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精选(九篇)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

第1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节能型技术;风景园林施工;应用

前言:恶劣的环境污染是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风景园林作为社会发展中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一个重点项目,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资源友好型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风景园林建设是基于资源友好型社会而提出的,然而在过去的传统的园林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耗费了太多以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在具体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是现阶段园林发展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风景园林中的节能技术概述

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设中,要得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往往会忽略一些环境污染、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因素,采用不够合理的技术进行施工建设。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在现有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采用节能型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近年来,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节能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施工中,为园林建设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的技术。一种是主动式的节能型技术,另一种则是被动式的节能型技术。主动式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在风景园林局部的景观构造上,运用自然资源以外的方式对园林的建设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促进资源的再生和持续可利用,表现在具体的太阳能光伏的控制使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可以用来考虑园林施工的具体地点。根据园林建设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采用被动式的节能型技术对风景园林的施工加以指导,可以是园林建设更加趋于美观、合理。

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节能型技术是完成园林建设的重要技术,在建设施工中,将传统的技术与节能型的技术相结合,能创造去更加适合园林建设发展的新技术,指导风景园林的建设,为创建资源友好型的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机遇。

2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根据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实例,分析其节能型技术的应用,能为园林建设施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某景观绿化工程为例,分析节能型技术在具体的景观绿化施工的中的应用。

(1)园林建设项目情况概述。风景园林施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人工建造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可以供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然环境景观。一期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要求包括植物景观、水景、丛林小道以及假山等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对园林路径、假山、整体的布局设计都不能忽视,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施工。在园林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有结合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对整体的风景园林建设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保证园林建设施工的质量,使节能型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园林施工中。

(2)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在一期景观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将节能型技术应用在建设施工的每一个需要的环节中,值得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风景园林建设中首先表现在对材料和资源的节约上。传统的园林建设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以及自然资源,节能型的技术会考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建筑材料选择绿色的建材,在具体的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分类,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材料进行施工。另外,选择节水型的设备,在园林建设中提高用水的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其次,节能型技术的应用还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传统的园林施工会破坏周边的环境,土壤环境及水体环境、大气环境,也会有噪音及固体垃圾的污染。在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汇总能有效减少这些污染的发生。最后,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也表现在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上。施工人员实施节能型技术的第一操作人,因此,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将节能型的技术应用在园林建设施工中,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合理的管理。

①主动式的节能技术。在一期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施工中采用太阳能技术减少大型设备对电能的损耗,该园林建设项目的面积较大,露天的面积占主要的区域,采用太阳能技术可以方便园林的建设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满足建设过程中的所需要的电能,控制园林内的整体采光,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太阳能的无污染、安全等优点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要求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指导其园林建设。在该项目工程中,主动式的节能型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小区内的生活污水灌溉园林中的景观植被。水资源的耗费是园林建设施工中的一大问题。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将该小区内的生活污水排放进下水道,会浪费较多的水资源,然而铺设专门的管道将生活污水引流到园林中,用来灌溉园林植被,可以很好地节约水资源。

②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在道路两侧绿化项目工程中,整体的绿化项目工程预算花费为506724元。但如果运用节能工艺就能适当的减少建材的使用量,使预算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运用节能工艺来节约园林施工中的建材,减少其减少成本。钢筋焊接技术中传统的搭接技术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容易造成一定的不安全事故。而采用螺丝连接的的方法可以节省钢筋材料,减少对建材的浪费。在植被灌溉上,运用滴灌技术代替传统的漫灌,可以提高灌溉水平,节约水资源。这样的被动式节能技术能帮助园林建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另外,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应用在道路两侧的绿化项目工程中,包括优化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将有效的资源、技术、人员等进行合理的协调,确保绿化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在节能灯、节能开关的使用上考虑其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植被移植时,考虑最佳的移植种植时间,安排合理的灌溉时间。优化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方案,保证人力、物力的有效合理利用。

3结束语

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应用节能型的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中有效应用节能型技术,将不同的技术应用在同一个园林项目建设中,实现园林景观建设的美观性、实用性。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作为节能型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加强节能型技术在具体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促进风景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渠丽.对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4,(18):168.

第2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行动策略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源于管理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旅游研究领域正式引入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关于社区参与旅游方面,国内一些学者依据对社区概念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但大体上都会包括政府、社区居民、企业。本研究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为社区主导型参与类型,通过笔者长期在该社区的观察,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利益主体有三个:村民、村干部、村办旅游企业。在这三个利益相关者中,我们通过社区参与旅游过程中一个事件的描述,来分析三个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旅游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村办景区企业利益纠纷事件

