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科学的调查方法精选(九篇)

科学的调查方法

第1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一、证据调查学的缘起。证据调查学是研究证据调查方法、规则和规律的学科。由于证据调查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司法活动和执行活动之中,所以证据调查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也适用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它不仅适用于侦查人员的工作,也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律师及其他执法人员的工作。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重刑轻民”的法律文化传统,所以长期以来只注重研究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调查,而且多从侦查破案的角度加以研究。至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据调查问题和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的证据调查问题则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以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为基础。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证据调查的方法。

证据调查学是在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因此研究证据调查方法必须从证据调查的实践经验出发。证据调查活动存在于一切案件的诉讼过程之中。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还是行政诉讼案件,都离不开证据调查活动。而且,证据调查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要进行证据调查,审判人员、公诉人员和律师也要进行证据调查。此外,公证、仲裁、内保、纪检、监察、海关、工商、税务等人员在其相关的工作中也要进行证据调查。虽然不同案件中的证据调查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虽然不同主体的证据调查活动各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它们在基本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共性。正是这种共性或内在的统一性使它们共同组成了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证据调查学既要研究各种证据调查活动的一般方法,也要研究各类案件中证据调查活动和各类主体证据调查活动的特殊方法,(2)证据调查的规则。

证据调查是司法活动或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以实现有关法律任务为目的的,其行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因此证据调查学要研究这些法律规定。而这些法律规定也就是证据调查必须遵守的规则。作为证据调查学研究对象的法律规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关程序的法律规定,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中有关证据调查的规定;二是有关主体的法律规定,如《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中有关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三是有关各种行政执法活动的法律规定,如《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规中有关调查取证的内容。此外,每一种具体的证据调查措施或方法也有其必须遵循的规则,如询问证人的规则、现场勘查的规则、物证鉴定的规则等,这些也是证据调查学必须研究的内容。(3)证据调查的规律。

证据调查学必须在全面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这种调查活动的规律。证据调查的规律也具有多层次性,既包括一般认识方法和思维活动的规律,也包括具体调查措施的运作规律,还包括各种调查活动的特有规律等。准确地揭示证据调查活动的各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应的理论体系,这正是证据调查学的根本任务。

三、证据调查学的体系。一门学科的内容是由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我认为证据调查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证据调查原理,包括证据调查的概念、方法和原则;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证据调查方法的历史沿革;证据的性质和种类;证明的对象和程度;证据调查的思维方法等。(2)证据调查步骤,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途径和基本步骤;如何分析已知本证和反证的内容及可信度;如何确定待查问题并提出假设性推论;如何收集新证据;如何评断和使用证据等。(3)证据 调查方法,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人证调查方法;物证调查方法;书证调查方法;视听证据调查方法;科学鉴定方法等。(4)证据调查实务,包括证据调查的技能和策略;

第2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五)附录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第3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第4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精确新闻 社会调查 教学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科学通用的一门方法类课程,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人口学、心理学等专业均开设了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吸纳了这种研究方法,尤其体现在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等领域。不仅如此,新闻报道活动也常常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用于收集舆情民意和进行新闻报道,这一作用使新闻从业人员以及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其重要性,国内外许多高校的新闻学专业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

由于长期以来新闻专业的教学方式以及研究思路与社会调查方法的“实证”特色有很大不同,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的教学实践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满足媒体单位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需求,加强课程的专业结合度,是本课程教学思路改革的出发点和诉求。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社会调查在业界实践中应用的研究,尝试寻找到一套适用于新闻专业本科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社会调查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精确新闻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精确新闻最早由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提出。迈耶认为,传统的搜集和加工新闻信息的方法已经过时,这种方法普遍的对事实描写得不准确,评价似是而非,一味追求瞬间即逝的、耸人听闻的情节,很少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和政治角度去分析材料,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理想的解决办法是让新闻与科学相结合,而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新闻报道成为将二者结合的重要途径。

到了本世纪初,许多媒体尤其是政经类媒体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研究院,以民意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结论为研究基础,各种指数、专业报告、排行榜,借以打造媒体在相关领域的权威品牌。例如《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中国经营报》每年年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第一财经周刊》自2009年开始每年年末进行年度薪酬福利调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自2006年开始每年推出《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各种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新闻报道栏目已经成为媒体打造自身品牌实力的一门利器。

