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能源行业方案精选(九篇)

能源行业方案

第1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部深化体制改革,企业的档案管理在信息传播速率日益加快的今天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是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形式创新,促进企业内部深化改革,辅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现代企业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形式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档案分散管理模式、档案集中管理模式和信息―体化管理模式三种模式[1]。档案分散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档案管理分散下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手中,企业的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固定管理模式,企业的信息资源和档案管理以部门为划分原则,例如:财务档案管理在会计部门,人员档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等等。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保障企业档案管理按照不同的部门进行分化管理,档案信息明确,但由于企业档案管理分布在企业的不同不同,因此企业对内部档案的总体管理性不明确,档案应用时程序繁杂,需要多个部门同事配合才能完成,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档案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将所有档案进行企业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整体档案的运行和管理,但由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内容发杂,信息种类多样,经常出现企业信息档案管理资料混杂,各部门档案管理无头绪,也为却也的档案管理造成了麻烦;信息―体化管理模式,这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中将互联网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手段相融合,形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信息,数据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的综合掌控,即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部门资料管理合理有序,依据各部门的特点进行划分,又能够使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掌控的整体需求,信息―体化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

三、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思维

(一)注重把握企业档案管理传统模式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培养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当追中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结合,一方面依据企业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经行档案管理,注重对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将档案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依据企业内部各部门档案分散化管理中企业管理中的优势,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对资源管理依据部门的内部职责细致划分,促进部门企业档案管理,保障了档案管理的逻辑性要求;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模式,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保存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管理“双重性”[2],一份保存在企业的总体档案管理中,另一份保存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手中,形成档案资源信息的双重保险,这种档案管理办法能够确保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尽量降低企业档案信息失真带来企业信息丢失,造成企业产生经济损失。

(二)形成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思维模式

企业的档案管理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把握企业档案管理中的整体性是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从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出发,实现企业资源管理整体划分,使企业的档案管理拥有明确的整体性,在总体上把握了企业档案的管理方向,最后实现企业档案分部管理,形成整体把握,部分运行的档案管理形式,实现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档案的综合管理与信息资源的畅通发展,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档案管理保障。

(三)企业档案管理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逐步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促使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步向着国际化水平迈进。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应当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注重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也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档案创新管理的重要趋势,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应当时刻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好协调运转,促进企业发展模式与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协调,逐步实现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深入进行,为企业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资源保障。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企业的发展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注重对企业的档案管理采用发展的眼光对企业对方案进行管理。进行企业档案整理时,注重把握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潜在发展方向,依据企业规划,将企业的、档案进行综合分部整理,一方面促进企业的管理合理有序,保障企业当前的运行发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档案管理有可调控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有充足的理论信息作为企业项目发展和产品生产的理论保障[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途径。

(五)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追不更新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不断地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依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实际发展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当加大对员工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定期的企业管理能力培训,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视野逐步提升,管饭吸收各个档案管理手段中的优势,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保障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六)形成完备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体制能够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形成完备的制度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约束力,形成完备的企业管理机制有助于保障企业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形成完备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持,拥有明确的档案管理机制是保障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运行发展轨道相融合的重要规范性保障。

(七)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注重企业档案管理向着多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模式的转变[4]。提升企业档案的服务机构,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热办公效率,实现服务领域,服务模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以及服务时间的多重性发展,实现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运行发展提供多重服务的模式,真正实现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价值,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的创新[5]。

四、结论

第2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案例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于其课程教学来说,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更多地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结合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过程结合实践的、非常有效的实用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案例呢?一般来说,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叙述。这些案例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了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而这些记录对我们处理现在或者是未来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案例的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②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③让学生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学生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有两方面,一是使用案例教材,它主要包括: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案例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案例相关的教学笔记、根据案例设计的讨论计划、根据讨论计划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技术等。另一个是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他们清楚教学的理念,能够设计教学方案,编制教学案例,并熟悉案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研究、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其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实践性非常突出,要求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课程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案例教学法大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要求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并拟定方案,然后参与课堂讨论,交换意见,形成有创意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从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理论知识的讲授多,照本宣科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多。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增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成本最低、最节约时间的“社会实践”。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怎样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派遣劳动者的管理的知识,结合周占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中的《劳动关系协调》,笔者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应包括: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案例材料(如本案例)或创设案例情境(如:《李先生与kdj公司所引发的劳动纠纷》)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分析、阅读,如:本案例给出三道思考题:①李先生到底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 ②kdj公司为什么不承认与李先生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③派遣劳动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由于本案例来源于工作实际,可读性较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理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身学习的方法。

2.分组讨论。当一个个充满睿智和灵感的结论初步形成后,则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案例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按奇数将学生分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一旦形成,较为固定。为什么选择奇数呢?主要是为了方便形成小组结论。由案例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民主地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地记录各种意见,组长组织讨论,形成小组一致意见,有疑问的带入全班讨论。

3.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一般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小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进行全班集中讨论。全班集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述评。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总结述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完成案例提出的问题,并对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做出结论;同时把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它方式获得的知识相联系,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基础。第二部分是由教师对本节案例课进行评价,做出全面总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案例所传递的信息,更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或案例法,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的举例法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为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法。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法。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法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学生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这是简单的举例法很难达到的。

