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科学发展观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发展观核心

第1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主动融入地方,促进思想解放。主动融入是__邮政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邮政作为社会公用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邮政只有紧紧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乘势而上,借势而为,主动融入,才能在服务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先行先试。先行先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我们要在思想观念上先行先试,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机制搞活上先行先试,坚持以市场化、公司化为导向,调动员工发展的积极性;在项目带动上先行先试,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找准项目,力求项目先行先试,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持续发展水平;在服务百姓上先行先试,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稳步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勇于创新

强化创新精神的核心地位,建设创新型企业。对于__邮政来说,依靠大投入、大成本来拉动业务增长,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创新精神的核心地位,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要依靠创新,切实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把握好创新的三个重点。一是体制机制创新。就是管理创新问题,要突出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财务管理创新。二是业务发展创新。函件数据库营销、国际速递业务、邮储余额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依赖于创新。三是作业流程创新。要在干线网络优化的基础上,加快终端作业流程的调整,以进一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在__邮政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人的因素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关注员工的根本利益,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一要让企业员工人人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为员工成长创造条件。二要让一线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收入分配向营销一线倾斜。三要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关注客户价值的提升,促进企业与客户和谐发展。以人为本,落实在客户身上,就是要密切关注客户的价值提升,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邮政服务只有帮助客户实现价值的提升,才会打动客户,合作才能持续。

关注邮政服务的提升,促进邮政与社会和谐发展。要协调好“通政、通商、通民”的关系,切实履行好普遍服务义务。要围绕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办好各类邮政业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和形成富有行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企业文化。

科学发展

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这是__邮政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__邮政来讲,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窗口业务拉动向依靠项目带动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要把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__邮政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__邮政经营工作的核心。

要提升发展质量,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要把__邮政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速度是发展的基础,没有较快的速度,就没有较大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质量和效益是发展的目的。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最终会反过来制约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__邮政又好又快发展。

第2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河道站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因此,学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要结合关注民生紧密学。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民生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既要抓经济求发展,又要处理好群众的热点、难点。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掩盖问题,不因循守旧。

三是要结合加强党的建设学。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干部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的领路人,要谋发展,就得把握好方向,制定好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步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因而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3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央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方向,上述三个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开发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讲,更要努力研究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探索经济发展与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对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下面就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廊坊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利用潜力前景堪忧。从1992年建区到20*年底,廊坊开发区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亿元,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18亿元,财政收入18.8亿元,出口创汇4.9亿美元。其中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34.7;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33.4;实际利用外资8426万美元,增长11.2;实际引进内资25亿元,增长11.5;贸易出口9940万美元,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增长19.7。开发区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付出的代价是到2010年的规划用地指标已提前用完,目前的出路是想通过规划的修编进一步追加用地指标,以维持今后开发区的发展。现在开发区已经出现了无地可用的困难局面,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过来开发区在土地利用上的做法,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开发区城市规划需要重新定位,集约利用土地势在必行。近年来,开发区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廊坊开发区截止到20*年底共批准征用土地24761亩,按产业分类,工业项目211宗,面积8782亩,占35.5;住宅类用地23宗,面积2289亩,占9.2;商服类用地52宗,面积1853亩,占7.5,公用设施用地30宗,面积713亩,占2.9,公共建筑用地26宗,面积7267亩,占29.3,交通用地7宗,面积3593亩,占14.5,特殊用地1宗,面积264.亩,占1.1。从目前开发区的用地结构分析,开发区应是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区,如果建成功能齐全的小而全城市部局,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因此在今后的规划思想上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和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上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上要善于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规划内容上,突出强制性内容,有效配置资源,保护资源环境;规划体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要根据“五个统筹”的要求,调整规划的编制内容。规划编制要由注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从注重确定城市性质、功能、规模、定位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编制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考虑开发区的运行成本。比如当今交通越来越发达,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就应当考虑结合人的流动来确定开发区的城市功能问题。有些功能设施要考虑与市区共同享有。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和制定开发区发展新思路。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高科技、外向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总体定位,坚持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会展旅游两大新兴产业为两翼、以科教产业为助推器的产业定位,努力把廊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经济区。在项目建设上做到“一建二改三突破”,即:新建廊坊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继续改进和完善招商机制,改进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在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税收回报好的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特别是在特大项目(内资10亿元以上、外资1亿美元的生产性项目)的引进上要实现突破。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面,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企业及研发机构,整体引进国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努力把廊坊开发区建成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旅游会展经济为重点,新兴第三产业高度发达,集新型高科技产业区、现代高教区、绿色环保区、文化先导区、旅游休闲区和城市化示范区于一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外向型、园林式、现代化的全国一流开发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土地管理和利用要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审批,优化配置。根据企业的投资情况、生产性质、实际需要等多方面综合审查,并以此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依据。在保证企业正常用地要求的基础上,坚决避免多占或滥占土地现象,使进区企业达到用地指标上的最小化,实现配置资源与效益产出的最佳组合。

