发成本持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使得软件开发的成本不断增加,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尤其是一些在专业领域中使用的软件系统,其开发成本更是极其巨大,如军用系统、科研系统等,单单软件的投入费用就可能超过整个计算机系统投入的80%[2]。

1.3 开发难度不断加大

软件本身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所蕴含的内容是异常丰富的,属于系统全面且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元素。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而言,需要有专业的开发平台,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软件在开发环节所涉及的公式、程序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时,计算机软件的研发过程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和随机性,导致其往往难以完全按照与客户的约定完成,还需要继续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开发难度较大。

1.4 内部结构越发复杂

计算机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于软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软件本身的规模还是软件技术的复杂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或者可以这样认为,计算机系统成本之所以会不断增加,与计算机软件本身越发复杂的内部结构存在直接的联系。相比较最初的计算机软件,当前多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代码扩大了300倍,而且计算机系统的规模也至少增加了三个数量级[3]。

1.5 后期更新维护困难

计算机运行需求及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软件系统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无论多么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确保软件的正常使用,就必须做好后期的更新和维护工作。而软件系统的维护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也许在费尽心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后,又会随之出现新的问题。不仅如此,想要做好计算机软件的更新维护,维护人员必须对软件本身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否则就可能会陷入僵局。

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

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是确保其功能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其不仅关系着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关系着用户体验,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从本质层面分析,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性能及质量的研究,结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软件的全面评估。或者简单来讲,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就是针对计算机软件故障和问题的研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合理评估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确定故障发生的概率,将其作为评估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讲,在一款软件研发完成投入市场前,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以确保其能够可靠运行[4]。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也因此导致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个方面:

2.1 内部因素

导致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主要原因,是设计环节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就目前而言,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时,主要是立足客户需求,搭建大致的软件框架,对研发方向进行明确,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代码以及相关程序的编写,不仅十分繁琐,而且软件编程的质量和最终效果直接受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如果软件编程人员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则最终得到的软件就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软件的性能和质量也就有所保障。反之,如果编程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则不仅会影响软件的性能,甚至可能会给整个计算机系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软件编程需要写入大量的代码,而这些代码只能由人工完成,在实际操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误差的存在几乎不可避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计算机软件的不可靠性。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软件工程发展时间较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相对滞后的计算机运行环境也直接制约了软件的运行效果,其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5]。

2.2 外部因素

就目前而言,我国软件技术正处速发展阶段,但是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更多地侧重于技术层面,以实际应用效果来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评估,没有认识到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可靠性的发展,甚至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威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简单来讲,就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偏重软件的开发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工作时,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在软件开发完成后,也没有及时进行权威性的评估分析,往往是在软件投入市场,出现问题之后,采取进行更新和补救,不仅效率低下,效果欠佳,而且容易失去客户市场。

不仅如此,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同样会对软件技术的可靠性造成负面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想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顺应发展潮流,开展适应性变革,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但是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原本的缺陷和问题将会被无限放大,当其没有能够被及时解决,逐渐形成安全威胁时,在网络的传播下,所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的[6]。

3 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3.1 关注软件故障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归根到底就是软件故障的存在,因此,想要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软件故障发生的几率。一方面,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导向进行软件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环节,设计人员必须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认真负责,避免语句错误、变量错误等一些低级问题。

3.2 强化软件设计

做好软件的设计工作是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可靠性的关键所在,也是首要环节。具体来讲,应该加强对于专业软件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拓展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对于软件编程人员而言,在开展软件研发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软件的实际应用需求,编制相应的设计方案,做好可行性分析,在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后,才能着手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另外,在软件投入市场前,必须进行专业的试验检测,及时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行弥补,提升软件的可靠性,避免由于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隐患[7]。

3.3 注重监督审查

相关调查显示,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开发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缺乏足够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做好硬件系统的维护以及各个阶段的审查工作。对此,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的开发环节都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必须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监督审查工作,确保开发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范,遵循标准的流程进行软件开发,避免出现跨阶段开发的情况。同时,在每一个开发阶段完成后,都应该及时进行软件评审工作,明确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标准,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处理。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设置专业的软件评审人员,其在保证计算机软件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软件设计人员提交的软件文档进行审核,分析其是否对上一个阶段软件文档的标准进行了执行,来衡量软件开发的效果。另外,评审人员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配合,以保证良好的评审效果。