第二、案例教学法不能适合传授所有知识技能

由于教学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方法在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及在经济、法律等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案例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技能的传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够理想。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代替其它的教学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要考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尽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真实环境,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学员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的环境,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其它教学方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技巧性更强,要求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从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划拨相应经费,引进、配备资深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第二,学校应多途径解决案例编写和质量问题。案例的编写和质量水平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过十来年,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案例缺乏,相关学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实践来编写和完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合作也是丰富案例素材的方法之一。当然对以往案例的补充和修订同样是案例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渠道。有些案例虽然陈旧,但企业背景和问题的代表性仍然突出。对于这样的案例,应该追踪企业的发展现况,补充案例对象企业的最新资料,检验以往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使得案例教学课程能保持持久的真实与鲜活。

第三,学校应积极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进行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案例教学中,除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考虑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实际运营经验导致的纯粹纸上谈兵的问题。所以吸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加盟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队伍中,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杨海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第3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现在,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也应用了新的方法,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在这些新的趋势的影响下,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完善,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所以,应该对这些新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确保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企业的文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分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制定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

(二)建立不同层次的价值评估政策。

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管理中,一般都是定期对人事进行考核,现在,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大人力资源考核评价的力度,将原本单一的考核体系转变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使考核体系朝着全方位、多领域的角度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分析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其对企业的绩效做出的贡献,将个人的成绩与企业的绩效结合在一起,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三)建立以绩效为方向的薪酬回报机制。

在企业内部,一定要完善员工的薪酬体系,运用薪酬来激励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薪酬回报的基础,强度个人力量与团队力量,强调企业内部合作的机制。

(四)将职业化作为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职业化指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能够自觉地遵守值得规范,能够按照职业规范的内容去管理。

2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的服务意识薄弱,没有上进心。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比较陈旧,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创新管理内容,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型的工作。

(二)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他们都是进行单独管理的,各个部门没有加强沟通与合作,但是,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二者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管理,不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三)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约束。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制度的约束,导致认识档案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实现档案管理,档案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3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要强化服务意识

在新时期,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态度,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强化服务意识。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合作意识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协作,实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资料,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4结语

第4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1 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实践内容

档案整理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将档案按照档案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等?M行合理加工的过程。一般来说,档案整理工作包含两个层面的思想,即结合档案具体内容按照档案知识条理对档案进行归类;结合档案记载内容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形式对档案进行合理归类,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这两个层面上的整理思想往往协同进行。

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档案整理的具体内容,只有明确内容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方向,切实提升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实践质量。具体而言,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主要由档案的分类、排列、编目和组卷等几个项目组成[1]。其中排列和编目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具体工作流程为对档案进行分类、对档案加以组卷、对档案文件加以排列、对卷内文件进行合理编目、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在库房中排架等,保证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实践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

同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实践一般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工作环节,即第一环节应该在形成档案文件的部门对档案文件进行组卷、排列、编目等,第二环节则应该在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排架,这样,在不同环节分工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后,档案整理的有序性和条理化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

此外,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档案整理工作质量对档案使用者的检索结果以及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责任,加强对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整理逐步提升档案整理工作质量,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2]。简言之,在当前档案资源得到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中的档案整理人员只有明确档案整理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档案整理实践的重视,才能够促使档案整理实践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整体性强化创造条件。

2 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原则

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档案数量庞大,并且档案资源也相对重要,因此在对事业单位档案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的管理原则,即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资料的有机联系,为档案的管理、保密和使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基于这一原则,事业单位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档案与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然后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对不同形式的档案加以区分,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3]。同时,为了方便档案的保密、管理和使用,档案整理人员在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不同档案的保密等级、应用范围以及管理条件等,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结合档案整理结果对档案实施科学的管理,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整理原则,档案整理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促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新的发展。

3 对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的措施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加强档案整理质量,为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就应该结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探索档案整理工作优化创新的措施,进而借助科学的档案整理,为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也逐渐开始迎来了信息化、现代化和数字化时代,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的产生,档案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渐开始对档案整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档案整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因此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以及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良好的支持[4]。一般来说,在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档案整理人员应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档案整理思维模式和具体方法,促使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能够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实践,一方面,档案整理人员在对整理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档案的应用价值对档案加以整理,明确能够在事业单位使用的档案资源、能够在事业单位外部使用的档案资源,并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整理,为档案资源创造更大的利用空间,促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开放服务模式,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共享。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实施档案整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系统,借助先进的档案整理软件辅助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逐步提升档案整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增强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应的保障[5]。此外,在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注意关注对档案整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档案整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要求,促进档案整理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样,借助动态的档案服务创新,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使用以及档案资源在事业单位外部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支持,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5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近年来,我们始终将完善四分离稽查工作机制作为加强稽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规范“选、查、审、执”四环节执法行为,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选案、查案两个环节的监督制约,我局实施了专业化案源调查,即由专业调查人员按照规定程序,采取多种措施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待查案源。这一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基于三个需要,提出案源调查制度