二是项目进区,择优汰劣。在进区项目的选择上,改变“饥不择食”和“良莠不分”的做法。立足于“高科技、外向型”,加强项目进区前期的考察工作,严把项目进区关。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坚决防止那些档次低下用地规模又大的项目进区。

第4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每次当我看到一身身湛蓝色的税服在大街小巷上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头顶着庄严的国徽,无私奉献,为国聚财的时候,同作为一名共和国税务人的我,内心的就会涌现出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税收,国之命脉啊!没有税收,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税收,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没有税收,更没有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明白这一切都是与税收密不可分的,但我们是否考虑过税收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是的,这就是诚信征纳,而关键的关键正是诚信。但是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为追求眼前利益,为满足个人欲望,缺乏诚信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从假烟假酒假名牌,到周正龙虎照的横空出世,弥天大谎;从求职升迁中假文凭假学历,到足球“黑哨”吹痛吹碎了亿万球迷们的心;从少数政府部门朝令夕改,监管缺失,到全国奶制品企业深陷 “三聚氰胺门”的悲哀。“民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政无信不威,国无信不强”。失去诚信,人们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失去了坚强有力的支持,更可怕的是也失去了人格和尊严。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诚信”呢?顾名思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几何时,商鞅语重心长的告诉秦王诚信揽人的道理,于是有了城门立信的故事;又曾几何时,周朝的周幽王面对冷若冰霜的妃子,竟然开起了烽火戏诸侯的玩笑。于是,假作真来,真亦假,在烽火的燃烧中,在妃子的灿然一笑中,在诚信的悲叹中,一个国家灭亡了。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得诚信者得天下,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税务部门代表国家履行着为国聚财的重要职能。作为共和国的税务人,诚实守信、节身自律显得更加重要。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的优秀税务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武汉市汉阳区局普通干部刘丰收,一身正气、英勇无畏、淡泊名利;全国三八红旗手襄樊市国税局稽查局普通干部任百鸣,敬业爱岗、开拓进取,巾帼不让须眉;荆州市国税局街河市分局税收管理员杨松,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直至热血铸英魂。他们用诚信和智慧为税收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无数个厂矿企业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无数个深山密林刻下了他们匆匆的足迹,无数个寒冬酷暑见证了他们的忠诚。他们以诚为上,以信为本,用诚信追求人生的辉煌,用诚信塑造了优秀的税官形象。他们,就是诚信为民的楷模!

诚信要求广大公民和企业诚信纳税。“税赋不丰,何以兴国;国家不兴,焉能富民”,这正是诚信纳税的意义之所在。每年我局都要反复遴选、层层评审,评出上一年度全省国税“双十强”和“百佳”纳税人。他们是广大纳税人中的龙头群体,他们年纳税总额占据了全省国税收入总量的半壁江山;他们中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他们的诚信纳税为全省的纳税人树立了典范。

诚信,同样要求我们国税机关诚信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诚信为民,和谐税收,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我们时刻不忘我们的权利是人民所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纳税环境,是我们维护广大纳税人利益的最实际行动。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已被摈弃。

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诚信为民,和谐税收,就是要取信于民。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坚决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们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我们构建了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营造了“诚信纳税光荣,偷税骗税可耻”的氛围。近年来,在全省范围举办的各行业的行风评议活动中,作为执法部门,我们连续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这是广大纳税人对我们最真切的肯定和最实际的信任。

第5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展的必然。同志早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版权所有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

分的发挥。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版权所有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版权所有

第6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99-02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不太喜欢在体育课上奋勇争先,尤其难以面对挫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双边活动。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在校的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而感到非常愉快……”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而没有兴趣时,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例如在二年级的前滚翻有些学生始终掌握不了方法,慢慢地起初愉快心情和学的兴趣也没了。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胯下看天空,他们当时觉得很好玩,学生们又恢复了一点学习的兴趣。看完了天空再练习,他们就基本能完成了。只要教师不断地从实践中创新,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例如教师多关心学生,少一点批评,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上课。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是体育教学中最需要的吗?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好感与认可,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因此,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关键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能把一些学生觉得无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热烈宽松。例如学生特别不喜欢800米跑,我就利用电视中《挑战极限》这个节目的方法来比赛,看最后谁能获得胜利,也就能战胜自己的极限。学生为了战胜自己也就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二、创设学习情境

1.亲近生活。任何东西都是起源于生活,体育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与教学的融合。把学习内容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更加贴近学生,学生爱学、乐学,也易于接受。例如在投掷练习中我用了运动会的形式练习,把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事件融入到体育中,在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昂,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快乐,学生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感染力和教学效果。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儿童喜爱的教学情境。如龟兔赛跑、小兔搬家、快乐的小青蛙等等情境教学,学生在课上就能以轻松、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活动。

