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体位、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方法 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且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的疾病,在成年人中其患病率约3%,临床表现复杂,其中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过度嗜睡为其主要表现之一,还可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猝死[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2]。本文具体探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居呼吸系统疾病之首,国内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2.8%左右,是当今世界上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具有潜在影响生命的疾病,在40~59岁男性中发病率超过5%[3]。有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呼吸紊乱,而一半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睡眠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从两种疾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中可以明显看出,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整个呼吸道均有阻塞发生,其后果较一种疾病单独存在时更为严重,在动物实验与临床上所见也支持这一推断[4]。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已有长时间的缺氧,肺储备能力下降,肺功能明显减退,如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其后果更为严重,表现为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可随时发展为呼吸衰竭及多脏器衰竭,甚至猝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继发病情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气短、咳痰,不过气短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也感气短。夜间严重的习惯性打鼾多见,并伴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患者有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昼夜颠倒,性格改变及异常的运动行为。由于这些患者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导致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突然死亡。在微观上,患者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右房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产生蛋白尿[5]。同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因有长期的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氧化碳潴留的脑部麻醉作用所致,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对记忆力减退认识不够是导致记忆力减退临床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发生率约125%,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紫肿型患者合并几率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一些共同的易患因素,在睡眠时血氧下降的机制中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可引起慢性低氧外,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肺泡氧储备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上气道阻力增加可加重呼吸肌负荷,易出现呼吸肌疲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睡眠中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低氧、高二氧化碳反应的迟钝,进而使回流至毛细血管的混合静脉血血氧水平下降,气道阻力增加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又使肺泡通气不良加重[6]。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关键词】呼吸困难;临床;儿科

呼吸困难是儿科重症之一,俗称气急,病因较多,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呼吸困难[1]。明确呼吸困难的原因,选择合适治疗方法,预后效果才会明显。因此,需要尽早明确疾病原因,对疾病的控制和干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者就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68例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病因和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一共诊治68例呼吸困难患儿,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0~1岁12例,1~3岁34例,3~7岁2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临床诊断通过患儿病史情况,临床症状表现,患儿体格检查,结合辅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3 临床表现 68例患儿均见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I度有29例,Ⅱ度有28例,Ⅲ度有11例。临床症状见呼吸困难68例(100%)、咳嗽44例(64.7%)、发热20例(29.4%)、紫绀20例(29.4%)、声音嘶哑20例(29.4%)、呕吐10例(14.7%)、流涎6例(8.8%)、惊厥3例(4.4%)、意识模糊4例(5.9%)等。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引起小儿呼吸困难的疾病主要是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患儿45例(66.17%);非肺炎呼吸困难20例(29.41%)。非肺炎性呼吸困难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解剖异常3例(4.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2.28%)、有机磷中毒2例(2.28%)、喉部有异物感5例(5.68%)、支气管炎患者5例(5.68%)、支气管异物感有2例(2.28%)、胸腔积液有1例(1.5%)、大叶性肺炎有2例(4.4%)、先天性心脏病1例(1.5%)、爆发性心肌炎2例(4.4%)。

