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的滋味范文

家的滋味精选(九篇)

第1篇:家的滋味范文

回到家,喝上一大口家乡的水,入口的凉爽,和如喉的甘甜。哦,家乡的味道是甘甜的。

来到草堆边,把背包甩给草坪,自己也丢给草堆。闭上眼深呼吸,满鼻子的草香,家乡的草香是独一无二的。摘一朵花闻文,哈,似乎忘记拉烦恼。家乡的滋味是无忧的。

起身,来到后山,走来树与树之间,阳光从叶与叶的缝隙中投下,型成无数的光斑。脚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卡嚓声,在原本熟悉的山路间迷拉路。拾起一片落叶,上面的脉络是家乡的地图。鸟儿在自由得叫着。家乡的滋味是自由的。

来到山下,有一条小溪,脱掉鞋子,踏入水中,水没过脚板,不到膝盖。在水中自由得走着。累拉,坐到一个高于水面的岩石上,脚在水里荡着。回想起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一起抓小鱼的事情。家乡的滋味是快乐的。

第2篇:家的滋味范文

我是一个很挑剔的人,看见眼前的情况就挑三拣四,老要求别人做得十全十美。对于家里的卫生,我总是意见最多的,一看到脏东西,就要外婆清除干净,但外婆那身子骨,不能做太多家务。妈妈走过来,看着我笑盈盈地说:“劳动是很不容易的,你与其整日挑别人的毛病,不如做个亲身体验,只有体验过,你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一睹气,就把楼层和自己的房间包下作为“包干区”了。

因我平时根本没做过家务,所以头一次做家务动作比较生疏。

我首先打扫房间,但地板怎么擦都不干净,掉下的头发丝很粘手;地毯上的赃物也弄不下来,是用手一粒粒地将小纸屑拣出放进垃圾桶的。这样一来,没过多久,我的腰也酸了,背也痛了,但是工作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妈妈胸有成竹地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你不行的,现在你知道做家务的辛苦了吧,做不了就别逞强了。”我不愿服输,就不理妈妈,继续做我的事。

该打扫楼梯了,却给我出了一难题:虽说楼梯不多,也非常容易清扫,但是屋顶高,我根本无法掸下积起的灰尘,就是换别人照样够不到。我只有暂时不考虑它,先擦地板和扶栏,有很多的卫生死角,既难擦,又麻烦。折腾了半天才大功告成,弄得我筋疲力尽,浑身酸痛。

我从那以后,不再为那些事而感到不满,因为我懂得了劳动的辛苦。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如果你还不了解家长做事的辛苦,那也请你做一次家务吧,相信那个滋味一定会使你谅解家长的。

第3篇:家的滋味范文

在外公家,我觉得无拘无束,与表姐玩得开心。我们在一起玩耍、看书等等。他们一家对我热情招待。

在自己家中,我显得特没趣儿,没有伙伴。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心里觉得闷得慌儿。

晚上,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满天繁星。我和表姐正在阳台上观赏迷人的夜景,不时说着悄悄话。小星星眨着可爱的大眼睛,似乎在偷听我与表姐的谈话呢!

突然,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飞过,我连忙激动地对表姐说:“快看,那一架飞机!”表姐猛地抬头。我凝望着那架飞机,直等它消失在我的眼前。过了许久,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我这到底是怎么了?对了,我是想家了,想起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了。我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他们,还能回到可爱的家呢?想着,我的面颊上已划落了一滴晶莹的泪珠。

为什么我会想家?我不是觉得挺无聊的嘛。原因就是我无法忘记成天在家的日子呀!表姐望着我问,是不是想家了。我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望着星空。

第4篇:家的滋味范文

记得在我小时候,就常常听着妈妈唱着“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宝贝,组成幸福家庭”带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每当听到这支歌时,我便想到我深爱的家。

我爱我的家,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每天一起床便会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每当一放学,桌上便会摆上可口的饭菜;每当学习遇到困难,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每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总是不离我左右……这一切让我感到我的家充满阳光,无比温暖。

我爱我的家,一个和睦快乐的家。节假日,只要有时间,全家总会集体出游,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总会认真倾听,并与我一同分享快乐;每当我取得好成绩,他们总是为我送来祝贺、带来鼓励……这一切让我感到我的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我爱我家,一个让我依靠依赖的家。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是爸爸妈妈为我排解;每当我受到委屈时,是他们为我化解;每当我遇到不开心时,是他们愿意倾听;每当我成绩不理解时,是他们为我送来鼓励……这一切,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让我懂得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懂得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考验。

