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科学技术创新全文(5篇)

科学技术创新

第1篇: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刑事科学技术是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各种材料,为案件的侦查与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学科,①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主要过程之一,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承担着现场勘查、物证提取与检验的重要任务。目前,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的逐步推行,②公安机关对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的主要阵地,要重视和完善学科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使之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并适应社会和公安工作的需求。③作为高校教育最主要的两个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④然而,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或“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⑤却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了科研和教学失衡甚至对立的情况。这不仅会阻碍高校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正确认识并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所急需的。基于此,针对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打造了具有公大特色的刑事科学技术“科教融合、协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探索创新型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之路,不断提升我国公安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高校科研与教学失衡的现象

(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由于目前职称评定制度对于科研成果的刚性需求,许多高校教师更倾向于科研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完成教学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其收益可能并不及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为其带来的利益与声望,也令许多教师更愿意把精力投入于科研工作而无心教学。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校的科研产出,但高校教师在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时,势必无法顾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改革,长此以往会导致授课内容陈旧、教学质量下降,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论基础薄弱,无益于高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重教学,轻科研”现象“重教学,轻科研”作为另一种科研与教学关系失衡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部分高校本身科研基础薄弱,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或是经费有限,加之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对高校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而未能在科研活动中投入充足的经费。这些都使得部分高校难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教师只能侧重于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然而,没有科研,高校在人才选拔、重点学科评比、项目申报和经费申请等方面将不具备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高校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而不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科教融合、协同教育”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增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这一理念最初由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在19世纪提出。⑥根据洪堡的理念,即“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教学与科研应同时在现代大学内进行,科研与教学应融合成为一体。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不仅促进了德国教育的近现代化,也影响了世界各国高校的教育理念。⑦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到了“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的互动结合可体现为:将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活动实践中,而科研中的项目成果和经验也均能作为教学的素材。通过增进科研与教学这两大体系的互动与结合,提升科研创新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推进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高校整体创新能力。

(二)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反哺教学,是利用科研有效地辅助教学,通过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更新。⑧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将科研成果、科研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案例以及科研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把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此外,将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理念、实际案例和优秀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就能接触到学科前沿和科学研究,借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科研反哺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研和教学之间的互动结合,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共同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全方位利用实验室,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开放,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和创新平台。通过开设实验类课程以及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设计等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转化科研项目,形成浓郁的校园科研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和协助,使学生系统性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从选题、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开展、数据整理与分析、报告或论文撰写的流程。形成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三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提高学生科研实践创新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一是同各地公安机关和基层实战单位开展合作。一方面,定期派遣学生前往各地基层公安单位进行实地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为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解。借此,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应如何运用于实际办案,锻炼学生们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二是强化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帮助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聘请国际高水平学者来校授课,讲授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应用,让师生及时了解国际法庭科学的发展方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项目等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其他高校组织的公开课程和学术讲座,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对跨学科领域有所涉猎,以此来完善并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科教融合、协同教育”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一)创建教学管理新理念立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转变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把“科教融合,协同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体系。从未来建设全局出发,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科研实力、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此外,在政策、人员等多个方面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为科教融合培养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使科研和教学二者相互配合以发挥更大功效。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授课时注重科研与教学内容的交叉联系,优化课程体系,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先进理念、优秀科研成果、成功案例以及学科前沿动态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扩展专业视野。通过展示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对更深层次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引入课堂教学与实践的同时,不仅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了更新和整合,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其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搭建专业能力训练平台,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战能力训练,进行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让学生参与课题、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培养科研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活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内容,以多样化的科研成果增强学生的科研信心。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成果促进创新,充分运用“科教相融,教研相长”,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科教有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四)开拓国内外合作交流空间从国内专业教育、双语课程教学、学科建设论坛、学术交流会议,到国际研讨、“引智计划”、“双千计划”等项目的实施,逐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开展国际法庭科学前沿、警察科学发展、警察培训、技术教育等的对接交流,从范围上、层次上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五、结语

第2篇: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特征

(一)智能化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具有明显的智能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我国现代社会生产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在基层一线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与大多数企业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要素进行高效管控,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协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系统最佳状态,并凸显出其智能特征。例如,百度所创造的AI公园已经投入了使用,向人们完全开放,AI公园灵活运用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对其设备设施、环境进行了改革优化,人们可以乘坐无人驾驶的智能客车游览相关景点,同时跟着AI教练健身,这些多元化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切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满足其多元化的精神要求。

(二)集成化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从最初的单一化发展转变为综合化、集成化发展,同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运行模式也日益多元化。众所周知,该项技术集成化的重点体现在半导体技术,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作出半导体传感器,不仅减少了占用面积,也凸显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的高效性、科学性、完整性。另外,纳米技术也在当前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运用,尤其是对于微型计算机制造而言充分凸显出集成化能力。