密云县石城镇桃源仙谷风景名胜区于1997年开发、1998年运营,现已成为部级AAAA级景区和北京市风景名胜区。1997年为了开发利用南石城村西的丰富的山林资源,变山林资源为旅游资产,解决开发资金严重困难问题,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以农民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开发山林资源,兴办旅游业,并通过以协议的形式确定村西的山场、林木、土地、山溪和水库由景区管理处独立使用。根据股份合作制的章程规定,规定1000元为1股,年终税后利润分红为自然股东占南石城村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分红总额70%,南石城村法人股东占30%,明确了红利的分配原则。1997年6月份桃源仙谷旅游管理处正式成立,村民投入股金12.6万元,村西山林资源作价5.4万元,景区注册资金18万元。2000年,景区引进北京金凤凰公司投资入股资金30万元。根据景区发展情况,经双方商定,北京的入股资金按分红比例实行专项分红。从2003年开始股东分红以30%、60%、100%、110%、120%、130%的比例逐年递增。随着逐年分红比例的提高,利润的增大,普通村民、村干部、景区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出现了。在经营与管理景区的过程中,村生产队干部往往兼任景区管理处的职务,这种兼任导致了景区实际管理权仍然掌控在村生产队干部手中,这也为村干部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之门,如私自入股,领取双份工资等,这也造成了后来是堵路事件中普通村民对村干部行为的严重不满,2009年五一之前,南石城村部分未入股的村民集体堵路,要求参与桃源仙谷景区的利益分配,经桃源仙谷景区管理处与村民协商,允许村民入股,但每股为8000元,村民觉得价格太高,不能接受,故此事作罢。2010年五一之前,村民发现了该村生产队长等几名干部既拿生产队工资,同时又拿景区工资,且村干部不经过董事会同意私自入股等行为,导致了收益分配在全村内部的不均衡,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进而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村民集体性堵路与上访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村民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村内旅游企业入股时候没有严格遵守制定的规章制度,导致村民入股机会不均等,一些村干部竟然自己不遵守景区管理处制定的入股制度,私自入股,且领取景区与生产队双份工资,在村民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入股比例的问题,村民认为既然是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就应该占多数股份,而不应该仅仅为30%。三是收益分配阶段,自然人股东按照税后70%领取红利,而村集体只能税前领取30%的红利,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村集体的实际红利不到30%,最让村民不满的是,北京金凤凰公司和一些与村两委有关系的外地人后来也介入了进来,并参与了税后分红,这让开始没有入股的村民很是愤怒,觉得本村人没有机会入股,反而外来企业和人员有机会入股,这是对本村人不公平。而且均分的税前30%的那部分红利,多数村民都认为他们拿到的可能不是公司的30%股份,也许连10%都得不到,因为公司的财务多数村民谁也不清楚,从来没有公开过,到底是否分了30%股份谁也不清楚。上述几点原因导致了村民要求公开公司的账目,要求重新核算入股比例,村集体要占绝对股份,村民有权利二次入股、撤销村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的双份工资等问题。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2010年换届选举后的新一届村领导集体开始重视景区的收益分配问题,对景区中存在管理与利益分配的问题进行纠正,并承诺解决村民提出的合理要求。

二、事件中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

在上述村办景区企业的利益纠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村民、村干部、村办旅游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与动态博弈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三个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

(一)村干部的行动策略:公共权力的私利化运作

公共权力体现的是一种公共关系,它的执行以创立公共身份及其关系为基础。这些公共身份被强制性地要求以公共规则去行动,从而建立起统一的公务角色来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但在实际上,乡村干部的行为显然并非意在发展出与国家权力普适性要求相一致的公务角色和治理规则,恰恰相反,他们的一切努力旨在通过公务关系的私密化来建立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以此巩固个人的权威地位与权力关系网络。从上述旅游参与过程中的案例事件可以看出,村生产队干部通过兼任景区职务的方式,利用公共权力达到了对村办景区企业的控制,并绕过景区董事会,利用手中权力私自入股,并领取双份工资,从而形成了一种“化公为私”的行动策略,从而建立起一个权力与利益网络,该网络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及网络成员的利益,如上述事件中,该村生产队长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答应可以放弃双份工资,但他的要求是其他村镇兼职干部也要放弃双份工资,并认为这种行为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各村及镇干部整体行为,结果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二)村办旅游企业的行动策略:集体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双重标准运作

较外来旅游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乡村生态环境、居民切身利益方面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感而言,村办股份制旅游企业虽然也以利润为最终目的,但由于桃园仙谷景区由村集体开发,村民入股,因此较外来企业来说更多地关注本村村民的利益,尤其是在景区管理和就业机会方面,如笔者问村民“桃园仙谷景区景区是否都雇佣了咱们村的人参与工作?”村民回答“有外人,一般我们都不愿意让外人进来,就愿意都用本村的。有的村民的工作就是买票检票,山上执勤,看管公共厕所。还有在办公室工作的,正副经理也是本村的,从事日常管理工作。把人带到景区,能否进去取决于他”虽然桃园仙谷景区较多地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但仍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侵犯了村民的利益,我们从村办景区企业入股事件中能够看出,由于入股比例严重倾向于私人权益(占70%税后股份),而集体权益占很少的比例(占30%税前股份),村办旅游企业的收益大部分流入少数人手中,这种在实践中执行的集体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双重标准,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除了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的双重标准外,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虽然都是本村人在管理,但经笔者调查发现,景区管理处的管理层除了董事长张义兴外,其余管理层领导均为村大队与生产队干部人员担任,其余重要岗位如会计等也由与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人员担任。也正因为如此,村干部才可能饶过董事会私自入股份,并领取双份工资,这也导致了该企业在实际管理与利益分配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占股份比较多的村干部,而不是村民。

(三)村民的行动策略:从“日常沉默”走向“以法抗争”