3.4 做好软件测试

固然,在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监督管理的方式,消除各种因素的影响,减少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计算机软件本身是非常特殊的,除开比较明显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因素非常隐蔽,不易察觉,其同样会导致软件可靠性的下降。因此,在软件开发完成,投入市场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测试工作,对软件的性能、运行效率、整体质量以及安全性、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及时发现监督审查中遗漏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结合计算机本身的运行条件,以及网络环境,分析可能影响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因素。需要强化对于网络的监管工作,对计算机软件的运行环境进行优化,提升软件的可靠性,确保其达到应用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8]。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也带动了计算机产业的进步。而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可靠性,影响了软件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此,在软件设计环节应该充分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积极推动软件工程,做好软件研发工作的规范和监管,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软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软件技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焦宇.浅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5(12):46-47.

[2] 贾宗璞,赵广磊.浅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137.

[3] 红梅.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技术结构的新特点[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7):84-86.

[4] 郑德贤.浅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J].电子世界,2014(8):100.

[5] 刘唐荣.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不可靠性的几点探讨[J].通讯世界,2015(15):201.

[6] 乔国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200,202.

第9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范文

现阶段,计算机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对其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对其软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这一问题多种多样,如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和质量问题及非法复制问题等,要想利用计算机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信用度。在制定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等分别进行提高。

1计算机软件概述

1.1含义

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要想得到正常的系统运行,需要内在程序及文档共同发挥作用而进行,而这些文档和程序的总称就是软件。它们实际上拥有不一样的含义,程序指的是相关数码编制,具有系统性和特定性等特点。而文档指的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软件,它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两种软件在计算机中存在不同的功能,程序是计算机运行使用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而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可以脱离文档的。

1.2分类

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从整体上来看有两种,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首先,系统软件。计算机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行,是绝对离不开不同的操作系统,这就是系统软件,其功能是管理及调节不同的硬件,促使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协作,正常运行。这种软件是由基础操作工具和操作系统组合而成,如软件连接、驱动管理等。可以说,计算机的这一组成是促使使用者、计算机及其内部操作系统紧密相连的基础,促使三者在运行过程中构建为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运行中是可以忽略掉其内部硬件的运行。现阶段市场上主要的系统软件宝库UNIX、Windows等。其次,应用软件。这类型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以达到某种用途为目的,通常状况下它以特定的形式展现自身的功能,如图像浏览器等,这种功能表现相对单一;同时还有系统功能的展现,如Office办公软件等,同时还包括人们熟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软件系统的组成包含几个独立程序。现阶段人类开发出来了多种应用软件,最常使用的有工具软件、游戏和管理软件等。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渐取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完善了技术机的网络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单纯依靠研发相应管理空间或者促使硬件设备简单实现对接是无法完成的,这是因为该网络的构建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这就要求网络中能够容纳大量的使用者信息和数据,同时能够更加快捷的促进资源共享。这些信息和资源,一旦发生泄漏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的状态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信息,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现软件安全。现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IOS将其定义为要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网络内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使用者信息和数据等,有效防止因意外、恶意操作,造成的信息资源泄露或篡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促使互联网在长时间内为人们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包含物理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应用物理保护措施促使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连接部位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减少因意外导致的数据或信息丢失;后者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应处于整体的维护和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样一来能够极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促使信息泄露的可能大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安全性在软件当中的体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计算机软件在日常工作状况中,不但可以对别人实施攻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安全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

3.1对软件的动态破译

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对软件的威胁就是计算机软件安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有效防护软件,保证其运行过程中没有被人为的滥用、破解及随意修改等现象,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其工作状态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来观察这一问题,就要构建一个稳定平台,包含所有系统硬件,从而实现软件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应当加强防护措施,严禁跟踪事件的发生,此时就应当对监测、干扰及随意修改软件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计算机软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种跟踪及控制的问题,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能够直接修改和读写计算机中的不同格式文件,在将其源代码进行窃取之后,会对计算机的密钥和防复制能力进行破坏,这样一来就能够动态破译任何一个软件,不法分子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一些数据公开或非法买卖。计算机中的跟踪调试软件具有强大的动态跟踪功能,现阶段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跟踪程序并保证其逐条运行,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断电中断和单步中断两种技术,分别以静态和动态跟踪两种形式进行。在静态跟踪当中,可以对反编译工具进行充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源代码的产生,从而促使分析工作更加便利;动态跟踪当中,是对调试工具的充分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在某处促使程序得到中断,从而实现其单步执行,达到跟踪的效果。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软件的动态破译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