二、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

1、数据来源多样化

精确新闻报道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媒体主动收集数据用于新闻报道,即主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二是媒体利用政府部门或科研机构开展社会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新闻报道,即被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

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在于整个调查过程具有可控性和可监测性。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策划需求设定调查主题并实施调查,记者熟知调查各个环节的执行状况以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可控性决定了媒体可以获悉调查结果背后的各种信息,如抽样方法、问卷收集的方法、问卷回收率、应答率、样本代表性甚至受访者对调查的配合程度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记者在报道调查结果时向受众解释数据结果产生的原因。国际上一般在精确新闻报道中对抽样指标公示的要求较高,注重各种抽样指标等调查过程数据的阐释。美联社执行编辑协会、美国民意调查研究协会和美国全国民意测验评议会建议或规定的民意调查精确新闻报道原则来看,其中牵涉到的抽样指标在数量上超过了三分之一,主要包括抽样总体、样本量、有效样本量、抽样误差。

可见,主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符合国际上对精确新闻报道的要求。然而,主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的局限也较明显。比如由于媒体的人力、经费受限以及新闻对时效性要求等原因,媒体自己完成的社会调查通常存在样本量少、样本代表性不强、问题不够深入、无法解释公众行为和态度产生的原因等问题。

被动型的精确新闻报道目前为大多数媒体所采用。媒体并不介入民调的执行过程,而是根据政府机构、学术单位、民办非营利组织、商业调查公司等提供的民意调查结果,来撰写和解读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的特点是:消息源(即数据来源)丰富,但记者很难获知数据背后的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回收率、问卷内容、指标含义等信息,因此在调查结果的解释上会有信息缺失,甚至可能由此导致对数据的错误解读。

2、语言通俗化

许多精确新闻报道,由于数据信息较多,所以通常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避免大量使用各种术语。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时,会向受众解释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不仅如此,该类报道通常会从个人入手去解释数据的含义和影响,用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事件做导语,然后从个别发展到一般,从某个问题对一个人的影响折射出很多人受到的影响,体现“多数人中的一个”的新闻写作技巧。

3、注重视觉的表现力

精确新闻报道将视觉审美艺术同量化、准确的数字文本信息结合在一起,用适当的视觉语言将数字与数字间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和归纳,形成既易于表现又具有戏剧化色彩的图形格式,使受众以最少的时间最大的兴趣去理解新闻。数据制图将枯燥的数字、统计报表等通过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呈现出来,把数字转换成创意图表,激发读者直观的感受。

三、新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第5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一、社科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论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说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研究问题进行层层梳理,提出明确的论点,并逐一予以阐释、 论证的研究方式。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属于论证型论文。论证型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因果法、反证法、引申法等。

(二)评述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评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其研究领域的某一成果或具体观点进行褒贬不一的综合性评述的研究方法。根据评述对象的不同,评述通常分为文献评述和会议评述两种不同类别。运用评述研究方法所撰写的。论文通常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并钚- -味对已有观点或成果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面驳斥,而是综合各方面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评述。评述型论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题和总结三个部分,与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论证型论文相比有明显区别。在评述型论文的撰写中应特别注意对评述对象资料的搜集要尽完整,使用的文献资源也应忠于事实,最大程度保证评述的客观性。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论文研究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调研方法撰写的论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撰写的论文就是"调研型论文".调研方法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调研,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开展客观分析的一种综合性学术研究方法。调研方法最常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性方法。调研型论文通常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通过调查去研究某些社会现象,得出有关数据,归纳相关规律,为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或参考。

(四)考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考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的某- -问题 ,以直接或间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义上的"考证"多指对古籍、古证的考察或修订。现在的考证含义已有所延伸,不再仅局限于对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对事实的考核和例证。

考证方法常用于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考证型论文-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与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证型论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证观点,否则只是延续前人的考证结论,考证的意义就大大削弱了。

二、适用社科论文的研究方法介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问卷调查法 ,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 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纲或观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 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 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 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 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种方法技术, 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3、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从而全面地、 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自然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 根据观察、 记录、 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理清关系,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 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 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 揭示内在规律。