(三)数字化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思维理念、工作方式进行了根本的革新,数字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换言之,互联网技术与电子科学技术的渗透融合逐渐衍生出了数字化发展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处理、整合分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及质量,切实推动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一)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价值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客户的实际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是未来我国行业领域发展的根本趋势及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切实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还应不断强化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受,革新技术手段、技术方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开发出多元化的技术系统,以此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另外,也可以运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的多元化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开发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系统功能已经逐渐成为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主要策略及动力因素。

(二)切实提高用户满意度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应提高其满意程度。基于此,在对技术进行革新优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多方因素,不断立足于社会基层、社会一线开展实践探究,搭建起高效全新的技术发展机制。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人员首先应当整合社会中的创新资源,分析影响用户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该项技术发展创新的基本宗旨,以此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凸显出技术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这些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适用性,基于社会多个行业领域的渗透融合充分反映出该项技术的时效性特征。

三、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用户满意度较低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衍生出大量的优质产品,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因此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技术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大多数用户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产品的基本性能有待提高,同时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大。

(二)用户缺乏个性化体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而言,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增多,消费模式日益多元化,尤其是对于个性化消费而言,其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式,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首选。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制订个性化的消费模式,注重用户的实际消费体验是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根本发展动力,只有明确用户需求的主导地位,树立全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才能切实提高用户个性化体验,以此不断扩大使用人群,挖掘潜在用户群体。但目前大多数电子技术产品企业过于注重市场竞争,忽略了用户的个性体验,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用户的心理诉求,这也是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综合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社会中的高素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人力资源十分薄弱,导致我国技术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偏低。据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及职业院校会定期输送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优质人才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操作,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能解决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环境资源匮乏

环境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具体而言,技术环境能够切实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其的实际需求;经济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而社会环境则搭建起科学高效的市场,为技术产品的创新改革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的有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订出营销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

(三)电子科学技术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立足于实际需求搭建起相应的产业结构。而对于我国技术产业而言,整体起步时间较短,或多或少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碍着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需求及市场要求不断革新优化产业结构。

五、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主要策略

(一)革新优化产业结构

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尚未立足于实际需求搭建起高效的产业结构,因此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并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逐渐实现其本土化发展,最终成为能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高超的科学技术手段。另外,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在国内外都逐渐开始探究自主研发的方式,因此我国也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转型优化,结合本土情况完善相关的工艺,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及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打破国际市场被垄断的现状。

(二)基于互联网搭建创新性技术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技术人员及开发人员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搭建起相应的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资源数据,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收集并利用平台中的资源资讯。同时也可以将自身企业发展的现状需求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传播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另外,通过对创新性平台的创设,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找到故障点,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技术产业的创新。

(三)不断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通常我们讲的创新环境主要是指基于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环境的改革优化是为了充分凸显电子信息技术的价值优势,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上述环境基础进行不断的优化。第一,立足于技术环境,国家应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及职业院校的教育作用,不断培养并提高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素养,积极贯彻落实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技能人才;第二,立足于经济环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创设专项基金,主动投入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改革,为技术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第三,立足于社会环境,则应当充分发挥出市场的价值作用,帮助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科学高效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用户对信息产品的实际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出市场导向的基本作用和功能。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当革新优化产业结构,基于互联网搭建创新性技术平台,不断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以此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切实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涛.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3).

[2]陈录真.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20,347(7):237.

[3]刘沛.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31-32.

[4]廖宇江.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25(10):178-179.

第3篇: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大学数学;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1引言

在中国,尽管近十几年来教育界一直推崇教育信息化,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要结合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特征,力图构建一个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试图寻找一条更便捷的途径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完成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质的提升。