3.2安全漏洞问题

开发软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限制性因素,这就导致现阶段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软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严重威胁软件的安全,但是这一现象即使是现阶段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也无法对其进行全部避免。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及生活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始终都存在安全漏洞,有些时候无法得到安全运行。近年来,多发软件安全事件当中,多数都是由于安全漏洞引起的,即使多数使用者会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装于计算机当中,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被完全杜绝,这是因为当防护软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专门实施软件破坏的技术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高手”。同时,当使用者在计算机当中安装防漏洞软件时,很可能导致更多软件漏洞的出现。

3.3非法复制问题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知识密集型产品被大量研发,计算机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特点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被应用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中,很多硬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远远低于其研发成本。然而,现阶段非法复制问题却严重威胁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具调查表明,近年来,每年都有非法盗版的现象发生,这些盗版软件导致一百三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出现,并且这一损失数据每年都在上升。现阶段,世界上各国都开始对非法盗版及复制问题加以高度的重视,并对该现象造成的法律、税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下,现阶段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我国社会受到了非法复制问题的严重影响。

4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

计算机软件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其所研制出来的产品属于知识密集型,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是值得人们对其给予高度尊重的。现阶段在加强计算机软件防护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严格而强行的约束和管理,从技术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的制约软件的动态破译、安全漏洞和非法复制等问题。

4.1技术层面的提高

技术层面的提高可以从非法复制的防止开始。现阶段我国在保护软件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大的力度,开发商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密。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部分已经被破解的软件仍然没有停止使用,而它所带来的危害就是会将多数捆绑后台程序进行启动,来威胁用户数据。这样一来,相关行业领域应及时加强技术研究,有效研制出防止非法复制出现的软件,促使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保护的同时能够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较小的威胁。同时也可以从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强保护的方面入手,加强密钥的研究。在对反跟踪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是对调试工具进行充分利用,那么就应当研发相关技术防止该工具被非法利用。现阶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当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于CPU的严重依赖,导致一旦该软件被监控,就会泄漏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将该技术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消除,同时对反跟踪技术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实现对软件的保护。

4.2组织管理层面上的提高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中,国家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不仅要构建专门的单位或部门,还应当对软件开发商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软件从研发之日起一直到被使用者进行使用,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及管理,从而有效的防止非法复制问题。相关部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软件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以专题小组的形式进行非法复制和动态跟踪,能够极大的提高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当提高对使用者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限制软件的拷贝和移植等。

4.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保护计算机软件过程中,首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专业杀毒软件的应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措施就是对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使用者在应用电脑访问相关网络时,电脑内部网络有时会受到外部网络的不正当攻击,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能够对外部网络不必要的攻击进行预防和阻止,促使电脑中相关软件免受威胁,从而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说系统内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防火墙正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部分用户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始终维护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非法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现阶段,世界上研发出来的防火墙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黑客入侵状况逐渐减少,安全性始终存在于电脑软件系统网络当中。

4.4加强硬件系统安全防护

在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过程中,对其硬件系统进行加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需要记忆硬件系统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硬件系统一旦发生安全威胁将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物理安全和设置安全。前者指的是机柜或交换机等物理设备发生安全问题,这需要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电脑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后者指的是有效设置设备,硬件受到外来入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4.5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策略的过程中,现阶段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充分应用。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使一个网络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况之下,同时在针对部分重要而机密性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时,这一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想有效处理这一问题,使用者可以对相关文件进行加密,使用密钥,文件经过加密后,会形成某列无法及时识别的代码,这样一来,只有熟知代码的人员才能够在输入密码以后对其进行访问,也才能够清楚的看见文件的真实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