专业化案源调查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首先,由于当前化建设水平限制,实行计算机选案难度较大,专业化案源调查势在必行。在现有的化水平下,稽查部门在税务系统内部,很难与征管部门实现征管共享;在税务系统外部,很难与工商、公安、银行等有关部门实现共享。纳税人的相关纳税资料不能及时传递到稽查部门,这一瓶颈严重制约了稽查部门的选案工作,造成了计算机选案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同时,各部门之间也缺少相关的交流、传递制度,这就加大了选案工作的难度,降低了选案的准确性。其次,分散型案源调查不利于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日益重要。今年,郑州市政府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大郑州的发展战略,这对税务机关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以往我局实行的由稽查科自行组织案源调查的方法,不利于优化经济环境,致使有时竟会出现同一个企业在同一天会接待我局三四个稽查科前往调查的情况,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因此科学严密的专业化案源调查在当前形势下必不可少。

专业化案源调查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需要

一是选案环节监督制约机制薄弱。我局实行了目录检查法、开发了计算机查账软件,加强了对检查环节的监督制约;实行了四审定案制,加强了对审理环节的监督制约。但在选案环节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尽管我局实行了案件前期调查表和工作日志制度,对该环节进行监督制约,但由于拥有调查权力的人员过多,这些制度的监督效能相对薄弱。二是谁调查、谁检查的方法不利于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我局没有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前,主要采取的是谁调查、谁检查的方法,即稽查科将调查的待查对象报计划选案科立案后,再由其进行检查,这样就有可能发生稽查科实施调查以后,由于个人私利而不将调查的待查对象报送计划选案科立案,或者报计划选案科以后,未立案之前,私自将报送的待查对象撤回,这些暗箱操作都会导致不廉行为的发生。三是专业化的分工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制约,防止不廉行为发生。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部门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便于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以往我局的案源调查管理职能在计划选案科,而实施调查的权力实质在稽查科,这样调查与选案不分,调查与检查不分,不利于内部监督。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调查工作,将调查职能从计划选案科分离出来,将调查权力从各稽查科收回,使调查成为选案的前置程序,加强对选案环节和检查环节的监督,降低不廉行为发生的机率。

专业化案源调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近几年,我局的撤案率高居不下。1999年立案394起,撤案122起,撤案率为32%;立案348起,撤案122起,撤案率为35%;立案202起,撤案75起,撤案率为37%。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稽查科未调查清楚待查案源的情况,盲目地向计划选案科报户立案,进行检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稽查工作量及撤案案件复审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大了税收成本。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以上三个需要,我局适时提出了案源调查制度,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

二、把握三个关键,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

,我局从( )组织人员、建立制度、工作落实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工作。

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了适应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工作的需要,我局精选了5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稽查人员组成了调查科,明确规定该科专职负责案源调查工作。其职责主要包括:1、对市局5个直属单位的案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统一协调,统一调配相关人员开展检查。2、对各行业进行调查,了解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纳税情况,以及征管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等情况,为下一步的检查工作提供线索。3、对一些大案、要案及重点税源进行调查。4、加强与国税、工商、房管、建委等单位的联系与工作协调。

建立制度,规范程序

我局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和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案源调查制度。该制度是指由调查科人员按照规定程序,采取实地调查、财务资料分析、约谈等措施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将有疑点、有可查性的待查对象筛选出来,报选案环节立案的一种工作方法。它是选案环节的前置程序,是四分离稽查工作机制的有机补充。为了便于实施,我们规范了操作程序,主要包括:一是案源筛选。调查科根据掌握的征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待查案源;通过税务登记查询系统,分行业进行筛选;根据各稽查科上报的案源进行调查筛选。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线索,为案源筛选提供依据。二是案源整理。调查科将多渠道汇集的案源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税务登记查询系统,查询案源基本情况。三是案源审批。调查科将案源整理后列出待查对象名单,报局长审批后,列入调查计划。四是实施案源调查。调查科根据调查计划,对待查对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实施调查。五 是确定检查对象。调查科将待查对象调查完毕后,将需要检查的待查对象名单上报计划选案科。

采取措施,开展调查

为了落实案源调查工作,提高调查工作效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第一,实行实地调查。对于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汽车销售企业,我们主要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其经营情况。如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深入到企业开发的房产项目现场去,察看项目占地面积,建筑规模,办理售房按揭贷款情况、销售情况等。第二,到主管税务机关查询征管资料。对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我们主要采取到主管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财务情况及纳税情况,并对其财务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其相邻两个纳税年度财务报表中各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其经营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稽查提供线索。如对其存货进行对比分析,可了解企业有无销售收入不入账等情况。第三,开展约谈调查。对于曾经检查过的企业,我们主要采取约谈的方法对其开展调查。调查前对其财务负责人下发询问通知书,对其近期纳税情况进行约谈,约谈不制作询问笔录,旨在通过一种较轻松的工作方法,与纳税人进行交谈,了解其经营及纳税情况。如我局在对某房地产企业进行约谈时,了解到其开发的项目用地是向某行政单位购买的,调查人员敏感地意识到该行政单位可能存在少缴营业税及附加的行为。将其列入检查计划,经检查,该单位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60余万元。第四,到银行或纳税人关联企业进行调查。对某些较难掌握其营业额的纳税人,我们主要采取到其开户银行查询其资金往来情况,根据查询结果,到与其有资金往来的纳税人处进行调查的方法,落实其有无少计收入、少缴税款的行为。同样,通过对纳税人关联企业的调查,也能够掌握其经营情况,从而为稽查工作提供一定的线索。例如,我们在对某食品制造企业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其大部分产品主要由一家物流公司进行货物运输及配送,通过对该物流公司的调查,基本上掌握了该纳税人的销售情况,为下一步检查工作提供了线索。