这就是我那为能我遮风避雨,伴着我幸福成长的幸福小家,我爱这个温馨幸福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更爱我家的每一个故事。

第5篇:家的滋味范文

1、松滋荞麦豆皮。“松滋荞麦豆皮”近日获得国家商标局授予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松滋荞麦豆皮”是传统手工特产,发源于松滋市王家桥镇。其原料主要有荞麦、大米、土豆、绿豆。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深受民众喜爱。

2、沙道观杜婆鸡。沙道观杜婆鸡是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沙道观镇的特色美食。松滋鸡,又名杜家鸡,杜婆鸡,道观鸡,由沙道观镇一姓杜的婆婆首创,风味独特,被各大小餐馆酒店广泛引用。

3、松滋鱼糕。松滋鱼糕是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的特色美食。松滋鱼糕独具松滋地方风味,早为荆楚名菜。它以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洁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点而著称,且久传不衰。

4、洈水鳜鱼。洈水鳜鱼是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的特产。洈水湖鳜鱼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味美的淡水食用鱼,也是洈水最受游客欢迎的鱼种。肉质鲜嫩,味道纯正,食之回味无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家的滋味范文

学习的滋味是酸的。

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每天上课,老师谆谆教诲,滔滔不绝地讲课。黑板上写满知识点,荧幕上全是重点题的分析过程。我们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书上爬满了我们的小字。下课了,老师依旧讲课,想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多讲些什么。我们看着窗外的小鸟发出感慨。放学了,一张张的试卷发下来,一项项的作业布置下来。很快的,桌上已堆起了一叠作业。没办法,我们只得埋头苦攻,写着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周末,我们放弃休息,做着一套套试卷,上着一个个补习班,望着别人看电视,玩电脑,心中,怎一个酸字了得?

学习的滋味是甜的。

在学习中,我们获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心里感到充实;我们获得了鲜花和荣誉,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懂得了苦尽才能甘来。学习的滋味,像五彩的棒棒糖一样,甜甜的。

学习的滋味是苦的。

七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做的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多,越来越给我们以压迫感。面对日益艰难的学习路程,我们唯有努力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勇敢面对,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习的苦滋味,磨练着我们坚强的意志。

学习的滋味是辣的。

考试失利,我们会面对父母,老师的责备及失望,面对同学不可思议的眼光,面对自己内心的谴责。大家的眼神辣辣的,我们的眼睛也辣辣的。大家的话语辣辣的,我们的心也辣辣的。就好像硬吞了辣椒,嘴里辣得像要着火,连带着眼泪鼻涕一起流。学习的滋味,真辣!

第7篇:家的滋味范文

1.感受家庭生活甜甜的滋味。

每个家庭都会有酸甜苦辣,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时,就会发觉甜甜的滋味还是很多的。这种“甜”首先可以从父母亲人身上发现,其次可以从家庭发生的新事新变化中发现,还可以在自己的进步成长中表现出来,找到“甜”的滋味。

我们来听王怡梅同学所说的一件事,从中体会家庭生活的“滋味”是什么:

我的爷爷是个“棋迷”,可是最近,他不出去下棋了,天天憋在家里,闷闷不乐。原来,他的老棋友王大爷病了。看到爷爷那没有生气的脸和没有光泽的眼睛,我心里可着急了!不行,不能让爷爷这样闷下去。怎么办呢?打开电视机,他没兴趣;找来小说书,他不爱看……唉,真让人发愁!突然,我眼睛一亮——“电脑”,对,就这么办!爸爸一下班,我就求爸爸在电脑上装上象棋游戏软件。软件装好后,我高兴地说:“爷爷,快起来呀!”爷爷不情愿地说:“我睡觉你也管呀?去,写你的作业去!”我故意拖长声音说:“我今天的作业写完了,我去下象棋喽——”爷爷一听到“下象棋”三个字,眼睛都睁大了:“什么,下象棋?跟谁下?”“电脑!”“电脑还能下棋?”“能,当然能!”爷爷有点疑惑地说:“跟电脑玩,有意思吗?”我拉着爷爷的手说:“哎呀,走吧,那里的高手可多了。”爷爷坐在椅子上,很快就学会了,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越玩兴趣越浓。从那以后,电脑成了爷爷的新“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爷爷乐了,全家人更乐了。

这件事真够有滋味的。当初,爷爷没了棋友,心里烦闷。教爷爷在电脑中下棋后,爷爷乐了,全家人的心里也都甜甜的。这件事,反映了家人之间浓浓的爱比蜜还甜。如果我们的家庭生活里常常能观察和体验到浓浓的亲情,生活的滋味就成了作文的滋味。

