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技术馆科学传播现状及对策

科学技术馆科学传播现状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作为开放15年的“老馆”,其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并逐步形成现代科技馆体系。但其在展区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扩建场馆实现特色展区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拓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这些对策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黑龙江省科技馆科学传播发展。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传播;现状及对策

一、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科学传播现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建成于2003年,同年8月开放。2015年5月面向全国免费开放,年接待量超百万人次。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少年儿童校外科技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技馆始终以科学传播教育为根本任务,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四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其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总结形成的管理和传播经验,被全国多家科普场馆学习借鉴,受到社会各界和兄弟场馆的广泛好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对科学文化知识需求的提升,受政策、资金等影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面临着缺少特色产业展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教育活动开展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与相关部门缺少横向联系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科技馆科学传播的实效,亟待解决。

二、现阶段科学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展区缺少对龙江特色产业的展示和宣传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公众进行科学传播教育,科技馆既是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场所,也是展示黑龙江地域特色,宣传黑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黑龙江省作为共和国长子,军工装备、激光技术、焊接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和铁人精神、龙江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黑龙江省科技馆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窗口,应对此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黑龙江省科技馆现有10个展区,400余件/套科普展品,但其中具有龙江特色、能够体现龙江精神的展区只有1个,展品不足20件/套。展区缺少对龙江特色产业和龙江独特精神的展示和宣传,大大削弱了黑龙江省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功能,无法全面有效的进行科学传播。

(二)缺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黑龙江省科技馆作为科学传播和普及的重要场所,其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引进和储备新型人才,避免人才流失,让人才在科技馆事业中最大限度的体现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特别是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持续增加,安全管理上的隐患增多,展览损耗加重、维护难度增加,展区管理和展教工作开展的压力增大,人员工作强度大等,这些都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来保证科技馆的科学有效运营。然而受政策、资金等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科技馆在职称评聘、人才选拔、人才激励等方面相对欠缺,缺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教育活动开展的精细化程度不足

黑龙江省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次数和人数逐年增加,但教育活动形式、内容、评估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不高。场馆对教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活动专门的研发人员不足,且教育活动的经费有限,很多教育活动的材料、教具受到限制,导致教育活动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而教育活动缺少开展和评估的相应标准,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导致教育活动质量及效果不佳,教育活动开展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有效科学传播的对策

(一)扩大场馆规模,建设地方特色展区

针对黑龙江省科技馆展区缺少对龙江特色产业的展示和宣传问题,可以通过场馆扩建,规划建设地方特色展区来解决。黑龙江省科技馆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在原有场馆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补充场馆功能不足,更好的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扩建基础上,对能够体现龙江特色的产业、技术、精神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建设打造地方特色展区。

(二)注重人才的建设与培养

在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今天,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黑龙江省科技馆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健全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转变激励机制理念,更好的发挥科技馆人的聪明才智。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方式。2.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能力培训,形成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队伍。3.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公开选拔考核,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体制。4.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创新薪酬分配制度和奖励机制。5.完善岗位管理体制。对于馆内岗位施行动态管理,严格进行绩效考核。对于空缺岗位优先进行内部招聘,加大馆内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拓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黑龙江省科技馆在教育活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活动受众需求分析、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开发系列教育活动教材、教案、资源包等;同时重视业务部门人员的开发能力培养和挖掘,开展基于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并使之常态化;促进馆校结合,科普资源内容与学校教育结合,使科技馆教育作为学校正规科学教育的补充;将科技馆融入社会,开展馆校联合、馆企联合、馆馆联合、馆政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横向联系,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科技馆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香.浅析自然博物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2).

[2]杜成龙.新常态下关于加强科技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6,(3).

作者:王慧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