三、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的作用和效果

作为四分离稽查工作机制的首创单位,我们在完善计划选案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施了专业化案源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税收任务全面完成

通过专业化案源调查在选案环节之前增设调查这道“过滤网”,不仅将不需查、不应查的案源过滤下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而且实现了对选案、检查两个环节的有效监控,使调查工作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逐步向专业化发展,提高了选案的准确性。我局共立案152起,查出问题的126起,选案准确率为83%。今年由于业务培训、非典疫情的影响,以及代表市局开展执法检查等,我局从7月份才正式开展检查工作,截至8月底,经调查科调查,已立案查处46起,查出问题的44起,选案准确率为96%,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由于选案准确性的提高,使我局的稽查收入没有受到非典疫情等情况的影响,七八两个月查补税款、罚款及滞纳金16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62万元,增长了5倍多。同时,案件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有一个被查纳税人申请听证和复议。

加强了内部监督制约,促进了稽查队伍的廉政建设

实施专业化案源调查,由调查科人员集中调查,调查后将具有检查价值的案源报计划选案科立案,并将调查线索提供给稽查科实施检查,实现了调查与选案相分离,调查与检查相分离,加强了对选案环节和检查环节的监督制约。同时,调查科将经调查不具备检查价值的案源报监察室备案,由监察室负责核实,也加强了对调查环节的监督,这样有效防止了在调查、选案、检查环节出现不廉行为,促进了队伍的廉政建设。截至目前,我局未发现一起案件存在不廉行为,也未发生一起纳税人举报我局稽查人员有不廉行为的现象。

第6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软件案例资源库;知识点

0引言

用人单位“招人难”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在计算机行业尤为突出[1-2]。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类大学生求职状况的调查和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两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毕业生缺乏用人单位所需的“工作经验”,因此我们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用人单位所需的“工作经验”是应对“两难”问题的突破口。研究表明,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从而获得软件开发经验和应用层面的知识[3-5]。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案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①案例教学仅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只能反映软件开发的局部过程;②案例的业务内容及所采用的技术缺乏代表性,不能代表当前的主流业务和技术;③教学案例不够系统和规范,与产品级的软件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改变计算机教学中缺乏规范性、代表性的系统案例及案例教学仅面向软件项目局部过程的现状,我们对案例资源建设及案例使用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以规范案例驱动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对计算机人才市场的“两难”问题。

1软件人才的需求分析

虽然人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招聘条件不全相同,但各个企业却有很多类似的招聘条件,我们对200多家IT企业的招聘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1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3)熟悉(精通)C#、VC++、Java等语言编程及调试,熟练使用相关工具;(4)熟悉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能熟练利用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5)熟悉.Net、J2EE、Andriod等平台的软件开发;(6)热爱软件开发,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刚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上面的6个条件中,第1个条件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具备的;第2个条件多数同学都很难具备;第3、4、5个条件可通过调整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改革来实现;第6个条件很难量化,大多数同学都具备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的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很看重的条件,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来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建设理应围绕就业这一主题,在教学改革中将企业的人才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笔者曾在软件人力派遣公司工作多年,人力派遣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公司根据接到的项目人力需求清单,推荐本公司员工参加项目应聘,应聘通过者根据公司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进入项目。参与项目的面试与就职面试不完全相同,但在技术要求方面有很多共同点。笔者曾参与了10多项项目的研发工作,深感工作经验和学习能力是让自己顺利进入不同的项目开发组并能成功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条件。首先,有相关项目的工作经验就获得了进入项目组的优先权,但由于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不可能每个项目应聘者都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如果拥有学习资源且具备学习能力,便可以在项目面试前通过自学把握项目关联的技术要点,顺利通过面试获得进入项目的机会。就个人体会来说,进入项目组后,只要项目管理较为合理,大学本科毕业生90%以上是能胜任软件项目的开发工作的。由此可见,“学习资源+学习能力”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利器,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资源是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大中型软件企业通常都有一个资源服务器,服务器上存放了两类资源,分别是技术资料库和本企业已完成的各种项目成果库。企业员工利用技术资料库学习新知识,借助成果库快速实现类似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借鉴于企业的这一学习资源,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建设一个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库,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教学改革途径。

2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参照企业资源库,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类似的成果资源库,称之为案例资源库,然后在后续研究中再收集各类技术资料建立技术资料库。为对应企业招聘条件中的熟悉某平台和某语言的系统开发,我们针对目前流行的设计模式和主流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组建案例资源库。

2.1案例的选择

为顺应技能型软件人才培养,近年来,各出版社推出了大量的项目开发书籍,其中配有电子光盘,提供了书籍中介绍的所有系统的源代码供大家学习使用。这些系统只需简单配置便能正常运行,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面对如此多的学习资源,难以确定选哪个系统来学习比较合适。(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问同学或者老师都难于快速解决,因为解答者必须熟悉整个系统,花费时间多,而受益的只有极少数学生。(3)学生很难将这些系统与教学课程学到的知识关联起来。如果教师通过企业调研选择适当的案例,并全方位把握案例,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选择案例的迷惑,此外,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能得到教师及时指点。同时,同学们采用相同的案例进行学习,同学之间也能互相解决问题,这样能使案例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及开发平台,我们将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来组建,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完成对应部分案例资源库的遴选,这3部分为.Net平台案例、Java平台案例、手机平台案例[6]。我们选择案例的标准是:案例中包含的业务具有代表性;案例中采用的技术(设计和实现)能代表目前的主流技术。在案例资源库建设初期,针对以上3个平台,我们选择了表1中的案例系统来建设案例资源库。