2.感受校园生活美美的滋味。

校园是个大花园,孩子们生机勃勃,天真烂漫,快乐无限。常有这样的情形:感觉是美美的,可是要写成文章,却觉得没有具体内容。校园生活的滋味怎样才能具体地用文字表现出来呢?要在活动中寻找,课间活动、班队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要围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校园里、课内外,寻找友谊情感故事、学习成长故事。有人、有景、有情节、有情趣,就容易生动表达。

我们来欣赏周涛同学所讲的人物故事,从中感受校园生活的滋味是什么:

陈老师是一位音乐实习老师,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透明的眼镜,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最让我敬佩的是她那一双灵巧的手能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她甜甜的嗓音像三月的和风,如小溪的流水,飘溢、回荡在教室里,也飘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在陈老师的课上,我们总是显得那么轻松自在。她每教完一首歌,都会让一些同学来演唱。有一次,陈老师把这个机会给了我。当我自我陶醉式地演唱完后,她当着大家的面对我说:“你很有演唱的天分,继续努力,将来还能当个歌唱家呢!”我害羞地低下了头,内心却欣喜不已。此后,陈老师给了我很多独唱的机会。每一次,她都会带头为我鼓掌,她慈爱的目光让我感觉特别亲切,更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在我唱《中国娃》时,陈老师竟然拿起了手机为我录像。她说:“这么美丽的歌声,我一定要好好保存下来,留作纪念。”这下,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真成了歌唱家了,教室就是我的舞台。一曲唱完了,陈老师又和我合唱了一首,我站在她身边,感觉幸福极了。

当陈老师告诉我们她即将离开我们学校的时候,我难过极了。我深深感谢她让我爱上了音乐,感谢她让我懂得了有梦想就可以勇敢地去追求。我祝愿敬爱的陈老师:生活每天都与歌声相伴。

听完这个故事,会感到这样的课堂生活多么迷人。陈老师的爱如春光照亮每一颗童心。为“我”鼓掌,为“我”录像,两个细节渗透着浓浓的爱,让我们感到生活在老师身边的滋味,多么醇香和美丽。

第8篇:家的滋味范文

回顾中药五味的源流,分析五味的判定标准及五味的意义。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五味原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后世由于岐黄五行学说和神仙方士内容的混入,导致五味逐渐演变为中药的性能。目前五味具有多重判定标准,且不能对药物的药效起到清晰的明示作用,因而实用价值不大。而将“味”作为药物的性状,标明药物的真实滋味,则可回归到《神农本草经》的原意,这样不仅有助于鉴别药材的质量,而且有助于把握汤药的滋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故建议今后淡化作为性能的五味,强化介绍每味药物的滋味。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中药五味;中药性能;滋味

中药的性能是采用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1]。目前通行的各级各类《中药学》统编教材均将五味作为重要的中药性能之一加以介绍。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药物的“味”与上述理论并不一致,造成不少困惑。因此,有必要对五味理论加以梳理和重新认识。

1中药五味的源流

《说文解字》:“味,滋味也,从口未声。”[2]五味最早的本义是指酸、咸、甘、苦、辛5种滋味,其形成与饮食的烹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先秦时期的《尚书》、《左传》、《周礼》、《礼记》等著作中均有体现。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根据当时风行的五行学说,将五味与五脏相配属,并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3]: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www.133229.cOM但《黄帝内经》所论述的五味,并未涉及到具体的药物,缺乏事实依据。而同属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在其“序例”部分提到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并且在其收载的每一个药物下,都标明了“味”,如描述干地黄为:“干地黄,味甘,寒”[4]。将《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在内容上进行比较,则前者主要论述阴阳五行理论及针刺疗法,后者主要论述药物。因而近代上海名医刘民叔[5]据此将中医古代之源流分为主要两派,一为神农本草学派,一为歧黄五行学派。他认为《神农本草经》原是神农本草学派的著作,而后来却被掺杂了歧黄五行学派的内容。例如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五色芝,分别是赤芝、黑芝、青芝、白芝和黄芝。原文曰[4]:“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在刘民叔看来,“神农古本草中,凡有固执脏腑经络者,皆当属于岐黄。例如赤芝味苦益心气,黑芝味咸益肾气,青芝味酸补肝气,白芝味辛益肺气,黄芝味甘益脾气。以五色五味,分配五脏,绝非神农家法”[5]。因为在《神农本草经》的绝大多数内容中,并不以五味来说明药效。例如“玄参,味苦,性微寒。主腹中寒热……补肾气,令人目明”[4]。“石南,味辛,平。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4]。两者都能够补养肾气,却一苦一辛,可见《神农本草经》的原作者并不以“味”来说明药效。《神农本草经》中所描述的味,绝大多数都是药物的真实滋味而非现在所认为的性能。五色芝及其他一些与真实滋味不符合的药味,乃是歧黄五行学说和神仙方士内容混入《神农本草经》所致。后世本草学家不明真相,反而在被改编的《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将五行五味学说作为中药性能的核心并不断加以发挥,以至于至今不得不把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实,药物的滋味并不止五味,除了辛、甘、酸、苦、咸之外,至少还有涩和淡,但是为了照顾五行五味,故一直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这也是五行五味学说所存在的一个明显瑕疵。了解五味的历史源流,有助于正确认识五味。