在对农民表达利益的行动日益深入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已关注到行动方式的历时性变化。如李连江与欧博文提出的“依法抗争”,于建嵘提出的“以法抗争”,此外,肖唐镖教授通过对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政治稳定状况变化的详细分析,认为农民表达不满的行动方式呈现出递进的“三部曲”特点。一般,农民首先会选择“和平的沟通性”方式,然后才会选择“施压的迫逼性”方式,最后即有可能实施“抗争性”行动。细究起来,他们所指出的这些行动的特征变化,都是以非特定的农民群体为分析对象的。而本文所做的是对特定的同一个具体群体的分析,南石城村村民在上述事件的行动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首先,或者沉默或者选择和平性行动。南石城村村民可以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虽然看到不公平,然而起初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沉默,敢怒不敢言,深怕行动后会遭来不明之祸。即使后来有村民单独的向上级反映意见,其行动方式也是一种温和的和平性行动。但是,这些行动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接着,在村民们普遍都很愤怒、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会联合起来走向了施压性行动―上访与上告,将自己的诉求公开化、社会化,向政府施加压力,希望政府基于对社会稳定的敏感性,而出来平息事态,以期自身问题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南石城村办旅游企业事件中,村民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关注他们,进而采取了上访的方式,虽然引起了关注,但利益分配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最后,走向了“对抗性“行动。当村民感觉上访告、奔走呼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可以说是疲惫不堪但没有结果的时候。村民对各种上访与上告失去了信心,他们往往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走向了施暴的对抗性行动。南石城村的堵路事件就是村民集体对抗村办企业与村干部的的对抗性行动。

三、结论

从整个事件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行动策略背后所折射出的根本问题是村基层权力对景区资源的控制而导致村民对景区资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丧失的问题。正因为缺乏景区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权才导致了村民的集体利益表达,这也正是为什么村民想参与到旅游中而参与不进去的重要原因。因此,缺乏资源控制权才是村民参与旅游程度比较低的根本原因,也是阻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当然,本研究虽然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并指出旅游资源控制权的本质及其性质问题,但却没有进一步触及旅游资源控制权的权力运作情况及旅游资源控制权的保障系统等问题,这也是本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

2、张伟,吴必虎.利益主体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尉――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4).

3、何艺玲.如何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泰国Huay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经验[J].旅游学刊,2002(6).

4、翟学伟.“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从普遍主义到特殊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7(3).

5、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4).

6、肖唐镖.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以农民行动的变化为视角[Z].

第3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钦州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钦州港港口人力资源供应现状

2002年到2006年是钦州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几年来钦州港人始终牢记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养各类人员,使生产发展与从业人员的增长同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港口人员构成

钦州港物流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引进和发展,已拥有一批相当水平和实力的物流产业人才队伍,据统计目前钦州港物流产业各类人才合计为3537人,其中研究生25人,本科生170人,大专430人,中专以下文化2912人。

图12006年钦州港人员构成

职称结构反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同级别人员的配置,钦州港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状况如表1所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82人,初级职称195人,技术员936人,其他人员2190人。

表1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表

(二)人员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分析。学历结构中,研究生与专科生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为:1:134;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6.8,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以上学历者缺口较大,另外还有多名专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目前的状况显然不适应港口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广开渠道,加大研究生以上专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未受专业学历教育人员的受教育机会。

2.职称结构分析。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5:6,与全国1:5.07:12.5的比例相比,结构还不太合理。

3.专业结构分析。专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经济、财务类比例偏大,其中财务类还有多名无学历,由此可看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较少,交通运输类、计算机类比例偏小。

4.年龄结构分析。在专业人才中,几年来,专业人才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新增人员中多数是20~30左右的青年,他们刚出校门,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能立即适应港口全方位的发展。另外由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也制约了他们才智的发挥,随着一批高、中级人才的自然减员,在一定时期内将出现人才断层。

生产服务人员中,一线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数量少,且学历不高,不利于生产的组织。

目前钦州港要想成为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港口,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尚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日趋国际化,使钦州港面临国外、国内的港口在管理方法、运输方式、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激烈的竞争必将促进钦州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钦州港务集团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同时,广西区正在实施的北部湾开发战略给钦州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开发和培养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港口未来发展的需要。钦州港未来的发展,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挑战,人力资源是实施“科教兴港”的关键,是发展高新技术,争夺新的制高点,增强港口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有力保证。

二、钦州港口人力资源供求面临的困境

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特征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特征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是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特征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特征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越难以通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或中期计划加以解决。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而且也成为许多港口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首先,企业所具有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十分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能力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

其次,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钦州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数量的各类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再次,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的用人制度,都将企业内工作业绩作为最重要的晋升依据之一加以明确。这既是准确评价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竞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体员工现在的和将来的的正式承诺。企业用人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履行这一承诺。这无疑会延缓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速度。

最后,任何一个企业的工作都包含一些独特的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有如机械设备中的剂,使组织能够顺畅运转。而要获得这些知识和信息,则需要一定的企业内工作时间。这也是企业在进行人员调整时,总是采取渐进的、个别调整方式的原因。

三、钦州港港口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判断性预测和统计分析预测两种方法。而常用的判断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德尔斐法、名义分组技术和管理人员判断法。常用的统计分析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此外还有生产率比率法、人员比率法、时间序列分析法、随机分析法。企业选择何种预测法,主要取决于时间长短、组织类型、组织规模和分散程度、可得信息的准确性和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也只能是大体准确,并非完全确实和精确。

这里本文推荐切合港口实际的经验预测法及港口人力资源需求统计分析预测。

1.经验预测法。这种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有些组织常采用这种方法做预测。例如,组织认为车间里一个管理者(如班长)管理8个员工最佳,因此依据将来生产员工增加数就可以预测管理者(如班长)的需求量。又例如,依照经验,一个员工每天可以加工6件上衣,则若要扩大生产规模即可按产量(如上衣件数)计算出员工的需求量。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计算出有关方面的预报数。这是定量加定性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要求部门或基层单位领导对周期内其需要的人员进行预测,各单位的预测结果汇总校正,得出总需求。该预测的要求是参与预测的人员先填写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未来工作的性质、要求、岗位数量及空缺数,空缺弥补的建议方法(是内部培训供给还是外部招聘)等等。前提工作是要设计好针对钦州港发展战略实际的预测问卷,关键是在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进行单元预测后,人力资源部门要花力气进行核实校验。经过全局性的均衡,未来钦州港的人才要求应该有基本结论。