3 讨论

3.1 病因

根据临床上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与常见原因可以将呼吸困难分为以下几类:(1)肺源性呼吸困难:各种肺炎是引起小儿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2)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有严重的心脏病史,在开始症状不明显,在剧烈活动时症状明显。(3)中毒性呼吸困难:一种是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使呼吸浅而且慢;另一种是使呼吸中枢收到刺激产生兴奋,出现深而大的呼吸困难。(4)血源性呼吸困难:重症贫血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5)神经精神性肌病性呼吸困难:重症脑部疾病包括脑炎、脑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均可以直接额累及呼吸中枢,发生呼吸戒律异常。(6)其他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常发于夜间,患者突然感到胸闷难受,平卧感觉家中,吸气短促,呼吸会发出明显的哮鸣音[2]。本组研究中有重症肺炎引起的小儿呼吸困难60例(68.18%),非肺炎呼吸困难28例(31.82%),可见肺源性呼吸困难占多数,非肺源性呼吸困难占少数。因此,对肺炎进行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2 小儿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3] 小儿呼吸困难主要由呼吸道炎症引起,这与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机体免疫特点有关。婴幼儿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故感染时鼻黏膜充血肿胀,易引起鼻塞,使吸吮发生困难,出现张口呼吸。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与成人相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且黏液腺分泌不足,黏膜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地排出微生物,所以不仅容易感染,也较易引起呼吸梗阻。由于右侧支气管由气管直接延伸,而左侧支气管则由气管侧方伸出,因此异物容易进入右侧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加之小儿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某些危险事物没有识辨能力,喜欢把小的物体放入口中玩耍,这也是小儿呼吸道异物高发的一个原因。小儿患病症状远较成人为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且病情进展突然迅速,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或窒息死亡。因此,对病情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救治的及时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正确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3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小儿呼吸困难多由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所致,常见病因有喉及气管支气管炎症、异物、肿瘤及先天性病变或发育畸形等。本组危重患儿中,咽喉及气管支气管炎症性疾病共5例,这类疾病发展快,吸入性呼吸困难明显,形成炎性假膜组织严重阻塞呼吸道.易产生通常氧疗难以缓解的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而导致死亡[4]。由于多数患儿无明确异物吸入史,而且花生、瓜子等植物性异物在X线上不显影,而且在未造成主气道阻塞时,无纵隔摆动、肺不张等征象,故合并肺炎时易漏诊。若以喘憋为主,则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因剧烈咳嗽等原因可发生位置变动,若阻塞主气道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所以,临床医师对诊断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经正规治疗症状不能缓解者,即使无明确的异物吸入史,胸部X线检查无特征性表现,也不能排除,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造成呼吸困难的呼吸系统解剖异常有喉软骨软化症、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等。由于存在上述基础疾病,气道或肺部防御机能缺陷合并肺炎时易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此类患儿必须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然后积极吸氧,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及激素,有可能挽救患儿的生命。

综上所述,呼吸困难患儿病情危重,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临床上对不能单独用呼吸系统疾病合理解释的呼吸困难患儿,应提高警惕,仔细分析,发现可疑征象,尽早做相应检查,而不能仅满足于肺炎、呼吸衰竭的诊断。同时,正确 认识这类疾病的特点,制定系统、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提高小儿危重呼吸困难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小芝白汉玉 小儿呼吸困难299例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 2011,(8)

[2] 谭晓燕 80例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3)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关键词:呼吸困难新生儿;发病原因;症状表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03-01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常见的新生儿危重症,主要是呼吸系统、心脏病、神经系统疾、代谢性疾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节律不整、吸气与呼气不协调[1]。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酸中毒,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处理,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进行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胎龄在30―42周之间,平均39.5±0.4周;体重在1.5―4.3kg之间,平均2.8±1.0kg。足月儿(37周以上)52例,早产儿(37周以下)18例;第一胎41例,第二胎20例,第三胎9例;出生Apgar评分3分以下25例,3―7分31例,7分以上1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呼吸困难的诊断标准[3]。

1.2 检查方法 对70例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胸部CT、血电解质等,部分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

1.3 呼吸困难原因分析 经统计分析可知,肺部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占比57.2%。其余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颅脑疾病(21.5%)、先天性疾病(4.3%)、其他疾病(17.1%)。结果见表1。

1.4.1 肺部疾病 患儿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37.9―39.5℃)15例;全身紫绀11例,唇部和肢体紫绀9例,阵发性紫绀13例;呼吸浅促15例,呼吸深快13例,频发呼吸暂停1例,呼吸4例,呼吸不规则1例;咳嗽12例,呼吸音增强或降低37例,音22例; X线或CT显示胸部纹理增粗38例,纹理减弱或消失2例,片状阴影16例,斑点状阴影13例。

1.4.2 颅脑疾病 患儿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紫绀5例,唇部和肢体紫绀16例;呼吸浅促2例,呼吸深快5例,频发呼吸暂停6例,呼吸4例,双吸气2例,不规则呼吸1例;肌张力改变18例,其中增高7例、减弱11例;嗜睡6例,昏迷4例,惊厥3例,容易激怒5例。