2.2案例的完善

将筛选出的案例直接应用于教学,还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不合理。体现在可操作性和功能的完善性欠佳。(2)与产品级软件差距较远。体现在编程不规范、文档不健全。(3)助学功能不明显。体现在学习者难于在案例中捕获课程的知识点。对于问题(1),我们在遴选案例时通过基本测试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对剩余案例中存在的可操作性和功能问题,我们采取两方面的对策:第一,对案例进行改进;第二,将此作为设计课程的设计缺陷案例使用。对于问题(2),我们针对所有案例的编码,按照各语言或平台的通用规范进行全面规范化建设,由于各类文档的健全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我们先从各系统的部分模块入手,逐步健全完善。对于问题(3),我们将在案例资源中融入课程知识点,在案例的代码中以注释方式标注相关代码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为此,在案例资源库建设中,我们将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知识点清单,将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案例资源库中。

3案例资源库的使用

案例资源库最终是面向教学应用的,我们将在以下几个环节应用案例资源,目标是让案例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和自学能力。

3.1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

一个软件系统案例通常涉及几门课程知识,由于课程进度和学时的限制,要将一个案例系统在一门课的教学中讲透彻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打通教学法来使用案例,所谓打通教学法即在几门(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相同(一个或多个)的案例,这样将多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知识,还能节省对案例业务理解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了如下相关课程组成课程链进行教学:①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②JSP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③手持设备软件开发+Java程序设计。每一组课程均安排在同一个学期,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分别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网上书城和手机智慧校园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完整地掌握一个经典的案例系统,为学期末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课程设计中使用案例

课程设计通常会提供多个选题,虽然很多系统在设计方面大同小异,但由于面向的用户不同,在设计上还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我们结合学生的选题推荐相应的案例。课程设计中案例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结合了企业项目开发的模式。具备一定资源积累的软件企业,接到客户订单,完成需求分析后,通常会在企业现有的软件资源中找一个类似的系统来完成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计模式甚至源代码,加快项目进度,节约开发成本。在课程设计中模仿这一模式,既能让学生体会企业实战模式又能让学生有的放矢,成功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3自学中使用案例

“具备项目经验”是本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竞争的软肋,仅仅通过案例教学和课程设计让学生积累经验是很有限的。借助于案例资源库,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更多地去接触项目,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这一教学计划的实施也得益于武昌理工学院素质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学校允许学生通过自学获得学分,学生可以选择自学课程,然后利用寒暑假自学并参加考试获得学分。结合这一学分制度,我们开设了实例系统读解、实例软件文档编写等课程,放假前我们提供给学生自学案例,并给出学习要点及学习中要弄清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或书写文档,并要求学生模拟实现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或完善实例文档(实例软件文档编写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现今很多项目开发时间仓促,在项目完成后才补齐文档的现实而设置的课程),然后,我们组织考试和面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4结语

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是为了改善计算机软件类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强实战能力,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为就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之快也决定了案例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目前我们利用学院的软件工程实验室,主要围绕案例资源的完善在进行建设和试用,所建立的案例资源库采用微软的软件配置工具VSS进行管理和试用。运用中,我们赋予参与建设的教师和部分学生“签入”和“签出”的权限,赋予利用案例学习的学生“签出”的权限,资源的利用目前只能在实验室的局域网使用。在后续工作中,我们还将开发对应的案例资源库网络版应用软件,便于学生通过Internet网进行资源搜索和下载,让校内外计算机软件类学生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1]奚春雁,张玥.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项目成果总结(三)[J].计算机教育,2011(5):1-2.

[2]季玉茹,王德忠.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5):10.

[3]毛燕琴.软件工程专业案例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22-24.

[4]辛明,周清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5(5):47.

[5]葛继科.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70.

第7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沧海桑田,档案作为记录历史的文献资料,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地守护和传承着人类的记忆。作为贮存与传播人类各种知识的重要载体,档案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分专业管理,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缺乏档案资源共享,单位内部、区域内资源有限、利用有限等原因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如何合理整合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完善档案资源的管理程式,解决目前档案利用受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面向公众的“整管整取”,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档案工作者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资源管理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资源的存在形式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现存档案工作实行的分级、分专业管理体制,导致我国档案资源管理和利用上存在许多弊端:

(一)部分档案形成单位没有向档案馆移送档案资料,大量档案信息资源长期散存在各单位,处于非专业管理状况,管理混乱,损失难以想象。

(二)由于档案管理无序,查找利用困难,更难以服务社会,重复建设,财力、物力浪费严重。

(三)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馆藏资源匮乏,服务功能弱化。

二、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鉴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病,为确保以后不再造成新的档案资源分散,必须进行档案资源整合。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将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档案资源整合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档案资源整合是以整体化的理念,有利于打破行业、地域和机构的界限,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

(二)档案资源整合有利于地区信息配置的优化。统筹规划区域内档案资源接收范围,使档案信息机构朝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知识组织方向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三)档案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实现档案社会价值。档案资源的整合是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使档案能够更好地被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多元化服务,实现档案和档案工作自身价值,便于档案信息转化为社会财富。