2.统计性预测。主要的方法有: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法。该方法是组织了解市场、技术行业和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专家成立一个研讨小组,在共同了解熟悉钦州港战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港口业的最近几年贸易总量(含内贸和外贸)、钦州港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新技术新设备给港口生产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港口管理体制转变后的管理模式的变化等等,得出一系列的数据后,预测钦州港在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当然,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对意外的新因素而带来的变化进行监控,以保证需求尽量符合实际。

近年来,广西钦州市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冶金、船舶修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泛北部湾核心工业区、沿海产业组织中心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和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框架。

结合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发展战略和钦州港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可以预测钦州港未来所需人才大致如下面所列:

(一)石化产业

1.工程类人才:化学工程、石油化工背景的石油仓储、运输管理人才;化学工程、化学机械、高分子化工等专业背景的石油冶炼工程人才;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操作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十分急需。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化学工程、化工机械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对高校毕业生也有一定的需求。需求相对平稳,复合型人才急缺。

(二)林浆纸产业

1.造林工程人才:林学、土壤学、育种育苗等专业背景,大专以上学历,速生桉树繁育、造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今后1~2年对有林学专业背景的大中专毕业生需求量大。

2.纸浆造纸人才:林产化工、造纸工程、化学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急需相关专业背景,中专及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具有造纸、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熟悉生产工艺,又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俏。

(三)港口建设与海洋产业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紧缺;对有港口经济、经济管理、物流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有一定需求,具有两年以上港口经营管理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优先;急需港口机械专业背景,能熟练从事大型港口机械操作和维修工作的机械操作人才;急需海事法律、航运管理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两年以上管理经验的港航行政管理人才。港口工程、经济管理及行政管理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大量需求。

3.海洋产业人才:对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等相关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发人才有大量需求;食品工程、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专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有大量需求;2~3年工作经验的操作、一线人才最为急缺。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医药等企业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最大。研发人员需求绝对数量不大,但属急缺人才。

4.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需求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5.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四)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的高级外贸人才;急需熟练掌握承揽业务、定制产品、办理进出口手续、分销作业等业务的外贸业务人才;需要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具有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专业背景,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俏。需求增长(下转第98页)(上接第59页)较快;目前低端人才需求和供给均较多,人才的阅历和知识面急需拓宽,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供给少,需求程度高;小语种翻译人才急缺。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和开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能力的高新物流技术开发人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仓储管理、运输、物流配送专业人才紧缺;需要经济法、国际法专业背景的法律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速度快,幅度大,缺口较大。具备3年左右工作经验的高中级人才急缺。

(五)生物质产业

第4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员工培训 体制设计 学习地图

2009年国务院对旅游企业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这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和保障。培训是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调查万绿湖景区员工培训现状入手,结合人力资源培训的相关理论,对景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现状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境内,它是华南第一人工湖,又名新丰江水库,1995年开发为万绿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此后,该景区开始占据河源市旅游“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但景区员工具有明显的偏年轻化和非专业化。特别是管理层因学识局限带来的理论认识高度和宏观掌控的能力在将来也必然会影响到景区的升级和发展。

首先,培训内容。目前景区侧重业务操作、岗位要求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对企业文化等内容较忽视,这与岗位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

其次,培训方式。景区以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为主,离职培训采用较少。

再次,培训效果。员工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80%,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为56%,对外包培训满意度为90%,内部培训的满意度为46%。说明员工比较欢迎外包培训,这跟外包培训中讲师新颖的授课风格、丰富的授课内容等激发了员工的热情有关。

2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训体制不健全

万绿湖风景区与国内的很多企业一样,为了培训而培训,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随意性;培训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存在“流行什么培训什么”的误区,由此导致培训的项目零散而不具连贯性;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师有过强的依赖,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身上,反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的。

2.2 培训目标过多

由于培训资金有限,万绿湖景区常对培训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诸如员工素质不高、员工业务水平低以及产品销量等问题。当承载的目标过多时,培训反而容易得不偿失。同时,企业对培训的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过急,其结果也会打击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2.3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对万绿湖风景区这一类中小企业而言,培训分析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而且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花费一部分在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被认为是种浪费。所以,培训的需求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要求,企业培训什么,员工就学习什么,后者没有选择权。

2.4 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

首先,培训内容计划。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一般由企业领导进行选择,是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导致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课程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连续性。

其次,培训师的选择。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师资主要是内部中层管理人员。优势是节省成本,能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劣势在于缺乏培训方法,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广度均非常有限。

2.5 企业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环境

员工在参加培训后,岗位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能同时带来薪酬的增长和晋升机会的增多;企业对员工运用新技术、新服务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培训过后的员工极容易回归原始状态。这说明企业没有形成培训成果的转化环境,培训与成果转化脱节。

3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体制设计

3.1 培训体制类型的选择

万绿湖景区的员工基本处于定岗状态,且企业现有培训预算、教学资源和在岗人员都较为有限,所以该企业的培训体制可选择“能力+岗位任务为主线”。另外,培训体制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和修正,这样培训体系才能保障培训效果和推进绩效改善。