5、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 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6、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 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 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 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 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8、模拟法 (模型方法 )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 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 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11、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 它将已有的现象、 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 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 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 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 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1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 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 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 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 ,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 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 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 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

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 模糊数学 分析方法。

14、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5、 系统科学方法

第6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费孝通;治学方法;江村

费孝通(1910--2005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把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综合运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建立了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社会研究方法。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科学学科学习的晚辈,从费孝通先生的治学研究方法中可以获取很多的经验与启示。

一、注重实地调查

费孝通曾说过:“我是极力主张社会科学一定要从实地开始的人。”费孝通先生在江村近两个月的调查中切身体会到,实地是一个宝贵的知识的源泉。《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为实地调查树立的典范。先生一贯主张实地调查,反对脱离实际的抄袭和空谈。先生从始至终都坚持把实地调查当做自己的治学道路,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农村去调查访问。先生的社区研究的论著都是对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客观情况的概括,是对老百姓实践经验和创造的总结,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先生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小商品,大市场”、“草根工业”、“经济区域发展”等一系列概念、理论或者观点,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总是能给人以一定的思想启迪,也为国家解决当前迫切的建设课题提供科学基础。

二、从个别看一般

所谓从个别看一般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同当地人民结合起来,对这地方的居民的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研究。先生的学术研究就是从江村这个微型社区研究入手的。之后,先生又选取了禄村、易村、玉村等农村社区进行研究,同时对一些小城镇和边区的村庄、乡镇也进行了更多的实地调查。费孝通先生的意图是把一个村作为一个中国农村的典型加以解剖,从个人看一般,使人们能从一个窗口中大致的看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的状况。

以江村为典型的农村对于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来说是微型的,但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从微型(或者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个案)入手,不仅可以相对轻松的获取资料,而且通过积累,也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且拥有大量的实证资料作为支持。

三、进行跟踪式的调查

跟踪调查也是先生采用的治学方法。跟踪调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以他人的研究实例为基础进行跟踪式研究。另一类就是研究者本人若干年后“旧地重游”,对过去研究过的对象进行同样系统的考察、调查。纵观先生一生的治学道路,就一个小小的江村,先生就跟踪调查了60多年,前前后后一共对江村进行了26次访问。不光是江村,先生对其他地方的调查都采用了追踪调查的方法,如三访赤峰、临夏、温州;四访民权;五访沧州;七访定西;八访张家港等等。费孝通先生从事江村五十年的跟踪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江村这个农村社区五十年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中国农村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沧桑变化。

整个中国正向繁荣富强的目标前进,江村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农村。江村所取得的经验,无疑会影响其他的村子;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从其他村子的实践里取得启发而获得解决。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取追踪调查的方法,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反映研究对象的变动情况,从而能使研究在动态中发展和完善。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费孝通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社会科学中经常应用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主题的研究方法,由一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术语、概念和假设等组成。先生在治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定性分析,但也结合了定量分析。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先生对江村的家庭人口规模的测算,人地关系的数量分析和农民收支状况的分析等,都是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在《禄村农田》一书中,先生更是以大量的数量分析作为验证整个理论假设的基础。先生认为,定量分析应该在定性研究之后,因为正是有了定性研究之后,人们才可以知道研究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适用,这是定量调查的适当用处。但是,先生对于那种把社会调查和研究看作是“填表格一统计一写报告”的机械工作的观点是反对的。

第7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暴力事件;急诊科;护理人员

暴力事件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内遭受患者及家属威胁、辱骂、攻击,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事件。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以急危重症患者居多,具有病情严重、进展快等特征,加上患者家属求医心切,情绪波动过大,暴力事件发生率较高,而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更易遭受暴力袭击[1]。目前,各个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遭受暴力行为的情况已普遍存在,但仍未引起权威部门重视。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相对高效的急诊暴力事件控制预防及应对工作模式来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是当前各个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总结引发暴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6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148±399)岁;文化程度为中专5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1名;工龄2~20a,平均(1105±436)a;4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8名护师。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调查方法

①将急诊科作为田野调查点,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工龄、年龄等信息,收集国内外类似文献,提出问题,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②以调查提纲为标准,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引发暴力事件的原因,并结合急诊科其他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确保暴力事件引发的原因真实可靠;③待田野调查结束后评估调查结果,结合急诊科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调整调查内容。