三、档案资源整合的工作思路

档案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堆砌到一起,而是按照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级各部门档案机构进行归并及合理分工,用网络技术连接区域内各个档案馆保管基地,以区域内档案实体整合与数字档案信息整合两种管理方式,对现有档案资源空间布局和组合方式的调整,使档案资源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更有利于保存、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各级国家档案馆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多元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国家档案馆服务功能的要求。

四、档案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各专业档案保管部门各自为政,不愿将各自保管的档案资源拿出来共享,档案资源整合难度大。

(二)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业务知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档案信息展开分析和整合。但总的来看,我国目前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亟待提高,一方面领导对档案馆人才队伍不重视,认为档案馆就是看守档案的地方,档案馆工作人员中老年多、年轻少,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另一方面部门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自身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尤其是缺乏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需要的人才,面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这些现状使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档案资源整合设备、技术落后。档案资源整合不仅包括档案实体的整合,还包括数字档案的整合。但目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只有实体档案,没有数字档案,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设施不齐全、技术落后,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设备和软件平台,甚至一些档案保管单位连最基本的目录都没有编制完整,根本无法完成整合的任务。

五、档案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以及档案部门现代化建设为档案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创新思路,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强宣传,创新思路,逐步取消部门分割,实行部门合作

1、加强宣传,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档案资源整合的意义和作用,使社会进一步认识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使各档案形成单位或专业档案保管部门愿意把所管的档案资源拿出来共享,服务社会。

2、创新档案收集方式。档案资源整合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丰富档案资源、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思路,改进档案收集方式,最大限度地占有档案资源。一是要把属于接收范围内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完整、及时地接收进馆,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接收范围,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各专业档案和同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二是要拓宽思路、改进档案收集方式。可以通过收缴、寄存、复制、购买,甚至交换等形式,将各部门保存的档案收集到档案馆来,只要能占有,为我所用,哪种形式有利采用哪种,不拘一格。

3、联合共建共享工程,共同推广信息服务。加强协调沟通,联合科技、文化、公路、城建、农业、电力、电信等部门共同创办“综合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突破管理体制问题,实行部门合作,将各部门的档案资源通过“综合档案信息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并相互共享,实现多行业多领域共建共享,共同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发展。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依赖于设备和软件平台,还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档案人员来操作和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做好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1、加强培训,提升水平。积极开展基层业务辅导和人员培训,加大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对馆内现有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一方面,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脱产再培训,拓宽其知识面,优化专业结构,使之成为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具有历史文化、信息科学应用能力,能熟练地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培训的内容,避免年复一年的培训模式和学习内容。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多“走出去、请进来”。让档案人员有机会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授课培训,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层次。除此之外,基层档案工作者之间要多组织经验交流,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开展服务。

2、积极发掘、引进高水平人才。要积极挖掘、发现和识别有培养潜力的苗子,把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具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档案发展主要靠内部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但有时也有必要采取引进人才的方针,阶段性地吸收有计算机技术的年轻毕业生及各种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使更多人才投身到档案事业发展上来,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建设工作更优质、高效地开展。

3、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使档案资源整合和开发工作得以持续发展。首先应当为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使他们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用他们的所长为档案馆拓展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其次,单位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使他们感到工作舒心。再者,应该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推动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多元化服务

档案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资源,向社会提供多元服务,但是通过实体档案来实现利用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利用起来也不方便。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档案资源整合技术,把工作重点从实体档案资源整合向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发展,推动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方便的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

利用现有档案资源,积极研发出有社会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将研发成果加以宣传展示,争取上级领导和财政部门对档案资源整合开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拨给一定经费配齐、更新档案资源整合开发所需的设备和设施。

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扫描、转换统一格式等手段,将现有实体档案信息存入管理系统数据库,并编制档案电子目录,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方便查询利用。

建立档案资源共享系统数据库。通过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将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通过OA系统自动存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同时,为兼顾各部门的利益,建立档案资源共享系统数据库,参与档案资源整合的部门可以通过共享系统,能够分享到系统数据库中所有档案资源信息(国家机密档案及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共享档案资源除外),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实现档案资源

共享。

第8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一、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档案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企业海量档案信息会造成工作量无限地扩大,档案信息处理是一项十分浩大、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开发利用的技术依附性高,档案信息资源从收集、加工处理到传输交换,都离不开电脑、网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三是利用者需求多样且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所面临的问题等都发生了变化,大家的信息需求空前活跃,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档案利用者社会化,需求更加立体多样,学术利用、生活休闲利用越来越多,也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成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与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发利用率低,服务范围小。除一些财务档案、人事档案、法律诉讼档案等凭证性比较强的档案之外,主要是史志编写人员历史资料查阅,工程技术人员图纸借鉴、参考等,大家对档案的利用还缺乏主动意识。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档案部门究竟保存了哪些方面的档案,致使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一直无人问津。

二是开发利用的方式少,层次低。档案部门仍以借阅原件,复印、摘录等传统的被动的服务方式为主,即便是有些旧档案数字化了,新接收的档案电子化了,也只是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区别。

三是从深度上来说,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专题编研。很多企业的开发成果大多是“大事记”、“企业组织机构沿革”、“企业各类获奖情况”等几种,编研种类少,且质量不高。