3.2 制定培训目标的原则

万绿湖风景区还属于扩张期,培训应该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好之后,要将其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阶段目标应设定得更具体,这样即使阶段性目标以后可能会出现变化,但调整都在总目标的框架内进行。每次的培训目标不要太多,要有相关的负责人和资源配置,做到可执行,可落实。

3.3 培训需求分析

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组织者应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做什么”及“如何做”的问题。

首先,从组织分析上看,万绿湖风景区属于服务性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素质和态度。

其次,从任务分析看,万绿湖风景区共有十多种不同的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上员工需要执行的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的详细分析就能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结合岗位人员能力的分析,根据培训需求的标准,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培训需求,为针对员工岗位能力提升进行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人员分析能有效避免员工培训“吃大锅饭”现象。除了对员工进行岗位能力需求与实际能力差距评估或者依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外,还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

3.4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首先,培训师是影响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万绿湖景区的培训师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和储备。一是依托本土高校,引进高校师资和课程资源。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和培训的针对性强。二是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被纳入内部培训师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各部门进行常态化培训。

其次,应做好培训过程监督。工作人员应做好培训记录,这是记录培训实施过程的重要工具,是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也是人力资源重要的考核依据。

3.5 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培训成果转化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点,培训的内容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升企业绩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转化率只有10%左右,这也是导致企业领导“培训无用”、“培训走过场”等观点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万绿湖风景区可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和业务结合转化法两种途径来提升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把培训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把培训中学习的风气转化为企业的文化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第5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方岩 胡公文化 SWOT分析 对策

浙东名胜永康方岩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一枝山水奇葩,早在1985年,方岩风景区以其惊心动魄的险峰绝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雕像、星罗棋布的岩洞室、异彩纷呈的飞瀑平湖,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方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触目皆是。久远的历史积淀了方岩深厚的人文底蕴,围绕方岩独特的地貌和胡公、陈亮、刘英等人物形成了佛山文化、灵山文化、名山文化和英雄山文化 ,其间所蕴含的风景美、人格美和民俗美互为表里,给予了游客丰富的审美体验。

景区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景区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的准确分析,确定景区发展中的威胁,寻求发展机遇。其意义在于对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预测,为景区的开发规划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用SWOT分析方法对永康市方岩风景区作一个定性的分析, 以求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决策。

一、优势分析

1.胡公文化的垄断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方岩在浙江可谓是妇孺皆知,能够名扬四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是江南最大的地方神胡公大帝庙的所在地,胡公的善男信女数以千万记,香火长盛不衰。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对永康县委书记说:“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毛泽东语录壁,高4米,宽6米,建于1996年,是方岩山上一个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的内涵的新景点。如今这八个大字就镌刻在胡公祠前照壁上,与进山的入口处的宋高宗御书“赫灵”照壁遥相呼应,辉跃久远。毛主席对正史上一笔带过的胡公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因之而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胡公文化,成为方岩旅游文化中最闪耀的亮色。随着胡公逐渐被神化,祭祀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庙会,其内容也逐渐杂糅着越来越多的敬神祈佑的因素,形成了方岩地区特有的胡公文化。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胡公,也就没有方岩。

2.地理交通便利,城市知名度高

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江南之乡,距省会杭州200公里,距国际大都市上海350公里,距宁波北仑港200 公里,距温州200公里,到中国小商品市场义乌和横店影视城也仅需要一个小时,金温铁路330 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永康更是以其五金产业久负盛名,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2009年的9月1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永康市为“中国门都”,更是把永康推向了全世界!每年的9月26号——28号召开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商家的眼光,由此所带来的商务旅行者更是不计其数。

3.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背后是文化。方岩景区的发展,胡公文化是一个方面,方岩景观是另一个方面。自然景观为“形”,胡公文化为“神”。“形”在天然,而“神”在于开发过程中有意引导。现在方岩的胡公祠,胡公殿,胡公塑像,胡公会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语录壁,赫灵璧等等,无一不是胡公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外延的拓展。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能领略当地的文化风情。

二、劣势分析

1.信息化的程度较低

方岩景区网站内容更新滞后,缺乏互动,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信息、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进行交流;缺乏电子商务功能,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旅游者在出游前进行网络媒体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行为特点。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了景区知名度的下降,远远没有体现其旅游资源应有的价值。

2.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1)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包括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 。方岩风景区现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旅馆,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景区其他设施没跟上,过夜游客不多,即使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住宿设施的入住率都不高,在旅游淡季更是无人问津,大多处于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的状态。而且有些宾馆、旅馆周围的环境破坏较严重,附近有许多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当地农民擅自修建的低矮民房,杂乱无章,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美观。方岩风景区内的娱乐设施较少,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没有创造适应当代游客要求的娱乐条件以及购物条件。

(2)旅游服务水平不足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对游客的旅游服务竞争。旅游服务包括促销过程中的服务,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服务以及旅游产品售后服务等 。良好的旅游服务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促销手段,健全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更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方岩风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不利于该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景区管理不完善

方岩风景区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健全,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接待能力。但该区管理措施的实施及人员的安排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比较混乱,缺乏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方岩风景区位于方岩镇的若干村子之中,景区的一切活动都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其中不少的村民也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与素质相对低下,这样的管理状况难让游客放心。