在最初的《神农本草经》中,所标注的“味”描述了药物的真实滋味,而且一药只标一味。如甘草味甘,黄连味苦,乌梅味酸,吴茱萸味辛,白僵蚕味咸等等。但自从歧黄五行学说混入本草著作之后,后世的五味就出现了至少3个判定标准。第1个标准是药效,以药效来反向判定五味。如麻黄并不具有真实的辛味,但因其能发汗解表,符合《黄帝内经》“辛散”的理论而标其味为辛[6]。杜仲并不具有真实的甘味,因其能补肾强骨,符合“甘补”的理论而标其味为甘[6]。第2个标准是五行配属,如尽管磁石并不具有真实的咸味和辛味,也不具有“咸软”和“辛散”的特点,却因其颜色为黑色,与五行中的“水”相应而标为“咸”味[6],或因其为金石类药物,与五行中的“金”相应而标为“辛”味[6]。第3个标准是滋味,最早因滋味而标注的五味在本草著作中仍然可见,如现行《中药学》统编教材中葛根与防风的味均为“辛、甘”[6],其中的“甘”即来源于其真实的滋味。多重判定标准的五味同时出现,造成了目前五味体系的混乱和矛盾。尽管《中药学》教材将五味对药效的提示作用归纳如下[3]: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和、能缓”,酸“能收、能涩”,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能下、能软”,但由于五味判定标准的混乱,导致其对药效的提示作用缺乏严密性。如麻黄与磁石之辛味所指不一,葛根与杜仲之甘味所指不一,芒硝味咸可以软坚泻下,但蛤蚧味咸却不能下不能软,五倍子味酸能够收敛固涩,但牛膝味酸却不能收不能涩等等[6]。更有甚者如朱步先[7]认为,辛味能敛,酸味能通,苦味能发,咸味能坚,甘味能泄能下,完全与统编教材的认识相反。此外,五味对于相当多的中药药效并不能起到明示作用。例如,至今五味仍未与杀虫、驱虫、安神、平肝、化痰、截疟、胜湿、逐水、消积、回阳救逆、升阳举陷、通阳、涌吐、蚀疮、去腐、排脓、生肌等众多功效相联系[8]。可见,目前五味的判断标准不一,不能对药物的药效起到清晰的明示作用,因而实用价值不大。

3中药五味的意义

古人试图归纳五味以概括药效的规律,这是对临床用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作为性状的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3]。性状鉴定是最简单易行的中药材鉴定方法。古代中医中药不分家,凡行医者必识药。对药物的真实滋味做到心中有数是准确辨识药物的基础。所以但凡优秀的医药学家,必定亲自尝验药物的滋味。而后世医药逐渐专门分化,导致现在的医生不识药(味),这种情况令人担忧。首先,药材的真伪优劣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而品尝药物滋味是鉴定药材质量的简便方法。如龙胆草的性状鉴别要点之一就是味极苦,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明显的性状来确保所使用的药材质量。现在伪药劣药并不鲜见,若不知药材质量,医生怎能保证临床疗效?其次,明晓药物的滋味有助于把握药物的用量用法。对一些滋味厚重难咽的药物须严格控制用量或将汤剂改为丸剂(胶囊剂),如龙胆草、黄连、苦参等药物味极苦,入汤剂一旦超过15 g,患者也许无法忍受汤药的苦味。这不但会败坏患者的胃气,还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从而降低疗效。反之,对一些滋味较为适口或清淡的药物,如山药、薏苡仁、茯苓、黄芪、党参等味淡味甘之品,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适当大胆地提高用量。因而,掌握药物的真实滋味对于鉴别药材质量,把握汤药滋味,确保临床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这也许正是《神农本草经》的原作者为每味药物标明滋味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神农本草经》中的五味原指药物的真实滋味。由于岐黄五行学说和神仙方士内容的混入,导致后世五味逐渐演变为中药的性能。而目前五味具有多重判定标准,且不能对药物的药效起到清晰的提示作用,因而实用价值不大。而若将“味”作为药物的性状,标明药物的真实滋味,则能回归到《神农本草经》的原意,这样不仅有助于鉴别药材的质量,而且有助于把握汤药的滋味,具有临床实际意义。故笔者建议将来的《中药学》教材可作适当调整:淡化作为性能的五味,强化介绍每味药物的真实滋味。遵古而不泥古,学古而为今用。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古代中医药理论,才能真正地做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

【参考文献】

[1]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1.