1.3观察指标

统计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定性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2.1暴力事件发生原因

经田野调查法调查,急诊科发生暴力事件共80起,发生原因以患方疾病知识匮乏(1250%),患方耐心不足(1000%),护理人员经验不足(1250%)和工作负荷过重(1000%)为主。

2.2暴力事件发生方式

暴力事件发生方式依次为肢体暴力威胁28起(3500%),辱骂20起(2500%),故意损坏财物18起(2250%),肢体暴力14起(1750%)。

2.3暴力事件发生时间

暴力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中午23起(2875%),上半夜17起(2125%),下半夜14起(1750%),上午10起(1250%),下午10起(1250%),凌晨6起(750%)。

第8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职业素质;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引向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质,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着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基础薄弱、教育科研能力偏低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必须更新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条件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动力,促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上新水平。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意识到教育科研与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自身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教师寻找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乌兰县第一中学、乌兰县蒙古族中学、格尔木市第十五中学、都兰县第一中学、天峻县第一民族中学5所学校的25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50张,收回有效问卷236张,有效率94.4%。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为问卷式调查,主要围绕6个维度,共设计了2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题,多选题2题。分别是对教科研的认识与看法(1、2题)、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情况(3题)、教育科研意识与积极性情况(4、5、6、7、8题)、教育科研积极性情况(9、10、11、12题)、对于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情况(13、14题)、教育科研能力情况(15、16、17题)及现状成因情况(18、19、20题)。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教科研的认识与看法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有48.73%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很清楚,同时,对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或自我发展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47.03%、40.68%)。笔者认为,这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先决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调查

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调查结果(见表2)中,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情况不够理想,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20.34%),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经常阅读(28.39%)。这就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阅读教育教学期刊、书籍,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认识不足,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育科研意识与积极性调查

1.教育科研意识

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有85.59%的教师对新旧教材进行过对比分析。在阅读教育教学相关文献时,仅有极少数的教师做一些读书笔记(17.37%),有33.47%的教师一般不做笔记。在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有63.56%的教师喜欢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69.49%的教师喜欢思考,希望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教材研究、教法改进等方面,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调查数据还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教师(仅占22.46%)曾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某些教育问题重视不够,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意识,所以,教育科研意识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中。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育科研积极性

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有65.25%的教师喜欢与其他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这就表明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愿。接近一半的教师在平时上课期间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一些调查研究(45.76%);并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在上课时,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52.97%)。但调查数据也显示,不到一半的教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记录、思考,并想找到解决的办法(46.61%)。这就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这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高原期现象”。只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愿与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增强教育科研能力,这也是实施教育科研行动的思想基础。

(四)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43.65%)。表6中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较熟练掌握的教育科研方法仅限于调查法和观察法(分别达58.90%、54.24%)。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及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理论方面出现“缺钙”,这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将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五)教育科研能力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7)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参与教育论文的写作研究(54.67%),尽管大多数教师(67.37%)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但部分教师在评职称前应付一两篇论文,由于学校缺乏教科研方面的奖励机制,评上职称后大多数教师再无心思撰写教研论文。能够和基本能够独自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仅占19.92%和49.15%,这表明,当前海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因此,该地区的教师迫切需要相关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在教育科研知识、方法和写作方面的培训,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能够顺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研促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现状成因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制约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有5点: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教育科研的发展(44.92%);学校提供了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但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科研(16.10%);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与课程学习、教学工作分离,难以兼顾(达到59.32%);数据还显示,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不够完善(48.73%);50%以上的教师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不够。以上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将形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教研部门和学校。这样的调查结果不仅说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室及学校在对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教师不能够从自我角度出发,认真审视形成自身现状的根本原因。这也将对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四、分析与建议

(一)分析

从本次调查来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大多数教师对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比较深刻,也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愿和意识,但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观念滞后,认识不深刻,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教育科研与己无关、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开展教育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等。实际行动严重滞后于意识,未能在实践中实施。

2.教育、教学期刊书籍的阅读情况很不理想,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不够深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

3.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其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教师流失严重,说明急需提高教师的待遇。

4.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得比较单一,不够扎实,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储备不足,教育科研能力较差,亟待提高。