三、机遇分析

1.综合整治和政府支持

2009年省政府把方岩核心景区搬迁建设工程列为省重点工程,当前方岩核心景区村落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开展,方岩景区核心村落搬迁建设完成后,除了观光,还会增加一些休闲旅游服务内容。根据规划,搬迁后,方岩核心村落历史遗存,将形成老街区,街区内保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在街区内可以以服务招标的形式搞旅游经营活动,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益,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另外,旅游项目新增劳动用工将通过劳务公司派遣,主要吸收方岩当地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保证村民收入。省政府对方岩旅游的高度重视为方岩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的背景条件。

2.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永康方岩是以丹霞地貌为基础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和空间格局——“丹霞翠谷”,并在此基础上积淀悠久丰厚的历史遗存:有着极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和岩洞寺庙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相融、相映生辉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尽管2009年“中国丹霞——浙江方岩”的世界自然遗产申请没有通过,但是方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提升旅游经济,做强做大全县旅游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永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待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相信方岩定能通过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从而打响自己的品牌,大大有利于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挑战分析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永康所处的这一地区山水遍布,森林覆盖率高,以原生态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武义、兰溪等周边地区都在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水旅游,区域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行为的理论,当多个类似的旅游地在同一区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目前,永康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也是不在少数,比如兰溪的诸葛八卦村、金华的双龙洞、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武义的寿仙谷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客流。2.游客需求的差异化

随着竞技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旅游者更为注重有实质性内容的旅游。表现出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 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而方岩景区的旅游产品目前来说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观光游,因此面对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方岩面临着丰富旅游产品的巨大挑战。

3. 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

五金产业集群为永康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上的负面影响。当前,永康的每个镇都竞相开发自身的工业区,这势必会对方岩景区的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损害景区的旅游形象,如何合理的解决好此问题也是政府的重中之重。

五、方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

1.合理定位突出核心

根据方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该区应该是集自然、文化、休闲、度假等方面于一身的,那么在这些要素之中,就要确定哪些是核心要素哪些是辅助要素。笔者认为,在当前景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惟有增强景区的不可替代性——即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整个方岩风景区应强调“奇岩绝壁、苍劲雄伟”的山体意境,主打“胡公文化”品牌。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孤峰绝壁来弥补山水资源遍在性较大的缺点,以历史底蕴深厚的“胡公文化”为景区注入强大的文化内涵。围绕胡公文化而形成的民俗集民间歌舞、游戏、竞技和杂艺于一体,富有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增加了旅游者的情趣,开阔了旅游者的视野,其间自然流露出的纯真质朴之美展现了方岩旅游文化的迷人风韵。

2.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

经过上面对方岩风景区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该区要以品牌塑造为主要的营销策略, 创造景区特色, 增加旅游竞争力, 提高市场份额。待现今这一阶段的方岩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争取成功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从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让“中国丹霞——浙江方岩”闻名于世。

3.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对景区的综合整治和搬迁工作,改善方岩景区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景区的面貌恍然一新。加大整改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宣传促销投入,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尽量培训当地农民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保护旅游环境

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景区周围产生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将景区附近的工业设施迁出或废除,使之服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效保护方岩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另外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发展旅游景区,不仅只是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美爱:方岩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美学内涵[J].社会科学家,2007,(2)

[2] 永康县志编纂委员会.永康县志[Z].1991

[3] 赵黎明 黄安民等:旅游景区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2.

第6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9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21- 03

目前会计课程的学习被认为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仍然按照传统课本顺序传授知识,以及仅用“知识考核”来评价高职学生的这种“接受学习”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通过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体验成就感,促进人际交流,内化情感,是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非常强调教学设计。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目标对学习需求的分析,确定、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选择资源、设计任务,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从学生角度来讲,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情境、会话、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师交给的特定任务,边做边学,最终达到学习者自己建构新知识的目的。下面以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分别从设计引领学生的目标、规划导向目标的策略和设计教学评价方面,尝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1 设计引领学生的目标

设计引领学生的目标,是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前提,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出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的核心追求,所以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是一个随意的过程,首先要以学习者为主体;二是采用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表述;三是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四是要表达出学习者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以“实际成本法下外购原材料业务核算”主题为例,其教学目标确定的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分析课程标准中对外购原材料业务核算的要求。会计专业会计实务课程标准中表明了:“通过任务引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方法,能熟练完成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制定外购原材料业务核算教学目标时,要在深入研究制造业存货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基础上,以岗位任务来引导和推动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存货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

(2)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所以在制定会计课程某一主题的教学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要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将要获得的发展,便于制定出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任务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例如,教师在具体设计“实际成本法下外购原材料业务核算”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实务操作能力,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不作为目标提出,但学生对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买价、税金、运输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和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金额是否能计入外购材料的成本还不理解,而且采购成本的大小,会影响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所以要作为目标之一提出。为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需要进行恰当的描述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用课本上对存货初始计量的规定,正确计算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能力目标:根据业务资料,分析采购业务的不同问题,并能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素质目标:从事会计工作所应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2 规划导向目标的策略

规划导向目标的策略就是设计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师生互动的总和,主要包括引入和设计任务;创设情景,抛出任务;组织活动,完成任务;设计资源支持等方面。

2.1 引入和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主线,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办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任务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和情境性。所以引入和设计任务是关键,它要求教师在明确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设计任务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确定任务的内容;规划落实任务的途径;选择任务情景素材。“以外购原材料业务核算为例”。首先,确定本节课的任务。任务一:根据外来原始凭证,填制收料单;任务二:分析采购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其次,落实完成任务的途径。任务一:通过自学教材,独立完成收料单的填写;任务二: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每组成员分别扮演制单、出纳、记账、主管等岗位角色,完成凭证的传递和填制。最后,本节课选择的任务情景素材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收料单、演示财务办公环境岗位分工和任务,让学生感受工作的氛围,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2.2 创设情景,抛出任务

