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概念精选(九篇)

初级会计实务概念

第1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准则制定权博弈 制度变迁 混合变迁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简称cf)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的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为了提高会计准则体系的质量而自然产生的。但如果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又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它是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其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创新。本文将从博弈和制度变迁两个方面来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以提供一个新颖的分析视角。

一、美国cf的产生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首先出现在美国,因此本文以美国cf为出发点和主要论述依据。

在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两个准则制定时代之后,197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取代apb宣告成立。对cap和apb的批评从而导致fasb成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准则制定机构人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够、“救火式”的准则制定缺乏应变能力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cap和apb制定的若干会计准则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这样整个会计准则体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人们对会计准则的要求。fasb全面总结了以前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经验教训,在各个方面做出了完善,比如fasb本身脱离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直接领导,成员更具独立性和代表性,准则制定程序更加科学等等。WWW.133229.cOM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投入很大精力对财务会计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希望在深入研究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一致的基础,从而提高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质量。

fasb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体现为其的一系列(至今共7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sfac),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等。自此,财务会计中出现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简称cf)这一概念。“cf是一部章程( constitution) 。是由目标(objectives) 和与之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 fundamentals) 组成的一个连贯的理论体系。它能导致相互一致的准则, 并对财务会计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目标用于识别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宗旨( goals and purposes) , 基本概念是会计的基础概念( underlying concepts of accounting) 如指引应予入账事项的选择(即确认) , 对这些事项的计量和将它们总结再传递给各利害集团(即报表) 等方面的概念, 之所以说它们是基本概念, 是因为其他的会计概念产生于这些概念, 在制定、解释和应用准则时需要反复地参考这些概念。” [i]

二、准则制定权博弈

历史的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导致相互一致的准则”,提高会计准则的总体质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人为因素在cf产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准则制定机构的fasb为自己制定准则, 民间会计职业组织为了保留准则的制定权而不被政府夺走, 借助于理论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一系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为了保持准则的制定权而需要‘借口’,寻求理论的支持。这可能是cf在西方国家的主要作用。”(葛家澍,2005)可见,会计职业界在cf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构造一个简单的“准则制定权博弈”,来证明这种“寻求借口”的观点。

美国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就由民间机构制定,而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拥有准则的否决权,而且政府有权力收回(剥夺)民间机构的准则制定权。因此,博弈的参与者(players)即为民间准则制定机构(具体到cf上即fasb)和政府监管部门(即sec)。

当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备受责难时,sec有两种可选择的行动(actions):剥夺fasb的准则制定权和不剥夺,fasb也有两种可选择的行动:寻求保持自己制定权的理由(现实中就表现为制定cf)和不寻求理由(不制定cf)。

表1描述了这一“准则制定权博弈”:(前一个数字表示fasb的支付,后一个表示sec的支付。)

表1: sec

不剥夺 剥夺

fasb 制定cf (100,100) (-50,0)

不制定cf (50,50) (0,0)

如果sec不剥夺fasb的准则制定权,而fasb主动提高其准则的质量(制定cf),那么fasb继续享有准则制定权,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创新得到较高的声誉,sec也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此时二者的支付(payoff)为(100,100),其中前一个数字表示fasb的效用,后一个表示sec的效用。如果sec没有剥夺fasb的准则制定权,但fasb没有主动制定cf来提高准则质量,那么fasb将继续遭受责难,其效用水平将下降,而sec将继续保留一个低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此时二者的支付为(50,50),效用水平均下降。如果fasb意识到应该制定cf来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并且付诸实施,而sec由于强硬的态度执意剥夺了fasb的准则制定权。那么fasb付出了辛劳制定了cf,但是这些成本并没有得到继续保留准则制定权的回报,它的效用将变为负数。同时,sec剥夺了fasb的准则制定权,树立了维护市场秩序和锐意改革的良好形象,但为了寻找和建立新的准则制定机构,它将花费成本,这一成本可能十分巨大,这样sec的效用也将有很大下降。此时二者的支付为(-50,0)。最后,如果sec选择剥夺,fasb选择不制定cf,二者都将一无所有,支付为(0,0)。