[3]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16.

[4]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5-277.

[5]刘民叔.华阳医说[m].上海:民国铅印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32.

[6]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247.

第9篇:家的滋味范文

【关键词】唱歌;有滋味;加减法

近日,本人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以“唱出歌曲的滋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我执教了五年级《天黑黑》一课,另有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的《桔梗谣》,还有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的《茉莉花》。这3节都是歌唱教学课,三位老师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歌,三位老师不仅在课堂中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还为广大的音乐同行们抛砖引玉,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所做、所看,所想,谈谈自己对“唱出歌曲的滋味”的一点看法。

一、“歌曲的滋味”为哪般

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首民歌来执教,可以相信“民歌”相对于其他类的歌曲来说在“滋味”上更胜一筹。让我们来找一找这3首歌曲的“滋味”,请看下表:

二、做好“减法”,让歌曲“滋味”凸显更有效

1.教学内容上的“减”――删烦去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课,一堂课中老师围绕着主题,又是音频,又是视频,内容很多,资料很齐全,然而一堂课35分钟,要么是每个环节“走马观花”匆匆过场,要么是还有好多的精彩内容来不及学习,留下很多的遗憾。出现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表面上来看首先是学习内容安排太满,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其次是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超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学习的目标没有达成。新课标告诉我们:①“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的声音、自信的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感情进行歌曲演唱乃是首要任务。”歌唱教学中只有将那些“食之无味”的“狗骨头”弃之,才有品尝出歌曲“滋味”的可能。

小学歌唱教学要不要讲究演唱技能的训练呢?②“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基本技能是必要的。如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声音及咬字吐字方面的练习等都是演唱教学的具体内容。”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往往掌控不好技能教学的度,有“过而不及”之嫌疑,把一堂歌唱课上成是声乐指导课。例:《茉莉花》这节课,课中学生虽有品茶、闻茶香这样的情境创设,但老师想把歌曲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气息的控制,旋律变化的发展“一网打尽”,不仅在歌唱技能上增加了难度,还把完整的一首歌曲撕扯得支离破碎,这首世界名曲在这里已没有任何“滋味”可言,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当然,我们并不是不要歌唱技能,而是要把握好歌唱教学中技能教学的度,把歌曲的处理与表达也放到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来完成,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让学生保持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尝到歌曲的“滋味”。

2.教学形式上的“减”――去掉花哨见本真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有了“过程即目的”的说法,倡导音乐教育中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于是很多的音乐老师便又在一些外在的形式上狠下功夫。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如今的课堂更多了脚踏实地的一面。2010年12月,本人送教下乡,上了二年级《小拜年》一课。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过年过节的气氛,我在课中设计了“舞彩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敲锣打鼓选出小小演奏家,舞动彩带选出小小舞蹈家,演唱歌曲选出小小歌唱家,最后达到共同表演歌曲《小拜年》的目标。小小彩带的舞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也给整个“舞台”增添了不少色彩,自然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新年的“滋味”。小小的彩带,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教学设计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实践可见,去掉教学形式“花里胡哨”的面具,还课堂的本真同样也能尝到歌曲的“滋味”。

三、做好“加法”,让歌曲演唱的“滋味”更浓

教学方法上的“加”――出其不意更精彩。2011版课标再一次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针对自己要执教的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方法的“加法”――预设工作,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2013年4月浙派名师活动的时候,江苏的黄美华老师执教《编花篮》一课。

1.学唱歌曲,激趣导入 巧妙地融入河南方言

2.学唱歌曲

(1)学唱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戏中的甩腔;

(2)模唱歌谱,体会歌曲旋律与方言的关系;

(3)用领唱、齐唱、轮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曲,表现牡丹花的美丽、丰富、历史悠久。

3.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感受不同的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

(1)从旋律上对比。

(2)从歌词上的对比。

4.拓展延伸――了解河南的音乐文化

教学《编花篮》,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就是教师给本课做的一道加法,这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出其不意,大胆采用对比的方法,很快就让大家感受到了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从而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河南姑娘的爽朗个性,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