1.4.3 先天性疾病 患儿症状表现为全身紫绀3例,唇部和肢体紫绀5例,阵发性紫绀2例;呼吸浅促5例,呼吸深快5例;喂奶后呕吐2例,腭裂1例,胸廓饱满2例;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例,心脏杂音2例,肠鸣音4例;转院后随访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心血管畸形2例,胸腹部X线检查显示含气肠管1例。

1.4.4 其他疾病 患儿症状表现体温升高(37.9―39.5℃)5例;全身紫绀2例,唇部和肢体紫绀11例;呼吸浅促3例,呼吸深快9例;心音减弱6例,肺动脉音增强或杂音1例;昏迷2例,黄疸2例,脾脏增大3例;转院后随访心脏彩超检查显示肺动脉高压1例。

2 结果

70例呼吸困难新生儿的发病原因包括肺部疾病、颅脑疾病、先天性疾病,其中肺部疾病为主要原因。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新生儿建立正常的呼吸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异常,临床表现为呼吸不规则、紫绀、肺部杂音、三凹征、鼻翼煽动等。由于病因诊断错误而引起的新生儿误治或死亡,也占据一定比例。本次研究中,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所占比例最大,为57.2%,这是因为气体交换弥散障碍,以肺炎(包括吸入综合征)居多。一般存在明确的吸入羊水、胎粪,并且伴有发热或咳嗽的症状[4]。另外,肺透明膜疾病常见于早产儿,治疗关键是要应用肺表面的活性物质。颅脑疾病中,胎儿常出现嗜睡、昏迷、易激怒、抽搐等表现,同时伴有反应迟钝、肌张力改变症状。缺氧缺血性患儿有宫内窘迫病史,窒息会损伤大脑皮层,使呼吸中枢抑制,导致呼吸困难,反映在临床表现就是呼吸不规则、节律改变[5]。颅内出血患儿会有双吸气、抽泣样呼吸。本次研究中颅脑疾病病因占比21.5%。先天性心脏病不容易发现,需要辅助检查才能确诊。其中,心脏病会导致血液分流异常,引起紫绀和呼吸困难,即使吸氧后紫绀也不能缓解。膈疝是腹腔内的脏器压迫到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患儿胸部隆起,在X线检查下确诊。颅面畸形会导致呼吸道病变,从而致使呼吸困难,一般情况少见[6]。本次研究中,先天性疾病原因占比4.3%。

综上,呼吸困难新生儿的发病原因包括肺部疾病、颅脑疾病、先天性疾病,其中肺部疾病为主要原因。临床上首先明确呼吸困难原因,确定呼吸困难是上呼吸道阻塞引起,还是肺部疾病所致,其次要注意先天性心脏病或膈肌疾病,然后检查是否伴有低血糖、低体温等困难导致呼吸困难的因素,才能针对病因及时救治。

参考文献

[1] 黄召金. 新生儿呼吸困难胸部X线平片分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05):23-26.

[2] 王新华,殷殷,卢宝祥. 新生儿呼吸困难78例临床分析[J]. 新医学,2013,10(21):648-650.

[3] 金汉珍,官希吉,黄德珉,等. 实用新生儿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1):464.

[4] 陈燕. 近足月新生儿呼吸困难82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03):4223-4224.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正常成年人在快速睡眠时或在高原,可发生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老年人或婴儿睡眠时的周期性低通气也与中枢因素有关。

病理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见于多种疾患:

■ 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前侧切断术、血管栓塞或变性病变引起的双侧后侧脊髓病变;

■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异常,胰岛素相关的糖尿病,shy-Drager综合征、脑炎、脑干肿瘤;

■ 肌肉病变,如膈肌病变、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肌病等;

■ 脑脊髓的异常,如枕骨大孔发育畸形、脊髓灰白质炎、外侧延髓综合征;