情景的创设需要以情景素材为基础。会计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它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岗位任务为学习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情景;一些财经案例和生活经验,也蕴涵很多情景素材,需要老师挖掘和利用。创设情景的手段有多种,例如,可运用文字材料、实物展示和多媒体等创设情景。会计课程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播放财务办公活动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了解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关注。但任务情景的呈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应不时变换呈现情景方式,激发学生对情景中所蕴涵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任务完成提供内驱力。

2.3 组织活动,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时,是要打破“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教师要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所谓互动,不是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形成抽象概念。在学生完成任务阶段,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恰当运用具有鼓励意义的启示语,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活动,从而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在学习完成任务之后,学生有必要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

2.4 设计资源支持

任务驱动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帮助和运用教学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活动所用的物质资源和学习活动所用的信息资源。以会计课程教学为例,涉及的资源可细分为:材料资源:如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信息资源:如多媒体技术;人员资源:如岗位角色(业务员、出纳、会计、主管);设备资源:如办公桌、办公用品、投影设备等;环境资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VBSE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等。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另外还可把网络资源导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最前沿的知识成果。

3 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可行的评价标准与工具,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与评定。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功能、诊断指导功能、强化激励功能和教学提高功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各种测量方法,考察学生教学之后发生的行为变化,依据结果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修订,并对学习成效进行检测,帮助学生调节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为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建立新型的考核评价模式。首先,拓展评价时空,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就是把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分项量化,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以引导和督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习惯。终结性评价既要有量化评价,又有定性评价。其次,考核评价内容综合化,包括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在知识评价上,着重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否系统的运用专业知识;在能力评价上,侧重于学生能否对会计职业活动中专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职业素质评价上,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最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确立教师、小组和学生多边互动的评价主体。教师和小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对于高职会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可采取能力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方法。通过这种评价方法把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评价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的一体化,可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其自主探究精神的发挥。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友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第7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与一般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不同,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要突出休闲娱乐、游览休憩、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提升功能,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具体地,就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言,笔者认为,在一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生态旅游规划以及花卉主题公园的特点,侧重功能提升、环境改善、文化展示、公共服务等的要求,创新评价体系。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从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实施的可能性、环保措施及社会效益四大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框架如下图1所示:

图1 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框架

一、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建设必要性

(一)现有项目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特色需求、方式选择等越来越多样化,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给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是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存活的关键,对此类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二)现有项目的不足

面临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带来的挑战,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功能不能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特色不再突出,难以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参观游览,公园的生命力不足。因此,从园区游览、景观布局、综合功能、既有建筑、花卉主题等方面剖析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项目进行提升改造的出发点。

(三)项目建设的背景

项目建设的背景是分析、论证项目开工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针对现有项目不能满足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最新发展带来的挑战,从政府支持、市民日常需求、游客参观游览、改善城市生态等方面阐述项目提升改造的背景,可以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技术先进性

(一)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情况

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是衡量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依据。工程技术方案应该涵盖工程设计目标、工程设计原则和依据、工程设计方案;其中,工程设计方案是主体,主要包括拆迁安置、山体水系、景区道路、停车场、景点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等几部分。

(二)项目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要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工作。尤其是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的项目,更要根据合理的用能、用地、用水标准及节能、节地、节水设计规范,鼓励采用新技术、应用再生资源和能源、做好垃圾分类分拣和生化处理,从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实施可能性

(一) 项目的资金筹措情况

资金是工程建设项目、市政建设项目的血液。由于项目建设前期只会产生大量的负现金流,需要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到资金筹措能力和时间保障,以确保项目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连续施工、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二)项目的招投标方案

项目招投标是工程建设流程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公开公平,并与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方案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减少交易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鼓励施工企业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质。[2]

(三)项目的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

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与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安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掌握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项目进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是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3]

四、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环保措施及社会效益分析

(一) 项目的环保措施情况

项目环评(EIA)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环评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对可以开发的项目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4]

(二)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是以国家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对项目实现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及其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所作的系统分析评估。项目社会效益评估主要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评估以及项目与社会互相适应性分析两大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影响指标、对自然与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指标以及对社会经济影响指标的分析。[5]

总之,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与一般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不同,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应特别注意结合城市主题公园的特点、把握分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从建设必要性、技术先进性、实施可能性以及环保措施和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展开,才能有效地保证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建设论证,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施俊雅,褚凯凯,董雅清.城市花卉主题公园设计内容探析[J].今日科苑,2011(06):173.

[2] 王洋.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张笑星.论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Vol.25(1):

67-73.