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制定cf,不剥夺)和(不制定cf,剥夺)。但是,动态的看,如果fasb先制定了cf,那么sec的最优选择当然是不剥夺,因此这个博弈只有一个最终结果,即(制定cf,不剥夺),这也正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况。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度变迁过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隐约看到,cf的出现在一系列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之外,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那就是fasb。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美国会计准则一开始直接由会计职业界制定(cap和apb都受aicpa直接领导),后来为了加强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和公证性,新的准则制定机构fasb归属于由六个职业团体代表所组成的“财务会计基金会”(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faf),相对于政府机构来说,fasb依然属于会计职业界。所以,实质上起着cf重要推动作用的是美国会计职业界,具体在cf的制定上,是会计职业界中分化出来的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和cf的利益群体。(这一利益群体有两个特点:一是虽然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被政府赋予权威性,但其本身不是政府机构,而属于会计职业界;二是fasb的7位成员都是专职的,进入委员会之前,他们必须中断以前的全部业务或职业联系,制定会计准则成为他们现时的利益来源,这更使其形成一个利益群体成为可能。)

如果fasb是促使cf形成的一个行动集团,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把cf看作一种制度安排 [ii],作为一种原来没有的新的制度,cf的出现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下面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cf的制度变迁过程。

戴维斯和诺思提出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一项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对照cf的制度变迁过程,第一步,会计职业界中的利益群体fasb是这一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fasb发现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即如果不进行制度变迁,由于其原来制定的会计准则质量不高,fasb面临被剥夺准则制定权的风险,而通过制定cf可以保留其准则制定权,这样制定cf这一制度变迁可以为fasb获得收益。第二步,fasb提出制度变迁的方案。fasb面临被剥夺准则制定权的风险,为了保留准则制定权它有多种方法。在内部它可以改革准则制定程序、改组成员结构、甚至重新制定会计准则;在外部它可以对政府展开游说、广泛寻求社会各界支持等等。但是,经过第三步对所有这些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之后可以发现,fasb制定的准则质量不高而备受责难的一个症结在于缺乏理论基础导致的前后不一致。因此在这一方面进行制度变迁收益是最高的,其他如改革准则制定程序或者游说政府,在相同的成本下获得的收益可能寥寥无几。至此,初级行动集团fasb选择了制度变迁的方案——制定cf(当然,为了保持准则制定权,它可能多种方法都使用,而制定cf无疑是至关重要和引人注目的)。第四步,当fasb推出cf之后,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因此获益。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门(主要是sec),sec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它所企盼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又免去剥夺fasb准则制定权之后的搜寻组建新的准则制定机构的成本。因此,sec就成为一个次级行动集团,从fasb制定cf中获益,并协助推行cf。 [iii]第五步,fasb和sec一起实现制度变迁,前者制定cf和在此基础上的会计准则,后者继续赋予其权威性,也正是现实中所看到的情况。

经过上述制度变迁,一项新制度——cf被创新出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美国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制定了cf。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制定了概念框架,这意味着这一新制度——在概念框架基础上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将被广泛推广。我国研究和制定cf的进程也逐步加快,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就具有cf的性质和特点。我国cf以及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其不同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地方,以下将进行简要分析。

四、我国cf的“混合变迁性”

前文的博弈和制度变迁分析传递了这样一种看法,美国cf的建立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即“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iv]。在美国cf产生过程中,会计职业界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以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为职业的利益群体(fasb),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实施作用。与美国对比,我国会计准则是政府而不是民间制定的,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点,那么是不是说我国cf的制定就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施的)呢?