2“互联网+”时代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后就迅速成为在一定程度上评判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短短几十年,信息技术就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它从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工作形式等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教育方面,却尚未完全与信息技术接轨,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惨败于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那时起,一部分人就产生了用人工智能取代教师,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甚至还有一部分舆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完全替代人工,解放更多人力资源,教师这一被人们所推崇了很多年的职业将不复存在[1]。相关研究组织调查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尽管如今的世界是扁平的、开放的,很多资源能做到全球共享,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短板竟也出奇一致,被调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都不高,其原因引人深思[1]。信息技术使用率不高,并不意味着该领域就是一片空白。目前各个国家的多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不少线上教学平台。但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仍不高。由于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并且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又热衷于电子产品一类的新鲜产业,导致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升。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以下将做具体阐述:首先,没有完全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收者的关系,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情况等,进一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良性关系。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应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主要目的,要充分顾及学生的身心成长状况,在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更需要如此。其次,师生缺少互动,难以对学情做出全方位的分析。高度发达的技术对应着越来越便捷的通信,仅就当下而言,微博、微信、QQ等通信软件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途径,加之各种可爱搞怪的表情包,使得线上交流深受广大青年用户的青睐。与之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面对面交流难免缺乏时效性,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地同时与多人进行交谈,因此,也就无法进一步地全面掌握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此进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受到影响。最后,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过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且影响教学质量。不少高校遵从与时俱进的原则,为本校引进了最新的教学设备。但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对设备使用不熟练,导致这些高新设备并没有得到完全合理的使用。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从简单的投影教学转变为多种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不少资料都表明,21世纪的信息技术在世界近百年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教育是一门面向未来的学问,为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因此,教育的信息化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措施,需要学校、学生、教师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研发单位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地为我国建设信息化教育贡献力量。对于学校而言,应积极建设信息化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师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认知。对于学生而言,要对所学课程充满热情,在课堂之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预习。对于教师而言,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动接受新事物,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对于线上教学平台研发单位,应力求将产品做到最好,要结合我国各大学校园的现实情况,研发出最合适的产品,同时,在产品投入使用后,也要跟踪监测,以便随时解决和更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获取学生想法的唯一途径就是与之交谈。通过这种方法虽然能知悉部分学生的心声,但却很难捕捉数量众多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想法。另外,传统模式下,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唯一手段就是通过测验。测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也存在增加教师工作量以及检测结果不能完全保证公平性的弊端。如果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平台相结合,则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并通过及时的课堂练习来检测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的教学顺序打乱,将课堂翻转过来。在此模式中,教师可以提前将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以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学生在上课前就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能紧跟老师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轻松掌握一个章节的内容。除此之外,在课后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和讲评,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保障了学生对所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完全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对视频进行快进或暂停,对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可反复多次播放,以达到熟练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自主把握学习进度,甚至可以使用碎片时间来安排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本身的特色之外,还应注重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构建。目前国内外已经研究开发了不少在线学习平台,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学情需要选取合适的线上学习平台。此外,教师还需要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水平进行一个及时的测评,进而调整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大学数学教学流程逆序创新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可以通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把抽象晦涩的数学概念和不容易理解的定理、公式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并且在翻转课堂中,还能进行生生以及师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而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4结语

“互联网+”时代,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学情,还能借助符合该班级教学状况的教学平台,方便学生根据需求汲取知识。另外,线上教学平台因其具有时效性,师生之间可及时进行互动,教师可随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加以指导和建议,学生也能实时地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曹静,孙良媛,房少梅.“互联网+”时代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设计[J].教育评论,2018(6):132-135.

[2]张永辉.“互联网+”时代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设计:评“数学教学设计原理的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9(4):后插7-后插8.

第4篇: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维互动;虚拟仿真

“数字电子技术”(简称“数电”)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类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所以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字电路相关应用问题,为后续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1]。然而,很多学生表示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比较吃力,他们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知识较多,理解难度较大。目前多数院校的“数电”课都是围绕教师为主体,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关注的焦点是怎么把某个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怎么学才能主动掌握知识,变被动讲授到主动思考。所以学生缺少主动想办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并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许多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缺乏时效性[2]。目前“数电”课程的考核办法都是平时成绩(做作业情况和上课到课率及回答问题情况)+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没有形成过程性考核,考核方式也太过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3]。大一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认识不够,也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规范意识不强,职业素养水平有待提升。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故本门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基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我们的教师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上还存在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且学生较难接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思维活跃。为了适应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应用能力,同时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课堂变成高效率的课堂,急需对现有《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2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

2.1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将现有数字电路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电路基础知识纸上,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认知规律,职业岗位进行分组,更接近职业项目团队。结合WEB3D电路VR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技能。

2.2突破教学重难点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采用各种与具体电路相关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并引入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提交设计方案,协助教师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重点,教师使用电路实物进行关键技能点示范,学生按照企业标准规范化进行虚拟仿真训练,企业导师和教师共同参与项目评价。2.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时,由于它的知识点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时反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展,对教学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促进教学更好发展。今后可以继续推广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及学生分组的做法,对学生实际设计电路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以上这些创新模式取得了较大效果,但是对于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学生还是会遇到困难。

3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3.1课前线上自学

课前学生扫码自学微课并在学习通上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通过教学目标及测试结果聚焦重难点。同时学生按照兴趣特长选择岗位角色,共有项目负责人、电路设计师、电子装配工及测试维护工四种类型,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团队成员并组建项目组。后续环节以项目组为考核评价单元。