[4] 张传秀,裴娟.我国建设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J].环境工程,

第8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个体差异

1 就业现状

(1)岗位与薪酬。岗位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为普通员工,处于中高级管理层面的毕业生为少数。主要是因为毕业时间在1~5年之内,而HRM岗位属于行政岗位,一般需要晋级的年限至少为2~3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4.9万/年,而处于这个水平之上和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经典的2∶8,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毕业生处于“富人”级别工资,80%的毕业生处于“大众”级别工资。职位等级与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正如上文所述,职位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年限相挂钩,因而,越早毕业的年级职位总体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薪酬水平上处于优势,一方面男生本来在这个行业属于少数,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虽然行政类工作女性较多,但是高级行政类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与职位差异相类似,随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会随转正、定岗、调薪等环节,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从表1中描述统计的详细数据中发现,2008、2009届毕业生工作喜欢度和薪酬满意度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应该也较高,事实上是2008、2009届的工作满意度均值小于5届总均值,究其原因,可能为对于早毕业的同学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纵向看比较满意,但是横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几年,进展不大,从而对现有工作处于不太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这满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员工也可能越来越觉得报酬与他或她的资源不匹配”的论断。

2 工作流动

毕业生中将近一半同学没有转换过工作,1/4的同学只转换过一次工作,平均流动次数为1.9,流动率较低。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一旦有相对稳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工作2~3年以积累经验,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类工作本身稳定性较高。

(1)工作流动原因的个体差异。毕业生工作流动最主要原因为职位前景不满意、待遇不够高和寻求更好机会。此外想积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满、想尝试自主创业和工作厌倦是影响毕业生流动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工作转换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也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动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可得在工作流动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很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钱、地位等压力,如果在职的岗位不能很好地释放他所面临的压力,那么很可能通过转换工作获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另外寻求更好机会、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厌倦和对公司前景不满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流动原因与工作状况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自主创业与员工工作喜欢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方面的评价显著正相关,与“对HRM前途的认识”异常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自主创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精力投入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较满意的工作不太会选择自主创业。

工作待遇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相关看,与工作喜欢度、薪酬满意度和“对HRM的发展前途认识”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满意度必然会随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状况评价。

职位前景与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及HRM发展前途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对HRM发展前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对职位前景的认识相关。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满意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对于该职位的前景比较满意,更加不会因为此原因离职。 转贴于

3 求职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普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要容易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充分拓宽信息渠道,挖掘就业途径,促成自己的就业。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因素首先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缺乏需求信息、对社会缺少了解和企业了解不足,并且这些困扰因素在不同的毕业生身上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社会了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低,对社会了解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略显稚嫩,从而影响其求职。职业素养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明显比女生所受影响大,对于在校生,普遍认为女生总体综合素质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职业素养,女生总体情商高于男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对于男生而言这方面欠缺,成为求职困扰因素。性别歧视方面,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别歧视,但总体数据看,歧视程度不高。专业不对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年级均值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递增递减趋势。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社会关系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各个年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可能是因为各年级踏入社会的不同,也就是进入职场的时间造成的交际圈效应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先增加,后减小。

4 大学生涯评价

对于大学生涯的评价中,兴趣得到很好发展和强化了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结交有影响的朋友、学到有用新知识、认识有影响的老师、获得锻炼提升能力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五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涯评价与工作喜欢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涯的收获对工作喜欢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可能的因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收获颇多,大学的较大收获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优势下,发生连锁反应,较高的综合素质,寻求较好工作,较好工作具有相当满意的薪酬,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职级。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愈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整个大学生涯评价对工作状况评价产生显著的相关性。

第9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分析范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许多旅游景区都在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努力朝着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也随之兴起。目前,提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的业务量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额都在稳步地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现状分析

据2004年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现状调查指出:71.3%的企业还没有使用过人力资源外包服务;9.8%的企业表示正准备使用人力资源外包;另外14.1%的企业正在使用人力资源外包,还有4.8%的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外包。为此,我们也可从中发现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严峻形势。

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优势

多数旅游景区选择外包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人力资源活动历来被作为重大的成本中心,通过外包可以精简景区内部人力资源职能人员,虽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是其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而成本也比雇佣或利用大批的人力资源职能人员去做这些工作所花费的要低。

三、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外包风险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包服务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在专业技能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在我国毕竟是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特别是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与国外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旅游景区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规模还比较小,在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上,还处于比较简单的管理状态,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也相对较少。从旅游景区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每个旅游景区的员工数目都相对较少,投入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比较小。

(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

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旅游景区自身能力的约束

由于旅游景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旅游景区的外包活动中往往会面临能力不足、监督失控的风险,因而造成一些外包项目的失败。

(2)外包成本的错误估计

降低成本是业务外包最原始的动机,利用服务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应确实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

(3)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失当

旅游景区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商的选择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旅游景区对外包业务理解、掌握能力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旅游景区选择服务商时出现偏差,进而无法实现外包的既定目标。

(4)与旅游景区内部员工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将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会有一部分员工被服务商所雇佣。而且,还有一部分员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面临被解雇。所以,会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以及工作积极性下降等反应。

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风险的规避,应当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地考虑,权衡利弊。认真思考其业务活动的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外包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确定旅游景区哪些人力资源管理内容适合外包,这是进行成功外包的前提。将非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发放等工作可以考虑进行外包。另外,在进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工作之前,旅游景区还应该明确考虑所要取得的短期及长期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旅游景区才有清晰的发展方向。

(2)进行外包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情况下,旅游景区只是简单地计算现有旅游景区人员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成本,然后再与外包的成本进行比较。但是,这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旅游景区还应该考虑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旅游景区现有员工的未来能力、员工及管理人员对外包完成此工作的满意度等等。

(3)选择合格的外包服务商

选择正确的外包服务商是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资源外包管理之前,应当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服务理念、人力资源专业技能、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察。

(4)签订完善的合同

外包合同的作用在于约束合作双方的行为,签订一份完善的合同对双方的利益都是一个保证。在合同条款中,应该对双方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5)与旅游景区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由于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必然有一部分员工被外包服务商所雇佣,还有一部分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而被解雇。因此,在做出外包决定时应该与这些利益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给予这些人员相应的补偿,以避免给旅游景区的日常运行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五、结论