首先应该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区分“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两个制度安排。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意味着会计实务将不再处于一种随意而为的状态,而必须按照一致的规范进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对会计准则制订(主要在准则内容上)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意味着会计准则的内容将尽量避免前后矛盾,而应该建立在一致的理论基础上。如果把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舒尔茨,1968)的话,会计准则是人们进行会计处理的行为规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人们制订会计准则内容的行为规则。

区分了会计准则和cf,就可以分别对我国这两种制度安排的变迁进行分析。在我国这种转型经济当中,会计准则的建立不是像在美国的市场经济中那样,从市场需求到政府供给(自下而上)自然的过程,而是为了转型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建立的。如果美国会计准则的建立是“需求创造它的供给”,我国会计准则的建立就是“供给创造它的需求”,因为在我国那样一种没有建立市场经济这一会计准则产生的土壤的情况下,先强制建立会计准则将会反过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所以,我国会计准则的建立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当会计准则和市场经济在我国同步建立之后,一方面市场经济将产生出对会计准则的需求,制度变迁的秩序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会计准则发展也还需要某种程度的强制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体系自身完善的需求,这一需求既是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而自发产生的(表现在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准则的质量要求越高,从而产生了对cf的需求),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和会计准则建立一样的强制力因素。因此,和会计准则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不是完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还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因素,即我国cf的建立具有“混合变迁性”。

如果说我国cf的建立具有一定程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那么谁又是“响应获利机会的一群(个)人”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fasb之所以成为cf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即响应获利机会的群体),是因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会计职业界)制定的,在美国广泛分工和充分竞争的经济体制中,拥有准则制定权可以获得“租金”(rent)。我国会计准则不是民间会计职业界制定的,而是由政府制定的,政府并不能成为一个初级行动集团。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国的cf制定,就可以发现,会计理论界在我国cf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引进国际上cf的经验、向政府传输cf的知识,协助政府构建cf等等,并因此提高了社会地位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和美国fasb比较,我国会计理论界尚不是一个利益群体,而仅仅是在制定cf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获得一定的利益。

五、小结

第2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 “双基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概念多且抽象,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间的联系会把握不准,若结合组成的物质元素就更有难度,主要表现为:

很难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对大量的事实和概念难以消化; 不能用系统的方法来组织内容,以便复习;不能将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练习、考试时频繁出现错误,这部分内容往往造成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分化点。

因此笔者将概念图策略用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学中,绘制概念图来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组成、构成的知识体系,用概念图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处理复杂的概念和“内化”新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系统地组织信息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富有意义,这对初中生以后的化学学习非常有帮助。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初三年级两个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初三(9)班为试验班级,初三(11)为非试验班级。

2.研究过程

研究分4个阶段进行,具体教学安排见表1。

二、研究结果分析

1.观察结果

第一阶段,许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抄笔记,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它们的意义;多数学生不参加课堂讨论;一些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对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并记忆。

第二阶段,教师介绍概念图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教师利用概念图复习“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利用概念图预习“元素”主题,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来复习“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这两个学习主题,并将其概念及命题用图形表示出来。随后用“填图”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概念图的构建任务,并用于“元素”主题的预习过程中。紧接着,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概念,让学生根据所给概念自己构建概念图。

观察得出:大部分学生能找出相应的连接词来表达概念间的关系, 这说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强了; 对概念图比较熟悉的学生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这说明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第三阶段,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构建关于“离子”主题的概念图。 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出主要概念,选取连接词,建立概念间的意义关系,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观察发现:(1)小组合作完成概念图构建任务要比个人完成更容易;(2)学生构建概念图的能力比第二阶段有大幅度提高,概念图更规范,还有一定的创新;(3)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使学生更加投入,这说明其学习动机水平有了提高;(4)通过对概念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误解并即时给予反馈。

第四阶段,结束“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学习之后,众多的化学用语让学生应接不暇。通过在两个测试班级上不同类型的复习课,发现利用概念图教学策略上复习课的班级,无论是在课堂的参与度方面还是当堂的反馈情况来看都明显好于未参加测试的班级。

2.测试结果

从表2所示单元测试成绩来看,试验班级的学生均分及高分数段的学生要高于非试验班级,从试卷分析来看,两个班级学生关于识记性知识的题目答得差不多,主要差异在于涉及到高阶思维能力的题目,试验班级要好于非试验班级。

3.调查结果

通过找被测班级的部分学生面谈调查发现:

(1)对于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主要表现为,可根据教师的陈述草草记下笔记,但很少去思考和理解笔记的内容。在研究开始阶段 ,学生大多不能很好地从概念图中读出相应的信息,画概念图特别困难;通过练习和实践,学生构建概念图的技能得到了提高。

(2)由于初三学习时间及学习任务很紧,一部分学生感觉到教师布置的课后自行构建概念图的任务增加了学习负担,不愿花费时间认真完成,而是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课后复习还是习惯停留在各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上,而没有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

(3)学生普遍表示更喜欢教师预先设置概念图 ,而让他们在课堂上来“填充”。原因是,教师预先绘制的图更有结构性。少数学生认为,预先设置的概念图没有自由构建的好,因为思维受到了束缚,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4)小组合作更利于概念图的构建,学生形成概念图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这样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点,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的外界的帮助。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交流中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一步梳理知识点,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化学用语专题复习课案例

化学用语的正确掌握及熟练使用历来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及分化点。传统的化学用语复习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复习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是一到实践应用时却错误百出,甚至无所是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的复习还是停留在各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上,而没有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复习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之获得系统提高。因此,笔者尝试利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设计专题复习课来组织化学用语的复习教学,并开了一节区公开课,整节课划分为三个活动。

活动一,为化学用语与表征概念的连线结网。首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书写有关氧的各种化学用语,然后引导学生将化学用语与前期学习整理的原子、元素、离子、分子等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不是机械孤立的抽象符号,而是化学概念的符号表征形式,看似抽象却有其深刻内在的联系。然后迁移练习有关氯的化学用语,并进一步完善前面所建网络,将化合价及运用化学式判断物质的分类纳入网络并与相关化学用语离子符号进行对比联系,健全有关化学用语的概念图。

活动二,对照网络图,提取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使学生摆脱机械记忆化学用语的复习方法,

更加理解化学用语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及高度的概括性、实用性,深刻感受到化学符号有着看似抽象却又能形象表征化学概念的丰富内涵之功能。

活动三,利用微观模型图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微观表征功能,进一步理解化学用语的内涵及运用化学用语正确表达概念。

如图1所示笔者将概念图作为教学策略应用于化学用语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思路。

图1这堂专题复习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普遍反映这节课的复习思路清晰,学生积极主动,复习效率高。回顾前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基于概念图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单元复习课中恰当运用概念图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在备课中首先明确化学用语是表达化学概念的工具,以物质微粒构成和宏观组成的概念图为载体,将凌乱复杂的各种化学用语进行对比联系,构建化学用语知识网络,整个复习过程就是概念图的逐渐形成完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网络,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通过复习课中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将逐渐学会自己定期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为避免复习课“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设计三个学生活动贯穿于整个概念图的构建完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间的关系得到提升,学生能更加自信地在课堂上提问并与同伴交流、讨论。使多个个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真正成为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主人。

3.复习课教学中要精选例题提高练习质量,避免以题开路,盲目训练。

选择的习题要具有目的性即选题时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复习内容,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能力形成的关键点进行选题。选择的习题还要具有时代特色,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既有利于教师开展复习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整体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提升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存在问题

第3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应结合本省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本科目教学要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

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践的偏向。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教育教研课题

《学会欣赏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六、教学进度表

1、第一至第十四周:完成全书教学任务;

完成作业并讲评;七年级每课进行一次测验并分析试卷。期中和期末考试配合学校安排进行。

2、第十五至第二十周: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第一轮复习。

要求完成每一课的基础习题训练;进行一些综合性测验。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2为了搞好初一年级政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此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中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好,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特定的环境,性格良好;一部分同学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属外向型性格;一部分同学沉着冷静,小心谨慎、沉默寡言,偏向内向型性格;也有极少数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偏差,如性格孤僻,忌妒心强。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识,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以使自己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析

初一年级政治分为上下两册。两册书的内容都围绕着"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中心内容来编排,内容编排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第一册由前言和八课书组成书的内容编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时代感,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等推陈出新促进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每一课上课之前教师先出示所讲内容的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预习,然后教师根据提纲讲解。