3.2课中多维互动

整个上课分为5个环节。环节1:播放相关项目案例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电子技术的巨大魅力,激发职业荣誉感。比如在讲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时,教师会播放一个智能手环的视频环节,并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其它用到数字钟的地方,这样做比直接讲数字钟的原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该项目的积极性。环节2:探析功能学原理。教师首先通过播放相关电路的功能演示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某电路的工作过程。学生根据功能设计电路并上传学习通。环节3:仿真设计破难点。学生中每组电路设计师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具体电路搭建,并提交方案设计书。比如在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如图1所示)是某学生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绘制的小时、分钟以及秒钟电路,该生使用了74HC390芯片设计完成了24进制计数器以及60进制计数器。并使用与门、与非门及或非门完成了校时电路的设计,该电路设计思路正确,也能正常实现计时和校时功能,连线规范,故评价结果为优秀。通过仿真软件的使用,多数学生能正确绘制电路,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原理讲解、画图连线、方案提交等几个活动的表现,给予优秀项目组“电路设计小达人”称号。环节4:Web3D实操提技能。教师在真实电路上示范关键技能点,例如在讲解数字钟电路(如图2所示)时,教师会首先使用观察法查看电路板是否有漏焊或者虚焊,然后通电检测故障所在位置,其次分析故障点可能关联的部位,最后锁定故障点解决问题。在听完了教师讲解后,学生组中的电路装配工会利用Web3D电路VR互动平台完成具体电路的搭建并提交项目制作书。教师根据电路搭建情况给予优秀项目组“项目制作小达人”称号。环节5:排障PK破重点。教师在Web3D平台电路故障工程,并巡回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总结排故口诀“一观现象,二测数据,三排故障”并形成思维导图。各项目组测试维护工依照排故流程排除故障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排故说明书。通过3D软件的使用,一半以上学生能正确搭建电路且没有故障,突破了教学重点。教师根据电路故障排除情况评选出“测试维护小达人”称号。

3.3课后沟通交流

各项目组通过扫码完成拓展任务及测试(如图3所示),并整合“设计说明书”,“项目制作书”及“排故说明书”为整体项目方案,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测项目方案并给出项目整体评价。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学习通沟通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图4所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4多维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通和项目整体评价,我们完成了课图4利用学习通平台展开讨论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实现了多维评价体系。课前的学习任务点占评分的百分比是20%,课中的活动参与及任务书制作占比50%,课后的任务拓展及多方评价占比30%。

4结语

通过课前测试与课后测试对比,发现学生答题正确率显著提升,知识目标达成。通过学生搭建的三维电路能正确显示现象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故障排除方法,技能目标达成。学生实际电路的设计能力明显提高,比往届学生设计的电路正确性高出30%。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有所提高,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使用网络平台来学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其一,三维平台仿真软件教学,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其二,学生主体+多元互动,增强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其三,企业导师参与评价+岗位角色确定,解决了学生职业素养缺乏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知识储备。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将教学案列实时更新,丰富电子技术实训室功能并利用企业优势提升专业及课程综合实力。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改革和创新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6]。

参考文献

1臧利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99-103.

2余云霞.《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探微[J].教育现代化,2020(37):61-63.

3杨晶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SPOC实践探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2):56-63.

4天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职业技术教育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2):242-245.

5周卫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就业与保障,2021(1):119-120.

第5篇:科学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村;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教师要能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1关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够性,致使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原本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逐渐对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兴趣,并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灵,这样学生就不会配合教师教学,致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1.2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书本的知识交给学生,而不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使得部分理解能力缓慢的同学,不能够充分的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小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却无法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创造了的发展。

1.3信息技术的教学条件较差,严重缺乏教学资源:

在有些偏远的农村,因为交通不便利、经济不发达,从而致使学校不能及时的引进大量的计算机,在对微机教室的建设中,也受到资金的限制,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缺乏,学生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而且学生对计算机也不能足够的了解,因而,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教师也就不能够发挥着自身的教学水平[1]。

2对于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策略

2.1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想能有效的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首先,学校就要及时引进足够的教学资源,购置新设备,只有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对学校的整合过程中,要能调整教学时间,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各自的水平。其次,学校和教师要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讲知识充分的讲授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有学校要开放微机教室,让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熟练的掌握学习信息技术技巧,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2]。

2.2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而,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对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竞赛教学,只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2.3激发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才能对信息技术产生情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教学内容,并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后,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这样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进行学习,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3]。

2.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成绩上,从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许多限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油缺乏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也就无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信任教师,并能将自身的想法毫无保留的讲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来接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对其全面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时,教师要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有效的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并主动的参与道到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有效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燕,马韦伟.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创新项目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12-34.

[2]黄慧.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4):78-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