■某些肥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如打鼾是由于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上气道,引起咽喉部松弛的软组织高频率震颤而产生的响声,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

常见病因有:

■ 颌面和口咽腔部位的结构异常:为最常见病因,包括软组织和颌面骨性结构异常。

■ 鼻咽部增生性病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鼻咽部水肿或新生物、扁桃体肿大、增殖体增生等。后二者常是儿童主要致病原因。

■ 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中约有半数,肢端肥大症中约40%患者,可产生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 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的任何损害会波及舌、咽和喉部肌肉,使功能减低,足以影响到上气道阻力者,都有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性别: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好发于男性成人及更年期后的女性。

■ 年龄:典型及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以中年发病最多。

老年人发病率虽然增高,但重症者却较少,其可能原因:1)重度患者寿命较短,在老年人中已少见到;2)老年人主诉不清,且本病症状如白天过度嗜睡、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等,又与衰老或脑动脉硬化症状相似而相互混淆;3)老年患者同时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和呼吸系统疾病者多达1/3~2/3,所以本病症状常被掩盖或被忽视。

■ 肥胖:肥胖者易发本病的危险性超过了性别和年龄的因素。原因是肥胖者颈短,脂肪在口咽部粘膜下的堆积,造成上气道狭窄,同时因腹壁脂肪堆积,致使横膈上移,肺活量减少以及呼吸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

■ 习惯性打鼾:打鼾是最常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鼾声高低顿挫,断断续续,一夜呼吸暂停次数≥30次,多者可达数百次以上,因此应该引起家庭其他成员的注意,患者多半是由于被人告知有响鼾而去医院就诊的。持久的呼吸暂停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也常使患者从睡眠中憋醒,并有窒息感。

■ 白天过度嗜睡:这是本病常见的症状,其产生原因是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呼吸暂停、缺氧导致反复醒觉,造成睡眠片断。由于频繁的觉醒,很难进入深睡眠。所以白天过度嗜睡。

■ 神经症症状:是本病的非特异性症状。有些患者常感晨起头痛、头昏、头脑不清醒等症状,并多有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对刺激的反应时间也明显延长,并可有抑郁、急噪等情绪异常表现。

■ 其它表现:白天疲乏无力,夜尿增多,张口呼吸,口干舌燥,减退等。

并发症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5-01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人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压力大是影响身体健康好转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一个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结核亦有增加趋势,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突出,且临床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

1 概况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性改变,包括:呼吸运动效率的减退、部分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引流不畅、肺组织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老年肺炎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随着人中向老年化发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向老年人推移,并和许多老年疾病一样,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同样具有症状、体征不明、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多脏器受损等特点,其胸部X线表现也可不典型,因此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常较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而且被误、漏诊的病人还可能是家庭、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集居老年人群的结核病传染源。

2 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与其他年龄组病人一样,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与肺部病变轻重,起病缓急,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但部分老年病人可有以下不典型表现:

多数老年病人起病隐匿,无明确发病史,近三分之一的老年肺结核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在老年病人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人。而常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症状,而易被误认为老年性自然改变。

老年病人常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当肺结核病活动进展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等。

老年人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该病常见症状如高热、起病较急、因咳嗽、深呼吸而加剧的锐性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常不突出,易被误认为“冠心病”。

少数老年病人可罹患急性血型散播性结核病,常有高热、无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肺结核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贫血等,易被误诊为慢性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3 诊断要点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其它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

3.1 老年人,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生结核病。

3.2 老年肺结核病人起病可隐匿,结核中毒症状可不明显,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又易与原有慢性心肺病混淆。需提高注意,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者宜进一步检查。

3.3 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可能无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胸部X线改变。对出现下叶肺野病变或空洞者,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老年肺结核病的可能性。

痰结构分枝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多次连续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3.4 老年病人PPD皮肤试验可阴性或可能阳性,但不能据此而否定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强阳性者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可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5 当老年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圆形阴影或肺门团块阴影或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或胸腔渗液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抗结核治疗也应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五大原则。