3、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自己收集相关的实例,带到课堂教学法中进行交流。

4、由于初一政治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心理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对课文中的理论阐述很难理解,所以教学法中采用结合实例的方法来理解知识点,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例和同学们搜集来的实例,使知识点形象化。

5、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的小栏目进行讨论,归纳,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每上完一章后,利用练习中的活动材料组织同学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对此章进行课外辅导。

7、对学习差的同学多进行课外辅导。

8、每上完一章后,利用指导书上的检测题进行检测,及时获取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认识新学生

第二周: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

第三周: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第三周:第三课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第四周:第三课 第三个项目

第五周:第一次月考

第六周: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第七周:第四课 第三个项目

第八周:第五课 友情伴我同行

第九周:第六课 师爱助我成长

第十周: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十三周: 第八课 走自尊自强之路

第十四周: 月考

第十五周: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第十六周: 第十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十七周: 总复习

第十八周: 总复习

第十九周: 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初一思想品德上学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建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是他们懂得与人相处、优化性格、陶冶情操、严格自律等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视青春,培养健康人格,使他们适应初中生活,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共四个单元。九个课题。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两个课题。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三个课题。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两个课题。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两个课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三单元。每课题中的道理部分为重点。

难点:第四单元。每课题中的落实行动为难点。

四、主要任务及要求: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建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主体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初中生活,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作生活的主人。

五、主要措施:

1、运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

3、关心国家大事,注重时政教育。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更新教学观念,加强集体备课,树立人文精神。

六、教学进度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情况

本期所教七一、七三两个班级,其中一班班48人,二班班46人。这届学生刚进入新的学校,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学生的基础不一,但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2、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3、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4、培育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5、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

四、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书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要学生认识一个人的“新的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引导学生适应初中学习新的特点,珍惜学习机会。

第二单元“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进入初中后面临的压力和竞争。

第三单元在“成长中的我”,学习这单元是要引导学生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认识自我,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自我,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新自我。使学生养成坚韧、果敢、自制、独立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忍耐力。

第四单元“人与人之间”,使学生通过了解、体验与自己生活中最贴近的人交往,来理解、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学习、掌握在不断拓展的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艺术。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珍惜初中生活和学习机会,感悟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学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初步确立“尊重、关爱、团队、权利、义务”的价值目标。

六、教学难点

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

七、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5一、教学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到21世纪教育主体,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团队、权利、义务”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负责的作出正确选择,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书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要学生认识一个人的“新的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引导学生适应初中学习新的特点,珍惜学习机会。

第二单元“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进入初中后面临的压力和竞争。

第三单元在“成长中的我”,学习这单元是要引导学生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认识自我,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自我,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新自我。使学生养成坚韧、果敢、自制、独立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忍耐力。

第四单元“人与人之间”,使学生通过了解、体验与自己生活中最贴近的人交往,来理解、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学习、掌握在不断拓展的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艺术。

第五单元“在分数的背后”,本单元意帮助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理解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尊重规则,追求公正。认识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能负责的作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珍惜初中生活和学习机会,感悟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学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初步确立“尊重、关爱、团队、权利、义务”的价值目标。

四、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

五、学情分析:

本期所教七x、七x两个班级,其中x班48人,x班46人。这届学生刚进入新的学校,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学生的基础不一,但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七、教学进度:

第 1 周 课前教育及写本期学习计划

第 2 至 4 周 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

第 5 至 7 周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 8 至 9 周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 10 周 期中考试

第11至13周 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14至16周 第五单元 在分数的背后

第 17 周 时事教育

第4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力学前概念;分析;FCI测评问卷

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认识在接受物理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这种在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之前存在的想法被称为“前概念”(preconception)。前概念对于物理知识的建构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物理教学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均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旨在探查学习力学基本知识前后的初中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认识情况,为电学、热学、光学等其他物理分支领域学生前概念及其转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测评问卷和被测样本分析