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成因

1.大家对企业档案及档案开发的认识仍然没有很大改观

虽然经过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努力呼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认识更是淡薄,尤其是在一些“重生产,轻管理”的企业里,对档案工作的管理还停留在看摊守业简单的被动的服务方式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紧迫感,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被埋藏在库房深处,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档案开发利用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思路,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导致开发方法、开发步骤不统一,各自为政,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能够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进度和利用的效果。

3.基础工作历史欠账太多

档案基础工作薄弱,积弊太深,档案资源庞杂,基础工作历史欠账太多,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注定是一个系统而长久的工程。如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信息量较大加之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信息录入比较随意、无序,出现了一些人为简化名称或录入错误,导致档案管理系统信息与实际档案信息不一致的现象频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仍需要做大量和反复的档案价值再鉴定及校核等工作,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

4.档案开发人员队伍不稳定且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编研、提供服务等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精细的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工作又大都离不开电脑、网络,这都对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企业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时,大多没有太多的专业等综合考虑,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多,而且不够稳定,这非常不利于档案开发利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5.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安全性问题难以保障

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馆藏的档案数字化,利用网络平台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相关的查询利用服务,这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效途径,然而层出不穷的电脑病毒、越演越烈的黑客攻击等都在威胁着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同时,我们的配套技术远远没有达到保障的要求,许多技术秘密等企业保密档案面临着泄密的危险,从而给窃密者留下了很多可乘之机。

6.档案部门本身的业务参与度和宣传不到位

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是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准确把握,以企业档案库藏内容为基础,对档案资源进行一定形式加工后,形成各种形式的档案参考资料的过程。档案部门往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固守在档案室内,很少主动参与到企业重大生产活动中去,对企业中心业务了解不多,再加上宣传不够,很容易出现守着“金山”却饿死的局面。

三、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主要还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改革。企业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生存原则的,企业档案工作也只有遵循这个“第一要务”, 开发的方向还应该主要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出发,寻找相适应的课题,为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的新要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保证企业生产、管理与经营要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拓宽档案资源服务范围,逐渐使企业档案工作与社会信息市鼋庸欤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可一开始就紧盯社会市场。

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不是档案部门的“闭门造车”。为了生产出“产销适路”的“产品”,开发人员要深入各部门、车间、施工现场等基层,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的工作重点或本单位发展的重点,在已有档案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抓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根弦,是档案管理出效益、出成绩的关键。只有打造出精品,并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效果明显,或许我们长期呼吁的提高档案部门的地位,增加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度,才自然而然的有所改变,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呼喊。

三是要正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特殊性和“效益”问题。企业档案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档案工作并不是完全的生产性工作,在创造经济效益上往往是要落后于生产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企业的效益和贡献也往往比较隐性且滞后,然而,它又不可或缺,它为我们的企业文化、生产、决策、业务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实现的大小。企业不能完全从盈利和创收的角度去看待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必须着眼长远。

2.统筹规划,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涉及内容广泛,部门和业务之间,纵横交错,关系复杂,要想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必须从全局出发,自上而下地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设计规划,做到理论上保持一致,功能上相互协调,结构上基本统一,资源上交换共享,标准上保证统一。这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乃至共享的基础。

3.要适应现代高科技的新要求,完善和强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智能化程度

一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建设。信息时代,面对庞大的数据量,保障档案的安全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信息资源保护极为重要的一环。要做的工作很多,如加强培训,提高档案开发人员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对计算机病毒、黑客、网上泄密等内容提高警惕。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强化保密技术防范措施,在档案管理系统实行必要的加密处理、权限设置等,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来降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秘密信息面临的各种主动泄密和被动泄密风险,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二是继续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可以有效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企业档案数字化也成为了信息资源开发的一种趋势。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档案数字化方面存在着盲目性,无序性。笔者认为,档案数字化必须有所选择,档案鉴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是本着“年代久远的、利用率高的、价值重要的、业务急需的”档案优先数字化。

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系统检索工具的开发。目前大多大中型企业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信息化档案检索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查询的速度和档案管理的水平。但是各企业开发程度不同,以笔者所在的设计企业为例,虽然所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历经两次技术开发,一些特殊符号仍然很难植入系统,检索的格式必须完全精确,模糊检索不能实现等,随着技术更新的加快,建立针对性更强、更方便快捷的检索工具成为一种可能和迫切需要做的工作。企业要舍得增加投入,添置先进设备,努力探索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职能系统,为企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搭建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企业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加横向交流。由于企业档案本身地域性、时间性的特性,需要各个层级、各个地区、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例如同一个项目可能涉及设计、施工等方面,仅设计就可能由很多个单位完成,所以会形成很多相对独立的档案资料,可能被分散地保存在不同的单位的档案部门,阻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突破壁垒,调动各个层级、地区、单位、部门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中。有步骤有计划地从局部整合开始,在不同行业、类别等相应范围内,再将收集资料的范围扩大,比如从各个单位的内部部门开始整合,再到上一级公司的同类型公司、同系统、同一行业等,逐步从局部整合走向全部整合。