5 护理要求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体征和症状;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08-03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in Urban Shanghai/NIU Chun-jin,WU Jin-gui,ZHUANG Zu-jia,et al. Chang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20005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illness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and to provide the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spiratory illnesses. Methods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e, the prevale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illnesses was determined. Using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s, 6 551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among 16 schools in 3 urban areas in Shanghai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ersistent cough, persistent phlegm, wheeze, wheeze symptom, asthma, current asthma and bronchitis in them was 8.6%, 4.4%, 7.1%, 2.7%,4.5%, 1.9% and 1.8%,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most common respiratory illness in ag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Prevalence;Signs and symptoms;Comparative study;Adolescent

呼吸道疾病是影响学龄儿童健康和导致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1],呼吸系统症状会倾向性地延续到成人并发展为慢性疾病。欧洲呼吸道健康协会(European Community Respiratory Health Survey, ECRHS)曾组织对欧洲多个国家大规模调查[2]。本研究调查了上海市城区儿童青少年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的流行状况,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上海市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城市内、中、外环线为界划分为3个地区,共抽取6所中学、8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共215个班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上海居住2 a以上。共发放问卷7 230份,回收6 921份,调查应答率为95.7%;经审核,符合填写质量要求的问卷共6 551份,有效应答率为90.6%。男生3 381人,女生3 170 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16.5岁,平均为(10.96±3.44)岁。男、女生平均年龄分别为(11.1±3.4)和(10.9±3.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ST)推荐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调查问卷》[3],并进行适当修改,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家庭社会人口学特征(姓名、性别、学校、班级、年级、居住地址)、呼吸道症状与疾病(过去1 a内出现的咳嗽、咳痰、喘息、哮喘、支气管炎等)。

1.2.2 儿童呼吸道症状及疾病定义 持续咳嗽:感冒或不感冒时经常咳嗽,且过去1 a中有3个月以上每天(1周有4 d以上)咳嗽。持续咳痰:感冒或不感冒时均咳痰,且过去1 a中有3个月以上每天(1周有4 d以上)发生吐痰。喘息:有过喘息且近2 a超过2次。喘息样症状:有过喘息且近2 a超过2次,但并非哮喘。哮喘:喘息并伴有急性呼吸困难发作2次以上,或曾被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或者小儿哮喘,或被诊断有喘息并伴有呼吸困难。哮喘现患:喘息并伴有急性呼吸困难的发作2次以上,或曾被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或者小儿哮喘,或被诊断为有喘息并伴有呼吸困难,且近2 a因哮喘或哮喘性支气管炎或小儿哮喘而接受过治疗。支气管炎:在门诊或住院就诊中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

1.2.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并请相关领域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讨论修订后正式应用。对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调查问卷由学生家长填写,回收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审核。采用即时逻辑审核检验与双重复录入比较检验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录入准确。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病率、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χ2趋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呼吸道症状年龄分布 见表1。儿童青少年持续咳嗽的检出率平均为8.6%,5岁组最高,达15.5%;最低为13岁组,为2.4%。各年龄组间持续咳嗽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4,P

2.2 哮喘与支气管炎的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哮喘、哮喘现患、支气管炎患病率分别为4.5%,1.9%,1.8%(表1),哮喘、哮喘现患、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2,24.28,38.51,P

2.3 呼吸道症状与疾病的性别分布 见表2。持续咳嗽、持续咳痰、喘息、喘息样症状、哮喘、哮喘现患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77,23.31,11.88,8.91,4.39,P值均0.05)。

2.4 呼吸道症状与疾病的城区分布 由表3可见,上海城区内、中、外环3个地区儿童青少年呼吸道症状检出率与疾病患病率存在差异,多数呼吸道症状为内环、中环高于外环。χ2检验显示,3个城区持续咳痰、喘息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11.409,8.009,P值均