本调查采用的问卷是美国Hestenes等人设计的“力的概念测量表”(Force Concept Inventory),简称FCI。FCI由30个与力的概念有关的物理题目构成。每小题均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四个是从大量问卷调查中提炼出来的学生最常见的前概念,学生必须在正确概念和错误概念中作出选择。

本调查在2015年9月进行。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某初级中学学生。抽取初一两个班进行调查,收到有效答卷102份(男56份,女46份)。这部分学生没有学过基本力学知识,他们关于力学现象的认识来自日常生活经验。调查这部分学生是为了探查进行力学基础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情况。抽取初二两个班进行调查,收到有效答卷96份(男58份,女38份)。初二学生学过力学基本知识,对力学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错误答案可以反映学生的前概念经传统教学之后的转化情况。

二、典型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限于篇幅,笔者在本文中列举部分试题进行分析,这部分试题有效地揭示出学生头脑中存在典型的前概念。所选试题以及统计结果如下:

(一)典型试题各选项统计结果

【题1】两个体积相等的金属球,其中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两倍。两球从二层楼顶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则两球到达地面的时间:

【题2】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轿车迎面相撞,在碰撞过程中:

【题3】两个钢球,一个重量是另一个的两倍,二者以相同的速度滑出水平桌面,则落地点到桌子底部的距离:

【题4】一个男孩竖直上抛一小钢球,忽略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回到地面的过程中,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为:

【题5】参考下图,回答问题。一个小球在光滑平面上从a匀速运动到b,小球到达b点时受到一个来自同一水平面上的瞬间冲撞,方向如粗箭头所示。

冲撞之后,沿着选定的路线,小球受到的主要作用力为:

【题6】两个学生,a的质量为75kg,b的质量为57kg,面对面地坐在同样的办公椅上,学生a将双脚放在b的膝盖上。学生a如果蹬脚,两个椅子都开始运动。

【题7】一块石头从一层楼顶落向地面,则:

【题8】一个高尔夫球飞行过程中所受的作用力有:1.重力;2.打击力;3.空气阻力。

(二)典型前概念分析

1.关于原动力

①“打击”传递原动力。题5的B、C两个选项共有84.3%的初一学生和54.1%的初二学生认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仍然受到水平冲力的作用。题8的B、C和E三个选项有93.7%的初一学生和27.1%的初二学生认为高尔夫球在飞行过程中还受到打击力的作用。通过访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打击”可以把力转移到被打击的物体上,从而提供一种能维持运动的使动力量。

②运动过程中“原动力”的耗散。题4的A、B和C三个选项共有86.4%的初一学生和47.9%的初二学生认为小钢球被抛出时产生的原动力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减小。即“原动力”的耗散。

对于原动力的认识,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存在的误解都是很严重的。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来证明物体的真正运动状况及受力情况,只能凭常识来判断。传统教学对改变这种错误认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①质量越大的物体施力也越大。题2的A和D两个选项共有51.0%的初一学生和6.3%的初二学生认为大卡车和小轿车相撞时,大卡车作用在小轿车上的力大于小轿车作用在大卡车上的力。题6的D选项有49.0%的初一学生和8.3%的初二学生认为质量较大的a学生对b的作用力较大。较多学生认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质量大的物体“更有劲儿”。

②主动物体施力较大。在访谈中发现,题6选D的部分同学认为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物体施力较大,被动物体也对主动物体施加一定的力,但是被动物体施加的力只是为了阻挡主动力,因而其大小也小于主动力。

3.关于重力

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题1有52.9%的初一学生和85.4%的初二学生选择答案A或D。题3有47.0%的初一学生和68.0%的初二学生选择答案C或D。可见,“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这个自亚里士多德开始数千年被人们信奉为“真理”的误解,今天仍然普遍地存在于学生的前概念体系之中。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加根深蒂固!