5.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6.学校的教育科研指导思想不健全,对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力度不够。

7.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对科研评价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室,举办教研沙龙、读书交流汇报会等,提高教师阅读数量与水平。

2.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科研知识学习及提高科研能力,切实投身到教育科研中,使教育科研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中。

3.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教育科研,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明确教育科研指导思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育科研培训,注重顶层设计,宏观指导教育科研工作,夯实教师教育科研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

第9篇:科学的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 海洋调查 教学改革 实践

“海洋调查”是我校海洋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三上学期为海洋学院的学生开设。该课程主要介绍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海洋调查等方面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海洋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海洋研究、海洋管理、环境保护等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培养质量。

一、对海洋调查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海洋调查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课程。人们要了解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就要对海洋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在高校开设该课程较早,但是这门课程又随着每一种新仪器、新方法的问世不断地更新。基于这样的课程特点,授课老师在讲解时既要介绍海洋调查的发展历程,又要关注海洋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灵活的教学思想,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教学,整合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海洋管理专业的定位认识。海洋管理专业是淮海工学院新开设专业,专业定位还不是十分的清晰,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够。海洋调查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从低年级的迷茫中走出来,对自己的应该掌握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走上社会后自己的发展定位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二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出海调查的知识体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海洋调查的内容、方法以及调查船观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既介绍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又介绍最先进的调查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从不了解海洋调查工作到了解较多再到掌握系统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海洋调查,除去教授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提倡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对海洋万千之谜抱有孜孜不倦的探求之心,对海洋开发事业充满热爱,才能使海洋科学蓬勃发展、一往直前。

作为培养海洋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工科院校,我们讲授海洋调查时要做到知识重点突出、内容由浅入深、丰富易懂。以海洋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为宗旨,加强实用性教学。对海洋单要素的调点强调,对如何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从思路上积极引导,一方面使授课内容井然有序,突出教学的实用性、系统性;另一方面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有些章节进行增删,将讲课、作业、实习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

二、对海洋调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

“海洋调查”课重在讲述调查方法和调查仪器,实践性强,仪器设备图表多,课堂教学难度大,单靠口头叙述是不够的,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过程感性化,形象化。各种调查仪器的图片以及现场操作演示不仅使课堂生动活跃,更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取知识。例如讲解抓斗式采泥器采集海洋沉积物,光靠授课老师口头描述是讲解不清楚的,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仪器,对于如何使用采泥器采集沉积物样品更是无从理解。通过FLASH课件,学生不仅认识了仪器,而且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我们在课堂上还进行简单仪器的演示教学,例如颠倒式温度计的讲述。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板书也是必需的。只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气氛才能更生动,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播放影像,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在海洋调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来播放有关影像。第一次安排在海洋水文的调查讲解后,此前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由此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探求兴趣,而影像的播放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像的内容应该选择较为单纯的。例如潜水器的发展过程等。第二次安排在综合调查讲解后,影像的内容应丰富,涉及到的调查要素较多。例如泰坦尼克号探秘、深海探测等。通过观看影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也使学生感到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现实应用紧密相关。

除了在课堂的教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海洋教育科技活动小组,由专家老师不定期做一些讲座,向学生讲授海洋调查方面的知识并回答他们的提问,展开讨论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们已经为我们作了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底古生物专业的调查研究等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又通俗易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海洋调查主要讲解调查海洋各要素的仪器和方法,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部分内容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用起来有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

海洋水文要素的调查较为简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能亲自操作实践,因此讲述过程中应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由理论的讲解到仪器的演示再到现场操作的描述,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教学互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讲解较为晦涩的海洋物理因子的调查时,老师应该处于核心位置,尽可能讲解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难题在实习过程中应该得到解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精密现代测量仪器及各种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群体合作精神,

三、注重海洋调查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和海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

海洋科学发展迅速,海洋调查仪器不断更新问世,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尽量把前沿的研究现状与成果穿来,坚持教学内容与海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也了解到这一学科的前沿研究信息和发展动态。

四、结论

海洋调查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每一章节相互关联,其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需要随教改的深入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例如: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要求;教学的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和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把大量的信息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和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侍茂崇,郭高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惠元.试论课堂教学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