3 讨论

3.1 呼吸道症状检出率与疾病患病率 欧洲呼吸道健康协会(ECRHS)报道,西方国家持续咳嗽检出率为3%~9%,持续咳痰检出率为1%~5%;哮喘患病率在8.5%~32.0%之间,喘息检出率在13%~29%之间[2]。本次调查中,儿童青少年持续咳嗽、持续咳痰的检出率分别为8.6%,4.4%,喘息及喘息样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7.1%,2.7%,哮喘、哮喘现患的患病率分别为4.5%,1.9%。与欧洲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儿童哮喘、喘息等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低,而持续咳嗽、持续咳痰等刺激性症状检出率较高。

3.2 哮喘患病率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20 a来,全球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加,每10 a以20%~30%的比例增长[4]。我国儿童哮喘协作组于1988年、2000年对城市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在这2次调查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5%,3.34%,在全国城市中处于高水平。有不少理论和学说解释哮喘患病增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物暴露[6-7];(2)运动减少和肥胖增加[7];(3)儿童早期感染的变化[8-10]。本研究显示,上海城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4.5%,哮喘现患率为1.9%,略高于2000年调查水平,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种患病率的差别归因于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3.3 呼吸道症状年龄检出率趋势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见,呼吸系统的症状均有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肺在儿童出生时并未完全发育成熟[11],随着生长发育,肺泡数增多,而肺泡上皮未完全发育成熟,其结果是肺泡上皮的渗透性增大,儿童每千克体质量的肺泡表面积明显大于成人。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每千克体质量呼吸的空气比成人多50%,儿童肺生长发育时期是空气污染物暴露且产生影响的敏感期[12]。

3.4 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的居住地区差异 本研究结果,居住在不同城区的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有一定差异,居住在中心城区(中环以内)儿童呼吸道症状检出率和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外环。从上海城区的实际情况看,内环、中环人口、道路和交通密度均大于外环。有报道显示,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NO2、可吸入颗粒物、含碳化学物水平与住所附近50 m或100 m范围内的道路、人口密度有联系[6]。上海市小学、初中学生一般是就近上学,内环、中环的学生居室以及就读的学校附近的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均大于外环,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的发病率内、中环高于外环可能与此有关。

3.5 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男性持续咳嗽的检出率和哮喘、哮喘现患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与查日胜等[13]报道的结果不太一致。有报道认为,女性呼吸道症状或疾病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在厨房呆的时间较男性长,暴露于较高水平的燃气炉废气污染物所致[11]。城市儿童青少年一般很少参与家务劳动,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厨房呆的时间都很少。一般认为,男孩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女孩,受室外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大于女孩。但在不同地区室内、外污染物的相对效应在不同地点可能不完全一致,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证实。

4 参考文献

[1] SCHAPPERT SM. Ambulatory care visits to physician offices,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United States, 1997. Vital Health Stat, 1999,13(143):1-39.

[2] JANSON C, ANTO J, BURNEY P, et al. The european community respiratory health survey: What are the main results so far? Eur Respir J, 2001,18(3):598-611.

[3] FERRIS BG.Epidemi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t Ⅱ.Recommended respiratory disease questionnaires for use with aduts and children 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Am Rev Respir Dis,1978,118(suppl 6):7-53.

[4] MASOLI M, FABIAN D, HOLT S,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INA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report. Allergy, 2004,59(5):469-478.

[5]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

[6] CLOUGHERTY JE, WRIGHT RJ, BAXTER LK, et al. Land use regression modeling of intra-urban residential variability in multiple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ants. Environ Health, 2008,7:17.

[7] DALES R, WHEELER A, MAHMUD M,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near roadways on spirometry and exhaled nitric oxide in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8,116(10):1423-1427.

[8] REDD SC. Asthma in the United States: Burden and current theori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2,110(4):557-560.

[9] LEIKAUF GD.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and asthma.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2,110(4):505-526.

[10]BACH JF. The effect of infections on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s. N Engl J Med, 2002,347(12):911-920.

[11]SCHWARTZ J. Air pollution and children's health. Pediatrics, 2004,113(4):1037-1043.