②重力随物体下落而增加。题4有37.3%的初一学生和10.9%的初二学生选择答案B,认为小钢球下降过程中地球引力逐渐增加。题7有29.4%的初一学生和22.9%的初二学生认为石头加速下落,主要是由于它越接近地球,地球引力越大。

③大气压对重力有贡献。题7有37.3%的初一学生和33.4%的初二学生选择答案E,认为石头下落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引力和向下的大气压力的联合作用。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大气压力与重力同方向,而且大气压力是单向作用在物体上的。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对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我们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全部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一男女生的得分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区别,初二男女生的得分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区别不显著,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得分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区别。

三、概念矫正策略

本研究的探查结果支持了学生进入物理课程学习之前已经拥有很多与科学概念相矛盾的观念的研究结论。调查还反映出,传统教学在促进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低效的甚至是失败的。因此,在进行科学概念教学之前,必须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在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有效地转变错误的物理前概念,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1.进行教学前测

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具有隐蔽性,平时一般不会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因此,在教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应采用诊断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经验认识。这样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教”的意义,可以用奥苏伯尔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尤其是了解学生对与新概念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的认识情况,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对“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教学前测能激活学生的经验图式,让它从隐蔽之处呈现出来,这样就为概念的重新建构提供了基础框架,以避免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进行无意义的接受学习。另一方面,若进行教学前测并及时反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平时习惯于用经验图式进行问题解决,前测所给的反馈结果会使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感到困惑。凭借经验图式进行问题解决所导致的失败促使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原由。此时大脑无比兴奋,内在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烈,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再绞尽脑汁地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认真思考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2.组织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与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教学情境中修正错误想法是帮助他们获得科学概念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在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以真实问题作为教学实例,能使他们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实践证明,教学中用以下的思路来解决真实性任务能有效地转变前概念:选择真实性任务或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预测实验或问题的结果;让他们用自己的前概念对现象进行解释,并为自己的前概念进行辩护,从而引起思维结构发生冲突,并强烈意识到前概念的存在;教师在适当时机进行参与,并步步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物理概念来解释问题。如果急于求成,一下子就让学生面对课本上的“真理”,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3.开展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自己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理解。合作学习可以克服个体知觉系统的局限性。通过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他人对某一物理现象的独到见解,并了解产生不同见解的经验基础,从而超越自己对物理现象的一些狭隘的认识。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最适宜表达各种荒诞的观念,这些荒诞的观念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激烈的争论和积极的思考会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合理之处并萌发一些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往往已经走近真理的边缘。

4.重视探究与体验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进行物理概念的学习。探究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成概念的途径,满足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天性。学生可以从所要探究的概念出发,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有关资料或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收集有关的材料,通过自己对材料的分析提出主观的猜想并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丰富的体验和感悟逐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看法,获得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

第5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目标 会计要素

一、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处于落后的状态。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广泛介绍和普遍争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或协调。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就目前我国已经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还不能承担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功能责任,而且也不符合国际上一般将概念框架单独制定公布的通行做法。因此我们要想提出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需要全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一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二、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综观财务会计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制定会计规范。但令人深感困惑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会计准则十分完善的国家,仍然发生了安然、世界通讯、南方保健等公司的巨额会计造假案。如果追寻会计造假案中蕴含的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并不是会计准则,而是支撑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不完善。其不完善性主要表现在对新出现的会计对象的前瞻性的缺乏和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实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不相关甚至不真实。因此,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双重发展的客观需要。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会计界便开始着手研究建立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些学者认为,虽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很重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是不成熟和多层次的,因此构建概念框架的时机还未到。需要说明的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不是凭空捏造和人为设定的,而是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总结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财务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基本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有助于保持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减少和避免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使准则在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对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产生了需要,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要求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时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约束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决策有用性,制定会计准则对产生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予以规范显得十分必要。为了给会计准则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并保证不同会计准则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客观上需要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因此在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就成为必然。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1.中国的会计改革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创造了条件