3.情感交流。学生是好奇宝宝,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提出来,在一节课上他们会提很多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遇到学生提问,往往会制止他们的提问,学生就无法和教师在言语上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而我注重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学生间的评比、课后的小结等,来说说同学们学得怎样或是自己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交流上就进了一步。

三、提升心理品质

1.提高坚持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长跑,有些学生就是跑不完全程,那时我们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对那些“虎头蛇尾”的学生可以讲一些坚持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伟人故事来进行教育,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坚持练下去。

2.增强自信心。由于少年儿童比较弱小和容易产生恐惧,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课上有些学生就是认为自己不行,这时教师就要降低难度或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进行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一次跳高练习中,有几位学生不敢跳,在旁边一直说“我跳不过去”“我跳不过去”,我就对他们说:“相信自己这高度绝对跳得过的。同学们肯定也相信你们是跳得过去的。”同学们也在一旁鼓励。他们就鼓足了勇气,勇敢地跳过了这高度,同学们都为他们鼓掌,当时他们笑了,自信心也回来了。

3.加深协作性。在体育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行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只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就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得准、传得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又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开展,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第7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以往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积极参与的几率小,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直观图形、实物观察和实际操作,借助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形象,观察变化,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1)长方体有几个面?(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3)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4)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样?(5)长方体有几条棱?根据长度可以把棱分成几组?(6)每几条棱相交于一点?(7)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以上这些长方体的特征,都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观察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探究而获得的。明确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的特征,长方体的空间直观表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初步形成了,如此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生摸圆感知后,让学生尝试画圆,再引导学生剪圆、反复对折,在观察、交流中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最后再演示“羊吃草”等精彩课件,让圆心、半径、直径等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直观展示,让学生的探究结果更形象,更明确,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人们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1.请学生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2.教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判断。3.请一个学生表演打开教室的(能左右移动)玻璃窗,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平移,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强化应用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彻底巩固,并把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们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运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怎样求三角形彩旗的面积?怎样求红领巾的面积?怎样求做一个三角形标示牌需要多少铁皮?等等。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应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8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一、解决问题阶段组织实施的主要情况

在组织实施上,主要体现为通过“四个紧密结合”解决问题:

第一,与学习贯彻省领导与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解决问题。一是深入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省领导和委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是精心部署。围绕省领导和委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节能中心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主要工作和重点环节,进一步提出整改工作思路,修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处室以及完成时限。三是加强宣传。通过简报、媒体等多种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与进一步完善调研课题紧密结合解决问题。我中心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查摆、边整改,在前一阶段初步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突出问题的解决。

第三,与推动节能工作紧密结合解决问题。按照年初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的部署,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与实现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推动节能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初步整改工作的主要情况

节能中心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着力解决与节能降耗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解决如何提高节能监察执法质量的问题。解决办法:1、制定衡量监察执法质量的标准;2、按照重点用能行业的特点,组织节能执法人员学习工艺技术知识,拓展知识面;3、加强节能执法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建立节能执法信息分析制度。

二是解决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办公力度;加大学习型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加大节能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利用国家240万节能专项资金添置专业设备仪器;加快计量认证工作进度,确保年底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第9篇: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中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指什么

(1)体育教师不能超越体育教学的功能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考虑“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时,能“为之什么”、“为之多少”。体育教学主要有健身、健心、育德、掌握运动技能、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培养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等功能。基于这个视角就会框定了问题研究的空间范围。

(2)学生既需要“在校期间”健康成长,也需要“离校以后”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学生“现在”和“将来”两个时间段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如果我们更关注学生终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就的话,那么其进取心、合作精神、关怀意识、创造力、意志力等往往就比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要。因此,必须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背后蕴含着的深层教育价值。基于这个视角就会框定了问题研究的时间范围。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进一步说明了这样的观点,提出:“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清楚地解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正含义,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

三、如何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对增强体质与终身健康、对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保证精神充沛地完成学业与未来就业,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认知水平。

2.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原有基础等,选择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适宜的运动项目。

3.帮助学生确立单元与课堂学习目标

体育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前,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学习本单元(或模块)教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单元(或模块)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这堂课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到什么具体要求。

4.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激发运动兴趣”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将提出来,并强调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

(1)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尽可能选择那些健身价值大、教学因素强、大多数的学生都感兴趣的教材。

(3)要高度重视组织教法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相对比较单调的教材与身体素质练习,应在组织教法改革上多下功夫,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多种多样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来培养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呢?

(1)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指导。

(2)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的指导。

(3)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新体育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和排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需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200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