[12]BATESON TF, SCHWARTZ J. Who is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on mortality? A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effect modifiers. Epidemiology, 2004,15(2):143-149.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呼吸暂停症状的危害

睡眠医学研究证实,在成年人群中大约有20%的人有打鼾现象,在40岁到70岁的人群中大约有30%的人有这种现象,而在儿童中仅有不到10%。70岁以后打鼾的人群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健康的人在吸气时空气通过咽喉部进入肺部,气流须经过柔软而有弹性的咽部组织,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和舌,当人在白天清醒时,这些组织周围的肌肉相对紧张并将咽部组织拉紧,使之不会堵塞气道;当人在夜晚睡眠时肌肉放松,在正常情况下咽部位置仍正常,气道可以保持畅通,允许气体自由的进出。如果睡眠时没有呼吸暂停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仅有轻微的鼾声,就称为单纯性鼾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轻微的单纯性鼾症,打呼噜的原理像吹哨子,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发出声响,但此时仍是有呼吸的(见人体鼻咽、口咽、喉咽生理解剖图)。

如果当咽部组织肥大或肌肉在睡眠时过于松弛,则气道可能会部分受阻。当气流从鼻或口经过这个狭窄部位时,咽部结构产生振动并彼此共振,由此产生鼾声;如咽部组织将气道完全阻塞,气流完全无法进入肺部,此时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由于肺部不能得到新鲜空气,大脑会短暂唤醒并收紧咽部肌肉解除气道阻塞,伴随一个很响亮的喘息声,呼吸恢复正常,该过程循环往复,使呼吸变得浅而支离破碎。如果打鼾比较严重,发展到睡眠中每小时有5次以上的呼吸暂停症状,而且有血氧饱和度下降,那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如不给予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加剧,一些严重并发症,例如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及高血脂等疾病就会产生。这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鼾症”,医学上称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打呼噜时,存在气道完全闭塞的情况,表现为打呼噜时突然“没声”的时间比较长,可致患者在睡眠中因不同程度缺氧而存在窒息的症状。此类患者睡眠中可间断地发出鼾声,中间有长短不一的呼吸停顿,少则10s左右,长的有50s甚至1min以上;患者睡眠时张口呼吸,经常憋醒,深睡眠减少,心慌;胃酸返流;夜尿多到3~8次;晨起口干、头昏脑涨、咽部异物感、痰多、声音嘶哑,易困倦甚至发生嗜睡症状、记忆力下降明显、性格急躁易激动;减退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不能仰卧位睡觉甚至不敢上床睡觉,出现恐睡眠症。患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既可因误操作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也可因困倦而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查与诊断

有打呼噜症状的人如何自我判断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首先判断一下自己睡眠时打呼噜是否比较严重。如果晚上睡眠很安稳,做梦不多,偶尔在特别疲劳的情况下或饮酒之后有轻微的呼噜声,早晨起来感觉很舒服,没有口干舌燥和头昏脑涨感觉,白天精力充沛,没有明显困倦现象,就不属于异常。但如有以下症状,那就应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时一定要去看医生,否则身体各系统会发生严重的损害。

一是每晚睡觉时都有鼾声如雷的呼噜声,鼾声不规则,时而间断,此时为呼吸暂停期,且有呼吸停止的症状;第二天早晨起来有咽部不舒服的感觉。

二是睡觉时常常惊醒,甚至突然坐起,大汗淋漓,有濒死感。在睡眠中常发生类似拍击样震颤样四肢运动以及梦游症等。

三是白天发困或有嗜睡感,可立即入睡,且无法控制,有时在开会时、工作时、相互交谈时入睡,也有时在进食时也可入睡,还有甚至在骑自行车、开汽车时也可入睡。

四是夜尿多到3~8次,甚至夜间遗尿。

五是性格发生变化,容易发脾气,如急躁、压抑、精神错乱、幻觉、极度敏感、敌视、好动,易发生行为失当、嫉妒、猜疑、焦虑沮丧等。

六是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及障碍等,且开始发胖、腰围增粗,严重者可伴发心血管系统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的疾病表现。