美国倾向于将会计视为一个与商业惯例、商业判断等紧密联系的独立学科,FASB从1973年6月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经过大量努力并经先后7个(实际有效的为6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和多个财务会计准则的积累,直到1982年才初步完成了会计内部基本因素的分级和相互联系的表达形式。我们进一步分析美国在准则制定方面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初步完成于20世纪7O年代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在那时美国才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以FASB为代表的权威会计组织的明确目标和不懈努力;以佩顿和利特尔顿等为代表的美国会计理论学派的杰出研究成果;多个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经历和经验。综观我国的会计发展状况,在充分估计会计改革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1)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与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一些概念解释存在着矛盾;(2)《企业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3)多个具体准则在出台后很快就进行修订,反映出它们的质量不够理想;(4)公允价值的兴废折射出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上的非谨慎态度。这些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直接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是规范财务会计实务中最核心的实务问题,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最基本的界定,也就很难保证先后的财务会计准则做到首尾一贯,前后一致。

2.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解决的问题

尽管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存在某些缺陷,但是迄今为止,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尚未建立起比它质量更高的概念框架。因此,如何对待FASB的概念框架,也就成为其他国家建立概念框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因强调概念框架对会计环境和目标的依存关系而显得非常重要,其实质乃是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国家特征。换言之,由于FASB概念框架本身具有不可否认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了财务会计系统的内在联系,其建立方法也符合概念框架的特点,其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因此,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需要、也不可能回避FASB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的另一面是,FASB的概念框架由于本质上是以美国会计环境为背景而建立的,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环境来说,它在会计目标过多地倾向于投资者以及过多地依据规范研究方法和权威规定等方面的确存在缺陷。

参考文献:

[1]曹 伟:《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2006.3

[2]蔡贺玲 温皓亮:《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2006.3

[3]朱元午 申香华:《对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几个问题的思辨》2004.12

第6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1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

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2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

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3本学期在学校以“自成教育”为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将面临两大重要任务。即要做好电教和实验工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服务;又要完成初三年级四、五、七班三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特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各学科特别是物理和各实验学科科技前沿的进展;积极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及电教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认真研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探索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力争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家有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物理教学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三4、5、7班与其它平行班级相比,基础较差,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的同学较少。本学期又面临毕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与中考相结合,尽自己的能力使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其次配合学校的.“自成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初步树立理想信念,同时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并以此带动中间学生的全面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进步。在班级内形成学习气氛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服务、落实工作

在工作中,结合我校理、化、生三个学科全面进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作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新精神、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2、做好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实验开出率100%。

3、做好电教器材的借还、维修、维护、保养工作。

4、做好实验记录、帐目的清查、规范工作。

5、为各种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卫生工作及领导分配的各种临时性工作。

7、做好初三年级4、5、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四、遵纪守法、履行职责

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要向值班人员请假,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实验室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不够完善的地方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搞好卫生,要与德育处配合定期搞好卫生扫除,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实验环境。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5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第7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计算机教学;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形势下的需要。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课本上高深的概念比较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新课改环境下的创新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生硬地把概念转述给学生,课堂氛围将会比较沉闷,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多联系学生接触过的事物。学生在学习初中计算机课程之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有些概念的名词虽然陌生,但学生对相应的操作可能并不陌生,例如,窗口的概念,教师对概念解释过后,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打开几个窗口,学生便会一目了然。

二、加强对上机操作的重视程度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开展理论课程的同时,上机操作课程应该同步跟上。学生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时可能已经理解,但多数学生在自己上机操作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该向学校申请,多为学生安排上机操作课程。上机操作课程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本节课的操作要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同步操作,然后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应多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必要时给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流程。

三、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掌握基本的操作,但传统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不足。为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指定的任务。以做一个给定题目的word文档为例,学生在输入文字之后,可以发挥才智,插入艺术字、图片等为自己组的作品加分,这样的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在课堂上贯彻新课改的宗旨,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第8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9篇:初级会计实务概念范文

1 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并有所创新。初中化学基本上是学什么考什么,而高中化学可谓是“声东击西”。这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 初、高中化学教材知识的衔接

2.1 初三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较多,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2 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2.2.1 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中,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2.2 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难度也加深很多,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2.2.3 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①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②“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2.2.4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三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3 加强学法指导

3.1 开设学法指导课。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3.2 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