4.突出重点,积极开展编研工作

编研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紧密结合企业需要,从大量的档案材料中提炼出结论性、规律性的数据和论据,编纂出结构严谨、文字精练、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集合体。只有编纂出有利用价值的编研成果,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搏击市场,抢占市场,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企业档案工作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5.重视复合型档案开发利用人才的培养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与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今的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人员,除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责任心和事业心,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电子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英语能力。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从档案战线抽调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且对电子档案有一定了解的档案人员,由档案系统的教育部门组织,进行一至二年的集中培训,对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应用技术等进行系统培训,以适应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有利于吸引和稳定档案管理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措施,定期聘请档案专家指导,强化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队伍。

6.依法治档,依法开发利用好档案

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法制原则是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之一。国务院等部门先后颁发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文件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法律赋予档案部门的职责。相关部门应在《档案法》和《保密法》的基础上,制订档案利用监督措施,有效制止档案信息资源的破坏和流失,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与安全,保障企业档案在法治的轨道上有效运行与健康发展。

7.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推介和宣传,提高档案部门的认知度

档案部门应创新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档案信息系列宣传活印H缈展有关档案价值、作用及利用效果的宣传,使人们知道什么是档案,档案有何用处,从而激发人们利用档案的热情,引导更多的人利用档案。并开展有关档案利用程序的宣传,让大家知道如何利用档案,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8.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特点、规律的研究

第9篇:能源行业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资源 事业单位 安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38-01

引言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一、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1、地域化原则

每个地区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以各不相同或者相同、相近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群体工作、生活等活动的多个方面,成为了推动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用区域特色来建设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体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收集事业单位档案时要对该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行充分考虑,将那些能够反映本地区特色的档案资源收集进馆。受历史问题影响,很多档案馆都没有丰富的馆藏文化方面的档案,所以档案馆在收集反映本地区特色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档案资源时,还要收集有关文化方面档案资源。档案馆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表现形式、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文书档案、音像档案收集进馆,并为其建立起档案数据库。【1】

(2)档案资源整理必须要突出地域特色,并按照最能反映区域历史真实的肌理整理卷宗和编辑展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要从源头开始抓,不仅要重视起档案收集工作,还要注意在整理的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从而使档案的归集形式能更加符合历史,也更符合当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此外,从原则上来说,档案馆可以在保持过去文本档案卷宗不动的情况下,将馆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建立成专题数据库,达到丰富馆藏利用路径,发展服务科学的目的,这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2、多元化原则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多元化原则主要包括档案资源内容的多元化和档案资源收集手段的多元化。

(1)档案资源内容的多元化。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接收的主要是现有机关和撤销机关档案,由此出现了各级档案馆馆藏资源内容单一的问题,所以为了给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就要先解决好档案资源多元化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一是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改变过去不重视档案管理的做法,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二是不断丰富接收档案的种类,从多个角度去收集各种档案资源,不仅局限于文书档案,还可以延伸到实物档案、音像档案等,从而促使档案资源的准确度得以提升。【2】

(2)档案资源收集手段多元化。事业单位档案资源收集作为整个档案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其收集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档案资源的建设水平。所以,就要运用多元化手段去收集档案。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定期举办展览等档案利用活动,以该类活动作为契机,加强收集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前介入到重大活动的筹办举办、重要事件的处置,通过相关档案资源的收集,构建出专题数据库,这也是丰富档案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

3、规范化原则

档案资源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根据新的政策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健全的规范、制度、标准,提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健全归档规范。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认真调研当前不适合档案事业发展的条款,完善归档范围、健全归档制度。

(2)健全流程规范。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良性发展,只有将档案资源体系各部分、各环节的建设流程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才能使整个体系能按照预定的设计轨道发展。【3】

二、拓展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1、增加档案利用设施,对信息查阅平台进行不断完善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应该积极的改造查阅环境,可以为档案馆多添置计算机、打印机、视频监控等查阅利用设备,从而为档案查阅提供便利条件,人们也能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2、健全资料检索体系,完善档案利用制度

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健全资料检索体系,完善档案电子目录,及时更新档案目录数据库。此外,还要完善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工作流程、查档须知及现行文件查阅利用办法等,在网上公示出查阅利用指南和查阅须知等。

3、规范档案服务窗口,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能突出为民服务主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档案馆还应该设立档案保管利用室,并由专人查档。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检索体系,熟悉馆藏内容,了解档案利用者的信息需求,使服务的针对性得以提高。

三、提升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安全是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所以,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就要先加强档案人的安全思想建设,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执行安全法规。

1、建设安全的档案室

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建设起能满足未来几十年查阅需要的高标准档案室及确保档案安全的档案库房。

2、完善安全设施建设?

在档案室内应该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配备灭火器材等。而对于那些温湿度不利于档案安全的档案室,则有必要安装温湿度调控设施,对特殊载体档案,如电子档案、音像档案等就要安装特殊的温湿度调控和防磁等设施。总之,所有涉及档案原件的场所,都有必须安装监控设施。【4】

3、管理好电子文件,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统一技术应用标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数字档案和电子文件内容真实、有效。电子文件的档案室,要安装经过检测的档案信息系统,以确保电子信息在传输、存贮中的安全。用来扫描、复印、存贮、缩微档案的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检测才可使用,以免档案信息被窃取。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不仅记录着每位员工的成长、也见证了整个单位的发展。虽然当前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是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为此,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使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优化事业单位档案室的建立,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效果的顺利实现。

五、参考文献

【1】李东《“三个体系”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4年02期。

【2】杨波《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天地》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