目前,不少医院设有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治疗中心,一般由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的内腔镜组参加。在我国,一般是一个临床科室组成的睡眠中心,以呼吸内科和耳鼻咽喉科比较多见,如国家安监总局的煤炭总医院睡眠中心就建在耳鼻咽喉科。到医院检查首先到耳鼻咽喉科看是否有上呼吸道狭窄的现象,X线拍片检查有无小颌畸形和舌根是否后坠,然后在医院睡眠室做多导睡眠仪的检测,英文叫PSG检测,医生将患者PSG检测到的至少7个小时睡眠的脑电波、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次数和程度、呼吸暂停的次数及暂停最长的时间等记录下来,综合分析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时还能区分患者患的是中枢性的还是阻塞性的,最后确定其病情的轻、中、重程度,这种睡眠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如果还要明确全身情况和多器官功能及受损情况,可以再检查一下血常规、血气分析、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便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定量评估手术或其他治疗效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两大类。在这两大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见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等疾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上呼吸道的阻塞或狭窄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从前鼻孔到气管上口,任何一个部位的狭窄或阻塞,都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常见的可由有下列疾病引起:鼻部疾病。各种原因造成的鼻腔狭窄或阻塞,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腔血肿、脓肿、黏连,鼻息肉,鼻腔、鼻旁窦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等。鼻咽部疾病。常见的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鼻咽腔闭锁,颅底肿瘤等。口咽部疾病。如扁桃体肥大,软腭低垂、肥厚,腭垂过长、肥大,咽侧索肥厚,口咽腔瘢痕狭窄,咽旁间隙的肿瘤、脓肿等。下咽部疾病。如舌根淋巴组织增生,舌根肿瘤,巨大会厌囊肿、脓肿,会厌肿瘤,下咽后壁或侧壁的脓肿、肿瘤等。口腔科疾病。如舌体肥大或巨舌,舌体、舌根、口底的肿瘤,颌下脓肿,先天性小下颌或下颌后缩等。其他疾病。如病理性肥胖,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颈部巨大肿瘤等。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诊;重症;死亡因素

本研究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急诊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临床资料,根据以下5项条件进行筛选: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必须依靠特殊设备或药物维持的循环功能衰竭者;②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或已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或应用呼吸机的患者;③酸碱严重失调及水电解质严重紊乱者;④采取心肺复苏术急救的患者;⑤受其他死亡危险因素威胁需要紧急救治者,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共计571例,其中死亡168例。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n=217);按病变类别分类:循环系统病变162例(28.2%),神经系统病变159例(27.6%),消化系统病变93例(16.2%),呼吸系统病变72例(12.4%),肿瘤30例(5.1%),血液系统病变27例(4.6%),泌尿生殖系统病变16例(2.8%),中毒7例(1.3%),其他疾病5例(0.8%)。

1.2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其诊断全部符合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为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并收集患者各类信息,例如: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循环、肝肾、凝血等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格拉斯哥昏迷及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功能评分情况,探讨可能影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疾病谱及基础疾病与病死率病关系 571例患者中死亡168,死亡率为26.4%,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在总死亡构成比中占较大比例,达到70%以上,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亦为神经系统疾病(29.63%)、循环系统疾病者(28.07%)、消化系统(25.24%),急诊中出现该系统疾病时提示医生应进行密切观察。

在此次研究的571例患者中出现伴随基础疾病共814例次,其中伴随高血压16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9例,糖尿病10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97例,脑血管疾病73例,肝硬化24例,其他83例,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急诊重症患者多发的伴随疾病主要为: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及COPD三种。出现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

2.2急诊重症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显示,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障碍三项因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较大,属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知,急诊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比例中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对不同预后患者分组进行调查发现,在总死亡构成比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70%以上的比重且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脑卒中为主,而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与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两大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急诊中的常见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紧急救治需从优化急诊科医务人员结构和新技术引进两方面着手以提高业务能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对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多因素分析可知,40~60岁年龄段患者死亡率较高,提示急诊临床工作者对该年龄段重症患者给予重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各器官功能衰退较严重,为抢救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因此,应针对老年患者急救进行更系统专业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完善老年患者急救流程,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